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云南“北大门”之称的是哪个县市
水富县
㈡ 宜宾县,江安县,南溪县,屏山县,合江县,水富县
1、宜宾县:典型的工业区,虽然离市区近,教育也好,但是污染太严重。
2、水富县:虽然在两省交界,但是相对来说道路比较窄,水陆空综合位置不好。
3、合江县:合江距离泸州确实是远了一点,你要说纳溪我还能勉强同意。
4、屏山县:空气确实不错,但是那是在山上还差不多。
5、南溪县:教育不错,工业也很少,长江边上,离泸州、宜宾也近,但是景点太少,城市相对落后,潜力也很有限。
6、江安县:距离宜宾不超过2小时,距离泸州也在2小时左右,有工业,但是规划得比较远,也有教育,旅游也不错,古色古香,竹海、夕佳山等都是AAAA。关键是很有潜力。不足:城市正在大规模建设中,房价上升快。
综合选择排名由高到低如下:江安县,南溪县,宜宾县,合江县,屏山县,水富县
㈢ 水富县的经济发展
2012年,水富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36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249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3502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6209元。
2012年,水富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4.8:68.2:27.0调整为4.7:70.2:25.1,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下降0.1%和1.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2011年上升2.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0613万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1.6%。
2012年,水富县万元GDP能耗4.66吨标准煤,比2011年下降4.25%。能源消费总量为1630505吨标准煤,比2011年增长14.7%,低于GDP增长速度5.1%。 2012年,水富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31万元,比2011年增长7.6%,按现价计算(下同)增长18.7%。其中,农业产值10270万元;林业产值1737万元;牧业产值12282万元;渔业产值82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18万元。
2012年,水富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5590吨。其中:秋收粮食产量24284吨;夏收粮食产量1306吨。2012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446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667吨。 2012年,水富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99090万元,现价比2011年增长(下同)18.1%。其中县属工业完成产值231581万元,比2011年增长48.0%;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产值167509万元,比2011年下降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974万元,比2011年增长11.8%;规模以下工业产值73116万元,比2011年增长57.5%。轻工业产值24954万元,比2011年增长178.9%;重工业产值374136万元,比2011年增长13.7%。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5873万元,可比价增长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437万元。由于国家税收政策变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费用大幅增加,使规模以上工业仅实现利税总额2056万元,比2011年下降90.3%。
2012年,水富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6622万元,比2011年增长21.8%。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18765万元。
2012年,水富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35544万元,比2011年增长18.4%。县属投资完成125208万元,下降27.9%;向家坝电站投资完成810336万元,增长31.4%,于11月5日投入商业营运。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完成855894万元,比2011年增长22.5%;交通投资完成2475万元,比2011年下降92.2%;公共管理投资完成4957万元,比2011年下降58.1%。 2012年,水富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70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增长6.3%。完成客运量91万人,旅客周转量8926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24万吨,货运周转量35310万吨公里,比2011年分别增长1.6%和19.0%。水富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035万元,比2011年增长32.7%。
2012年,水富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22万元,比2011年增长20.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414万元,比2011年增长17.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008万元,比2011年增长28.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60549万元,比2011年增长20.5%。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2883万元,比2011年增长17.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67145万元,比2011年增长16.0%;零售业销售额45738万元,比2011年增长19.0%。
2012年,水富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390万元,比2011年增长20.7%。商品房销售面积9.36万平方米,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25239万元,比2011年下降23.2%。
2012年,水富县末各项存款余额388621万元,比2011年末增长14.6%,其中居民储蓄228508万元,比2011年增长21.6%。各项贷款余额624350万元,比2011年增长15.3%。
㈣ 鄱阳县经济发展的如何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项目建设快速高效。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后劲”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了项目的编制、包装、争取和实施工作,使一批事关全县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重点项目得到实施或基本落实。黄金端口电厂二期争取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期评审会及其会议纪要已完成,目前正等待省政府转报国家发改委;投资1.7亿元的余电一级公路改造项目和投资2400万元的河端口信江大桥项目顺利开工,征地、拆迁和测量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龙津大桥、中洲大桥建设快速推进,231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工程、石口新开河总站、大山水库、神岭水库和农村安全饮水等水利项目得到实施。同时,强电下地等一批基础性项目已得到上级批复,貊皮岭大型灌区、城市防洪、铁路西延及3万立方米油库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全县发展的后劲不断强化。
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全面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得到做大。2008年,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60个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工业作为全县的第一大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二是重点企业运行较为平稳。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7家,黄金端口电厂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和煤运压力,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鑫源、盛和、华荣、精峰销售收入均在5亿元以上。梦佳娜药业、万年青水泥全面实现达产达标,能源建材、有色金属、医药食品等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强。三是园区建设和项目入园工作取得新进展。投资5000万元用于园区行政服务中心、自来水厂建设和环境保护,使园区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健全。加快了项目入园力度,新入园企业15家,园区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园区经济不断壮大。
三农工作实现突破。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重点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稳步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8年,全年整理土地8.9万亩,种植水稻17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7亿斤,实现了粮食扩面增产。二是农业基地得到做大。重点发展了四大基地:2000亩枫树辣椒基地、500万羽红毛鸭养殖基地、200万羽白马肉鸽基地、3000亩瑞洪乌鱼养殖基地。三是新农村建设得到做实。投入1亿余元在全县182个试点村实施改水改厕8043户,改路142公里,新装大阳能热水器1200余户,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9个生态新村示范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一大四小”工程稳步推进。完成造林面积8.65万亩,种植杨树、泡桐、湿地松、果树等苗木686万株,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㈤ 六盘水市的经济如何
1—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一、工业经济增长较快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69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3.4%,较上月增长7.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75.39亿元,同比增长24.5%,较1-11月回落1.2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月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4.0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9.3%,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75.78亿元,同比增长49.6%。本月工业产销率为91.18%,累计实现工业产销率95.6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1-12月,全市原煤产量4478.59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地方原煤产量2322.2万吨,同比增长3.3%;发电量257.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6%;钢材299.1万吨,同比增长4.3%;水泥186.77万吨,同比下降22.4%。
二、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1—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7亿元,同比增长16.15%;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21亿元,同比增长9.9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9.26亿元,同比增长18.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1.27亿元,同比下降8.43%;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8.08亿元,同比下降2.64%。
三、市场购销两旺,市场物价稳步回落
本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0%,累计完成93.81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市区完成51.6亿元,同比增长23%;县完成24.3亿元,增长18.06%;县以下完成17.86亿元,增长18.92%。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0.96亿元,同比增长34.66%;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82.84亿元,同比增长22.84%。
物价保持平稳回落。本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26%,比上年同月上涨2.26个百分点。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86%,比上年同期上涨4.86个百分点。居民八大类消费品呈“四升二降二持平”态势,食品类、家庭设备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12.2%、1.06%、0.96%、2.23%;衣着类、娱乐及服务类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2%、0.12%;烟酒及用品类、医保类与上年同期持平。
四、财政收入增加
1—12月,财政总收入达61.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28%,较1-11月回落6.4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71亿元,同比增长37.52%,较1-11月回落4.8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63.11亿元,同比增长47.08%。
㈥ 昭通水富县有多少人口
云南昭通水富县(云富镇)
地处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同横江汇流处。面积319.0平方公里,人口8.6万。民族有汉、苗、彝、回、普米。辖1镇3乡。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土特产有天麻、柑桔、桂圆。
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豆类等,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花生、蔬菜。有农机修配、化肥、造船、采煤、木材加工、粮油加工、副食品加工、建筑等工业。云南省大型天然气化工厂设在境内。内昆铁路贯境,盐水、水宜干线公路过境,金沙江可通航轮船,达沿岸各地。
现有各类学校890多所。主要有名胜有二溪石笋。天麻、桂圆是水富县有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
㈦ 自贡属于哪个省份,经济实力如何
自贡
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面积4372.6平方公里是闻名全国的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和70年建市史,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经济概况
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国灯城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和谐自贡建设,全市各项经济工作保持快中趋好的发展势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着变化,该市经济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综 合
经济总量扩大,增长速度加快。地区生产总值(GDP)3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快0.8个百分点,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 位。增长速度创23年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3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 134.23亿元,增长12.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35%、47.59%和34.06%。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带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65.3%,带动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8.7%,带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
在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196.01亿元、增长18.8%,占GDP的比重为50.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8%,涨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构成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2%,非食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在企业生产价格方面,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2.7%。原燃材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4%。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持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22.22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企业综合景气指数达到143.04点,其中,工业景气指数达到153.24点,均为历史最佳点位。
财力逐步改善,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财政增收较快。财政总收入为37.99亿元、增长5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73亿元、增长 37.2%,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财政支出44.74亿元、增长37.7%。税收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税收完成29.1亿元、增长28.6%。其中国税收入16.44亿元、增长25.4%;地税突破10亿元达到12.66亿元、增长3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围绕“发展壮大机械、盐化、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振兴老工业城市”的工业发展思路,加大工业布局调整力度,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1.74亿元,增长23.2%。工业的贡献率为62.3%,带动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8.31亿元,增长2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2.7%,拉动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完成销售产值486.85亿元、增长 39.6%;产销率为98.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6亿元,增长20.4%。
建筑业较快发展: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84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市四级资质及其以上建筑业企业有161个,完成总产值50.09亿元,增长 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6.93万平方米,增长22.7%;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11.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9亿元,增长41.7%,为13年来的新高,增长速度列全省第2位。民间投资64.9亿元,增长 34.2%。农村投资完成23.46亿元,增长62.2%。从投资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45.37亿元、增长47.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6.3亿元、增长45.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2亿元、增长30.5%。在总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0.94亿元,增长22.4%。
城市建设成就显着。坚定不移地推进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了以“六大工程”为载体的南国灯城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容貌发生明显变化,南湖新区“六纵一横”干道建设加快推进,三座城市桥梁、丹桂大街南延线、汇川路西段改建实现通车,板仓工业园建设、晨关工业园建设、檀木林体育场改造、张家沱片区保护性开发进展顺利,南国灯城打造规划圆满完成。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24亿元、增长17.5%。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3.65亿元,增长17.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2.67亿元,增长16.3%。从经济类型看,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96.92亿元,增长17.5%,占全社会的68.1%;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分别增长7.8%、15.0%。从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零售额24.17亿元、增长22.0%,继续稳居行业之首。对外经济成绩显着。全市进出口总额为4.67亿美元,增长7.0%,其中出口创汇2.45亿美元,增长15.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实施了恐龙博物馆改造,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2007年全市接待游人743.7万人次,增长18.5%, 实现旅游总收入46亿元, 比上年增长15%;在灯会期间重点对釜溪河城区进行了美化亮化工程,推出彩灯观光之旅旅游线路。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6%,为16年来的最快增幅。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0.7亿元,比年初增长15.0%。各项贷款余额139.37亿元,比年初增长11.5%。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24.17亿元,支出727.28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3.1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群众保险意识进增强,保险业快速发展,在自贡开展保险业务单位达到13家。全年保费收入9.24亿元,增长38.9%。其中产险收入2.46亿元,增长70.0%;寿险收入6.78亿元,增长31.4%。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2.39亿元,增长39.0%。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 1.37亿元,增长45.9%;寿险赔付金额1.02亿元,增长44.4%。
八、教育和科技
科技进步成果丰厚。该市已被认定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久大技术中心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5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该市共组织申报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58项,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 省级科技项目15项,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40项,共获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1078万元。全市共有34项科技成果获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实现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6000万元,专利技术实施新增产值4亿元,利税450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宣传事业继续发展。第十一届艺术节成功举办,川剧《刘光第》获中国第三届川剧节12项大奖,原创歌舞剧《盐泉》成功演出,舞蹈《父亲》受邀参加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灯会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出口文化服务项目特等奖”,富顺县被命名为“千年古县”,仙市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966场。
体育活动取得新成绩。北京奥运火炬接力自贡传递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该市参加省级竞赛获金牌33枚。在全国第十运会上该市代表团获金牌4.5枚,占全省 1/3以上。新建全民体育健身路径达到5条。檀木林体育馆等主要体育馆使用率达92%以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35%,国民监测体质500人次以上。
十、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成9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关闭3户污染企业,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0%,取缔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完成全市主要污染物控制削减目标、城市空气质量良好,达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4分贝,该市成为2007年全省7个二氧化硫浓度下降、6个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的城市之一,沱江自贡段和釜溪河水质有所改善。
十一、人口
人口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22.45万人,常住总人口为280.05万人,出生人口2.3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24‰;死亡人口1.88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5.77‰;人口自然增长率1.47‰。常住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06.92万人,城镇化率38.18%。市辖区常住人口为139.7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4.7万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实施“十大惠民行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富民惠民政策,健全惠民帮扶体系,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0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7704元,恩格尔系数为46.8%。农民人均纯收入4059元。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513元。2007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233亿元,人均存款7224元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自贡工业已由单一的盐业生产发展成为以制盐、化工、机械为支柱,兼有电子、冶金、轻工、纺织、建材等门类齐全、综合性的工业体系。近年来,从“放权让利”、“抓大放小”、“国企解困”到实施五大产业集群,自贡工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企业改革、扭亏增盈和提速增效工作,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大,运行质量显着提高,增长速度重新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69户,国家大型企业5户,工业资产总值272亿元。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53.69亿元,实现利润8.51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18.3点。
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2004年盐化工、化纤纺织、机械、新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0%。全国三大锅炉生产企业之一、主要大型火电、核电、石油化工容器生产骨干厂家--东方锅炉股份公司的生产效益连年翻番,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企业—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由亏损大户成为盈利大户;全国最大的甲烷氯化物和西南最大的联碱生产企业--鸿鹤化工(集团)继续发展壮大,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在行业规模、效益全国领先的企业--大西洋焊材公司和全国两大、西部最大的钨钼合金企业--自贡硬质合金公司,全国新型高分子材料科、炭黑科研生产基地—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中昊炭黑工业研究院等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科技人力资源优势。自贡是国家高分子、硬质合金等新材料的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了科研设备配套、技术力量较强的多层次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拥有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院、全国井矿盐研究院等17家全国、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川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多学科高等院校——四川理工学院和一批科技型企业。自贡有省级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全市有科技人员8万名。截止2004年自贡市累计申请专利1100余件,获授权1000件。2004年有28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5项达到国际水平,1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取得社会纯收益5.1亿元,全市认定技术合同成交额7247万元。
自贡人民正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五个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抓住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立足于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实施化工、化纤、机械、盐业、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加快“三个转变”,推进推动该市经济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自贡经济追赶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㈧ 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如何才能塑造高韧性的企业
面对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和国内疫情频繁发作的状况,我国GDP同比增长2.5%,二季度实现了0.4的正增长,在第二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在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企业状况有所回升,工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伴随政策治理以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供应链得到了有序恢复,工业经济运行的态势有了明显好转,在企稳回升的同时,产业升级的趋势也在持续,我国工业呈现出了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态势,即使在疫情的频发的状况之下,这一趋势仍然不断的延续,高技术制造业比往期同比增长值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等电子设备制造业,都处在高科技产业快速增长的工业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