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江苏工业经济效益如何

江苏工业经济效益如何

发布时间:2022-12-09 15:02:09

‘壹’ 江苏沭阳在江苏的经济状况如何

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县情出发,坚持求实务实落实,奋力创业创新创优,大力实施以项目推进为发展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发展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产业大转移、房地产大开发两大机遇,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快速稳健势头。经济运行在提速增效上再创新佳绩,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2亿元、财政收入8.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分别增长15.2%、53.4%和43.1%,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28个县市区中由2005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5位。工业经济在集中集聚集跃上登上新台阶,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承载各类项目3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6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0家,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建成投产项目249个,从业人员4.08万,一座以轻纺服装、电子、能源、机械、金属加工等重点项目支撑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基地”雏形已经呈现。招商引资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47个,协议投资127.51亿元,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32个,上海(沭阳)轻纺工业园总投资达12亿元,宝娜斯针织单体投资10亿元。民营经济在培植骨干企业上赢得新进展,新增个体工商户9080户、私营企业800家,民营企业发展呈现规模变大、体格增强势头,业事集团、鼎盛纺织等“创业明星”的示范效应不断放大。
沭阳县拥有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40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实行政府推动、示范带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放大特色亮点,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经济板块。一是林业板块。全县现有成片林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36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达2286家,固定资产投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2家,从业人员8.4万人,产品涵盖多层板、刨花板、细木工板、贴面板、强化地板及木制工艺品等,中高密度板加工量居全省首位。二是花木板块。现有花木种植面积33万亩,全县共有花木从业人员达14万人,经纪人1.3万人,拥有国家二、三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企业有50家,公司资产在百万元以上花木企业有32家。沭阳的花木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年销售额近22亿元。三是食用菌板块。围绕林地、庄台和田间隙地大搞食用菌生产,积极发展具有出口创汇潜力的香菇、茶树菇等优、特食用菌生产,全县食用菌生产面积达1亿平方尺,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四是水禽板块。淮沭新河、新沂河两河沿线13个乡镇共养殖生态鹅179.99万只,出栏92.36万只,鹅、鸭饲养量超过322.19万只,生猪饲养量达93万头,商品猪出栏58万头。五是瓜菜板块。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应时蔬菜、出口创汇蔬菜、无公害蔬菜,建成10个特色瓜菜生产基地,复种面积达60万亩,总产量160万吨,年产值10亿元。
沭阳县工业在明清时期,境内以传统的手工作坊为主,其中“惟酿酒造油称大宗”。民国期间,沭阳工业生产能力低下。1949年,仅有一家全民企业,年产值16万元。50年代,县级工业逐渐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沭阳工业得以快速稳健发展。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坚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第一方略,深入实施“工业突破”战略,集主要精力实现工业突破,真正做到围绕工业、大干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目前,沭阳的工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已形成以木材加工、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以及建材、酿酒、锅炉制造等为龙头的工业生产体系。骨干项目支撑效应日益显现,木制品加工业主导地位越发明显,从业人员9万多,中高密度板年加工能力60万立方米,居全省首位;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类项目向集群态势演变,从业人员超过5万,现代轻纺工业城雏形已经呈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第三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不断强化城乡市场载体建设,拉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和社会福利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专业化市场128个,商业网点1万余个,农村乡镇全部形成“一镇两市”、“一镇多市”格局。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全县因特网用户已达2万户。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亿元,增长15.4%。新增私家轿车1886辆,增长38%;新增移动电话5.95万部,增长66.7%;新增电信宽带网用户2538户,增长3.7%。金融机构新增各类存款13.58亿元,增长39%;新增各类贷款9.94亿元,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发放担保贷款3.43亿元,同比增加1.58亿元;消化不良贷款2.21亿元,比上年下降8.86个百分点。

‘贰’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如何

常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上海经济圈中心,东倚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北枕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20年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15%以上,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03年10月,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32家,总投资133.5亿美元,注册外资50.2亿美元。
一、开发区成为外资投入的高度聚集区。全市现有常熟经济开发区和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和3个市级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功能定位合理,区域特色明显,到2007年10月,已有332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注册外资32.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5%。
二、已形成了以造纸、能源、建材、化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临江产业群体,吸引了国际上一批着名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总投资60多亿美元。如芬兰UPM,日本大金、住友、夏普,台湾长春化工、迦南电通,香港理文纸业,法国阿托菲纳。其中造纸业投资22亿美元,占全市总投资的16.5%,能源投资12.3亿美元,占全市9.2%,钢铁投资14.5亿美元,占全市10.9%,化工投资7亿美元,占5.2%。另外,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高档轻纺、外向型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正在兴起。
三、来常投资以亚洲、欧美的国家(地区)为主。来自台湾的投资数量居第一位,占全市的32%,新加坡居第二位,占17%,香港居第三位,占15%,芬兰居第四位,占14%,日本居第五位,占6%。
四、随着苏嘉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常熟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显现,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各项硬件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投资成本同周边大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银行信贷、资产评估、涉外律 师、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比较健全。

‘叁’ 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

最最首先的问题是:交通,与世界运输来说,人家多了道海运!!!所以从经济,文化文化文化文化.....等多方面来说,会好很多,昆山,苏州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我们选取了东部的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四川作为分析的对象,为准确判断全国经济形势提供依据。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江苏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大,但由于内需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可以支撑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河南、四川的内需和外需增长均比较强劲,发展的后劲较大。综合以上情况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全年国民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面对挑战,宏观调控应把防止经济增速过度回落作为重点,同时兼顾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特别是控制生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为了对全国的经济形势有更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个地区,即东部的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四川作为分析的对象,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准确判断全国经济形势提供依据。
今年以来江苏、河南、四川经济运行情况
一、江苏: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
江苏是一个综合实力雄厚,工农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外向程度高的省份,在东部地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2007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60亿元,占全国的10.2%,在全国列第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3689元,列第5位(如果不考虑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仅次于浙江,列第2位)。

江苏一直是我国重要农业产区,同时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江苏是全国纺织、机械、电子、石化和建材工业生产基地,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06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7.2%,表明江苏工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新阶段。江苏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非常高,2006年经济贸易依存度高达10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1个百分点。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174.3亿美元,总量占全国的1/4以上,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表1)。

今年以来,江苏投资、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但外需减弱,工业经济增速也有所减缓,但总体而言,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

农业:全省夏粮总产量达219亿斤,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2.2%。油料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增长2.8%。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数同比增长7.8%,累计出栏肉猪增长6.3%。农业生产形势与全国基本一致。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幅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能力较强:1~7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9.0%、28.7%和31.8%,同比加快10.2、1.8和0.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5%,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低于全国4.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3%,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产投资增幅加快,三产投资有所减速。新开工项目个数及计划总投资均呈下降态势,但平均规模有所扩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比上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351亿美元,增长24.6%,回落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进口总额944亿美元,增长18.2%,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2.9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0%,涨幅比全国低0.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6%。其中,粮食上涨6.4%,油脂类上涨42.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8%,居住价格上涨5.6%。1~7月,全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1%,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8.6%,高于全国增速8.1个百分点。 1~7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81元,同比增长13.8%,增速低于上半年全国0.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89元,增长17.6%,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

二、河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河南经济具有明显的内陆型经济特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不够高。依托资源优势(2708.550,-35.91,-1.31%),“十五”以来,河南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07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亿元,占全国的6.0%,在全国列第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060元,列第17位。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是第一产粮大省。河南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达6.24%,2007年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3450万吨,为全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近几年来,河南经济发展比较快,已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纺织、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2006年经济贸易依存度只有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0.7个百分点(表2)。

今年以来,在内外需比较旺盛的拉动下,河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农业: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连续六年增产、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比较好,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功不可没。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6个百分点。 全省39个行业大类中38个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原煤增长26.6%,发电量增长18.8%,化肥增长26.2%,水泥增长18.9%。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产品,其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全国。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4%,高于全国18.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9.2%,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55.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建材、机械、冶金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23.2%、74.0%、44.3%和44.2%。全省新开工投资项目14021个,同比增加2379个;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长38.0%,占施工项目投资规模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0%提高到4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4%,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全省进出口总值1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8%,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62亿美元,增长33.5%,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进口总值38亿美元,增长54.4%,高于全国23.3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8.9%,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上涨22.3%,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涨41.4%,鲜菜上涨26.0%;居住类上涨7.7%。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3.2%,涨幅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12.6%,涨幅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7%,高出全国1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8.7元,增长14.4%,与全国增幅一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61.7元,增长25.5%,高出全国5.7个百分点。

三、四川:地震后经济稳步回升

四川的主要经济总量指标自2000年来在西部地区一直保持首位。2007年,四川生产总值达10505亿元,列全国第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93元,列第24位。

四川素有“农业大省、粮猪安天下”之地位,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左右,油料产量占7%以上,2007年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均列全国第1位。四川又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白酒等产品产量均名列西部第1位;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西部承接这一轮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四川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着众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近几年来,四川外向型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四川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0.2%,高于河南6.3%的水平,但比全国低56.8个百分点(表3)。

今年前4个月,四川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5月份受地震影响增速明显回落,进入6月以后,四川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回升,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零售市场增幅回升,财政增收,金融平稳运行,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回升的基本态势(表4)。

农业: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农业增速有所降低。但小春粮油单产提高、产量增加。油料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油菜籽产量增长10%;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增长2.1%,其中能繁母猪增长4.8%。肉类总产量增长3.7%。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增长18.4%,分别比6月份和5月份提高2.4和14.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幅0.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8%,增速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增长58.4%,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亿美元,增长50.9%,高于全国28.3个百分点;进口50亿美元,增长69.8%,高于全国38.7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全国低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9%,仍居涨幅榜首。服务项目价格温和上涨,涨价面扩大。1~7月,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涨价面达68%,涨价面比1月扩大11个百分点。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0%,涨幅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3%,涨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3%,比全国低6.2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9元,增长14.1%,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7元,增长15.5%,比全国低4.3个百分点。

三省经济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比较

一、经济运行情况的比较

由于江苏、河南、四川三省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既表现出一些共性,也呈现出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共同点看,三省与全国基本相同:农业生产形势比较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国内需求依然较强,物价呈高位回落态势,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不同之处则主要表现在:

1.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格局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之间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7%,两者差距为3.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扩大2.4个百分点。

江苏与全国情况相同但程度更为严重,两者涨幅差距达到11.1个百分点。四川两者涨幅差距为3.3个百分点,与全国相差不大。河南则呈现相反格局,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6%,出厂价反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0.6个百分点。

这种格局反映了资源输入省和资源输出省的差别,也是今年以来三省工业企业效益情况差别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江苏、河南、四川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7.5%、44.9%和14.8%,利润增幅相差较大。

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方向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新开工项目及计划总投资增长持续低迷。1~7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9%。

江苏与全国趋势一致,上半年,江苏省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10.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3.9%(一季度下降5.8%)。而位于中西部的河南和四川则呈现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的态势。河南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2234个,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42.2%。四川上半年新开工项目个数仅增加28个,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5%。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反映投资走向的重要先行指标,中西部新开工项目的快速增长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后劲较足,而全国和东部新开工规模低迷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

3.出口增长趋势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出口增速有所减缓。1~7月,出口总额增长22.6%,比上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

江苏与全国趋势一致,1~7月出口增长24.6%,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而河南和四川出口则呈加快趋势。1~7月,河南出口同比增长33.5%,四川出口增长50.9%,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和12.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东部外向型经济受外需减弱、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

这几方面的不同也反映了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从江苏情况看,东部地区由于外向型和资源输入型的特征,企业受冲击较大,工业增速回落较多,企业效益状况不佳,投资意愿较低,如果外需继续减弱,经济增长面临继续减缓的可能。而从河南和四川情况看,中西部受外需减弱影响较小,虽然部分企业由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出现资金紧张局面,但整体上看投资意愿较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种地区性差异也为宏观调控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当然,从总体上看,仍然可以对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得出一个总体的判断:即在外需减弱、从紧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在农产品(15.59,-0.12,-0.76%)供给改善、去年基数较高的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总体上看,经济仍是平稳较快增长的格局。

二、存在问题的比较

三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实际上也是全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尽管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因农产品供给改善、去年基数较高等原因出现回落,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仍比较大。

一是国际主要初级产品价格仍高位运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加剧。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80.5%,原煤价格上涨167.4%,金价上涨41.2%,铁矿石上涨66.0%,钢铁产品上涨87.0%,玉米价格上涨80.7%,大米价格上涨122.6%。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7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5.5%,欧元区上涨4.0%,6月份日本上涨2.0%。

二是生产价格涨幅持续扩大。7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1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均创出或接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7月份已经扩大到3.7个百分点。江苏、河南、四川三省生产价格涨幅也呈扩大趋势。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受到外部输入和成本推动的压力。

2.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困难

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三省工业企业效益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原因主要有:

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26.8%,高于利润增幅9.3个百分点。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据企业景气调查,江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与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已持续三个季度运行于非景气区间,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河南省也反映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加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最迫切而贷款难度最大且投放量最少。

三是内外经济和贸易环境的一系列显着变化,对依赖中低端产品取胜、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等企业带来较大冲击,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关停。上半年,江苏纺织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5.3个百分点。

3.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影响农民增收及种粮积极性

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0.7%,比上年同期上升15.5个百分点。江苏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涨幅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上升13.1个百分点。其中,化肥上涨26.6%,饲料上涨14.1%。河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攀升,涨幅不断扩大,6月份高达25.1%,涨幅为1995年以来最高。农用柴油和小麦机收价格涨幅分别达到30%和40%以上。四川上半年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18.7%,尤其是仔畜、化肥、饲料价格高位运行,种养业成本不断扩大。据河南省快速调查,今年小麦生产成本达到424元(不含人工成本),同比增长13.3%,亩均生产收益153元,同比下降7.8%。

另外,受经济运行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外贸、房地产及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客观上将减少一部分就业岗位,进而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据了解,江苏苏南、苏北地区都出现了与此关联密切的纺织、板材加工等部分中小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的情况。

4.商品房销售下降

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但销售面积同比持续下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5%,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6.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5个百分点。

而房屋销售面积却出现了下降,2~6月,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下降3.6%、0.3%、4.0%、6.5%和6.9%。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逐步回落。今年1~6月,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3%、10.9%、10.7%、10.1%、9.2%和8.2%。江苏省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5%,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1%。河南省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7%。四川省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22.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1%。

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说明中央出台的土地政策、房贷政策以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机遇,但由于房地产业涉及产业较多,也要对可能造成的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不稳定保持警惕。

除了以上共性问题以外,三省各自还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例如,江苏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持续下降,外需减弱趋势明显,河南煤电油运瓶颈进一步趋紧,四川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等。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但显然不利于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

从三省情况看全国的经济走势

江苏、河南、四川三省基本反映了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态势,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江苏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大,但由于内需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可以支撑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河南、四川的内需和外需增长均比较强劲,发展的后劲较大。综合以上情况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全年国民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生产有望趋稳: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影响7、8月份工业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季节性因素和奥运会相关地区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这些因素在第四季度将会消除。另外,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回调和油、电、煤等资源价格调整将会改善煤电油运的供给情况,从而促进工业增速的加快。

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从全年情况看,促进投资继续保持较快的因素较多:一是地震灾后重建将给投资带来新动力。据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约1万亿元资金,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二是产业转移将促使中西部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但投资增长也面临资金趋紧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持续低迷的制约。但从年内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消费有望高位趋稳: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支撑今年以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消费的加快增长也面临相当多的不利因素:一是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3%,回落3个百分点。二是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降温。受物价上涨、油价上调、房屋销售面积减少的影响,近期消费者信心有所下降。8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同比下降9.5%。三是股市财富效应消失。总的看,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

净出口可能继续回落:尽管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但总的看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未发生趋势性变化,出口增速放缓趋势难以扭转。首先是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8月份失业率升至近五年来高点,就业人数连续第八个月下降;欧元区经济第二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环比下降0.2%;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是日本经济近7年来最差表现。其次,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未来出口增速有可能继续放慢。而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大幅回落,使得进口价格指数呈回落态势,进口增幅可能放缓,综合起来看,净出口可能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望继续回落:随着供给状况的改善、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回调,以及翘尾因素的明显减弱,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进一步回落。但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扩大、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仍处高位也使居民消费价格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

宏观调控难度逐步加大

要实现上述目标,特别是确保明年经济能够继续平稳较快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因为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和对外经济环境的恶化,问题也会不断暴露并发展,宏观调控难度也会逐步加大:一是如何有效应对外部需求减弱与经济周期性回落双碰头,以防止经济增长不致回落过大;
二是如何平衡保增长、控物价两个宏观目标,以避免发生滞胀;三是如何针对地区间经济增长冷热不均现象采取灵活的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措施,以避免出现一刀切,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
面对挑战,宏观调控应把防止经济增速过度回落作为重点,同时兼顾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特别是控制生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为此,应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针对经济增速减缓、价格涨幅回落的新情况,适当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适当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继续缓解物价上涨压力。继续组织好粮、油、肉、禽、蛋、奶、蔬菜等重要商品的生产和调运,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及价格的稳定。加大市场秩序的检查监督力度,加强对“米袋子”、“菜篮子”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监测。要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严格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保持价格稳定。
三是加强供给管理,加快调整结构。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增加工业产品尤其是基础性产品的供应量,减缓燃料原料和工业品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全面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四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加大对社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农民消费的主动性、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拓展新的消费热点。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
五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保持出口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扩大其在出口中的比重。积极扩大民营经济的出口规模,提升国有企业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提高三资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实现出口主体的多样化。积极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六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落实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等相关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生产和效益水平。重点发展对就业吸纳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支持自主创业。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规模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其生产能力、经营能力,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加强产业调整过程中对中小企业产业转移的引导。

以上仅供参考:)!

‘肆’ 江苏成GDP万亿级城市最多省份,江苏的发展现状如何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所提供的数据来看:在2020年全年,整个江苏省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2719万亿,从这个数据看来,现在的江苏省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内第2个GDP超过100,000亿的省份。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据没有概念,就这么说吧,现在的这个数据就标志着江苏的整体经济已经可以和俄罗斯、韩国还有加拿大这些国家不相上下了。另外江苏省除了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00,000亿以外,人均的GDP已经达到了12.5万元,这个成绩也是非常惊人的。目前江苏的经济总量其实已经超过了全世界范围内90%以上的国家了。

而且在2020年,整个江苏的产业发展也是做得非常的不错,不管是从能源的生产构成来看,又或者是从能源的消费规模来看,整个江苏省在这方面基本上都是全面增长的。另外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来看,2020年的时候,整个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经达到了3.3万家了,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些企业当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就已经达到了1/3,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江苏的发展才会如此之快。

‘伍’ 江苏徐州经济怎么样

经济发展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六个注重”和“两个率先”的新要求,认真实施“八项工程”,扎实抓好“三重一大”,积极推进稳增长、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实现稳健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综合 b]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5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05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06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6:50.7:39.7调整为9.4:50.1:4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40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6456美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6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4个百分点;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496.18亿元,增长16.1%。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8.85万户,增长15%,注册资本1904.74亿元,增长37.5%;个体户26.81万户,增长10.0%,注册资金107.7亿元,增长33.9%。小康建设成效显着。至2011年底,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除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目标值略有差距外,其余,24个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其中五大核心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二、农林牧渔业 b]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年粮食面积727.2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21千公顷;总产量达455.30万吨,增长3.4%。其中,夏粮192.98万吨,下降1.7%;秋粮262.32万吨,增长7.5%。棉花面积29.40千公顷,总产量3.39万吨;油料面积28.86千公顷,总产量11.45万吨;蔬菜面积297.20千公顷,增加4.67千公顷。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4.67千公顷,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91千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千公顷。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年成片造林面积6.37千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88.81万吨,增长10.1%。禽蛋总产量52.15万吨,增长7.2%。奶类制品总产量28.10万吨,增长5.2%。水产品总产量17.50万吨,增长2.7%。农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80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91.7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0%。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成员134.77万户,入社农户比例达73.7%。]三、工业和建筑业 b]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50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7家。上市工业企业达到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7%和2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长20.6%,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8.6%。主导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三大千亿元主导工业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068.60亿元、1017.02亿元和1612.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30.4%和40.5%。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三个重点发展产业分别完成产值1291.67亿元、533.42亿元、291.87亿元,分别增长73.2%、37.6%和42.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实现产值185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26.8%,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平稳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利税1133.79亿元,增长45.7%;利润635.03亿元,增长5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3.62。

‘陆’ 江苏省的经济规模

江苏经济情况 工业 江苏省的工业主导产业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江苏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机械、汽车、电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食品是江苏工业的主导产业,并拥有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1998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3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农业 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区,江苏省1998年粮食总产达3415万吨,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为277.5万吨和282万吨,园艺作物达到1500万亩。 江苏省的太湖猪、太湖鹅、高邮鸭、阳澄湖大闸蟹、碧螺春茶、泰兴白果、白沙枇杷等名特产品,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江苏已设立12个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并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水产养殖、旅游农业等,使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涌现了镇江丹徒龙山鳗业公司等一批农工贸一体化企业。 欣欣向荣的江苏农村乡镇工业 江苏是中国乡镇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水平高,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程度也较高,在全国享有盛誉。乡镇企业的产值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超过80%,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比重超过60%。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吸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交通 铁路运输日益便捷。江苏境内以南京、徐州为枢纽,有北京至上海、南京至芜湖、连云港至乌鲁木齐三条铁路干线通过。旅客列车可直达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快速火车由南京至上海仅需2小时30分钟。江苏省还成立了地方铁路公司,修筑纵贯全省的铁路,现已修至苏北腹地的淮阴市。东起连云港的新亚欧大陆桥自1992年底开通以来,已承担了95%以上的过境运输业务。 通讯 江苏省邮电综合能力居全国第二位。目前,江苏已建成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长途传输干线网,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SDH—同步数字传输技术,实现了乡以上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通信覆盖全省并实现全国漫游,无线寻呼实现全省联网,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等现代通信业务不断推出,邮政“绿卡”、特快专递、邮送广告、鲜花礼仪电报等邮政新业务广泛使用,全省综合通信能力居全国第二位,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998年全省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250万门,电话用户约89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14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8.3% 第三产业 1998年,江苏省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增加值为2542.9亿元,较上年增长13%。金融保险、商品流通、房地产、旅游及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门类,已逐步向社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目前,江苏第三产业已拥有“海外企业集团”、“舜天集团”、“江苏汇鸿集团”、“苏州物贸集团”和“金陵饭店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 江苏省已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有机结合的市场体系框架。截至199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018个,年成交总额3182.4亿元。1998年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成交额稳步增长;生产资料市场平稳发展,全省现有生产资料市场696个;商品交易市场货源充足,买方市场特征进一步显现。 1998年,全省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市场已达338个,超10亿元市场42个,其中,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常熟招商城超100亿元。 江苏省金融、保险事业发展良好。到1998年底,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为6578.8亿元,贷款余额5063.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98.7亿元和609.9亿元。经国家批准,江苏省现已在南京设立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

‘柒’ 江苏镇江怎么样经济以轻工业还是重工业为主呢

镇江是一座产业特色明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世界主要的锚链生产基地、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高档铜版纸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汽车发动机缸体和醋酸生产基地,正逐步成为以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五大优势产业,船舶及船用设备、工程电器、五金工具、眼镜、香醋等十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外资企业在镇江投资,包括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2009年,镇江经济运行积极向好。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9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72.21亿元,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895.76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623.95亿元,增长1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732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8017美元。经济回暖步伐加快,发展速度逐季提升,全年GDP增幅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58.9:36.4调整至4.5:58.1:37.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持续改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6.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预期明显好转,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回到“较为景气”区间,达135.9和125.9,比上年分别四季度提高24.1和13.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2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GDP比重达55.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28929户,注册资本616.52亿元,从业人员45.83万人,其中本年新增私营企业4828户、注册资本103.96亿元、从业人员5.50万人;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97938户,注册资本44.54亿元,从业人员16.24万人,其中本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179户、注册资本15.30亿元,从业人员3.01万人。
物价总体温和上涨。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6,比上年下降0.4%。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上升0.1%;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略升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升0.9%;居住类上升2.0%:衣着类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3%。但,由于粮食、蔬菜价格的刚性上涨,猪肉价格的触底回升,水价、电价、燃料价格的普遍上调,房价的高位运行,市场物价上涨预期和压力明显增强。
6.2 产业 镇江市已形成了化工、造纸、建材、铝业、新能源等五大支柱产业,累计兴办“三资”企业2000多家,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0多个,协议利用外资54.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77亿美元。一批世界着名企业,如:法国罗克韦尔公司、道达尔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嘉吉公司、泰克国际公司,德国克劳克耐尔默勒公司、西门子公司,日本日商岩井、三菱商社,意大利泰克西公司,比利时国家动力集团等,已先后在镇江投资兴业。
6.3 公共设施 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书量120.2万册(件);文化艺术馆6个;博物馆1个;剧院、影剧院87个;以及工人文化宫、青年宫、少年宫等一批群众性文艺活动场所。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台2座,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市县联网率85%。
6.4 医疗教育 镇江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至200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23个,其中医院28个(三级甲等医院4个)。
镇江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现有高中、职业高中(含技工学校)86所,普通高校6所,其中全国重点高校一所。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60个,中国农科院镇江蚕业研究所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万余人,历年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17项。
镇江是一座人才资源丰富,创业载体完善的创新型城市。镇江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全日制高校5所,在校大学生近10万人。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3.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41万人,全市人才总量占人口比例、本科以上人才比例、高级人才比例均居全省第5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现有镇江籍院士23名。去年,我们实施了《镇江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我市装备制造、绿色化工、造纸、新材料、特种金属等主导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用三年时间引进培育30个领军人才团队和100名领军人才,加速构建引领镇江又好又快发展的人才高地。实行了引进高层次人才资助政策,推行了“优秀人才一卡通”工程。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国家人事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中国镇江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面积3万余平方米,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迈入国家级创业园行列。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9个,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力发展现代人才服务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加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格局已经形成。
6.5 对外交往 目前,镇江市已先后与日本津市和仓敷市、美国坦佩市、加拿大拉克--梅岗蒂克市、土耳其伊兹米特市、巴西隆德里纳市、韩国益山市等缔结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并与德国曼海姆市、智利科金博市、比利时那莫尔市、罗马尼亚贝特罗山市等一批外国城市保持着友好交往关系。
6.6 经济建设 镇江是一座产业特色明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世界主要的锚链生产基地、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高档铜版纸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汽车发动机缸体和醋酸生产基地,正逐步成为以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五大优势产业,船舶及船用设备、工程电器、五金工具、眼镜、香醋等十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外资企业在镇江投资,包括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阅读全文

与江苏工业经济效益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桂林工业大学的英语专业怎么样 浏览:391
重工业分哪些门类 浏览:810
工业三废有毒重金属有哪些 浏览:876
汽车地毯有水要晒多久 浏览:135
宝马购车大礼包有哪些东西 浏览:573
百万以上奥迪有哪些 浏览:245
众泰汽车众泰t600怎么样 浏览:823
奔驰一辆车生产出来需要多久 浏览:748
汽车年检逾期补检需要什么资料 浏览:855
5008gt和宝马5系哪个好 浏览:248
奔驰车灯白天怎么也亮着 浏览:911
汽车动力性能实验有哪些 浏览:576
汽车重名车型有哪些 浏览:403
湖州汽车环保标志在哪里 浏览:435
工业学院和职业学院有什么区别 浏览:273
买了宝马车后如何撩妹 浏览:725
哪里装汽车suv踏板 浏览:375
阜成门外到顺义公共汽车怎么走 浏览:330
汽车喷漆累怎么办 浏览:916
奥迪q7脚刹怎么拉紧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