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娄底新化怎么样穷吗
全国的贫困县!不过这几年好点,有高铁站(沪昆)、娄怀高速公路,还有已经立项的飞机场。旅游业也搞得可以!根据省委文件,可能会跟冷水江合并为区!
Ⅱ 娄底的经济
2014年娄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0.91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2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50.1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384.48亿元,增长8.0%。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54.1:31.4调整为14.6:53.7:31.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8%、61.9%和31.3%,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6个、5.0个和2.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 31508元,增长7.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4.79亿元,增长9.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趋紧。全市财政总收入95.3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91亿元,下降2.9%,税收收入36.42元,下降11.0%,非税收入22.49亿元,增长4.7%,上划中央级税收28.88亿元,下降15.2%,上划省级税收7.55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3.10亿元,增长7.4%,其中,民生支出 134.19亿元,增长4.6%。
价格水平温和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类上涨2.0%,烟酒类下降0.7%,衣着类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交通及通信类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2%,居住类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1%。 2014年底,全市施工项目2010个,同比增长12.2%,新开工项目1274个,增长1.0%,投产项目1262个,增长2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8.94亿元,增长19.2%。分类型看,国有投资334.21亿元,增长11.9%,非国有投资604.73亿元,增长23.7%,其中,民间投资600.62亿元,增长24.5%,占全部投资比重64.0%,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5.75亿元,增长85.0%;第二产业405.61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477.57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占比50.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9.23亿元,增长29.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0.8亿元,增长61.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11.33亿元,增长21.5%,生态环境投资34.33亿元,增长35.0%,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明显。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1亿元,同比下降8.1%。其中住宅投资69.84亿元,下降10.3%,办公楼投资3.49亿元,下降5%。商品房销售面积171.92万平方米,下降53.7%,其中期房销售面积143.36万平方米,现房销售面积28.56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148.5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50.56亿元,下降55.7%,其中,住宅销售额38.42亿元,下降56.3%,房屋待售面积44.44万平方米,下降44.5%。 2014年底,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全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全年旅游者总人数1932.57万人次,增长22.5%,其中国内旅游者1924.74万人次,增长22.7%,入境旅游者7.83万人次,减少2.9%。实现旅游总收入142.65亿元,增长23.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41.15亿元,增长23.4%;旅游外汇收入2450.6万美元,增长3.5%。
Ⅲ 娄底和湘潭哪个好
目前湘潭比较好,它算的上是老工业区.
娄底是湖南最年轻的地级市,但是娄底前途一片光明.因为它年轻,年轻就是资本,
湖南的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0位。
湖南的综合竞争力基尼系数全国排名为第6位,表明湖南省城市之间综合竞争力相差较小,发展相对较为均衡。
综合竞争力:整体水平处于中游,长株潭城市群保持领先。
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郴州、娄底、衡阳、张家界、怀化、邵阳、益阳、永州。
综合增长竞争力:整体发展偏慢,北部快于南部。
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常德、衡阳、长沙、益阳、湘潭、株洲、张家界、岳阳、娄底、邵阳、永州、郴州、怀化。
经济规模竞争力:整体发展均衡,长沙一枝独秀。
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长沙、岳阳、常德、株洲、湘潭、衡阳、郴州、益阳、永州、娄底、邵阳、怀化、张家界。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工业化阶段城市较多,长株潭经济区效率较高。
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长沙、株洲、岳阳、湘潭、常德、娄底、郴州、怀化、衡阳、张家界、邵阳、益阳、永州。
发展成本竞争力:整体发展成本较低,旅游城市较为领先。
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常德、长沙、张家界、永州、邵阳、湘潭、岳阳、娄底、益阳、郴州、株洲、怀化、衡阳。
产业层次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低,城市发展均衡。
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长沙、株洲、张家界、郴州、怀化、湘潭、邵阳、娄底、衡阳、岳阳、永州、益阳、常德。
生活质量竞争力:整体实力偏弱,长沙质量最高。
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长沙、株洲、张家界、郴州、岳阳、湘潭、常德、怀化、娄底、衡阳、邵阳、益阳、永州。
各城市在全国的排名也基本处于中游,主要集中在100—150和200—250这两个区间段。湖南省13个城市中,两个城市排在了前100名,6个城市排在100—200之间,5个城市排在200—250之间。(294个地级以上城市参评)
在六项竞争力指标中,湖南的发展成本竞争力最强。最弱的指标为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要弱于综合竞争力指标。在中部六省中,湖南综合竞争力指标是最强的
Ⅳ 娄底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
牢牢把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团结一致,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开创了我市“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新局面。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12.6%(预计数,下同);完成财政总收入45.51亿元,增长1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53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分别增长8.9%和9.3%;人口自然增长率7‰;城镇登记失业率4.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35;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5%,化学需氧量削减4.97%,二氧化硫、砷排放量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上半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9%一度下滑至5月份的3%,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同步下滑至7.2%。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科学应对,力促规模工业止跌回升,全年增速达到17.8%,总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6.1%。
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及时出台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集中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由市级领导牵头,上千名干部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帮扶企业促技改、调结构、拓市场、渡难关。完成工业投资169亿元,增长30%,其中技改投资140.5亿元,增长20.7%。原煤、发电量、钢材、焦炭、锑品、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34%、25%、36%、54%、46%。十大产业集群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增长19.2%。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601户,新增92户。
园区工业不断壮大。研究出台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园区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园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定位,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16%。娄底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各县市区产业园也竞相发展。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市内75家企业与国内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功对接,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湖南特种陶瓷、煤矿机电、农业机械、特色生猪等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闪星锑业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湖南名牌产品8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陆两优267”通过省级鉴定,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考核验收,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湖南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冷水江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二)投资拉动强劲有力
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一揽子计划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施工项目1276个,增长48.2%,其中新开工项目1010个,增长48.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增长54.2%,是我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年份之一。
工业建设呈现新亮点。涟钢2250热轧板生产线、金电二期、华润电力一期、双峰海螺二期、湖南海螺、安石湖南煤化新能源等3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7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尤其是总投资115亿元的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电工钢项目成功落户娄底经济开发区并开工建设,将为我市发展增添强大后劲。
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投资34.32亿元。成功争取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通过我市,并规划在娄底城区和新化设站,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顺利开工。娄新、新溆、安邵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打响了干线公路改造三年大会战,加快推进G207、S210、S312、S209、S217、S225、X024等七条干线公路改造,娄底汽车南站投入使用,农村通乡通畅工程完成1231公里,其中改造县乡公路140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1091公里。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理顺。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投资18.6亿元。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成为城市投资的主载体、城市融资的主平台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中心城区吉星路等主次干道完成提质改造,孙水公园建成开放,市体育中心和涟水河南岸防洪堤主体工程竣工,城区绿地率达到34.25%。县市城区与小城镇加快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增长21.2%和10.7%。成功争取水府示范片区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昭山示范区范畴,与长株潭对接融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要素保障得到新加强。加快对接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40个重大项目进入省重点项目规划,17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名录,争取中央、省各类建设资金26.1亿元,比上年增加11.1亿元。积极搭建对外合作交流与招商引资平台,成功举办娄底深圳投资洽谈会、广州科学城投资推介会、第三届“青春娄底·湘中之光”经贸洽谈会,组团参加“中博会”、“港澳洽谈周”、“珠洽会”、“湘商大会”,实现内联引资8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是我市历史上招商引资力度最大、措施最硬、效果最好的一年。大力实施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600家工程,组建了2个资本金过亿元的担保公司,成立了2家小额贷款公司,冷水江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97.2亿元,增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重点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连续十年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工作荣获全国先进。
(三)农业基础更加巩固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393.5万亩,总产162万吨,分别增长4.29%、3.19%。出栏生猪499.7万头,增长3.4%。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补贴资金3.22亿元。全市“三农”支出完成8.32亿元,增长29.78%。种养大户发展到5.1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72个,会员7.2万户,带动农户19.26万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88家,完成产值47.8亿元,增长20.6%。双峰、新化分别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新化、涟源列入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县(市)。
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不断夯实。重点抓了7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型、生态养殖型、劳务经济型等8种建设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9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1万处,解决2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建设工作获全国先进,第六次获得全省水利建设竞赛“芙蓉杯”奖。农业机械化率达到27.1%,农机产值达到10.7亿元,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扶贫建设、革命老区、库区开发、移民后扶、农民负担监管、“三冬”生产等工作扎实开展。及时有效抗御山洪灾害,夺取了双峰“7·2”抗洪救灾胜利。森林防火、农林病虫害防治、气象水文信息和技术服务、农资供应与价格调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农村道路、通信等设施不断完善,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22亿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新化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县。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已流转耕地面积31.5万亩,占承包面积的15.4%。狠抓农村能源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地现场核实率、林权发证率、山林纠纷调处率分别达到92.1%、36.1%和88.4%,均超过省定年度目标。完成造林11.6万亩,新增油茶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5%。
(四)促进消费成效显着
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6亿元,增长18.7%。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城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持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效果明显,发放财政补贴9800万元,带动直接消费15亿元。成功举办湖南省首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加工贸易实现零的突破,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四位。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544万人次,增长34.5%,实现旅游总收入27.6亿元,增长36.4%。启动了大梅山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开展了“亿元优惠迎国庆·万人免费游娄底”大型促销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曾国藩国际文化旅游节,波月洞成功创建AAA景区,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创AAAA景区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填补了湘中AAAA景区的空白。湄江成功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紫鹊界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国家验收。
(五)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为民办实事任务圆满完成。实施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10.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和安置再就业5.1万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7.4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社会保障支出18.71亿元,增长48.8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娄星区启动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效益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提高,参合农民280.8万,参合率达到85.37%。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廉租住房7167套,新建经济适用房1298套。加强财政、政府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和惠民政策落实。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三高一低”企业和项目32个。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4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类安全事故持续下降。争取中央投资2374万元、银行贷款3亿元,实施国家煤矿安全改造项目12个,煤矿安全生产消灭重大及以上事故,创历史最好水平。推进“百件信访老案”办理,集中解决了大批遗留问题。调整警务体制,加强防控建设,刑事发案率进一步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进步,信访和维稳工作获得全省先进。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城区学校入学新生班额过大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娄底技师学院筹建工作扎实推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六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和娄星区、冷水江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药监工作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慈善、老龄和红十字会工作卓有成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先进,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人口文化新传播基地。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组织“中国着名作家看娄底”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大型现代花鼓戏《花落花开》获得田汉戏剧奖并被列入全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教材,电影《马东的假期》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优秀影片奖,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市广电技术大楼投入使用。组织了建国60周年和撤地设市1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彰显了“青春娄底”形象,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进一步凝聚了全市人民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合力。
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改制扫尾攻坚,市属106家企业已有102家完成改制,省属下划企业湖南省锻造厂改制完成。
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公安、消防、武警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抗灾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统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侨务工作获全国侨务系统先进,人防工作扎实有效,民族、宗教、地震、对台、地方志、档案、保密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2件、人大代表建议209件,政协建议2件、政协委员提案196件。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出台《娄底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聘请了68名专家,开展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咨询论证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和规范性文件管理,有力推进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大力实施投资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和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收费“一票制”,机关效能建设逐步加强。集中整治“三强”(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行阻工)行为,着力优化施工环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加强财税征管,促进财政增收,开展厉行节约工作,财政保障能力增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市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不仅取得了各项建设的重要成果,也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总体战略,以切实可行的思路引领发展,全力以赴促进发展。二是必须立足实际,选准路径,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必须解放思想,开放视野,胸怀全局,科学研判,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四是必须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大力弘扬“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五是必须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经验弥足珍贵,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扎实工作和全市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娄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各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市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实力还不强,区域竞争压力大;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节能减排要求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经济发展环境还不优,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任务很重;老百姓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亟需解决,改善民生力度还需加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Ⅳ 娄底市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潜力
娄底是湖南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基础产业。华菱涟钢投资100亿多元的薄板项目是湖南省推进工业进程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这些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为娄底开发区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Ⅵ 娄地再哪
你打错了吧!!
应该是娄底吧!!!
娄底,地处湖南的中心位置,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素有“湘中明珠”之称。辖娄星区和冷水江、涟源两市及新化、双峰两县,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1998年末人口394.25万人。
娄底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娄底在秦时属长沙郡,西汉时属长沙国,东汉时分属长沙郡、零陵郡,三国、晋时分属衡阳郡、昭陵郡,隋时又归属长沙郡,唐、宋时分属潭州、邵州,元时属潭州路、宝庆路,明、清时属长沙府、宝庆府,民国时属五、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属邵阳专区、益阳专区。1952年起属邵阳专区。1977年9月,从原邵阳地区析置涟源地区,辖新化县、双峰县、涟源县、邵东县、新邵县、冷水江市。1980年娄底镇恢复为娄底市建置。1982年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撤销地区建制,改为娄底市,原娄底改为娄星区。娄底是名人辈出的宝地。清咸丰、同治年间,今双峰县人曾国藩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成为晚清重臣。清光绪年间,新化县籍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陈天华着有《猛回头》、《警世钟》,被称为“革命大文豪”。1921年,双峰县人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回国后一直在中共中央担任领导工作,为中国早期革命领袖之一。还有着名妇女运动先驱蔡畅、国民党上将宋希濂等历史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不久,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新化县人罗盛教赴朝参战,在朝鲜为抢救掉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莹而光荣牺牲,被誉为“国际主义战士”。
娄底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农业开发条件得天独厚。盛产粮、猪、牛、茶叶、西瓜、水果等几十种农副产品和名优土特产品。永丰辣酱誉满神州,新化牛肉名扬三湘,涟源粉丝、娄底罐头也声势日壮。目前,娄底已被国家和湖南省定为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是国家持续农业开发试验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45种,已开采36种。目前,原煤、火电、焦炭、生铁、锑品、纯碱产量居全省首位,钢材、水泥、电石产量居全省第二。其中锑矿储量与产量均居界第一;原煤储量达30亿吨,占全省储量的50%。此外,铅锌矿、金矿、重晶石、白云石、墨晶石、石墨、石英、石膏、硫磺、瓷土、陶土、金钢砂、铜、钨、砷、锰、铀、钡等矿藏也丰富,有广阔的开采前景。被称为“十里钢城”、“百里煤海”、“世界锑都”、“建材之乡”。为此,湖南省人民政府已于1988年将娄底定为能源原材料开发试验区。娄底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地处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东连湖南“一线两点”经济重点建设地带,西接湖南西线开发的丘岗山地试验区,是湖南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娄邵铁路干线和即将动工的洛湛铁路交汇于娄底市,使娄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经过娄底。207、320国道以及涟(源)溆(浦)、宁(乡)邵(阳)、娄(底)衡(阳)、娄(底)湘(乡)4条省道贯通全区,通车里程达5000多公里。资水、涟水两大水系贯穿全区,常年通航里程达200多公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娄底仅200余公里。娄底拥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立湘中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全国、处一隅而至世界的交通优势。
娄底经济发达、事业繁荣,是一片发光发热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娄底人民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锐意改革,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八五”期间,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4%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七五”期间6%的增长速度。“九五”期间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1998年全市国内生总值达17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1%。第二产业增长11.8%,第三产业增长12.5%。财政收入6.69亿元,连续20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从1978年到1998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改革前28年投资总和的13.2倍。
---农村经济有了飞跃发展,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91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63.89亿元,平均年递增6.2%,主要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1997年粮食总产量达164.05万吨,比1978年增长60.2%,年均递增2.5%,油料产量达3.45万吨,增长3倍;出栏生猪402.53万头,增长2倍;水产品、水果等产量增长8倍以上。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娄底经济建设中的一支强劲的生力军,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繁荣。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17.22亿元,比1978年增长128倍,平均每年以29.3%的高速度增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4.04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16.9%。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的创业天地。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使娄底工业得到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奠定了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基础,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五大支柱产业为主,门类齐全,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拥有相当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34家。其中有世界最大的锑品生产基地锡矿山矿务局;中南最大的生铁铸造基地冷水江钢铁总厂和水泥生产基地雪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有湖南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涟源钢铁集团公司和汽车零配件基地华达机械总厂以及原煤生产基地涟邵矿务局;有湖南大型火力发电基地之一的金竹山电厂和化肥生产基地之一的大乘资氮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条实力雄厚的工业走廊。1998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10.06亿元,比1978年增长9.43倍,平均年递增13.14%,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38.6%上升到1998年的42.6%。主要支柱产品产量与1978年相比,原煤增长75%,发电量增长87.3%,生铁增长3.11倍,钢增长4.97倍,钢材增长5.13倍,水泥增长4.42倍,锑品增长1.35倍,耐火材料增长3.03倍,焦碳增长1.07倍,化肥增长1.89倍,纯碱增长7.24倍,陶瓷增长2.57倍。
---内外贸易日益活跃。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充裕的货源,市场商品供求日趋繁荣活跃。特别是通过稳步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打破了国有商业大包大揽,独家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减少经销环节的流通体制。到1997年底,已拥有各类批发零售餐饮业机构网点8.32万个,比1978年增长21倍,199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98亿元,比1978年增长19.5倍,年均递增17.3%。对外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1997年外贸经营总额达13598万元,比1978年增长1.7倍。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36万美元。
---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显着进步。通过实施“科教兴娄”战略,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至1997年底,已有各类科研机构160个,比1978年增长3.7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万人,增长7.6倍。改革开放20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947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部级33项。完成“星火计划”项目137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部级40个。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实行多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教育网络,到1997年底,普通高校、中专和技校共18所,在校学生共15442人;拥有普通中学311所,在校学生20.58万人;职业中学50所,在校学生2万人。普通小学2018所,在校学生52.8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已形成多层次结构、防治结合,科目齐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到1997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1272个,病床81.57万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85人。一些恶性传染病已经消灭或完全得到控制人口预期寿命大大提高。同时,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文化网络初具规模,电影院、剧院、书店、文化馆遍布城乡,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专业体育队伍不断壮大,竞技水平明显提高,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得好的成绩。
娄底风光秀丽,环境宽松,是一片迷人的土地。娄底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清代名臣曾国潘故居等人文景观和风光名胜旅游点70多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涟源湄江风景区以峰险、水秀、洞奇、石美而闻名遐迩。冷水江市波月洞,双峰县华天洞气势宏伟,景观奇特,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是一座可供研究的岩溶博物馆。列为省级森林公园的大熊山、龙山、九峰山,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涟源市白马水库、新化柘溪水库,是较好的水上游玩娱乐区和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随着开放带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娄底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配套的外商服务机构,对于娄底投资办企业的客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对外商权益严格依法予以保护。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总投资100多亿元的公路、铁路、电力建设,娄底赢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湘黔铁路娄底至怀化段的电气化工程和娄底至株洲的铁路复线已建成使用,投资4.7亿元的娄底火车新站已投入运行,其站前广场面积6.4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车站广场之一。一条相交于娄底市的洛湛铁路,是我国即将动工建设的第三条南北大通道。现在这条线的娄底段已勘测完毕,可望在1999年底破土动工。高等级娄湘公路的建成,打通了娄底的东大门,缩短了与省内发达城市的距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总投资4.3亿元的全封闭式全立交的娄底至涟源高等级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娄底是湖南最先拥有现代通讯设施的地市之一,可与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通讯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通讯已开通运行,通讯设备达到国际九十年代现代化水平。娄底市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商业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总人口达79.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20.4%。投资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明显的效益。目前,已有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娄底洽谈经贸合作项目。利用外资的领域已遍及工业、交通、基础产业等众多行业。利用外资的渠道已涉及合资、独资、三来一补、租赁等多种方式。有各类开发区6个,其中娄底外资工业区、冷水江布溪开发区、新化梅苑开发区在高技术产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至今,相继完成了105个利用外资项目,由此带动的总投资额60余亿元。有15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
娄底蓝图宏伟,前程似锦,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回顾昨日辉煌信心倍增,展望明朝远景重任在肩。经过多年的发展,今日之娄底已是屹然崛起的娄底、兴旺发达的娄底、阔步前进的娄底。根据已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30亿元,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在发展战略举措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结构效益”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壮大经济支撑点;加大倾斜扶持力度,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加大优势转化力度,努力突出区域新特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关节点。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得到基本优化,增长速度得到较大提高、发展后劲得到明显增强,真正显现出持续、稳步、快速、高效的良性发展态势。新世纪即将来临,娄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娄底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观光旅游、洽谈经贸,投资兴业。娄底将以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权益保护措施,全力给投资合作者提供一个大展宏图的舞台,共同描绘跨世纪宏伟蓝图。明日之娄底,将更加灿烂辉煌。
Ⅶ 湖南娄底5个县(区)市,哪里最繁华,经济最好
城市建设当然是娄底,因为它是中心城市,
冷水江工业也比较发达,双峰主要是农业为主,涟源近年来发展得还算可以,有好多的涟源人都在外地发展得不错
Ⅷ 湖南娄底,那个地方怎么样,好吗,湖南娄底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怎么样
娄底地处湘中,湖南省中部。娄底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地理几何中心,是湘博会永久举办地,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湖南能源、原材料战略储备基地,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湘中明珠”。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等3县、2市,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
娄底是被后世尊为“战神”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是湘中的新兴旅游目的地。此外娄底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
娄底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沪昆铁路和沪昆高铁横穿东西,洛湛铁路和娄邵铁路纵贯南北,成为湖南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沪昆高速公路、娄怀高速、长韶娄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娄衡高速公路相继全面贯通,娄底大道、益娄高速、龙琅高速、娄醴高速相继规划开工建设,娄底即将步入“高速”时代。娄底通用机场建设进入准备阶段,随着高速、高铁、航空等基础建设的全面推进,娄底已成为环长株潭城市群中极具发展潜力与活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Ⅸ 娄底经济支柱是什么
前期主要靠涟钢和涟源等地的煤矿,焦化也算一个吧,不过焦化也主要是靠煤炭起来的。
现在的话娄底搞什么的都有了,不过涟钢和煤炭、焦化依然是重点,三一在涟源也投资有厂了,不过刚开始,能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就要看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