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的经济实力和福建省相当,他们的主要支柱产业是什么
台湾的经济支柱产业有半导体产业、电子制造业、精密机械、显示技术等等。
2. 台湾支柱产业是什么
台湾支柱产业是:半导体制造,光学高科技产业。
3. 香港台湾被称为东方明珠和台湾地区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台湾支柱产业是半导体工业,主要是IC设计,封装以及晶圆代工。代表性企业有台积电,联华电子,联发科等等。
台湾现阶段的经济可能还不如广东一个省。我2010年去的台湾,当时已经不如大陆繁荣!比较冷清。现在可能更是倒退了!曾经是当年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已经落后。以蔡英文现在的大陆政策,建议大陆用经济制裁台湾的策略!制裁台独!将蔡英文逼下台,将蔡英文的台独之路堵死!
台湾现在经济不错,保持三十前一样(工资没有涨),台湾现在支柱产业蛮多1:民进党就是台湾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2:民进党爱可以发电(节能,环保产业)3:国库搬私库(创造民进党党产及个人增收)4:民进党可以创造更多的议题(新闻,电影题材)
奴婢的命,二奶的地位,小姐的心,这就是台湾。
论产品的 科技 含量,永远是小日本的跟屁虫,日本发展了新产业,于是就卖次一等的技术给台湾。台湾你就老老实实的好好做,熬一个出头之日也行呀。但是,他们不!
现在的台湾除了台南的农业就剩下 娱乐 和用爱发电了吧。美帝的毛,倒是学的很像,又是劳什子民主自由三权分立,又是劳什子低端产业输出。但是,美帝的精髓一分没有学到,倒是搞了一大堆花样:又是台独,又是神马党产清算……
美帝能够低端产业输出是:人家掌控了世界资源,材料,掌控了国际交易货币,掌控了金融,掌控了高 科技 ,并且有一只强大的反应迅速的军队,他把世界各地变成了他们的加工场而已,大利润都被他们一扫而光。而台湾除了学到了“低端产业输出”以外,其他一条也没有啊。
工农业才是国家(地区)的基石,把产业输出以后,内部一定空心化 ,就算在外面赚回来了钞票,但是失去了制造能力就很难找回来了:技工,工程师,设备……各种产能。
所以,现在台湾的支柱产业就是在台湾以外开公司赚回来的钞票,还可以嘚瑟几下。就跟以前我国着名的“劳务大省”差不多一个性质。
要是没有这些商人在外地赚几个钱弄回去的话,呵呵,用爱都发不出电来了,别说劳什子台独了,奴婢都没得做了。
2015年我去台湾走了一圈,觉得台湾经济受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例如经济相对活跃的高雄,临街一些铺面也歇业。
但是,台湾经济也有亮点,主要是半导体产业基础比较好。台积电可以说是台湾经济一大支柱,就连华为最耀眼的麒麟970芯片,也不得不委托台积电代工。然而,除了台积电之外,台湾的各业都比较暗淡。早前国民党执政时期,大陆释放善意,放开台湾自由行和台南水果等农产品输入大陆,现在受益最多的台湾南部起家的民进党执政,反而让大陆民众赴台 旅游 减少,大陆进口台南农产品的积极性下降。
目前,台湾的国际空间进一步萎缩,国内经济需求严重不足,资本外流,很多资源需要进口,经济总量已经比不上中国深圳一个市,经济增速、民众的创新创业精神更是不能和深圳相提并论。接下来,台湾经济只会比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差很多。台湾经济难以乐观。
听说台湾快被“掏空”了,很多企把工厂建在大陆,现在又陆续迁往越南、印度甚至美国,去寻求更低成本或更高端技术。
附图一张,供你参考。
台湾省联系多年实际经济增速都在3%以下,2015-2017年GDP增速分别是0.8%、1.4%和2.8%,和大陆的7%只有的增速相比,低了不少。在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台湾的年均增速都在5%以上。
要是和曾经的“黄金时代 ”(20实际60-90年代)的年均8%以上的增速相比,台湾现在的经济发展可谓不温不火。“蔡政府”上台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变差,对于依赖出口的台湾加进来说,打击很大。前段时间,由于大陆削减台湾香蕉的进口,“台独分子”还发明了水煮香蕉皮的吃法呢。
在1994年的台湾黄金年代,其GDP远远超过大陆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该年,台湾GDP22098亿元,大陆地区48638亿元,台湾占大陆的比重为45.4%。那是的广东GDP仅有4619亿元,约为台湾的21%。
不到30年的时间,一切天翻地覆。大陆GDP由于1994年的48638亿元飙升到827122亿元,增长了16倍。台湾则由22098亿元增长到38702亿元,仅仅增长了75%。台湾占大陆比重则有1994年的45.4%骤降到2017年的4.7%。
虽然台湾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但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经济实力还是不可小觑。2017年台湾GDP折合美元约为5732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22位。排名高于瑞典、挪威等西方工业强国。
提到台湾的产业,就不得不提它的电子 科技 产业。像台积电、联发科、华硕、宏碁、鸿海精密等台湾电子 科技 企业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尤其是台积电,作为国际知名的芯片代工企业而闻名。其生产工艺和技术领先全球,因此每年能够按到大量苹果、高通、联发科、海思麒麟等芯片企业的订单。
台湾经济起步较早,也得到美国、日本的帮助,美、日对台湾没有太多的技术限制,市场限制,对大陆则不同。台商在世界各地也很活跃,可谓是基础较好。
支柱产业首先是半导体产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不过需要美国的技术支持,包括使用美国的设备;台积电名号称“护岛神山”,还有“联发科”等等,是个芯片生产大户。台湾电子业水平也不低,电脑配件,如主板等,还有屏幕面板,手机摄像头等,很多电子零部件产自台湾;台湾工具机也有一定竞争力。台湾的农业技术也很先进,农、渔产品产量高。另外,服务业也很发达, 旅游 业也不错。
目前,除了半导体产业之外,其它产业与大陆相比,优势不大,很多是旗鼓相当;由于双方产业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台湾产业对大陆市场的依赖性很高。
实际上,目前的台湾几乎完全是在“吃老本”,经济已经长期低迷, 社会 没有生机;与蓬勃发展的大陆相比,除了个别产业外,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北部接近大陆二线城市,新竹台北都市圈还是可以的。但城镇和大陆差不太多。南部是农业区,供应全台农产渔货 旅游 。总体来说,布局比较合理。整体水平越来越落后大陆。
支柱产业,只剩下台积电。其他的都是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 旅游 业和夜市依靠大陆,所以越来越落寞。台湾日子不会好过。
台湾省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现阶段我们先来看看2020年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人民币计价,2020年台湾名义地区生产总值为45855亿元,同比增长8.6%。按平均汇率计算,台湾省名义GDP折合6648.00亿美元,同比增长8.61%,人均名义GDP折合28180美元。2019年世界经济体GDP排名中,第20位的经济体GDP总量为7030亿美元,而前20的经济体大部分国家或者地区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严重,所以台湾极有可能首次挺进世界经济体GDP20强。
我们从台湾省的GDP、人均GDP、月工资中位数、最低工资几个指标进行简单分析:
1、经济总产出:2020年,台湾的GDP总量达到4.58万亿元人民币,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排名第七,超过湖北、福建,但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湖北、福建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相信2021年福建、湖北将重新超越台湾。
2、经济增速:2020年台湾的实际增速为2.98%,表现相对不错,主要由于疫情控制相对较好。
3、人均经济产出:2020年台湾人均名义GDP折合28180美元,排名世界经济体前40位,已经进入初等发达阶段,仅次于港、澳、深三市。
4、人均工资:月工资中位数方面,台湾全时受雇者的含红利奖金月工资中位数为41000台币(9548人民币),纯工资中位数为36000台币(8384人民币),有30.1%的台湾雇员,月工资低于3万台币(6987人民币),79%的台湾雇员月薪中位数低于50000台币(11700人民币)。
5、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方面,台湾2020年法定最低月薪为23100台币(5319元人民币)。
应该来说,如果从2020年的经济状况来看,台湾省的发展情况还算是不错的,但主要得利于台湾省新冠疫情控制得相对较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台湾省的支柱产业主要有哪一些就可以知晓未来的发展趋势。
台湾省有哪些支柱产业呢?
台湾经济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后台湾省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
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我们先来看看台湾省市值较前的公司的名单: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台湾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这些领域可以说是全球领先。这也难怪台湾省经常口出狂言。因此,我们对于台湾的了解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更为深入的了解。
虽然现在台湾的发展已经被大陆远远甩在后面,大陆也有越来越多的省份赶超台湾,但在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这些领域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加大对半导体、高端制造业、通讯行业的投入,特别是我们大陆的企业近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台湾省的很多产业和领域将毫无优势。只有投入到大陆的整个经济体系中,台湾经济才能焕发更大的光彩,不然将会再次黯淡无光。
以上是我对台湾经济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台湾的地理位置是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也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屿,包含钓鱼岛、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多个附属岛屿,是我国在海上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早在上个世纪,台湾在世界上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早在多年之前,台湾就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人均GDP在当时也是很可观的,当然了那里的房价也很高,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内地来说比较高的。近几年,由于岛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经济下滑比较严重,整体的经济水平相当于大陆的四川省。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再加上它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也造就了台湾经济在上个世纪末,出现的经济腾飞的繁荣景象。
5. 台湾现阶段的经济怎么样,有哪些支柱产业
现阶段台湾的经济其实不太景气,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光鲜但是实际上也存在着多种问题,台湾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农业以及旅游业捕鱼等,台湾的旅游业之前一直都是比较好的。但是近年来受到一些政策的原因,台湾的旅游业开始下滑。
而现阶段的台湾经济可能只有一个空壳吧,之前看过对于台湾人民的调查,大多数的人对于当下的台湾经济表示不予认可,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并且普遍的工资待遇并不是很高。于是大多数的年轻人选择来内地就业,可想而知台湾的经济面临着怎样的重创。
台湾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区,他的农业是发展的非常好的,建议台湾可以多发展一下农业,让自己的优势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想要将旅游业重新发展起来那么就需要改变一些政策,毕竟人民的生活是最为重要的。
6. 台湾省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其实每个行业的人都说自己的行业是台湾的支柱产业 :P
60-80年代 -- 进出口贸易 + 加工业
90年-现在 -- 晶圆制造业 + 电子产业
7. 台湾三大支柱产业
台湾三大支柱产业如下:
1、半导体产业
台湾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半导体材料、设计、代工及封测等领域位列前茅,在全球市场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近年来,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半导体产业“曝光度”大增,套用国外媒体的话来讲,台湾无愧于全球半导体“工业之基”。
2、电子制造
提起中国台湾的制造业,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电子制造业,代表公司包括鸿海精密、和硕、仁宝电脑、广达电脑、纬创集团等。这些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 电子组装)厂商,大多数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为主要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3、石化工业
石化工业是中国台湾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数超过70万,平均年产值占到整个制造业比重的7%,是中国台湾省关键的产业之一。
8. 台湾经济以什么工业为主
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9. 台湾经济的支柱是什么
1949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此外,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经济援助,注人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到1952年,台湾经济基本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
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71.5%,成为创汇主力。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
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台湾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
自8O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此,台湾当局于1986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中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9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累计至1995中,对外投资约300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15年间,"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34%,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9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三)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四)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台湾经济虽人均GDP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井受此制约,形成了"浅碟子经济"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1980年,台湾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95.6%,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达47.89%;1995年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81.65%,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还有42.36%。近几年来虽然台湾产业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关键技术仍然对外依赖性较高,如集成电路芯片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其电路设计这一关键技术仍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所以,台湾产业升级虽有进展,但整体工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工业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台湾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近几年台湾经济能维持适度增长,新市场开拓、贸易创造效果大于技术创造效果。
长期以来,台湾财政状况不佳,税基萎缩,赋税收入年增长率从1992年19.7%一路下滑到2001年的-6.7%。同时,各级公库和"国库"支出增长很快,在支出结构中,军备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很大比重,如1996年的财政预算中,"国防支出"(未含外购军备的特期预算)占了22.1%;若再把行政开支计入,整个财政开支中非生产性开支的比重很大。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至2002年,台当局总负债已接近4兆新台币,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超过30%。
台湾经济发展还受岛内政争激烈和两岸关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台湾政党之争异常激烈和频繁,大大影响了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成为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黑金政治"猖獗,使许多重大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分裂政策,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台湾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意愿。
综上所述,台湾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均是政治、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台湾当局采取了某些相应措施,其中某些措施不乏助益,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69851/webportal/W5268070/Uzhanglx/A145003.html
10. 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
工业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基本上建立了部门比较齐全、以委托加工型态为主体、以信息电子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70年代以前,台湾工业特别是加工出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也具备了相当的工业基础,但发展重心始终是以轻纺工业为主,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缺乏重化工业与生产资料生产工业。70年代初起,台湾在继续发展加工出口工业的同时,开始推动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在第六个四年经济建设计划中,台湾把加速发展资本及技术密集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并以“人造纤维、塑胶-石化”及“金属制品、机械-钢铁”两大系列作为代表,采取保护政策(即进口替代),建立台湾自己的重化工业。然而,世界石油危机的发生,改变了台湾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台湾当局便于1974年提出推动“十项建设计划”,发展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工业及重化工业(即兴建钢铁厂、造船厂与石油化学工厂)。随着十项建设工程的相继完成,台湾重化工业得以初步建立与发展。1978年,台湾重工业生产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台湾有了自己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请好朋友你把上面的资料看完就理解台湾为什么以加工业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