① 中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要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必须了解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弊端。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工业化没有突破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其特点是: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0世纪50年代初,私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2%,二者相加,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00%,个体、私人工业企业已不复存在。
二、在资源配置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虽早已显露,国家也进行了几次诸如“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下放权力,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改革的尝试,但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总体框架。
三、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战略,使我国工业化走上一条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造成劳动力转移滞后。1978年我国工业吸收的劳动力仅为5009万,比1952年增长302%,而同期固定资产却增长了2046%,相当于工业劳力增长的6.8倍,这给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四、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表现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工业生产获得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
五、在工农与城乡关系上,工业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资金。我国的工业化是在一个经济落后、底子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农业和农民提供。尽管工农业产值的比例1978年已由1952年的3:7变成7:3,但城乡人口比例则仍为2:8。在近30年里,农业劳动生产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六、在国际关系上,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有时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195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是9.4%,以后历年都没有超过10%。不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这条新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才能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十六大的部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中,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依赖引进,不仅利润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技术安全。以信息产业为例,外国生产商往往对许多技术设备,事先就安装了隐藏的“暗通道”和“后门”。关键时候,国外“专家”只要“微调”计算机的某个软件,或在某个硬件中稍作一点手脚,轻则会影响我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力争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
三、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做到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只有健全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形成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
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工业化、现代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充满信心。只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发展时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② 根据十六大报告,我们应该走怎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③ 新型工业化路子主要表现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3)相互关系:
①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②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
(1)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即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新”在何处?)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
②“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③“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十六大报告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1、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具体措施
(1)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
(2)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
(3)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着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作用。)
④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步骤安排是什么
(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建立一个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⑤ 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
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新道路。工业化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
体经济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吃透中央精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始终不渝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统筹区域发展是应时之举的另一个体现是,它是基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之上的正确决断。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统筹区域发展”是五个统筹之一。时下,十一五规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编制区域规划是十一五规划工作的一个新任务,要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⑥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使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走出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较高,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少、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够更加充分发挥的道路。
⑦ 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一条对传统工业化予以扬弃的道路,即对传统工业化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步伐虽然突飞猛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工业化水平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实现工业化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和传统工业化相比,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有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1、开放性。
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高效推进。
2、跨越性。
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在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工业化的内容,而且势必改变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业务流程重组、生产要素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这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抓住后起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3、整体性。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下提出的,不是哪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性推进,以避免产生新的结构失衡,保持经济实现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知识经济为一体的发展道路,是追求科技创新、农村城市化、高速增长、充分就业、劳动和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全面发展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所在。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把速度同质量、效益、结构等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使我国工业真正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把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消费需求能力的提高协调统一起来,把工业增长建立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把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同实现充分就业协调统一起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当前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衔接统一起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使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走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特色性。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我国新世纪将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反映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人类社会自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的工业化历史已27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全球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仅27个,人口合计 9.265亿人,占全球人口 15.3%。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时人口将达到14亿,超过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量。
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一件对世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顺利推进,将给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工业化新模式。
⑧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党中央为何要追求实现工业化如何实现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因为如果不实现工业化的话,完全没有办法生存,而且社会主义的基石就是工人与农民。
⑨ 借鉴英国苏联的经验教训我国应该怎样实现工业化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分别占50%和62%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现在世界上比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他们的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他们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境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我国自然不能也不应该再走这条路子。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
与以往的工业化路子相比较,我国将要实现的工业化必须符合五个标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整理的老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但是还应当看到,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的,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要求。因此,忽视工业化、离开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也就不可能走通。
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就为我们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首先,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特别是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开发,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其次,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动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必须认识到,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用先进的制造业武装各个产业,提升它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要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开始进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时代。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发展的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党中央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时作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充分说明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历史经验证明,在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来推进的工业化,不仅资源难以支撑,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⑩ 苏联通过什么手段完成苏联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
因为此时的苏联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全世界的10.5%.许多主要工农业产品位居世界前列.我们认为以卫国战争爆发之前的1940年,作为苏联工业化完成的时间,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比1937年又增长了45%.因此学术界的共识是:苏联的工业化完成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的工业化具有强烈的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的迅速,高度集中和计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