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东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农业:中东的农业很发达,例如以色列的喷灌和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这种技术中国等缺水国家十分需要,技术的价值不可估量,中东国家完全可以靠先进的农业技术赚钱。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也很发达,例如安卡拉羊毛。
水果业:绿洲农业的许多作物都可以出口,例如枣椰树产的椰枣(即伊拉克蜜枣)
加工业:中东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都十分重要,扼守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沟通亚欧非三洲,在运河、主要海峡、海港周围可以发展港口加工业、船舶制造、维修业、服务业等。
沙漠旅游业:中东地区的热带沙漠景观是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沙漠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旅游业利润大,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PS.不知道够不够,我的水平就到这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⑵ 什么是加工业,都有什么作用
加工业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根据用户的要求,改变或部分改变商品的形态或是包装形式的一种生产性辅助加工行业。再加工是为了克服生产加工和用户对商品使用要求之间的差异,更有效地满足用户需要,提高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效益。
加工业存在的原因:
首先,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专业化生产促使企业产品向着少规格、大批量的方面发展,单位产品的体积、重量、长度尺寸等方面都有增大的趋势,许多产品采取大包装。同时,为了提高流通效率,铁路车辆、载重汽车和集装箱等运输工具的载重量也在增加,相应地要求货物的计量单位也要进行合并和扩大。但是,用户对商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需要大批量的用户,也有需用量少而品种规格复杂的用户。上述的少规格、大批量生产和运输与小批量、多样性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这就需要对大批量的商品进行必要的分割和加工。
其次,对于大量的废旧物资、陈旧的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等,也需要进行加工改制,才能复用和综合利用;积压的物资要进行加工后才能使之适销对路等。另外,许多农产品都是初级产品,通过加工,既有利于保管,方便销售,又可以实现增值,提高效益。
流通加工业的作用:
流通加工作为一种辅助加工活动,其范围不是无所不包的。它的工艺范围主要是那些生产技术要求不太复杂、设备比较简单、适宜在流通领域进行的,如对原材料的初级加工和某些机电产品的改、组装等。流通加工集中化和专业化以后,给流通带来一系列的方便,使流通加工在流通中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方便用户,更有效地满足需要
流通加工的开展就是为了解决生产企业的产品与用户对产品使用要求之间的差异问题,因此,流通加工能极大地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各种使用要求,方便了用户。同时,集中加工以后,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降低加工费用,使用户一方面能更经济地得到质量更好的所需产品,另一方面,还省去自己加工所带来的麻烦和费用开支,促进用户能集中精力于主要生产环节的管理。
2、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集中开展流通加工业务,可根据用户对原材料的不同材质、规格要求,进行集中下料,做到量材使用,合理套裁,减少剩余料。同时,集中下料后,对剩余料可以开展综合利用,使原材料有更多部分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3、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使用户所需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
流通企业的集中加工取代了一家一户分散加工的小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工点可以采用效率高、技术先进、加工量大的设备和机具,不但加工质量有了保证,还能提高加工速度,有利于提高流通加工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专门从事流通加工的作业人员在不断熟悉业务的过程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促进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确保用户所需的产品质量。
4、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流通费用
通过流通中对原材料的初级加工,能促进物资的大批量输送,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减少运输损失,加速流通过程,从而明显地减少流通费用。如对翻斗车一类外形不规则的机械产品进行拆解装运,可使铁路车皮的装载量提高一倍多;又如开展水泥熟料输送,由消费地流通加工点集中制成水泥熟料,然后向各施工点配送,这样可消除袋装水泥运输中的破袋水泥损失或受潮损失,也能消除大量水泥纸袋的无效运输,熟料输送还便于机械化作业,从而节省了运力,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费。
⑶ 采掘业、原料工业和加工业分别是什么
采掘业的对象是自然资源。
原料工业:提供工业原料的工业,主要是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建材工业。
为加工业提供原料。
⑷ 绍兴发展为什么不如宁波
这个是很正常的,因为宁波靠海,而绍兴不靠海,绍兴唯一的出海口是上虞港,这是一个小港,就在曹娥江与钱塘江的交汇口,这不算出海口,只能算内河港口。而宁波港是我们最大的港口之一,而且宁波是计划单列市,财政上比较独立,这是副省级城市,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
宁波为什么那么牛,是因为宁波的慈溪与余姚民营经济都很发达。慈溪比绍兴的诸暨强,余姚比绍兴的上虞强,而宁波的奉化与宁海等地联合起来,也完全可以战胜绍兴的柯桥。于是,宁波就比绍兴要强很多了。宁波的GDP至少有9000亿,绍兴估计不到6000亿,这就是差距。
那么,为什么绍兴发展不如宁波,主要原因除了宁波有港口,是早年的通商口岸,而且宁波的人口也比绍兴多。宁波人口780万,而绍兴只有500万,这样就少了很多人,绍兴的钱比宁波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总体来说,浙江还是比较平均的,人口越多就财富越多,这个是很明显的。
另外,绍兴发展不如宁波,是因为绍兴靠近杭州,很多绍兴人被杭州吸走了,稍微有点本事的,全在杭州买房,谁还呆在绍兴。而宁波本地人不会去杭州,因为宁波人觉得杭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宁波经过跨海大桥,去上海比去杭州还要方便呢。
宁波在传统上就是去上海香港闯大世界的,宁波商人也比绍兴商人要厉害一些,香港注明的船王包玉刚就是宁波人,上海人早期有很多是宁波过去的,这无形中也是一笔财富。
作为目前浙江省排名第二和第四的城市,绍兴和宁波同处浙江宁绍平原,是不折不扣的好邻居。但是,从近年的发展态势来看,绍兴明显落后于宁波。2018年,预计绍兴的GDP大概差宁波4000个亿。分析下个中原因:
在地理环境上,绍兴不如宁波优势明显。 绍兴的地理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差宁波1000多平方公里。虽然绍兴和宁波都处于宁绍平原地带,但绍兴是典型的“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中部地区大多为丘陵地带。从区位优势来看,绍兴刚好在全省老大杭州和老二宁波之间,各种重点投资肯定多在杭州和宁波身上,绍兴难免会遇到灯下黑的问题。而宁波市可利用土地更多,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且具有世界第一货运港口优势,这就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大打下了基础,这个优势将来只会放的更大。相比之下,绍兴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江河水运都不具多少优势。
在产业发展上,绍兴近年转型慢了。 虽然宁波这些年经济转型升级也不算快。过去,宁波曾一度有希望赶超杭州,但在互联网时代宁波落在了后头,与杭州差距拉大。但依托港口的优势,宁波在未来,势必会在高附加值加工产业上下功夫,宁波舟山一体化加速。相比之下,绍兴近几年的转型升级也是差强人意,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当地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诸如化纤印染行业里的一些高污染小微企业还面临着淘汰升级的压力。
在城市建设上,绍兴明显落后于宁波。 绍兴市目前人口500来万,差宁波800多万人口近300万。绍兴市最让人诟病的是,绍兴老城区发展太慢,与日新月异的宁波城市建设相比,差的不止一个身位。今天的绍兴规划建设了距老城区较远的绍兴北站,就是希望能够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否则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因为再往南走就到山脚了。此外,宁波过去十几年,一直在高校资源上下功夫,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万里学院、诺丁汉大学等等,至少在省内还是不错的,这充分保障了宁波城市发展人才基础。而相比之下,绍兴一直想把文理学院打造成绍兴大学,却受到了来自 社会 各界的非议。
以上的分析都是从现时的角度来看的。但是,如果从 历史 的角度来看绍兴的发展,你会发现,绍兴其实并不比宁波差太多。如果算算 历史 帐,绍兴曾经被杭州拿走了萧山(萧山分出的巨无霸滨江区),被宁波拿走了余姚。把两个经济强县加起来,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了3000多个亿,加上滨江再多1000多个亿。这么一加一减,绍兴就可以和宁波打个平手,说不定还有胜算!但是, 历史 不容假设!如果萧山、余姚真的留在绍兴,是否能够发展如今天这般,真的很难说!至少,滨江区就很难说了!
绍兴位于杭绍勇城市群中心纽带城市,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五千亿,是浙北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绍兴发展会不如宁波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1.绍兴在浙江城市里一直是比较低调的,不高不傲,也没有什么大灾大难,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中规中矩,可能能让我们想起绍兴来只有那些文人墨客里的江南水乡了!进入21世纪,无锡,苏州,宁波等城市可以由低端产业向高新技术改变!苏州宁波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移动通讯设备,高端机械制造业等。而此时的绍兴还在啃老本,拿着低端的碗吃着饭,一直到08年绍兴还有一大批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值不高的纺织产业!而此时的苏州和宁波产业转型成功,经济一跃而起,成为两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黑马城市!
2.绍兴人口相对宁波还是少了不少,但是放到全国来看,绍兴也有五百多万人口,已经属于人口大市了!这也算是绍兴比宁波差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可以从绍兴的商业圈看出一点问题,绍兴基本是没有什么知名的商业品牌进驻,我认为这跟绍兴人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我认识的绍兴人比较喜欢攒钱,不热衷于消费,这跟绍兴人对房子的亲睐也有很大关系!看看绍兴经济不强房价不弱就知道了!
3.做为杭绍勇城市群的绍兴看起来位置很好,其实不然!绍兴在杭州和宁波之间,没有人口优势,也没有宁波多个出海港口的优势,自身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很容易被杭州宁波虹吸干净的!绍兴人逛商业圈一般去杭州,外贸走宁波,交通优势也不如杭宁,很容易没落下去的!随着杭州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迅速,扩城速度加快,杭州绍兴同城化很有可能。宁波近期无限风光,省里牵头支持宁波梅山国家级新区建设,行政区划不断优化调整,东部新城发展迅速,轨道交通日益完善,宁波很可能在未来分得绍兴的一杯羹!
绍兴的未来会怎样,还是取决于绍兴经济转型如何,或者积极做好对接杭州,实现杭绍同城化,绍兴会如何选择呢,你们觉得呢?
唯一的问题就是绍兴没有说一不二的领头羊。宁波有领头羊就是宁波本市,其他几个县市各有侧重区域经济整合力强,达到了1+1大于2的目的。绍兴没有领头羊,绍兴的本市越城区反而是各县市最弱的,其他县市反而看不起越城区,其结果导致诸暨和柯桥跟杭州混,上虞跟宁波混,新昌和嵊州跟更乎台州宁波,由此可知绍兴是没有中心的,没有中心即没有整合力,单打独斗怎么可能发展的好。可以说绍兴是浙江省内自从1993年统计起,唯一在全国排名退步的地级市。现在绍兴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上虞和柯桥已经撤县设区了。但是本人认为已经晚了,要是能早十年这么做可能还有效果,那时候还有大投资的国策,现在不仅没有这个国策反而不断去杠杆,这一正一反间绍兴蹉跎了至少10年。宁波幸亏在本世纪初把鄞县和镇海给设区了,现在这有两个当纵深,产业升级明显加快,后面又有杭州湾新区加持,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明显比绍兴高了不止一个档次。绍兴的产业还是轻纺,想突破但是突破不了,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再一个十年如白驹过隙,长点心吧,绍兴,算是我一个宁波人的第二故乡。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绍兴为什么发展不如宁波?说实话,浙江本地人可能都知道个大概,但是国内的很多朋友可能不是很清楚,毕竟绍兴在很多人的童年印象里比较深刻,主要原因是那里有鲁迅,小学课本里人人都读过他的文章,知道宁波的就不是很多,宁波虽然城市知名度不高,但是宁波的名人也不少,像上海滩的崛起离不开宁波人,香港回归和香港的电影业离不开宁波人,中国首位诺奖得主是宁波人,还有心学大师王阳明也是宁波人,包括近代叱咤风云的蒋中正也是出自宁波,但是知名度高和名人多并不能跟经济发展划为等号,绍兴为什么发展不如宁波,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主导产业没有优势,竞争力不足
大家应该都知道,绍兴的纺织业在国内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印染这块,可以说是国内的龙头老大,虽然产业大,但是属于重污染的行业,近些年整改关停的很多,说实话对绍兴的经济影响很大,而且印染还是绍兴的支柱产业,去过绍兴柯桥的人应该知道,印染厂跟纺织行业的贸易公司遍地都是,这里汇聚了全球各地的买手,马路上老外的身影随处可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着实让人震撼,其次就是 旅游 业跟黄酒,如果一座城市的主导产业是 旅游 业跟食品加工为主的话,那这座城市注定做不强,发展 旅游 经济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消耗文化IP打感情牌肯定是不长久的,如果说嘉兴是座被粽子耽误的城市,那绍兴就是被黄酒耽误的。
但宁波就不一样了,以实业立市,还有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而且还有港口跟贸易为辅助,这一点绍兴跟宁波的差距大,经济发展上自然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政策和地理位置没优势
相对于浙江大部分城市的地理环境来说,其实绍兴的地理条件还算不错的,最起码有平原地区,绍兴市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环绕、盆地内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但是绍兴的地理位置却比较尴尬,位于杭州跟宁波之间,杭州是省会又是经济中心,宁波则是仅次于杭州之外浙江第二大城市,绍兴的区位发展上动力明显要弱很多,而且绍兴的地盘还被杭州和宁波瓜分过,像杭州的萧山区跟宁波的余姚都是建国初期从绍兴划分出去的,说实话对绍兴的影响也挺大的,还有就绍兴是一座地级市,宁波是副省级城市跟计划单列市,享有的政策和资源肯定要强绍兴很多,这一点也是本质区别。
第三:人口吸引力不足,被杭甬分流
都说一座城市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的就是人口,万变不离其宗,人口增长才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机,然而绍兴的人口吸引力相对来说非常薄弱,经济虽然在浙江排第三,但是人口增长在浙江排名比较靠后,2019年的人口净流入只有2.2 万人,相对于杭州跟宁波来说确实有点少,连宁波市的零头都没有,人口吸引力不足是硬伤,这也是导致绍兴经济增速缓慢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这也跟绍兴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夹在杭甬之间,人口分流严重,杭州跟宁波的虹吸效应也非常强势,这也是绍兴人口吸引力不足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绍兴跟宁波相比较,经济发展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弊端,当然了,绍兴在国内还是非常不错的,经济排名全国第37位,跟河北省会石家庄旗鼓相当,超过了南昌,哈尔滨和南宁一众省会城市,只是跟宁波和杭州相比较有所欠缺,毕竟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绍兴能有这个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绍兴和宁波,两者的差距说到底,还是在于体量上的差距。
这年头虽然人口的红利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其差距还是不小的。绍兴现在的人口数大约在五百万左右,而宁波却将近有八百万的人口,这多出来的三百万人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绍兴体量小,和当初绍兴行政区划的调整有着一定的关系。余姚和萧山曾经在 历史 上都一直属于绍兴的管辖范围之内,而在建国之后因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分别被划分给了宁波和杭州。而余姚和萧山的经济水平在现如今看来还是比较发达的,如果这两个地方还算在绍兴上的现在肯定发展就不一样了。
与此同时,宁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独特的深水良港为宁波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宁波现在的经济支柱,可以说就是现在的宁波港带来的港口工业、制造业和外贸行业。相比之下,在这方面绍兴就弱势了许多,仅有一个不大的上虞港,在海洋资源方面和宁波是不可相必的。
最后,应该就是宁波在政策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能够得到的资源自然是绍兴所不能比的。而且宁波现在还有“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和“一带一路”,机遇是非常大的。
绍兴发展步入宁波,主要还是地理区位和政策条件。
从地理优势看,宁波靠海,宁波北仑港和上海洋山深水港合并之后,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光这一点绍兴就没法比。相比于绍兴,宁波更有 历史 资源优势,宁波商帮实力雄厚,一度掌控上海的金融业,蒋介石出生的宁波溪口镇是浙江最发达的镇。宁波有东南第一藏书楼天一阁,宁波籍院士有100多位,为全国地级市之最,这些 历史 因素不能不影响到宁波的发展。的确,绍兴有师爷,周恩来和鲁迅的老家都是绍兴,但那时多少年之前了?
从政策条件看,宁波是副省级城市,国家给的政策会好很多。在省级政策方面,杭州、宁波和温州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三级,为了做强杭州和宁波,身为老四的绍兴先后分出了萧山、滨江和余姚,绍兴元气大伤。在产业结构上,杭州有互联网产业,宁波有港口加工业和电子通讯产业,波导手机这几年在中国不行了,但是在非洲厉害的很。温州和绍兴则基本上还是传统纺织业等,缺乏品牌,亟需转型升级。
明确告诉你,绍兴与宁波不是一个等级上的城市,所以绍兴的发展肯定是比不上宁波。
绍兴是普通的地级市,而宁波是副省级城市还是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这样来对比的话,绍兴是马,宁波就是大象了。
等级不同,那它对应的政策也会不一样,优惠政策还会不一样,不管他所处的区位在哪里?只要是等级不同,差距就会很大。
其实绍兴应该是浙江省的优等生,而且绍兴非常努力,属于一个班级里的成绩佼佼者。
绍兴应该是整个浙江最有文化的地方,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这里诞生了很多文化的名人,像鲁迅就是绍兴人。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把整个绍兴给写活了,也让很多人知道绍兴这个城市,让很多人去绍兴都想尝一尝茴香豆与臭豆腐。
目前绍兴管辖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个城区下属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县三个县市。
从管辖的范围上来看,那绍兴在管辖的范围要比宁波市要小得多,而宁波她有六个主城区下属,还有慈溪市、余姚市、象山县、宁海县等四个县市。
绍兴没有自己的腹地,基本上是三面夹击的一个概念,比如像柯桥、诸暨,他可能会受到杭州市萧山区的影响,相对来说,与萧山区的融城较为方便。
向新昌县、上虞区可能会受到宁波市的一个辐射,宁波市对这两个区域有一定的产业,吸虹和人口吸虹效应。
另外,诸暨市也可能会受到向义乌市的一定的影响,很多诸暨市的产业或者人口,他的流向可能往义乌方向也会,比如像安华镇一带。
我这几年的发展已经非常不错,在整个浙江省仅次于杭州、宁波、温州处在浙江省第四位,比嘉兴市稍微高一点点。
绍兴唯庆幸的是,绍兴目前已经有三个区,而且已经有地铁工程在建。
那杭州都市区的建设与宁波都市区的建设,那未来会受到两大中心城市的一个辐射,绍兴这块区域还是发展非常不错的,处在交通非常密集的地方。
来未来不管是绍兴的产业,还是绍兴的人口,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绍兴处在整个长三角大湾区的中心位置。
随着城市层次等级的分化,绍兴与宁波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不管是经济还是人口还是房价,都会有巨大差距。
随着浙江共建四大都市区未来的城市格局,基本上是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金义都市区,其他城市的发展应该比这四大都市区里的城市相对来说弱一点。
宁波除开他的城市等级高,另外,它的地理位置要比绍兴还要好一些,毕竟有世界最大的港口宁波港,属于一个港口城市。
我们不能说绍兴的发展不如宁波,只能说绍兴的发展在他同等级的城市中,属于优等生。
宁波与绍兴?
1宁波是单列城市,有政策支持,绍兴是什么也不是,咋比。
2,1954年上面就定了发展宁波,把现在的余姚和慈溪从绍兴划到宁波,还有这边的萧山划给杭州,如果这三个县级市算在绍兴,大大超宁波,和杭州都不相上下了。
3,绍兴既没有港口,也没有大平原,不如嘉兴湖州,多的是山和盘地,能发展到浙江第四已经是绍兴人的智慧了。
行政级别:
宁波是副省级,绍兴是地级市。
经济级别:宁波是计划单列市,绍兴是一般城市。
地理差别:宁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绍兴是内陆城市。
定位差别:宁波是浙江省副中心城市,绍兴是非中心城市。
发展时差:宁波是90年代就奠定了如今地位,绍兴在新世纪初才开始发力。
所以这两座城市是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起步时间、不同的倾斜度之下产生的必然差距,温州当年鼎盛期房价叫板一线城市,经济层面都无法威胁到宁波,更别说综合实力方面。
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当中,除了福建的厦门以外没有一个会被省内地级市媲美经济水平的。而且泉州超过厦门的也仅仅GDP总量,论综合实力以及收入和人均经济数据依然差距很大。计划单列相当于经济层面的直辖市,在80年代就已经赋予了很高的经济地位和开放程度。而绍兴等民富型城市普遍都是90年代后期开始搭上创业热潮首班车之后才逐渐确立地位的。所以绍兴再怎么发展也不会绕到宁波前边去。
⑸ 制造业和加工业的区别
通俗的讲:
制造业是用自己原料,自己的生产工艺,生产自己的产品。最后把产品卖出去赚钱。
加工业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别人的配方或者工艺加工别人的产品。最后收别人的钱。
制造业的例子不说了,加工业的我举一个。比如:给IBM笔记本电脑生产主板的代工厂,就是典型的加工业企业。原料,各种集成块之类买来后,按照IBM给的图纸进行组装、加工,完成后交给IBM,然后问IBM收钱。
一家制造业企业可能是独立完成制造,也可能需要许多加工业的企业支持。就比如生产一辆汽车,厂商自己只负责生产一些关键零部件,以及最后组装之类的事情,而汽车上的零配件,什么座椅啊,方向盘啊,刹车组件啊,都是交给外面的代工厂去做的。一家汽车生产厂,可能要和几百家零配件加工企业签订合同,才能保证生产。
⑹ 什么是加工业什么是制造业制造业和加工业有什么区别
加工业指从事制成品生产的企业不包括为生产提供电力的企业。制造业指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1、包括内容不同
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设备组装、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加工业不同于制造业,有时既包括发电也包括产品加工。
2、性质不同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加工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做各种工作(如改变尺寸、形状、性质,提高密度、改变分子结构等),使达到规定的要求。
3、企业特点不同
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相关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国家十分重视制造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好多大型制造业的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并且在经济调控中的市场导向作用也很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加工业由于国有企业加快扩建和技术改造步伐,引进技术装备,积极对进口设备消化、吸收、创新,加工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品种。
同时,全国涌现出大批机制灵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使国产钼加工材的产量不断上升,产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呈现新格局,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⑺ 什么是工业港
就是港口工业区
港口工业区是以港口为依托,利用港口运输条件建立起来的工业区。其工业通常是生产原料或产品运量大,笨重低值,需利用港口水运条件的生产部门,如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火电、纯碱工业、造纸工业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水运技术、特别是海运的发展,改变了工业生产的区位指向,一些工业部门的原料指向下降,市场指向加强,国际生产地域分工使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利用进口原料来发展工业生产,将生产企业建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利用港口(海港或河港)运进矿石、原油、原煤、原盐、纸浆、木材等原料,并带动一批协作配套工业,促进了港口工业区(城市)的迅速发展。港口工业区不同于港口工业,前者是一种工业区类型,港口与工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后者指为港口服务的配套工业部门。
⑻ 新加坡的港口加工业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
轻工业。新加坡全国都不发展重工业,只有轻工业,第三产业,这个国家是一个城市构成的,风景如画寸土寸金一尘不染,要是没有严格的产业限制是很难办到的。
⑼ 什么叫临港工业
从字面意思应该指临近港口(或者依靠港口)发展的企业或者工业带。
参考,日本的临港工业。
日本既缺资源,又多地震。唯一的有利条件是海岸线长,多优良海湾,全国海岸线长约3万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有90米海岸线。日本人面对国家资源的贫乏,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优良海湾和漫长的海岸线,兴建了一系列海港和海岸工业带;又针对其陆地面积小的特点,围绕港口大量填海造陆,在沿海地带填就了连绵数百公里长的海岸工业用地。
这种以港口建设为中心的临海工业地带,拥有各种深水码头和专业码头,使大型油船、矿石船等原料船长驱直入,为原燃料的大量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增强了竞争能力。
日本拥有庞大的商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运国家,更使日本能自如地扬长避短,克服工业原料的缺乏,又满足大量制成品出口的需要。不可否认,高度发达的港口海运业,是日本发展成一个"经济巨人"的必要条件。
在日本漫长的海岸线中,以经济最发达的"三湾一海"(即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利用海岸线最为充分。这片长达1000公里的海岸,基本上都已建成了人工海岸。据1975年统计,自然海岸已所剩无几,东京湾只剩下10.5%,伊势湾7.9%,大阪湾1.5%,大逐滩18.5%。
东京湾港口群地理位置优越,是个掩护极好的袋状海湾,袋口宽仅8公里,向内陆延伸80公里,造成水深浪小的港湾环境。日本已把这个袋状海湾建成了港口群。沿着东京湾海岸带两翼伸延100余公里,港口密布,工厂林立,构成日本最大的港口工业区和城市集团。在这个大港口群中包括着东京、川崎、横滨、横须贺、千叶、君津等六大港口。其中,千叶、横滨、川崎都是世界上排在前列的港口。现在全世界吞吐量在1亿吨以上的特大港口有10个,而日本竟占了5个(千叶、神户、横滨、名古屋、川畸),东京湾内就有3个。整个东京湾港口群吞吐能力已达5亿吨以上,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大阪湾港口群包括大阪、界泉、神户、姬路、和歌山、下津六大特定重要港口,年吞吐总能力也在5亿吨左右。
现以神户港为代表加以说明:神户扇形港湾水域面积近57平方公里,港内水深10米以上。陆岸33公里几乎全为码头和突堤码头,大大提高了海岸线的利用率,加上两个新造的人工岛,全部泊位超过250个。在人工岛上以集装箱泊位为主。神户港紧贴货源腹地,1986年的货物吞吐量为1.58亿吨,仅次于鹿特丹港,现已取代横滨成为日本最大的商港,有40余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日本的炼油、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等工业都分布在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的带状工业地带上,且都是建造在填海造陆的土地上,形成巨大的临海工业带。如占日本钢铁总产量96%的14个大型钢厂,都建在临海区,石油化学工业全部建在海岸工业地带的填海造陆区。
"京滨"工业带,是沿着东京湾西岸,包括东京、川崎、横滨等城市的海湾地带。在这条宽五六公里,长六十余公里的带状地区内分布着千人以上的大型工厂有200多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曾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港的日本横滨港,以临港工业为特征,1970年建成了最大的码头,全长5435米,26个泊位,可同时停靠24艘海轮和7艘集装箱船。与横滨港相伴形成的京滨工业带,布满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向横滨的南北两翼发展,北部一直同工业重镇川崎相连,南部从根岸湾通过填海造地向金泽一带扩展,一些炼油厂、钢铁厂、造船厂、电机厂相继建立起来,并相应修建了专用码头。
"京叶"工业带,在东京湾的东侧。1955年以前这里还都是自然海岸,经过二十多年的填海造陆均已形成人工海岸。现在已形成一个长约60多公里,宽5公里,分布着一系列大型企业的地区,有2座大型炼钢厂、2家大型炼油厂和4家大型石油化工厂。其中干叶炼油厂居全国第2位,君津钢铁厂是世界10大钢厂之一。
作为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的阪神工业地带,是相当典型的临港大工业区。在这50多公里长的码头群背后,宽度1-3公里的狭长地带里,分布着6000多家工厂。日本的大企业如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神户制钢、川崎齿轮、三菱电子等都在这里设有大厂。1970年后又在填海而成的人工岛上兴建了一批钢铁、造船等大型企业,如三菱、川崎两大重工造船厂。
围绕着伊势湾沿岸名古屋港发展起来的中东经济圈,也是日本四大工业区之-的"中京工业区"的核心。汽车、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都分布在这一港湾地区。丰田汽车的大本营基地就在这里,有11个泊位专营或兼营汽车出口业务。
獭户内海沿岸的钢铁生产能力为7000万吨/年,等于法、英、意大利的总和。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同整个英国相近。因此可以说日本的"三湾一海"港湾地区,不仅是日本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全世界生产力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
◆日本临港工业区发展的经验
日本临港工业善于在优良的港湾用地上布置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许多工厂的生产流水线都是由海轮进料,经过港口上紧凑的自动流水生产线再到船边吐出产品,整个大生产过程都在大港口上完成了,把周转过程减少到最低限度,缩短了生产运转的时间,具有极高的效率。
如果用"运输是生产的继续"这一基本观念来衡量,那么这种自动化生产流程,实际上已通过远洋巨轮延伸到世界最佳原料产地和最相宜的消费地区,因而造成最佳、最有效的工业生产基地。
日本临港工业区的建设,既依托港口建设作先导,又围绕着港口作归宿,因而大型港口借助巨型海轮使日本成为工业原料、燃料的供给基地和成品出口基地。
临海工业带使港口改变了原来单一运输的功能,港口成了最有效率的优良的工业生产基地。事实证明,港口和临海工业区的结合是日本创造巨大生产力的源泉,是日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跃升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大国的基本成因。
例如,日本第二大钢铁企业--京滨制铁所扇岛钢铁联合企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适应国际化大生产的需要,建造了两端有深水码头并适应钢铁流水生产线长度的人工岛屿,形成了一个宽2公里、长3公里两端有深水码头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原料码头水深多为14米,最深水位为17-18米,25万吨级的巨轮从澳大利亚、巴西运载矿石、煤炭在此靠泊。这些原料经过3公里的流水作业线产出钢材,便到了岛屿另一端的深水码头,直接装船运往世界各地。1988年这个企业生产钢材为800万吨,相当于我国当年鞍钢和攀枝花两个钢城所生产钢材的总和。
以往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多从国际贸易开始,然后扩展到金融领域。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临港工业的崛起,经济一体化事实上已发展到"原料产地→海洋运输→临港工业制造→多种运输途径→进入不同区域市场"这种大生产和大运输相结合,再配上全球承运人的完善服务和全球金融信贷体系的服务,结合全球电讯、电脑网络的即时信息沟通,促成了一种完善的规模巨大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是商务流、超大量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而超大量物流的规模决定了高效益。
这种生产方式自然形成了以临港工业为核心不分国界的世界化大生产的格局,随着它的巨大效益,愈来愈被广泛采用和发展,应该说这种生产运输及其产品流通模式是在全球规模范围内运行的,即它所利用的原料往往是地球上优质价廉的原科,在全球范围内的巨量运输,使用着全球范围内档次相宜的劳动力,生产着面向全球的消费用品。这都是世界化大生产的实际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