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业设计到底多久能在中国大陆火起来
10年之内。
B. 中国什么时候有的工业设计专业的
1984年柳冠中教授在清华大学建了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C. 最早将流线型引入工业设计的是美国人对吗
是。
最早将“流线型”引入工业设计的是欧洲人,而将其与生产相结合的确是信奉商业主义、消费主义的美国设计师。
流线型设计是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由装饰艺术发展而来,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最初主要运用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后来广泛流行,几乎波及到所有的产品外形。
流线型风格的魅力在于它给经济大危机下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解脱,成为走向未来的标志。流线型的情感价值超过了实用功能。对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设计从根本上说不是形式问题。而是充分地利用系统资源,在组织完美新形式的同时,实现人类的需求理想。美国“二战”后工业设计的巨大发展正是在认识克服了设计上的极端形式主义弊端之后才得以实现。
D. 详说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史!
中国设计史从石器代就已经开始设计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 ★ 手工艺设计阶段: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 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变化,这些对于此后的工业设计有着深刻影响。 一、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过渡时期)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们一方面大量引进机器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趣味而得以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 ★ 制造商们并没有对新的制造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重新思考,他们并不理解,机器实际上已经将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设计问题。他们坚信产品的艺术性是某种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并运用到工业上去的东西,即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显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许多家用产品往往借助新古典主义或折衷主义的风格来附庸风雅并提高身价,不惜损害产品的使用功能。 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越来越细的分工,成为工业设计专业产生的主要原因。1919年美国设计师西奈尔首先使用了“工业设计”一词。 “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而其中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 在设计过程中,莫里斯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关系,依他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 代表人物及思潮: 早期工业产品功能与形式的分离,缺乏整体设计的状况,从反面激发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国的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对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拉开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设计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体力行,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标准来拯救设计的危机,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忠实于材料,反对过分装饰。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把设计水准的下降归于工业化本身,鼓吹回归到中世纪手工艺产品对于质量的尊重,这显然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而不是去掩盖它们。 包毫斯的建立: 一战后的1919年德国“包豪斯”成立,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践上和教育体制上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 时代背景及代表人物:1900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传统的概念、传统的形式无法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术和材料则为实现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以颂扬机器及其产品、强调几何构图为特征的未来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兴起,机器美学作为一种时代风格也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以柯布西埃、格罗披乌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先驱开始努力探索新的设计道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于是以主张功能第一、突出现代感和扬弃传统式样的现代设计便蓬勃发展起来,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 现代设计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但工业设计确立其在工业界的地位却是在美国。 ★时代背景:1929年,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和紧接而来的经济大萧条,在幸存的企业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压力。当时的国家复兴法冻结了物价,使厂家无法在价格上进行竞争,而只能在商品的外观质量和实际使用性能上吸引消费者,因此工业设计成了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以雷蒙·罗维为代表的第一代职业工业设计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工业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二次大战期间,各国军备的比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许多对后世影响极大的科技和技术不断涌现,如:雷达、核子武器、火箭技术以及航空喷气技术等。 美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未在战争中受到较大创伤,一跃成为了世界经济、科技、军事的主导力量。工业设计在美国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并最终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方法广泛影响了欧洲及其他地区。无论是欧洲老牌工业技术国家,还是在苏联、日本等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工业设计都受到高度重视。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于设计的关注。日本的工业设计由战后初期的模仿,发展到了目前具有自己特点的高水平,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在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设计也深受重视。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多元化的格局也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大陆开始受到重视。198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工业设计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引入的,现在还在起步阶段....
E. 工业设计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时期
工业设计的发展可以划分为魏玛时期、德绍时期、柏林时期。
1、魏玛时期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作为总统,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着培养20世纪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格罗皮乌斯广泛吸收人才,聘请艺术家和工匠授课,形成了艺术教育与手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系。
2、德绍时期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进行课程改革,实行设计与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的效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的总裁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斯·迈耶接任。
这位共产主义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主义扩展到政治激进主义,这使包豪斯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不得不在1930年辞职,由(L MIES VAN DE ROHE)接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3、柏林时期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搬迁到柏林一座废弃的办公楼,试图重建。由于包豪斯精神不被德国纳粹所容忍,面对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无力回天,并于当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关闭,不得不结束14年的发展。
(5)工业设计什么时候引进扩展阅读:
工业设计的设计理论: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性。这些观点对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渐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的自我表达和浪漫主义。
F. 工业设计的由来,发展历史,国内外现状
工业设计发展史
中国设计史从石器代就已经开始.设计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 手工艺设计阶段: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变化,这些对于此后的工业设计有着深刻影响。 一、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过渡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们一方面大量引进机器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趣味而得以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 制造商们并没有对新的制造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重新思考,他们并不理解,机器实际上已经将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设计问题。他们坚信产品的艺术性是某种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并运用到工业上去的东西,即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显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许多家用产品往往借助新古典主义或折衷主义的风格来附庸风雅并提高身价,不惜损害产品的使用功能。
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越来越细的分工,成为工业设计专业产生的主要原因。1919年美国设计师西奈尔首先使用了“工业设计”一词。 “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而其中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 在设计过程中,莫里斯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关系,依他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 代表人物及思潮: 早期工业产品功能与形式的分离,缺乏整体设计的状况,从反面激发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国的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对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拉开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设计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体力行,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标准来拯救设计的危机,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忠实于材料,反对过分装饰。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把设计水准的下降归于工业化本身,鼓吹回归到中世纪手工艺产品对于质量的尊重,这显然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而不是去掩盖它们。 包毫斯的建立: 一战后的1919年德国“包豪斯”成立,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践上和教育体制上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摘自网络)
时代背景及代表人物:1900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传统的概念、传统的形式无法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术和材料则为实现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以颂扬机器及其产品、强调几何构图为特征的未来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兴起,机器美学作为一种时代风格也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以柯布西埃、格罗披乌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先驱开始努力探索新的设计道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于是以主张功能第一、突出现代感和扬弃传统式样的现代设计便蓬勃发展起
G. 工业设计史问题
工业设计史
浅谈工业设计的进程
介绍
工业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设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它经历了长期的酝酿阶段,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第一个主题
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是批量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通过形形色色的工业产品,工业设计对现代社会的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构成了一种广泛的物质文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个主题
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工业设计致使商品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一种除单纯使用功能外的新关系。这种消费刺激,成了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第三个主题1
研究工业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由于工业设计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水平,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因此,为了说明工业设计历史演化的特点,就必须研究工业设计发展的社会背景,并把握工业设计的真正动力与源泉。这样做并不否认设计师工作的重要性,优秀的设计师正是将各种先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与个人的信念、天赋和技巧相结合,创造出富于个性的成功作品,从而推动工业设计的进步。
第三个主题2
在工业设计史中,继承和变革这两个孪生的主题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现,并不时产生激烈的交锋。由于工业设计与传统设计文明的渊源关系,工业革命后,传统的设计风格被作为某种特定文化的符号,不断影响到工业设计。手工艺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升华。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工业设计史,有必要考察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及其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
意义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而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意义2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变化,这些对于此后的工业设计有着深刻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们一方面大量引进机器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趣味而得以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制造商们并没有对新的制造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重新思考,他们并不理解,机器实际上已经将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设计问题。他们坚信产品的艺术性是某种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并运用到工业上去的东西,即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显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许多家用产品往往借助新古典主义或折衷主义的风格来附庸风雅并提高身价,不惜损害产品的使用功能。例如在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大多数展品极尽装饰之能事而近乎夸张。这种功能与形式的分离,缺乏整体设计的状况,从反面激发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国的拉斯金和莫里斯等对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拉开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设计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体力行,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标准来拯救设计的危机,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忠实于材料,反对过分装饰。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把设计水准的下降归于工业化本身,鼓吹回归到中世纪手工艺产品对于质量的尊重,这显然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意义3
19世纪末一场名为“新艺术”的设计运动在欧洲兴起,设计师力图用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形式代替程式化的古典装饰。尽管他们的设计仍是形式主义的,但毕竟打破了古典的传统,为20世纪现代工业设计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1900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传统的概念、传统的形式无法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术和材料则为实现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以颂扬机器及其产品、强调几何构图为特征的未来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兴起,机器美学作为一种时代风格也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以柯布西埃、格罗披乌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先驱开始努力探索新的设计道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于是以主张功能第一、突出现代感和扬弃传统式样的现代设计便蓬勃发展起来,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1919年德国“包豪斯”成立,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践上和教育体制上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在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过渡,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第二个时期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这一期间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三个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多元化的格局也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总结2
工业设计发展进程中较有影响的设计流派、组织及其主要活动地区、活动时间和代表人物如表0-1所列。
列表0-1
新古典主义欧美各国1760-1880
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
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莫里斯,阿什比
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1890-1910吉马德,戈地
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1897-1933霍夫曼
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1907-1934穆特休斯,贝伦斯
风格派荷兰1917-1931里特维尔德
构成派前苏联1917-1928马来维奇,塔特林
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格罗披乌斯
艺术装饰风格法国1925-1935
流线型风格美国1935-1945罗维,盖茨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1930-1950阿尔托
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20-1950米斯,柯布西埃
商业性设计美国1945-1960厄尔
有机现代主义美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1945-1960沙里宁,尼佐里
理性主义欧洲,美国,日本1960-
高技术风格欧洲,日本1960-1980
波普风格英国1960-1970
后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65-文丘里,索特萨斯
解构主义欧美各国1980-盖里,屈米
H. 中国是什么时候引进工业设计的
中国工业设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 概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设计不仅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且自身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巨大的产业。今天,设计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复一日地改变着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会看到各种各样举着设计的旗帜,宣传自己的产品。“设计”一词应用范围之广,让人应接不暇。社会的越发展,设计的涵义越复杂。设计越来越模糊了。
2 设计现状
2.1 大的社会环境
由于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我们周围充满了浮躁的味道。设计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浮躁不是一种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正在奋起直追的国家的常态。我们正在追赶世界,世界张开双臂迎接我们。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难。设计在我国还处在幼稚阶段,如何面对这么强大的社会背景值得深思。
2.1.1 整体设计意识的薄弱
拿工业设计而言,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是现代意识与现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与感性的构成,是科技、艺术、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创造活动。这时,设计意识也就有个人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只有在社会意识表现出对设计的渴求,设计活动才会被认可与重视。而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与否,也与这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对设计的需求的有无来决定。
我国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从《考工记》、《天工开物》、《髹饰物》、《长物志》到天数口头传承的工匠口诀,从我国的陶器、铜器的制炼到四大发明,集中融会了我国古代设计师对造物、设计及其精神内难的认识和思考,这时我国古代设计师个人意识的有力显现。即使到了现代,这种设计师的个人意识依然不断涌现而且不断扩展,可谓人才辈出,但这些个人意识在没有被社会认可和重视的情况下,不可能左右社会意识,更不可能成为社会意识。设计发展的差距就毫无疑问地成为必然。
今天,世界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理智上我们知道新时代已经来临,但心理上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看看周围,设计常常被社会“作为肤浅的比附,即使没有被丢弃,至少也是被冷落的和轻视的”(张道一,1994)更谈不上深刻的体现或揭示社会的心理。但是,我们相信,当设计师的个体设计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使设计成为生活的必需,社会的渴求,汇聚成一定的社会意识从而替代整个社会意识。也只有当社会意识对设计情有独钟,形成设计意识的时候,我国的设计才有真正的出路,才会后来居上。
2.1.2 认识的缺陷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民大众混淆了设计和艺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做设计就是艺术设计人就是艺术人。他们总带有一种蔑视的眼光,口语称其为“看不起学设计的人”。认为做设计的就知道画画,就是恶搞,就是与众不同。足见设计并没有这么乐观的称为已经大众化。
这种“蔑视”来源已久,特别是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造物属于形而下的范畴,由此,它从思想观念上和社会实践上都被纳入了世俗末流之中,这种思想影响于历代。正是我国这种传统的“重道轻器”思想的沿袭,在实践上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工艺及产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左右社会和人们心态的物质力量;而在人们观念上却又鄙视这种工肆之人的艺术劳动,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足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影响有多大?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中国文化传统的“伟大”之处。
2.2 教育状况
2.2.1 师资问题
拿工业设计来说,其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原创工业设计的教师大多由美术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改行而来,在教学的立足点上没有转过方向,将学生过多地引导到纯艺术、纯外观造型的轨道上,影响了对工业设计的正确认知和顺利发展。当然可以稍微乐观的说,这几年情况有些好转,新的师资大力涌现,专业化程度提高。但是面临着另外的问题,他们大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实际的设计经验,仍然照搬书本知识进行下一代的灌输,缺乏形象性和说服性;其次,偏于注重学生“技”的训练,特别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手绘的训练,最起码的设计史论很少涉及,一问三不知;第三,在大的社会熏陶下,大部分学生盲目崇拜国外的设计,整天在比较北欧、日本和美国等的设计,生搬硬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知道从我们自身中找设计、找创意。
2.2.2 理论教育问题
谈到理论教育,不是说要生搬硬套理论,不是要整天大讲特讲,而是要使学生建立理论的头脑,更好的指导实践。在这里要谈到“技”与“道”的关系问题。“技”,相当于“术”也属于“器”,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或“物质性的劳动”。“道”,法也,即规律。《韩非子.解道》:“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也指出“道”是万物万理的规律所在。这里的“道”,小而言之是理论方法,大而言之,是掌握“技”之后获得的大智慧。
从设计角度讲,设计上的“道”,就是在对设计理念的深刻理解后所进行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设计上的“技”在这里指的是技术和技巧。一是表达的技术。二是造型处理的技巧。
就我国国内的工业设计发展而言,确实比西方落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工业设计将永远落后。我们还处于学习、提高有待加强研究的阶段,这对工业设计在理论上的充实尤为必要。那么重担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没有深厚的基础决没有雄伟的大厦,没有设计学的知识体系决没有中国现代设计光照世界的那一天”。
因此,在我国工业设计的教育中加入工业设计理论的支持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了,对我国工业设计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学会思考,不加强对工业设计理论的研究而妄自菲薄,只将工业设计当作某种类似先进技术手段之类的东西加以引进、效仿。却将本已具有的盛器经验连同当前的实际状况一并遗忘,其结果必然是走向穷途末路。
3 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
3.1 设计内部
3.1.1 端正设计的认识
正确认识设计与艺术,是处理做好设计的首要前提。笔者认为设计是沟通,是传达,而艺术是表现,是创作。这并不是说设计里没有表现的成份,更不是说艺术是不在乎沟通的。但是两者放在这两项上的重视是有较大差别的。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隹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设计就好比写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设计与写作都是在表达,在沟通。好的设计可以讲一个故事,好的写作可以让人看到一幅画不出来的画。
3.1.2 强化设计师素养
设计师在创造性设计和构思的同时是在创建某种新的生活方式,即在体会某种道德观、价值观,建立消费者与设计品之间沟通的桥梁。好的设计体现着一个设计师良好的设计素养。
首先,做设计最重要的是先学树人。面对浮躁的社会,浮躁的环境,作为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学会在浮躁中寻找灵感,大的方面作对人类负责任的设计,小的方面作对得起自己的设计。使设计朝着所谓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的方向发展。
其次,设计师在掌握“技”的基础上,要强化“道”的修养。理论指导实践的进行,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古代不是有“道由技进,技达于道”、“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功夫到则自造微入妙,穷神知化矣”,建立一个好终身学习之制。我们主张要扩大知识面,并非主张人人都做“万金油”。自己专业的精通深度等于大树的根,根深才可能叶茂,自己的能力与事业才可能高大。我们只有从宽广的知识面上可以得到在专业里难得的启示,才有可能使我们超越自己范围而有所创新。
最后,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对待幼稚的、年轻的设计。给年轻的设计师以鼓励,以信心,以激情。因为设计也是代代相传。笔者经常浏览BBS设计论坛,相当一部分人在对待他人的批评和看待他人的设计作品时是抱着“一棍子打死”的心态,而少了些宽容与豁达,少了些理性与从容。这种眼高手低,无知无畏大概也是我们常说的浮躁吧。
“创新”这个词近年来提的最响亮。创新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及发展的灵魂。那么设计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再拿工业产品来说,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灵魂,产品离开了创新也就无所谓设计。创新设计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也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创新也要有方法有技巧。
(1)创新方法
由于近阶段,我们的设计不是一会半会地能赶上外国设计,所以模仿是必要的,但模仿不等于抄袭,模仿能够启发思维,提供方法,少走弯路。日本在二战前后,也是“抄才”,抄尽了欧美的产品,现在也在科技和经济上超过了欧美。所以笔者认为,抄要有抄的目的,那就是“先抄后超”,先抄后超是必经之路。但只知抄不知超那就没什么前途了。
我们在学习国外工业设计的同时,要不断地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现实情况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国的工业设计理论真正能指导我国的工业设计实践,才能为我国工业设计真者的“后来居上”创造条件。
(2)技术运用
新技术的运用也是设计的创新。产品创新设计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比如逆向工程技术对设计产品的设计创新就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具有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态势。
3.2 设计外部
3.2.1 设计环境
首先是设计普及。前些年中央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把“设计要从娃娃抓起”很好的贯彻下去,相信对设计不会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局面。大力普及设计教育,加强人们的审美观念,树立起审美标准,那么人们对设计品不会再置之不理。
其次,树立设计观念和全民意识,国家自上而下,建立一个机制,树立设计意识和设计观念。
第三,做社会需求设计。适于需求的设计,适我们想要的设计。设计实际可达到的目标并不一定是“最佳”或“最好”或“最正确”的设计,而只能达到在一定条件下“满意”的设计。这里最重要的是“满意”并不是一个基于科学上的标准,而是一个“人”的标准。[NextPage]
3.2.2 设计文化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除政治、经济、军事之外的一种观念形态、精神生活的产物,它需要物的载体来体现。最近国内学者联合倡议进行阻止外国文化的渗透:圣诞本是西方各国的节日,近几年来中国过圣诞的人越来越疯狂,近乎超过元旦。笔者认为圣诞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有物的载体进行传递,比如圣诞老人、圣诞树、长筒袜、圣诞歌、圣诞贺卡和圣诞舞会等等,他们可以表达人们的喜悦,祝福之情,而元旦呢?没有什么可以代表元旦的东西。或可以这么说没有公众都接受的物品来传达喜悦、祝福之情。从设计的角度,这些物品就是设计的造物品。这样一来我们设计师们是否可以从这里找出什么灵感呢?
信息时代,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有失控的感觉,人们渴望能够通过知识和文明重新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道德和伦理。对工业化和现在主义的信仰已经证明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社会,文化的延续才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中国设计来说,现在越来越提倡设计中国化,本土化,中国元素化,理论一套一套,似有无病呻吟之态,有些“设计家”为了职称,为了名誉,出书、演讲、报告等等,拿出来实质的设计,对国民大众有益的设计来才算真的。理论付诸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中国文化是一个传统。无须刻意的去强加给设计,如果是一个真正对中国博大文化了解的设计家,他不会整天打着设计中国化的旗帜在炫耀。作为设计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种文化的内涵,才能在设计中无形的体现出来,此时太容易让人想到“人具有内涵,具有涵养”的意义了。
优秀的永恒的设计,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机能,而且必须有效地反映人类的信念、知识、精神和对特定文化的渴求等欲望。通过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等同确认,汲取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以形成具有历史持续性和地域特征的设计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设计文化负载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信息,虽然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人类不同群体(民族、地域)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包括传统文化和地域特点、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正是这种历史持续性和地域差异性,才使设计文化体现出绚丽丰富的色彩和耐人寻味的魅力。这种历史持续性和现代共通性即矛盾又统一地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设计文化的大趋势。
3.2.3 设计机遇
有需求有消费才有设计与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首先从消费方面。中国消费文化的新发展,引起了消费的改变。
①从传统的消费文化转向现代型消费文化。现代消费观念认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而且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②从温饱型消费转向小康型消费。年轻一代中,开始以“能挣会花”的新兴消费观念冲击“省吃俭用”的传统消费观念。
③从生活型消费转向社会型消费。
消费文化的转变,给设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其次,资源环境方面。全球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已经引起全球人们的注意,那么人们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树立起来,设计品求当然要顺应大的社会趋势。近些年来提出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等等。那么符合社会大环境的设计是最受欢迎的设计。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设计始终会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会不断引导社会生活方式的进步。
I. 工业设计最早出现于什么国家
A
“工业设计”一词在美国最早出现于1919年,当时一个名叫西奈尔(Joseph...提革(Walter D.Teague,1883-1960)最早开业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原是一位成功的平面设计艺术家,经营过广告业,并享有...而视觉形象出现于设计的最终阶段。
J. 工业设计的概念是什么时候才确立的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