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缝纫机的发展历程
缝纫机的发展历程:缝纫机行业经历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后,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全面转移,21世纪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量在中国。
但是,国内70%-90%的高端机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所占领。而在中低端缝纫机产品上,世界缝纫机产业已经完成了向中国转移,产业转移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延伸。
随着缝纫机械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缝纫机械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缝纫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翘楚。
1869年,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访问英国,归国时带回了一架镀金胜家缝纫机,作为礼物送给慈禧太后。当时,英国媒体还报道了此事。
1880年左右,胜家公司在上海南京路(今南京东路446号)设立了上海丰公司。为了推销产品,公司以较高的报酬雇用中国女工,经培训后让她们带上缝纫机沿街表演,向市民介绍缝纫机的操作方法,很快胜家缝纫机就在上海成为众所周知的先进制衣机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胜家几乎成为缝纫机的代名词,它也是较早进入中国的西方工业产品之一。在中国,最早的时候缝纫机被叫作“铁车”、“洋机”、“针车”等。末代皇帝溥仪曾送给皇后婉容一台胜家缝纫机,可见当时它在中国还是一件稀罕物。
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缝纫机缝和原理:
当针的尖端穿过织物时,它在一面向另一面拉出一个小线圈。织物下面的一个装置会抓住这个线圈,然后将其包住另一根线或者同一根线的另一个线圈。在下面两节中,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系统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最简单的线圈缝合是链式缝合。若要缝出链式缝合,缝纫机会在线的后面用相同长度的线打环。织物位于针下面的一块金属板上,用压脚固定。每次缝合开始时,针穿过织物拉出一个线圈。一个做线圈的装置在针拉出前抓住线圈,该装置与针同步运动。一旦针拉出织物,送布牙装置(稍后介绍)就会将织物往前拉。
当针再次穿过织物时,新的线圈将直接穿过前一个线圈的中间。做线圈的装置会再次抓住线,围绕下一个线圈做线圈。这样,每个线圈都会把下一个线圈固定到位。
❷ 你知道哪些夕阳产业
属于夕阳产业的行业 例如:报纸、蜡烛、录相机、照相机、相机胶卷行业应该也是夕阳产业了,因为数码相机的有普及,使用胶卷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很多夕阳产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面临危机。
❸ 关于上海的服装厂
从2万元小作坊起家 到40余亿净资产
25岁,对人生来说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对立志建百年老厂的企业来说更是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好光景。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宁波雅戈尔集团,在25年的风雨历程中,合着时代的节拍,迈着稳健的步伐,在中国乃至世界服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从2万元起家,到40余亿元净资产,20年创造一个奇迹
1979年,宁波市鄞州区(那时称鄞县)石镇成立了一家青春服装厂。说是工厂,其实只是一个蜗居于戏台地下室的原始小作坊,几台家用缝纫机是用2万元知青安置费买的,尺子、剪刀、凳子是职工自带的,主要为别的厂加工背心、短裤、袖套之类的小玩意。
次年初,顶着父亲右派帽子长大、从上海下放到鄞县务农15年的李如成,被安置到青春厂,先是拉板车运砖头当小工,后被任命为裁剪组长。就在小厂面临断炊、岌岌可危时,李如成远赴东北揽下12吨面料的加工业务,使小厂起死回生。从那以后,李如成逐渐显露出经营才能,最终被工人推向厂长的位置。
1983年,李如成得知上海开开衬衫公司寻找加工点,怦然心动:开开是上海名厂家,何不借梯上楼?一番艰辛努力后,双方达成协议:由“开开”有偿提供商标和相关技术,“青春”作为分厂自行生产和销售。第二年,青春厂利润从40万元猛增到上百万;第三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利润也翻了番。
掘到第一桶金后,青春厂不满足于替人打工。1986年,青春厂推出第一个品牌——“北仑港”。1989年,北仑港衬衫的年销量达到300万件。就在“北仑港”如日中天时,青春厂作出一项令人吃惊的决策:放弃已经成熟的北仑港品牌,与澳门南光公司组建合资厂。李如成眼光深邃:这个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品牌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有限,企业要上台阶,必须浴火重生。
1990年8月,中外合资雅戈尔制衣公司诞生,“雅戈尔”注册商标问世。“雅戈尔”既是“青春”的英文谐音,又巧妙地嵌入了李如成当过15年农民的雅渡村村名。后来,人们称这次改革是“雅戈尔涅磐”。
自那以后,雅戈尔公司连上台阶:1993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明晰产权;1998年,公司上市,涉足资本市场……如今,雅戈尔集团已拥有40多亿元净资产、40多家经济实体、2万多名员工,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200万套、其它服饰2000万件,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衬衫和西服生产基地,综合实力列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第144位。20多年的创业历程,雅戈尔创造了一个神话。
从一业为主,到多轮驱动,每一步都很稳健
雅戈尔高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李如成的回答朴实无华:稳健走好每一步,尽量避免走弯路。
为了少走弯路,雅戈尔奉行拿来主义:创雅戈尔品牌,借鉴了皮尔·卡丹等外国企业的思路;搞股份制改造,既有杭州、绍兴一带企业的经验,又有温州企业的特点;品牌延伸、营销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几乎都有别人创新成果的影子。
靠服装打下天下后,雅戈尔又广泛涉猎商贸、金融、印刷、广告、房地产、建筑装潢领域,逐渐形成以服装业为主、以国际贸易和房地产业为辅的“一体两翼”产业格局。
发展国际贸易,建立国际化的营销体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雅戈尔的着力点之一。雅戈尔先后在宁波、上海、香港和日本设立国际贸易机构,在扩大自身进出口业务的同时,通过控股和工贸联营等途径,与其他外贸企业强强联合。1999年,雅戈尔集团向外经贸部直属的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宁波公司注入巨资。改制后的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新型股份制外贸企业。凭借雅戈尔的资金实力和名厂效应,加上自身的国际商路,中基宁波公司与11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去年进出口额7.78亿美元,位居宁波第一,为改制前的1999年的8.3倍。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1.2亿元,为改制前的20倍。
房地产是雅戈尔升级换代的产业。1992年,雅戈尔与澳门南光公司合资创办房地产公司,现在房地产公司已增加到4家。10年来,雅戈尔以其良好的信誉,开发的莱茵堡别墅区、海怡花园、东海花园、东湖花园等无一不是宁波的明星楼盘。
雅戈尔在证券投资领域业绩不菲,是中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
雅戈尔还投入巨资,涉足基础设施产业、社会公益事业乃至传媒业。如参与投资杭州湾大桥建设。去年一期总投资2.5亿元,在东钱湖畔建成占地1900亩的雅戈尔动物园,相当于原宁波动物园的23倍。今年5月,雅戈尔参与投资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东南商报的经营业务,这是自中央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策以来,全国率先引入社会资本参股的媒体试点之一。
从“建跨国集团”、到“建百年企业”,经营理念走向成熟
细心人发现,上世纪90年代初,雅戈尔提出的目标是“创世界品牌,建跨国集团”。后来,悄悄地变为“创国际品牌,建百年企业”。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这是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重大调整,也是一个企业经营理念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整?“当初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李如成说,“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作了很大努力,但与国外跨国企业集团相比,无论是文化内涵、技术创新,还是品牌、管理,都不具备跨国集团所需的核心竞争力,仍是属于一种追随型的企业。”
正视差距后,雅戈尔走了三步棋:一是苦练内功,建立强大的营销网络体系。二是拓展国际市场,成功开发日本市场,仅在日本大阪的公司年营销收入就达4000万美元,并在香港设立分公司,眼下正着手在美国设立分公司。三是参加伦敦、巴黎、纽约、米兰等国际着名博览会,扩大雅戈尔品牌知名度,跻身国际名牌之窗。
李如成还有一个理由: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一定要与员工和股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雅戈尔最大的希望是企业能够健康、稳定、长久发展,给员工和股东一个持久而又良好的利益回报。
上市之后,雅戈尔公司非常重视对股东的回报,已实施了2次转增股本,5次现金分红,今年又推出10股转增7股并派现金5元的分红预案。去年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时,更把高派现写入其中,提出“每年分配的现金股利不低于公司当年净利润的30%”,从制度上保证对投资者的高回报。
20年前,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中,把纺织、服装产业划入“夕阳产业”之列。他的理由是,这些传统产业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
在上世纪90年代,低成本的扩张加上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严重积压,大多数企业步履维艰,悲观的“夕阳”论一时弥漫。
然而,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雅戈尔一直呈蒸蒸日上的态势,雪球越滚越大,年销售额逾百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企业集团第144位,印证了李如成“服装产业是日不落的都市产业”的论断。
“夕阳”是如何成为“朝阳”的?且看雅戈尔的经营之道。
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1990年,中外合资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一次投入数百万美元,从德、日、美等国引进300余套国际先进水平技术设备,品质优良的雅戈尔品牌衬衫迅速获得市场青睐,在中高档服装领域创出了新天地。
1994年,雅戈尔从日本引进HP衬衫免熨工艺。该产品面市后,在国内衬衫消费市场掀起一股免熨热潮。当年10月,雅戈尔棉免熨衬衫被国家科委等五部委联合评定为我国衬衫行业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新产品。此后,国内几十家衬衫厂相继引进HP工艺,并使中国HP棉免熨衬衫的市场普及率超过日本。4年后,雅戈尔又独家引进美国专利技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VP免熨衬衫工艺技术。该产品投放市场后以其环保、免熨、舒适等多种功能走俏市场,再次被国家五部委评定为国家级新产品。今年,雅戈尔又从美国引进世界前沿的纳米技术,独家开发出纳米VP免熨,产品即将面市。
继衬衫之后,西服是雅戈尔的第二个主攻目标。1994年,已摘取中国十大名牌衬衫桂冠的雅戈尔,从德、意、日等国家引进现代化西服生产线,并导入当时男装设计和生产最好的意大利一家公司的西服样板、工艺等。一年后,具有意大利宽松风格的雅戈尔西服风靡市场,成为国内西服领域的一匹黑马。
此后,为确保西服的选料、裁剪的精度和速度,雅戈尔又相继引进国际一流的全自动预缩定型和CAD系统,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服版样中心。这些设备和技术既确保了西服的精度质量,更使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从1个月缩短至1周,大大提高了西服在市场的竞争力。经过几年努力,雅戈尔西服已走红大江南北,登上国内西服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
多年来,雅戈尔每年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几乎都在5000万元以上,到目前已达6亿元,几乎荟萃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服装制造设备。
新变革催生营销新网络过去,雅戈尔产品的销售主渠道基本上是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经营机制的滞后,销售方式和服务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也无法满足雅戈尔的发展需求。
1995年,雅戈尔集团公司抽调300多名精兵强将,组建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体系,当年就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设立了30多家市场部,并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向地区、县(市)乃至乡镇辐射。
1999年,雅戈尔投入3亿元,在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各大城市兴建了100余家大型旗舰式专卖店,抢占市场制高点。这些旗舰店的环境、形象在当地城市都堪称一流。此后逐渐增至400余家。2000年9月,营业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上海南京路“雅戈尔”专卖店开业,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服装专卖店。
2002年,雅戈尔的自营渠道销售比例已占据总销售额的一半,主打产品衬衫和西服的市场占有率双双位居第一,同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3年7月,在雅戈尔每年一度的营销会议上,出现了经济学家魏杰、营销专家李光斗、屈云波等人的身影。以几位专家集中授课的形式召开营销会议,在雅戈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显示出雅戈尔对营销战略的重视。
变革后,雅戈尔呈现出新营销体制的轮廓:在中心城市建起1—2家大型中心旗舰店,再向周边的销售终端提供服务。在这一体系中,旗舰店处于物流配送信息采集、整理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担负了产品销售的主体和店面示范作用。雅戈尔自营旗舰店作为营销网络的龙头,成为品牌形象中心、顾客凝聚中心、销售中心和信息中心,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塑造与国际接轨的营销渠道。
到去年,雅戈尔服饰公司在全国各地建起100多家分公司,拥有2000家营销网点。今年,雅戈尔再次改革营销体制,成立北方公司和西部公司,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网络的迅速膨胀扩大,雅戈尔服装产品在国内的销量每年以20%以上速度递增。目前雅戈尔服装产品60%以上的销售由雅戈尔的各个专卖店完成。
新目标 拓展国际大市场
让国内消费者家喻户晓,不是雅戈尔的终极目标。为了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雅戈尔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新目标:创国际品牌,建百年企业。为了这个目标,早在1997年,当雅戈尔衬衫、西服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时,雅戈尔公司就果断决定扩大外销,拓展国际商路。他们在日本和香港与商界建立紧密联系,聘请当地精干人员负责商路的开拓和经营。当日本经济在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下处于低迷状态时,雅戈尔集团日本公司却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2001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美元,创利80万美元。
为了打造国际品牌,雅戈尔聘请来自世界服装之都“巴黎时尚工作室”的创建人,曾任美国“巴黎服装设计学院”艺术总监的马蒂先生为雅戈尔作品牌顾问,投资5000万元建立中国最大的设计中心,邀请了一批中外服装设计大师加盟。同时,投资5000万元,与中科院合作实施数字化工程,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统一管理中外市场,加快新品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增强创建国际品牌的后劲,快速实现成衣质量和风格的国际化,雅戈尔与日本和香港地区的公司合资,兴建世界一流的雅戈尔国际纺织城,以解决目前纺织面料严重滞后于成衣生产的问题,适应服饰生产高品位、高质量、小批量、短流程、多品种的新需求。
几番努力,雅戈尔在日本和欧美地区知名度逐渐提高。日本一家权威杂志在预测日本未来10年最有发展前景的1250家企业时,雅戈尔日本公司名列第268位。今年10月,雅戈尔将在美国设立分公司,聘请美国人做营销总监,建立自己的海外营销渠道,为创建世界级企业奠定基础。
25年的新厂,毕竟无法赶上西方200年历史的老厂。但25年的努力,却比了200年老厂的成长历程大大缩短了。
进入雅戈尔,你会为它的庞大而吃惊:上游纺织城,中游服装城,下游旗舰店,仿佛是一艘航空母舰。上游、中游、下游,构建起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有意思的是,这个产业链每个环节创建之初,都曾遭到业内行家反对,即使今天,仍有不少人持有异议。但是,即使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雅戈尔决策中的逆水行舟式思维,已成为企业的活力之源。
服装城:世界级的制造工厂
1994年,雅戈尔开始涉足新领域:收购一家小厂生产西服。当时,与雅戈尔近在咫尺的杉杉西服已是国内第一品牌,许多人都劝李如成不要鸡蛋碰石头。李如成素有“三不做”:看不清的事不做,鞭长莫及的事不做,力所不及的事不做。但这次他说:“我看得很清楚,这个市场大得很!”
迅速扩张的市场果然给了雅戈尔高回报。从1994年到1997年,雅戈尔每年的销售收入平均增长88%,利润平均增长95%,雅戈尔西服很快成为中国第一。
1996年,已是国内最大服装生产企业的雅戈尔制定新的5年规划时,仍把服装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这个产业定位立即遭到一些专家的质疑。他们认为,雅戈尔通过服装完成了原始积累,要想继续健康发展,最好调整主业方向,从服装产业中跳出来。
李如成有不同的理由:世界上多数品牌都历经工业、营销再到品牌的发展过程,经过一两百年的积累后,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淘汰制造业,成为单一的品牌。同时,世界服装中心一直在转移,目前,欧美服装企业都在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今后的出口机会还会增加。
他还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服装市场的需求会大幅增长,不能脱离国情而过早地放弃服装制造业。现在,雅戈尔的服装制造业利润在15%以上,没有道理放弃它而去做不可预测的东西。
2001年,总投资1亿美元、占地近500亩的雅戈尔国际服装城竣工,拥有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200万套、休闲服和西裤2000万件的生产能力,成为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服装生产基地。世界服装大师皮尔·卡丹在参观雅戈尔之后连声赞叹:“我走遍了各大知名服装企业,你们的规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雅戈尔巨无霸式的服装城,不但在国内竞争者面前立起了高高的产业门槛,也引来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如今,别的企业纷纷走出去招商引资,但外国企业纷纷找上门来要与雅戈尔合作。
纺织城:产业低谷中的产物
就在国际服装城的对面,是雅戈尔规模更大的纺织工业城。占地500亩,总投资达1亿美元,一期工程已经投产。而这个纺织城,当初也是不被行家看好的项目。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纺织业陷入低谷,1993年至1998年,国有纺织企业连年亏损,最为严重的1996年亏损额高达106亿元,成为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1997年,中央提出:“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要求3年压缩1000万锭落后棉纺锭。
就在一片“压锭改造”声中,雅戈尔却决定投巨资建纺织城。面对行家的质疑,李如成回答:“纺织企业的老化只是本身机制的老化,并不代表纺织产业老化。”
李如成认为,服装的模仿很快,但面料的模仿要有一个阶段。中国服装行业的加工没什么问题,卡就卡在面料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促进产业的发展。雅戈尔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确保成衣用料质量和风格上的国际化。
对雅戈尔来说,上纺织城项目也是形势所逼。我国面料的自给率仅为40%,国内高档面料还无法替代进口面料。雅戈尔每年面料采购五六亿元,其中10%来自国外。随着面料成本的提高,加上国内很多面料企业纷纷进入成衣制造,雅戈尔面料“瓶颈”日显突出,服装制造空间受到压缩。
让雅戈尔动心的还有市场。目前,国内服装业需进口面料51亿米,用汇30亿美元。如果服装面料自给率提高10%,可应用国产面料16亿米,整个纺织行业可增加利润54亿元,为国家节省进口面料用汇10亿美元。建纺织城既可以在内部形成产业链,还能向其他厂家提供产品,成为公司的另一个赢利点。
纺织工业城是与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和日清纺等几家综合商社合建的,其中日清纺的纺织技术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合资比例是雅戈尔占70%,日方占30%。纺织城的建成,使得雅戈尔成为中国三大面料基地之一。2002年,纺织城投产,当年盈利超过5000万元,去年超过1亿元。整个纺织城建成后,销售额估计达10亿元。
旗舰店:掌控自己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服装产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掀开活力不足的国营百货公司,自行开拓销售渠道。由于精力有限,加之对销售行业不熟悉,导致管理不善、效益不佳。一些企业又纷纷把销售剥离出去,有的还代之以全新的特许加盟模式,把目标转向产品设计和品牌推广。
营销专家也提出警示:厂家只有淡出营销环节,才能精干主体,集中人、财、物力,加快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一时间,制造企业把产品交给市场,轻装上阵主攻生产,成为制造企业的一条经营经验而被广泛传播。
雅戈尔却唱起反调:连锁店是整条产业链的龙头,大生产是以大销售为前提的,如果工业企业不能有效控制销售过程,生产线就得不到有效利用,它的产能威力就无法发挥。如果没有畅通的商路,雅戈尔巨大的生产能力只能导致一堆堆积压的产品。在国内商业发展不成熟的今天,掌握销售终端,就是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当然,雅戈尔深知,工业与商业的分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不在今天,而在明天。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内工业企业关键是壮大自己的渠道,谁与市场最接近,谁就掌握主动权。
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其他服装企业纷纷从销售前沿撤军时,雅戈尔却从1995年起,大刀阔斧地建设营销网络,从宁波,浙江,到华东,全国。现在,雅戈尔在全国有100多家分公司,营销网点达2000多个,包括专卖店、商场专柜和特许加盟店三种形式。
近年来,雅戈尔集团的总利润中,服装板块贡献了一半以上。许多国际厂商也把雅戈尔店作为自己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条渠道。
❹ 缝纫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已经懂得使用针和线缝制衣服了。此后人们一直用手工缝制衣服,直至18世纪末缝纫机才出现。
最早用机器代替手工缝纫的是英国人逊德,他在1790年制造了第一台供缝纫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这时世界上就出现了“缝纫机”这个名称。
1810年,英国人拜尔斯阿柴·克里牧斯发明了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
1843年,美国人伊莱亚斯·谊设计制造了一台实用而生产效率高的手摇式锁式线迹缝纫机,缝纫速度为每分钟300针。该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弯形带孔的机针,底线被藏在梭子里。
1851年,美国机械工人胜家兄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制造了一台金属制的脚踏式缝纫机,并配用了木制机架,其缝纫速度达到每分钟600针,这在缝纫机的发明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从而使缝纫机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缝纫机逐渐占领市场,兄弟两人非常会经营,他们抛出了按月分期付款的销售方法。
这种一次不必付出很多钱,靠按月分期支付就能把东西买到手的分期付款办法,深受当时顾客们的欢迎。
于是,“胜家牌”缝纫机大批量卖出,并被誉为世界缝纫机之王。
缝纫机的发明仍在继续,虽然家用缝纫机有了新的改进与发展,但更需要的却是用不同原理制造的高速工业用缝纫机。
从“缝纫机”这个名称的出现开始,至百年后的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的许多发明家如本杰明·威尔逊和基布斯等,通过对各种缝纫机进行研究分析,制出了现在仍在使用的家用缝纫机和工业缝纫机。
现在,家用缝纫机已用电力驱动了,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工业用缝纫机中的大部分都属于通用缝纫机,以平缝机使用最多。
缝纫机
❺ 中捷缝纫机为什么倒闭
中捷缝纫机公司没有倒闭啊,中捷公司还是上市公司呢。
中捷公司,创建于1994年,总资产26亿元。
在浙江、江苏拥有两大工业园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配、涂装、铸造、机壳加工自动化装备,拥有浙江、江苏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在欧洲国家也设有研发机构。国际 化的设备、先进的科技,凝练成卓越的品质,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为众多缝制设备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成为集聚度高、产品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高、 多元化发展的全球工业缝纫机综合实力最强的生产基地。
❻ 现在的夕阳行业有哪些
报纸·蜡烛·录相机·菲林照相机
夕阳产业是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指产品销售总量在持续时间内绝对下降,或增长出现有规则地减速的产业,其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减速或停滞,产业收益率低于各产业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
夕阳产业跟产品生命周期有关,有些产品技术已经成熟,连续创新趋于枯竭,市场饱和,产品趋于同质性,竞争激烈,利润很低,如现在的PC业务,一定程度上可称为夕阳产业。IBM觉得没什么利润,只能占用大量资金,甚至可能带来亏损,于是将PC业务出让给联想,转而将资金投向笔记本、服务器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项目中,提高投资利润率。更典型的例子是录像机。
象胶卷行业应该是夕阳产业了,因为数码相机的有普及,使用胶卷的人越来越少了。
❼ 夕阳行业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行业属于夕阳行业
夕阳产业也就是俗称的日落,经济不太景气的产业。其实不管任何产业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都和抛物线的价值规律差不多,也算是供需两个字的意义吧,当供大于需,必然下降,当供小于需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上涨。所谓夕阳产业,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投入产出低、污染比较严重的逐渐走向没落的企业的形象统称。那么,相对而言,哪些产业属于夕阳产业呢?
夕阳行业定义,曾经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辉煌,但是随着准入门槛降低,竞争者越来越多,不断压缩市场利润,导致这个行业逐渐减弱,同时新技术、新产业开始替代这个行业,但是仍有它存在的价值,就是所谓的夕阳企业,其实有很多这样的行业,例如纸媒、依靠人工的制造业、钢铁、煤炭等等。
每个行业存在都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所谓的夕阳行业也并不一定立马没落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❽ 目前哪些行业属于夕阳产业
夕阳行业是指对于快要没落的行业,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有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产业,对应来讲就一定有夕阳产业,而我觉得像手工行业,污染比较大的行业等等,就是夕阳行业。如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科技更是发展迅速,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尤为迅速的情况下,纯手工的行业可能就会逐渐没落。因为人像机器人之类的,它比人的耐心以及一些动作力要强一点,而且它还没有人的一些抱怨,所以很多工厂将纯手工的行业都会代替为机器人,除了那种必须要人工的细心以外。以前我们为了发展经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今的环境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我觉得那些对环境污染尤其严重的行业将会被没落,毕竟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如果环境污染严重,那我们生存也将达到威胁,如果都不能生存了,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觉得污染环境的行业也是夕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