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不在清初的皇帝这么英明,也不发展资本主义以富国强兵
我想你首先要清楚康熙所处的历史环境: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是1654-1722年,而在17世纪这个期间,世界上称得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只有在1640年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和更早一些的荷兰。其他国家都是封建专制统治。可以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与中国康熙皇帝基本处于同一时代的是俄国的彼得大帝和法国的路易十四。当时的俄国和法国都是封建专制国家,而且他们都是出了名专制君主,虽然专制但他们在位期间都使本国强大起来。所以说康熙不顾世界形势,不这个,不那个实际上是对他不切实际的要求…… 还有你提到康熙为什么不鼓励发展资本主义、不思想启蒙、不科技兴国,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是没什么道理的。中国当时发展不了资本主义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过错,而是中国的客观实际决定的。中国几千年来就是封建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一经济特征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明显,而且“重农抑商”思想从战国以来就是中国主流的经济政策,而且这些观念也深入人心,比如当时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大多数的富商也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根本不能扩大在生产。所以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和农本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要想靠一个皇帝的决策、鼓励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是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所谓思想启蒙和科技发展,你要知道欧洲的思想启蒙,是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200多年的铺垫才出现的,也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这个经济基础之上,自下而上发动的,而中国我刚刚已经说过,不具备这样的社会条件,而且请注意“自下而上”这个词。所以你要求一个封建盛世的君主去“思想启蒙(启蒙思想主要是反神权和反王权)、发展资本主义”是没道理的。 再来说说《尼布楚条约》,史学界一般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正常边界条约。至于你说“中国为什么会让步”,那不是因为康熙帝个人软弱而是当时的客观现实所迫。他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从他继位开始就一直在平定国内各种反清势力,战火不断,再加上强力裁撤三藩,这又是十几年的战争,征服蒙古,满蒙联盟、平定北部噶尔丹叛乱……在此期间俄国又于1581年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1643年开始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遂与中国发生了边界问题。而当时康乾帝曾在1685—1686,1686—1688年组织对俄国两次自卫反击战,都取得了胜利,是俄国先提出要和谈的。所以这是和近代那些不战而退甚至“不败而败”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有本质区别的。 1686年冬,雅克萨停战后,中俄两国立即准备派使谈判,划分中俄东段边界。当时的康熙帝不愿大量用兵对外作战,不主张单纯用武力解决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的问题。因为清政府在和俄国长期交涉的过程中不但懂得,没有强大的武装,不建立巩固的边防,不经过激烈的战争,不可能劝说俄国放弃侵略,撤出中国领土;但同时,清政府也意识到,中俄两国都是封建大国,不可能用军事力量彼此压服,只能通过和平谈判,商定两国都可以接受的边界线,才能有边境上的安定,才能保持长期的和平稳定。当时的沙俄虽然提出谈判解决黑龙江流域问题,但并不想轻易放弃侵占这一地区。1686年1月,沙皇决定派御前大臣费奥多尔·戈洛文出使中国,谈判边界问题。在发给戈洛文的训令中指出:一、俄中两国应力争以黑龙江为界;如果中方不同意,则争取以牛满河(今俄罗斯联邦境内布列亚河)、精奇里江(今俄罗斯联邦境内结雅河)及其以西的黑龙江为界;如中方再不同意,则争取以雅克萨为界,俄国人得在黑龙江、牛满河、精奇 里江渔猎。二、如中方不接受上述划界方案,则俄国使臣应争取缔结临时停战协定,然后做好准备,进行战争。同时又指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使应不惜赠送任何礼物,向中国使臣行贿。这一训令表明,当时俄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企图通过外交谈判取得黑龙江以北的全部或一部分中国领土;如果在会议桌上达不到目的,就准备再次诉诸武力,以求一逞。 但当时中国清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观念极为明确。1688年,清朝康熙帝任命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为全权大臣,与俄使议界。康熙帝指出,俄罗斯占据的尼布楚是中国茂明安部游牧的地方,雅克萨是中国达斡尔族居住的土地。因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和通 此江的一河一溪,全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少弃之于俄罗斯。如果俄国同意这些,就和它划定疆界,准许它通使贸易。否则,你等即还,不便与它议和。这个方针的基本点,就是要求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议定中俄边界,并建立正常的外交和通商关系。 中俄两国1689年在尼布楚进行会谈。在此期间,俄国政府考虑了当时的形势,感到坚持吞并黑龙江流域,必然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为了避免冲突,并争取同中国达成贸易协定,打算在中国坚持收复黑龙江时,暂时放弃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沙皇于1689年初训令戈洛文,让他在中国坚持要俄国交出雅克萨时,毁掉那里的城防,撤退俄国居民。但为了给俄国以后侵占黑龙江流域留有余地,让戈洛文要求中国也不要在雅克萨设防。 清政府为了能够早日和平解决黑龙江流域问题,更紧迫的是当时准噶尔部已经又开始进犯喀尔喀蒙古,并有和俄国勾结的威胁,所以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以防两面作战,做出更大的让步。1689年6 月,中国使臣索额图去尼布楚会谈前,上奏康熙帝,准备按原议,以尼布楚为界。康熙帝认为,以尼布楚为界,俄罗斯派使贸易都没有栖托的地方,势难相通。他指出,初议可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如果俄使恳切要求尼布楚时,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这样,中俄两国的主张逐步接近,为尼布楚会谈达成协议奠定了基础。8月22日开始正式会谈。会议一开始,俄方代表就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左岸属俄国,右岸属中国,妄图在谈判桌上取得它用武力未能得到的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这一蛮横无理的领土要求,当即被中方代表严词拒绝。索额图明确阐述了中国领有黑龙江的情况,提出两国应以鄂嫩河、尼布楚一带划界。双方辩论一天,没有任何结果。 8月23日,中俄双方使臣举行第二次会议。俄方开始仍坚持原方案,中方坚决拒绝。双方坚持不让,谈判呈破裂危机。戈洛文见第一方案不能实现,便稍微降低要价,企图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索额图抱着早日缔约划界的愿望,一方面明确表示不同意俄方的第二方案,另一方面则主动做出让步,表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俄方对中方的这一让步仍不满足。由于两国意见相距甚远,两次会谈都没有结果。后来就停止会谈,由两国使团翻译往来交涉,交换意见。这时,俄国代表看到中方翻译是外国人,认为有机可乘,就让他的翻译别洛鲍茨基找耶稣会士秘密商谈,允许给予重赏,企图背着中方代表,暗中捣鬼。8月25日,俄方翻译送来条约的俄文本,告诉耶稣会士说,文本中已经写有在雅克萨地方中国不得修筑房舍,请他在中国的交换文本中照样写上,不必通知中方代表,因为中国使臣不会知道文本中用拉丁文写了些什么。由于耶稣会士感到这件事关系重大,不敢贸然行事,使俄方代表企图用贿买办法,把他们的主张强加给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 从8月24日开始到9月6日的半个月中,两国使臣一直没有会谈,但双方通过译员继续进行商谈。在多次协商过程中,中方代表据理驳斥了俄国代表的无理要求,并做了一定的让步。俄国代表在中国代表的坚持下,也表示不再坚持占据黑龙江,双方意见渐趋 一致。自8月22日两国全权使臣举行首次会议以来,双方往返交涉达16天之久,终于在一切重大问题上全面地达成协议。 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共六款,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即斯塔诺夫山脉)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和流入黑龙江的河川,全属中国;以北一带土地及河流,全属俄国。乌第河流域划为待议地区,留待以后再议。俄国事实上承认侵略中国黑龙江地区为非法,同意把侵入这一地区的沙俄军队撤回本国。沙俄通过《尼布楚条约》把中国方面 让予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地方纳入它的版图,并获得重大的通商利益。条约的全部条款及交涉过程都清楚地表明,这个条约是经过平等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中俄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遏止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武装入侵,使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在条约签订后的150多年间,两国按照这一条约管理边界,使黑龙江流域在此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边界冲突。 所以了解了以上<尼布楚条约>的来龙去脉,我觉得当时清政府的处置并没有什么不妥。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康熙是明君。因为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康熙大帝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约!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试问中国历史上哪个君主可以和他相比?而且他本人也被称为“最博学的皇帝”!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仅谙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晓音律、自然、天文、历算、地理。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称得上是个奇才。皇帝读书,主要读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但是,康熙帝还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中外科学家,特别是一些耶稣会传教士。顺治二年(1645年),日耳曼人汤若望向清廷进呈历法,被定名为《时宪历》,颁布使用。汤若望作了掌管天文与历法机构的钦天监监正。到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传教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墨西哥等。康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对有科学知识的耶稣会传教士,一概给予信任、使用与尊重,并向他们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他决不是一个“闭目塞听”的皇帝。 当然我也承认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确实没有高瞻远瞩的看到世界发展的潮流,开放国门融入世界潮流之中,这确实遗憾…… 还有我想多问一句,为什么我总感觉你的提问里好像带有很生气很愤慨的情绪呢?……
2. 康熙时期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又弃之不用
虽然说清朝的时候已经有枪了,但是那时的刀剑正面厮杀就是信仰,大家对这种新型武器也只是表示轻视。
火药最早是在我国春秋时期发明的,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唐朝末年,火药就被用于军事,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火器逐渐演变为战场的主角。
然而,此时西方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升,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这一切大清都一无所知,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呢。直到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这才使他们清醒过来。事实证明,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被淘汰。
3. 二战时,中国工业为什么很落后
在二战时期,中国的工业落后于世界水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闭塞封锁以及近代中国连年的战乱。而在建国以后,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以及苏联老大哥的协助,我们终于一点点完善起来了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
虽然曾经我们被世界远远的甩在后面,但是在建国之后,全国上下一心,努力进行工业化,加之苏联的部分援助,我国终于一点点完善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最终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中国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几代人无私的努力换来的,我们作为当代的新青年要以史为鉴,努力发展个人的知识水平,争取为国家的工业化更进一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4. 清朝前期经济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衰败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是自身原因,也就是内因——封建制度的存在。
这是完全可以解释的。
封建制度包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其中又以经济制度为主。
长期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直至最后阶级矛盾的激化。这就必然会出现被压迫阶级的起义,或者是革命。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阶级才能最终成为国家的统治者——照现在的说法看,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而政治制度中,也存在的渐渐腐朽的迹象。
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了厂卫制度,而且废丞相、权归六部,直到清朝时的军机处,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到达了顶峰。而正是这个顶峰,十分明显的说明了中国封建制度(注意,并不是封建经济)已经十分衰落了,如果不是正常的统治制度不能很好的统治人民,统治阶级又怎会使用如此手段?
当然,历史人物或者说君主、大臣的个人原因也是存在的。要稍做分析。
这是一道历史与政治相结合的题目。要注意两者的联系。
仅个人思路,具体答法需要自己组织。
5. 康熙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是什么
康熙和工业革命根本没有关系嘛,
1、工业革命就算从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开始算起,那康熙1722年就死掉了。时间上就不吻合嘛。
2、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英国生产力跟不上市场需求导致的,归根结底是贵族圈地使得农民没有了土地,客观上迫使生产力改进。而康熙时期,中国发展平稳可以满足自身需求,既然可以满足,民众生活比较平稳就没有发展生产力的必须,这也是中国闭关锁国也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的原因,后来是因为外力入侵打破平衡。
3、说康熙时期完全和世界隔绝是不准确的,整个清朝时保持了一定的外贸规模的,国外先进机器国内精英层也是知道的,但是为什么不引进,因为提高了生产效率,那就意味着人力作用可以减少,而中国人口众多,就会发生“机器吃人”的现象产生,社会就会不平稳。这也是管理层拒绝使用先进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4、非说有原因的话,那就是拒绝拥抱世界使得中国生产力落后,使得在康熙死掉140年后外敌入侵时没有放抗之力了。
6. 康熙时就感受到了西方火器的威力,大清为何还是没有学习
鄙人浅见之所以不接受西方火器的原因恐怕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装备昂贵,不便列装
众所周知,中国的康雍乾时代,正值伟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时,所以西欧在日渐发达的工业化下,使英法诸国日渐强大,而能强兵富国的火器,更是在被逐渐成熟的工业催化,其各个方面,更是出现神话般的巨变。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清代封建帝王们,却并无法意识到这个伟大历史巨变。所以康熙大帝可以见识西方的火器的威力,却无奈于尚在封建时代的,清帝国的落后于工业时代的手工作业。
再加上,康雍乾几代帝王,将中国版图上,各个明里暗里的敌人挨个消灭,大一统的局面再次出现。几代帝王的更有理由坚信,自己治下的天朝上国,用低价的弓箭和不能完全自给的火器保护足够了。故此盲目的自大,也让当时国人认为先进的火器,更是奇巧淫技。所以封疆顽固的观念,更是让本就没有工业革命的催化的火器发展,更加停滞。
7.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呢
《平定准噶尔得胜图》中,火枪对射场景,旁边还有一排火炮。
不过,从研读康熙时期的史料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1715年,山西总兵奏请造子母炮,康熙听后严厉驳回,说,子母炮系八旗火炮,各省概造,断乎不可,从此以后各省都沿袭此例,再也没人提造炮的事了,更别提改进技术之类的,其实康熙很清楚火炮的威力,他把枪炮制造局设置在养心殿内,直接由自己控制,造出来的火器只供皇室和八旗使用,汉军只能最使最差的火器,数量极有限。
8. 李约瑟难题:古代中国为何没有工业革命
19年7月25日突然明白了,正式回答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
明朝为啥灭亡的根本原因。清朝康乾盛世为啥会突然中断。这个答案是惟一一个能从中国经济,政治角度回答,世界上最着名的李约瑟难题。为啥资本主义文明不会出现在中国这个文明 古国。
明朝末年,
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直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驾崩,一共31年。而他的儿子,孙子,嫡孙死于1644年
0、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1572年),万历的大表哥
1、明光宗(朱常洛),是万历皇帝(明神宗)的长子。
2、明熹宗(朱由校),是万历皇帝(明神宗)的长孙。
3、明思宗(朱由检),是万历皇帝(明神宗)的嫡孙。
拓展资料: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着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中国从1571年由张居正主导变法开始,开始收商税,矿税等。至1587年万历15年开始(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万历15年美国人写的书或者连续剧1587年)标志自中国地主文人阶级彻底掌握了政权中国皇权思想。中国出现了接近100年的无政府主义。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文官地主东林党集团。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明史·孙丕扬传》说:"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
华人国际贸易除了带回来一些地瓜种子,解决了中国吃饭问题,而学习西方的经济 ,科技思想,带回来交给朝廷,那是万万不会受重用的。因为地主商人东林党,他们只关注自己免税特权和联烟。
于是类似于红楼梦一个影射文学,考据学派就诞生了并成为主流。
但,这个不能老是讽刺,托古谈今呀,于是精神空虚的中国人,一边被文字狱搞怕了,明朝的道教没有了,清朝官方的国教喇嘛教也只能流行于北京一带。 除了吃喝之外,开始流行鼻烟,当鼻烟是生吃的,刺激太小了,于是这些官员商人东林地主特权阶级就开始吸食起了鸦片。
当各个王爷,官老爷都流行吸鸦片的时候,上传下效,对立的中下农民阶级因为水利,特别是黄河没有人治理。恶性循环后,明朝末年出现了小寒武纪气候,清朝中后期出现了频繁的水灾,旱灾,蝗灾等。
而唐朝的洛阳,长安,开封历史文化明城就被没人治理的黄河水利给彻底摧毁了。
中国老字号的就只剩下饭店或者药店了。因为这些不是官方垄断的。也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惟一一个可以相对竟争的领域。只能夹缝里面生存,。而这些是不被当时的主流方化所认可的。所以不能叫自己的大名,只能叫狗不理,王麻子剪刀。
谁能和地主文官阶级联系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结婚,联烟呀。谁就可以不交税,甚至少交税。 而中国流传的多子多福的概念,让顺治年间的1600万中国人,到了100年后干隆达到4亿人口。 一个家庭至少要生10个儿女。成活一半5个吧。然后中国人就开始内斗了。兄弟姐妹们分家产了。变成富可敌国的人可成也萧何,败也箫何。比如山西晋商,皖商的胡雪岩等。所有的中国人,开始流传富不过三代。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也是从这时候流行出来的。
本文节选于 机器人银行版权所有《中国千年企业史》机器人银行2年质保全球交易中心,www.robotbank.xin 版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