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的工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的工业发展的启示:
尽管美国实现工业化比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时间较短,但也花了约100年时间,这说明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绝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走捷径一蹴而就。
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的,这一点对中国极具借鉴意义。
美国的工业化首先表现为人的专业化,劳动力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美国赶超英国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国独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人权,重视人的成长,这无疑是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的主要奥秘。这一点启示在工业化过程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是最积极的力量,绝不能“见物不见人”或“重物不重人”
美国的工业化表现为明显的产业聚集、区域专业化和人口集中(城市化)。这说明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生产要素和企业或产业都会在利益最大化法则的引导下,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或岗位,各种不同的地方因具有不同的优势而在工业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地方因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成为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地。只要允许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那种期望人口、要素和企业或产业在各地均衡布局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各地竞争的结果是各自成为某方面的专业化区域。
美国的工业化是由市场化来保证的,其工业化过程也是市场不断发育、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国内产品市场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或国际产品市场的扩大),都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制度选择对美国的工业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述产业协调发展、人的专业化、产业聚集、市场化等都离不开制度的作用。正确的制度选择是美国工业化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或者说美国工业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与其一系列制度选择分不开的,如美国选择了有利于工业化的土地制度、专利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教育人才制度等。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成功实现赶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美国的工业化较英法等国起步晚,在工业化起步时期其国内的幼稚工业一度受到英国商品的沉重打击,但美国政府通过颁布《禁运令》和提高关税等措施,成功地保护了纺织业等幼稚工业。即使在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后,仍然维持了相当长时期的高关税。可见,即使是极力倡导自由贸易和自由精神的美国,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仍然是采取内外有别的贸易政策,对内强调自由贸易,对外则强调贸易保护,目的是使本国利益最大化。
美国工业化的成功与美国政府发挥了较积极的调控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而是适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控政策,促进工业化发展,如借助发行公债、直接投资公共工程、奖励和补贴某些产业、设立专门的管制性机构等手段,以及通过设立中央银行、统一通货、设立存款准备金、买卖国库券、使用银行支票、发展投资银行等金融手段,促进工业化进程。这些都说明,虽然会有“政府失灵”,但在同样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适当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对推进工业化十分必要。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发挥了过多的作用;在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仍然在许多方面发挥了过多的作用,但也存在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没有发挥作用的现象。因此,在今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既要部分退出和防止“政府失灵”,又要加强其在“市场失灵”领域的积极作用。
2. 为什么美国的工业科技都这么发达
美国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工业科技特别的发达。
特别是美国吸纳全世界的人才,为自己服务,创造了高度的工业科技文明。
3. 英国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
工业革命时代开始的
工业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4. 美国第二次产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5年,在19世纪美国的最后25年,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的电力电气工业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美国在1860年以前仍属于殖民地类型的经济: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那么,美国是如何从欧洲工业的边缘地区和模仿者一跃而成为新工业革命领导者的?这对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有哪些启发呢?
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美国大量出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产品相反,美国在棉纺织业这个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技术上虽然也有很大改进,但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一直是棉织品净进口国。这种历史事实说明,一国在传统产业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在新兴产业上可以一跃超过发达国家。
演化经济学对此在理论上已经证明,落后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等成本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试图在传统产业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将永远不会缩小与后者的经济差距。相反,在新技术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虽然新技术最初出现在发达国家,但由于其技术体系处于最原始的早期阶段,科技知识大都处于公共领域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知识的意会性程度很低,落后国家在这时如果能够迅速进入新技术体系,就有可能把发达国家在早期新技术和科学基础的领先地位转移到本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初三十多年中,德国也是这样崛起的,而英国却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领先地位,锁定在旧技术经济范式之中,导致了其工业力量的衰落。
巨大国内市场规模的关键作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美国并不是新技术的最初发明者;即使是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力电气工业,美国在技术发展上也不具有占先优势,基础科学研究更是落后于英、法、德,那么,美国是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机会窗口的呢?
美国巨大、丰富的市场使美国在国际比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由于本国市场狭小,欧洲技术创新在原有的技术轨道上难以开发新产品并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
最近的类似例子则是:德国的高铁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德国和欧盟却无用武之地,而在中国却可以取得快速的技术进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超过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人口总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这种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历史机遇的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是任何国家所不具有的,除了历史上的美国。但我们珍惜、保护并运用这种无以伦比的优势了吗?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独享巨大国内市场为美国提供的技术创新租金
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上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却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原因就在于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美国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华为和三一重工最近在美国的遭遇就是明证。正是由于实行了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一旦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反向工程”被引进,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就会为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欧的技术领导地位也就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了。
反观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是我国各产业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这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依赖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市场重于技术,珍惜、保护并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部门创造领先市场,这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最基本的条件。
高工资战略
由于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美国的崛起并不是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而是通过内向型经济实现的,国内市场规模除了人口规模外,美国民众的工资增长是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崛起时期的政治家认为,工业化不能像英国那样靠剥削工人来实现,而要靠开发大自然的技术创新租金为美国人民提供高工资来实现,所以,他们绝不允许像100多年后的跨国公司那样“把利润带走,把GDP留给中国”,因为这样的话,美国人民的高工资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低工资看做是竞争优势相反,当时的美国工业保护主义者却把低工资看做是“祸根”,称作是“乞丐劳动力”。他们认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机器生产将使高工资国家在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比廉价劳动力国家更低,原因就在于机器生产率的增长超过了工资的增加,因此,“不管在何处,由高收入劳动者所组成的国家都必将战胜‘乞丐劳动力’的国家”。
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美国工人的高工资刺激了用机械替代昂贵的劳动力,而机械发明导致了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使工资更高,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在更高程度上采用新的发明。因此,在技术创新与工资增长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这是美国依靠美国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头四十年就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发明创造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深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美国卓越的政治家亨利·克莱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指出,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培育实用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势的国家在力量上必将胜过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国家;而在鸦片战争150年之后的中国,政治家们一方面在津津乐道“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在带头购买外国品牌汽车,其命运的差别由此可略见一斑。法国着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访问美国后,在他1836年的经典性着作《美国的民主》中由衷地赞叹到:在美国,人们对科学中纯粹实用部分的理解令人钦佩,同时又对那些在应用中直接需要的理论部分给予认真的关注,在这方面,美国总是展现出一种自由的、原创的和富于发明的心智力量。
因此,这种文化造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例如,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动力机车,但在英国还没试制成功的时候,1807年美国就成功地试航了蒸汽推动的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而对之理解最透彻的却是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发明和创新是人的天职。摈弃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的颓废文化,大力弘扬创造主义新文化,开创一个全民创新的新时代,这是我国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5. 工业化对美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工业化对美国的直接影响是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因为题主没有具体问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我就综合两次工业革命一并做答。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点是工业化最明显的影响——提高了工业生产力,这是最明显的,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有,对工人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市面上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类型也比以前丰富了,然后大家就开始发展贸易,然后资产阶级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第四点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前都是种地,到处都是一样的农田。而现在工业发展取代了以前的大量传统劳动力,大家当然会自谋发展,而货物聚散的中心就自然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商业中心和城市。所以随着美国的工业化,也推动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不仅仅是对美国有影响,还对世界战争影响深远,网上很多资料,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不再赘述,仅仅是谈了几点对美国本身的影响,望采纳哟~
6. 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经济需求是第一,而经济发展又是受其他因素影响,美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无论是政治位置还是自然条件,远离战火且资源丰富地域广阔,而且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没历史的积淀的同时,也没有强大的历史保守着的强大阻力既没有强大的飞剑实力的阻力,基于这一点,美国政府是资本主义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于它的工业化。美国初期是一个农业国家,他有着极大的经济需求和市场这是继主要的经济原因,再加上禁运法令这一催化剂,势必促使美国的工业化,基于上述原因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7. 讨论贴,论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首先是美国的地位得天独厚,两面都是大洋,南北都是弱鸡,同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第二是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发展的比较好,和历史同期国家比在一些时段处于先进位置。第三是很长一段时间重视工业,善于使用贸易保护手段保护本国工业,使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第四,美国的资产阶级领导层善于抓住时代机遇,善于应对时代挑战,比如罗斯福在大萧条时主动向苏联学习,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给资本主义续了命,在二战中有成功坐收渔利,成为最大赢家,奠定战后强大地位。
不过要动态来看,目前美国国内也存在尖锐而深刻的矛盾,国内分裂严重(看2016年大选),金融资本家、全球化资本集团和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本土实业资本家产生巨大的矛盾。同时美国这些年经济发展也不是很好,年轻人上升空间不足,阶级矛盾也再不断加剧,美国大的趋势更可能是走向停滞和衰退。将来会中美共治或者干脆其地位被中国取代。
8. 都在说美国产业空心化,为什么他的影响力还是那么大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美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但是由于美国的经济体量巨大,所以还没有显着的表现出来。美国产业空心化在近20年一直在加剧,在此次黑天鹅事件中,美国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在大力的呼喊美国企业要回国。但是积重难返,哪有这么容易让产业回国呀,再说了,这些产业即使回国了,难道就拥有了市场竞争力吗?有可能回国了就意味着死亡。
美国的制造业占比只有经济总量占比10%,但是总规模还是很大的。2019年美国GDP总量高达21万亿美元,即使只有10%,那也达到了2万亿美元。这个总规模还是排在全球第二的,在制造业方面仅次于我国的总量,还是明显高于日本和德国。美国多年积攒的经济优势,哪有那么容易一下子就垮了的呀?
美国在二战之后,成功的进行了3次产业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将制造业逐步到了海外,因为很多制造业都属于低端制造业利润率微薄 在美国国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在70年代开始,美国已经开始将低端制造业放到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生产。到了90年代又将更多的工业制品制造业移到海外去生产。而自己国内保存的则更多是高端制造业及高 科技 产业。这种方法和思想其实也是对的,但是前提是美国在海外设工厂的国家同美国的关系持续要友好。
美国在70年代到90年代,其实在国际上盟国也不少,朋友也不少。所以设厂在海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随着美国近年政策越来越走向极端负面,内部政治格局也越来越混乱。美国终于发现,一旦出现极端事件,美国物资的供给是出现了大问题。在今年春天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延续到现在,最初各类物资非常紧缺,包括口罩、防护服以及呼吸机,这些物资全部在海外,但是国际物流链断裂之后,一是无法运回美国国内,二是生产国也没有多余物资可以支援美国。导致美国无法组织有效的物资去抗争。
现在美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紧急引导企业和生产流水线回国。但是在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这种引导的力量是极其虚弱的。企业要从经营盈利的角度出发,假如搬回美国国内,人工成本高昂,企业生产和销售都无法赚取的利润,怎么能搬呢?搬回美国不就意味着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灭亡吗?所以这才是嗯,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大问题。
其实一个工业化后期国家,123类产业的产值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而制造业会越降越低,美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种趋势是无法扭转的,不管美国如何出台各种引导政策,都很难扭转这个趋势。
但是美国在高端制造业以及 科技 行业,仍然是在全球领先。这就让美国的经济影响力仍然在国际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的总体战略不就是用高端制造业和高 科技 产业去掠夺全球,让全球各国向它供应低端工业产品以及其他物资。
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假如美国与全世界为敌,大家都割断了同美国的往来,美国仅有高端制造业和高 科技 行业,也一样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所以美国这个战略成功的前提是他要与全世界人民叫好,他要与全世界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往来,才有可能继续成功。
多点理性,就是更好的。
去评论一个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产业呈现空心化,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那就是美囯的产业呈现一定的空心化是有其原因的,并不能简单的指为“外强中干”。
这是因为只有综合实力很强的国家,才能把经济总量做到全球第一,我们不应当低估美国的产业实力。
美国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化工、军工的强大能力,表明它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的内力与内涵。
有一个观点认为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这一观点是基于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数据看,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1.4%。当然,美国的GDP总量是全球第一,庞大基数下的11.4%,仍然是一个强大的数字。
美国非常重视产业顶层的 科技 创新能力,所以, 科技 和服务业成为美国最大的优势,当然美国也意识到产业链完整的重要性,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已经一直在提倡制造业回流了。
美国产业的空心化,实际上是由它自己一手造成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去工业化”进程,将中低端的制造业向其他不发达国家转移。
实际上,现在美国要改变服务业支撑GDP的现状,也不是那么容易。这就跟推动制造业回流不可能那么容易,是一回事的。
你好,美国其实没有产业空心化,美国牢牢掌控世界高端制造业,把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已,这就是美国依然强大的根本所在。
表面上看,美国中低端外移像产业空心化,其实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美国对华为“卡脖子”就是最好的印证。
一、美国第三服务业占80%,工业仅19.1%,GDP仍然世界第一尽管美国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0%,但是按照比例美国工业产值高达3.7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可怕的。
美国在中低端产业制造确实相对较少的,但是不要认为代表美国空心化。
美国每年砸大量的资金搞科研,然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或者直接向全世界收取专利使用费等。
美国的工业是高密集型的,像波音飞机的生产,其实就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集合了成千上万的美国本土零件生产商。
二、美国的GDP还是第一,影响力还是那么大的原因在这里1、美国的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各行各业拥有核心技术的,比如电子领域的IBM和英特尔等,化学领域的杜邦等。
美国生产出来的高 科技 产品拥有高附加值,进而能够拉高利润推动GDP增长。
2、美国每年发放上万亿的国债,美债规模已经超过22万亿。
由于美国国债流动性好,收益高,深受美国盟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青睐,美国相当于通过发放国债,把全球借来的资金用于国内投资建设,无疑让自己的国家发展变得更强大。
3、美国掌握核心技术,把基础性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因为那里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等都是相对较低。
也就是说美国把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利润赚走了,让这些美国大量企业拥有利润最大化。这在美国苹果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都是知道的。
总之,美国所谓的空心化只能说是在于中低端制造产业,其实在高精尖产业中,美国不仅没有空心化,而且还掌握了核心技术,这也就是美国影响力强大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
一些人认为美国产业已经空心化,主要基于两个理由: 一是,美国第三服务业占80%,工业仅19.1%,显然,美国的工业制造现在只占GDP的20%都不到。同时,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在提倡制造业回归,却未能如愿以偿。二是,这次发生疫情,美国国内制造业连简单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难道不能说明美国的生产制造业是“外强中干”,逐步衰退了吗?
实际上,美国虽然第三服务业占80%,工为仅19.1%,但按照比例美国工业产值高达3.7万亿美元,仅这个数字就相当可怕,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GDP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排名世界第五的印度GDP也只有2.85万亿美元。此外,美国的军费开支都高达7000亿美元,美国的军火都要向其国内的军工企业采购,在美国的工业产值里,军火生产也是大头。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美国制造业已经空心化了呢?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中低端产业制造确实相地较少,这主要是,自从中国加入了WTO之后,欧美国家因为考虑到人工成本的问题,就把低端制造业给中国或者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去生产,而自己却致力于发展高 科技 产业。严格意义上讲,美国在高端制造业上没有空心化,美国的工业是高密集型的,像波音飞机的生产,其实就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集合了成千上万的美国本土零件生产商。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主要是在中低端制造领域相对偏弱些。
其实,当年欧美国家将中低端制造业放在中国,也是有一定的考量的,就拿苹果手机来说,主要芯片制造、操作系统开发、零部件的设计等都在美国本土完成,而把手机配件加工制造安排在韩国、日本,最后将所有的零件组装的工作由中国的富士康去做,因为流水线操作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这样一来,苹果每卖一台手机,大头是苹果赚了,而韩国零件生产企业赚100美元,富士康组装企业只赚4-4.5美元的利润。所以,将低端制造业放在美国本土之外,也确实让美国高技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尽管美国将中低端制造业放到了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但是,美国的核技术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美国的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各行各业拥有核心技术的,比如电子领域的IBM和英特尔等,化学领域的杜邦等。美国生产出来的高 科技 产品拥有高附加值,进而能够拉高利润推动GDP增长。此外,美国每年都砸大量的资金搞科研,并且引进大量全球高 科技 人才,使自己一直走在世界 科技 的前列。
平心而论,美国所谓的空心化,只能说是在中低端制造业,生产能力偏弱一些,而在高精尖产业中,美国不仅没有空心化,而且还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同时,美国每年还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高新技术,向全球引进大量人才。当然,由于国际化的分工态势已定,美国真正想要中低端制造业完全回归本土,也因受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影响,肯定也是不现实的。
世人都知道中国现在是制造业第一大国,那么有谁知道制造业第二大国是谁?是美国,美国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产业。
作为一个发展超过200年的国家,美国比谁都明白产业强国的道理。
二战美国参战到结束平均每天生产130架飞机,100辆坦克,3天一艘战舰,7天一艘航母。这种产业能力,即使放到今天又有几个国家能达到。美国在战场上像珍珠港一样的失败即使来十次,最后仍然能取得胜利,而日本失败一次就是最终的失败。
回来讲美国产业空心化这事,这GDP的统计口径有关,现在的统计都是将本土生产的商品销售额纳入了统计数据。这不能代表真实的制造业能力,比如在中国的苹果公司,在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纳入了中国的GDP。
而如果以GNP的角度核算,美国才是制造业第一。
从GDP角度看,美国服务业占比过高就认为美国产业空心化,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到现在为止,美国仍牢牢把握着制造业的核心。尖端 科技 ,和全球顶级的制造业技术大部分还是有美国人掌握。
从美国转出的制造业都是中低端制造,高端的互联网,芯片技术,精密加工仍然坐落于美国本土。二战后期美元成为全球结算货币,这就不可避免金融业的发达,服务业挤占制造业的生存空间,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就必然会出现外迁现象,形成表面的产业空心化!
美国在建国早期就确定了,产业强国的战略,又怎么可能放弃产业。现在的空心化只是表象,如果美国想重塑制造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型,这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落后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美国不仅是制造业第一,军事第一,技术也是第一,发达国家里面经济增长也是第一。这种状态下,又怎么会没有影响力!
没错,美国确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以现在的数字来看,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0%左右了。和德国、日本这样的制造业强国相比,这个比重要低了一半。和我国这样的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相比就更低了,我国超过了30%。
但是和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相比,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则并没有那么严重。以上几个国家的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下滑到8%以下了。
美国出现产业空心化,但对全球的影响力依然那么大,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就是虽然美国的产制造业占比只有10%,但是规模还是蛮大的。它的GDP总量高达21万亿美元,即使只有10%,那也达到了2万亿美元。这个规模还是排在全球第二的,要明显高于日本和德国。日本GDP总量只有5万亿元,即使制造业比重占了20%,那也只有1万亿美元啊,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我们不单要看到美国制造业比重只有10%的表象,还更要看到它的规模有多大。规模才是真正的影响力,比重体现不了真正的影响力。
第二,美国的制造业站在了全球产业链的顶端。从附加值来看,制造业可以分为高端制造业,中端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无疑问美国的制造业是属于高端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很高。比如美国的军事工业,生产出来的战机、导弹、军舰、潜艇。再比如化学工业美国拥有像孟山都、杜邦这样的世界级公司,在国际同行业中,处于寡头的地位。比如民用飞机,美国的波音占了全球大飞机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只要美国进入了的制造业,它基本都是处在全球的顶端,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因此在同行业就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因为美国空心化的原因是抓住了高 科技 和高利润的金融。虽然产业外移,但产业的利润还在。所以经济依然发展的很好。另外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保证海外利益的同时,还能强取豪夺资源和产业链的上游霸权。所以说空心化不能使美国综合实力下降,而是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现象。
所以,我们不能幻想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会使美国影响力下降。真正决定美国国力下降的是高 科技 水平下降和美元信誉的崩溃。它会带动军事力量下滑,在全球的影响力下降。
当然,产业空心化对一个国家也是影响很大的。由其是当国家受到战争或者疫情挑战时,会使一个国家迅速崩溃。因为这两样东西会使全球化变成局部化,产业链被自动打破。即便有高 科技 和健全的金融业也不行。没有局部的完整产业链,就是死棋!所以,使美国可以崩溃的是疫情和世界大战!
美国的国策是典型的抓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美国的国家体制,让他的政府只能抓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什么是重点?那就是高 科技 行业以及能源行业、以及金融。
美国虽然在产业上已经空心化,但是在高 科技 领域它依然是具有强大的控制力,甚至说是唯一的控制力。
比如说现在的互联网基本都是搭建在美国的平台上,使用当时美方的系统。还有这次卡华为脖子的芯片问题,让我们看到美国在高 科技 行业强大的地位。
第2个方面是控制能源行业。我们先来分析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其实沙特也是一个世袭的伊斯兰国家,还是君主制,这明显与美国的价值观不同,但是为什么美国人支持沙特,却要打击伊朗?原因在于, 沙特一直都是美元与石油挂钩的坚定支持者 。但是无论是伊朗还是委内瑞拉,他们都对这种体质是怀疑态度。
将全世界最大宗的商品与本国货币挂钩,这中间巨大的利益,很多人可能想不明白。其实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石油是谁都要的,那么与石油挂钩的美元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拒收,那么中间的汇兑等等业务的利润,何止是有这一点利润可以比的。这也是美国坚定要求德国暂停北溪水项目的原因,断绝欧盟从俄罗斯进口油气,保证自己在能源行业的统治地位。
当然现在美国已经意识到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巨大问题,所以特朗普上台以后一直在呼吁制造业回流。而制造业全产业链也是我国最大的优势。
我们不能实心在理论上,更用体现互有见实作为。挤诈泡沫耀物扬为!开发物升放灵分,合发建结现化设。理改自然!共来道,实建效。为仁资道,引性目明。开发公共正明移行制度,依目了然。创造以生作别就业升道!节约开资劳生会利。共发结,合创业,理资革,同生得。发展新能源,减少污染为环境提供质量变利为保。开发应物成群结兑,提供开资共产联合国际经营。科学原理 健康 以带幸福人类拥有当然共享存生。体现财位道!依和共加当然资派,以带顺变 健康 道德所动成果反复就业因为。共享合设为人类利益公得资道存来科研实放!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别人同时想做的事。以极为来共现再得交奥!共发善制能项,为物量。共产和谐 社会 健康 生体幸福道德产业制度。改改共发一带多变都事情!工农商合群以道科研产业存来理带治路。共发生,制来增,和平共取以制维物生机。共发和美以生世贴。补资道再建效,领带人类如果自然操作地球共现放式。以带存和球源!开发类载广泛当源,又获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以经再生专制复利于人。再建维生资物获利科研制会领道存容!非复再以达球和共来生。获器领物 健康 共发产能资配生财!灵活就业财产消费。看经贴越扬复业,没有衍资那来建结。共发开资生明 健康 专单,落实科目财质易得,科研再生成果转化意源资道谋体。2009200642385以带来路资源共发自然 健康 翻生备遍。
美国已在政治、军事、 科技 、文化、经济等全方位确立绝对优势,自苏联解体后,世界已进入美利坚王朝时代;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美帝玩的淋漓尽致,大多数国家已沦为了附庸,靠进贡获得保护;少数抗拒者被全方位打压,要不摇摇欲坠、要不内外交困。随着美帝的霸权主义越演越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百年内难以出现挑战者。
9. 美国的工业有什么特点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着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工业分述:
电力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发电装机容量、机组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发电量为3000亿千瓦小时时(1947),用了20年的时间翻了两番,1967年达13000亿千瓦小时以上。电力增长的超前系数(电力弹性系数)达 2左右。此后的20年,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电力增长速度减慢,年平均增长率为3~4%,但仍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89年,全美总发电量为29582亿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6.8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为33%。这一比重逐年增长,反映了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这一比重将增至45%以上。用电构成主要是三大用电部类:工业用电占38%,生活用电占34%,商业用电占26%。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产值电耗上升,而单位产值能耗却不断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产值电耗为0.9千瓦小时,能耗为1.65千克标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时,而后者却下降为1.35千克标准煤。与此同时,生活用电水平也不断提高。1980年,美国年人均生活用电为9536千瓦小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美国电力工业的所有制格局由私营电力公司、联邦政府经营的电力局、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和农电合作社4种形式的电力企业构成,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私营电力公司几经合并,已由2000余家变为240家,其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全国总数的78%;联邦政府经营的6个电力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邦维尔电力局、西南电力局、阿拉斯加电力局、东南电力局和西部地区电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和19%。农村电气化计划由1936年开始执行,由内务部的农村电气化局(REA) 向全国各农电合作社贷款,经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现有农电合作社1000余个,装机1850万千瓦。
美国的发电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火电比重一直占70%左右,火电中又以煤电为主,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煤电比重不断增长,1984年煤电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为56%,油电和天然气发电相应地由37%下降到17%。与此同时,由于易开发的水电减少,水电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电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国现有火电装机4.97亿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在美国投入运行;接着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别投入了第一台30万千瓦、50万千瓦和 100万千瓦机组。这是单机容量迅速发展的高潮时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单机容量翻一番,这对加快电力建设速度、降低造价和发电成本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后,由于发电效率和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机组容量增长的速度。
10. 为什么提起工业强国,人们都喜欢拿日本和德国作为例子,而不是美国
工业发展一直作为一个国家的脊梁,支撑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好坏与否,精致与否,都侧面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民众精神。像大家经常提及的德国,日本工业,第一印象都是,做工精细,德国更是在工业,机械做工非常精细,日本的工业发展程度更为迅速。提及工业却不拿美国作为比较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这里提起的工业强国,拿日本,德国的工业作为例子,其实下意识的将工业限制在了制造方面,拿这两个国家作为标杆。而工业包含的种类非常之多,每个发达国家都有其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