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的集团副总裁张小懿:工业互联网有五个必要条件
撰文/蓝 科技
9月15日的上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最大的主角莫过于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首次集结麾下库卡、美云智数、安得智联、中央空调、瑞仕格及高创,联合进驻工博会最大企业展台,共同展示它们在机器人与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工业园区智慧管理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与领先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
有备而来的美的集团,携旗下最有优势的各业务单位集中亮相,成为了工博会当天最抢眼的企业。对于美的集团而言,工业互联网是其核心领域之一,也是其数智化战略无法避开的“战区”。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词,是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以及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确立产品的核心优势。
从趋势上看,工业互联网、数字化从概念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与认可,但其具体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工业互联网是灵丹妙药吗?能帮助企业扶危解困吗?数字化时代,企业该如何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个成熟的工业互联网体系,首先是内部的业务分工更加垂直和细分,而且在各自行业基本处于第一阵营。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工业互联网能力的对外输出,不是简单的软件和方法的输出,而是涵盖更丰富的内容,包括在实践中的实战论、方法论、生态论,以及不断优化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工博会期间,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IoT事业部总裁张小懿接受蓝 科技 专访,对于数智化、工业互联网进行了解读。
美的工业互联网具有国际兼容性
蓝 科技 :目前美的工业互联网在业内已经成为标杆,发展势头迅猛。在行业引领性方面,你们参与制定了哪些标准?是否兼容国外的标准?
张小懿: 美的工业互联网承接了国家家电行业二级节点的建设与标准的发布,目前这个项目正在稳步运行。到目前为止,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国所有的二级节点里面解析率最高的一个节点。
在5G时代,美的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方面,联合中国电信、华为共同发布过技术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能为行业中很多企业提供技术路线的指引与相关的解决办法。
美的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兼容了国内外大量的标准。而对于这些国外标准,美的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能够自己解析出来,能够读出来。如果单纯从软件行业看,其实标准化程度不高。每个公司都在做自己的标准,但是大家的通讯协议标准还是要保持一致,否则连不起来。实际上更多的是基于像5G、WIFi、工业互联网的这种标准来解析。我们所承担的就是国家二级节点、5G这些方面的标准的制定。
蓝 科技 :在IoT领域,美的参与了哪些标准建设?
张小懿: 在IoT领域,我们参与了很多标准建设,比如说省电的算法、芯片模块。我们与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展开战略合作,参与节能、降耗、削峰填谷这些标准的建设,围绕能源互联网智能用电服务生态、电力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推动智慧用电场景服务生态。另外,美的IoT作为国际WiFi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也参与了家电领域智能连接标准的制定。
中国企业不能削足适履适应国外软件需求
蓝 科技 :在本次工博会上,很多知名企业都展出了各种设备,主要聚集在数字化、工业互联网、IoT等方面。和这些企业相比,美的有哪些优势?
张小懿: 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美的APS高级排程、美的旗下美云智数工业仿真MIoT.VC、MES产品,还是KUKA KR SCARA等,和国际友商相比不但不会输,而且还经常赢。这也是美的自己的独到之处。
其实,国际上很多套系化软件未必适合中国企业。有些中国企业为了适应国外的软件而削足适履,很有可能削掉的那一部分就是中国企业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很多中国企业削不起,也不愿意。
美的是制造行业,有多年的制造经验和解决方案。我们更了解企业的需求。他们的困难可能就是美的过去存在的问题,但美的通过很好的解决方案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跟很多企业会产生共鸣。我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能为企业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软件方面,美的实际开发出来的功能、解决方案不但不输给国际知名友商,而且更适合中国企业。只不过,美的客户基数还没那么大。我们在研发、工具CAD、CAE这方面还没有太多的设置。不过在数字化软件方面,美的对自身的覆盖度和竞争力都是比较有信心。
蓝 科技 :外界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更多是和制造业联系在一起。目前美的工业互联网的服务范围涉及哪些行业?你们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张小懿: 目前美的工业互联网已渗透到40多个行业,做得比较好的有十几个行业,包括消费电子、制造业。这十几个行业已经形成了独到的行业解决方案,并融入到美的集团整体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之中。美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案例、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随时调整。我们最终目标是,形成最先进、最适合企业的标准化方案。
美的以家电制造业发迹,在家电制造业中的优势毋庸置疑。除此以外,在白酒行业、服装制造业,以及 汽车 行业,包括其前端调研、中端生产以及后端营销服务等产销服务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比如白酒行业的古井贡酒、服装业的安踏等企业,通过应用美的工业互联网,在运营方面有明显的改变,降低了成本且增加了营收
美的工业互联网更接地气
蓝 科技 :目前市场上很多企业都在做工业互联网,美的优势是什么?
张小懿: 美的工业互联网不玩儿概念,更务实和接地气。美的几十年的制造业经验,可毫无保留跟客户分享。我们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要落地的,不是搞概念的。美的工业互联网的优势有两个:一是有实践经验融入解决方案中。企业可以到美的工厂考察学习,亲自体验和感受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改变;二是美的比较接地气,能够实实在在地提供解决方案,跟软件套件以及硬件相结合。我们能够提供云端的整个链接性的供应链协作解决方案。
蓝 科技 :你们认为什么类型的合作伙伴不适合工业互联网模式?
张小懿: 首先,美的是实实在在地帮客户创造价值,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如果客户只是想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宣传,这样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做。
美云智数利润无需上缴全部用做研发创新
蓝 科技 :现在美云智数旗下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利润都上缴集团吗?还是继续用于扩大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
张小懿: 美的工业互联网不追求短期效益,而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解决方案不是一次性快餐,而是需要不断打磨,最终形成自己的体系。我们比较看重的是解决方案的先进性和业务价值。这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能够看得到的,市场会自然而然形成口碑。
因此,美云智数不保留利润。他们赚取的利润要全部投入到研发当中,一定要保持解决方案的先进性。
企业数智化需要五个要素支撑
蓝 科技 :美的工业互联网进行企业教育时,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张小懿: 我们最担心的是,客户说我有钱、有预算,你给我一个方案。我很怕这样的单,为什么呢?因为数智化不是提供一个软件就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要做大量的业务变革、组织变革、文化变革才能够产生效益。
比如美的,如果不是方洪波董事长这几年持续不断地推动,很多事情做不下去。因为有些项目,或者有些投入是不能在短期内看到效益的。对有些企业来说,追求短期效益可能就会放弃数智化建设。因为这是一项长期投入,短期内看不到效益。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结合业务的变革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所以,如果企业要数智化,有五个必要条件:预算;管理层的重视,尤其是要有一把手的重视与推动;组织文化氛围;管理基础;还有软件解决方案。这才是一个企业数智化转型成功的要素与基础。
② 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互相行业之间的挑战,能力差不多,价格战就是会变得很可怕的。对员工的战争,无法接受优秀的员工,员工之间也会流动很大的。
③ 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相比,究竟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传统的互联网,那么连接的对象其实主要还是人,互联网就是通过电脑这些数码产品来连接普通的消费者。但工业互联网是不一样的,工业互联网除了会连接人以外,还会连接系统,连接物品等等。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工业互联网所连接的种类和数量都要比普通的互联网更多,而且运用的场景肯定也要更加复杂一些。
其实我们国家的互联网起步算是比较晚的,现在整体来看是处于一个跟随发展的状态。另外全球工业互联网也是处于一个刚刚兴起的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中国也是恰恰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
④ 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值不值得进入还有没有机会
机会肯定有啊,工业物联网现在大环境很好很好,主要是政策也扶持,智能制造2025,还是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计划马上要开始的大基建等等,都会让工业物联网爆发,其实2020年热度已经很高了。TOC的钱难赚,像智能家居那些一直没火起来,TOB或者TOG的钱好赚,特别工业又有很多很有钱的行业,比如电力、石油等等~~所有不怕没项目,又有国家的政策,只要有好的方案好的应用肯定是很好的。还能报些国家的项目拿拿奖励。
不过工业物联网也不是新的东西,近几年一直在弄了,像智能制造那块也有些落地的,但方案不很成熟,很多项目实施后其实效果不太理想,这块门槛也比较高,物联网企业自己搞不转一直在想和工控行业的企业合作现在~~物联网企业还是在大数据等方面比较熟悉,一深入自动化就需要专业的公司一起了~~
⑤ “5G+工业互联网”依然存在的现实: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
(马秋月/文)“工业互联网”已经连续第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9年“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2020年“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再到2021年的“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而工业互联网又是5G应用的主战场。如今,我国“5G+工业互联网”无论在网络支撑、还是融合应用、终端产品等,在整个产业生态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难题依然存在。
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为此在2021年初,工信部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2021年3月15日,工信部召开干部大会,会议要求: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新的一年,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加强引导支持,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开创工业互联网发展新局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内、外网建设改造和标识解析规模化应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专业型平台、特色型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设。二是持续深化融合应用。将工业互联网技术、模式等与各行业的生产实践、行业特性、知识经验紧密结合,打造一批融合应用典型案例,带动形成系统性推广模式。三是夯实产业发展根基。要聚焦核心技术和能力短板,继续组织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研发,助力工业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四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打好“团体赛”。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 探索 各具特色发展模式。五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落实好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力度,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测。
“5G+工业互联网”整个产业生态前进了一大步
据工信部部长肖亚庆透露,“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迅猛,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其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例如:上海的商飞、山西的阳泉煤矿、湖南三一重工和厦门港,都有很多好的5G实际应用场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5G+工业互联网”在融合应用、网络建设、终端、产业生态、标准上都前进了一大步。
首先,融合应用实践步伐加快。目前,“5G+工业互联网”从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应用类型从大带宽主导向多类型方向发展,典型应用场景逐渐形成,提质增效降本成效初显。主要十大应用场景有工业设计、辅助装配、设备协同、精准操控、视觉检测、数据采集、远程维护、智能物流、无人巡检和安全监控。
其次,建网模式逐渐清晰。此前2020年11月份统计全国5G基站建设70万个时,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共有3.2万个。“基于用户面下沉的建网模式为大型工业企业首选,基于用户面下沉的5G局域专网是主流。”王志勤说,“主要适用场景是大型制造企业、港口、煤款等。这种模式UPF/MEC部署于企业内部,可保障网络低时延,企业业务数据不出园区,保障数据隐私安全。还有一种模式是基于公网的5G广域专网,它是利用5G切片技术形成端到端‘切片子网络’,适用于中小企业。第三种模式就是基于资源独享的5G局域专网。这种模式需授权5G专网频段,由工业企业自建专网,目前 探索 较少。
第三,终端产品逐渐涌现。“5G+工业互联网”涉及到网络化升级改造、融合产品研发等诸多内容,带动研发一批新型工业融合终端,培育一批新型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0年11月,全球一共发布工业级CPE设备达到21款,我国涌现一批具备5G通信能力的AGV、无人机、MES终端等融合终端产品。
第四,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快对接,目前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100个,IT和CT融合加快,互联网巨头以云&边缘计算切入5G基础设施市场,他们是核心网的新进入者,例如:阿里巴巴携手浙江联通完成宁波舟山港的5G轻量化独立核心网全覆盖;腾讯在滨海总部落地5G边缘计算“一体化中心”,可以支持行业专网的部署。
第五,融合标准体系稳步推进。据王志勤透露,我国正在制定“5G+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立项研制一批行业标准,“预计2021-2022年将会立项8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难题依然存在
尽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产业发展初期仍旧面临挑战。王志勤表示,“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难题依然存在。“产业应用有待进一步 探索 、技术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初期研发和建设投资巨大、模组等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开放融合生态尚未建立。另外,我国5G标准尚未完全冻结、我国工业整体信息化基础也较差,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在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关键产品服务性能、解决方案供给、应用深度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
据王志勤介绍,下一步,发展“5G+工业互联网”主要从四个着力点出发:
一是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内网5G升级改造、工业园区5G网络建设、先导区/示范区5G网络建设。
二是持续 探索 融合应用创新。加强核心生产环节融合应用 探索 、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 探索 、推动可复制案例的推广应用。
三是着力增强产业供给能力。增加解决方案有效供给,加快芯片、模组、工业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是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库资源池的建设,标准体系、专利、测试床等建设。
⑥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
1、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
从软件企业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代表企业有用友、东方电信等,以Saas服务转型为战略目标。在制造业企业中,以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为代表,其优势是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但云计算技术较为薄弱;在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虽然云技术领先但是缺乏专业和全面的工业知识;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方面,华为和宝信软件等带领行业可以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但云计算技术稍弱;此外,初创企业以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代表企业为主,其领域专注度高,创始团队通常来自头部信息科技和工业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⑦ 工业互联网专业冷门吗工业互联网专业冷门吗
摘要 这个专业不冷门的,所有专业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就不存在冷门专业这么一说
⑧ 工业互联网对接企业的难点在哪里
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事实知识
此类知识更接近于信息(或情报)。直接一点是企业是否建立有数字化应用及数字化分析,通过分析,还原问题的本真,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典型的应用包括MES应用、EAM应用及其他数字化应用系统。
2、原理知识
关于自然界(含人类社会)的原理和法则的科学知识。对于问题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可以通过SAAS级的产品直接针对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法推送给用户的各级层面(高层、中层、基层推送不同的分析解决方法)、同时也包括研发相关的知识。
3、技能知识
关于做事的技艺或能力的知识。技能知识分类比较详细,可以通过模块化功能,由模块化向所在模块化人员推送相关知识体系。
4、人际知识
关于谁知道以及谁知道如何做某事的知识。这类知识本身不是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通过组织协调,通过知识地图搜索功能,获取到解决问题的资源,达到应用的目的。比如企业级社交应用中的通讯功能,必要时可备注技能,通过搜索内部就能解决问题。
5、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通常说高手在民间,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通常从外形特征是无法显现出来,这部分知识称为隐性知识,是知识产生价值的体现。另一种是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如文字、图形、流程、视频等方式,这部分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虽然不直接产生于价值创造,却有利于企业知识的沉淀和持续学习。企业的隐性和显性知识互换,可以是用于改善通道和十分钟教育材料编制通道的应用,也就是常说的企业创新体制的构建。
综上所述,企业级的应用无论是SAAS级,还是线下应用,应该具备以上功能,由此产生的数据,才能将其瓶颈和需求识别出来,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对接产生链接。
⑨ 工业互联网专业冷门吗工业互联网专业冷门吗
摘要 目前来看,我国的工业互联网跟其他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