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们根据猪怎样发明了防毒面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方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施放了180吨氯气,使5000名联军官兵当场中毒。经此役后蒙受重大损失的英法联军,立即敦促本国政府尽快制造防毒器具。
不久,两国派出数十名最优秀的科学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气熏袭过的地段,进行考察取证研究。科学家发现野猪特别喜欢用强有力的长嘴巴,拱动泥土寻觅地里植物的根茎及一些小动物。
当德军施放毒气突袭联军时,聪明的野猪把嘴鼻拱进泥土里,躲过了灾祸。再经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野猪用嘴拱地,松软的土壤颗粒吸附和过滤了毒气,使它们幸免于难。
两国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很快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
(1)捷林工业怎么样扩展阅读
防毒面具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者在佩戴防毒面具之前,要先了解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气体含量,尤其是有毒气体的浓度、性质等。因为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有一个规定范围,在不同的范围内,建议使用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
2、使用前还要认真检查一下防毒面具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导气管是否畅通,金属零件是否出现生锈情况,橡胶是否老化、损坏,还要检查面具袋内固定滤毒罐的扣、带等是否存在问题等。
3、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各部件之间结合处的气密性。最后,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因人而宜,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防毒面具
B. 米-24系列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米-24是苏联陆军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由米里设计局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苏联陆军最初于1968年提出设计要求,米里本人亲自担任总设计师。1972年西方首次报道这种直升机的情况,1972年底试飞并投入批生产,次年1973年装备部队。 米-24在苏联陆军近距支援及特种作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0年,在米里逝世后接任其职务的季申科主持设计了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米-24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为“雌鹿”(Hind)。
点击查看:米-24阿富汗实战 | 车臣战争使用教训 | 陆军航空兵使用经验 | 米-24实战视频
点击查看大图
设计的背景是美国陆军在越战中装备了AH-1型武装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因此苏军决定仿效其设计思想研制自己的武装直升机。正如AH-1是由UH-1改进而来,米-24也是在成熟的米-8运输直升机上发展来的,后机身几乎照搬了米-8设计。
米-24设计时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为己方坦克集群提供掩护,压制地面敌军和防空火力,强行空降少量步兵部队,压制空降区敌人的先头部队。但经过长期训练和使用,米-24更多的担当了反坦克任务,并具有了一定反直升机的能力。米-24还可以担负为米-8和米-17机群护航的任务。
米-24生产装备数量巨大,据统计苏联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别的米-24直升机。现约有120架仍在俄罗斯和周边国家服役,各军区都编有直升机中队。单价约为550万美元。其出口型还出口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越南、也门等国家,参与了两伊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
由于米-24A并未大量装备部队,我们研究一下成熟的米-24D的机体结构。米-24D所有的动部件以米-8相应部分为基础。5片桨叶的旋翼采用等弦长翼弦,翼型为NACA230。3片桨叶的尾桨类似米-8,但在改进型上,尾桨均改装在尾斜梁的左侧,与米-8演变为米-17相似。
欢迎您对本文进行评论:
开始评论@ Controls(Powered by JS-Kit)
旋翼大梁采用钛合金,敷以玻璃钢蒙皮,以蜂窝结构夹芯填充。旋翼桨毂为锻造/机加工钢制桨毂,采用传统的全铰接式旋翼。桨叶大梁充增压氮气,以便检查裂纹。每片桨叶安装液压摆振阻尼器、平衡调整片、前缘防冰装置和标准的刹车装置。尾桨使用铝合金材料。
米-24延续了米-8宽大的机身,有一个装8名步兵的运兵舱,这是米-24与AH-1为代表的西方武装直升机的重大差异。这一运兵舱使得米-24能先以自身火力压制地面敌军,然后迅速将步兵空投到特定区域,非常适合用于陆军部队协同空降作战。但这也使得米-24机体臃肿,比AH-1要硕大得多,飞行性能下降,被敌方命中的几率增大。
在多年的阿富汉战争中,米-24反复使用上述战术攻击游击队,能有效的克服高山峻岭的阻碍,甚至直接携带航空炸弹进行轰炸。但米-24也被游击队击落了不少。
机身为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短舱尾梁结构。机身前部根据任务不同可作不同配置。机身两侧有比西方设计大得多的全金属悬臂式短翼,平面为梯形,具有大约16°下反角和20°安装角,翼面为固定翼面。
在巡航飞行时,短翼大约可提供25%的升力。垂尾偏置3°,兼作尾斜梁,水平安定面可调。旋翼桨叶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系统。米-24采用米-8的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单轮,低压油-气减震支柱和低压轮胎。主起落架向后收在机身短舱后部。尾梁下面有管状的三角尾橇,可保护尾桨。
米-24D采用两台单台最大功率为1640千瓦(2230轴马力)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并排安装在座舱上面。该发动机与米-8MT、米-17的发动机属于同一系列,便于减低陆航地勤的维护工作量。发动机经由输出轴、并车减速器驱动旋翼轴。动力系统关键部位装有8毫米厚的淬火装甲钢板。机舱后机身内装有主油箱,机舱底部有软油箱。机舱中可安排1000千克辅助油箱,使内部燃油量增加到1500千克。同时可带4个外挂油箱,每个外挂油箱容量为500升。外挂油箱只可装在短翼两个靠内的挂点上。可选用转向器和分离器滤除进气中的异物和沙尘。旋翼桨毂整流罩尾部装有辅助动力装置,横向安装。
米-24的步兵舱
米-24A和D的驾驶舱有所不同。A型采用并排式布局平板玻璃大型座舱,D型采用不同于西方平板玻璃舱盖的纵列气泡式舱盖,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驾驶员在后,射手在前,均有装甲座椅。两个铰接式座舱盖是分别独立的,向右打开。后座比前座高,两人视野良好。前后舱之间有防碎片屏蔽。运兵舱设有8个可折叠座椅,或安排4个长椅。两侧各有一个铰接主舱门,分两部分向上和向下打开。舱内备有加温和通风装置。
机内系统包括3台发电机,相关的双套电气系统和增稳系统。机载设备包括甚高频和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以及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
米-24的武器配备火力强大。机头下方炮塔装有一挺可俯仰旋转的12.7mm四管“加特林”机枪,部分后期型号采用了双联23mm或30mm机炮。短翼翼尖武器挂架可挂4枚AT-2“蝇拍”反坦克导弹,其他挂架可携带UV-32-57 32管57mm火箭发射器、其他大口径火箭发射器、1500千克常规/化学炸弹等。
米-24系列共有7种型号。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简述如下:
米-24A(“雌鹿”A)。该型号是原型,保留了较多米-8的特点。平板玻璃大型驾驶舱(见下图)内可乘3名机组人员——驾驶员、副驾驶员兼射手和随机工程师。主舱搭载8名全副武装士兵。机身两侧短翼后掠角为20°,下反角为16°,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翼尖挂架可挂4枚AT-2“绳拍”反坦克导弹。机头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和瞄准系统。左侧内武器挂架的上部装有摄像机。原型机尾桨位于尾斜梁右侧,后来的改进型移至尾斜梁的左侧。A型并未大量装备,其三人机组也未被正式装备的米-24沿用。
米-24B(“雌鹿”B)。B型的短翼无上、下反角,其它与“雌鹿”A相同。每侧短翼内侧有2个武器挂架。“雌鹿”B性能优于“雌鹿”A,但没有大量生产。
米-24U(“雌鹿”C)是一种教练型。基本上与“雌鹿”A相似,但没有机枪、天线整流罩和导弹发射器。
米-24D(“雌鹿”D)是第一个真正大量装备的米-24。装TV3-117涡轮轴发动机,驾驶舱装甲增厚。尾桨改在尾斜梁左侧。由于A型的驾驶舱不利于机组执行攻击任务,前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溶入了西方设计思想。驾驶舱改为纵列式布局,射手在前,驾驶员在后。前舱水平视野为270°,前下方视野为45°;后舱视野水平视野为20°,前下方视野为15°。机头防弹玻璃右上方装有探测器,用于指示火箭弹最大散布面的最佳条件。前起落架支柱加长,以适应机头下方体积更大的探测器。前起落架收起后半露在机体之外。
短翼挂架,有两个57mm火箭发射器和两个AT-2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挂有一串12.7mm枪弹。
机头下方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炮塔,旁边是KPS-53A光电瞄准具舱。备弹1470发。12.7mm枪弹虽然威力小于西方通常的20mm炮弹,但射速高达4000到4500发/分;备弹量大,适合对付游击队等目标。机枪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增大。机头下方装有雷达和微光电视系统。采用的AT-2“蝇拍”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整个发射到命中的过程必需由射手手动瞄准。D型的教练型不装炮塔。D型真正具有了空空和空地攻击能力,大量装备部队使用。
D型的座舱
米-24BMT是扫雷改型。
米-24V(“雌鹿”E)采用无线电制导的9K114“螺旋”(Shturm,北约代号AT-6)反坦克导弹,改装TV-3-117A发动机。相应的在机头下方左侧改装大型制导设备舱。有4个翼下挂架,可选装R-60红外制导空空导弹。驾驶舱加装平视显示器,代替了以前的反射式射击瞄准具。其出口波兰型号称米-24W。出口型为米-35。
9K114反坦克系统同样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但性能远优于AT-2,使得米-24的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
米-24E,民用生物勘查型,用于探索水面上油污染及季节性水位变化。
米-24R(“雌鹿”G1)。G1是用于原子战、生物战、化学战的改型。可进行土壤样本采集工作,每次可采集6个土壤样本。在1986年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去掉了翼尖武器挂架,在翼下加长的武器挂架上加装机械爪,用于执行核/生物/化学战用途。该型单独部署,不编入陆军航空兵一般部队。
米-24P(“雌鹿”F)在1982年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与E型相似,但机头右侧装一门以GSH-230机炮为原型的AO-18型双管30mm机炮,取消了机枪炮塔。该炮采用30×165mm炮弹,弹重400克。初速850到950米/秒,射速3000发/分,炮重105千克。可挂AS-10空地导弹。出口型为米-35P。下图为俄陆军航空兵飞行表演队。
美军拥有的一架可使用的米-24P。用于为美军提供相关防空、对空观瞄设备的训练。
GSH-230机炮及炮弹
米-24PS是警用/半武装改型。注意米-24独特的主舱门。下门可作为跳板。
米-24K(“雌鹿”G2)类似于同米-24R。机舱中有大型照相机,右侧开有镜头舱门,用于侦察和高炮射击观测。
米-24VP(“雌鹿”V)机头炮塔改装双联GSH-23L型23mm机炮,出口型为米-35VP。GSH-23L炮采用23×115mm炮弹,炮重50千克,射速3200发/分。该炮可看作12.7mm机枪和30mm机炮之间的优化选择,能较好的兼顾空战和对地攻击要求。
GSH-223
按苏联的惯例,出口型性能不如苏军相应装备。自1978年起,已经有25个国家进口了约600架米-35。下图为印度的米-35。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下图为阿富汗战争时的米-24图片,包括乘员在机舱内架设了一挺7.62mm机枪。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东欧各国正在寻求改进自己的米-35。图为其中一种方案,采用西方观瞄吊舱、机炮。2002年5月,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国防部长签署了关于共同改进米-24的协议。改进按照北约的标准进行,延长其服役期限。由波兰负责协调,样机在18个月之内完成,批量生产将在2004年开始,费用总额约需1000万美元,每个国家将承担开支的四分之一。
2002年10月,俄军表示未来的15年,很可能继续由米-24担当武装直升机的主力。米里设计局计划对米-24进行延寿和换装制导和导航系统,加装新武器。新型号为米-24P型,计划使用米-28的复合材料主旋翼和X型尾桨。采用新型装甲和其他一些新型设备,生存性将大大提高,同时飞行高度和机动性等飞行特性也将有明显改善。2004年1月,俄罗斯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将进行改进型米-24PM的首飞。根据2004年俄罗斯国家国防订货,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制造厂研制了米-24PM,使用性能大为提高,并且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不仅安装了功率更大的新型VK-2500发动机,也安装了改进型机载设备。预计改进型直升机的联合国家试验将持续一年时间,计划于2005年中期结束。直升机的改进是利用国防部资金完成的,未来将对俄罗斯武装力量直升机进行改进的还包括改进型米-35。俄罗斯空军装备的5架米-24PN型的交接仪式将于1月28日在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举行。
2003年9月,捷克共和国计划年底前开展现代化它的18架老龄俄制米-24作战直升机的招标。捷克国防部官员近几年里与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伙伴国就联合开展米-24现代化项目进行了讨论,以延长该机使用寿命到35年。为克服各国立法不同带来的问题,4国最近同意开展框架宽松的合作。捷克共和国是首个宣布招标的国家,知情人士未排除该国未来与匈牙利开展密切合作的可能。捷克国防部9月9日称,正在准备招标的全套资料,与俄罗斯的升级该直升机航电系统的谈判也一直在进行。国防部不能确定有多少架直升机需要升级,但熟悉情况的消息灵通人士称可能多达18架。包括BAE系统公司在内共有7家防务公司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斯洛伐克国防部长Ivan Simko最近暗示,该国可能与波兰合作开发米-24改进型原型机。
2004年12月,保加利亚国防部选择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小组作为保加利亚直升机改进项目的中标方。该改进项目包括改进12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6架米-17运输直升机,使它们满足北约标准。埃尔比特公司将作为该改进项目的主合同商,该项目的金额对埃尔比特公司来说也非常重要。不过,该项目还有待于完成谈判并正式签署合同。2005年12月6日,保加利亚国防部日前授予以色列Elbit系统公司一份为期3年、价值5730万欧元合同,为其12架MI-24型作战直升机以及6架MI-17型运输直升机提供升级,与北约标准兼容。Elbit系统公司在过去数年内为苏制装备升级,使其与西方/北约标准相兼容。在2004 年3月加入北约后,保加利亚一直在进行将其装备进行升级以与北约标准兼容并确保护操作性方面的工作。保加利亚2006年国防预算达到6.87亿美元,约占GDP的2.6%。目前计划逐步实现其装备的现代化,计划于2015年结束。
AT-9反坦克导弹
12.7mm加特林机枪吊舱和双头12.7mm弹
2004年1月,俄罗斯空军副总司令兼航空兵司令捷林中将表示,俄空军开始装备专门用于实施夜间作战行动的改进型米-24PN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到目前为止,空军已经装备了数架米-24PN型机,现已开始这些直升机的飞行人员培训。这些直升机将首先配备给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第4空防集团军。他表示,该型直升机的能力大为扩大,打击的精确度也得到提高,无论是白天,还是在夜间,都可对目标进行有效的打击。同时,中国、委内瑞拉等国都对该型机极感兴趣。米-24PN(PN意指带机炮的夜间型)直升机的改进工作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厂进行实施,它是由米-24P型直升机改进而成。在米-24PN型直升机上安装有BREO-24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系统和“镜子”型夜视热成像瞄准引导分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有“彩虹-SH”型搜索瞄准系统,它与“镜子”热成像仪联合工作。在直升机的瞄准系统中,还加入有热成像分系统、激光测距仪和反坦克导弹控制通道。BREO-24型一体化系统包括有液晶显示器、夜视仪并与驾驶舱的光学技术设备配合使用。新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可保证直升机的全天候作战使用,并且可使用所有编制内的武器系统,夜间条件下在50~200米的高度飞行,由于采用有数字地图,故有较高的导航精确度。该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包括全天候使用的、高精确制导的“冲锋”或“攻击”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发射装置,以及内置和悬挂式射击武器,包括带有23毫米口径 GSH-23型机炮的NPPU-23型固定式机炮装置。该直升机的悬挂武器包括“攻击-V”系统16枚9M-120型反坦克导弹或9M-120F或9M- 114型导弹;10枚S-13型火箭弹;80枚S-8型火箭弹;带23毫米机炮的悬挂式机炮装置,带弹450发;数枚空空导弹。改进型直升机的作战效能要比基本型米-24高出50%~70%。俄罗斯共制造了620架米-24P型直升机。
http://www.airforceworld.com/heli/mi24.htm
C. 山东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山东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13375358882,公司邮箱[email protected],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6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
公司介绍:
山东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9-05-15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辛庄镇北截村工业区。
山东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伟,注册资本1,68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山东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D. 米-24系列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米-24是苏联陆军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由米里设计局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苏联陆军最初于1968年提出设计要求,米里本人亲自担任总设计师。1972年西方首次报道这种直升机的情况,1972年底试飞并投入批生产,次年1973年装备部队。 米-24在苏联陆军近距支援及特种作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0年,在米里逝世后接任其职务的季申科主持设计了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米-24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为“雌鹿”(Hind)。
点击查看:米-24阿富汗实战 | 车臣战争使用教训 | 陆军航空兵使用经验 | 米-24实战视频
点击查看大图
设计的背景是美国陆军在越战中装备了AH-1型武装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因此苏军决定仿效其设计思想研制自己的武装直升机。正如AH-1是由UH-1改进而来,米-24也是在成熟的米-8运输直升机上发展来的,后机身几乎照搬了米-8设计。
米-24设计时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为己方坦克集群提供掩护,压制地面敌军和防空火力,强行空降少量步兵部队,压制空降区敌人的先头部队。但经过长期训练和使用,米-24更多的担当了反坦克任务,并具有了一定反直升机的能力。米-24还可以担负为米-8和米-17机群护航的任务。
米-24生产装备数量巨大,据统计苏联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别的米-24直升机。现约有120架仍在俄罗斯和周边国家服役,各军区都编有直升机中队。单价约为550万美元。其出口型还出口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越南、也门等国家,参与了两伊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
由于米-24A并未大量装备部队,我们研究一下成熟的米-24D的机体结构。米-24D所有的动部件以米-8相应部分为基础。5片桨叶的旋翼采用等弦长翼弦,翼型为NACA230。3片桨叶的尾桨类似米-8,但在改进型上,尾桨均改装在尾斜梁的左侧,与米-8演变为米-17相似。
欢迎您对本文进行评论:
开始评论@ Controls(Powered by JS-Kit)
旋翼大梁采用钛合金,敷以玻璃钢蒙皮,以蜂窝结构夹芯填充。旋翼桨毂为锻造/机加工钢制桨毂,采用传统的全铰接式旋翼。桨叶大梁充增压氮气,以便检查裂纹。每片桨叶安装液压摆振阻尼器、平衡调整片、前缘防冰装置和标准的刹车装置。尾桨使用铝合金材料。
米-24延续了米-8宽大的机身,有一个装8名步兵的运兵舱,这是米-24与AH-1为代表的西方武装直升机的重大差异。这一运兵舱使得米-24能先以自身火力压制地面敌军,然后迅速将步兵空投到特定区域,非常适合用于陆军部队协同空降作战。但这也使得米-24机体臃肿,比AH-1要硕大得多,飞行性能下降,被敌方命中的几率增大。
在多年的阿富汉战争中,米-24反复使用上述战术攻击游击队,能有效的克服高山峻岭的阻碍,甚至直接携带航空炸弹进行轰炸。但米-24也被游击队击落了不少。
机身为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短舱尾梁结构。机身前部根据任务不同可作不同配置。机身两侧有比西方设计大得多的全金属悬臂式短翼,平面为梯形,具有大约16°下反角和20°安装角,翼面为固定翼面。
在巡航飞行时,短翼大约可提供25%的升力。垂尾偏置3°,兼作尾斜梁,水平安定面可调。旋翼桨叶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系统。米-24采用米-8的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单轮,低压油-气减震支柱和低压轮胎。主起落架向后收在机身短舱后部。尾梁下面有管状的三角尾橇,可保护尾桨。
米-24D采用两台单台最大功率为1640千瓦(2230轴马力)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并排安装在座舱上面。该发动机与米-8MT、米-17的发动机属于同一系列,便于减低陆航地勤的维护工作量。发动机经由输出轴、并车减速器驱动旋翼轴。动力系统关键部位装有8毫米厚的淬火装甲钢板。机舱后机身内装有主油箱,机舱底部有软油箱。机舱中可安排1000千克辅助油箱,使内部燃油量增加到1500千克。同时可带4个外挂油箱,每个外挂油箱容量为500升。外挂油箱只可装在短翼两个靠内的挂点上。可选用转向器和分离器滤除进气中的异物和沙尘。旋翼桨毂整流罩尾部装有辅助动力装置,横向安装。
米-24的步兵舱
米-24A和D的驾驶舱有所不同。A型采用并排式布局平板玻璃大型座舱,D型采用不同于西方平板玻璃舱盖的纵列气泡式舱盖,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驾驶员在后,射手在前,均有装甲座椅。两个铰接式座舱盖是分别独立的,向右打开。后座比前座高,两人视野良好。前后舱之间有防碎片屏蔽。运兵舱设有8个可折叠座椅,或安排4个长椅。两侧各有一个铰接主舱门,分两部分向上和向下打开。舱内备有加温和通风装置。
机内系统包括3台发电机,相关的双套电气系统和增稳系统。机载设备包括甚高频和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以及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
米-24的武器配备火力强大。机头下方炮塔装有一挺可俯仰旋转的12.7mm四管“加特林”机枪,部分后期型号采用了双联23mm或30mm机炮。短翼翼尖武器挂架可挂4枚AT-2“蝇拍”反坦克导弹,其他挂架可携带UV-32-57 32管57mm火箭发射器、其他大口径火箭发射器、1500千克常规/化学炸弹等。
米-24系列共有7种型号。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简述如下:
米-24A(“雌鹿”A)。该型号是原型,保留了较多米-8的特点。平板玻璃大型驾驶舱(见下图)内可乘3名机组人员——驾驶员、副驾驶员兼射手和随机工程师。主舱搭载8名全副武装士兵。机身两侧短翼后掠角为20°,下反角为16°,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翼尖挂架可挂4枚AT-2“绳拍”反坦克导弹。机头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和瞄准系统。左侧内武器挂架的上部装有摄像机。原型机尾桨位于尾斜梁右侧,后来的改进型移至尾斜梁的左侧。A型并未大量装备,其三人机组也未被正式装备的米-24沿用。
米-24B(“雌鹿”B)。B型的短翼无上、下反角,其它与“雌鹿”A相同。每侧短翼内侧有2个武器挂架。“雌鹿”B性能优于“雌鹿”A,但没有大量生产。
米-24U(“雌鹿”C)是一种教练型。基本上与“雌鹿”A相似,但没有机枪、天线整流罩和导弹发射器。
米-24D(“雌鹿”D)是第一个真正大量装备的米-24。装TV3-117涡轮轴发动机,驾驶舱装甲增厚。尾桨改在尾斜梁左侧。由于A型的驾驶舱不利于机组执行攻击任务,前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溶入了西方设计思想。驾驶舱改为纵列式布局,射手在前,驾驶员在后。前舱水平视野为270°,前下方视野为45°;后舱视野水平视野为20°,前下方视野为15°。机头防弹玻璃右上方装有探测器,用于指示火箭弹最大散布面的最佳条件。前起落架支柱加长,以适应机头下方体积更大的探测器。前起落架收起后半露在机体之外。
短翼挂架,有两个57mm火箭发射器和两个AT-2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挂有一串12.7mm枪弹。
机头下方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炮塔,旁边是KPS-53A光电瞄准具舱。备弹1470发。12.7mm枪弹虽然威力小于西方通常的20mm炮弹,但射速高达4000到4500发/分;备弹量大,适合对付游击队等目标。机枪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增大。机头下方装有雷达和微光电视系统。采用的AT-2“蝇拍”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整个发射到命中的过程必需由射手手动瞄准。D型的教练型不装炮塔。D型真正具有了空空和空地攻击能力,大量装备部队使用。
D型的座舱
米-24BMT是扫雷改型。
米-24V(“雌鹿”E)采用无线电制导的9K114“螺旋”(Shturm,北约代号AT-6)反坦克导弹,改装TV-3-117A发动机。相应的在机头下方左侧改装大型制导设备舱。有4个翼下挂架,可选装R-60红外制导空空导弹。驾驶舱加装平视显示器,代替了以前的反射式射击瞄准具。其出口波兰型号称米-24W。出口型为米-35。
9K114反坦克系统同样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但性能远优于AT-2,使得米-24的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
米-24E,民用生物勘查型,用于探索水面上油污染及季节性水位变化。
米-24R(“雌鹿”G1)。G1是用于原子战、生物战、化学战的改型。可进行土壤样本采集工作,每次可采集6个土壤样本。在1986年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去掉了翼尖武器挂架,在翼下加长的武器挂架上加装机械爪,用于执行核/生物/化学战用途。该型单独部署,不编入陆军航空兵一般部队。
米-24P(“雌鹿”F)在1982年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与E型相似,但机头右侧装一门以GSH-230机炮为原型的AO-18型双管30mm机炮,取消了机枪炮塔。该炮采用30×165mm炮弹,弹重400克。初速850到950米/秒,射速3000发/分,炮重105千克。可挂AS-10空地导弹。出口型为米-35P。下图为俄陆军航空兵飞行表演队。
美军拥有的一架可使用的米-24P。用于为美军提供相关防空、对空观瞄设备的训练。
GSH-230机炮及炮弹
米-24PS是警用/半武装改型。注意米-24独特的主舱门。下门可作为跳板。
米-24K(“雌鹿”G2)类似于同米-24R。机舱中有大型照相机,右侧开有镜头舱门,用于侦察和高炮射击观测。
米-24VP(“雌鹿”V)机头炮塔改装双联GSH-23L型23mm机炮,出口型为米-35VP。GSH-23L炮采用23×115mm炮弹,炮重50千克,射速3200发/分。该炮可看作12.7mm机枪和30mm机炮之间的优化选择,能较好的兼顾空战和对地攻击要求。
GSH-223
按苏联的惯例,出口型性能不如苏军相应装备。自1978年起,已经有25个国家进口了约600架米-35。下图为印度的米-35。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下图为阿富汗战争时的米-24图片,包括乘员在机舱内架设了一挺7.62mm机枪。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东欧各国正在寻求改进自己的米-35。图为其中一种方案,采用西方观瞄吊舱、机炮。2002年5月,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国防部长签署了关于共同改进米-24的协议。改进按照北约的标准进行,延长其服役期限。由波兰负责协调,样机在18个月之内完成,批量生产将在2004年开始,费用总额约需1000万美元,每个国家将承担开支的四分之一。
2002年10月,俄军表示未来的15年,很可能继续由米-24担当武装直升机的主力。米里设计局计划对米-24进行延寿和换装制导和导航系统,加装新武器。新型号为米-24P型,计划使用米-28的复合材料主旋翼和X型尾桨。采用新型装甲和其他一些新型设备,生存性将大大提高,同时飞行高度和机动性等飞行特性也将有明显改善。2004年1月,俄罗斯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将进行改进型米-24PM的首飞。根据2004年俄罗斯国家国防订货,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制造厂研制了米-24PM,使用性能大为提高,并且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不仅安装了功率更大的新型VK-2500发动机,也安装了改进型机载设备。预计改进型直升机的联合国家试验将持续一年时间,计划于2005年中期结束。直升机的改进是利用国防部资金完成的,未来将对俄罗斯武装力量直升机进行改进的还包括改进型米-35。俄罗斯空军装备的5架米-24PN型的交接仪式将于1月28日在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举行。
2003年9月,捷克共和国计划年底前开展现代化它的18架老龄俄制米-24作战直升机的招标。捷克国防部官员近几年里与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伙伴国就联合开展米-24现代化项目进行了讨论,以延长该机使用寿命到35年。为克服各国立法不同带来的问题,4国最近同意开展框架宽松的合作。捷克共和国是首个宣布招标的国家,知情人士未排除该国未来与匈牙利开展密切合作的可能。捷克国防部9月9日称,正在准备招标的全套资料,与俄罗斯的升级该直升机航电系统的谈判也一直在进行。国防部不能确定有多少架直升机需要升级,但熟悉情况的消息灵通人士称可能多达18架。包括BAE系统公司在内共有7家防务公司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斯洛伐克国防部长Ivan Simko最近暗示,该国可能与波兰合作开发米-24改进型原型机。
2004年12月,保加利亚国防部选择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小组作为保加利亚直升机改进项目的中标方。该改进项目包括改进12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6架米-17运输直升机,使它们满足北约标准。埃尔比特公司将作为该改进项目的主合同商,该项目的金额对埃尔比特公司来说也非常重要。不过,该项目还有待于完成谈判并正式签署合同。2005年12月6日,保加利亚国防部日前授予以色列Elbit系统公司一份为期3年、价值5730万欧元合同,为其12架MI-24型作战直升机以及6架MI-17型运输直升机提供升级,与北约标准兼容。Elbit系统公司在过去数年内为苏制装备升级,使其与西方/北约标准相兼容。在2004 年3月加入北约后,保加利亚一直在进行将其装备进行升级以与北约标准兼容并确保护操作性方面的工作。保加利亚2006年国防预算达到6.87亿美元,约占GDP的2.6%。目前计划逐步实现其装备的现代化,计划于2015年结束。
AT-9反坦克导弹
12.7mm加特林机枪吊舱和双头12.7mm弹
2004年1月,俄罗斯空军副总司令兼航空兵司令捷林中将表示,俄空军开始装备专门用于实施夜间作战行动的改进型米-24PN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到目前为止,空军已经装备了数架米-24PN型机,现已开始这些直升机的飞行人员培训。这些直升机将首先配备给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第4空防集团军。他表示,该型直升机的能力大为扩大,打击的精确度也得到提高,无论是白天,还是在夜间,都可对目标进行有效的打击。同时,中国、委内瑞拉等国都对该型机极感兴趣。米-24PN(PN意指带机炮的夜间型)直升机的改进工作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厂进行实施,它是由米-24P型直升机改进而成。在米-24PN型直升机上安装有BREO-24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系统和“镜子”型夜视热成像瞄准引导分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有“彩虹-SH”型搜索瞄准系统,它与“镜子”热成像仪联合工作。在直升机的瞄准系统中,还加入有热成像分系统、激光测距仪和反坦克导弹控制通道。BREO-24型一体化系统包括有液晶显示器、夜视仪并与驾驶舱的光学技术设备配合使用。新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可保证直升机的全天候作战使用,并且可使用所有编制内的武器系统,夜间条件下在50~200米的高度飞行,由于采用有数字地图,故有较高的导航精确度。该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包括全天候使用的、高精确制导的“冲锋”或“攻击”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发射装置,以及内置和悬挂式射击武器,包括带有23毫米口径 GSH-23型机炮的NPPU-23型固定式机炮装置。该直升机的悬挂武器包括“攻击-V”系统16枚9M-120型反坦克导弹或9M-120F或9M- 114型导弹;10枚S-13型火箭弹;80枚S-8型火箭弹;带23毫米机炮的悬挂式机炮装置,带弹450发;数枚空空导弹。改进型直升机的作战效能要比基本型米-24高出50%~70%。俄罗斯共制造了620架米-24P型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