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谈谈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旅游经济的超前发展战略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着。
最后,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里,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与设备,就必须建立一大批创汇能力大、见效快的产业,以满足技术与设备引进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与其它产业相比较,作为外向型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获取外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入,对于急需外汇,又缺乏强有力创汇产业的国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二、旅游经济的推进式发展战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游业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的常规发展模式;一种是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所谓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内旅游,通过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国旅游,然后再发展国际接待旅游的模式。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延伸发展模式的引入是内聚式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在一些国家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在紧张工作和生活环境压抑下,人们需要暂时摆脱枯燥的城市生活环境,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调整和体力上的恢复,于是旅游消费就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游活动仅限于国内地域范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善和旅游需求力度的增强,国内地域已不能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达国家以国内旅游为主的旅游结构,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内居民的旅游需要。而且,伴随着国际旅游需求的增长,原先用于本国居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也逐渐用于接待外国旅游者,从而出现了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局面。
所谓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发展出国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模式。这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通过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心的国际旅游体系。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的旅游活动开始引入,成为这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消费条件决定,我国旅游业发展只能采用推进发展战略模式。采用这一模式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旅游业发展以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为中心,由旅游城市向其它地区推进,逐渐形成我国的旅游业体系。因此,旅游城市便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不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施的建设,还是线路的设置、区域的划分,都是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以现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基础,由观光型旅游资源为主向混合型旅游资源推进。因此,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较为丰富的地区所构成的。三是旅游的组织方式,是以全程旅游路线为主体,由路线型产品向板块型产品推进,逐步形成路线型产品为基础,主题型产品与特种型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旅游设施的建设以高等级为主体,由高档设施向中、低档设施推进,最终形成以中档旅游设施为主体,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设施体系。
三、旅游经济跳跃式非均衡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的跳跃式非均衡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跳跃式发展,所谓跳跃式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历史阶段上的超越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常规发展的历程,这是在时间意义上的发展;另一层是非均衡发展,所谓非均衡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地区布局上的不均匀状态,使旅游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不同,这是在空间意义上的发展。
从时间发展意义上而言,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情特点,选择跳跃式发展战略,有可能较快地跨越单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阶段,而进入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和接待国内旅游者共同发展的阶段,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即大体用1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国内其它产业和发展中国家30~40年的发展路程,这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判断的依据:一是中国的旅游经济基础国情,兼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诸多指标在世界各国排序中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出不发达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并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旅游所依托的相关部门已初具规模。旅游业是天然的外向型产业,国家总体对外的实力水平至关重要,我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支撑我国成为入境旅游业的接待大国。二是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广阔丰富。目前中国远离欧美等主要国外旅游客源产出地,使入境旅游规模受限和风险较大。但从长远看,我国拥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场:表现在拥有大量具有血统亲缘的华裔客源;拥有以日本、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邻近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再加上国内发达地区自然产生和“示范效应”激发的国内旅游者数量可观。多层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场,将促使我国旅游业实行跳跃式发展。
从空间意义上而言,国际上旅游发达城市和国土面积相对狭小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甚至主体产业者不乏其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泰国、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国、日本、独联体、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或旅游接待大国,旅游业都未成为支柱产业。在中国这样现代交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大的国度中,加上旅游业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旅游业很难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旅游业在国家总体发展中所处地位的判断,并不妨碍旅游业在我国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可以大有作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区,旅游业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业同样可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持局部地区和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并将对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Ⅱ 国际和国内是如何看待西安的
我来说二句。
一、国际上统一对西安看法很正面,外国人出国旅游一般都有西安线路,他们喜欢兵马俑,城墙,很多博物馆,外国人很尊重历史,他们对待历史很严肃认真,带着一种学习崇拜的心情,没有丝毫的轻视,他们去博物馆都是用笔记录历史,用感受和文章表达心情,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很少随意拍照,世界上很多国家,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国家在历史上都是稳重的,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他们把这个当成最珍贵的财富,这些都是我们国家人民需要学习的。
5、希望国家打击历史文化方面的言论,历史文化上发表没有依据的个人言论,造成一定影响的,也要负法律责任。
你有什么看法呢?一起聊一聊。
Ⅲ 如何看待西安落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西安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城市,传说中秦朝就是坐落在在西安,很多人都去西安旅游,但是西安却落选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其次也说明西安需要整改,需要再接再厉,除此之外也彰显了人们评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公平和公正性,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3.西安人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把这个称号夺回来。
西安是一个好的旅游城市,有非常多的文化古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西安确实不够文明,它一方面需要街道整洁,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每个人的素质,只有这样西安的称号才能够追回来,这也说明了西安现在需要再接再厉。
总而言之,我认为西安之所以落选文明的称号,一方面也表现了西安的确切现状,西安有很多文明的问题需要解决,其次也展示了评选组的公平和公正,西安人应该继续努力把这个称号夺回来。
Ⅳ 如何看待专家建议将咸阳一分为三,构建大西安
现在的情况
咸阳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认同自己只是西安的附庸卫星城,其官员不愿意平白无故降一级,不愿意咸阳在自己任内消失,(咸阳的官员)依旧还在谋求和西安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甘心被西安吞并,但其体量弱小离西安太近,很难逃开西安越来越强大的辐射和虹吸,想要独立规划和发展基本已无可能。咸阳想要更好的发展,利用和享受西安带来的资源的同时,又不想被西安直接吞并,却又知道迟早逃不开被西安吃掉的命运。正是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咸阳背离西咸新区去发展自己的北塬新城。
西安讳莫如深,从不主动提合并咸阳;西安(的官员)知道这些年省市矛盾一直存在,大到西安的规划由省来做还是由市来做,小到关中天水经济区叫什么名字,等等,陕西省层面和西安市层面都存在分歧,矛盾和摩擦。只是矛盾不如以前那么明显和张扬了。西安(官员)也学乖了,对于西咸合并都避而不谈。对于西安来说,是一体化还是合并其实没什么区别,因为咸阳西安建成区相连只是时间早晚,发展快慢的问题。虽然合并掉咸阳会发展的更快,但目前合并不了的话,西安先自己发展自己的,也没有什么影响。
陕西省态度暧昧,建立国家级西咸新区,想利用西安的知名度和政治地位给西咸新区招商,看起来好像是有不错的进展,其实利益主体变成了西安,咸阳,西咸三个,又有下属的沣东,沣西,泾河,秦汉,空港五个新城,互相之间扯皮推诿抢占用地指标抢夺招商项目,开发区和传统的行政区之间矛盾也不断,西咸新区进度并不快。在目前中国行政区划的大环境下,行政上不统一,其他一体化都举步维艰。更甚的是,西安和咸阳都开始背离西咸新区发展,西安发展渭北工业区,是为了弥补工业短板;而咸阳发展北塬新城,是为摆脱西安发展。
陕西目前已经是西部第二强省,经济等各项水平都已进入全国中上游,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也为了全省的均衡发展,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带动关中其它城市发展,然后汉中延安带动陕北陕南,辐射整个西北。为此必须理清楚西安和咸阳的关系,停止内耗与竞争,一起向前发展。放眼全国,几乎找不出第二对离的这么近的城市了,长株潭相距60多公里,郑州开封相距40公里,都在做一体化,基本已经一体化的广佛也有28公里的距离,西安和咸阳不到15公里的距离,建成区一河之隔却是两座城市,一体化进程实在太慢。
这些道理西安市政府非常明白却讳莫如深不能主动提起,陕西省政府也非常明白,但内心非常矛盾,想要西安快速发展,但又不愿西安太强大,咸阳市政府也明白,但担忧咸阳被瓜分,被吞并,甚至消失,致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咸阳在可预见的未来,受西安的辐射和影响也许会越来越严重,等到西安更强大的时候,虹吸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西安GDP今年就要迈过6000亿大关,全国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增速高达13%仅次于重庆深圳,两三年内必然进入GDP排名前20,西安已经越来越强。十年前西安自身的GDP尚低,自身影响也有限,但几年后的咸阳面对的是一个GDP八九千亿的西安,城建和商业发展更为发达的大城市,伴随着西银高铁,西成高铁,关中城际的开通,那时西安的辐射效应会乘着便捷的交通线延伸的更深更远更强,那时候的咸阳还能摆脱西安独立发展吗?很显然,很难。
总之,西咸合并是大趋势,无法扭转,迟早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怎么做,都得看当局的决心和魄力。西咸早就应该合并或是走向一体化,但是否是三分咸阳这种操作模式目前还值得研究。如果西安合并了咸阳的主城区,泾阳,三原和兴平,其他县经济相对落后,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说了这么多,真的挺郁闷的,原本就是一座城市,现在却因为行政上的割裂导致现在这么多的问题。无论怎么样,市民都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也希望决策者能放眼长远利益,真正为两座城市的发展和市民考虑。
Ⅳ 如何看待西安要求环卫1平米不超过5克灰尘
说实话,太苛刻了。清洁工的工资中西部地区估计大部分都是一千多点左右,以中国人目前的素质,西安这样的规定估计清洁工能拿满工资都不多了,特别是夏秋季节,一阵风带沙,工资都不够扣,烟头更不用说了,估计每个人都无法幸免被扣,太为难人了。
网友对此事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城市清洁度提高,是进步的表现。但更多的人表达了质疑之声:“以克论净”大大加重环卫工人负担,劳动强度和工资不成正比。这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作秀。
(5)如何看待西安无烟工业之变扩展阅读:
规定内容:
第一步:将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共分为三级》
根据人流密度从高到低从一级到三级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实际上是四个等级,还有一个特级重点区域【5克标准就是指的这个区域】。
第二步:不同等级道路清洁度要求不同
文中所提到的一平米内尘土不超过5克指的是特定的重点区域,钟鼓楼广场、东南西北大街、省委周边道路、新城广场周边道路、张家堡广场和周边道路等重点区域地面尘土,人工清扫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垃圾路面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一级、二级、三级标准依次降低。
第三步:人员配备方面
钟鼓楼广场和周边道路、东南西北大街、大雁塔广场和周边道路、新城广场周边道路、张家堡广场和周边道路等地区按三班制作业,每2750平方米配备一名保洁员;一级、二级、三级道路保洁员负责的面积逐渐增大,倒班频次降低。
Ⅵ 如何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西安疫情防控存在的漏洞
生活总是充满瑕疵,带给我们无数次的意外和惊喜。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或许我们总会经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会变得不知所措,但是我们也要勇敢的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西安又出现了新的疫情情况,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西安疫情防控存在的漏洞。每当发生疫情的时候,我们相关部门都会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
我们相信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没有哪个冬天是过不去的,春天一定会到来。西安疫情防控工作存在漏洞,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在竭尽全力维护好人们的生命安全。
Ⅶ 为什么西安的工业落后
作为一个西安市民 只想说西安作为一座千年古城 重工业是一定不可以发展的 因为那样污染太严重 其实 江总书记当年来西安视察的时候 都已经给西安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 我也是十分的赞同 那就是科技 旅游 商贸为主的经济模式 这三驾马车 都是无烟工业 尤其是科技产业 西安更可以凭借自己大专院校密集的优势 做大做强 旅游业 更加的贴近西安古都的特色 商贸业 西安处于东部西部的中间 物流业也十分的符合西安的实际发展需要
Ⅷ 有没有人知道无烟工业告诉我定义是什么就好
原义是不冒烟的工业或者是没有烟囱的工业,一开始专指旅游业,后来指没有污染的工业,如旅游业、广告业、会展业、信息产业等。
Ⅸ 怎么评价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评价如下:
1、中国国民党方面
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2、中国共产党方面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3、个人方面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9)如何看待西安无烟工业之变扩展阅读: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这场事变发生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蒋介石改变他的既定国策,停止与共产党的内战,使得革命党和共产党一起联合起来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后来在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终于愿意停止内战,与共产党一起抗日,由此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的合作。
正是有了这样的合作,中国才有了与日本对抗的底气,所以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一起抗日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