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步骤有哪些
一、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
二、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要求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流程调研效果,建议由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主,辅以对公司业务了解全面的自身人员进行。因为流程调研、梳理等工作是对企业自身的一次全面剖析,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由企业自身人员完成的话,难免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第三方咨询公司的参与正好能够填补这个不足,而且咨询公司具有比较系统的咨询方法与工具,能够更好地完成流程梳理的工作。
三、在原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与信息化系统相融合的新流程。 这个阶段要求有完整的流程图,并清楚描述各流程所设计的部门、人员、表单等,定义各工作步骤的工作规范,明确各流程的控制点等。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新流程还必须与各部门相关人员充分讨论修改,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减少落实推行的阻力。
四、效果评估,持续改进。 流程梳理改进完成后应该进行持续的监控评估,评价其是否达到当初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并且在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情况,需要对流程进行改进或重新定义。由此可见,流程梳理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关注、改进才能够得到应有的成效。
⑵ 方案中应用系统及信息资源规划建设怎么写
第一步:环境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是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是规划的依据。在这部分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其中,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第二要分析并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三,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等。 第二步,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为了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在这部分,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第三步,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 对企业的现状分析与评估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企业的业务能力分析是对企业业务与管理活动的特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运作模式、业务活动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现状与企业远景之间的差距,确定关键问题,探讨改进方法。信息化现状分析是诊断企业信息化的当前状况,包括基础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状况,分析信息系统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能力,给出信息化能力评估。 第四步,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那些流程中不合理、效率低、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符的流程及环节,发现能够在现有环境中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并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从而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流程。 信息系统的特点如果能够和这些直接创造价值的关键业务流程融合,这对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的一个衡量指标,在这一步中,实现信息化与企业业务上的融合。 第五步,信息化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优化流程的业务运作模式,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第六步:信息化战略的制定 根据前面五步分析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企业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信息化基本原则犹如国家宪法,它代表着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 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它是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对于所形成的每一个业务构想,明确IT对其支持的理想状态,即IT战略目标。 第七步: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 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基于业务发展需求和对信息化的需求,首先,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同时,还需要拟定信息技术标准。这一部分涉及到对具体技术产品,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的采用。它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具有工业标准,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有前景的信息技术为标准,可以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提供安全,先进,有竞争力的服务,并且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第八步:信息化项目分解 分析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和工作重点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弥补差距所需要的行动,将整个信息化过程分解成为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若干子项目,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第九步:信息化保障分析 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⑶ 如何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你的问题比较笼统,我先说下几个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途径,之后我着重介绍下自主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成熟理论。
首先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一般来说选择哪种应该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
其次如果准备进行自主开发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那么可以选择英国的SSADM系统论实施信息系统建设。
这套理论大概包含8各阶段:
1.业务规划 2.可行性分析 3.需求分析 4.需求确定 5.逻辑设计 6.物理设计 7.程序实现 8.系统实施
以上知识和步骤已经足够辅助你建设一个企业信息系统了,具体是个什么类型和范围,那么需要你自己再学习的东西很多了,另外还建议你了解下信息系统的实施原则,同样十分有帮助。
有相关话题的话以后常探讨。原创回答,请给予肯定鼓励,谢谢。
⑷ 系统建设技术方案应该写些什么
从上周二出差到现在一直在忙着写“河北省数字规划二期建设方案”,从开始几天拍脑袋想,到昨天找到合适的论文摘抄,组织。到今天基本完稿,经历了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写“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找到相关领域的材料,往往接触到的领域业务不熟悉,要赶紧查资料,必须坚信:之所以没有眉目写不出来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料,现在的硕士论文是比较全面的,各类建设系统都会有。因此,先找到相关的论文。其次:要找到现状。这个一般是调查用户得到的消息。要遵循以下提纲:1.系统现状 存在问题 2.建设目标 4.建设原则 5.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6.系统架构 7.系统模块功能8.风险分析
⑸ 企业信息化系统怎样建设
http://cio.it168.com/a/2007-08-17/200708171706718.shtml
ERP年会征文7:企业如何成功实施ERP系统
今天
企业要发展,就不能与信息化完全脱离,企业信息化的唯一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而达到产品上市快(T,Time to Market)、质量好(Q,Quality)、成本低(C,Cost)、服务好(S,Service)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因此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和新的要求,对企业信息化的全面理解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不能不过问ERP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基本的模式。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内容,只是管理信息化的范畴。企业信息化应该是CAD / CAE / CAPP / CAM / PDM / SCM / CRM /OA /eB等信息的全面集成和与自动化设备或生产线的信息交换。由于资源计划系统“可以确认的和可操作的”好处,在这种软件系统商品化以后的30年里,今天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一直都在积极地实施MRPⅡ/ERP系统。在2004年被AMR(先进制造系统研究机构)所调查的大约60000个美国企业中,有58000个都实施了某一类MRPⅡ软件。全球500强企业有90%实施ERP,在国内大中型企业用户已有2000余家。MRPⅡ/ERP对企业的业务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ERP把各个部门集成在一起,减少了出错率,精简了机构,预测和计划的功能加强,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据AMR预测,全球ERP市场在近五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由此可以看出,ER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ERP是一股来势汹汹的潮流,更是一种后劲十足的趋势,它无疑会给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搏击的众多企业注入新的血液,产生新的动力。
但也有人对以上问题持否定态度,据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行业性权威调查研究机构就(MRPⅡ/ERP)问题在90年代推出了几份着名的评估报告表明:MIS在企业中取得成功的概率不足50%,最近《计算机世界》提到MRP、ERP从诞生到现在已经30年,实施成功率极低,美国大概45%,中国大概20%。也有报告甚至痛心惊呼,在人类奋斗的历史中,没有象今天(MIS)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取得如此少的成果。
信息系统在我国相对起步较晚,不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资规模很大,而收效甚微,稍为成功的企业管理中也只是停留在以简单、重复的大数据处理为核心的部门和领域,在流程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和企业制造环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始终充满了不稳定性和多样性。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管理技术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产品运营和资本运营的企业战略轴心。
ERP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以管理实践为基础的,从最初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到专注于制造加工资源计划(MRPⅡ),到企业资源计划(ERP)都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发展而来的。ERP管理模式几乎覆盖了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涉及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物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等。ERP系统是对企业内部生产制造、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财务、市场营销、服务维护、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子系统的全面集成。
鉴于ERP系统的思想、方法和所涉及的管理范围,企业上马ERP系统是大势所趋、成功实施ERP是众望所归,实施ERP系统成了众多企业“信息化”所追求的目标。但企业在真正实施ERP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很快就能达到理想目标的,有些企业在ERP方面进行了巨额的软硬件投资及人力投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管理效率,陷入了一种不断投入却无法得到合理产出的投资漩涡。如何减少实施风险,增大成功率,在实施中应考虑哪些问题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如何在一个企业里成功实施ERP项目?这是从事ERP事业的人员关心的话题,也是准备或正在实施ERP项目的企业关心的话题。在很多的报刊、杂志以及咨询管理的网站,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统计分析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十几年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从不同方面做一下总结,与各位进行交流。
1、提出问题,明确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企业在准备应用ERP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明确企业的需求: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ERP系统是否能够解决?ERP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的分析?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上ERP的目的所在,到底为什么?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或准备在上ERP之前让咨询公司帮助理顺、人员的素质够不够高?另外要考虑对此需求,企业内部是否已经形成共识,主要决策人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这个报告中,必须有项目可行性的论证和分析。
企业实施ERP项目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企业对ERP项目的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是企业对ERP系统进一步了解与正确认识的过程,是企业对本身进行重新认识与解剖的过程,是决定企业是否具备实施ERP项目所要求的条件的科学论证,也是企业立项后对ERP软件选型的重要依据。
实施ERP前没有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企业对自身的内、外部环境认识不够,准备不足,仓促实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行性分析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重要前提,是实施ERP项目必不可少的步骤。
因此,企业在实施ERP项目前,是否做科学的可行性分析,直接决定着ERP项目实施的结果——成功、失败。
●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全面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可行性分析内容:
人员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企业管理机制与组织行为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参与人员:
企业的领导(一把手);高中管理决策层;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工作人员代表。
●可行性分析的工作内容:
企业当前的管理基础;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资金预算;人员素质评估;企业的业务流程测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数据的规范;企业和管理机制与组织行为 。
●可行性分析的结果:
可行性分析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重要前提,是实施ERP项目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可行性分析,从而做出是否上ERP项目的正确决策。
2、确立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目标
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自省建立ERP系统的初衷是什么?作为ERP项目的发起者或是项目的主管,或是未来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将已经形成并得到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明确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落实成文字,明确体现业务目标,实现周期,预期收益等内容。这一份文件将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文件之一,它既是项目启动前企业对ERP项目共同认识的文字体现,也是实施进程中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评估项目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设计,就是要通过:⑴对本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⑵对本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大类分析,⑶行业领导者、行业竞争者分析。对企业信息化,从管理分析、产品营销和资本运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定位,找出适合本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和可能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制订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时,要考虑近期和远期相兼顾的原则。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方针,防止一哄而起、走形式主义。
总体规划就是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要求,又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分步实施就是找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从影响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如财务、销售、采购环节入手,实施重点突破,确保首战告捷;
量力而行就是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在软、硬件选用上坚持“先进、适用”的原则,避免盲目攀比;
务求实效就是要始终明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是追时尚、赶潮流,更不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给人看。
3、 高层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
企业一旦确定上ERP项目,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ERP系统实施所影响到的部门和企业高层领导应成为项目的发起人或发起的参与者。ERP系统的实现目标、业务范围等信息应当经由他们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管理者公开表现的对项目的理解与支持对推动项目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过去,人们常常强调的“一把手原则”来说明领导在ERP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引进信息系统时需要企业一把手亲自参与,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息息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是对企业方向的把握,离开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就不利于系统的建设。
建设一套企业神经系统,企业领导班子首先要通过培训、观摩、调研、讨论和比较来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统一意见,明确需求。其中关键的是一把手要认识到位,决心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头号的“一把手工程”,它涉及到战略更新,流程重组、资源投入、利益调整、难题攻坚、矛盾协调、制度保证等方方面面,没有一把手和管理班子的清醒与坚定,是肯定做不好的。
4、让业务驱动ERP项目的实施
ERP系统的项目实施是以业务和管理为核心的,是为了建立一套以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因此ERP系统的实施应当是以业务过程来驱动的,而不是IT技术。
ERP不但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如订单输入、生产计划、采购供应、发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还要考虑企业在竞争中的客户化价值的创造和交付。
5、有效控制变更管理
项目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也就是企业过程重组和流程再造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如何将这些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如何能够使企业内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认同并接受这一变化是项目负责人将面临的严重挑战。不仅如此对于新系统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对业务用户的各种培训,以及为配合新流程的相应的外部管理规定的制定等内容,这些都是成功实施项目所要把握的因素。
变更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企业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分析、处理系统实施带来的变化,对系统上线会影响的人员和部门以及需要协作配合的部门,及时通报实施进展状况,最大程度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实现系统上线的平稳过渡。
6、项目实施组织结构的建立
实施ERP系统人是项目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实施ERP系统不只是单纯地使用掌握一套计算机软件系统,而是实施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人机交互的管理系统。要使ERP系统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参与以及必要的组织保证。因此,企业ERP项目实施由企业项目实施领导组直接领导,项目组成员由用户实施领导组、ERP实施小组以及软件公司人员组成。
在整个项目的组织机构中,实施领导组、实施小组和软件公司项目组在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分别担负不同的责任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地说:
实施领导小组是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该机构应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从计算机应用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规划出发,提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要求。
实施小组负责制订和下达分期项目实施计划,解决和协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具体问题,定期向实施领导组汇报计划执行情况,指导各业务部门、车间的项目实施工作。
软件公司项目组负责与用户实施小组共同制订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对用户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用户进行规范化的实施工作。基于各个小组的职责不同,根据多年的实施经验,建议人员构成情况如下:
1)、实施领导小组构成:
实施领导组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信息主管
成员:部门经理、副经理
2)、实施小组构成:
实施组组长:信息主管
副组长:业务部门主管
成员:由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分厂、物资、销售等部门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协调能力并熟悉本部门业务的管理人员以及计算机开发,维护人员组成。
3)、软件公司项目组构成:
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程序开发人员、系统实施人员
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否则项目会被无期限推迟、最终使项目实施失败。
ERP系统实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的。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充足才能保证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
保证项目组成员的稳定性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的流动会对项目实施带来负面影响。最常见的问题是离开的人员曾经参与系统的各类培训对系统的实现功能十分了解,且参与了新系统的流程定义过程,了解流程定义的原因和理由,以及新流程与现有流程不同之处和改变原因。而新加入项目组的成员不但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熟悉系统,同时对新系统定义的前因后果也缺乏深入理解,由此可能会带来项目实施的拖期和企业内其他人员对项目实现结果和目标的怀疑。
7、 软件供应商与实施伙伴的选择
ERP软件系统有不少,各自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很多企业在选型过程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产品演示与讲解仍难以做出最后的抉择。针对这种情况,建议:①对软件的选择要依据企业对ERP系统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哪一个产品更能贴近自己的要求;②ERP系统最终拥有者是业务部门,因此选型工作必须有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而不能简单地将工作分配给IT部门完成;③考虑系统的投资保护,在选择软件供应厂商时应注意其产品的开放性、技术支持能力和持续发展性。在计算机技术从集中式转向开放环境的发展趋势下,许多老牌的ERP软件商如SSA、JDE等被迫从昔日辉煌的集中式模式转向开放的计算模式,但由于技术的不稳定以及没有经过充分的时间验证,造成新版本的不成熟性,对其本身的市场地位造成不良影响。ORACLE是模块化的倡导者,率先实现所有模块可独立安装,并带有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SAP则是最佳业务实践的鼻祖,有庞大的系统功能,可为每个用户提供量体定做的解决方案。国内ERP厂商也是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比较知名的有北京的用友、北京的和佳、北京的利码、深圳的金蝶、济南的浪潮、上海的博科、杭州的新中大、西安的博通等,对不同行业他们各有千秋,都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ERP软件选型过程就决定的ERP项目风险中软件风险的大小,所以选型时,要谨慎从事,不可轻听轻信。选型时应有遵循好用、实用、可发展的原则。
软件选型前要组建好选择软件的人选(实践经验最重要,学术、理论、权威都代替不了实践经验),界定软件厂商范围(国内、国外、大公司、小公司,一定做到货比三家),考虑软件的性能(管理功能、技术性能——安全性、速度、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实施服务质量、厂商合作态度),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软件的价值范畴,确定与软件厂商合作,软件选型时,要充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
企业选型普遍存在的误区:
对自身的需求与基础缺乏认识,盲目上马,目标不明确;
选型工作以IT部门为主导,计算机技术人员为骨干,业务部门漠不关心,高层领导迟迟不表态、不参与;
在制定选型标准时,以技术性代替业务/功能性;
对ERP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期望、规划过于全面而脱离实际。
8、ERP项目实施
企业实施ERP项目是利用其中所包含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去规范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存发展能力,而不是企业要求ERP软件,按现行管理方法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来个手工操作大翻版。其次,在实施ERP项目时,企业应该建立全局的工程化的概念:实施ERP项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的售后服务,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因此,为提高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成功率,必须以工程观点来对待ERP的实施。
ERP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企业与软件厂商之间相互学习与合作的过程,合作的质量直接决定ERP项目的实施效果与进度。
项目小组在整个过程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交流、沟通无时、无处不在,是保证项目实施时效最有效的方法
●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
●实施过程要有效地控制项目的实施进度(企业与软件厂都有责任)
●做阶段性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9、基础数据的准备
ERP系统的运行依赖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备。可以说数据准备工作是整个系统实施过程中头绪最多、工作量最大、耗时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容易犯错误且错误代价极大的一项工作。所以一定要提早进行并认真对待。
基础资料准备过程就是把企业的管理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从文本转换成数据的过程。要求数据规范、完整、准确、及时。规范就是按照ERP哲理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完整是收集、整理的数据必须满足系统运行要求,不能缺少,那么这些数据有体现企业制造资源各种信息;准确就是要求吻合系统要求也体现企业运作要求,否则“输进来是垃圾,输出来也是垃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有这样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样强调数据就是个原因。所以说,数据准备是系统实施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最关键、任务最繁重的一节,就是基础数据的准备。
10、关于报表的问题
报表是很头痛的问题,因为纸张大小,排列组合,千奇百怪,所以收集分析,最后决定是否取消,合并,都很花工夫,之后开发费用高昂,ERP精神是利用荧幕即时查看资料并且经由产生的汇总资料逐层推展查出原始数据,因此报表除非是要向国家政府申报数据,否则应该尽量废止而采用标准分析格式。
11、培训工作
培训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重要因素。ERP培训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二是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通过培训要使用户的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明确什么是ERP,它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那些变化,并明确实施ERP后各个岗位的人员如何进行新的工作方式。培训将采用授课和现场培训的方式进行,将对ERP理论、ERP软件系统功能、使用操作、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下列人员达到如下目标:
●决策人员:要贯穿企业发展目标和新的管理思想及管理理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管理层:让他们形成共识,理解为什么要实施ERP,为什么ERP是管理改造项目,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业务人员的配合,并使他们对ERP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预期,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技术人员:了解 ERP原理,理解系统中产品结构的组成和作用;会运用计算机熟练地输入、查询、修改产品的组成等。
●生产管理人员:懂得ERP运行原理,会操作菜单查询工单状态,熟悉工作规范,对工单从领料到加工、汇报整个过程清楚,对缺料、拖期工单了解原因,并能进行处理。
●数据维护人员:理解自己维护的基础数据在系统中的来源和用途,能熟练操作菜单进行数据维护。
●系统管理人员:要让其参与开发的全过程,深刻理解ERP运行原理和各模块间的关系,能够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咨询与培训,并能对系统进行管理、更新和日常维护。
●操作员:对ER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了解;会正确使用菜单上的功能进行数据输入;熟悉数据输入的具体注意事项和规定;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其他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和权限,熟练操作菜单。
由此可见,培训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只是对某一部分人员的问题。
12、人机并行时间不宜过长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并行时间越短,ERP项目的成功率就越大。有几个方面原因:
1) 并行时期,工作量是很大的,时间长了,业务人员都干疲了,甚至会对ERP系统产生反感情绪。
2) 并行时期业务部门一般都是先做旧系统的,再做ERP系统,这时他们并没习惯看ERP系统的数据,而仍是以旧系统数据为准,所以ERP系统的数据有可能得不到及时跟踪,时间长了,ERP系统数据的垃圾会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了一套无用的系统。
3) 并行时期,为核对ERP系统余额与旧系统余额,必须指定截数点,将业务停下来进行核对。当出现差异时还需调整,这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所以每月都会有补数、入数的过程,相当于经常要将多天的工作压在一、两天内补做完成,如果月月如此,业务人员会很累的。
1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ERP系统实施后,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是系统不停顿运行的重要保证,没有制度的约束,业务的规范化,网络安全性、数据安全性以及数据的正确性就得不到保证,ERP系统的建设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必然导致系统的瘫痪。
完善ERP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规则与制度,建立新的面向企业过程的业务流程,这些新的规则与制度包括:
⑴业务流程规则与制度;
⑵系统运行规则与制度;
⑶系统维护规则与制度。
实施ERP系统是一项深刻的管理革命,为了巩固改革的成果,必须用书面文件形式把新的业务流程明白无误地昭示于众,即制定工作规程与准则让全体员工严格照此执行。工作规程与准则说明每一项业务流程的目的要求,通过那些部门或岗位,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执行,运行系统的什么指令,遇到例外情况应按照什么原则处理等等。规程之后应附有各种表格、单据,这是管理规范化的保证。通过工作规程的制定,保证整个系统有条不紊的运行。
14、信息化项目监理
对于企业,ERP项目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系统工程项目,成功率不足30%,之所以说是高风险,这是因为,企业有效地应用ERP必然涉及到人们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改进、管理基础的加强、业务流程的重组、组织结构的调整、责权利的再分配、项目应用目标的制定、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建立、应用软件的选择和项目的实施方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使整个项目应用具有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和系统复杂等特点。因此引入科学化和专业化的项目技术咨询和监理也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大势所趋。
对企业实施ERP过程进行全程咨询和监理,可以降低企业在ERP上的投资风险并大大提高成功率,并可以使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造成软件商在信息化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而企业处于相对劣势(IT技术、软件技术、技术服务协议的签订等方面)。因此,企业有必要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咨询和对软件商实施监控。
ERP项目咨询的内容与范围包括ERP项目全过程,而不仅仅是ERP项目的软件实施部分,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
1.对ERP项目企业需求分析的评估
2.对ERP项目总体规划的评估
3.对ERP项目工作规章制度的评估
4.对ERP项目培训计划的评估
5.对ERP项目基础数据准确率的评估
6.对ERP系统安全性的评估
7.对ERP项目软件选型的评估
8.对ERP项目实施方法与步骤的评估
9.对ERP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的评估
10.对ERP项目阶段实施情况的评估
11.对ERP项目系统切换的评估
12.对ERP项目正式运行的评估
15、结束语
企业ERP系统实施成功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网络建设问题,而是一场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程序的重组和创新的管理革命。它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除了企业内部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业务层的全员参与外,平台架构、软硬件选型、合作伙伴的选择、组织机构的设置、项目的规模、资金的落实、实施的方法、领导的参与程度、认识水平、制度的建立,以及人员的培训和系统实施后的维护等,都是左右和制约ERP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应引起重视。如果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系统实施的失败。
如果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能够按上述内容踏踏实实去做,会极大提高企业ERP项目的成功率。当然,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情况,但上述内容是每个实施ERP项目的企业都必须做的工作。
以上十四条,是我多年从事信息化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你的ERP实施有所帮助,祝每个企业ERP系统实施都能成功!(E-works)
⑹ 工厂信息化建设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大部分系统都很贵而且不好操作,如果是离散型制造的话,可以用羚号工厂mom制造运行系统,安全性和 灵活性都比较高,而且操作简单,价格也比较实惠,我们厂只花了四周就上线了。若是还有不明白可以统一去知道了解下
⑺ 如何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如何推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个太不好回答了。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的企业信息化进展到什么阶段了?
企业处理不同的信息化阶段,信息化的工作内容都不同。
信息化一穷二白,那推进工作就需要进行信息化意识的普及,普及完了高层,普及中层,最后是基层。
如果已经进行了初步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岗位级、部门级的应用,那后续则可能是全面深入应用,进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做企业级的信息系统的调研、规划,划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与支持性系统的建设顺序。
当然,这仅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繁琐的多,但一切都有一个基础,基于你现在的现状,然后才会有怎么推进的方案。
有问题可以进行详细沟通与交流。
⑻ 信息系统建设共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
分为五个阶段。
1、系统规划阶段
对组织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规划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
根据系统规划报告所确定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报告”。
5、维护与评价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程序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8)如何写好工业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扩展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