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7月8日 09:44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好地完成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全区经济继续保持近年来增长加快、效益较好、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强的良好势头。全区生产总值4016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475.4亿元,增长17.7%。经济发展“双过千”目标胜利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区域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增长35%,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保建设得到加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煤电油运供求仍然偏紧,尤其是电力短缺的约束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加快推进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和平安广西建设,全面实现2006年发展目标, 建议: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着力抓好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业支撑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步伐,提高农业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措施,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 启动水稻良种补贴试点,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整合各渠道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
(二)积极促进工业快速增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大力培育强优企业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重点行业生产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加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开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入园进区;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统筹抓好煤电油运供求衔接。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紧编制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规划和南北钦防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期工程,加快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沿海工业布局,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强中心城市和新设地级市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城市产业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重点镇建设,扩大产业和人口规模,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四)积极扩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更多地运用市场和开放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进政银企合作,扩大直接融资,促进社会投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筹融资渠道。进一步整合统筹政府各类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向重点领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关键环节倾斜。把扩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抓好自治区层面和各市层面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一批重大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切实抓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成熟的项目储备,保持重大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力度,下大力气抓好企业节能降耗,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六)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步伐,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继续深化投资、价格、财税、粮食流通、科教文卫、行政管理体制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规模。加快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开发经营活动,积极推进利用境外资源性项目工作。
(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要切实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社区服务、养老、物业管理、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加快“两基”攻坚进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创新文化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高度重视和加强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集中财力为民办好一批实事。
B. 广西加快发展工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措施有哪些
2010年1月27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南宁开幕。自治区主席马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区政府将从广西实际出发,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从广西实际出发,要把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和主攻方向,全力贯彻实施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打造14个千亿元产业 培育和发展4个新兴产业。2010年,自治区政府将加快“14+4”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产业优先发展。为此,将全力打造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4个新兴产业。
多举措推动技术改造工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区政府将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突出抓好总投资4290亿元的2093个新建、续建工业项目建设。比如,组织实施150万辆汽车、200万台发动机、1600万吨炼油、100万吨烧碱、1万台挖掘机、“两化融合”示范等18个技术改造工程。
此外,自治区层面将重点抓好上汽通用五菱中型轿车、东风柳汽景逸轿车、柳工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研发制造基地、中化橡胶桂林公司高级子午胎产业化、玉柴铸造中心等一批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柳州、桂林、南宁、梧州、玉林等老工业基地。
推进广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转变观念
各级各地区要形成以下共识:各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国或一地竞争力之所在。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政策措施。从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来看,各级政府及部门应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程序倒过来,即从支持“企业一产业”,变为支持“集群一产业一企业”。实际经验也反复证明,产业不兴旺,单个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像样的发展前途。广西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已引起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有的地方重视程度不够,亟待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到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大举措。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区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加快振兴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经济综合实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
2.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必须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动工业化,相互支撑,联动推进,走适合广西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优势产业,是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核心战略的应有之义。
3.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唯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才能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4.是扩大开放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扩大开放与合作的基础在于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扩张市场规模,才能进一步促进开放与合作。当前,广西正面临国内外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抓住机遇,获取资源,发展自我,既是发展优势产业群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的内在要求,只有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经济实力,才能进一步夯实开放与合作的基础。
5.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据弃过去自我发展、自成一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整体优势,降低产业发展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6.是加快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立足广西,放眼泛北部湾,把广西置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战略性决策。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发,走出一条不同于我国一些地区以往的发展路子,最重要的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发展现代产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以支撑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我国沿海发展新一极的宏伟目标。
7.是实现和提高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广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实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不大,优势产业不强,产业集群远没有形成。壮大广西经济实力,必须着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围绕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各类优势产业集群,以增强优势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强大的产业基础。
8.有利于县域经济及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集群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在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的区域,由于企业问的互动及资源的共享,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增长极的极化效应,源源不断吸引周边区域的各种要素,从而使这一区域形成一个人口密集区。有利于加快农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就业方式的非农化。
9.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一是中小企业集群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二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县域,有着较高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都要高出当地的平均水平。
(二)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公共服务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自治区发改委、经委、农业、科技、财政、国土资源、国资、金融、税收、工商、商务、环保、统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席由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常务副主席担任。研究制定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长远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政策,并加强督查。
2.编制发展规划。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会同自治区经委等相关部门编制全区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措施和重点项目等。要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使产业集群规划与当地建设规划相衔接,并服从区域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切人点,指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相关联行业企业向专业园区聚集,在全区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
3.强化责任制。自治区发改委、经委等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包括具体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实施、政策的制定,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投资项目的落实、土地、工商登记等。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实行政务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有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4.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减少集群发展的束缚,激发产业集群发展的活力。如创新财税体制,激励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发展“飞地”经济、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实行税收分享,市场一体化,土地管理,投融资体制等。
5.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信息、技术、金融、法律、设计、策划、研发、咨询、审计、会计、价格认证、专利认证,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统筹规划,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区域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结合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升级,培育形成一批国际性、全国性的产品市场中心。推进质量监管、诚信监督、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强价格协调,构建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拉延产业链和拉近产业群
1.实施龙头企业和名牌带动战略。支持龙头企业重组、兼并、引进、收购,建立龙头企业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以及优秀企业家给予奖励。制定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重点支持一批产值高,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发展,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使之成为优势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发挥其在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集聚带动效应,使之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不断通过创新立群、质量立群、信用立群和整体传播,主动培育、优化和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整体形象,塑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与地区品牌相互辉映、互相促进。据分析,创出一个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品牌,是一个现代产业集群成功的重要标志。一个知名的地区品牌能创造出惊人的综合价值,可以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的集聚,促进地方的招商引资,促进国内外采购者的进入。各级政府应利用业已形成的集群发展优势和较高的知名度,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形象推广,组织企业参加各种重要会展,为企业拓展商机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区域品牌。在产业集群发育较好的地方,要通过原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环节上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增大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网络。各优势产业也需要行业范围内、产业集群范围内的这种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
2.整合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建设。加速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与重组,打造产业集群的内核,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将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在集群内培育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进而提高省内配套率。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与重组,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产业链直接为投资者提供市场,提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回报率,吸引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发育较好的产业集群,要通过原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环节上培育出新的产业集群,增大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网络。贷款在产业链内循环可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因此打造产业链,会有效促进金融机构与产业集群的对接,使链上企业优先获得信贷支持,有助于推动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3.建立优势产业下游产业发展鼓励和补贴机制。广西应积极争取试行铝土矿、水电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政府对高额利润的优势产业资源初级加工征收水资源费,按不少于30%的比例安排用于优势产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高额利润的优势产业资源初级加工企业规定一定比例的利润必须用于投资下游产业。承接优势产业转移项目所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自治区内各级所留成部分返还园区用于土地开发整治。对符合国家相关减免政策的可按规定办理。
4.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自愿的原则,引导集群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同行业分工发展。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设立园中园(配套中心)。凡优势产业集群配套中心年配套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自治区财政可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年配套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自治区财政可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鼓励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将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剥离,衍生一批配套企业。凡我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中配套企业(由核心企业业务剥离形成的配套企业)连续三年在国内同行业中综合实力进入前十位或单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入前三位的,自治区财政可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升重点园区
1.改善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交通、通信、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产业集群的物流成本;提高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区的能源保障程度,完善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区的供水条件和环保、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生活设施配套等;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提高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设施的通行速度和运能,创造更优的投资硬环境,从而提高优势产业集群聚集区承接产业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把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平台。
2.发展提升重点园区。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使园区发展规划与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企业知名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发展提升一批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园区和产业带。
3.加强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支持产业集群集聚区的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区的重大项目建设,把集群的项目纳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范围;大力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支持产业集群的协作配套类项目。对投资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后统一纳入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并享受有关项目建设费用减免优惠待遇,保证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用地需要。优先保证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给。
4.建设专业市场。专业市场与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共生关系,专业市场的兴旺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各地要创造条件,围绕特色产业办市场,强化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速产业集中,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建立虚拟信息市场,发挥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壮大我区优势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当前,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受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制约,部分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移趋势,这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必须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顺应趋势,抢抓机遇,以更积极的姿态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承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为目标,以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建设为保障,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就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注重产业链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重大项目的引进,引导集群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同行业分工发展,促进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努力拉长优势产业的产业链,积极引进优势产业上下游产品相关联企业和项目,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拉近与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相关产业链,支持产业集群的协作配套类项目,大力延伸和拉长产业链。促使集群内各产品实现互补,资源实现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实现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三是提高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要发挥已引进集群企业的带动作用,组建引进企业协会、同乡会,与发达省市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拉动对发达省市的招商引资;要重点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知名品牌和成长性好的企业;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有选择性吸引关键性企业在本地落户;要紧盯国内知名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采取风险投资、财政补贴等方式,引进技术、产品、项目和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积极开拓以东盟市场为重点的国际化经营。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应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着眼于泛北部湾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树立以东盟市场为重点的国际化经营总体思路。积极引导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积极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大企业发展产品互补,中小企业发展配套加工,构筑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与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联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聚能力
1.产业政策支持。一是将重点产业集群列为优先发展目录,明确布局。切实做到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前期工作支持优先、投资项目审批优先、政府资金扶持优先、基础设施配套优先、土地使用指标优先安排。二是规划建设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按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要求,推动现有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化。主要扶持建设包括支柱产业在内的若干个产业升级示范区.打造区域品牌,使产业升级示范区成为支柱产业的基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舞台、县域经济的主体、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力,从而带动产业集群更快更好地发展。
2.财税政策支持。设立自治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时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财政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和科技资金,要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集群的项目前期工作、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各市、县政府也要结合实际,安排资金支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项目建设。对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地方可以将已收取的土地使用费等部分或全部返回,对产业集群项目征收经营性收费适当减免。切实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优势产业集群企业加快发展。
3.金融政策支持。建立银企合作机制。积极运用授信、上市、发债、基金、融资租赁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和企业生“经营。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体系建设,做好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工作,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国家和自治区立项的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协调服务,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内重点企业的培育、自导、推荐等上市工作。
4.土地政策支持。国土部门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在项目土地使用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和保证,并优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5.其他政策支持。对于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在项目的工商登记程序、通关包括检验检疫边检等程序上提供便利。
(七)强化人才支撑,提高集群自主创新能力
1.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一大批有胆识、有才华的人才,这既包括管理团队,又包括技术研发团队,还包括营销团队,同时要有一支熟练的技师技工队伍。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充分利用我区的教育资源,培养适应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管理、科研、财经、技工等各类人员,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条件。
2.建设优势产业集群人才小高地。通过建设优势产业集群人才小高地,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区人才引进、培育和开发利用工作力度,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创造人尽其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要大力加强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加快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和进行技术、产品创新。加强政府引导,紧紧依靠区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和科研设备,共同攻关,加强企业创新和攻关能力,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提升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4.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技术研发中心,扶持集群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产业化,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加强对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支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建国际、国家以及自治区级知名产品品牌。
5.设立产业集群技术交流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集群内企业联合建设集群技术交流平台,避免各自为战的浪费与集群内的同业内耗,形成良好健康的集群创新环境。企业问通过技术交流平台合作开发的关键性生产技术,经自治区科技部门鉴定后,可享受自治区级奖励政策。
(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优势产业集群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质消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实现资源利用的再循环,从而实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支持和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降低经济发展带给环境的危害。
2.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支持和引导财政、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大力实施一批节能减排工程。
3.促进产业集群内三废的综合利用。把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作为集群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坚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产业集群内“三废”综合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九)改善软硬环境,降低创业门槛
1.构筑服务体系。2.拓宽信息通道。3.降低创业门槛。 4.转变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注:因为容量有限,最后一部分有删减。希望对君有帮助!!!另外,广西政府网站上还可以查到最原始的资料。
C. 如何振兴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今年的省两会上,如何全面振兴实体经济也成为了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昨天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范柏乃委员代表社科界发言,就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提出相关建议。此前,郭吉丰委员代表民建省委会建议: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用工成本上升过快、税费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范柏乃委员说,实体经济运行主要面临这四个方面的成本制约。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6元左右的高位,2016年1~10月为85.85元,同期企业利润率仅为5.71%。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年均增速约为利润增速的两倍。
为此,社科界建议,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速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解决造成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过高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尤其是规范审批权。加快推进涉企审批中介市场化改革,打通政府职能转变“最后一公里”,减少实体企业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消耗。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继续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省份。
降低用工成本方面,对“五险一金”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重新界定各险(金)种的内容,按照同类归并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精简归并,如将生育保险并入基金结存金额富余的医疗保险。在精简归并险(金)种的基础上,对个险(金)种的缴交费率进行重新测算,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缴交比例,切实减轻企业用工成本。经政府认定的困难企业允许缓缴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养老保险缴费,缓缴的社会保险费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企业再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适度降低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缴费比例。政府对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三个方面进行补贴,如对认定的困难企业且裁员率低于4%的,按照上年应缴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比例予以补贴。
通过落实减税轻费政策,减轻税费负担。建立统一的惠企政策咨询渠道,建立“惠企事项统一收件窗口”,让企业“少跑路、快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多办事、办好事”。继续规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
“促进民间资本交易市场发展,是从根本上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战略选择,是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战略选择。”社科界认为,要研制“推进浙江省民间资本交易市场建设的若干政策”,建立民间资本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出台条例规范民间资本交易市场的举办、经营和管理活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加快民间资本交易市场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此外,编制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指数,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为减负降成本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修复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动能
积极修复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将成为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和务实之举。”民建省委会的建议提到了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修复提升传统产业新的增长动能,发挥其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孕育催生作用,支撑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建议中同样提到了,通过改革举措切实为企业减负,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并提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建立健全高端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投资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民建省委会认为,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行业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重点改造提升产业基础好、市场空间大、集群特色明显、品牌影响力强、改造升级见效快的产业。分行业制定改造提升规划或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政策措施。开展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全省提供经验、样板。
同时,要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区域公共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驱动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军民融合发展。加强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新动能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其与信息化有效融合,实现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双重渗透、双重影响、双重融合。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制造模式智能化转型。在企业和产品层面重点推进工业设计信息化、装备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模式网络化、全面管理信息化“五化并进”式改造升级。并进一步强化增量引进存量提升,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品牌经营,形成核心竞争力。
D. 你认为面对传统工业衰落和经济危机.振兴该工业基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传统工业,如果未来没有实在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该死的就让死吧,从进化角度上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传统工业只能选择性的扶植保留。
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阵痛,我们要做的是其实首先要敢于全面的承认它,而不是还死拽着初中课本中所谓社会主义没有经济危机。如果敢于承认,后面的应对措施就好办了。
振兴工业基地,长远来看,也长不到那里,也就5年10年内有发展的公司,应该大力扶植。不要招些莫名其妙的公司就行。
E. 高中地理重工业区振兴经济的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治理污染
F. 进一步加强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工作的意见
重庆市XX区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工作的意见
2月6日,我区工业大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继去年4月全区工业大会之后的又一次工业盛会。会议在去年我区工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区工业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区各级公安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按照去年4月全区工业大会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力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各“窗口”部门切实削平“门槛”,想工业企业之所想,急工业企业之所急,为保卫和服务工业企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工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成绩属于过去,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区局党委认为,我区工业底子还很簿,基础还较差,工业发展还有曲折而艰辛的路要走,因此,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全区工业大会的精神上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始终不渝地把工业放在首位,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抓紧抓好,促进其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切实担负起保驾护航的历史重任。为此,特向全区各级公安机关提出今年贯彻全区工业大会精神的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工业经济在我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各级公安机关去年在教育和动员公安民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决不能认为组织发动工作就做得差不多了,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问题就已解决好了。当前,要广泛深入地传达贯彻全区工业大会精神,在队伍中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再教育活动,要让全体民警充分认识到工业的发展是保持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是我区财政的支柱;是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我区农业基础强化和商贸繁荣的基础;是我区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发展现代文明的动力。从而坚定我区工业发展光明前景的信心,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根除“衙门”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更加自觉地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为发展工业经济保驾护航的工作中去,为发展我区工业经济再立新功,为我区的长远发展铺路。
二、积极开展企业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防止和妥善处置发生在企业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好企业的稳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工业企业要突破瓶颈,盘活资产存量,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改革的力度,加之部分移民搬迁企业要关闭破产走人,企业的内外矛盾将明显增多,各种纠纷和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因此,必须切实维护企业的稳定,按照抓早抓小抓主动的要求和“及时排查,落实责任,分工负责,工作在前”的原则,深入企业,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的各种矛盾、问题和纠纷进行摸底排查,及时报告党委、政府,提出对策意见,当好参谋,并且主动配合企业及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处,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企业内部,解决在萌芽阶段,防止矛盾扩大升级,尤其要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对群体性事件,一要快速反应;二要加强控制,注意防止和切断群体性事件之间的.串联串通活动,三要坚持“三个慎用”的原则,依法处置。对进行打砸抢烧等严重破坏事件,必须坚决制止,果断处置,要始终坚持教育争取大多数职工群众,孤立、打击极少数为首者、幕后操纵者和打砸抢烧的骨干分子,维护企业健康发展所必须的稳定环境和良好的内部秩序。
三、加强对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强化内保干部的业务培训,增强企业治安防范和安全防范的能力。
公安机关的内保、治安、经侦等职能部门和基层派出所要坚持经常深入企业,同企业党政领导一道,分析企业的治安情况和问题,帮助企业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整改防范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安全事故隐患,不断增添改进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指导。要注意纠正企业只重生产经营,忽视安全防范工作的倾向,企业的内保组织不健全的要通过整顿、培训建立起来。保卫干部应尽可能地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频繁变动,以利于其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安全保卫工作作用。坚持“人技结合”,在加强人防工作的同时,应指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性防范工作。特别是企业的商务活动中,要帮助他们完善制度,保持警惕性,严防诈骗、侵害企业利益等犯罪活动,使企业免遭损失。
四、按照“突出重点,培育支柱”的要求,切实加强重点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
这次工业大会,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区级今年的12家重点企业,三个移民开发区也分别确定了三至五个重点企业。对两级的重点企业,各级公安机关要实行重点保护,确定职能部门对口联系,派出人员驻进企业开展工作。对周边环境治安秩序不太好以及其他治安问题较多的企业,应结合严打整治组织专项斗争,迅速进行整顿与整治,限期改变面貌,同时,要重点加强企业周边环境的治理,改善有的企业厂社矛盾突出的状况,使重点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
五、结合“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侵害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一是我区狠抓工业经济的发展,使不少企业创出了一批名牌产品,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大肆进行制假贩假活动,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这些名牌产品的声誉。对此,我们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制假贩假活动,以维护企业产品声誉和形象,消除危害,挽回损失。二是要严密关注黑恶势力垄断原材料、建筑建材、产品销售、劳动力等市场,收取所谓“保护费”、“管理费”、“服务费”等现象,一经发现坚决打击,绝不让其形成气候,逞霸一方。三是我区工业企业发展尚处于起始创业阶段,在财力等许多方面都还面临不少困难,有时会出现拖欠工程或经营款项的情况,由此可能引发一些针对企业和企业领导人的报复性案件,此类情况既要严加防范,又要对发生的案件及时查处,以防止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对企业家造成人身伤害。四是对移民企业中那些打着支援移民开发建设,唯移民资金是图的诈骗犯罪活动,必须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五是对企业改制或破产关闭过程中,职工下岗等引发的报复企业领导人或破坏生产设备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减少负面影响。
六、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观念,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切实削平各种“门槛”,为企业发展大开绿灯。
各级公安行政管理既要依法管理,又要注重良好的社会效果,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各项公安行政管理法规用足用活。出入境管理、户政管理、民爆物品管理、消防审验和道路交通管理、车辆管理等各项公安行政管理,都要实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各项审批能免的一律免,不能免的要突出一个“快”字,快审快批,不允许人为设置障碍,坚决杜绝“冷、硬、横、推、拖”现象,杜绝以管理为名,严重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情发生。
七、再次重申警风警纪,严禁向企业伸手,坚决制止“三乱”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彻底根治“三乱”纳入“三项教育”活动及“回头看”活动,以此教育全体民警,把爱护企业,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检查、督察,及时查处损害企业利益的人和事。
八、完善和健全为工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激励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要把振兴工业经济纳入各级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对支持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和记功;对损害企业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给企业利益和工作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G. 广西要如何才能发家致富
前言:
今天笔者将带领各位读者共同探讨,广西要如何才能发家致富?
一.政治方面:
(一)回顾总结:回顾和反思这些年广西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得与失、利与弊、成功与不足;总结这些年广西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心得与难题;
(二)展望未来:思考和探索未来广西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展望广西经济发展的雄伟蓝图。
(三)定位调整:重新定位和调整广西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方向、措施等。
(四)万众一心:确定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同时兼顾发展民生、保护环境,和谐发展。在全广西、广西人民、各级政府、大小官员,宣扬和树立起广西大力和重力发展经济的壮志、决心、行动。广西富,则广西人民富;广西繁荣,则国家富强。
(五)经济方面的施政:围绕经济方面的施政,比如基础建设、税费优惠、资金扶持、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导销售、政务流程缩减等等。大力培养发展经济的能手,大力提拔和破格录取发展经济的人才。
八.靠东南亚“吃”东南亚
(一)从从地理上,广西正好处在东盟十国与中国的中心位置,而且广西面临南海、面临东南亚诸国,与东南亚诸国隔海相望。
(二)东南亚诸国普遍不发达,经济水平犹在广西之下。当然了新加坡除外。
(三)广西完全可以做东南亚诸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只要大力发展,广西成为东南亚真正的龙头老大完全是有可能有希望的,钦北防也完成能够成为东南亚的明珠。
九.结尾语
笔者文章写得比较长,也解说得比较通俗,但是话糙理不糙。限于篇幅笔者没能一一详细解说,只能大概解说个思路。欢迎各位读者对广西的经济发展,畅谈好的建议和良策,也希望广西的明天更加的美好和幸福。
H. 罗甸县未来几年工业经济发展设想及建议求解答
发展工业经济,地缘条件是关键因素。拥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地方,如美国的五大湖区,德国的鲁尔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往往都是工业文明发达的地区。 早几年,面对阻隔罗甸与外界的重重大山和弯延盘旋的山路,我们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也只好将就这旮旯里眼前的山、水作一些水电开发、硅石冶炼等依靠自身现有资源进行利用和加工的文章。一谈起要融入这个经济区、哪个经济圈,承拉产业转移,搞什么来料加工型产业的设想,别人就说我们是痴人说梦。现在,随着龙滩电站下闸蓄水,红水河航道即将开通;贵阳至惠水、罗甸、广西百色高速公路的建设,我们的地缘空间出现了变数,斛道难、难于上青天和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状况将成为历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水路连接东西、公路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交通格局业将形成,交通条件的改善,使我们发展经济的资源也随之变化,即:资源的构成得到调整,资源的内容得到丰富;也就是说,以前我们以水能、硅石等为主的资源结构,要转变为以公路、水路所能辐射区域的矿产、劳动力人文资源等为主;以前我们仅能依靠的县内水能、硅石等资源品种要增加诸如红水河流域的市场、望谟的、乐业的、安龙的焦炭等等。 资源结构的改善和资源内容的丰富,使我们所拥有“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完全发生了改变。给如何发展我县工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充分利用地缘改变带来资源变化的优势、实现借势腾飞的目的,按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我们大胆设想在未来几年把我县打造成为“三个中心”: 一是依托贵州以及西南南下第二通道,建成往北部湾、东盟输出重化工业产品,向西南腹地输入轻工业产品的加工业产品中转中心。 理由是:若红水河航运开通,贵阳经罗甸至百色,连接南宁的高速公路建成,利用航运及便捷的公路交通,贵州所产的煤炭、矿石等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北部湾、乐盟输出。红水河港口、八总码头可作为桥头堡和物流中转中心发挥作用。在港口码头附近开辟加工区对南下的“粗、重、大”矿石、原材料进行初加工,对西进的轻工业品进行分装外包。 二是依托“罗甸县循环经济型硅系工业基地”建设,建成贵州重要的冶金工业中心。 理由是:我县本身的硅石及电能可发展硅系列冶炼加工及其深加工业,同时可利用通过红水河航道廉价的航运从湖滨沿岸和上游地区运来矿石等工业原料进行加工,发展重化工型的工业,向北部湾、东盟输出重化工业产品。 三是依托龙滩库区的市场,利用水运优势、建成红水河沿岸广大地区的工业品供应中心。 理由是:红水河沿岸广大地域内,有广阔的市场。但工业品都依赖外购进入,随着交通条件改善,以罗甸为轴心、向红水河沿岸辐射的区域面积增大,可抓住该区域内无工业品制造产地的时机,建设小五金、日用百货等项目,形成这类产品的供应基地。 建设“三个中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几届政府的努力,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认为应把这种设想作为全县工业长期规划,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培养工业人才,打造一批发展工业的“领头人”,实施人才兴县战略。 “人”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一个发展程度相当低的后发地区,在一段急需以“人一我十”跨越式发展的时期,人、尤其是带头人,是振兴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除要具有必须发展工业的观念外,还要有一批相应的人才群体。 对策和措施: 1、促进观念改变,形成全民发展工业的氛围 2、选择一批优秀工业人才充实到各领导岗位,造就工业发展带头人。 3、注重工业人才培养,开展培训、引智等工作。如加大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建设步伐,提高劳动力素质。 4、提高工业人才的政治地位。 (二)敢于突破原有思想观念的束缚,形成新工业发展思维是工业经济取得创造性发展的前提。 1、是要突破原有的经济区域划分定式,不受限于所谓的“四三一”经济发展格局。不要老是以为自己处于边缘经济地位就不思进取,“工业中心”的地位是靠实力说话的,你工业发展程度高了,别人就以你为“中心”,围绕你搞规划。义乌一个二十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旮旯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中心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是要拓展“自身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把眼光看得更高、看得更宽、看得更远。我们的资源既有自然资源也有如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北部地区人民的经商传统等社会人文资源,资源不仅是县内的,还可以涵盖整个红水河码头及贵南高速公路所延伸到的地方,资源既可以开发原有的也可以引进新的。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发现、怎样利用而已。 (三)抓住“投资拉动发展”的理念不动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我县目前仍处在补以前投资不足的历史老帐阶段,发展程度低、资源利用效率差是我们的现状。这一时期,产业发展形成,所以现在不能跟着别人,人云亦云地谈什么产业结构调整了,埋头抓发展,一步一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是我们的长期任务。 1、是要对投资不论性质、不问来路,大胆规避国家产业政策,形成大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政府把握好发展的“度”视发展进程适时规范调整即可。 2、是要政府全力投入,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是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有根本性的转变。 3、是要全民招商、政策招商、诚信招商,还要会安商、暖商。用外来资本弥补我们自有发展资本严重不足的缺陷。 (四)明晰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五大湖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利用西南地区通过红水河码头南下的煤炭、矿石和龙滩库区工业原料等,在红水河码头次中心区域、物流中心附近发展重工业产品加工基地,向北部湾、东盟输出。参考连云港等“临港工业”和三峡库区“临江工业”发展模式,利用来自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通过红水河码头向西南腹地输出轻工业品及湖滨优良的环境条件,输入半成品及原料等,发展来料组装、食品包装、日用生活品等加工业,销往西南广大区域。 发展产业:主要是电力工业和冶金工业,以及电器、组装、食品、日用生活品等。 发展重点:1、蒙江流域电力开发; 2、罗甸循环经济型硅系工业基地建设; 3、龙滩湖滨来料加工工业园区建设。 (五)结合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突出特色。 我们的区位、地理条件和欧洲的瑞士极为相似,走瑞士工业的精密加工道路可以成为我们的发展方向。重点抓一、两个产业,形成一至两条产业链,力争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做大规模,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近期,我们重点是要做好硅系列产品产业链,开发形成从电矿结合→铁合金、工业硅→有机工业硅、硅铝合金→多晶硅→单晶硅专业化产业体系。
I. 广西未来的发展如何
如果这样的情况正常哪么几年会是怎么样的呢,最终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知道,起码10年还是赶不上广东的,广东改革20年了,怎么一下子就超过?
打个比喻:广西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广东就象美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广西增长率高,但底子薄,还是不如广东的.
1 广西十四城市实力排名
1、南宁市(在东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经济飞速发展广西城市的老大)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简称"邕",拥有1680多年的历史。从远古到近代,这座城市都在不断的创新发展,时至今天,它是中国西部各省区唯一沿海的省会城市,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城市,是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8.86亿元,财政收入74.63亿元,
2、柳州市(强大的工业体系使柳州屈居南宁稳居广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称龙城,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辖六县四区,总面积18686平方公里,总人口351.3万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构成了柳州的禀赋特色,日趋发展的工业经济彰显着柳州的时代特征。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7.82亿元,财政收入58.18亿元,
3、桂林市
是世界着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它地处广西东北部,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桂林市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构架初步形成。“十五”期争取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城市建设有重大进展。
4、玉林市(繁荣的民营经济,和众多的消费人口,支撑玉林保持桂东南老大广西四哥的位置)
所辖二区五县市的建成面积达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区常驻人口近40万人;以北流、容县、陆川、博白、福绵、兴业、玉州为卫星城,使玉林成为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式现代化城市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54.25亿元(90年乡镇企业在广西、在全国享有盛名,是玉林经济具活力的增长点。
建立了以机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药、糖纸、化工、卷烟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培养出以玉柴机器、玉林制药、广西运美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
5、北海市(从地产泡沫中走出,开始谋求新的机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临海工业造就北海迅猛发展使之超过老工业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8.1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0.8亿元、52.9亿元、64.4亿元,
6、梧州市(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广东辐射的效果初步显现成为两广枢纽,开始聚积底气准备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发展的第一步)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电、火柴、肥皂、电池、机械、纺织、治炼、医药、化工等行业就享有盛誉。林化林产工业、轻化工业、食品工业、房地产业、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梧州的优势产业。
7、钦州市(整合为一个经济体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飞速发展)
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名优产品繁花似锦,有兴旺发达的农业。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全市工业目前已形成制糖、医药、食品加工制造、建材、化工等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制糖、医药工业是全市的两大支柱.
8、防城港市(独特的区位优势,
决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中居于特殊的战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设立的地级沿海开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发展。全市拥有大小港口10多个,其中防城港是广西乃至中国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国枢纽港之一,以水深、避风、不淤积、航道短和可用岸线长而着称于世。,年吞吐量超过1300万吨,与71个国家和地区的227个港口通商通航,跻身全国大港行列。21世纪的防城港已成为大西南与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最现实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
9、贵港市(经过十几年的工业建设,已经走上了工业强大稳定发展的道路)
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3%,财政收入8.08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亿元,增长14%。目前,贵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工业新格局,是广西新兴的工业基地。形成了制糖、造纸、建材等支柱产业以及机电、化工、冶金、纺织、医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
10、百色市(新型的工业建设和南贵昆经济圈中心等优势开始化为百色发展的实际动力)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2.99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完成24.7亿元,政府决定把百色打造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如果我这辈子注定要孤单,我会选择在路上漂泊一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陌生的地方认识喜欢的陌生人,可以是朋友、兄弟甚至知已,我只需要陪伴。然后和自己喜欢的陌生人握手,拥抱,一起看繁华世界人间苍凉,然后告别,然后期待下一次惊喜的重逢。�
11、贺州市(挟新兴能源工业和交通要道等优势初次登场,
开始踏上广西城市舞台)
巩固提高商贸旅游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型的特色工业,突出发展市场潜力大的电力、林产、 造纸、制药、冶炼、建材、陶瓷、服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建成了以合面狮电厂、昭平电厂、龟石电厂和中胜火电厂等 骨干电厂和100多个小水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拥有上市电力企业——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其 价廉质优的电能还输往广东省部分县(区),成为“西电东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贺州市城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121条,总长73.68公里。贺州市交通运输以公路和水路航运为主。207、323国道和三条省道干线贯通境内;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将动工建设的洛阳至湛江铁路、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过贺州市。为承接粤港澳的区域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贺州市建立了旺高、西湾、信都工业区和贺州高科技工业园,
12、河池市(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县分别被划为区定和国定贫困县市。现在正积极建设西南通道经济带和红水河经济带,
发挥水电、有色金属两大优势,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改革开放,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和路桥经济带动,积极建设西南通道经济带和红水河经济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产品品位和市民素质,为实现富民兴市新跨越目标而努力奋斗。
13、崇左市(区位得天独厚,是中国走向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富有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加快发展工业是振兴崇左市经济的关键)
区位得天独厚,是中国走向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崇左工业园、大新锰谷工业园、左江农产品加工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扶绥华侨投资区、大新桃城乡镇企业工业区、天等特色产品加工园等工业园区。
14、来宾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挂牌成立的地级市,至今还不满两周岁。
唯其古老,愈现底蕴魅力;唯其年轻,弥见朝气活力。暂时排于十四位)
位于广西中部的来宾市,素有"桂中"之称。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00多家,电力、制糖、冶炼已成支柱产业;造纸、建材、制药、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有一定规模;。八一铁合金厂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锰铁合金生产基地,来宾冶炼厂铟冶项目每年铟产量占全世界铟产量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厂,总日榨能力5万吨;法国北方电业集团、亚洲康密劳有限责任公司、英国糖业集团、广东东莞糖业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国外、区外大企业纷纷落户来宾市。
J. 重磅!广西出台30条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凤凰网房产南宁讯:2月7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关于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我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制定如下措施。
一、有序快速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一)加大对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的扶持,继续驻点服务5个防护产品企业、11个消杀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按规定对扩大产能购置设备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实行税前一次性扣除并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企业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扩大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产能的企业,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可先扩大产能再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二)对实体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协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达产遇到的用工、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市场开拓等实际困难。在坚持防疫控疫标准的前提下,尽快审核企业的复工申请,帮助企业从2020年2月10日开始全面实施错峰复工。利用线上渠道帮助企业拓宽招工渠道,对冲春节后叠加疫情影响的用工荒。
(三)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将应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的征收期延长至2020年6月底,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且职工可正常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延缓缴存住房公积金或降低缴存比例,最低可降至国家规定的5%。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相关企业,自治区财政在落实中央财政贴息政策基础上,按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利率的50%再给予贴息。
二、抓紧组织农业生产
(四)组织抓好春耕备耕、加快抢播抢种,加强在园在田果蔬生产管理,保障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机农膜等物资供应。稳定粮食生产,对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者每亩补贴50元-100元,对采取“早稻+晚稻(玉米、蔬菜)+马铃薯”连茬轮作模式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补贴800元。
(五)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制度,畅通“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渠道,不得拦截仔畜雏禽、种畜禽、饲料、畜禽产品运输车辆,确保通往畜禽养殖场、畜产品屠宰加工和交易市场等关键场所的道路通畅。
(六)不得采取简单“一刀切”方法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和禁止在农贸市场内屠宰活禽,对因疫情防控需要暂停开展活禽交易的地区,鼓励采取集中屠宰、产销对接、收储等措施,参照冻猪肉储备补贴标准对鸡鸭肉储备企业予以补贴。全力抓好生猪恢复生产和市场供应,2020年2月底前全区储备冻猪肉累计投放量不少于2500吨。
三、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自治区本级预算内投资对2020年计划脱贫摘帽的对象给予倾斜支持。加快推进“四大战役”项目建设,压实控辍保学责任,确保所有贫困户学生按规定时间入学;落实健康扶贫“198”政策,做好疫情后因病返贫致贫群众帮扶工作,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问题。
(八)开通贫困地区农产品和生产原料物流输送“绿色快捷通道”,通过电商扶贫、“以购代捐”等方式,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摸底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需求和企业复工、用工需求信息,加强劳务服务,积极开发生态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强化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兜底措施,对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九)将扶贫资金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具备条件的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开通扶贫小额信贷“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程序,经过银行机构合理评估和严格审查后,先行发放贷款和办理续贷、展期,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和“户贷企用”企业的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息。
(十)暂不举办规模较大的扶贫会议和集体活动,疫情严重地区在防控期间原则上不采取入户帮扶方式。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贫困户联系,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核实核准建档立卡信息,指导制定脱贫或增收计划。
(十一)2020年2月底前下达乡村振兴专项资金70亿元,加大对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经营企业、经营户,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可减免2020年度部分收费、适当延长已发放到期的贷款还款期限并免收罚息。
四、大力提振三产和促进消费
(十二)对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按照新增贷款利息的50%给予补贴。迅速摸排服务业企业经营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且复工复产困难的服务业企业,由各级财政通过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渠道给予适当补贴。
(十三)切实保障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全面恢复运营,确保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2020年2月20日前力争全区大中型超市开业率达95%以上、具备防疫条件的农批市场经营户开铺率达80%以上,支持餐饮和商超开展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商贸服务企业适度减免租金,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生产经营用房的商贸服务企业免收1个月租金、减半收取2个月租金。
五、加快培育医疗卫生新兴产业
(十四)对相关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免收注册费,加大对药品和疫苗研发的支持。对区内医药企业用于疫情防控的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按实际发生额的75%加计扣除或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落实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免征增值税、药品经营企业销售生物制品可选择简易方法计税等政策。
(十五)培育医药新兴产业。以广西特色中药民族药、海洋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为重点,推动重大中药壮瑶药产品研制,加大新药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优势药物的研发与突破。发展壮大血液制品、生物酶制剂、治疗性基因工程药物等广西优势品种,鼓励和支持企业在疫苗、重组蛋白类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技术药新兴领域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对整体或部分迁入广西的区外医药生产企业,或跨市整体迁建的广西医药生产企业,依法依规优先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对兼并重组或新引进的区外二类以上医疗器械产品试行注册资料互认制度。
(十六)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传染病医院,完善自治区级突发急性传染病快速检测平台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功能,提升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已知病原体全面检测和未知病原体快速筛查能力。
六、狠抓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
(十七)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制度,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依托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机制,加强审批部门在线值守、在线咨询,全面推广网上收件、网上审批和网上出件。加快升级改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在疫情期间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完成招标。
(十八)2020年3月底前拨付下达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资金50亿元以上。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停工的在建项目尽快复工。对新迁入广西注册并成功申报重大项目的企业,以及复工积极并顺利达产的重大项目建设企业,给予一定重大项目前期经费支持。
(十九)加快转发分解国家已下达的2020年投资计划。2020年2月底前将国家提前下达我区的500亿元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全部发行完毕,及时发行后续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在政府债券发行前,对预算已安排的债券资金项目允许通过库款先行垫付,待债券发行后及时回补。
(二十)将新开工重大项目建设单位人员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施工物资供应等工作纳入地方保供范围,切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涉及的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问题。对项目建设中确因疫情影响或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不能按时履行合同的,允许合理延长合同执行期限,不作违约处理。
(二十一)全面启动交通网、能源网、物流网、信息网、地下管网等“五网”建设大会战,力争停工的在建项目2020年2月底前全部复工,3月再开工建设一批“五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将项目用地指标全部纳入自治区本级统一保障,实行核销制。
(二十二)积极推广“不见面”招商。对成熟且有签约意向的项目,加大网上对接、洽谈力度,确保尽快签约;对已签约的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立项、投产全过程服务,确保项目尽快落地。
七、切实做好生产要素和物资保障
(二十三)设立防控物资和项目“绿色通道”,对新落地生产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项目审批采取特事特办,确保全流程48小时内办结。将重要防疫和生活物资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对用于疫情防控治疗的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等,做到即到即提和“零延时”通关。严禁擅自设卡、拦截、断路等阻断交通违法行为,恢复正常交通秩序。
(二十四)加强援企稳岗和就业保障,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支持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对中小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二十五)对生产经营疫情防控物资的企业,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对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疫情防控的物资,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免征关税,已征收的应免税款予以退还。
(二十六)抓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强对重要场所、重点生产企业的保电服务。组织加油站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运输救护人员、疫情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等车辆的加油需要,定点收治医院、物流集散地等周边地区的加油站24小时营业。加大对医院隔离观察点等重点机构用气的保障力度。2020年2月1日-6月30日,对工业、经营服务用水实行临时降价,降价幅度为非居民用水价格(不含污水处理费)的10%。做好春运返程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落实枢纽场站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和测温等措施,对人流密集地区、学校、企业及相关单位进行错峰疏导。
八、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二十七)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及作出重大贡献企业补助和贴息、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贷款贴息、中小微企业稳岗援企补助、停工的在建重大项目工程复工复产和对市县的激励奖励等与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相关的支出。鼓励市县级财政参照自治区做法安排资金专项用于企业复工复产奖补,自治区财政视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二十八)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困难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安排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创设再贷款再贴现办理“急通车”,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发放疫情防控专项贷款和票据融资。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贷款给予优惠利率,9家全国性银行使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向名单内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不高于3.15%,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企业新发放的贷款利率下降10%以上。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提供专项应急贷款,降低利率水平,确保贷款利率低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水平。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每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半年财政贴息。推动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设工程综合保险、进口关税保证保险等险种的平均费率同比降低20%以上。
(二十九)对经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的疫情防控领域重点保障企业,以及支持疫情防控作用突出的其他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疗器材企业,2020年1月1日-5月31日新增用于疫情防控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贷款,自治区财政按照合同签订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50%给予财政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年内新增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贷款,由市县级财政结合实际提供不超过1年的财政贴息,自治区财政予以1∶1配套贴息,各级财政贴息总和不超过100%。对因疫情导致重大损失、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的中小企业,经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可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的企业,经纳税人提出申请,可依法办理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
(三十)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力做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工作,并把抓政策落实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加强正向激励,以实绩检验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在企业得到有效落实,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本通知执行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本通知执行期间,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的,遵照国家政策执行。
来源:自治区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