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苏宿工业园区末来发展怎么样

苏宿工业园区末来发展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1-15 02:45:06

A.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经济概况这个园区资金状况怎么样

摘要 2011年,园区完成业务总收入2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在全市各个开发区8项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有6项指标增幅排名第一。园区还在招商、土地规划、环保、财经社保等方面取得了30多项全市“第一、唯一”的业绩。

B. 苏州工业园区怎么样

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一座邻里中心,出自园区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冯正功。为了让邻里中心真正成为居民休闲、活动和购物、消费的场所,设计团队将整个中心规划建设在河水之上,同时合理配置了学校、公园、购物中心等载体,相互呼应,又协调共处,赢得好评如潮。目前,园区每3平方公里就布局一个商业区,每5平方公里内就有一个邻里中心。连前新加坡副总理陈庆炎看后都忍不住心生羡慕,赞叹园区的邻里中心比新加坡的“更漂亮、更完善”。
15年的高速发展,在农田上崛起一座国际顶尖开发区。苏州工业园,易中天心中的“理想之城”,也是上百万“老苏州”、“洋苏州”的“梦想之城”。
给高速GDP装上“绿色过滤阀”
来到苏州工业园,最令人心动的,不是那些传奇般的财富神话,而是那一缕带着微微甜味的清新空气。
开发15年,园区至今还令人惊讶地保持着清新的水和空气,这在开发区中不可想象。
不可想象的背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
苏州市政协主席、原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金华回忆说,园区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个法规文件,就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一整套绿色发展理念。到园区投资的客商,第一道要过的就是环保关。15年来,被环保一票否决的项目有三百个,意向投资额累计超过20亿美元。
隐形的红线,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深植于园区企业CEO的心间。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触碰任何一道,就要“出局”。1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对区内30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先后关停历史遗留下来的80多家污染企业。
15年生态坚守,换来了中外人士交口称赞的碧水、蓝天和绿地。在全国所有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创造了环保基础设施全覆盖、绿色乡镇全覆盖、ISO14001贯标企业最密集等多个全国之最。2008年,园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1,高于江苏省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目标值17.1分。
金鸡湖畔谐奏新版“国际歌”
5月的一个晚上,苏州工业园圆融时代广场“世界第一天幕”步行街上,一位名叫艾哲罗的芬兰籍伊朗人打着手鼓,唱起一曲评弹版《枫桥夜泊》。蔚蓝的“天幕”下,过往行人纷纷留步,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蓝眼睛、黑眼睛、棕眼睛,一起和着鼓声轻轻吟唱。
就是这个“老艾”,十几年前接到芬兰总部派往园区的通知,心里还老大不愿意,总琢磨着早点调回去。谁知原本两年的任期结束后,“老艾”竟然不走了,一干就是十年,几年前退休了干脆在园区定居下来,组建了一个“快乐家庭俱乐部”,去年还创办了一个英语角。“老艾”说,他爱上了园区爱上了苏州,一家子都爱上了这个美丽的东方城市。
在苏州工业园区,3000多家外资企业和谐共存,2万多名高科技人才激情创业,1.3万名外籍人士快乐生活。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与重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相融相亲,最终成就了一个古今中外相得益彰的绝妙“洋苏州”。
“在我们这个单位里,很难有说家乡话的环境。”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说。园区管理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出国培训过,30%是留学生。一个处,一个办公室,往往就有来自几个国家、几个城市的海归。
金鸡湖东岸,有一处“地球学习村”——苏州中学园区校。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三位有着不同海外教育背景的“海归”校长,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在“双语”氛围中快乐成长。这正应了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人吴大伟的那句名言:“We are all family in SIP.”(在苏州工业园,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园区,中西文明圆融共生,诞生了无数“人间佳话”。
原美国安德鲁电信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柏迈高有段“相声奇缘”。这个高大的美国人,自从来到园区就迷上了中国相声,拜相声大师马季的弟子刘喜尧为师,做了“马门弟子”。苏州十年,柏迈高的相声学会了几十段,和不少笑星搭过档,还登上央视。如今,这位中国通已经高升美国商会主席,但他还是念念不忘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财富在这里,创业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站在15年的历史节点上,苏州工业园区以其创造的非凡经济成就和诗意的栖居生活,成为一个创业者向往、苏州人自豪、外来客羡慕的“东方新欧洲”。

C.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规划

经过十五年发展,园区已进入“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的重要阶段。园区将加快推进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的“二次创业”,力争实现创新型经济的领跑示范,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园区。
一是全力塑造先进产业品牌。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以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重点,推进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坚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产业发展之路,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体系。力争形成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4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软件及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融合通信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度和竞争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创新品牌。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聚焦科技跨越计划,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推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生物纳米园、光电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5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6-8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以上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创新型科技园区。
三是全力塑造国际都市品牌。抓住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设计、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重点加快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外包经济、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经济、物流会展经济、旅游文化经济五个特色现代服务业,力争3年内服务业年均增速超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国际技术产业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终维护发展好中新合作优势,与时俱进加强双向学习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机制,巩固提升园区项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舰”地位。充分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强先行先试探索,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考评机制,完善“精简、统一、效能”的管理体制,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继续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谐社会品牌。以社会民生为根本,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对接、产业对接、建设对接、管理对接”的思路,提升区镇协调发展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积极塑造多元多彩、开放包容的园区文化,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新天堂”。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作为苏州东部新城,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科学超前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D.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社会事业

苏宿工业园区是苏州的,也是宿迁的,苏州元素走出苏州,融入了宿迁特色,让这座正在崛起的西部商务新城更加富有魅力。宿迁一向注重生态建设,苏宿工业园区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前进的同时,也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园区处处散发着“园林式工业园区”的魅力。
2014年 9月18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江苏公共频道“2014幸福社区行”走进苏宿工业园区大型演出活动,在园区苏州公园精彩呈现,来自园区的近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本次活动由江苏广电新闻中心、江苏公共城市频道和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办,社工委承办,旨在展现园区人的风采,弘扬园区的社区文化。 截止2014年8月,以台湾可成科技、日本尼吉康电子、江阴长电科技为代表的各类入园企业101家,总投资258亿元,外资项目总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57%,平均投资强度达每亩378万元,逐步形成了电子电气、精密机械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较高产业层次。其中,台湾可成集团的3C机构件镁铝合金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是宿迁目前外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日本尼吉康株式会社的电容器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是宿迁首个规模以上电子类日资项目;省内长电科技的半导体封装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126亩,是亩均投资强度苏北最高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
江苏省2014年第一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示期满,园区惠升管业有限公司成为园区第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省2014年第三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示期满,园区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产品直插式大功率减薄封装和多排多引脚大功率封装获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全市拥有各类职业学校36所,其中规模以上职业学校13所,有省级三星、四星级职校各5所,国家级重点技校1所,居全省第四;中职在校生12.7万人,占全省的10.97%,,总量第二;普职比达到43:57,全省第一;年毕业生规模达40000余人,涉及电子电工、机械、机电、服装、数控技术、计算机等热门专业。
2014年园区的开发还将全面提速,1所幼儿园、1所小学和1个邻里中心将开工建设。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坐落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通达大道和阳澄湖路交汇处,是按现代化标准兴建的苏宿园区内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

E.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中国——新加坡)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6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十一年来,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2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1万个。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80.7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200倍;进出口总额从开发之初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其中出口192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超过2.8万元和1万元,均增长了5倍左右。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同时,每万元GDP耗水5.9吨、耗能0.22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90元,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其主要发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2005年,新增注册外资38.1亿美元,到帐外资15.8亿美元,注册内资超250亿元;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研发项目11个,服务业新增项目数和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平均每天开工投产工业企业2家,均创下历史纪录。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3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8亿美元,注册内资760亿元,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从地区结构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从投资规模看,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超过6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85个项目;从产业层次看: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园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位。
2、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2005年,我们启动实施了科技“跨越计划”,全面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全区科技投入增长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70%以上。从创新载体建设看:先后建成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软件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超过2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科技园已集聚了超过苏州90%的IC设计企业和60%的纯软件研发企业。从创新主体培育看:积极实施科教优先战略,先后投资30余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同时,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复合人才以及研发领军人才,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名。从创新环境营造看:先后建设了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等一批创新功能平台;设立了总额超过20亿元的风险创投、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创业担保以及IC设计、软件研发、动漫产业与生物、纳米等领域的发展专项基金,并与台湾怡和、以色列无限创投开展合作,形成各类风险创投机构10家。同时,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3、三产发展后来居上。 按照省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园区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即力争5年内,三产品牌项目翻两番,商业载体面积增两倍,服务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近两年,我们围绕“金鸡湖、阳澄湖和独墅湖”做文章,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先后投入200余亿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园、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0多万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业街、金鸡湖商业广场等各类商业载体50万平方米;相继引进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等10多个知名商业品牌,入驻了美国普罗斯、日本近铁等20多家国际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汇丰、英国渣打等20多家中外资银行以及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知名专业机构,有力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升级。2005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3亿元,占GDP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园区开发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1)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2)适度超前投入。先后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3)高标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牢固确立“绿色园区”理念,以金鸡湖整治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相继建成了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等一批开放式景观和与其相配套的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累计新增绿地170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目前,中新合作区就业人口已超12万人,居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外籍人士超过8000人。
5、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园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注重资源集约利用。2005年,我们通过实施积极的择商选资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加快项目集聚、加快企业增资扩股、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等方式,土地集约水平在较高平台上又有新的提高,在实际利用外资同口径增长15%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面积减少30%,中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到17亿美元,标准厂房出租率提高15个百分点。(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确立“绿色招商”理念,环保部门“提前介入”、“一票否决”等措施,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项目进入。十多年来,因环保因素被否决的引资项目有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同时,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率先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统筹协调与科学发展。(3)注重和谐社会构建。坚持“以德治区”和“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方针,通过“虚事实做”的形式,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富民、亲民、便民角度出发,统筹社会资源力量,综合推进科教文卫、生态环保和扶贫帮困等各项实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邻里中心为依托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平安园区”,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创业环境。


6、富民工程优先实施。 我们始终将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不断加大富民强区、城乡统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力度。(1)注重区镇联动开发。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南北呼应”的大开发格局。2005年所辖三镇财政收入和新增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区的40%和54%,富民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区累计新建动迁房近700万平方米,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还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2)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加快实施“五个一工程”,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就业、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础。目前,4万多名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岗就业,其中自主创业当老板的超5000人。(3)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先后建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制度、征地农民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社会和农村弱势群体,建立了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目前,企业参保率已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过23万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
7、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园区是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我们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争创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1)加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新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目前,赴新培训累计超过1700人次,编制实施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68项,基本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架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并通过全员招聘、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等公开民主途径,形成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靠得住、有本领的干部队伍。(2)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开发区特点,我们特别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先后成立了园区外企党委和私营个体经济联合党委。目前,工委下设14个党委、67个党总支、304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12300余名,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3)加强了勤政廉政建设。坚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养廉,以勤促廉”,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等各项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设系统程度。


;

F. 苏州哪个区以后发展潜力比较大

20年后绝对是相城为大,或者跟园区平起平坐。

当前园区第一,没疑问。未来的潜力和发展速度会受限,毕竟体量已经很大。

吴中:地形长条状,规划乱,发展不平衡,后续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不看好。

吴江:并区后发展确实较快,其实更多的是大家的一种感觉,源于吴江太湖新城的发展,而太湖新城只是房地产撑起来的,并没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吴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靠过去的产业在支撑。

新区:在苏州城区一直排第二, 科技 城也发展了不少新产业,未来应该会为新区助力不小,新区的不足在于交通落后、发展腹地不够。

看好相城源于以下几点:

1-苏州地理中心,苏州的交通枢纽,双十字的交通要道。

2-相城自身成立最晚,当前经济较差,但是其跟苏州最发达的区县相邻和包围(新区、老城区、园区、昆山、常熟),势必会受到发达区域的带动。

3-相城发展晚,经济相对较差,拆迁动迁相对容易且成本低,结合相城的地形较齐整,便于整体规划。

4-从政府的一些规划安排可看出端倪,市一级政府的一些公共设施新建地点,除了园区,就数在相城多,比如二图、二宫,疾控中心等,说明执政者有往北发展的长远规划,这里也有落子相城的成本较低、与古城区很近的考虑,也有以下第5点的考虑。

5-下一步,苏州并区对象,大概率是常熟,并昆山的难度要比常熟大,且并常熟后,苏州直接拥有了长江港口,同时意味着苏州城区跟所有县市直接相连(当前与张家港和太仓不相连),这一点很重要,并常熟后,相城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6-苏州的机场,迟早是要有的,一个地区的机场,尤其是像苏州这样,各区县发展非常均衡的地区,无论客流还是物流体量都会很大,所以苏州未来的机场定位一定应该首先服务苏州大市的各区县。以此推断,未来机场落户在苏州的地理中心位置最合适………阳澄湖北与常熟中间位置。

7-相城这两年的规划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让人侧目,虽然还没普遍开花,但结果可期。

以上,个人见解。

苏州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当属吴江区。

一,未来的高铁苏州南站会设在吴江,通苏嘉高铁和湖苏沪高铁在此交汇,吴江将成为苏州南部的交通枢纽。此外,经过吴江并通达上海的省域地铁线路也在规划之中。

而苏州若建设机场,最有可能的选址就是吴江,因为吴江远离上海两大机场,空域比较充足,而且可以覆盖苏南浙北的客流需求。

二,国家重点发展的长三角合作区,已经初步选址位于江浙沪交界的吴江一带,这是吴江的一大机遇。 此前吴江撤市设区之后,所得到的政策扶持基本是苏州大市层面,而长三角合作区则是国家层面的规划。

所以,拥有长三角合作区,并补足了交通这一短板,成为高铁、高速、地铁、机场四位一体的枢纽,吴江的发展前景确实值得期待。

欢迎评论、关注,获取更多干货知识

本人苏州十年媒体从业经验,对苏州本地资讯长期关注。

论实力,园区毫无悬念,首屈一指;但论潜力,近一两年来,苏州最有“上升空间”的是 相城区 。

相城区, 在很人的概念里曾经一直是以“大闸蟹”、“水稻田”为标签的,所谓的乡下地方, 然而近两年来,相城区开始“惊醒”了。

据相城区委政府新媒体平台“今日相城”数据,2018年,相城产业招商成绩显着,先后举办了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投资环境推介会及区经贸恳谈会,共签约项目235个、总投资超 2000亿元 ,其中超10亿元项目69个。

2019年,相城区共有省、市、区重点项目37个,实事工程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达 1197.2亿元 。

相城区2019年的关键词是:项目落地推进。

所以,相城区将来发展值得看好!潜力值爆满!

以下个人观点,和大家探讨一下:目前和近几年内,毋庸置疑,苏州工业园区是首屈一指,五区可以撼动,这也证明了当时新加坡城市整体规划和国家,苏州政府全力之下可以让原本一片绿油油的农田郊区,在资源政策的扶持下可以发挥到极致。97-10年,我就住在园区最西的徐家浜小区。眼看着田变草坪,草坪变住宅高楼,再变商业中心等等。从园区的 历史 和经验中,可以看出。只要有资源和政策的扶持,土地条件允许,发展变强只是时间的问题。90年代的昆山,80年代的深圳,民国时期的上海,封建末期的香港,这些都能佐证,资源政策扶持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土地广阔干净并且周围都是经济人才富饶之地,这个交集之地只需要一个导火线,就能引爆。

根据以上的条件,苏州目前不含县级市,唯一可以发展的就是吴江区和相城区。十八大期间,吴江市撤市划区,市政府全力发展房地产,为了不让GDP下降,先后开发了太湖新城、吴江南城。但是,这种没有后续产业支撑的短期发展,只要是有点眼光和想法的领导班子都会知道,这样不是真正的方向。吴江区还有一点就是再往南就是浙江省。姑苏区已没有大面积给予新型产业做温床,园区再往东发展,就是昆山市的西郊;新区的发展也是到了太湖边缘,政策上也是不能破坏苏州大市的生活用水源头——太湖,后期新区沿湖区域都是生态城。最后,苏州市唯一一块未被大力开发,有且还能根据以往优秀经验和试验的地方——相城区,一定会成为未来苏州2025-2045年的最大发展宝地

在未来20年依然是工业园区潜力最大,江苏看苏州,苏州看园区。1994-2019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非凡新城”!

25年前,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第一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25年后,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

有人说,这还是一座后来居上的“典范之城”、一个名副其实的“开放之城”、一个着眼未来的“创新之城”。如何理解盛名之下的苏州工业园区?园区下辖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集聚了29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被称作“世界名校区”。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在校生人数近8万人,区域经评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542人次,高层次海归人才1700多名,人才密度与活跃度全国罕见。与国内其他开发区相比,园区起步并不算早。它靠什么弥合时空之差,实现后来居上?园区人给出的答案是:十年如一日对新加坡经验的学习借鉴和再创新。统计显示,在最新的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居第一;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中,位列第三。

不可能是相城区,相城区现在还是在补课阶段。要看还是园区,新区,姑苏区。

相城区不过一个火车站罢了,全国高铁枢纽多了去了,依靠高铁就能兴风作浪?

如今相城在风头上只不过它北面还有常熟,让很多人遐想连篇,但是在目前环境下,苏州吃得下常熟吗?

园区,新区已经发展过一轮了,现在都要搞第二轮,第三轮。相城只不过开发晚,规划起点高而已。真要聚集人气,也不是几年,十几年能好的事情。

就目前看园区是第一名,但苏州长期发展的潜力只有相城区,虽现在在排行上落后园区、姑苏区和高新区,但整个苏州要做大做强也只有相城区能担次重任,相城区北连常熟,土地方正,在今后的打算来看常熟肯定会成苏州的一个区,目前东面园区己经建设成熟饱和,南面吴江己成为苏州的吴江区正加紧建设,高新区也基本布局到位,只有相城区还基本是处女地,目前市政开发相城各方面都是高起点高标准,重心逐步北移,除加紧高铁新城规划外,北面的盛泽湖与阳澄湖的双湖规划也在加紧实施,此双湖今后有可能媲美金鸡湖当独墅湖,难怪现在外来人口在苏州买房也只有相城区要求积分600分,所以本人看来在若干年后,苏州的苏州中心基本定型相城区。

我生活工作在园区湖西近18年年了,最近去看了吴江区的苏州湾,大大震惊,苏州湾的一纸规划,先地下后地上,在规划区内不留一个原住居民,不留一幢原有房子,其规划水平己超过早期的园区湖西地区。目前的建成区域的城市建设水平也已经超越了工业园区。在苏州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就是园区和苏州湾太湖新城,其它区域仅仅是地块规划。而吴江的太湖新城的又明显优与吴中,因为吴江太湖新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冬季是向岸风向,夏季是离岸风向,气候学上位置特别好,风水宝地。

未来常熟撤市建区可能性最大,昆山是省管县试点县之一,苏州动不了,常熟并区,便于管理,市区直接与昆山,太仓,张家港相连,常熟一旦并区,苏州就要撤掉一个区,相城区是首选,那么相城区直接就会并到园区,姑苏区,高新区,相城区建区最晚,发展滞后,摊子太大,开发的煎饼根本摊不到望亭,东桥,那里还是比较农村,天高皇帝远,望亭镇老镇区改造,墙面白化,只粉刷沿街沿马路一侧,里面涛声依旧,如果这样发展趋势,相城区永远是垫底的一个区。

肯定是吴江啊,现在苏州规划相城是因为苏州能碰的规划而且有地的地方就只有相城了,但是吴江的规划是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小组的,这个级别和当年新加坡工业园区得到的政策也差不多了而且也是两湖为核的发展。这也是为啥苏州现在拼了命赶在长三角一体化所有政策落地之前死命给相城资源,如果等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落地,相城就要被虹吸了。而且吴江嘉善虹桥这个配置起来的体量,未来单独成立地级市,或者中央直管区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G.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地理环境

宿迁市与上海距离493公里。宿迁地区绕城高速以及宿迁市公路总里程6118公里(普通国省干线总里程5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宁宿徐、京沪、宿淮),一级公路121公里,二级公路998公里,三级公路635公里,四级公路3239公里,等外公路973公里。
境内主要国省干线分别为:国道G205, 56.636公里;省道S101——宁宿徐高速,83.536公里;S121——宁徐线,76.138公里;S245——青泗线,100.799公里;S249——新靳线,49.47公里;S250——宿黄线,39.95公里;S301——徐宿淮高速,12.6公里;S324——沭睢线,111.35公里;S325——徐淮路,63.591公里;S326——陈沭线,36.485公里。 宿迁市距离连云港港口150公里,高速公路行程约1.5小时。
泗阳港是全省十大内河港口建设项目之一,位于京杭运河泗阳船闸下游约4.5公里处左岸,建有8个两千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60万吨,总投资1亿元。泗阳县正在积极推进泗阳港配套设施和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努力打造运河沿线一流港口。
高墟港位于古泊河航道高墟段,是沭阳县临港新城开发区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港区规划建设2000吨级泊位2个,1000吨级泊位2个,500吨级泊位10个,预计2014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物流、仓储、配送、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极大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元月,园区启动实施了“新三年提升计划”。“新三年提升计划”实施到2016年底,主要经济指标将实现稳步提升。
力争实现业务总收入累计达412亿元,年均4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达184亿元,年均4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33亿元,年均2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达12.2亿元,年均达23.9%,进出口总额累计达5.9亿美元,年均达30%,欧美企业引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力争实现突破,实际到账外资确保3亿美元、力争5亿美元。 园区通过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苏州、宿迁两地优势,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已初步形成了电子电气、精密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层次产业的集聚地:1、以长电科技中大功率半导体项目、尼吉康高科技电容器项目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2、以可成科技、可功科技铝镁合金项目、美德科技高科技运输设备项目为代表的高附加值精密机械产业;3、以华融太阳能多晶坩埚项目、苏州电瓷厂瓷绝缘子项目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H. 苏州工业园区怎么样

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一座邻里中心,出自园区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冯正功。为了让邻里中心真正成为居民休闲、活动和购物、消费的场所,设计团队将整个中心规划建设在河水之上,同时合理配置了学校、公园、购物中心等载体,相互呼应,又协调共处,赢得好评如潮。目前,园区每3平方公里就布局一个商业区,每5平方公里内就有一个邻里中心。连前新加坡副总理陈庆炎看后都忍不住心生羡慕,赞叹园区的邻里中心比新加坡的“更漂亮、更完善”。 15年的高速发展,在农田上崛起一座国际顶尖开发区。苏州工业园,易中天心中的“理想之城”,也是上百万“老苏州”、“洋苏州”的“梦想之城”。 给高速GDP装上“绿色过滤阀” 来到苏州工业园,最令人心动的,不是那些传奇般的财富神话,而是那一缕带着微微甜味的清新空气。 开发15年,园区至今还令人惊讶地保持着清新的水和空气,这在开发区中不可想象。 不可想象的背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 苏州市政协主席、原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金华回忆说,园区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个法规文件,就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一整套绿色发展理念。到园区投资的客商,第一道要过的就是环保关。15年来,被环保一票否决的项目有三百个,意向投资额累计超过20亿美元。 隐形的红线,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深植于园区企业CEO的心间。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触碰任何一道,就要“出局”。1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对区内30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先后关停历史遗留下来的80多家污染企业。 15年生态坚守,换来了中外人士交口称赞的碧水、蓝天和绿地。在全国所有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创造了环保基础设施全覆盖、绿色乡镇全覆盖、ISO14001贯标企业最密集等多个全国之最。2008年,园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1,高于江苏省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目标值17.1分。 金鸡湖畔谐奏新版“国际歌” 5月的一个晚上,苏州工业园圆融时代广场“世界第一天幕”步行街上,一位名叫艾哲罗的芬兰籍伊朗人打着手鼓,唱起一曲评弹版《枫桥夜泊》。蔚蓝的“天幕”下,过往行人纷纷留步,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蓝眼睛、黑眼睛、棕眼睛,一起和着鼓声轻轻吟唱。 就是这个“老艾”,十几年前接到芬兰总部派往园区的通知,心里还老大不愿意,总琢磨着早点调回去。谁知原本两年的任期结束后,“老艾”竟然不走了,一干就是十年,几年前退休了干脆在园区定居下来,组建了一个“快乐家庭俱乐部”,去年还创办了一个英语角。“老艾”说,他爱上了园区爱上了苏州,一家子都爱上了这个美丽的东方城市。 在苏州工业园区,3000多家外资企业和谐共存,2万多名高科技人才激情创业,1.3万名外籍人士快乐生活。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与重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相融相亲,最终成就了一个古今中外相得益彰的绝妙“洋苏州”。 “在我们这个单位里,很难有说家乡话的环境。”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说。园区管理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出国培训过,30%是留学生。一个处,一个办公室,往往就有来自几个国家、几个城市的海归。 金鸡湖东岸,有一处“地球学习村”——苏州中学园区校。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三位有着不同海外教育背景的“海归”校长,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在“双语”氛围中快乐成长。这正应了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人吴大伟的那句名言:“We are all family in SIP.”(在苏州工业园,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园区,中西文明圆融共生,诞生了无数“人间佳话”。 原美国安德鲁电信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柏迈高有段“相声奇缘”。这个高大的美国人,自从来到园区就迷上了中国相声,拜相声大师马季的弟子刘喜尧为师,做了“马门弟子”。苏州十年,柏迈高的相声学会了几十段,和不少笑星搭过档,还登上央视。如今,这位中国通已经高升美国商会主席,但他还是念念不忘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财富在这里,创业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站在15年的历史节点上,苏州工业园区以其创造的非凡经济成就和诗意的栖居生活,成为一个创业者向往、苏州人自豪、外来客羡慕的“东方新欧洲”。

I.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产业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转型成效显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 - 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63%、32.5%,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6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资源集约和生态环保等指标走在了全国开发区前列,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科技创新跨越发展。近年来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2009年达4.2%,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研发机构160家、创投机构85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建成和在建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国家级创新重点项目均落户园区,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东部新城加快繁荣。以CBD建设为龙头,集聚各类银行与专业商务机构140多家,环金鸡湖区域成为苏州新的商业文化中心;以全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为依托,集聚服务外包企业950家、从业人员4.5万人,2009年完成服务外包产值150亿元,其中离岸执行金额5.45亿美元,同比增长69%。以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为平台,引进注册生产、物流、贸易企业174家,2009年监管货值达513亿美元。
4.中新合作深入推进。先后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培训,编制实施了80余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77万元和1.5万元,是园区开发之初的5倍多。
5.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社保并轨等实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去年分别达3.77万元和2万元,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在全市排名前列,基本实现城市化。社会事业更趋繁荣,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党的建设更趋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设立了“中心区—社区—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阵地活动”,基层党建实现了“有效覆盖”。重视廉政建设,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与土地公开拍卖等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虽然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民生改善与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繁荣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

J.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多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刚刚过去的2007年,园区上下以党的十七大成功召开为动力,按照理事会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终坚持科学率先和谐发展不动摇,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和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增长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增长45%;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增长13%;新增注册外资47.7亿美元、到帐外资18.2亿美元,分别增长24%、14%;城镇职工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3%,经济发展保持了财税增长高于GDP增长,企业利税增长高于产值增长的良好局面。 目前,园区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吴仪副总理在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充分肯定园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阅读全文

与苏宿工业园区末来发展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25v6和20t哪个贵 浏览:841
汽车后备箱如何从内打开 浏览:408
工业机器人如何发展新行业 浏览:467
工业电表直通怎么接线 浏览:449
奥迪什么车有面子又便宜 浏览:191
南京中央门汽车站怎么去 浏览:313
怎么样换汽车轮胎 浏览:719
汽车架生产出来多久组装 浏览:92
2020年核工业退休能拿多少钱 浏览:82
怎么分汽车级别 浏览:220
奥迪r350油耗多少 浏览:397
宝马撞保时捷哪个小区 浏览:304
武汉核工业局在什么地方 浏览:541
广汉到苍溪汽车要多少钱 浏览:116
门把手有线的奔驰怎么拆 浏览:577
奥迪a6l选择哪个配置 浏览:277
宝马4驱有哪些 浏览:1004
福建莆田工业区哪里可以摆摊 浏览:500
汽车电源地和信号地怎么隔离 浏览:696
30w左右的宝马有哪些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