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什么工业能同时强化和韧化

什么工业能同时强化和韧化

发布时间:2022-09-22 10:26:34

① 常见的工业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正火,退火,固溶,时效,淬火,回火,退火,渗碳,渗氮,调质,球化,钎焊等:
1.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 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 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 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 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1. 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加热融化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② 细晶强化能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而其他强化方式只能提高强度,而韧性下降

优质钢的调质处理也能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

③ 化学高手进

固相法是指纳米粉体是由固相原料制得,按其加工的工艺特点可分为机械粉碎法和固相反应法两类。

3.1.1机械粉碎法
机械粉碎法主要过程是将基质粉末与纳米粉体进行混合、球磨,然后烧结。普通粉碎法很难制得纳米粉体,但高能球磨能为固相反应提供巨大的驱动力。将高能球磨法和固相反应结合起来,则可通过颗粒间的反应直接合成纳米化合物粉体。如合成金属碳化物、氟化物、氮化物、金属一氧化物复合纳米粉体等。意大利的Matteazzi P和澳大利亚的Calka等人,在高能球磨法制备上述纳米陶瓷粉体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如在室温下、N2气氛中将铝粉进行高能球磨,则可得到纳米AlN粉[1]。
机械粉碎法存在一些问题,如粉体粒径控制较难,使得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困难,球磨本身不能完全破坏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不能保证两相组成的均匀分散,以致球磨之后分散颗粒团聚、沉降造成进一步的不均匀。另外球磨及氧化等带来的污染也会降低纳米陶瓷粉体的纯度。如果在机械混合分散的基础上使用大功率超声波破坏团聚,调整体系的pH值使两种粉末悬浮颗粒的双电层结构具有静电稳定性,可使最终的分散性有所改善。
3.2.2固相反应法
固相反应法又分为燃烧法和热分解法。燃烧法是指把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按配方充分混合,研磨后进行锻烧,发生固相反应后,直接得到纳米陶瓷粉体或再进行研磨得到纳米陶瓷粉体。例如现在常见的BaTiO3的制备方法之一就是将TiO2和BaCO3等摩尔混合后锻烧,发生固相反应,合成了BaTi03后再进行粉碎来获得纳米陶瓷粉[2]。热分解法则是利用金属化合物的热分解来制备纳米陶瓷材料。如草酸盐、碳酸盐热分解都可制得纳米氧化物。还可以加热分解金属与某些螯合剂(如柠檬酸、乳酸等)所形成的螯合物,制得高性能的纳米陶瓷粉体。
3.2液相法
液相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制备纳米陶瓷粉体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原理是:选择一种或多种合适的可溶性金属盐类,按所制备的材料组成计量配制成溶液,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沉淀剂或用蒸发、升华、水解等操作,使金属离子均匀沉淀或结晶出来,最后将沉淀或结晶的脱水或者加热分解而得到纳米陶瓷粉体。
3.2.1沉淀法
沉淀法又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等,都是利用生成沉淀的液相反应来制取。共沉淀法可在制备过程中完成反应及掺杂过程,因此较多地应用于电子陶瓷的制备。BaTiO3是一种重要的电子陶瓷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优异的铁电和压电性能。用TiCl4,H2O2和BaCl2以共沉淀法制备过氧化钛前驱体,经无水乙醇分散脱水,热分解制备出颗粒直径小于30 nm的BaTi03纳米晶[3]。
3.2.2水热法
水热法是通过高温高压在水溶液或蒸汽中合成物质,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到纳米微粒。水热条件下离子反应和水解反应可以得到加速和促进,使一些在常温常压下反应速度很慢的热力学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可以快速进行。依据反应类型不同可分为:水热氧化、还原、沉淀、合成、水解、结晶等。利用超临界的水热合成装置,可连续地获得Fe203 ,钛TiO2, ZrO2, BaO?6Fe2O3, Ce02等一系列纳米氧化物粉体[4-5]。水热法比较适合氧化物材料合成和少数对水不敏感的硫化物的制备。
3.2.3溶胶一凝胶法
溶胶一凝胶法是利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的均匀溶胶,然后利用溶剂、催化剂、配合剂等将溶胶浓缩成透明凝胶,凝胶经干燥,热处理可得到所需纳米微粒。其中,控制溶胶凝胶化的主要参数有溶液的pH值、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通过调节工艺条件,可以制备出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的纳米微粉。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工艺简单,可实现颗粒粒径的控制,制备出的纳米粉体纯度高,但成本相对较大。
3.2.4水解法
有很多化合物可用水解生成沉淀,其中有些还广泛用来合成纳米陶瓷粉体。水解反应的产物一般是氢氧化物或水合物。经过滤、干燥、焙烧等过程就可以得到氧化物纳米陶瓷粉体。
在制备纳米陶瓷粉体过程中,通常采用金属醇盐水解法。该法是将醇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加人蒸馏水使醇盐水解、聚合,形成溶胶。溶胶形成后,随着水的加人转变为凝胶,凝胶在真空状态下低温干燥,得到疏松的干凝胶,再将干凝胶作高温燃烧处理,即可得到氧化物纳米陶瓷粉体。如Mazdiyashi等人利用此方法合成了粒径在5-15nm的精细BaTiO3纳米陶瓷粉末[6]。
3.3气相法
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转变为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粒子的方法。用该法可制备纯度高、颗粒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粒径小的纳米陶瓷粉体。气相法又可分为气体中蒸发法、化学气相反应法、溅射源法、流动油面上真空沉积法和金属蒸汽合成法。
3.3.1气体中蒸发法
气体中蒸发法是在惰性气体(如He, Ar, Xe等)或活性气体(如O2,CH4,NH3等)中将金属、合金或化合物进行真空加热蒸发气化,然后在气体介质中冷凝而形成纳米陶瓷粉体。通过蒸发温度、气体种类和压力控制颗粒的大小,一般制得颗粒的粒径为10nm左右。其中蒸发源可用电阻加热、高频感应加热,对高熔点物质则可采用等离子体、激光和电子束加热等1987年美国的Argonne实验室的Sicgel等采用此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2 nm的Ti02陶瓷粉体,而后该实验室还用该方法制备了粒径在4-8nm的ZrO2和中粒径为4 nm的Y203等纳米陶瓷粉体[7]。该方法适合制备熔点较低的粉体;对于高熔点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等,则能量消耗太大,而且装置庞大、结构复杂,设备也较昂贵。
3.3.2化学气相反应法
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纳米微粒是利用挥发性的金属化合物的蒸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所需要的化合物,在保护气体环境下快速冷凝,从而制备各类物质的纳米微粒。该方法也叫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
自上世纪80年代起,CVD技术逐渐用于粉状、快状材料和纤维等的合成,成功制备了SiC, Si304和AlN等多种超细颗粒[8]。最初的CVD反应器是由电炉加热,这种热CVD技术虽可合成一些材料的超细颗粒,但由于反应器内温度梯度小,合成的粒子不但粒度大,而且易团聚和烧结,这也是热CVD合成纳米颗粒的最大局限。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开发了多种制备技术,如等离子体CVD法、激光CVD法等等。
3.3.3溅射源法
溅射源法用两块金属板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人惰性气体Ar(40-250 Pa),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V)。由于两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离子形成,在电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粒子的大小及尺寸分布主要取决于两电极间的电压、电流和气体的压力。靶材的面积愈大,原子的蒸发速度愈高,纳米陶瓷粉体的获得量就愈多[9]。商用磁控溅射装置可用来制备7-50 nm直径的纳米陶瓷分子团,己用磁控溅射研究了TiO2, Zr02等陶瓷纳米品的生成。
3.3.4流动油面上真空沉积法
流动油面上真空沉积法(VEROS法)的原理是在高真空中将原料用电子束加热蒸发,让蒸发物沉积到旋转圆盘的下表面的流动油面,在油中蒸发原子结合形成纳米陶瓷粉体[10]。其优点是,平均粒径很小,为3nm左右,而且粒度很整齐,另外,纳米陶瓷粉体一形成就在油中分散,处于孤立状态。其缺点是,生成的纳米陶瓷粉体与油较难分离,且产率低。
总的说来气相法所得的纳米陶瓷粉体纯度高、团聚较少、烧结性能也往往较好但设备昂贵、产量较低、不易普及;固相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所得粉体往往不够纯,粒度分布也较大,适用于要求比较低的场合;液相法介于气相法与固相法之间,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法具有设备简单、无需真空等苛刻物理条件、易放大等优点,同时又比固相法制得的粉体纯净、团聚少,很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很有发展前途。
4纳米陶瓷的热力学特性
4.1纳米陶瓷的烧结
4.1.1烧结温度的变化
纳米陶瓷粉体的烧结温度较低。研究表明,无团聚的含ZrO2纳米粉体(颗粒尺寸为10-20nm)在1200℃时.即可烧结到理论密度的95%,且升温速率可达500℃/min.保温时间仅需2min,而微米级时烧结温度为1650℃左右。文献 [l4]通过对Y-TZP纳米份体烧结初期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晶界扩散是烧结初期导致收缩的主导因素并推导出如下烧结动力学方程:

其中为晶界扩散系数;Ω为空位体积;R为颗粒半径;k为波尔兹曼常致;T为烧结温度;t烧结时间。实验表明:对于无团聚体的超细粉体,烧结初期素坯收缩量与烧结时间成线性关系。
4.1.2烧结动力学
超微粉体的巨大比表面,意味着作为粉体烧结的驱动力的表面能剧增,引起扩散速率增加,更兼扩散路径变小.在有化学反应参与的烧结过程中,颗粒接触表面增加,增加反应的机率,加快了反应速率;这些均引起烧结活化能变小,使整个烧结的速率加快,烧结温度变低,烧结时间变短.但是整个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亦即重结晶过程亦会加速,而烧结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缩短,会使重结晶过程减缓.这些相互促进和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必要加以重新认识和研究,以确立适应于超微颗粒烧结的动力学.
4.2纳米陶瓷的力学性能
4.2.1力学性能的改善
研究表明在材料基体中引入纳米分散相进行复合,可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大幅度提高了断裂强度及断裂韧性,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1为A1203/SiC纳米复合材料中SiC含量对复合陶瓷强度和韧性的影响[11]。图2表示Si3N4/SiC复合陶瓷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纳米SiC含量的变化[12]。

图1 SiC含量对强度和韧性
的影响(A1203/SiC系统)
SiC(体积分数,下同)%<25%时均可使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同时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抗热震、抗高温性能均得到提高。新原皓一等在Si3N4纳米粒子中掺入25 % SiC纳米粒子,可将Si3N4纳米陶瓷的断裂韧性从4.5MPa?m1/2提高到6.5 MPa?m1/2,强度从850 MPa增加到1550MPa[16]。
4.2.2超塑性
超塑性是指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异常大的拉伸形变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陶瓷材料是具有方向性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过渡键型,位错密度小,晶界难以滑移,使得陶瓷硬度大,脆性高,普通陶瓷材料在常温下几乎不产生塑性形变。只有当温度达到1000℃以上,晶质与晶界的热运动加速,陶瓷才具有一定的塑性。
最近研究发现,随着粒径的减少,纳米Ti02和Zn0陶瓷的形变率敏感度明显提高,主要是试样中气孔减少,可以认为这种趋势是细晶陶瓷所固有的。最细晶粒处的形变率敏感度大约为0. 04,表明这些陶瓷具有延展性,尽管没有表现出室温超塑性,但随着晶粒的进一步减小,这一可能是存在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发现纳米3Y -T7P陶瓷( 100nm左右)在经室温循环拉伸实验后,其样品的断口区域发生了局部超塑性形变,并从断口侧面观察到了大量通常出现在金属断口的滑移线。
4.2.3强化增韧机理
一般认为陶瓷具有超塑性应该具有两个条件:(1)较小的粒径;(2)快速的扩散途径(增强的晶格、晶界扩散能力)。目前已知的强化增韧机理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弥散增韧、裂纹增韧、延性相增韧、陶瓷显微(晶须)增韧及相变增韧。根据新原皓一的研究[14],认为纳米复合陶瓷的强化增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效应得以实现:1)弥散相可有效抑制基质晶粒的生长及异常长大;2)存在于弥散相或弥散相周围的局部应力,是由基体与弥散相之间膨胀失配而产生,并在冷却阶段产生位错,纳米粒子钉扎或进入位错区使基体晶粒内产生潜晶界,晶粒发生细化而减弱了主晶界的作用;3)纳米级粒子周围的局部拉伸应力诱发穿晶断裂,并由于A1203硬粒子对裂纹尖端的反射作用而产生韧化;4)纳米粒子高温牵制位错运动,使高温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及抗蠕变性能得到改善。研究[15]通过对A1203/SiC纳米复合材料热压合成实验后认为:晶内粒子对裂纹的偏析和微裂纹及加工引起的压缩表面应力都不是强化增韧的主要机理;断裂模式的改变,即从纯基体的沿晶断裂至复合材料的穿晶断裂,可能是使材料韧性增强的主要原因,穿晶断裂的发生与结构中存在的纳米化效应有关。

④ 如何在不降低钢铁材料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韧性,有哪些途径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
金属材料强度
金属及合金主要是以金属键合方式结合的晶体。完美金属的理论抗拉强度是指与结合键能(结合力和结合能)相关的材料物理量(双原子作用模型),其影响因素可以从该模型去考虑(如温度、键能、原子间距、点阵结合方式、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等,这些在金属材料学应该都有);
由于实际的金属及合金材料并非完美晶体,存在点、线、面缺陷(空位、位错、晶界相界等)或畸变,为此材料强度远低于它的理论强度。从缺陷的角度去考虑材料强化。工程及应用中最广的的屈服强度,该强度发生在材料的塑性变形紧密相关,可以从金属滑移及其机制去分析材料机制,(如位错机制等,阻碍位错运动的方式都为强化机制,如细晶强化、时效、固溶、形变强化)
2.
钢的强化方式:
钢一般指在铁碳相图中碳含量小于等于2.1%的一类铁合金;其强化方式可以结合理论进行推广。在考研相关问题中可以以有马氏体相变的钢为例进行述说。
结合化学成分、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奥氏体细晶强化,展开说明。
3.强度提高途径则根据各类影响因素去归纳(热处理、合金成分调整、形变硬化……)
最后预祝考研顺利……

⑤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的问题:细化晶粒为什么可以同时达到提高金属强度和韧性、塑性的目的

细化晶粒在材料冶炼过程中一般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钛、铌等。
还有就是产品在热加工后得到粗大组织而细化晶粒,一般采用正火处理
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可以细化;压力加工也可以;热处理的正、退、调质也可以细化晶粒。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选择.

根据Hall2petch 公式:σs=σ0+Kd-1/2 式中,σs是材料的屈服强度,σ0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K 是常数,d 是晶粒直径。可以看出,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倒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晶粒细化既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又能提高材料塑性,同时也能显着提高其力学性能。细化晶粒是控制金属材料组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目前人们采用了许多办法细化金属的晶粒。
如果仅仅发生了晶粒的细化而没有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的话,材料的塑性随着晶粒的细化应该还是提高的。
细晶强化啊,这是一种很好的强化工艺。因为细晶粒晶界多阻碍位错运动,当然提高了强度,同时又能增强韧性.
晶界和晶内的塑性变形能力有很大的差异(竹节现象),细下的晶粒会减少二者间差异,因此均匀变形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细晶提高塑性的一个原因。
建议阅读一下这个链接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ttp://wenku..com/view/40f4888fcc22bcd126ff0c1b.html

⑥ 钢材的强度通过哪些方式可以予以提升钢材的韧度以及强度

如图1所示,合金元素可以溶解а - 铁,导致а - 铁晶格畸变,减少易流动的错位,产生固溶强化作用,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增加。硅,锰可以显着增加铁素体的硬度和强度,但含量对韧性太小,影响不大。铬,两个元素的镍含量,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提高铁素体的硬度和强度,韧性得以提高。点击看详细2,合金元素可形成碳化物,钢加强。点击看详细3,晶粒细化的合金元素可改善钢的机械性能。点击看详细如图4所示,在热处理过程中,以改善钢的性能。在加入合金元素,以提高淬透性和回火钢的稳定性。点击看详细5,钢可以得到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添加合金元素后,钢可以得到各种特殊性能,如酸,碱,高磁性,高温等。

⑦ 细化晶粒为什么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又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因为通过细化晶粒,金属材料力学性得到了提高:细晶粒受到外力发生塑性变形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塑性变形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

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这是因为细晶粒受到外力发生塑性变形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塑性变形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此外,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晶界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扩展。

(7)什么工业能同时强化和韧化扩展阅读

细化晶粒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增加过冷度:过冷度增加,形核率与长大速度都增加,但两者的增加速度不同,形核率的增长率大于长大速度的增长率。在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小。

2、变质处理:向金属液中添加少量活性物质,促进液体金属内部生核或改变晶体成长过程的一种方法,生产中常用的变质剂有形核变质剂和吸附变质剂。

3、振动与搅拌。

4、对于冷变形的金属可以通过控制变形度,退火温度来细化晶粒。

⑧ 工业炼钢的时候在里面加入多少量的钒能达到提高钢的韧性的效果

氮化钒,别名钒氮合金,是目前是介绍比较高端的冶金技术,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可以生产。

中国目前钒氮合金生产企业还不多,主要有:攀枝花钢铁集团和安阳昱千鑫冶金耐材有限公司.

.钒氮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添加剂,可以替代钒铁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生产。氮化钒添加于钢中能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在达到相同强度下,添加氮化钒节约钒加入量30-40%,进而降低了成本。
以建筑业为例,使用钒氮合金化技术生产的新三级钢筋,因其强度提高,不仅增强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抗震性,而且还可以比使用二级钢筋节省10%~15%的钢材。仅此一项,我国每年就可少用钢筋约750万吨,相应少开采铁精矿约1240万吨,节约煤炭660万吨,节约相关辅助原料330万吨,同时大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废气的排放,收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钒氮合金可用于结构钢,工具钢,管道钢,钢筋及铸铁中。钒氮合金应用于高强度低合金钢中可同时进行有效的钒、氮微合金化,促进钢中碳、钒、氮化合物的析出,更有效的发挥沉降强化和细化晶粒作用。
钒氮合金特点:
钒氮合金比钒铁具有更有效的强化和细化晶粒作用
使用钒氮合金能节约钒添加量,相同强度条件下钒氮合金与钒铁相比可节约20-40%钒
使用钒氮合金更有利于钒、氮收得率稳定,减少钢的性能波动。
使用钒氮合金特别的方便,损耗少。采用高强度防潮包装,可直接入炉
钒氮合金研发难度大,属冶金行业的顶级尖端技术。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VAMETCO公司和攀钢能够生产。攀钢通过科研攻关,首创比国外更先进的“非真空连续生产”技术,填补了中国钒氮合金生产领域的空白。
1998年,美国钒公司第一次来中国推销钒氮合金,在攀钢考察时强调指出“二十多年来,德国、俄罗斯、日本对钒氮合金都研究过,都声称自己研制出钒氮合金生产技术,但20多年过去了他们都没能大批量生产。钒氮合金生产里面学问大得很,只有我们才真正能商业化生产。”同时,对攀钢提出的技术合作意愿坚决拒绝并挑战“你们开发出来我买你们的”。经过多年攻关,1996年9月,攀钢开始立项《用V2O3制取碳化钒和氮化钒的研究》并通过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立项审查,此后,历经数年艰苦卓绝探索,最终取得钒氮合金产业化技术成功。攀钢该项技术的成功不仅突破了美国全球独家垄断,同时工艺技术更为先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攀钢的钒氮合金产业化技术全面超过美国Vametco公司同类技术,主要表现在:一是攀钢能够在非真空而不是Vametco公司必需的高真空环境下生产,设备简单、要求更低、稳定性强、设备投入少;二是攀钢工艺能够连续性生产,降低了能耗和显着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攀钢工艺中,碳化及氮化反应同步进行,工艺流程简单,运行周期短。
从2002年到2004年,攀钢在3年的时间内迅速达到年产钒氮合金2000吨的生产能力。2002年6月,攀钢建设成功300t/a工业试验推板窑建成并投入运行;2003年,由于300t/a工业试验推板窑关键技术的突破,攀钢决定正式实现产业化生产,产业化项目得到国家支持,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03年8月,攀钢第二、第三条300t/a产业化设备又相继建成投产,使生产能力扩大到1000t/a;2004年6月和7月,攀钢新建的3条300t/a的产业化设备分别相继投产,使攀钢的钒氮合金总生产能力达到2000t/a的规模。

阅读全文

与什么工业能同时强化和韧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q8奥迪和雷克萨斯570哪个好 浏览:328
奔驰slk卖多少钱 浏览:382
上海工业固碱一吨多少钱 浏览:440
奥迪a4车内存水有什么问题吗 浏览:429
奥迪q2和mini哪个有面子 浏览:5
工业设计概论怎么复习 浏览:30
奥迪a4办完手续多少钱 浏览:406
文创风和工业遗存哪个好 浏览:441
奥迪方向轻重怎么调节 浏览:355
吉林电子工业内窥镜有哪些 浏览:17
奥迪a8l怎么调时尚 浏览:154
京山哪里有汽车精洗 浏览:690
汽车被淹如何开门逃生 浏览:413
奥迪q3七挡湿式双离合要多少钱 浏览:803
凯迪拉克xts和奔驰e300l哪个好 浏览:707
婚车奔驰车队一般多少钱 浏览:237
奥迪泡水车怎么样 浏览:511
汽车灯泡如何区分 浏览:797
大众哪些汽车干式双离合 浏览:602
怎么辨别宝马m三和m五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