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什么产品的工业链最长

什么产品的工业链最长

发布时间:2022-10-28 23:40:05

1. 玉米对于工业有什么用处

  1. 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消费的玉米大幅度增加,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玉米供求平衡和流通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玉米供求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发展前景: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也是加工程度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极为丰富,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但主要是淀粉及酒精,其它产品多是这两个产品更深层次的加工品或生产的副产品,这些深层次的加工品或副产品其价值相当高即具有较高的附加值,随之便可带来高利润。

  3. 玉米工业消费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拥有总消费中增长最快的玉米。玉米深加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玉米深加工产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中国玉米加工业和扩大玉米产业链的增长,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大幅增加,其潜力将是巨大的。

2. 我国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制造工业有多强大

"中国制造"一词,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在中国制造的许多工业产品上,也开始出现"中国制造"四个大字,并随着中国向世界输出援助而出现,这就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的由来,体现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道路的伟大成就。在中国,有大量的工业产品,如飞机、大炮、坦克、汽车、各种工业母机、冶金等,零部件的生产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完成的,只是生产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不仅是当时的任务,而且也是今后我们必须坚持不懈。

在全球化时代,工业生产能力是全球配置的,通俗地说,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国,哪个国家的零部件质量好,价格最低,即所谓的“性价比”最合适,就用哪个国家的,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性能好,而且市场大,对各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目前,中国制造的一些工业制成品,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可能全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即所有零部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都要坚持立足国内,如果一味地发展,那就意味着中国不再坚持全球化。外国公司的优势产品也一定会加入中国制造,目的就是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世界提供最好的产品。

“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只能生产产业链上的低端产品,绝对不能,如果中国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阶段,那么在中美贸易、中欧贸易中,中国顺差绝对不会超过美国、欧盟,也没有理由频繁挥动关税大棒。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是西方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3. 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

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3)什么产品的工业链最长扩展阅读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

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

4. 工业形成的产业链 是什么

就是工业流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产业的集合。比如从钢铁产业到模具铸造,零件生产,到组装成形以及过程中的运输等。这是工业产业链。之后产品进入销售市场进行物流分销经销零售等为商业产业链

5. 制造业产业链是怎样的

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1.上游产业

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主要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

(1)利润比较丰富并且竞争相对缓和的一个行业

(2)掌握着某种资源或掌握核心技术

(3)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

2.下游产业

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主要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

(1)产品形成竞争优势更加依赖上游供应商

(2)直接面向消费者,关注消费者的需求

(3)关注品牌、渠道以及整个行业的成长性

在讨论循环经济等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对于上游和下游产业之间的一个“中游产业”的概念。

3.中游产业

主要是中间工业品,如装备制造的一些核心零部件,锅炉的核心部件燃烧器,电脑的核心部件CPU芯片,这些都属于产业链中间的位置,属于中间工业品。

(1)对宏观经济比较敏感

(2)受原材料价格涨跌和下游需求的影响起伏较大

(3)有机会构建产业链影响力

目前,制造业由生产向服务转型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局限在生产制造方面,也需要如下图“产业微笑曲线”所表明的,逐步向高附加值的营销品牌上靠拢,把一些优质的、差异化的服务打造成产品的一部分,比如说整体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产品和服务打包,这样对比客户分开购买或自己组装就降低了很多成本,从而创造最高价值。

6. 什么是产业链需求

产业链需求其实就是产业链经济!!!1近年来,“产业链”这个名词在报刊和文献上频繁出现,如:纺织产业链、啤酒产业链、生态产业链、服务产业链等,应用非常广泛,但有关产业链的概念基本还未明确提出。笔者认为,产业链可以定义为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所构成。从现代工业的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实际上,任何产业都能形成一条产业链,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形式多样的产业链,而且众多产业链会相互交织构成产业网。 产业链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产业链包括满足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的所有企业集合,涉及到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产业链则重点考虑直接满足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的企业集合部分,主要关注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经过初步研究,笔者认为产业链一般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征: ①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它们在技术上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上游产业(环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价值方面的交换关系,且它们之间具有多样化的链接实现形式。 ②产业链上的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出分离和集聚并存的趋势,它们存在着技术层次、增值与盈利能力的差异性,因而就有关键环节和一般环节之分,而且各个组成部分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具有差异性,这就导致了产业链的战略环节存在区域差异性。 ③产业链受产业特征及发育状况影响,存在繁简程度的差异性,同时产业链之间相互交织,往往呈现出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存在主链条、次链条的区分,而且这些链条都处于一定的外部支撑环境之下。

7. 节温器拆了水温还高怎么原因

引言:
中国如果超过美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甚至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无限接近美国,这意味着美国意图捆绑西方世界围堵中国的战略全面破产,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甚至于美国自身的资本敢于失去这样的一个庞大市场。
而中美消费市场中,差距最大的就是汽车产业,人均保有量上我们只有约美国的22%;
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不仅仅是市场方面的博弈,更是未来能源、科技、全球化的全面竞争,在未来的10年,将彻底奠定中美博弈的关键!
你可能认为的老观点:中国不能独立制造汽车高端发动机;
事实上,经过20年卧薪尝胆与高速发展,中国的目标早已不在于此,事实也绝非你所认为的。
第一部分:为什么汽车工业是中美竞争的关键?
第二部分:原子弹和汽车,谁的难度更大?
第三部分:我们的汽车技术真的落后吗?
第四部分:30年前就开始的中美电动车竞争,中国只落后5年
第五部分:燃油车时代我们有多弱,新能源汽车我们就有多厉害
第六部分:汽车大权衰落已成定局,拜登急得直挠头
中国和美国的消费市场最大的差别在哪呢?如果从总量上看,2019年: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72亿美元;
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76亿美元;
基本上差不太多,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且是不断上升的,而美国基本趋于稳定。
也就是说,我们很快就要超过美国。
这值得高兴吗,当然值得。
但是美国人口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1个美国人的消费相当于4个中国人。
除了美国人不存钱,爱浪费,中国人爱存钱之外,我们的人均收入也没有美国高,总量都是靠人数堆上去的。
细看的话,差距还是很大。
比如,我们的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在40%左右,而美国在70%左右。
如果看一看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四大金刚:家电、家具、汽车、餐饮。
才发现中国在交通出行上大幅度落后美国,如果把中国消费市场放在一起,差别最大的就是其实是汽车领域。
1956年,第一台冰箱由北京雪花冰箱厂研制成功,到现在每百户拥有冰箱102台。
1958年,第一台电视机在天津无线电厂研制成功,到现在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
1987年,第一台大哥大手机进入中国,到现在每百户拥有手机254部。
1956年,中国第一台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研制成功,到现在每百户拥有汽车只有37辆。
没有打错数字,确实我们的汽车的拥有量非常低,等于三个人才有一台车,等于中国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汽车。
注:这个汽车是广义概念,并非只是家庭用轿车。
换算成千人保有量也只有186辆,远低于美国人的850辆。
在这个维度,我们仅仅是美国的22%,还有着巨大的空间。
为什么我们要格外注意汽车消费市场的差距,肯定不单单是为了面子而开上汽车。
而是因为汽车产业是各个制造业里面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的产业最多的一项,它对于技术、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说一部手机,关联了相关的100家供应链公司,可以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那么汽车产业,就是手机产业的100倍以上。
一辆车由1万多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件组装而成,结构复杂F1赛车能到2万多个。
说起来汽车只有发动机、底盘、车身、轮胎四个部分,但涉及的系统部分,一张A4都写不完,随便举个发动机需要的部件:
连杆、曲轴、轴瓦、飞轮、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汽缸盖、气门室盖罩、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气滤、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压器、中冷器等、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放水开关、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油尺、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起动机、点火开关、蓄电池、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
一万个零件,在加上全世界10亿辆的汽车保有量,这是一个多大的产业的规模?
这里面涉及多少技术?汽车是使用计算机芯片最多的产品,全世界接近50%的工业机器人用在汽车上。
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对于中国的税收、就业、GDP的贡献都超过10%。
汽车产业发不发达,才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实力的体现之一。
衣服袜子当然也是,但它只是最基础的20%,飞机导弹更是,但它只是最顶尖的20%,中间的60%,就是像汽车这样的高度集成的工业品。
所以,汽车是老百姓生活变好的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需,也是制造实力的体现。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中国花了100年。
美国在1913年就在底特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
而中国,起步倒也不晚,1928年,张学良在辽宁迫击炮厂试制汽车,1931年成功生产出了一辆“民生牌”75型汽车。
但是第二辆汽车还没制造出来,“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
这一停就是2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自力更生造汽车。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汽车人的努力下,尽管处于美苏两大阵营的合力封锁之下,但我们很快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汽车,相关产业得到了发展。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80年代之前,我们的供应链非常不完善,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自己琢磨,中国的汽车产业都没有形成市场化与产业化。
所谓市场化,就是工厂有自我造血与成长的能力,造出来的产品很多人愿意购买,工厂收回成本还有钱继续投入到生产与研发中,形成良性循环。
而80年代前我们的汽车工业主要还是为了服务于工业化的大环境。
如生产红旗轿车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被迫闭门造车,每台车的造价达到了6万到20万之间,这可是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说相当相当地贵。
卖给国家是5万元一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自然不能形成产业循环......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来中国访问第二汽车制造厂,也就是现在的东风。在讨论重型卡车技术引进的时候,通用建议中国:最好采用中外合资的形式。
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情况。
当美国人提出“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时,当时的中国完全不敢去理解这种与资本家“联姻”的经营模式。
建议报上去之后,相关领导果断批注了七个字:合资经营可以办。
这七个字奠定了未来3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
中国汽车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1983年5月,中国第一家整车企业,北京吉普诞生,由北京汽车厂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
紧着着中德合资上海大众,中法合资广州标致。
中国汽车工业终于结束了闭门造车低水平徘徊的历史,开始利用外资加快发展。
很多人喜欢口诛笔伐,但这条路没有走得对不对,而是必须走,没有选择。
只有这条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省力地把汽车工业搞上去的权宜之计。
我知道很多人会骂汽车买办,说什么原子弹造出来了,汽车造不出来?非要合资?
但实际上造原子弹的难度确实是远低于汽车和芯片。
原子弹就是化学和物理原理,并不是什么秘密,是完全可以“闭门造车”的。
但当时汽车和芯片完全不行,因为它的产业链长度非常长。
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一口气将上万个产业链全部琢磨透。
这样的巨大投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担得起。
最关键的,原子弹是封闭的,而汽车是市场化的。
比如美国原子弹技术是5.0版本的,我们做出了1.0版本的就是巨大进步,这玩意不需要销售,总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吧?直接研发2.0版本就可以了,到最后追上5.0版本。
但是汽车就不是这么回事,美国汽车技术是5.0版本,我们做出了1.0版本的汽车,卖给谁去?
1.0版本的汽车怎么和5.0版本的汽车竞争?汽车卖不掉,就始终需要国家输血,就意味着美国可以边挣钱边研发,我们只能光投入。
当然,你可能说,我们关起门来,自己做的自己买....
那西方世界说,你既然汽车市场关门,那你的手机和电视机我们也不要了......
而且,不造原子弹会亡国,不造汽车不会,80年代的中国,造汽车是必须吗?几个人买得起汽车?发展经济才是主要。
合资在当时不仅是汽车,手机、家电冰箱几乎都是合资起步。
当年第一波国产手机企业全是清一色的合资贴牌,比如三星科健、熊猫爱立信、首信诺基亚。
比如海尔电器,就是中德合资,海尔兄弟两个形象,一个是中国人叫琴岛,一个是德国人叫海尔,名字就是源于德国的利勃海尔公司。
当时中国的计划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自力更生,学点基础,起码知道汽车是怎么安在一起的吧。
第二步是合资建厂,学习外资汽车的生产流程,管理经验,学技术。不存在的,根本换不来,人家给我们的只有一个安装生产图纸,外形我们都改不了。
第三步是自主研发,开始自己摸索如何设计生产,一点点提高技术。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入“七五”计划,合资汽车开始井喷发展。
1990年,中法合资:东风雪铁龙
1991年,中德合资:一汽大众
1991年,中日合资:海南马自达
1993年,中日合资:郑州日产
1993年,中日合资:长安铃木
1993年,中法合资:三江雷诺
1995年,中日合资:昌河铃木
1997年,中美合资:上海通用
1998年,中日合资:广州本田
1994年,中意合资:南京菲亚特
2001年,中美合资:长安福特
2003年,中德合资:华晨宝马
2004年,中日合资:广汽丰田
2012年,中日合资:广汽三菱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国家七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从2001年的80%,降到了2006年的25%。
关税下降造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价格迅速下降,夏利原来卖9万,现在卖4万,比原来配置还好,实话说,你不买都不好意思。
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到抑制的私人汽车消费开始爆发,在这之前中国几乎都是以公务购车为主的消费。
30多年的合资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自主品牌确实起来了,比亚迪、吉利、奇瑞、红旗、力帆、长城、长安……
2009年,中国生产汽车1379万辆,其中乘用车800万辆,商用车341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汽车产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量遥遥领先,连续十年全球第一,全球汽车30%都是中国做的。
但是我们只是一个汽车大国,还不是汽车的强国。
不过现在我们有了市场,有了钱,到了自主研发的这一步了,大家要问了:
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现在什么水平了?能造得出来了吗?
国产技术现在有当然是有,但这个造不造得出是指什么?
发动机几十个零件全部完全自主?答案是造不出。
用供应商资源?答案是中国很多车企都能够自主生产发动机。
看到这里你可能迷糊了。
这就跟手机芯片一样,纯自主品牌全世界一个都没有,苹果的芯片也要用英国ARM公司的架构,高通一样,三星也一样,华为也是。
你把高通放在华为的情况下进行封锁,高通更抓瞎,因为它就是个设计公司,根本造不出芯片。
这就好比你让木匠造出木头来,木匠还不得疯?
说中国造不出发动机那就是抬杠,难道中建几局修房子要连水泥、砖头、钢筋都自己生产?
汽车发动机跟手机芯片差不多,能造出来,但性能嘛……大部分国产车都在10万左右晃,发动机水平也只能满足是10万元的水平。
不过,这都不是最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汽车生产第一了,销量第一了,品牌也有了,钱也不缺了……
正准备一步步实现技术突破的时候,能源问题来了。
2020年,中国在马路上飞驰汽车有2.81亿辆,如果算上摩托车、三轮车啥的,一共3.72亿辆。
基本上和美国不相上下,我们暂且假设中国在10年里能够实现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比如发动机,达到世界主流水准。
先不说花多少钱和需要多少人才的事,10年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又是一个大爆发。
车越来越多,油耗也越来越大,可这些油从哪里来的呢?
去年我国自产原油1.95亿吨,进口原油5.4亿吨,是铁矿石外最大宗进口产品,这些油70%都用在了交通运输。
这是第一点,能源安全问题。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70%,远超50%的国际警戒线,必须发展新的能源:电能、氢能、核能、风能……
第二点是,污染问题。
城市低空的细微颗粒物,20%都是汽车带来的,氮氧化物50%以上,挥发性有机物40%以上,都是汽车带来的。
油和煤迟早都是要用完的,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新能源。
中国一直是严格遵循《巴黎协定》的要求,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那么选择就来了,是继续拼了命攻关燃油车,还是走新能源?
国家和市场给出的答案是押宝新能源汽车,为什么?
前面已经说了两个原因,最主要的是中国想在汽车领域翻身,必须转换赛道,发力直追。
不然永远赶不上趟,我们吭哧瘪肚把燃油车技术发展起来了,结果全世界都换新能源了,我们怎么办?又落后一大截。
另辟蹊径、弯道超车,才能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突围。
芯片研究就是这个思路,当人家在16纳米时,我们也跟着研究16纳米,结果我们刚搞出来,人家已经到5纳米,永远跟不上趟。
投入研发就必须比对手提前一代或者两代,直接公关5nm。
新能源几十对未来汽车行业的提前布局,就是中国弯道超车,打翻西方汽车霸权的一把金钥匙。
当然了,新能源这个领域,人人都盯着,日本、美国、欧洲没一个人是傻子。
1990年,通用就推出了一款叫Impact电动车。1996年又在Impact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纯电动轿车EV1,被视为现代电动车开山之作。
1991年,电动车被列入了中国“八五计划”重点攻关项目,但当时的重心是发展燃油车产业,所以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突破。
1992年,钱学森眼光超前地上书国务院提出:
中国的汽车应该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新能源。
如果国家组织力量,中国就有能力跳过一个台阶,直接进入汽车新时代。
地球另一边的美国,也在备战新能源汽车。
1993年,克林顿和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一起推出了《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
克林顿自豪地说:只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与之相比。
当时的中国国力太弱,根本无法直接梭哈燃油车,或者新能源车。
只能一边发展燃油车合资,一边备战电动车寻找机会。
1994年,中国终于造出第一辆电动公交车“远望号”,但是动力系统、电机、控制器、电池都是美国提供。
只有车身和底盘是自己生产的,但已经迈出了中国电动车的第一步。
总工程师孙逢春,在德国每月28000元人民币和中国每月92块人民币的280倍差距之间,毅然选择回国发展汽车事业。
1997年,孙逢春终于研发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传动系统。
这个时候,王传福已经创立了比亚迪,开始了在电池领域的研发。
而另一个巨头吉利也刚刚从摩托车进入到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
千禧年前后来的这段时间,中国有两件大事摆在面前,一是加入WTO,二是申办北京奥运会。
申奥承诺里有一项就是:如果申奥成功,要在奥运中心区实现公交系统零排放,一定程度上逼着中国开始投入电动汽车领域。
这个赛道上,中国与国外反而起跑线很近,我们技术一般,他们也没强得离谱,我们产业化刚开始,他们也刚开始。
如果说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上,中国落后国外20年,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只落后5年。
2001年,美国大手一挥,宣布未来10年将投入100多亿美元,减税40亿美元,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
这一金额,比“863”电动汽车专项国家的8.8亿元,地方企业的14亿元投入大得多。
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显然美国搞得不咋地……
2003年,特斯拉成立,2008年特斯拉第一款电动汽车Roadster诞生,虽然只交付7辆,但奥巴马参观完工厂后,直接送上了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但中国也不弱,同样是2008年,比亚迪F3DM,吉利的CNG,奇瑞的S18、一汽的奔腾B70 HEV,纷纷亮相。
就在这个奥运会即将召开的前夕,中国电动车,混合燃料车刚起步的时期,发对意见来了。
26名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不要研究前途不明的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这些其实都是中国内燃机领域的专家,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国家重视内燃机。
错当然没错,但不得不说中国的战略眼光太强了,依然选择进军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9年,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顺带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一开始效果不理想,当时还出现了很多骗补贴的事情。
但到今天,已经持续十二年,不得不说这个政策深刻影响了中国汽车业。
额外说一句,想到当时光伏也是这个情况,不得不说国家一旦确定方向的战略,其坚定性远强于任何西方国家。
而美国政府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加州,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扶持补贴政策远不及中国和欧洲。
2012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定了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为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
一系列补贴、政策、规划,新能源汽车成了投资圈的香饽饽,梦想家和各路资本纷纷步入。
李斌的蔚来、李想的理想汽车、何小鹏的小鹏汽车……都在马斯克效应下入场竞争。
当然,你可能会说,有一些汽车公司就是制造PPT的,这点在开始我不否认,但是,最终一定会让真心实意认真搞技术的造车企业胜出。
而中国还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良好基因,轻松就实现了互联网向汽车的过渡。
2015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比亚迪也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的中国车企。
到2021年7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603万辆,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美国保有量只有208万台。
2010年-2020年,全球共生产超过1000万辆电动汽车,中国占44%,排第二的是欧洲25%,美国只有18%,而且还有滑落的趋势。
燃油车上没做到的事,新能源车做到了。
新能源汽车这个经济+科技+能源+环保的赛道上,美国虽然有特斯拉,但市场的表现已远远落后于中国。
市场方面,中国的体量无需多言;至于技术上,中国不说一骑绝尘,那也是走在前列。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的是电动车,那最重要就是动力系统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
电控技术,国产前5家企业市场占比超过50%。
电机技术,中国的永磁电机技术水平和德国西门子、瑞士ABB并驾齐驱。
不但能自给自足,多余的还能供应特斯拉、奔驰、宝马、菲亚特、克莱斯莱。
而且,永磁需要的原料钕铁硼,恰好是稀土材料,成本占到了30%-40%。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最大的储备和生产国,永磁电机的话语权直接捏在手中。
电池嘛,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十大供应商,中国占6个,市场份额44.1%。
从 2011 年起,仅用 4年时间,中国就成了动力电池第一生产国。
LG能源、三星SDI、SKI三家韩系企业市场份额31.7%,日本松下市场份额20.2%
唯独没有一家来自美国,美国只会依赖狗腿子日韩。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一家就拿下了32.5%的份额,连续四年世界第一,连续6年国内第一。
要知道横着走的美国高通在全球也才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如果再往上追溯的话,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离不开锂。
美国的锂资源储量只有9%,中国只有6%。
对于三元锂电池而言,镍是最重要的,中国储量只占3%,美国更可怜只占1%。
所以中美都需要另寻原料,好在中国已经提前下手了。
洛克伍德、SQM、FMC、泰利森四家公司占有全球90%的锂。
中国天齐锂业在中投公司帮助下,先后拿下了澳大利亚泰利森、智利SQM两家世界寡头级矿企。
其余的中国企业华友钴业、天宜锂业、赣锋锂业、盛新锂能一直在在非洲开辟新根据地。
镍方面,力勤矿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格林美等中国企业前后拿下了26.5万吨一级镍项目,比全球动力电池镍总需求量的一倍还多。
美国在对外资源布局上无所作为,只知道忙着在国内兼并收购。
从上游矿产布局,到中游电池制造,再到下游整车生产,美国已经全面落后于中国。
过去三十年,美国制造业急剧衰退,到处都是铁锈带,大量人口失业,急需新能源汽车这种能够带来上百万就业岗位的大产业。
如果再再这样发展下去,美国就将丧失对汽车产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丧失科技领先的优势,丧失环境保护规则的制定权。
你说拜登慌不慌?
2021年5月18日,拜登在福特汽车工厂发表演讲:
过去中国排名第八,现在,我们排第八,中国排第一,不能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80%电池的制造都在中国完成。
他们不仅在中国生产这些电池,而且还在德国和墨西哥生产。
我们不能让他们赢,我们得快点行动。
说完还不忘推销他的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还放言要拿出1740亿美元投资电动车。
3个月后,拜登签署行政令,为美国定下一个新目标:到2030年现美国境内一半新售汽车为“零排放”汽车。
在白宫签署这项行政令时,拜登身边站着的是美国车企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高管。
但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美国新能源车唯一的遮羞布,拜登开会压根就没叫马斯克参加……
拜登说得简单,新售汽车一半都得是新能源汽车,但实际上美国2020年卖出去的新能源车不到销售总量的0.5%。
中国虽然也不高,但5.7%已经是美国的10倍了。
9年从0.5%干到50%,以美国的效率我比较担心。
拜登着急,但也怪不了他,主要都是他前任的锅,说到底还多亏了特朗普先生。
奥巴马执政期间,一直在发展电动汽车工业,这个时候中美还是同一起跑线,中国甚至还稍稍落后。
2016年,特朗普上台,他好像对新能源产业并不感冒,2017年带领美国直接退出了《巴黎协定》,还把奥巴马确立的新能源税收抵免政策废除。
特朗普凭一己之力对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行了精准打击,成功开了一波倒车,为中国确立领先优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感谢懂王!
2015年的时候,中、美、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在1%左右。
而到了2020年,欧洲渗透率超过10%,中国接近6%,美国还在2%附近晃悠。
你看看,拜登能不急嘛……
拜登进了白宫,第一件事就是让美国重回《巴黎协定》。
然后政策法案一个接一个地出,通用、福特也都跟着立军令状;美国能源部、国防部、商务部、国务院齐手配合,各种补贴,规划蓝图,口号全都搞了起来。
拜登急啊,太急了……
美国虽然有特斯拉这个巨无霸,但像福特、通用这些传统车企明显掉队,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排名中,滑到二十位都看不到美国老牌车企的身影。
中美在新能源车的差距太多了,比如市场体量,比如车企数量、资本活跃度、供应链成熟度、基建服务、原材料、技术……
过去中国往往一直在低端产业链,但新能源车产业中,中国在每个节点都有自主技术实力。
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不夸张地说,中国不敢说独霸世界,但超越美国,已经是事实了。
新能源汽车在为未来,将带领我们成为汽车强国,已经没任何悬念。
中国第一部新能源智能汽车纪录片《百年机遇》的开头写着:
过去一百年,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到来,中国将第一次在起跑线上,去竞争代表现代文明桂冠的汽车工业。
中国梦有三部分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条其实都和汽车相关: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国家不可能富强。
没有好的中国品牌,民族也不能算振兴。
没有节约资源环保的智能汽车,美好生活就不能实现。
汽车强国我们来了!

8. 汽车对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汽车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86年1月26日,德国人卡尔·奔驰(Carl Benz)获得了他的汽车专利,这也标志着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发明后,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从每天几公里到十公里到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随着汽车的发明,生产和应用,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汽车工业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发展。例如,计算机芯片,汽车是使用最多计算机芯片的产品。例如,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使用最多。世界上近50%的工业机器人都用在汽车上,尤其是汽车工厂和焊接车间都是机器人,自动焊接率达97%。汽车工业不仅发展壮大,甚至改变了整个工业,汽车应该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

9. 什么是“八大支柱产业”

1、石油化工产业
重点方向: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向石化产业集群、精细化工材料、化工与精细化工、石油储备基地等4个方向发展。形成原油、石油炼制、清洁油品、润滑油产业链;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产业链;特种纤维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2、 有色冶金产业
重点方向:有色冶金产业重点向铝冶炼及加工产业、碳素及加工产业、铁合金及加工产业、钢及钢材产业等4个方向发展。形成煤炭开采、发电、电解铝产业链;炼铁、炼钢、钢材、钢板产业链;电解铝、铝合金板带箔材、汽车轮毂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3、 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方向:装备制造业重点向风电装备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石化装备集群、自动化信息产业集群、专用设备产业集群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风力电机、塔架、风电叶片、风电零部件生产及成套设备产业链;零部件配套、整车研发、生产、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4、 能源和新能源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生物能源、水电产业、火电及煤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核电等6个方向发展。形成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产业链;水电开发、电网建设、热电联产、智能电网产业链;核能供热技术推广、成套设备制造和配套产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5、 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网络设备、系统集成等信息网络产业链;人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产业链;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设计、飞控仪器航空航天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6、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创意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玫瑰、百合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休闲、观光等现代创意农业产业链;红鳟鱼、奶牛养殖、初加工、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链。
7、 现代服务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务业、大众服务业等6个方向发展。通过加快改造和提升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宾馆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等工作重点,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各个产业链。
8、 文化旅游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打造标志性旅游节会品牌、黄河文化旅游、丝路文化、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6个方向发展。通过整合全市旅游节会资源,打造闻名全国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和沿黄经济带;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演艺、策划等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旅游业的各个产业链。

10. 市场上销售的味精有哪几种,各自又有什么优势

味精哪种好?分享十大安全放心的味精品牌排行
第一名:莲花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莲花股份)最早创立于1983年,于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名称:莲花味精,股票代码600186。以食品生产经营为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包括以“莲花”牌味精、“莲花”牌鸡精、“九品香”调味料为主的调味品系列,以小麦谷朊粉为主的植物蛋白系列、以“六月春”牌面粉为主的小麦面粉系列,以及小麦淀粉系列。同时,莲花股份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型产品,推进产品升级。中国重要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莲花股份年产销味精30万吨,是 “莲花”牌味精长期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被商务部评为味精行业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之一,长期在中国家庭消费市场占有行业主导地位,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国家商标保护战略示范企业。2012年莲花品牌价值为25.89亿元,入选“中国500最有价值品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莲花”商标为 “中国驰名商标”, 确定莲花股份为味精行业唯一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莲花股份致力于粮食深加工技术,确保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年加工转化粮食超过100万吨。
第二名:梅花全称为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河北省廊坊市,是一家以生物发酵为主的大型产业集团,主营业务涵盖氨基酸和调味品两大领域,拥有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饲料添加剂、调味品等四大产业群,产品行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的食品、饲料、医药等知名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底,梅花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873。
梅花集团是世界氨基酸品类最多、产业链最长的企业之一,产品涵盖食品类氨基酸(味精、核苷酸)、医药类氨基酸(脯氨酸、谷氨酰胺、异亮氨酸)、饲料类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领域。
梅花集团坚持”科技强企”的理念,力争建成一家”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安全型”的现代化企业。2010年,梅花再度启程,确立了极具雄心的”双领先”战略目标,即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氨基酸企业和中国领先的调味品企业。
未来,梅花集团将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新型的氨基酸产品和绿色健康的调味品,拓展终端消费市场,为消费者打造美好生活,实现”一品梅花中国人家”的品牌愿景。
第三名:福瑞 /梅花阜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国际化生物发酵制品公司,主要致力于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制品和生物胶体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是全球第一大味精生产商、全球第一大黄原胶生产商。
目前集团下辖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阜丰集团研发中心和阜丰集团营销中心等多家实体,产业遍布山东、陕西、内蒙、江苏、新疆等省区。主要产品有味精、黄原胶、食用葡萄糖、结晶果糖、肥料、玉米油、鸡精、系列复合调味料、谷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以及冬虫夏草胶囊、灵芝菌粉等50多种系列保健产品。主导产品味精、黄原胶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MP、Kosher、Halal、BRC、IP认证。连续多年在中国发酵行业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等荣誉称号。“阜丰”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第四名:红梅沈阳红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新城,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是经沈阳市国资委批准,由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环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500强企业)及林永敏个人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公司。公司现有员工540余人,目前年产红梅味精5万吨以上及红梅系列调味品。
沈阳红梅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味精厂),始建于1939年,是国内最早的味精生产企业,也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为红梅味精及系列调味品。红梅味精于1979、1983、1988年连续三届获国家质量金奖,1997年红梅牌味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和2004年红梅牌味精又两次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第五名:武夷山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北部风景秀丽的旅游圣地“双世遗”武夷山南麓的建阳市,董事长李友明是福建省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从年产不到400吨的“袖珍小厂”跃升成年产味精80000吨的味精生产基地,并将全力打造武夷品牌为中国第一品牌。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味精、鸡精、生物制药、复合调味料、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式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个多亿,占地面积700多亩,员工1000多人。
多年来,武夷味精秉持“高品位、高科技”的经营运作宗旨,大力弘扬拼搏、进取、创新、高效的团队精神,借力高新前沿科技,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将味精生产的有机废水变身复合肥,将固体废料米渣加工成蛋白饲料,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省纳税先进单位”、“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先进企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等荣誉称号。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及产品‘双认证’;武夷牌味精、鸡精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2009年武夷及图商标被中国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通过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随着“中国驰名商标”的取得,武夷味精的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武夷米味精”的强势推出,“武夷”品牌味精市场占有率国内国际达到第四,福建省内稳列第一,且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2012年共实现销售产值6.5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15000吨。
第六名:菱花菱花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79年。现已发展为集科技研发、生物工程、现代农业、国际贸易、能源供应、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员工3150人;资产总额30多亿元,下辖菱花股份、梁山菱花、正大菱花、菱花味之素、菱花诚志、菱澳科技、菱花农科等十余家公司;产品拓展到调味品、氨基酸、绿色有机食品、有机肥料、生物饲料、电汽能源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已形成年产味精30万吨的生产能力,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多年来菱花集团培育出“科技、品牌、市场、循环经济”四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为工农商大循环夯实了基础。科技创新上,不断完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生产能力,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及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0多项,申请专利100多项,授权35项,获得科技成果16项,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了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品牌塑造上,“菱花”牌味精先后被授予“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味精”、“中国名牌产品”、国内味精行业首家“绿色食品”,“菱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犹太、伊斯兰等多项国际认证;市场开发上,投资12亿元构筑了全球化市场网络,菱花产品进入了国内各大中城市3600多家超市,市场占有率达16%。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年出口味精10万吨、创汇1.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农产品市场规模已形成60亿元;循环经济上,拉长延伸“农业种植—生物发酵—生物副产品(有机肥料、蛋白饲料)—农业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的循环经济效益达到2.6亿元。工业废料转化为氨基酸植物营养液、生物饲料,农业生产取得了“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成效,克服了传统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低、成本高的缺陷,把好了食品安全的原料、加工、流通“三道关”。
第七名:飞马重庆飞亚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以生产味精、鸡精及高级复合调味品为主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品行业100强企业、西南地区最大的微生物发酵基地,属重庆市66户重点扶持发展的增长型企业和万州区13户重点支柱型企业,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诚信纳税先进企业,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现为重庆市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重庆市盐业总公司)的成员企业。
重庆飞亚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具有近60年历史的大型企业,系重庆市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以生产味精、鸡精及高级复合调味品为主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统计局评定的中国食品行业100强企业、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微生物发酵基地,属重庆市66户重点扶持发展的增长型企业,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诚信纳税先进企业,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公司已通过质量、食品安全、环境、职业健

阅读全文

与什么产品的工业链最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油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浏览:410
宝马5系换什么刹车油 浏览:315
汽车油泵网格在哪里 浏览:706
深圳鹤洲恒丰工业区做什么车 浏览:544
工业管道氢气是什么颜色 浏览:67
川槎工业园距离麻涌多少公里 浏览:538
香港奥迪卖多少钱一辆 浏览:863
工业五金交电怎么用 浏览:922
什么是工业游督导 浏览:105
奔驰gl6裸车多少 浏览:163
工业用地租用合同可以签多少年 浏览:992
晋州限什么号汽车 浏览:657
工业水冷主机多少钱 浏览:587
汽车怎么改装声音好听 浏览:858
宝马机油ll04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582
江西井冈山有哪些重工业 浏览:409
宝马水性漆是什么牌子 浏览:202
奔驰glk300变速箱油更换多少钱 浏览:930
废旧工业氧气瓶多少钱一个 浏览:901
奥迪a4和bba哪个好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