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军事工业发展前景如何

军事工业发展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22-10-04 04:04:16

㈠ 我国的军事力量发展现状

我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现在正面临蓬勃的向上时期 。陆海空以及火箭军发展势头良好 。正在追赶世界军事强国俄罗斯和美国 。只要再给中国十年的发展时间 ,中国一定会向世界头等军事强国看齐 。那是中国 民族才会真正的崛起 ,不会受帝国主义的打压和讹诈 。中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在上升阶段 ,但中国信奉和平发展 ,到任何时候不会称霸世界的 。是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

㈡ 国防军工合作班工作前景

良好。
国防工业,特别是国防重点领域(航空航天导弹舰艇航母等)现在、将来仍然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这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国防包括边防、海防、空防、天防、网防等。按历史时期,分为古代国防、近代国防和现代国防;按性质,分为扩张型国防、自卫型国防;按国防联系程度,分为联盟型国防、中立型国防、自主型国防;按国家所处的安全状态,分为平时国防和战时国防。

㈢ 俄罗斯作为军事大国,这个国家的轻工业发展的如何

俄罗斯虽然是军事大国,重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轻工业发展并不好,这是受到多个方面的原因影响的。首先是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是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都集中在西部的平原地区,东部自然条件不好,所以人口分布并不均衡;此外,从传统方面来说,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发展重工业,这是他们的优势产业。再者,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说,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悬殊,所以并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处在欧洲的平原地区,发展也比较快,而东部地区发展就之后很多。轻工业要想发展起来,需要一系列配套工作。比如说道路资源,公路,铁路等等。只有道路畅通,才能带动轻工业的发展,但是显然,修路对俄罗斯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而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够保证部分跟的上整体,所以说俄罗斯的轻工业发展是比较缓慢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㈣ 俄罗斯军事工业现状如何

客观来讲,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实力仍然不容小觑。虽然我们对于俄罗斯的现状评价不高,普遍认为其不如苏联。但是我个人的立场是,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实力还是不错的,但是未来的发展堪忧。俄罗斯军工实力不错是因为起点高,脱身于苏联。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和美国进行对抗,国家积极投入资金给军工业。说其发展堪忧是因为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一个穷困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出非常强大的军工业的。而且俄罗斯其实非常依赖自然资源,而且是出口导向型国家。

俄罗斯海军的军事工业发展更是惨,普京早就说要造航母了。结果到现在俄罗斯的航母要么停留在图纸阶段,要么停留在互联网上。其实归根结底,造船厂实力不够,而且还没钱。有限的经费只能留给潜艇。俄罗斯军工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陆军了。

㈤ 兵器类专业就业前景

摘要 兵器类专业对应职业方向:

㈥ 军事工业的世界现状

世界军事工业经过冷战时期的扩张及其以后的调整,21世纪初仍保持着相当大的规模,不仅分布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覆盖了航空、航天、兵器、舰船、电子、核等多个行业,产品范围极其广泛。21世纪初,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以色列、印度和中国10个主要国家直接参与军事工业的,参与国防,军工企业超过15000家。2001年,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以色列、印度10个主要国家军事工业产值达3000亿美元,约为这10个国家GDP值总和的1.42%。
在世界军事工业中,以美国的规模最大,其军事工业产值高达20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值的2%。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其它主要国家的军事工业产值在90~260亿美元之间,与各国GDP的比值在0.6%~4.1%之间。军事工业产值占GDP值的百分比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高达22.8%。俄罗斯军事工业的直接从业人员最多,约为300万人;美国超过100万人,其它主要国家的军事工业直接从业人员在2~35万之间。美国的军工企业最多约上万家,其中约65%的企业是从事军事电子并兼营民用电子的企业。日本的军事工业几乎完全“寓军于民”,所以直接从事国防科研的大型机构只有1家,大型军工企业也只有17家。各国国防研究与发展(R&D)费和装备采购费对军事工业的发展及规模有重要支撑作用。2001年,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6国的国防研究与发展(R&D)费的总额为542.24亿美元,装备采购费总额为807.51亿美元,分别占以上6国国防预算总额的13.09%和19.5%。
虽然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重组、收缩,主要国家现有的军事工业生产规模仍然大大超出了满足各自武器装备采购的需求,各国国军事工业都以相当大的规模和能力生产出口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大力争取在国际军贸市场和民品市场的份额,以保持本国军事工业的不断发展并为本国的经济竞争力作出贡献。2001年,美、俄、法、英、德、意6国的军事工业产值总计为2745亿美元,是这6国武器装备采购费总和807.51亿美元的3.4倍。其中俄罗斯的军事工业产值约为124亿美元,更达到本国装备采购费8.18亿美元的11倍之多。显然,上述国家即使不从其它国家采购武器装备,完全依靠本国产品来满足武器装备的需求,也根本无法支持军事工业的现有规模和持续发展。实际上,主要国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军事工业产品用于出口。2001年,俄罗斯军事工业武器与军事装备的出口销售额达到44亿美元,约占俄军事工业产值的35.2%;英、法两国的军事工业产值中也分别有31.3%和22%的产值为出口产品销售额。另一方面,主要国家军事工业的民品产值约占总产值的一半,如2001年,俄罗斯军事工业民品产值的份额就为总产值的47%。但是,即使这样,在一些国家现有军事工业的许多产品领域中,依然存在相当规模的生产力过剩。以美国为例,在固定翼飞机、大中型运载火箭、潜射战略导弹和舰船的生产上只使用了不超过现有规模50%的生产能力。
21世纪初的世界军事工业是由多个与国防紧密相关的产业或行业组成、具有从科研、生产到维修职能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与产业体系,其产品不仅包括所有武器装备也涉及大量的经济、科技及其它非国防产业的民用产品。大多数国家的军事工业由多种科研部门和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构成,这些组成部分的产权所有制一般都包括国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当今的世界军事工业由兵器、舰船、航空、核、航天和军事电子六个主要行业以及军事工程等其它部分构成。六大行业既各有其特点和独立性,相互间又有一定联系,其中航空航天两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在美国、欧盟国家和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甚至将其统称为航空航天工业。各国军事工业各行业的规模和产值比重各不相同,但是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主要国家中以航空行业或航空航天行业的规模、产值所占的比重最大。如,2001年美国的航空工业产值和航天工业产值分别占其军事工业产值总额的42%和19.5%,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工业产值总计占其军事工业(不含核工业)产值总额的42%。
军事工业的产品大多是六大行业各自独立研制、生产的产品,即基本上是由一个行业单独完成研制生产的产品。但是也有一些重要军事工业产品是跨行业的产品,即由两个或更多个行业协作、共同完成研制生产的产品,例如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武器和潜射核导弹武器系统就分别是由舰船与核、航天与核、舰船和航天与核两个或三个行业完成研制生产的产品,航天飞机则是具有航天、航空两个行业特点的产品。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空天飞机、核推进航天器、天基激光器等一些军事工业新的重要产品上,行业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这对军事工业的行业结构产生也将一定影响。
军事工业的产品一方面按其用途即是否用于军事目的分为军品和民品两部分产品,另一方面又根据产品的特性、功能分为不同类型的产品。21世纪初,在军事工业的产品结构中,军品与民品的比例大致各占约50%。2000年,全球军事工业的十大企业中有6家企业的军品销售额超过各自产品销售总额的50%。同时,这十大企业的总销售额约为2038亿美元,其中军品销售额约913亿美元占45%,民品销售额约1125亿美元占55%。按产品自身的特性、功能、作用或在各行业中的地位,军事工业产品分为基本产品、配套产品和辅助产品三类产品。基本产品是代表各行业基本特征的产品或各行业的核心产品,一般为武器、武器系统或独立应用的民用系统。如航空行业的飞机、直升机,航天行业的导弹、航天器,兵器行业的坦克、火炮,舰船行业的水面舰、潜艇,军事电子行业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核行业的氢弹、核电站等。配套产品是根据基本产品的任务而设计并安装在基本产品上的设备、装置或以基本产品为系统的分系统产品。如飞机的发动机、导弹的推进系统和战斗部等,坦克、舰船上的通信设备、导航设备、雷达等。这里也包括其它行业提供配套产品,如军事电子行业向各行业提供的光电设备、元器件等。

㈦ 军事工业的发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事和战争的需要,特别是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的推动下,苏美两国和两大军事集团出于追求武器装备在技术上与对方的比较优势,各自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加强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控制,军事工业生产呈现出日益集中的状态。以美国为例,到80年代,美国最大的100家企业包揽了整个军事生产业务的大约75%。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种类的武器装备生产领域,由于专业化程度过高,军事生产合同的实际签订结果显得非常集中。加之政府对某种类型的武器系统每10年或15年才购买一次的“一次性”购买方式和通常把合同交给一家承包商的做法,使得某些特定武器生产和销售领域的集中程度大大高于一般的商业部门。例如,美国几家最大的企业在以下军品市场占有绝大部分营业额:侦察与探测卫星(100%)、核潜艇(99%)、航天器运载火箭(97%)、战斗机(97%)、截击机(97%)、导弹惯性制导系统(97%)、飞机惯性导航系统(96%)、飞机火控系统(95%)、运输机和加油机(94%)、直升机(93%)、飞机喷气发动机(93%)。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级世界的崩溃,一些主要军事工业大国纷纷调整和大力压缩本国军事工业规模,使军事工业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有了进一步加强。比如,在苏联时期,军事工业企业约有3000~5000个,其中总装厂134个(地面武器24个,海军舰船24个,飞机37个,导弹49个),其余为零部件厂。苏联解体后,俄联邦继承了苏联的70%以上的军事工业。俄联邦通过对军事工业的几经调整,21世纪初约有1700个军工企业,其中总装厂约100个,军事工业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比苏联时期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防经费减少,军品订货下降,加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世界军事工业生产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就是通过兼并组建大型军事工业集团,实行集团化、规模化经营。1995年3月,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公司合并组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军事工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之后,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军事工业之间的兼并。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1997年1月,雷西昂公司收购通用动力公司军品分公司“休斯电子公司”;1997年7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收购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美国大型军工企业由1992年的32家合并为1997年初的9家,其中航空航天企业由十几家减少到3家。军事工业生产集中化程度的提高,使武器装备的生产控制和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英国军用飞机、导弹和电子设备的生产已被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和GEC-马可尼公司垄断。俄联邦航空企业组建的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和苏霍伊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两大集团加强了对俄航空工业的控制。德国组建的航空航天公司(达萨)包揽了本国70%的军品订货。瑞典成立的塞尔休斯公司和意大利组建的芬梅卡尼卡公司分别控制了本国军事工业的一大半。日本武器装备的生产则集中在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日本电气、石川岛擂重工、三井造船等大公司。军工企业的兼并,不仅局限在国内,一些跨国兼并也时有发生,且在不断发展。英国航空航天公司与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组建了新一代战斗机联合开发小组,并与法国马特拉公司合并其战斗导弹业务。英国GEC-马可尼公司与法国汤姆逊-马可尼声纳公司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声纳系统制造公司“汤姆逊-马可尼声纳公司”。为了争夺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优势,21世纪初美国、西欧、俄联邦等国组建的军工集团,主要集中在飞机、导弹和电子等领域。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以及战后几次高技术战争的刺激,世界军事工业结构正在不断朝着高度化方向发展。
从行业结构来看,军事工业逐渐集中于某些高技术部门,高技术军工部门在军事工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二战以前,军事工业主要集中于冶金工业、机械加工业为主的传统技术部门,生产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坦克、飞机和火炮等。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以军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对抗技术、战略预警技术、军事航天技术、定向能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光电技术、军用新型材料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高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军事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几乎包括所有新兴技术在内的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与此相适应,军工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一批生产超音速飞机、导弹和军用卫星的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核弹头和核动力装置的军事核工业,生产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的军用电子工业等。而且,这些军事高技术工业部门在整个高技术工业部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据统计,在各主要武器生产国中,航空航天工业部门的生产总值中有40%~80%是为军事需求服务的,电子工业部门约占20%~30%,美国最大的10家军品承包商中,有6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
从技术结构来看,军事工业中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层次高,科技人员所占比重较大。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促进了军事工业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加工设备和新工艺在军事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等。生产技术和工艺层次的提高对生产人员的素质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军事工业的劳动力结构正在朝着智力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不少军工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如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与管理人员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50%。
从产品结构来看,尖端武器装备和高技术含量的常规武器装备成为现代军事工业的主要产品。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军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上军事和战争需求的导向作用,武器装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工智能、定向能、微波、隐形、动能、航天等新技术武器不断出现,C3I、电子战、信息战等新式器材层出不穷。即使是传统的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火炮、精确制导武器、燃烧武器、燃烧空气弹、地雷、军用飞机和直升机等常规武器也由于溶入了大量新技术,而使之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武器。这些尖端高技术武器装备和高技术含量的常规武器是政府订货的主要菜单,因而在军事工业的产品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五角大楼签订的军事订货合同中的1/3(超过500亿美元)是属于先进的导弹和飞机,每年采购的军用电子设备的费用达到560亿美元。在法国的军事工业总产值中,航空航天工业占34%,电子工业占29%,而兵器、舰船、炸药和军事核工业部门的总和才占37%。
从组织结构来看,现代军事工业的分工协作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武器装备系统结构日益复杂,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加上武器装备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为了适应武器装备的这一发展规律,不仅军事工业内部分工协作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且军事工业与非军事工业之间也存在着日益密切和广泛的分工协作关系。一些军工企业将一些原本由自已生产的零部件,转由其它供应商来完成,自已专注于某些主营业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战后,军事工业分工协作程度提高的一个显着表现是,它在许多领域已越出了一国界限,发展为国与国之间,甚至是多国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逐步加深,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经济已进入了所谓的无国界的限制,军事工业发展为国际化的军事工业。从军事工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向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传统的军事工业国际分工正在演变为世界性军事工业分工。从国际分工的内容上看,军事工业国际分工从战前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战后乃至今天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军事工业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军事产业部门的内部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协作化为基础的分工;从沿着军工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从军事生产领域分工发展到向非军事服务业部门的分工。如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国内只进行主机的组装,而飞机的上万个零部件则由其它国家来完成。从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来看,从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企业、主要是跨公司经营的分工和向地区性军贸集团成员国之间分工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协议性的分工。从国际分工的形式来看,由垂直型分工为主发展为水平型分工为主。在传统军事工业国际分工中,只有工业化国家从事军品制造业生产,发展中国家则只负责军事原材料生产,而21世纪初的军品生产,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朝着同一方向发展。例如,同样是军用飞机制造,美国生产F-16型号飞机,而印尼制造S-2型号飞机。
第二,地区及跨国间军事合作有了深入的发展。这主要表21世纪初技术、生产合作及联合。20世纪60年代,英国飞机公司与法国合作研制了“美洲虎”战斗机、“大山猫”直升机;70年代,英国与德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出“狂风”战斗机,并积极参与欧洲航天局的空间项目,如“轨道试验卫星”、“空间实验室”等合作计划。21世纪初,不仅西方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发展得比较迅速。其中,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比较典型的是英美的军事技术合作;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比较典型的是意大利与巴西的军事技术合作。80年代初美英合作进行的导弹核潜艇计划,双方不仅联合进行投资,还把原来的一些机构进行更名,以保证核计划的顺利进行。此外,英国还积极参加了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以进一步增强美英在空间领域的密切合作。意大利同巴西在喷气攻击机的合作研制方面比较突出,两国在进行AMX轻型攻击飞机合作研制中,意大利航空公司承担70%的业务,另外30%由巴西负责。
第三,军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扩展。随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各地的经济渗透,军事跨国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对世界军事工业产生巨大影响作用的军事跨国公司。其中影响较大的军事跨国公司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波音飞机公司和巴西航空公司等。军事工业大型跨国公司还通过扩大自已的分公司和在国外建立自已子公同的形式,不断增强自已的实力。例如,一些西方大军火跨国公司打着联合生产的旗号,从80 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大量的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瑞士以生产防空武器为主的阿利控股集团公司在全球各地建立了100多家分公司,其最终目的显然是扩展军事实力,增强其军事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军事工业跨国公司还采取联合、收购、兼并等方式,来保护和增强其竞争能力。比如,为了与美国的一些航空巨头展开竞争,1996年以来,法国、德国与荷兰的空中客车飞机厂商联合起来,力图在世界航空市场扩展其地盘。面对1996年底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欧洲一些国家以政府的名义促使所在国家的军事工业跨国公司进行合并。 二战后,为了谋求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使社会资源与技术成果得到最充分和最有效的利用,在军事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股“军转民”、“民转军”和有计划地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军事工业的军民结合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军转民”,即军事工业的民用生产,是指军事工业在确保完成军品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剩余生产能力和军工技术优势,挖掘自身的生产潜力开发和生产民用产品。从各国军事工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最初总是全力以赴从事军品生产,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壮大开始逐步转向民用产品生产。军事工业进行民用生产的趋势在二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报道,1990年世界上最大的100家军工企业中,37家欧洲厂商的民品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57%,6家日本厂商的民品销售额占53%,世界上头号军火商麦道公司也计划在1994年底前将民品销售额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3提高到1/2。各主要军事工业国家的军事工业在不影响军品生产的情况下从事民用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在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本国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在不用或少用基建投资的条件下迅速增加生产能力;可以加速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可以以自身在人才、技术、设备、资金和其他生产条件上的优势带动或促进民用工业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减轻国家平时为维护军工生产能力而承担的财政补贴负担的同时为国家提供利税收入和为社会提供财富。
军事工业军民结合中“军转民”的另一个侧面就是“民转军”,主要是不断扩大对民用部门技术的利用。二战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十分重视民用经济的发展,在民用技术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民用经济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保持着优先和控制地位。采用现存的民用工业先进技术或将其改为军用,显然比自已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更经济有效。正因为如此,军事工业的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民用部门的技术,例如,光电子技术是世界范围先进电信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而美、日、欧在争夺新兴的光电子领域支配权的竞争中所带来的光电技术成果,可为军事领域的利用提供便利条件。在计算机领域,美国军方已意识到专门研制军用计算机系统已没有意义,美国国防部已清楚地认识到,军用计算机方面越来越多地依赖民用产品。
为了更有利地推动“军转民”和“民转军”,从而进一步提高军民结合程度,有计划地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已成为军事工业军民结合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军民两用技术是既可以用于军事又可以用于民用的技术。军民两用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倍受重视,从技术上考虑主要是因为,许多对军事至关重要的高技术,如计算机、半导体、通信、先进材料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已主要由民用市场所推动。从经济上考虑,主要是高技术武器成本一度上升,通常需要民间力量来推动军事科研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国防部认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美国国防科技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振兴美国经济,增强国防竞争能力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美国军民两用技术的投资重点放在确保国家安全所需的两用技术上。1995财年的投资重点集中在信息化、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和仿真技术等领域;在两用技术研究和发展上投资额为20.6亿美元,约占该年度国防部科技预算的25%。英、法对开发军民两用技术也非常乐观。英国为了将军民两用技术纳入制度化轨道,国防部于1995年4月1日正式成立国防鉴定与研究局。研究局在具有两用潜力的技术方面已经或正在创立一系列的两用技术中心。1994年4月首先创建结构材料中心,1995年1 月超级计算机中心正式成立,该局还将在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电子和光电子等领域建立两用技术中心。法国军事工业界的一些高级官员说除了核武器,纯军事性的技术已经很少,这就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开发两用技术或军用和民用技术相互转化利用,法国一些国防承包商公司正在建立军民两用统一的设计小组,利用同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这样有利于设计工程师的军用项目转向民用项目或从民用项目转向军用项目。 由于武器装备需求变化增大,军事工业生产规模极不稳定。武器装备需求的起伏变动,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军事采购的周期性特征。在正常情况下,军事采购具有周期性,某种武器系统一旦装备部队,军方要在一定时期以后才有新的采购需求,使武器装备形成更新换代周期。政府对(飞机、坦克、舰艇等)武器系统需15 年到20年才采购一次,这就必然导致军品生产的周期性变化。二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军工生产同国际形势的关系极为密切,和平时期对军品的需求量有限,大量军工生产能力长期闲置。据报道,美国平时弹药工业的过剩生产能力达90%以上,其它军工行业也在30%~50%,而战争时期,特别是在突然性和高消耗的现代化战争中,由于战争物资需求量大,军工生产规模也大。军品需求的起伏变化和军工生产的不稳定性,使二战后军事工业显现出一个新的发展特点,即在维持一定军工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朝着生产经营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努力实现军品生产多样化,而且面向民用市场,大力开发和生产具有发展前景的多种民用产品。21世纪初,美国军事工业生产总值中就有60%左右是针对民用市场的。
从军事工业的世界格局变化来看,尽管发展中国家军事工业在不断崛起,然而控制世界军事工业的仍然是少数军事工业大国。世界军事工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整体上来看,由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少数西欧国家垄断了军工生产的某些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实际上控制了世界军事工业的要害,这主要表21世纪初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军用电子设备。军用电子设备是现代武器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军工生产中最保密的部件。美国等国为适应军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技术,已奠定了在军用电子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其次是动力装置方面。动力装置是现代武器系统的最核心部件之一,没有动力装置提供足够的能量、速度,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任何先进的飞机、舰艇、导弹等都将失去军事价值。先进的动力装置需要特殊的材料、工艺和高超的技术。21世纪初,具备设计和生产先进发动机的只有美、英、法、俄等极少数国家。第三世界军事工业仍然没有摆脱对少数军事工业大国的技术依赖,主要还是依靠发达国家的许可证生产,真正具备独立自行设计与生产能力的国家为数极少,而且也只是集中于个别比较简单的武器领域里。

㈧ 发展军事工业对国家的利弊

发展军事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意味着发展别的产业所能用的资金减少。发展军事工业的利是能跻身成为军事强国,弊是荒废其它产业,穷兵黩武。 造船业繁荣的与海军的强大挂钩。海军是最费钱的兵种。一支步枪多少钱?几千块够了吧。一辆坦克多少钱?贵点的几百万美元够了吧。一架飞机多少钱?一般的几千万美元够了吧。一艘强大的军舰多少钱?几亿也是小意思

㈨ 中国军事工业 发展

辛亥革命前:

写道以前还要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建立内军械所开始。
1、安庆军械所
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而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的三个方面的发展: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3、创办近代海军。1863年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命名“黄鹄号” 。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2、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为晚清中国重要的军工厂。但是晚清军事基础薄弱,每支步枪的成本高达17.4两,而外国产品成本仅为10两左右,再同治年间已经成为东亚是最大的兵工厂。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1891年时,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到20世纪末,江南制造总局一年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3、汉阳铁厂
1889年春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始提案,1893年建成。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后在原汉阳铁厂基础上建成武汉钢铁公司。
4、轮船招商局
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5、天津机械制造局
1867年由崇厚创设于天津。初名“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后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1893年增建一座炼钢厂。该局分为东、西两局。东局设城东贾家沽,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设城南海光寺,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东、西两局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淮练各军、兵轮、炮船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此外,东局还附设有水师、水雷、电报学堂。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时,被破坏。
6、北洋海军
最后还要提到这个让我们充满了伤痛的海军,正是因为甲午海战的失败。中国开始进入了清王朝毁灭的进程,从中法战争道甲午战争的9年中是19世纪中国相对稳定的几年,中国的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伴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的签订造成了中国的大量赔款,相对的叶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又名被北洋水师。当时北洋水师有船50余艘,共计5万余吨。却在甲午海战中损失殆尽。这也是中国更加没落的开始。

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

这期间中国出去军阀割据的场面,中国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发展自己的兵工企业,各个军阀只想怎样才能扩大自己的地盘,根本就没想到民生,别说发展工业呢?只有大批的进口一些外国的武器装备。怪就怪在清朝这个王朝,始终抱着“骑射乃满州根本”这种白痴的念头,导致火器的不能发展,也把中国天才的火器发明家戴梓断送了发明的念头。清王朝的时候别的国家可每闲着所以说,外国的火器比中国先进的多了,在1915年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的连发枪,奠定了冲锋枪的基础,而中国还是在争地盘中煎熬着。所以说这个时期中国在军工方面已经被世界拉大了距离。中国处于军工发展的停滞阶段。

新中国建立以后:

中国处于刚建立阶段,很多武器都是缴获日本的或者是缴获国军的武器,而没有自己的大规模武器制造工厂,或者说只能制造一些手榴弹一类的东西而已。当需要武器的时候只能从苏联进口,而苏联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苏联,早在跟德军在东线战场作战的时候,苏联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内部战争,所以东线作战不耽误他自身内部的军事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比如二战期间苏军装备的Ppsh-41型冲锋枪也就是波波莎和着名的T-34中型坦克就给德军予以沉重的打击,因为苏联有军事基础,当苏联占领德国前,德国的钢年产量达到2084万吨,而苏联那时候也有1832万吨。这还是1940年的时候,而中国到了1949年的时候才15.8万吨。随着苏联从德国的撤军,西德的一些炼钢设备,和军机械制造设备都80%被苏联拿走,包括从中国东北撤军的时候从中国拿走的一些东西,可以想象到苏联是一个多么无耻地国家。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还有几年的内战,所以中国那时候的重工业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新中国成立后,90%的重工业都在东北,而东北又经过日本的建造,洗手。苏联人的洗手。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苏联红军拿走了大部分的重工业机械。重工业开始兴建,但是也走过一段弯路,大炼钢铁就是一个误区。但是中国设计到军事重装备的设计方面还是一穷二白的境界,没有经验。因为中国新政府是从什么都没有的身份起家的,和国民党不同。这也是开展大炼钢铁的原因,最终导致材料的浪费。
因为渊源的关系,中国还是跟苏联走的比较近的,所以中国的武器装备也是走了苏联的路子,中国的很多武器都跟苏联和或多或少的有点关系。
现代,中国根俄罗斯的关系比较融洽了,而中国的武器,发展史还是比较短,而俄罗斯不一样了。有自己的军工业长时间发展历史,尽管跟强盗有关系,但是这是过去了,现在出口中国的武器只有几种武器了,相对来说中国的一些武器可以自己研制开发制造了,当然是在俄罗斯武器基础上。而且可发展了一些更高的功能。
中国军工的发展离不开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专业人员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中国重装备的发展还是要靠这些人一手一手来研制,总之祝愿祖国早日屹立在世界军事研发强国之林。
以上个人仓促时间写出来的,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拍砖。

㈩ 有谁知道世界各国军事工业自研技术综合水平排名中国综合排名第几以及发展状况如何

中国的军事工业水平是第三。美国是绝对的第一,航空母舰、核潜艇、军用卫星、飞机、发动机、战略导弹、部队的野战通讯水平,都是绝对领先,没有对手。其次是俄罗斯,核武器、战略轰炸机、飞机发动机、核潜艇、坦克、固体导弹等,都是仅逊于美国的强国。我们也是拥有完整的军事武器研究和制造能力,尽管部分武器水平不如欧洲甚至以色列的水平,但包括军舰、卫星、战略导弹、原子弹、超级计算机等全部能力都比较均衡,这一点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算得上全球第三。

阅读全文

与军事工业发展前景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宁到钦州汽车多久 浏览:575
宝马3系电动天窗如何开关 浏览:404
奥迪a4机器盖如何开 浏览:116
本田汽车漏油怎么处理 浏览:196
山东烟草工业都有什么烟 浏览:915
奔驰e200l轮胎气压怎么消除 浏览:121
2021款宝马平行进口车多少钱 浏览:919
工业炼铁加炭有什么用 浏览:892
奔驰哪个车照明有奔驰车标和光束 浏览:978
公明去龙华英泰工业区坐什么车 浏览:181
汽车电瓶电压表显示多少伏 浏览:482
landwind汽车x7多少钱 浏览:41
奔驰越野怎么开 浏览:605
汽车宽1815是多少米 浏览:892
宝马空调按钮怎么关 浏览:924
进口的奔驰v250的产地在哪里 浏览:724
宝马x1机油泵怎么拆卸 浏览:682
工业区开饭店需要办什么手续 浏览:299
宝马f18绞牙避震怎么调 浏览:50
奥迪q5最小尺寸是多少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