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圣彼德堡和彼德堡有什么区别吗
圣彼得堡和彼得堡是一个地方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始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是俄国皇帝彼得大帝所建,故称圣彼得堡。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首都。其后200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
1914年前称圣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1914-1924年称彼得格勒(Petrograd),1924-1991年名列宁格勒(Leningrad),1991年复称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在圣彼得堡市内有世界第三大教堂—圣埃萨大教堂又称伊萨基辅大教堂,这教堂始建于1858年,历时40年之久才能竣工,内部以墨绿色大理石装饰,天花壁画是用十四种不同宝石镶成,祭坛前之圣像全部用镀金镶成,是个不可多得的观光胜地。
彼得宫座落于市郊西面的芬兰湾南岸,占地八百公顷,是沙皇的夏宫,在富丽豪华的花园中,有各种布局巧妙的喷泉和金像,有的喷泉还会戏弄人,若不慎踏中机关,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喷来,其乐无穷。彼得宫更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而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隐士卢博物馆亦是位于圣彼得堡,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宫,现为俄罗斯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内藏有世界珍贵的名画和雕塑,如着名的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名家的油画。名贵钟表器皿达二百七十万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内之名胜如尼华河、皇宫大广场。列宁纪念像等也是值得一游的。
圣彼得堡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不夜城)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白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遥望着蔚蓝天空的北极光,感觉犹如在梦幻中一般。 在观光之余,游客也可浏览一下纳夫斯基大街,这里有很多售卖充满民族特色商品的店,游客在此一定可以买到所喜爱的纪念品,满载而归。
圣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现有人口约500万(2006年7月)。圣彼得堡是座与威尼斯齐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圣彼得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除铁路公路桥外,300多座桥梁将这座水城连成一片。
圣彼得堡市涅瓦河岸边的
着名古建筑彼得保罗要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与德国互为敌国,俄国遂用斯拉夫语表示城市的“格勒”取代来自德语的“堡”,圣彼得堡被改名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该城又改称列宁格勒 (Leningrad)。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这座城市恢复了它的原名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圣伊萨克大教堂等建筑高雅华贵、多姿多彩。闻名遐迩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后,这座昔日沙皇的宫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1922年它成为与之相邻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许多俄国着名诗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在俄罗斯历史上,圣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这里爆发。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今还靠在涅瓦河边,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大炮还昂首指着冬宫。二战期间,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但英雄的圣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如今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这里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个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科学院。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圣彼得堡因其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白夜”是圣彼得堡的奇观。它通常发生在6、7月间,在夕阳西下与旭日东升之间只有短暂的若明若暗的间隙,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街上读书看报。
圣彼得堡因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落日余辉久久映照天际,在短暂的黄昏之后,又开始出现晨曦朝霞,刚落下的红日再次冉冉升起,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间的“白夜”奇观。
大圣彼得堡市在芬兰湾东端(包括科特林岛)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城镇群:北岸是居民区、疗养区和旅游区;南岸是文化和商业中心;东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万诺夫斯科耶。市区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个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军区”,大、小涅瓦河之间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岛区,小涅瓦河与大涅瓦河之间属彼得格勒区,大涅瓦河以东是维堡区。
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于城市西南部,河流两岸都建有花岗石的堤岸,港区筑有防护堤,人工水道与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军港相连。港区主要进口金属管道、工业装备、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机器、木材、煤炭、钾盐和黄铁矿。客运主要集中在夏季(经波罗的海至英国)。小型海轮可沿涅瓦河到达拉多加湖,并在此与俄罗斯欧洲地区内陆水系相联,经拉多加湖、斯维尔河、奥涅加湖及白海运河。轮船可进入白海,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线相联,经奥涅加湖、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轮船可抵达伏尔加河流域、里海、黑海和亚速海。
城市交通发达,有10条铁路干线呈放射状通向赫尔辛基、华沙、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大城市。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有彼得大帝时代建起的科学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着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着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创建于1895年。城内的俄罗斯古建筑群享有盛名,属于18世纪早期的主要建筑群有:彼得保罗要塞及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军部岛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这些建筑群具有俄国早期巴罗克式建筑的特征:古朴、雄伟、稳重。18世纪后期的建筑有斯莫尔尼宫、冬宫、塔弗列奇宫、阿尼奇科夫宫(十月革命后改名后少年宫)。19世纪初的主要建筑有:宏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1米的伊萨克基辅大教堂等。许多俄国着名诗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又称“北方首都”。它拥有4000多个工业企业,其产值占俄罗斯工业总产值的6%,工业品畅销全国。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造船业规模在独联体居首位,能生产大型原子能破冰船,还生产各种车辆、电机和兵器。其次为化学工业,生产过磷酸钙(以科拉半岛的磷灰石为原料)、轮船和其他合成橡胶产品、塑料及其制品以及合成纤维等。纺织、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工业也很发达,有棉、麻纺织品、服装及靴鞋业等。工业所需电力来自附近的泥炭发电站以及沃尔霍夫河、斯维尔河、武奥克萨河上的水电站。
圣彼得堡1988年与中国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
㈡ 德国 法国 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区 主要港口 主要河流是什么
河流。主要河流有塞纳河和罗讷河。 工业生产。法国主要工业区有:巴黎盆地和塞纳河下游综合性工业区;东北部阿尔萨斯和洛林工业区;北部工业区;罗讷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工业区。 马赛,是法国最大的港口。 德国。 河流。德国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多瑙河等。 德国西北部的鲁尔区是世界上重要的传统工业区之一,是煤炭、钢铁、化学工业集中分布地区,西南部的萨尔工业区,煤炭储量大,钢铁和机械工业发达。德国新兴工业逐步向南部的慕尼黑和斯图加特发展,慕尼黑是南部的主要工业中心,以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等工业为主。 汉堡位于易北河口区,是全国最大港口,欧洲第二大港,选船中心和商业中心。 俄罗斯。 河流、湖泊。俄罗斯境内河流和湖泊众多。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水量居欧洲首位,在航运上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于欧洲部分,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均为以钢铁、机械、纺织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向东,乌拉尔工业区是以钢铁、机械为主的重工业区;再向东,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圣彼得堡,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是太平洋沿岸海港。摩尔曼斯克为北冰洋沿岸不冻港。
㈢ 在世界主要工业地带中,鹿特丹,汉堡等港口位处世界着名哪个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
㈣ 美国三大工业区分别是---
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南岸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世界着名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
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
南部工业区(墨西哥湾沿岸等地),二战后工业迅速发展,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石油、化学、宇航
工业中心: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业区(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二战后兴起,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航空、石油、电子,工业中心:
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
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硅谷、
㈤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的工业体系以重工业占绝对优势。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欧洲移民首先开发的地方,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这里拥有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这里,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
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纵贯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国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有运河相沟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伊利运河和哈得孙河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许多优良海港,形成联系全国主要地区的内陆水运网。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共占全国内陆水运周转量的80%。五大湖及其周围地区对美、加两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大部分矿产品可以自给。在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阿巴拉契亚山脉是一条古老的褶皱山脉,经过长期的侵蚀,地势低缓。这里丰富的煤藏,因地表受侵蚀,有些煤层直接出露地表,开采非常便利。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此地临近煤矿和五大湖西部铁矿,容易获得煤、铁矿石的供应,背后又紧靠大西洋沿岸的工业区,有利于钢铁业的发展。
美国的五大湖附近有波士顿、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纽约等大海港,还有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等大工业城市,纽约人口800多万,连同周围的卫星城市,人口有1600多万,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联合国总部也设在位于这里的首都华盛顿。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以乳畜业为主。为附近城市提供丰富的副食品。
在二战后,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一方面,传统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的日本、西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国家的剧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使钢铁、汽车、某些化工等基础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中的一些部门停滞下来。另一方面,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部门,如飞机、导弹、电子、原子能等得到巨大的发展,以洛杉矶为中心形成一个高科技的电子工业区,号称“硅谷”、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由于东北部工业区工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交通拥塞、税收增多、地价昂贵、生活费用高涨等原因,使被称为的“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被称之为“夕阳工业”东北部地区。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东北部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锈带”。
▲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铁矿及水资源
(2)便利且廉价的水运条件
(3)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4)乳畜业产品产地,副食品供应方便
(5)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
(1)工业结构单一
(2)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3)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
(4)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
(5)新科技和高新产业的冲击
▲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和交通布局
(3)环境整治
㈥ 介绍一下圣彼得堡
市名沿革
建造时期
该市于1703年5月27日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 令建造,由该城的第一座建筑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译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出现反日耳曼情绪,沙皇政府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其后苏联成立,为纪念领导者列宁于十月革命时曾于该市发动革命,于1924年列宁逝世后,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市民投票,恢复圣彼得堡的旧名。
(注:“格勒”即“grad”是俄语中“城市”的意思,而在其他斯拉夫语言亦被译作“格莱德”。)
与其他城市差别
圣彼得堡与欧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别在于,所有欧洲首都名称均为一个字 ,并且仅拥有一个含义;然而圣彼得堡的名称却来自于三个不同的起源:“圣”— 源自于拉丁文,意味“神圣的”,“彼得”—耶稣的弟子圣徒之名,在希腊语上解释为“石头”,“堡”— 在德语或者荷兰语中称为“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者,这个年轻的城市蕴含着不凡的文化背景来源。它不但沿袭了德国及荷兰的文化传统(荷兰语与德语同属日耳曼语系),并且城市的象征意义和以圣徒彼得为守护神的古罗马紧紧相关。有趣的是,甚至圣彼得堡 市徽——一个左右交叉的海锚,也类似罗马梵蒂冈的徽章。圣彼得堡的市花是郁金香、春夏时期最美。
地理
圣彼得堡位于芬兰湾的最入处。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地带,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随着圣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这些运河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开凿,以舒缓因芬兰湾水浅而倒灌进入圣彼得堡的海水。圣彼得堡共有42个小岛,由423座桥梁连接。地区代码:LED
所在时区:标准时区:+4时区 UTC/GMT+4个小时
经纬度:纬度:北纬59°55’ 经度:东经30°25’
电话区号:国家区号:+7(俄罗斯)地区区号:812
历史始建历史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
俄国首都。其后200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发端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持续200余年。1914年改称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又命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圣彼得堡旧名。涅瓦河三角洲上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和运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个小岛,靠400多座桥梁相连,使圣彼得堡具有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中心城区在大涅瓦河南岸,全市最繁华的涅瓦大街横贯城区,海港、河港和各类工厂分布在外围的瓦西里耶夫岛区、彼得格勒区和维堡区,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海军总部大厦、圣伊萨克大教堂、十二月党人广场、斯莫尔尼宫、俄罗斯博物馆、喋血教堂、驷马桥、……涅瓦河哺育了灿烂辉煌的俄罗斯文化,使圣彼得堡成为着名的科学文化城,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城内拥有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数十所高等院校,以及众多博物馆和图书馆、影剧院等。
名字得来
在1703年5月27日以圣三一之名,于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而他也当之无愧的称谓俄罗斯的海军之父。
奠基年
1703年就是圣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城市渐渐的从要塞开始发展起来。建造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十万名工匠被派驻到工地上劳作,因为彼得堡是一片沼泽地,所以彼得大帝还下令,把全国所有的石头运到这里充当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头盖房子;此外,从外地来这里的船只也要交税,所谓的税并不是钱币,而是随船运来的石头。按当时的规定,大船要携带30块,小船要携带10块,每块不小于10磅。
1914年前称圣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1914-1924年称彼得格勒(Petrograd),1924-1991年名列宁格勒(Leningrad),1991年复称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在圣彼得堡市内有世界第三大教堂—圣埃萨大教堂又称伊萨基辅大教堂,这教堂始建于1858年,历时40年之久才能竣工,内部以墨绿色大理石装饰,天花壁画是用十四种不同宝石镶成,祭坛前之圣像全部用镀金镶成,是个不可多得的观光胜地。
富丽豪华的花园
彼得宫坐落于市郊西面的芬兰湾南岸,占地八百公顷,是沙皇的夏宫,在富丽豪华的花园中,有各种布局巧妙的喷泉和金像,有的喷泉还会戏弄人,若不慎踏中机关,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喷来,其乐无穷。彼得宫更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而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亦是位于圣彼得堡,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宫,现为俄罗斯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内藏有世界珍贵的名画和雕塑,如着名的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名家的油画。名贵钟表器皿达二百七十万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内之名胜如尼华河、皇宫大广场、列宁纪念像等也是值得一游的。
白夜城
圣彼得堡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白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遥望着蔚蓝天空的北极光,感觉犹如在梦幻中一般。 在观光之余,游客也可 浏览一下纳夫斯基大街,这里有很多售卖充满民族特色商品的店,游客在此一定可以买到所喜爱的纪念品,满载而归。
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现有人口约500万(2006年7月)。圣彼得堡是座与威尼斯齐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圣彼得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除铁路公路桥外,300多座桥梁将这座水城连成一片。
建筑群
圣彼得堡市涅瓦河岸边的着名古建筑彼得保罗要塞
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这一时期一直叫圣彼得 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俄罗斯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1918年3月,首都从这里又迁回莫斯科。1924年列宁逝世后,人们深切怀念这位革命领袖,正如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这里每一块石头都记得列宁。为了纪念他,1924年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在俄语中为城市的意思。直到1992年1月,为了给城市重新命名,圣彼得堡市又举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结果,大多数人赞同改回圣彼得堡老名。这样做,一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同时,也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
二战时期的列宁格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当时叫做列宁格勒。这里曾上演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于反围困作战。希特勒扬言:“让彼得堡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俄罗斯人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市的人们每天只能得到25克面包,许多人被饿死,冻死。但苏联红军不屈不饶,拼死反抗,没有让敌人再前进一步。列宁格勒保卫战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200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又再现昔日风采。
俄罗斯历史名城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彼得保罗要 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圣伊萨克大教堂等建筑高雅华贵、多姿多彩。闻名遐迩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后,这座昔日沙皇的宫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1922年它成为与之相邻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许多俄国着名诗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在俄罗斯历史上,圣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这里爆发。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今还靠在涅瓦河边,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大炮还昂首指着冬宫。二战期间,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但英雄的圣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如今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这里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个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科学院。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圣彼得堡因其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白夜”是圣彼得堡的奇观。它通常发生在6、7月间,在夕阳西下与旭日东升之间只有短暂的若明若暗的间隙,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街上读书看报。
马蹄形城市
大圣彼得堡市在芬兰湾东端(包括科特林岛)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城镇群:北岸是居民区、疗养区和旅游区;南岸是文化和商业中心;东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万诺夫斯科耶。市区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个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军区,大、小涅瓦河之间是瓦西里区,小涅瓦河与大涅瓦河之间属彼得格勒区,大涅瓦河以东是维堡区。
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于城市西南部,河流两岸都建有花岗石的堤岸,港区筑 有防护堤,人工水道与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军港相连。港区主要进口金属管道、工业装备、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机器、木材、煤炭、钾盐和黄铁矿。客运主要集中在夏季(经波罗的海至英国)。小型海轮可沿涅瓦河到达拉多加湖,并在此与俄罗斯欧洲地区内陆水系相联,经拉多加湖、斯维尔河、奥涅加湖及白海运河。轮船可进入白海,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线相联,经奥涅加湖、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轮船可抵达伏尔加河流域、里海、黑海和亚速海。
城市交通发达,有10条铁路干线呈放射状通向赫尔辛基、华沙、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大城市。
文化名城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有彼得大帝时代建起的科学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着名的有1819年成立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建筑设计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和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着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创建于1895年。城内的俄罗斯古建筑群享有盛名,属于18世纪早期的主要建筑群有:彼得保罗要塞及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军部岛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这些建筑群具有俄国早期巴罗克式建筑的特征:古朴、雄伟、稳重。18世纪后期的建筑有斯莫尔尼宫、冬宫、塔弗列奇宫、阿尼奇科夫宫(十月革命后改名后少年宫)。19世纪初的主要建筑有:宏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1米的伊萨克基辅大教堂等。许多俄国着名诗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北方首都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又称“北方首都”。它拥有4000多个工业企业,其产值占俄罗斯工业总产值的6%,工业品畅销全国。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造船业规模在独联体居首位,能生产大型原子能破冰船,还生产各种车辆、电机和兵器。其次为化学工业,生产过磷酸钙(以科拉半岛的磷灰石为原料)、轮船和其他合成橡胶产品、塑料及其制品以及合成纤维等。纺织、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工业也很发达,有棉、麻纺织品、服装及靴鞋业等。工业所需电力来自附近的泥炭发电站以及沃尔霍夫河、斯维尔河、武奥克萨河上的水电站。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现有人口约500万(2006年7月)。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700多座桥梁把各个岛屿连接起来。风光旖旎的圣彼得堡因而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因其地处北纬60度,每年初夏都有“白夜”现象。
这座历史名城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所建,以东正教圣徒彼得的名字对其命名,故称圣彼得堡。1712至1918年,它一直是俄国首都,因此得名“北方之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与德国互为敌国,俄国遂用斯拉夫语表示城市的“格勒”取代来自德语的“堡”,圣彼得堡被改名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该城又改称列宁格勒(Leningrad)。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这座城市恢复了它的原名圣彼得堡。
在俄罗斯历史上,圣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这里爆发。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今还靠在涅瓦河边,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大炮还昂首指着冬宫。在苏联卫国战争年代,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但英雄的圣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圣彼得堡的名胜古迹闻名遐迩,这里有大量18-19世纪的着名建筑: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伊萨基辅大教堂等建筑高雅华贵、多姿多彩。闻名遐迩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后,这座昔日沙皇的宫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1922年它成为与之相邻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
许多俄国着名诗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写作。这座城市还孕育、培养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艺术名流。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有彼得大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科学院。全市共有40多所高等院校、400个科研机构,其中有着名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有“博物馆城”之称。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也是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能生产大型原子能破冰船,化学、纺织和食品工业也很发达。
此外,这座城市还以体育氛围浓厚而着称。圣彼得堡每年举办1000多项体育赛事,其中100多项为全国性和国际性赛事。1993年至2008年,来自圣彼得堡的运动员们,已经在国际和欧洲的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220多枚金牌。这里建有4所高等和中等体育院校、98所少年体校、2所奥运后备人才培训学校,以及5所高级体育人才培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数量约7.3万人。
圣彼得堡1988年与中国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
编辑本段人口
2010年1月1日圣彼得堡市人口为4,600,276人。2003年平均收入为6179卢布(约合176欧元)。该城居民主要为俄罗斯族(占89.1%),其他还有乌克兰人(3%)、犹太人(2.1%)、白俄罗斯人(1.9%)和鞑靼人(0.9%)。其他居民占3%,包括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日耳曼人、波兰人、越南人、华人等。
旅游代表宫殿
冬宫(Зимний дворец):原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宫,现为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一部分。宫前为半圆形的总参谋部广场和亚历山大纪念碑。坐落在皇宫广场上,建于1754年至1762年间,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共3层,有大小殿堂和房间1000多间,内外装饰极为奢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冬宫被改变成博物馆,收藏各种古董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近300万件,按照史前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东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几大专题陈列,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㈦ 苏联着名工业城市和港口集录!!!!要全面!!!!!
1、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曾名列宁格勒,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 和最大港口。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陆地面积 512 平方千 米,人口 495 万。圣彼得堡港建在河口两岸三角洲近百个岛屿上,水域面积58 平方千米,涅瓦河自东南分别流人,自南向北主要有大涅瓦、小涅瓦和大 涅夫卡河,以及小河和运河 60 多条,由 400 多座桥梁相连接,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主要港区位于城市西南部,有 50 多个泊位,可停靠吃水 10.5~11.5 米的海轮,年吞吐量 1000 多万吨,从芬兰湾经波罗的海可直通大西洋, 通往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通往国内广大地区。与北欧、西欧有定期航班 相连。受气候影响冬季(11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结冰,靠破冰船通航。圣彼 得堡兼有海港与河港,又是俄罗斯最大河港之一,是波罗的海——白海运河 和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起点,轮船可通白海、伏尔加河、里海、黑海 和亚速海。
在经济上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俄罗斯西北经济的 中心,在俄罗斯经济上的地位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工业发达,技术力 量雄厚,工业部门齐全,并以机械工业为主,其中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制造 业占有重要地位。产品远销东欧、拉美、亚洲和非洲等国和地区。此外纺织 工业、食品工业、造船业也很发达。圣彼得堡出口物资主要是重型机械、精 密仪表、电站设备、机床、电子等。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在陆路上,有 12 条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塔林、乌拉尔、莫斯科、阿尔汉格尔斯 克、摩尔曼斯克等国内大城市和通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芬兰等邻国。有 11 条公路在此交汇,有 60 多条航线与国外及国内通航。 圣彼得堡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名城,随着历史的变迁,它曾四次更名。300 年以前,这里原是一个小村庄,周围是大片沼泽地,并为瑞典所控 制。18 世纪以前,沙皇俄国缺少出海口,当时对外贸易往来唯一海港是北冰 洋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该港位于北极圈附近,气候寒冷,结冰期长,通航时 间不到半年。与欧洲国家联系就得取道北冰洋和大西洋,航程远极为不利。 彼得一世于 1700 年从瑞典人手中夺取了荷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从 1703 年 起,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立起要塞和城堡,以当时的沙皇彼得一世的名字命 名——彼得堡。1712 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此,并建立起造船、火药、纺织 等工厂。18 世纪末又兴建了金属加工、冶炼等工业,加速与内地联系,先后 开凿了上沃洛乔克、马林斯克和齐赫文等运河。19 世纪上半叶开始修筑通向 内地的多条放射状铁路。1913 年人口达 240 万,超过了当时的莫斯科。
1914 年改名为彼得格勒。1917 年 11 月 7 日列宁在此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 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1918 年3 月首都迁回莫斯科。1924 年列宁逝世后改为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城市被德军包围,破坏严重。战后经过恢复,现在成为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现名为圣彼得堡,为苏联解体后的命名。圣彼得堡素有科 学文化城市之称,还是俄罗斯联邦着名的旅游胜地,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多名胜古迹。 2、摩尔曼斯克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位于科拉半岛东北,临巴伦支海的科拉湾。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终年不冻,被称为“不冻港”。人口约42.6万。在城区的高处放眼望去,整个城市沿科拉湾的狭长地带由北向南展开,城区依山而建,是个濒临海湾的小山城。城区主要街道的建筑大都是50年代兴建的5层高的建筑,显得有些陈旧。在靠近城边的山峦上,主要是高层的居民住宅楼。入夜,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初披冬装的北国港湾显得迷人而多姿。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西北摩尔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它的发展同临近的其它城市一样,同俄罗斯发展北方海上军事力量紧密相连。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位于北极圈内,但冬季科拉湾海水不结冰,是俄国少有的不冻港。船舰出入该港不经过别国控制的湾峡,交通战略位置极重要。为全俄最大的军港和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罗斯船只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个港口,年吞吐量800 ~1000万吨。 3、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原名为“海参崴”。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城市人口为63万人,城市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学校。 海参崴港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 海参崴临大彼得湾,生活着2千多种无脊髓动物、约300种鱼类、鸟类,以及约20种海洋哺乳动物。这里最常见的海洋动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人们称这里为"鸟市"。 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着军港、渔港、商港叁种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业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业为主;土产以鹿茸及人参最着名。4、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Irkutsk)是俄罗斯的地名,包括伊尔库茨克州和伊尔库茨克市。伊尔库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伊尔库茨克市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位于贝尔加湖南端。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人口约80万,属大陆性气候,严寒期长。 地处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人口278.4万(1987),俄罗斯人占87%,次为乌克兰、白俄罗斯、鞑靼人等。辖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首府伊尔库茨克。大部为山地,平均海拔500-700米。北、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的一部分。西南为东萨彦岭,东为贝加尔湖沿岸山脉和斯塔诺夫高原。安加拉河、勒拿河及其支流维季姆河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由南部的-15℃到北部的-33℃;7月为17-19℃。年降水量350-430毫米。煤、铁、有色金属、森林、水力资源丰富。1937年建州。工业以采矿(煤、铁、金、云母、石膏、滑石、岩盐等)、电力、炼铝、炼油及石油化工、矿山机械、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为主。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种植业集中在南部铁路沿线,农作物以麦类为主。西伯利亚大铁道及贝阿铁路在泰谢特交会,水运较发达,秋明油田输油管终点。主要城市还有安加尔斯克、布拉茨克、乌索利亚(西伯利亚)等。5、莫斯科 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047.3万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莫斯科州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现有人口1约1200万(2010年),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6、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俄文:Екатеринбург,1924—1991年期间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始建于1723年,以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也是乌拉尔和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行政中心。该市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面积4900公顷。 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的叶卡捷琳堡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20世纪初叶卡捷琳堡被卷入了影响整个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之中。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的1918年7月16-17日,红色的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者在伊巴特叶夫宫枪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叶卡捷琳堡成为大乌拉尔地区的中心(面积为1757平方公里)。1934年成为现代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20至30年代,该市兴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厂,同时创建了一些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业潜力的加强使人口在战前的最后十年前所未 有地增加了三倍,达到了43万人。 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堡)成为一个大的军工产业中心。超过50间大型工厂、制造厂、科研和学术机构后撤至叶卡捷琳堡。城市在保护俄罗斯文化遗产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格勒修道院博物馆的丰富藏品、苏军中央歌剧院、莫斯科艺术学院歌剧院都转至叶卡捷琳堡,国家科学院总部也不例外。 “国家支柱地区的首府”。战后这一名称在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固定下来,充分表明了该市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伴随工业实力增长的是人口的增长,1967年达到100万人。城市的面貌同时发生了变化。街区得以整治,拥有行政、文化及体育设施的中心区得以形成。教育、医疗、贸易、饮食、通讯网络日渐扩大。城市交通发生了质变。各街区均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相连。
㈧ 关于彼得大帝和圣彼得堡的详细简介
91.彼得大帝
公元1672~公元1725
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于1672年生于莫斯科。他是沙皇亚历克西斯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维塔利尔·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彼得不到4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为亚历克西斯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有一次他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做了几年摄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摄政王位。从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稳固。
1689年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欧落后几百年。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权力在减少。俄国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牧师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中世纪时期。在西欧,此时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
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由于彼得使用了一个假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国,为了使俄国国家现代化和西方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他在整个在位期间都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他的统治下,城镇的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有了增长,扩大了影响。
彼得在统治期间创建了第一支规模可观的俄国海军,并且按西方的形式对军队进行改编,配备军服和现代火器,实行西方式的军事训练法。彼得也使俄国的民政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包括一项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务员要根据其工作表现,而不是其世袭地位。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认为俄国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反动的势力。彼得成功地对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并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他还引进了儒略历,并使俄文字母现代化。在他的统治期间,俄国创办了第一家报纸。
除了所有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还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这对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统治晚期,土耳其在战斗中占了上风,1711年他被迫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
同瑞典作战的整个局势几乎与同土耳其作战的情形正相反;俄国人初战失利,但赢得了最终的胜利。1700年,俄国与丹麦和萨克森结盟同瑞典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瑞典是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波兰后来也对瑞典宣战)。1700年俄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失败。这次战役之后,瑞典国王就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敌人。与此同时,彼得重建俄国军队。瑞典和俄国再次交战,1907年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彻底失败。
俄国通过战争吞并的领土大体上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一片重要领土。虽然征服的领土并不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它给俄国提供了巴尔干海上的一个出口,因而提供了一个“了望欧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两岸,即在征服瑞典所获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今称列宁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彼得推行的许多国内政策和多次展开的对外战争当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可避免地要强行增收赋税。高税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许多俄国人,出现了几起叛乱事件,但是都被彼得无情地镇压下去了。虽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时期就有许多敌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产党的史学家们都一致认为彼得是俄国沙皇中最伟大的沙皇。
彼得仪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精力充沛,潇洒欢快。但是他时常发脾气,饮酒过度时就大发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还对射击、印刷、航海、造船等做过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
彼得结过两次婚。他17岁时与尼多克亚结婚,他俩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他26岁时把她送进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与她离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结婚。他第二个妻子凯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彼得与他的原配夫人有一个儿子叫亚历克西斯,但是父子俩的关系也相当恶化。1718年亚历克西斯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终于死在狱中。彼得自己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斯堡死去,终年52岁。他的继位人是他的遗孀凯瑟琳(不要与凯瑟琳大帝混为一谈)
把彼得列入本册是因为他在俄国西方化和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也许不禁要问:许多其他国家的统治者都推行过类似的政策,为什么要让彼得入册而摒弃了其他大多数的统治者呢?
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元首确实弄清了他们的国家特别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欧洲以外的大多数人对实现西方化的好处还认识不清。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两个世纪认识到使国家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由于彼得的远见卓识,俄国虽然在他登基前还十分落后,但是却有能力远远地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由于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欧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俄国则无法同西欧并驾齐驱。
欧洲东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国家土耳其与俄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土耳其和俄国都是半欧洲国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两个世纪当中,土耳其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俄国先进。就此而论,土耳其在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比俄国先进。但是在1700年前后,没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认识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并把国家朝着那个方向推进。因此俄国自从彼得时期以来取得了迅猛的进展,而土耳其却只是以缓慢的步子向前。直到进入20世纪,凯末尔·埃塔特克才领导土耳其朝着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当时俄国对中亚的控制已相当稳固,俄国在工业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进。
今天我们无疑会把俄国比土耳其强大而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假设俄国没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当时有一位主张改革的伟大君主,那么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个大列强国,而且很可能会控制住现在苏联的东亚地区(该地区的居民是伊斯兰教徒;他们与土耳其人的关系比与俄国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虽然俄国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占领了西伯利亚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订改革和现代化的方针使俄国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把已占领的西伯利亚部分或全部地割让给土耳其、中国或日本。
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沿着一条否则就无法遵循的道路发展。基于这些理由,我觉得彼得在本书中应有一席之地。
在确定彼得的名次中,我把他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加以对比,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伊丽莎白的知名度,特别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但是我觉得即使是说服一个最会说奉承话的俄国人相信伊丽莎白比彼得大帝影响大都是困难的。彼得远比伊丽莎白更富有改革和开拓精神,他使俄国人走上了一条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要走的路,而伊丽莎白主要代表了她的人民的一致愿望。要不是事实上英国在这期间的大多数世纪中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俄国的话,彼得和伊丽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还会大些。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口,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及河漫滩组成。包括卫星城和郊区共占地1350平方公里,有人口500万。
圣彼得堡曾作为俄国沙皇首都达两个世纪之久。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从瑞典人手中夺得的领土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把它命名为圣彼得堡—— 一个带有鲜明的日耳曼语系特征的名字,以此显示俄国向西方敞开大门的决心,俄国终于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一个面向西方的窗户。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此后一直到1918年3月,在这200余年的时间里,圣彼得堡一直是俄国的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在1914年去掉了首都名称中的日耳曼语系色彩,将其更名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改称列宁格勒(leningrad),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恢复了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国革命的摇篮。1825年十二月党人举行的要求废除沙皇、解放农奴的武装起义,1905年至1907年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1917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发生在这里。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经受住了德国法西斯军队近900天的围困。1965年,它荣获了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的“英雄城”称号。
圣彼得堡地势较低,海拔仅1.2-2米。属受海洋性影响的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8℃,积雪期持续132天,结冰期从11月中旬至来年4月中、下旬。夏季温和,7月平均气温17.7℃。年降水量585毫米。市内水道纵横,仅涅瓦河的分支就达50条之多,桥梁遍布,700多座桥梁把各个岛屿连接起来,风光旖旎,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在圣彼得堡众多的桥梁中,其中的21座桥梁在凌晨2至5点之间打开,以让轮船通过。每到夏季的夜晚,河边总是聚集着许多旅游者前来观看吊桥开启的情景。
圣彼得堡因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落日余辉久久映照天际,在短暂的黄昏之后,又开始出现晨曦朝霞,刚落下的红日再次冉冉升起,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间的“白夜”奇观。
彼 得 保 罗 教 堂 钟 楼
大圣彼得堡市在芬兰湾东端(包括科特林岛)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城镇群:北岸是居民区、疗养区和旅游区;南岸是文化和商业中心;东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万诺夫斯科耶。市区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个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军区”,大、小涅瓦河之间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岛区,小涅瓦河与大涅瓦河之间属彼得格勒区,大涅瓦河以东是维堡区。
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于城市西南部,河流两岸都建有花岗石的堤岸,港区筑有防护堤,人工水道与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军港相连。港区主要进口金属管道、工业装备、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机器、木材、煤炭、钾盐和黄铁矿。客运主要集中在夏季(经波罗的海至英国)。小型海轮可沿涅瓦河到达拉多加湖,并在此与俄罗斯欧洲地区内陆水系相联,经拉多加湖、斯维尔河、奥涅加湖及白海运河。轮船可进入白海,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线相联,经奥涅加湖、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轮船可抵达伏尔加河流域、里海、黑海和亚速海。
城市交通发达,有10条铁路干线呈放射状通向赫尔辛基、华沙、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大城市。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有彼得大帝时代建起的科学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着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着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创建于1895年。城内的俄罗斯古建筑群享有盛名,属于18世纪早期的主要建筑群有:彼得保罗要塞及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军部岛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这些建筑群具有俄国早期巴罗克式建筑的特征:古朴、雄伟、稳重。18世纪后期的建筑有斯莫尔尼宫、冬宫、塔弗列奇宫、阿尼奇科夫宫(十月革命后改名后少年宫)。19世纪初的主要建筑有:宏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1米的伊萨克基辅大教堂等。许多俄国着名诗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又称“北方首都”。它拥有4000多个工业企业,其产值占俄罗斯工业总产值的6%,工业品畅销全国。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造船业规模在独联体居首位,能生产大型原子能破冰船,还生产各种车辆、电机和兵器。其次为化学工业,生产过磷酸钙(以科拉半岛的磷灰石为原料)、轮船和其他合成橡胶产品、塑料及其制品以及合成纤维等。纺织、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工业也很发达,有棉、麻纺织品、服装及靴鞋业等。工业所需电力来自附近的泥炭发电站以及沃尔霍夫河、斯维尔河、武奥克萨河上的水电站。
圣彼得堡1988年与中国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
㈨ 美国的三大工业区是什么
美国的三大工业区是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这里。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南部地区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这里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较东北部小,美国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形成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基地。
太平洋沿岸的狭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业的集中地带,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着名产品为硅片。
(9)彼得圣堡港口是什么工业区扩展阅读:
北美洲工业区内的美国工业区
中部大西洋沿岸工业带
为从美国波士顿到巴尔的摩的狭长地带,早期工业有纺织等,今已发展成为具有纺织、食品、化学、机械制造、造船、钢铁、电子等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纽约是带内最大的港口和工业城市。
五大湖工业区
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的圣保罗-辛辛那提-布法罗三角区内,是北美主要的制造业基地,钢铁工业、汽车、农机等居重要地位。匹兹堡有钢都之称,底特律是世界知名的汽车城,克利夫兰是美国重型机器制造业中心,芝加哥为本区最大的工业城市、铁路枢纽。
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北起西雅图、南到圣迭戈,是美国另一新兴工业带,以电子、宇航、石油工业为主,西雅图和洛杉矶是美国飞机制造中心,附近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