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说生活在英国工业化时代的每个人都是“工厂机床上的螺丝钉”
简单说: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后时代的每个人因为接近充分就业,社会人士组成以金字塔型为主,蓝领工人多所以被称是“工厂机床上的螺丝钉”。
现在社会已经起了很大变化。
㈡ 工业化对人际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工业与人的关系有什么影响?有好有坏吧。首先来看看他的坏处。工业污染环境对人体当然是有害健康的。降低人的寿命,环境不好就影响了人的心情,心情不好就会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影响工作质量,就会导致国家经济,国家就会落后。好处就是解决了中国大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一块对国家来说是好的。这就如同物质的两面,亦象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更象各人心中的一块翘翘板的称重。
㈢ 为什么有人会看不起工业化
工业化(in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着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虽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作中没有出现“工业化”这个术语,但这个概念还是显然存在的。马克思把“现代工业”、“工厂制度”或“机器体系”跟工场手工业作了区分。现代工业其所以区别于工场手工业,是由于机器起了主要的作用。“只是在工具由人的机体的工具变为机械装置即工具机的工具以后,发动机才取得了独立的、完全摆脱人力限制的形式。于是,……单个的工具机,就降为机器生产的一个简单要素了”(《资本论》第1卷,第415页)
在跟工场手工业进行对比之下,马克思把机器体系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是“简单协作”,即仅仅是“同种并同时共同发生作用的工作机”在工厂中的“集结”,它们使用着一个单一的动力来源。
在第二个阶段里,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器体系”,这时候通过各局部机器之间不断地交接工作,产品便从一个生产阶段传送到另一个生产阶段。当这种有组织的体系臻于完善,并且只需要工人从旁照看就能够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时候,它就成为“自动的机器体系”(同上,第416、418页。)
工业化
工业化
人手操纵的工具变为机器工具,这就把工人降为“只是”一种动力的来源,而随着生产的扩大和人的体力的局限性,便需要用一种机械的动力来取代人的肌肉。在工厂的制度下,所有的机器都是由一个单一的“动力”即蒸气机来发动。
然而,马克思强调指出,蒸气机在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但它“并没有引起工业革命。
相反地,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气机的革命成为必要”(同上,第412页)。改进蒸气机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现代工业对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远洋和内河轮船、铁路和电报系统,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机器”来建造,而像蒸气锤、钻孔机、机械旋床这样的机器,则又需要一种能够完全受人控制的大型机器。
㈣ 什么是产业工人包括哪些人
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性,最能代表工人阶级的特性,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和骨干。
如今,农业户口的劳动力找工作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在乡务农,也可以进城务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党中央、国务院近日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标志着我国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城市户口的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
包括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4)工业化的人都是什么人扩展阅读:
工人的阶级地位:
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人的地位很高,在工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劳动模范”成为群众的学习榜样。
在社会主义中国,虽然社会上存在着一些对工人的歧视,但人们普遍反感这种偏见,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劳动光荣,不断提高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树立模范和榜样。
㈤ 工业化人口增长的代表
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口增长率显着提高,整体呈现出较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和较高的增长率的过渡型人口增长类型。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医疗水平。
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变化的具体情况
在工业化早期的一个短时期内,欧洲一些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曾一度上升,英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出生率上升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且地区不同原因亦不同。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良性发展使结婚年龄降低,从而使人们更易于多生育。另外,城市地区曾一度持有和乡村地区同样的观念,即孩子作为劳动力非常重要。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生率就逐渐下降了。到了20世纪,欧洲出生率仍持续下降,以至于它与死亡率相差无几。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种:①它缘于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而非由限制生育的避孕方法(直到20世纪才被使用)引起的。②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因为在死亡率高的地区,必须生下许多孩子才能保证一些能存活下来。③经济因素也与出生率的下降关系密切。在一个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里,禁止使用童工,因而孩子与其说是一种财产不如说是一种负担。所以,随着现代社会法制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出生率趋于下降。④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特别是传统乡村的大家庭观念也随着文化的普及得以削弱。尤其是对家庭的态度,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控制生育的方便可行性等方面的根本变化,都促使了出生率的下降。
进入20世纪后,出生率仍持续下降的原因,在于计划生育及控制生育的有效性,妇女晋升机会增多,以及在一些离婚率高的国家人们对传统家庭体系稳定性的怀疑等。现代人的求学、接受培训、就职和恋爱生涯占用了较多的时间,相对地就推迟了生育行为。再加上现代社会将一名婴儿培养成人并使其完成高等教育需要很多费用,都使得人们不愿多生育。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5世纪,世界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加速。据统计,世界人口在15、16、17、18 世纪分别增长了28.2%、11.9%、47.5%和80.6%。可以看出,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而且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之间出现了分化。以1750年至1940年间世界人口的自然变动情况为例:发达地区的人口死亡率由1750年的34‰持续下降至1940年的14‰,出生率则由38‰~39‰的水平下降至22‰。发展中地区的死亡率在1900年前后仍高达36‰~38‰,1920年之后才开始下降,至1940年降至30‰以下;同时期的出生率则始终高达40‰~41‰。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从工业革命直至1940年的人口自然变动过程见下图。发达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趋于下降,发展中地区在后期死亡率才开始下降,出生率却居高不下。
㈥ 建筑产业化工人与传统工人的区别
1、现有的建筑技术路径(称之为传统技术)形成于1982年,即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又称湿法作业。客观上讲,虽然对城乡建设快速发展贡献很大,但弊端亦十分突出:一是粗放式,钢材、水泥浪费严重;二是用水量过大;三是工地脏、乱、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问题突出;五是劳动力成本飙升,招工难、管理难、质量控制难。
2、(1)现场工人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工人的专业性要求提高。
(2)工程建设效率、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保障得到有效提升。
(3)资源消耗降低,施工现场更加整洁有序。
(4)从业岗位和工种变化。随着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制作、施工等阶段对相关人员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要求的变化,装配式建筑从业岗位萌生出了新的技术、管理岗位。
3、制作方式由“手工”变为“机械”;场地由“工地”变为“工厂”;做法由“施工”变为“总装”;工厂生产人员由“技术工人”变为“操作工人”;现场作业人员由“农民工”变为“产业工人”。。最大限度消除人为因素的制约(作业层中的人)。由于这样的变化,同时也使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传统作业工种工作内容发生改变。
㈦ 胡林翼排第一,在清朝出现的中兴名臣都是哪些人
清朝9大中兴名臣,包括曾国藩在内,他们能够崛起于历史舞台,两点因素不可或缺。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八旗、绿营无能,汉族督抚势力有了崛起之机会。再则,咸丰红人,开明大臣肃顺重用汉人,认为满蒙贵族已经不足以担任大事,拯救清朝非汉人不可。没有肃顺帮忙,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中兴名臣很难崛起。
所以,肃顺被慈禧处死时,曾国藩高呼“奇冤”,害怕湘军没了靠山。但是,八旗已经不行,慈禧也只能靠湘军,并授予他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㈧ 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有多可怕
有了工业之后,人类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资源,完成更多的产出,无论破坏还是污染还是产品富足,都是“效率化”的体现。要说“效率化”之后又多可怕,可能只有一点,那就是,人类工业化之后,由于开采效率的大幅提升,原本有限的资源被提前预支了,如果不能找到外太空的开采手段,地球油净灯枯恐怕就是未来两三代里就能看到的局面。
㈨ 带领苏联人民实现工业化的领导人是
带领苏俄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的领导人是斯大林.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
故选B.
㈩ 古代有哪几种职业比较受人瞩目工业化时代又有哪几种职业比较受人瞩目如:演员,讲师,手把手教师等…
古代:官员是最受瞩目的,其次是一些文人墨客,然后是士兵、衙役;
工业化时代:机械师,经济学家,政客,明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