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工业上用于制酱油的是酵母菌
酵母菌的副产物少而且无毒,
酱油的制造属于食品类别,有严格的指标限制,
曲霉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容易产生毒素,需要额外控制,
所以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用酵母制酱油。
食品工业主要应用就是酵母,其他的很少见。
⑵ 为什么工业上用于制酱油的是酵母菌
工业用酵母菌分类
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主要分布于含糖质较多的偏酸性环境中,如水果、蔬菜、花蜜和植物叶子上,以及果园土壤中。石油酵母较多地分布在油田周图的土壤中。酵母菌大多为腐生。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工业上常用的酵母菌有以下几种:
1,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啤酒酵母是酵母属中应用较广泛的一个种。
在麦芽汁培养基上生长的啤酒酵母,其细胞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单生、双生或成短串或成团。酵母细胞大型的约5~10×6~12μm,小型的约3~9×4.5~10μm。
细胞的长宽比例为1~2左右。
根据啤酒酵母细胞长与宽的比例,可把它们分为三组:第一组酵母的细胞多为圆形、卵圆形,长宽比例为1~2。这个组的酵母主要供生产啤酒、白酒和酒精以及面包用。第二组酵母的细胞大多是卵形或长卵形,长宽比例为2。包括啤酒酵母的一些变种,如葡萄酒酵母等菌种,一般多为供生产葡萄酒、果酒用。第三组酵母的细胞为长圆形,长宽比例大于2。这组的酵母耐高渗透压,供发酵甘蔗糖蜜生产酒精用。
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有光泽、乎坦、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行为有两类,工业上把发酵度较高,不易凝集沉淀,浮于上面的酵母称为上面酵母;把易于凝集沉淀,发酵度较低的酵母称为下面酵母。
啤酒酵母的无性繁殖为芽殖,有性繁殖能形成子囊孢子。一般每个子囊内含有1、4个圆形、卵圆形的表面光滑的子囊孢子。
啤酒酵母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及半乳糖,不能发酵乳糖及蜜二糖。对棉子糖只能发酵1/3左右。在氮源中能利用硫酸铵,不能利用硝酸钾。
啤酒酵母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常用于传统的发酵行业,如啤酒、白酒、果酒、酒精、药用酵母片以及制造面包等,所以又称为酿酒酵母。近几年来,还利用啤酒酵母提取核酸、麦角固醇、细胞色素C、凝血质和辅酶A等。由于酵母菌体内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较高,食用安全,所以啤酒酵母作为一种单细胞蛋白(SCP)可作食用、药用和饲料用酵母。它的转化酶可用于转化蔗糖,制造酒心巧克力。在维生素的微生物法测定中,啤酒酵母常被用于测定生物素、泛酸、硫胺素、肌醇等的含量。
2,葡萄汁酵母(Saccharomyces uvarum)
在麦芽汁中25℃培养3天,细胞图形、卵形、椭圆形或腊肠形。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乳白色,平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能产生子囊抱子,每个子囊内有孢子1、4个。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此菌发酵能力甚强,在液体培养中常出现混浊现象。
葡萄汁酵母与酿酒酵母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它能发酵棉子糖和蜜二糖。葡萄汁酵母也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半乳糖。不能发酵乳糖。能利用硫酸铵,不能利用硝酸钾。葡萄汁酵母常用于啤酒酿造的底层发酵,也可食用、药用或作饲料。
3,汉逊酵母(Hansenula)
此属酵母营养细胞的形态多样,为圆形、椭圆形、卵圆形、腊肠形不等。多边芽殖。有的种类能形成假菌丝。
子囊形状与营养细胞相同。子囊孢子1、4个,形状为帽形、土星形、圆形、半圆形,表面光滑。
异常汉逊酵母异常变种是汉逊酵母属中一个常见的种。细胞圆形,直径4~7μm。也有腊肠形的,为2.5~6×4.5~20μm。腊肠形中也有长达30μm者。多边芽殖,能由细胞直接形成子囊,每个子囊内有1、4个子囊抱子,但大多数为2个。子囊孢子礼帽形,由子囊内放出后常不散开。该变种生长在麦芽汁琼脂斜面上的菌落平坦,呈乳白色、无光泽,边缘丝状。在麦芽汁中培养后,波面有白色菌璞,培养液变成混浊,底部有菌体沉淀。不能发酵乳糖及蜜二糖。对麦芽糖及半乳糖或弱发酵或不发酸。能同化硝酸盐,氧化烃类能力亦强,能利用煤油作碳源。
此属酵母多能产生乙酸乙酯,从而增加产品香味,可用于酿酒和食品工业。但由于它们能利用酒精作碳源,又能在饮料表面产生干皱的菌璞,所以又是酒精生产的有害菌。
4,球拟酵母(Toruiopsis)
球拟酵母的细胞为球形、卵形成略长。多边出芽繁殖。
在麦芽汁斜面上菌落为乳白色,表面皱褶,无光泽,边缘整齐或不整齐。在液体培养基中有沉渣及酵母环出现,有时亦能产生菌璞。
此属酵母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有些种能产生不同比例的甘油、赤鲜醇、D—阿拉伯糖醇,有时还有甘露醇。在适宜条件下,能将40%葡萄糖转化成多元醇。还有的能产生有机酸、油脂等。有的能利用烃类生产蛋白质。 ,
此属菌酒精发酵能力较弱,能产生乙酸乙酯(因菌种而异),增加白酒和酱油的风味。
5,假丝酵母(Candida)
细胞圆形、卵形或长形。多边出芽繁殖。能形成假菌丝。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乳白色,平滑,有光泽,边缘整齐或菌丝状。液体培养的能形成浮膜。
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棉子糖。不能发酵麦芽糖、半乳糖、乳糖、蜜二糖。不分解脂肪。能同化硝酸盐。
假丝酵母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含量都比啤酒酵母高。它能以尿素和硝酸盐作氮源,在培养基中不加其它因子即可生长。它能利用造纸工业中的亚硫酸废液,也能利用糖蜜、马铃薯淀粉和木材水解液等。因此能利用假丝酵母来处理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废弃物,生产可食用的蛋白质,在综合利用中很有价值。此属中有的菌能转化50%的糖成为甘油。
假丝酵母也是脂肪酶的生产菌种,在工业上可用于绢纺原料的脱脂。
6,毕赤氏酵母(Pichia)
细胞为椭圆形、长椭圆形或腊肠形,单个或成短链。异形接合形成子囊孢子。予囊孢子椭圆形。在麦芽汁琼脂上菌落为乳白色,无光泽,边缘有细缺口。在麦芽汁中培养,培养液表面有白而皱的粗糙的菌璞,底内有菌体沉淀。
此菌分解糖的能力弱,不产生酒精。能氧化酒精,能耐高或较高浓度酒精。常使酒类和酱油产生白花,形成浮膜,为酿造工业中的有害菌,如粉状毕赤氏酵母。
7,红酵母(Rhodotorula)
细胞圆形、卵形或长形。多边芽殖,有明显的红色或黄色色素。很多种因由荚膜而形成粘质状菌落。本属中有较好产脂肪的菌种,可由菌体提取大量脂肪。有的种对烃类有弱氧化作用,并能合成β—胡萝卜索。如粘红酵母粘红变种能氧化烷烃生产脂肪,含量可达干生物量的50~60%。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产生α—丙氨酸和谷氨酸,产蛋氨酸的能力也狠强,可达干生物量的1%。
8,棉病针孢酵母(Nematspora gossypii)
又名棉病囊霉。在麦芽汁和马铃留培养基上26℃培养良好。开始时湿润的匍匐菌丝蔓延生长;菌落无色或灰白色,2—3天后渐趋淡黄色,5天后呈柠橙黄色,7~10天后菌落周围的培养基因核黄素的扩散而呈黄绿色。生物素是促进该菌生长的重要因素,甘氨酸对核黄素的产生有促进作用。曾有人报道,用猪油或玉米油可以代替所有碳源培养该菌。且生长良好;
棉病囊霉能危害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棉花、柑桔、蕃茄等。最早是从染病的棉桃上分离而来。该菌具有大量合成核黄素的能力,产量可达4187μg/m1,因此它是核黄素生产的重要菌种。
9,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m)
白地霉是地霉属中常见的一个种。裂殖。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长筒形、方形,也有椭圆形,末端钝圆。节孢子绝大多数为4.9~9.6×5.4~16.6μm。
在麦芽汁中,28~30℃培养一天,生白色璞。毛绒状或粉状,韧或易碎,为真菌丝。生长温度33~37℃。对葡萄糖、甘露糖、果糖等发酵较弱。能同化甘油、乙醇;山梨醇、甘露醇。能分解果胶、油脂等。不同化硝酸盐。菌体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大量的核酸。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大、培养方法简单等特点。
白地霉菌体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可供食用和饲料用,也可用来提取核酸,在废料废水的综合利用上很有价值。在制曲中,白地霉的污染会降低糠化力,直接影响出酒率,所以它是白酒生产中的有害菌。
⑶ 制作酱油时主要利用的菌种是() A. 大肠杆菌 B. 霉菌 C. 乳酸菌 D. 醋酸菌
A、大肠杆菌,分布在自然界,大多数是不致病的,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少数的大肠杆菌具有毒性,可引起疾病.不符合题意;
B、制酱油要用到曲霉,曲霉和青霉都属于霉菌,符合题意;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不符合题意;
D、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⑷ 制作酱油要用到什么真菌
曲霉
曲霉(Aspergillus)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菌种,已被利用的近60种。2,000多年前,我国就用于制酱,也是酿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种。现代工业利用曲霉生产各种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等)、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五倍子酸等),农业上用作糖化饲料菌种。例如黑曲霉、米曲霉等。
⑸ 酱油用什么菌发酵的
酱油用米曲霉发酵的。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便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
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
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
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
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
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
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与盐水的咸味相混和,最后形成色香味和风味独特的酱油。
(5)工业制备酱油用什么菌种扩展阅读:
米曲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米曲霉是一类产复合酶的菌株,除产蛋白酶外,还可产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
米曲霉是理想的生产大肠杆菌不能表达的真核生物活性蛋白的载体。米曲霉基因组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寻找最适合米曲霉发酵的条件,这将有助于提高食品酿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将原料中的直链、支链淀粉降解为糊精及各种低分子糖类,如麦芽糖、葡萄糖等。
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蛋白胨、多肽及各种氨基酸,而且可以使辅料中粗纤维、植酸等难吸收的物质降解,提高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和消化率,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生产曲酸、酿酒等发酵工业,并已被安全地应用了1000多年。
⑹ 制作酱油要用到什么真菌
曲霉曲霉(Aspergillus)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菌种,已被利用的近60种。2,000多年前,我国就用于制酱,也是酿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种。
⑺ 酿造酱油中主要用到哪几种微生物
酱油酿造是多种微生物混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米曲霉与酱油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
⑻ 什么细菌可用于产生酱油
自然发酵法做大酱块子的时候有枯草杆菌在大酱块子的内部大量生长。所以自然法做大酱和酱油有细菌参与发酵。工业生产用单一菌种培养不用细菌制造酱油。用的是米曲霉。但是发酵中有混进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生长。因为它们产出的乳酸和乙醇能够生成香味物质赋予酱油很好的酱香。工业生产中专门培养耐盐鲁氏酵母和乳酸菌添加到酱醪中发酵。乳酸菌是细菌。
⑼ 我国工业制备酱油使用的菌种是什么菌要详细的名字!
酱油的由来
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
发展简况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着《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生产工艺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遍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与盐水的咸味相混和,最后形成色香味和风味独特的酱油。
普遍采用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流程如图。
原料处理 分为3步。①饼粕加水及润水:加水量以蒸熟后曲料水分达到47—50%为标准。②混和:饼粕润水后,与轧碎小麦及麸皮充分混和均匀。③蒸煮:用旋转式蒸锅加压(0.2MPa)蒸料,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蒸熟糊化,并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制曲 分两步。①冷却接种:熟料快速冷却至45℃,接入米曲霉菌种经纯粹扩大培养后的种曲0.3—0.4%,充分拌匀。②厚层通风制曲:接种后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内。先间歇通风,后连续通风。制曲温度在孢子发芽阶段控制在30—32℃,菌丝生长阶段控制在最高不超过35℃。这期间要进行翻曲及铲曲。孢子着生初期,产酶最为旺盛,品温以控制在30—32℃为宜。
发酵 成曲加12—13°Be'热盐水拌和入发酵池,品温42—45℃维持20天左右,酱醅基本成熟。
浸出淋油 将前次生产留下的三油加热至85℃,再送入成熟的酱醅内浸泡,使酱油万分溶于其中,然后从发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酱油(头油徐徐放出,通过食盐层补足浓度及盐分。淋油是把酱油与酱渣通过分离出来。一般采用多次浸泡,分别依序淋出头油、二油及三油,循环套用才能把酱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来。
后处理
酱油加热至80—85℃消毒灭,再配制(勾兑)、澄清及质量检验,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
展望
酱油工业正在打破传统的方法而逐步采用新方法。如原料连续蒸煮处理,将加水的原料在0.16—0.18MPa压力下蒸煮3分钟,并快速冷却,可使原料全氮利用率由原来旋转蒸煮锅的75%提高到85%左右;制曲使用圆盘机后,成曲酶活性高,质量好,还减少劳动力和改善劳动条件。此外,诱变育种出优良突变新菌株及液体曲的应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⑽ 酱油用什么菌发酵的
主要用的是一种菌,拉丁名叫Aspergillus
oryzae,中文有不同翻译,比如米曲菌、曲霉菌等,另外这个种里有不同的变种,用于酿造不同的酱油。中国和日本用的菌种就不一样。
乳酸菌和酱油酵母都是提味的,不是主要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