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凝胶糖果代加工——如何判断一种软糖的质量
软糖是一种水分含量高、柔软、有弹性和韧性的糖果。有的粘糯,有的带有脆性。有透明的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软糖中的水分含量从7~24%,还原糖20~40%。外形为长方形或不规则形。
软糖的主要特点是含有不同种类的胶体,使糖体具有凝胶性质,故又称为凝胶糖果。软糖以所用胶体而命名。如淀粉软糖、琼脂软糖、明胶软糖等。
淀粉软糖是以淀粉或变性淀粉作为胶体。淀粉软糖的性质粘糯,透明度差,含水量在7~18%之间,多制成水果味型或清凉味型的。
琼脂软糖是以琼脂作为胶体。这类软糖的透明度好,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和脆性。多制成水果味型、清凉味型和奶味型的。水晶软糖便属于琼脂软糖。含水量约为18~24%之间。
明胶软糖是以明胶作为胶体。制品透明并富有弹性和韧性。含水量与琼脂软糖近似,也多制成水果味型、奶味型或清凉味型的。
在软糖中适于添加营养性成分或疗效性药物而制成营养软糖或疗效性软糖。
软糖的组成 软糖的组成中主要是糖类和胶体。随软糖的种类和性质不同,这两种成分的比例有所差异。
1.淀粉软糖
蔗糖35~45% 淀粉糖浆(干固物 )35~45%
水分14~18% 变性淀粉12~13%
2.琼脂软糖
蔗糖 55~65% 淀粉糖浆(干固物)30~40 %
水分18~24% 琼脂1.5~2.5%
软糖胶体1.淀粉:淀粉是作为胶体添加在软糖中,故制造软糖要求使用凝胶性强的淀粉。
链淀粉的分子量小,其凝胶力强;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大,但其凝胶力差。从谷物中提取的天然淀粉中,视其所含两种淀粉的比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凝胶力。豆类淀粉中绝大部分为链淀粉,其凝胶力良好,适于糖果中的需要。糯米、粘玉米、粘高梁中的淀粉几乎都属于支链淀粉,其凝胶性差。玉米粉中的链淀粉占27%左右,其凝胶力强,适合软糖的要求。在玉米中黄玉米淀粉的凝胶力优于白玉米。
软糖对淀粉的性质有如下要求:(1)有很强的凝胶力。(2)有较低的热粘度。(3)在水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流动性。(4)有正常的气味和色泽。
兼有以上几种性质的天然淀粉是极少的。故在糖果工业中,需对淀粉进行变性处理。提高其凝胶力,降低其热粘度,改善其水溶性和流动性。经处理后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或轻沸淀粉。
使淀粉变性的方法有酸法和酶法。一般多采用酸法。盐酸在高温下的作用很强烈,故宜在低温下进行。在低温下,盐酸分子可以随水分子一起渗透至淀粉网囊中,逐渐切断一些枝条,使淀粉网囊松开。这样,从外观上仍保持淀粉外形,但其物理性质有所改变,粘度降低,水溶性和流动性增强,成为适合淀粉软糖要求的变性淀粉。
2.琼脂:又称冻粉、洋菜。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藻中的琼脂含量为25~35%。琼脂是半乳糖聚合而成的。由半乳糖组合成直链的叫链琼脂,其凝胶力很强;支链琼脂的凝胶力则差些。
琼脂易吸水膨胀,在热水中能溶解成为粘稠的水溶液,冷却后则凝固成为透明的凝胶,多用以生产水晶软糖和雪花软糖。
凝胶力强弱是评定琼脂的质量指标。优质琼脂0.1%的溶液即可形成冻胶;0.4%的溶液才能形成冻胶的其质量差些;劣质琼脂其溶液浓度在0.6%以上才能形成冻胶。
琼脂软糖的琼胶用量一般为1.0~1.5%。用时先用20倍的水溶解后,再凝成冻胶而后使用。
琼脂水溶液在pH4.5~9的范围内稳定,在低于pH4.5的酸性条件下即分解破坏,失去凝胶能力。故琼脂软糖多制成甜味型而不制成酸味型的。
高温长时间熬煮会破坏琼脂的凝胶能力。故加入琼脂后应控制熬温,一般熬温在105~109℃。糖质虽软嫩适口,但结构软糯不坚实,故需经烘烤以除去部分水分,增加其韧性。
琼脂在人的消化器官中不被吸收,也不腐败,可以保持多量水分,有通便功效。
生产原理 各种软糖都有一种胶体做为骨架。这种亲水性胶体吸收大量水分后,就变成了液态溶胶,经冷却后变成了软柔而有弹性和韧性的凝胶。
由于胶体的种类不同,所形成的凝胶性质不同:淀粉凝胶性粘糯,延伸性好,透明度差;琼脂凝胶透明度和延伸性差,富有弹性、韧性和脆性。明胶的弹性和韧性强,耐咀嚼,但透明度差。
在软糖生产中所用的胶体,属于一种线型胶粒,由于线型结构不同,型成的胶体性质各异。
由线型胶粒结成的网状结构,富有弹性和韧性;由线型胶粒结成的枝状结构,性脆弱。这些结构,组成了软糖骨架,在网状或枝状结构内部充满了水分、糖或其它物质,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含水胶体,这便是软糖的糖体。
胶粒线条长,交织的牢固,网隙孔穴大,能吸附的添充物多,制出的软糖弹性、韧性和柔软性都较好;相反,如胶粒线条短,交织的不牢固,网隙孔穴小,孔穴中所能吸附的添充物较少,制出的软糖性脆、弹性和韧性差。因此,在软糖生产中应尽量保护胶粒线条免遭破坏变短,以免影响软糖的质量。
在软糖生产中,可能破坏胶粒线条结构的有糖溶液的酸度、高温和熬煮时间。在软糖生产中应注意控制这些因素,以保证成品质量。
各种软糖中都含有大量水分(10~20%)。高水分容易促进蔗糖分子重新结晶而返砂,为了防止软糖返砂,故软糖中都有较多的还原糖含量。
一、淀粉软糖
制作方法 1.熬糖。按配方规定将变性淀粉调成变性淀粉浆。加水量为干变性淀粉的8~10倍。将砂糖和淀粉糖浆置于带有搅拌器的熬糖锅内加热熬煮,边熬煮边搅抖,搅拌速度为26转/分。当熬至浓度为72%时即到达终点。
此外,也可利用热蒸汽管道内在加压的条件下熬糖。可以缩短熬糖周期。
2.浇模成型。先用淀粉制成模型,制模型用的淀粉的含水量为5~8%,粉模温度最好保持37~49℃;当物料熬至浓度为72%以上时,加入色素、香精和调味料。温度为90~93℃之后,接着浇注成型,浇注温度为82~93%。
3.干燥、拌砂、干燥。浇模成型的淀粉软糖,含有大量水分,需要经干燥过程以除去其部分水分。烘房的干燥温度与通风条件是影响干燥速度和软糖品质的重要因素。
淀粉软糖的干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保持干燥温度为60~65℃,最适温度63℃,相对湿度70%以下。前期干燥脱除的主要是游离水。
水分的转移情况如下:模粉内的水分不断蒸发和扩散;软糖表面的水转移到模粉内;软糖内部的水分不断向表面转移。
在干燥过程中,软糖内会产生大量的转化糖。
将干燥到一定程度的软糖,取出后消除表面的余粉,拌砂糖颗粒。
拌砂后的干燥是脱去多余的水分和拌砂过程中带来的水汽,以防止糖粒的粘连。当干燥至软糖水分不超过8%,还原糖为30~40%时即可结束干燥过程。
二、琼脂软糖
制作方法 1.浸泡琼脂:将选好的琼脂浸泡于冷水中,用水量约20倍,视琼脂质量而不同。为了加快溶化,可加热至85~95℃,溶化后过滤。
2.熬糖:砂糖与淀粉糖浆的比例,依切块成型或浇模成型而不同。切块成型的淀粉糖浆的用量高,浇模成型的砂糖用量多。也可用饴糖取代淀粉糖浆。
先将砂糖加水溶化,加入已溶化的琼脂,加热熬至105~106℃,加入淀粉糖浆,再熬至所需要的浓度为止,浇模成型的软糖出锅浓度应在78~79%;切块成型的出锅浓度可略低些。
3调色、调香、调酸:待糖液撤离火源后,加入色素和香料。当糖液温度降至76℃以下时投入柠檬酸。为了保护琼脂不受酸的分解,可在投酸前加入相当于加酸量五分之一的柠檬酸钠作为缓冲剂。琼脂软糖的酸度以控制在pH4.5~5.0为宜。
4. 成型:包括切块成型或浇模成型。在切块成型之前,需将糖液在冷却台上凝结,凝结时间约为0.5~1小时。而后切块成型。
对于浇模成型的,粉模温度应保持32~35℃,糖浆温度不低于65℃。浇注后需经3小时以上的凝结时间。凝结适温约在38℃左右。
5. 干燥和包装:成型后的琼脂软糖,还需进入烘房干燥以脱除部分水分。烘房温度以26~43℃为宜。温度过高、干燥速度过快会使软糖外层成硬壳,表面皱缩。当干燥至不粘手,含水量不超过20%为适宜。为了防霉,对琼脂软糖必须严密包装。
B. 目前我国出口工艺品,服装,轻工业品等时常用来表示品质的方法是什么
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1.以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以作为交易对象的商品的实际品质或以代表商品品质的样品来表示商品的品质,包括:
(1)看货成交
又称凭现货买卖,即根据现有商品的实际品质买卖。具体做法:在货物存放地卖方向买方展示货物,买方或其代理人逐一检视,对满意的货物即与卖方达成交易。这种做法,多见于寄售、拍卖、展卖等贸易业务中。
(2)凭样品买卖
指交易双方规定以样品表示商品的品质并以之作为卖方交货品质的依据。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些商品难以用文字来说明其品质,代之以实物样品来表示。
根据样品提供者的不同,凭样品买卖可分为:
①凭卖方样品买卖
②凭买方样品买卖
③凭对等样品买卖
2.用文字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
即以文字、图表、相片等方式来说明商品的品质,包括:
(1)凭规格买卖。
指用反映商品品质的指标,如成分、含量、性能等来确定商品品质的交易。如:“统一”鲜橙多鲜橙汁饮料,鲜橙原汁含量10%。
(2)凭等级买卖。
指同类商品因规格不同,而用文字、数码或符号进行分类,以此来确定商品品质的交易。如2002中国绿茶,特珍一级。
(3)凭标准买卖。
指以政府机关或工商团体统一制定的标准来确定商品品质的交易。如美国的UL 是其电器电子产品的国家检验标准。
在买卖农副产品时,还有两种常见的标准:FAQ“良好平均品质”(Fair average quality)和GMQ“良好可销品质”(Good merchantable quality)。
(4)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
对于某些工业制成品,如电器、仪表等,很难用几个简单的指标来反映其品质,而需要凭说明书、照片或图样来具体地描述其内部构造及性能,按此方式交易,称为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
(5)凭商标或牌号买卖。
指对某些质量稳定且在市场上有着良好声誉的商品,买卖双方在磋商和签订合同时,直接采用这些商品的商标或牌号来作为商品的品质表示,按此方式交易,称为凭商标或牌号买卖。如“张小泉”剪刀、“海尔”家用 电器、“Software”软件等。
(6)凭产地名称买卖。
有些商品,尤其是农副土特产品,其品质因产地而异,交易中仅凭产地就可说明商品的品质好坏,即凭产地名称买卖。如四川涪陵榨菜、浙江金华火腿、山东龙口粉丝等。
C. 大宗商品和制成品的区别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
制成品,也叫工业制成品。指经复杂加工的工业产品和商品。
D. 池州实木家具哪种木材好 如何鉴别实木家具好坏
一、实木家具那种木材好
1、水曲柳:其树质略硬、纹理直、结构粗、花纹美丽、耐腐、耐水性较好,易加工但不易干燥,韧性大,胶接、油漆、着色性能均好,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是目前家具、室内装饰用得较多的木材。
2、榉木:也写作“椐木”或“椇木”。产于我国南方,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民间使用极广。榉木虽然材质坚固较重,抗冲击强,而在蒸汽下易于弯曲,可制作造型。其纹理清晰,木材质地均匀,色调柔和,流畅。属于中高档次的家具用材。
3、橡木:橡木的优点是具有鲜明的山形木纹,触摸质感良好,质地坚实,制成品结构牢固,使用年限长。缺点是优质树种比较少,导致市场上以橡胶木代替橡木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做工不细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变形或收缩开裂。
4、桦木:其年轮略明显,纹理直且明显,材质结构细腻而柔和光滑,质地较软或适中。桦木富有弹性,干燥时易开裂翘曲,不耐磨。桦木属中档木材,实木和木皮都常见。
5、杉木:其材质轻软,易干燥,收缩小,不翘裂,耐久性能好、易加工,切面较粗、强度中强、易劈裂,胶接性能好,南方各省家具、装修用得最为普遍的中档木材。
6、核桃楸:其木材有光泽,纹理直或斜,结构略粗,干燥速度慢,但不易翘曲,木材韧性好,易加工,切削面光滑。弯曲、油漆、胶接性能良好,钉着力强。
二、如何判断实木家具质量好坏
其实,实木家具哪种木材好,只是一个方面,而实木家具的价值不仅是取决于它用的木材,还应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厂家的加工设备、工艺能力:一般大的厂家对于木材的处理比较到位,小的作坊类的工厂品质保证方面会差一些,即使小厂用的木料全部是真材实料,但因为设备工艺上的问题,还是在以后可能发生各种问题。
2、做工:不能只是外面都做的很漂亮,内部的手感,做工平整和整齐程度也反映了家具的品质。
3、辅料:粘结剂(胶)、漆的品质也是环保的关键,越简约越环保越好。
4、五金件:铰链、滑轨、拉手等质量好坏,也很大成度上影响家具质量。
E. 实木家具质量控制标准
实木家具质量控制标准
引导语:实木家具是一种天然制品,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实木家具质量控制标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实木家具质量控制标准
实木家具本身流溢出浓厚的艺术成分,基于艺术评论,不同人有不同 审美眼光与生活品位。不同客户有不同的追求点,实木家具产品的质量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质量控制标准的意义是能够使“客户满意”并“做到恰到好处”,因 为过高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对材料、美观的要求,势必提高生产成本。然而,客户的要求总是不断地增长,产品质量提升必然是无止境的,这又需要质量管理人员的 慎重把握。
家具工业的特殊性决定质量控制的多样性、穿插性与复杂性,下面列举主要质量控制点以便做好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1.试产(或称试跑)
在量产前,为检验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保证量产的可行与顺畅,技术人员按工程图纸、工艺文件及质量标准按照1:1的比例制作一件或几件样品。然后,由品保技术人员检验设计结构、工程图纸、工艺文件、样板及模板的可行性、准确性。
2.首件确认
首件是量产的第一件合格产品。在每天开机、换模、模具修理、设备维修及物料更换时,作业员按照工程图纸、工艺要求及 质量标准制作首件。首件检验不合格,产品不能量产。首件确认流程分细作(或称机加工)首件确认、组立(或称组装)首件确认、油漆(或称涂装)首件确认、包 装首件确
3.试组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零部件肯定存在误差,试组可检验该误差是否合理。量产时,应抽检几套零部件(可能包括人造板类、实 木类、树脂类、五金类、大理石类、玻璃镜子类、座垫靠背类)组合在一起。试组必须做到彻底到位,为保证试组彻底,需要加工车间安排相关零部件同步配套生 产。试组分为部件试组和整体试组。部件试组是由零件组装而成,如梳妆台抽屉的面板、边板、底板、后板等零件试组成抽屉;整体试组是由部件组装而成,如梳妆 台的前框、后框、抽屉、面板、侧板、门等全部试组成完整的梳妆台。
4.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变化较大时,木材内部产生不均匀内应力,木材外观则发生变形、翘曲、开裂等重大缺陷。一般的,江浙一带实 木含水率按如下标准控制:实木备料段控制在6%~8%之间,机加工段、组装段控制在8%~10%之间。三夹板含水率控制在6%~12%之间,多层胶合板、 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控制在6%~10%之间。
5.光洁度
木制家具需做油漆装饰处理以增加产品外观美观度。油漆装饰前,自身表面需砂光打磨以保证油漆效果。
6.对色
油漆线上的产品必须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2小时,抽检送至对色房比照客供原始色板M.C.C,以监控油漆的亮度、效果。如有偏差,可及时修改各段的工艺。
7.三检(自检、互检、巡检)
自检:经首件检验后,在量产时作业员必须要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自主检验。作业员必须在作业前了解产品特性、作业指导书、质量标准、自检方法及重要工序的参数。作业员在自主检验如发现质量异常,应及时关机,及时纠正。
互检:在流水线生产中,下道工序员工对上道流转零部件抽检。
巡检:IPQC在生产中巡回检验时,发现产品质量异常或有不良品产,要求改善或建议停机、停产,及时纠正。
8.最终检验
所有进入包装车间的待包装产品,必须由FQC进行全检,对检验合格品贴黄色“QC PASS”标签。
9.入库后抽验
在成品仓库中抽检一定比率的待售成品,依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安全性能、功能结构、外观尺寸、整体美观、包装保护、外箱唛头仔细的检验。
10.性能测试
为保证原材料、成品的可靠性,必须做测试。
11.试仪的可靠性
定期对测湿仪、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温湿度计检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篇二:实木家具质量控制标准
将一个理想的产品设计由图样变成实物,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的。工业产品在生产车间工艺加工全过程(既从投料开始到制成品的整个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称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其质量高低要受到操作者、原材料、机器设备、方法、工具、环境等多种因素(“5M1E”,即人、机、料、法、测、环)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使产品质量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生产制造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形成一个能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系统,变事后的检验为事前的控制。
关键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机械、物料、人员等
一 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
1.定义
工业产品在生产车间工艺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称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一个控制状态下的生产系统,以便能够稳定地、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并能够保证合格产品的连续性和再现性
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其质量高低要受到操作者、原材料、机器设备、加工方法、工具和环境等多种因素(5M1E)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因素实行有效 控制,才能使产品品质达到质量标准。
2.重点
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系统,变事后的检验为事前的预 防控制
3.内容
(1) 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管理
(2) 基本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产品正式投产后能不能保证达到设计质量标准,这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制造部门的技术能力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4.管理思路
4.1 质、量、期三位一体。按质、按量、按期完成计划是生产制造的首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则是工艺标准、制造质量控制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这三者必须事先协调、平衡,不可偏废。
4.2 按质量职能办事。企业必须明确各有关部门服务、生产现场的质量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3 点、线、面相结合。对关键、特殊工序的重要质量特性和部位设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实行重点管理;对重要生产线以控制点为核心,连点成线建立重要生产线的现场质量控制系统;对所有工序均按生产工艺规定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全面控制
4.4 预防和把关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做到既管工序因素, 又管理制造结果
5 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
是为了实现设计质量标准,保证对设计的符合性质量,加强对影响工序的各种因素(5M1E)的管理与控制,以便高质量、稳定和经济地生产制造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严格贯彻执行制造质量控制计划。
(2) 保证工序质量处于控制状态。
(3) 有效地控制生产节拍和确保均衡生产。
6 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活动
明确质量责任;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岗位培训;提供设备保障;提供计量保障;保证物资供应;严肃工艺纪律;执行“三自一控”(自检、自分、自作标记,控制自检正确率);控制关键工序;加强在制品管理;加强质量信息管理;组织文明生产;搞好技术文件与资料的管理;严格工艺更改控制;加强检查考核。
二 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管理
1.定义
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和生产规模,把材料、设备、工装、能源、测量技术、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于生产设施等资源系统地、合理地组织起来,明确规定生产制造方法和程序,编制各种工艺技术文件,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生产规定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正常进行,使产品的制造质量稳定地符合设计要求和控制标准的全部活动。
当产品设计定型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质量对确保制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主要内容
2.1 制定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计划。
是指编制工艺技术文件,保证各生产作业按规定的方法和 顺 序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制定制造控制过程的质量控制计划涉及工艺准备的各项职能活动,计 划的内容视实际需要选择、确定,通常包括下列主要方面:
●审查、研究产品制造的工艺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确定工艺方法、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和计算机软件
●选择与质量特性要求相适应的的设备,配备必要的仪器、仪表
●对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试验、验证
●设计、制造、验证专用工装、储运工具和辅助设备
●确定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培训操作人员,对特殊工序的操作与验证人员进行资格培训、考核与认可
●判断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与工时定额。
●确定在产品形成适当阶段的合适的验证,对所有特性和要求明确接受标准
●对零部件和产成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实施进行控制
●研究改进制造过程质量和工序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确定和准备制造过程的质量记录图表和质量控制文件与质量检验规范等
2.2 验证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体现工序质量保证的重要参数,是指工序能够稳定地生 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也即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1)工序能力检验的重点
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与产品或工序特性有关的作业
(2)工序能力验证检验的内容包括材料、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 件、程序、人员
(3)工序能力验证活动一般有三个层次
●单工序验证
●零部件单条生产线的验证
●产品全部生产线的验证
要保证工序能力稳定地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除了验证之外,关键还在于控制,即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2.3 制定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用来指导工人操作的技术文件,是企业安排生产计划、实施生产调度、劳动组组织、材料工艺、设备管理、质量检查、工序控制等的重要依据
包括:检验规程、工装图样、工时定额表、原材料消耗定额表(还有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工序质量分析表、作业指导书、检验计划、检验指导书;工艺评定书和技艺评定准则;编制和维护计算机软件)
形式:工艺流程图、工艺过程卡、工艺卡、操作规程、工艺守则、检验卡、工艺路线、
对制定的工艺文件必须贯彻执行,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若需修改,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以确保受控工艺文件的质量
2.4 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应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 操作人员的组织与培训。包括:责任感等方面的企业精神教育,必须掌握的工艺技术知识,产品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工序之间的关系,违反工艺设计规定的操作规程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预防缺陷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 操作人员的选择和准备。
● 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资格认定。
2.5 物资和能源的准备
物资是指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外协加工件等
能源是指企业所需要的水、电、气、暖等
企业根据工艺设计制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市场预测以及用户订货的数据编制物资供应计划。根据工艺设计所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和年产量来编制需求计划
2.6 机械装备准备
机械装备准备包括提供工艺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两方面内容。
企业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工艺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等设计或选择工艺生产设备,并且要按工艺设计配备足够的工艺加工所需的刃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助工具等工艺装备
2.7 对加工条件的调理
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管理,除了以上所述的各项工作之外,还应注意对加工条件(如辅助材料、公用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调理,使之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 基本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1.定义
指材料进厂到形成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2.职能
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文件的规定以及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对各种影响制造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以确保生产制造出符合设计意图和规范质量并满足用户或消费者要求的产品
3.基本任务
严格执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计划,实施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以确保各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工序质量水平,有效地控制生产节拍,及时处理各种质量问题,建立能够稳定地生产符合质量水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制造系统;严格贯彻设计意图和执行技术标准,均衡地按照规范和图样的要求组织生产,使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4.主要环节
加强工艺管理,执行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加强预防,严把质量关,强化过程检验;坚持文明生产和均衡生产;应用统计技术,掌握质量动态,开展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减轻已识别的风险;加强不合格品的控制;建立产品标识,实施防误措施和可追溯性过程的控制(质量可追查性);综合运用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验证状态的控制,规定并实施产品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制作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工序文件更改管理、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工序控制方法的运用、防误措施和质量可追查性等
4.1物料管理
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的物质基础,包括:
第一,在投产前确保所有的材料、外购零部件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 和质量标准。
第二,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物资(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工具工装等)的合理堆放(摆放)、隔离、搬运储存期和妥善保管,严防磕、碰、划、伤、锈、变质、混料等影响物资质量的现象发生,以保持各种物资的适用性
第三,在物资流转过程中(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物流运动),应明确和保持各种物资的识别标记(如打号、印记等),以确保其能够被及时、快捷、顺利识别,并保持各种物资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性
4.2机械设备管理
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加强设备管理,保持设备加工精度的稳定性,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意义
生产制造过程中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在使用前对所有的生产设备(包括机器、夹具、工装、工具样板、模具、计量器具等)严格检验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并特别注意工序控制中使用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维护
第二,根据生产的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合理配备设备和安排生产任务及设备负荷,并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配备具备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建立健全使用与保养设备的规章制度,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
第三,建立设备档案资料,做好设备编号登记和各种状态计录,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四,为了有效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应拟定设备的预防性保养计划,并认真组织计划的实施,以确保设备具有和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工作能力。
第五,为了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首先要依靠生产员工正确使用和认真维护保养,及时消除隐患,使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其次要有专门的设备检修队伍来为生产服务
4.3工艺文件的更改管理
现场生产用到的工艺文件,难免有所更改,特别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改动的频次更高。为了有的.放矢地组织更改,避免出现混乱,工艺更改的管理应注意:
●明确规定工艺的责任和权限,以及审批程序,必要时还需经用户同意
●需要对设计的文件进行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修改工艺,包括相应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对工艺的更改,要保证更改内容和形式的准确性、准时性、统一性和一致性
●在每次工艺更改后,应对产品进行评价,用以验证更改后的产品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工艺更改而引起的工序与产品特性之间的变化,应写进有关技术文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4.4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在质量活动中需要重点进行控制的对象或实体
就产品而言,它可以是硬件产品的关键部位或零件,也可以是软件产品的环节或程序,还可以是流程性材料的重要工艺过程;在服务过程中,他可以是关键部门、关键人员和关键因素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制应考虑以下因素:
●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对在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项目,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对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项目,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多少、长短期、撤销、设置步骤等问题
工序质量控制设置的步骤:
第一,结合有关的质量体系文件,按照质量环明确关键环节和部位,然后在程序文件和操作者指导书中明确需要特殊控制的质量体系和主导因素。
第二,由设计、工艺和技术等部门分别确定本部门所负责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然后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并经批准后纳入质量体系文件中。
第三,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流程图,在明确关键环节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基础上,要把不同的工序质量控制点根据不同的流程阶段分别编制出工序质量控制点流程图,并以此为依据在生产现场设置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第四,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根据不同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特殊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出工艺操作卡或自检表与操作指导书
第五,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第六,正是验收工序质量控制点。
以上做法和编制的文件都要与质量体系文件相结合,并经过批准正式纳入质量体系中有效运转
4.5工序控制方法的运用
工序控制就是要判断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各种规定的标准,以及判断生产制造过程是否稳定。如果发现偏差,就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稳定生产合格品。这就是保证制造质量的最有效措施。
由于工序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各种工序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对各种工序都采用同一种模式来进行控制,而应该根据各种工序的主导因素,通过工序标准化,使设备、材料、方法、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量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并采取相应的工序控制方法来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工序质量。
4.6产品制造的防误措施
经验表明,产品的质量事故,往往不只限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人为的因素也常常占很大的比例。这种人为的差错可以通过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等方式,或采用一些相应的装置,使误操作或疏忽造成的人为差错不发生或使差错降低至最低限度。
常见的防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保险措施。①进行连锁程序设计。②设置报警或截断装置。③设置解除报警信号。④设置确保安全的装置
第二,感官的扩大。①安装提示物和定位装置。②适当增加照明强度。③实行遥控观察。④利用多种识别代号和信号
第三,多重把关。 ①要经过多重检验。 ②要进过多重批准。
第四,倒数检查程序。
4.7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可追查性
可追查性又称可追溯性,是指根据记载的标志,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可追查性是指具有鉴别产品及其由来的能力。具体来说,它就是指在制造质量形成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准确掌握各个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明确每个部门、每个班组以及每个人员的质量责任,做到质量情况有据可查,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使制造过程的质量可追查性的好处在于:
●可以加强对质量波动的观察、控制,保证只有质量合格的材料和零件才能进入最终产品,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
●便于进行质量分析,查明缺陷的起因和责任者,进一步改进质量,并使维修和补救费用最少。
●可以在精确无误的基础上回收质量可疑的产品,不用大量回收或全部回收,避免造成制造企业和用户的重大经济损失
● 通过提供各种明显标志,避免产生混淆
制造过程质量可追查性的方法:
第一,批次管理法。对重大、精密产品应加强批次管理,保证零件、部件、组件批次标志清楚、记录齐全,达到质量信息可追查性。质量产品往往价值很高,使用中出现质量危险大。
第二,日期管理法。对于连续生产、价值较低的产品,一般采用日期编号作为可追查的标志。
第三,连续编号管理法。在消费品和工业产品制造中广泛采用连续编号来区别单位产品的生产、制造和装备情况
4.8标准执行的追查
搞好标准化,加强标准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追查,即以标准为线索进行追查,可以明确质量责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标准执行的情况进行追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制造过程各环节要建立和保存原始记录,准确掌握产品的材料来源、工艺因素、加工数据和检验数据,与标准对照,坚持是否符合标准。
第二,建立工艺纪律检查制度,每月数次随机检查,并建立工艺纪律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每次检查情况。
第三,充分发挥工段长、班组长、质量检验人员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
4.9文明生产的管理
企业的文明生产水平代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素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整洁的工作场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是消除质量隐患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明生产是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成功企业总结其经验,都在坚持文明生产方面取得共识。
日本企业界提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或身美(Shitsuke)的“5S” 活动,就是文明生产的一种表现,其主要目的是在于保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
4.10现场生产的管理
现场生产的管理,又称现场管理,就是对全部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监督调节工作,检查加工件是否按照计划和规定进行生产,如发现不符合计划和规定要求之处,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生产家具的企业或车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岗位经济责任制
● 经济责任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责任、权力、利益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第二,做好质量基础工作
●整顿和健全原始记录
●做好废次品的统计分析工作
● 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 定期召开质量动态分析会
第三,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 任何生产制造过程,其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
生产过程经常处于稳定受控状态,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
● 提高加工工艺的质量,不断改进和革新工艺。
● 改变不重视工艺的现状
第四,建立工序质量控制,加强对半成品的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把关,及时发现质量差错和问题,防范于未然,确保产品的质量。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和半成品检验,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定关键工序,建立控制点
●制定半成品标准
●设立班组兼职的检验员
第五.掌握质量信息,开展信息反馈。
质量信息是指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情况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报资料。把质量信息如实地反映出来,并及时传送给有关部门或人员的过程叫质量信息反馈。
● 企业应建立内外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网
● 质量信息反馈的工作步骤:收集信息→分析情况→查找原因→列出重点→采取对策,
第六,充分发挥质量管理(QC)小组的作用
● QC小组的形式
a 以行政班组为基础
b 由企业领导、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QC攻关小组
● QC成果发表会
可以激励员工和交流经验并且接受监督
● QC成果的评定和奖励
a 选题理由
b 基本做法
c 主要效果
d 今后打算
;F. 什么叫初级产品,什么叫工业制成品请 举例说明
初级产品指的是农业产品和原材料产品
工业制成品指经过加工的产品
G. 品质机动幅度与品质公差的区别是什么
为了便利生产和对外交货,在国际贸易中常常按货物特性和实际需要规定品质机动幅度或品质公差(Quality Tolerance)。
品质机动幅度是指允许卖方所教货物的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有所灵活。规定品质机动幅度的方法有三:
规定范围:对某项货物的品质指标规定允许有一定差异范围。例如:漂布,幅阔35/36英寸,即布的幅阔只要在35英寸到36英寸的范围内,均作为合格。
规定极限:对有些货物的品质规格,规定上下极限。规定极限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最大;最高;最多(Maximum,缩写Max.);最小;最低;最少(Minimum,缩写为Min.)。例如:大米 碎粒35%(最高)Rice,long shaped Broken grains 35%(max.);水分15%(最高)Mois-ture 15%(max.);杂质1%(最高)Admixtures 1%(max.)。
规定上下差异:规定上下差异也是使货物的品质规格具有必要的灵活性的有效方法,如:灰鸭毛,含绒量18%,上下1%Grey Duck Feather,Down content 18%,1%more or less。
品质公差是指为国际同行业所公认的或买卖双方认可的产品品质的差异。这种为国际上所公认的品质误差,即使在合同中不作规定,卖方交货品质在公认的误差范围内,也可以认为符合合同。不论品质机动幅度,还是品质公差,一般只对影响商品价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指标作具体规定。在品质机动幅度和品质公差范围内,交货品质如有上下,一般都不另行计算增减价格,即按照合同价格计收货款。但是有的货物,经买卖双方协商同意,也可按比例计算增减价格,并在合同中订立“增减价条款”。
H. 如何分辨面的好坏
鉴别面粉质量的好坏可采取这样四种方法:
(1)“看”:精度高的富强粉,色泽白净;标准粉稍带淡黄的白色,质量差的面粉则色泽较深。
(2)“闻”:质量好的面粉略带香味;有霉味、酸苦味等气味的为劣质面粉。
(3)“捏”:抓一把面粉使劲一捏,松开手后,面粉随之散开的是含水分正常的面粉,反之则是含水分大的面粉。
(4)“捻”:捻搓面粉,如有绵软感觉的,是质量好的;若感觉过分光滑,则是质量差的。
那生产专用粉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呢?
1.必须有专用粉品质相适应的原粮小麦,
原料小麦是生产专用粉的基础,没有适应专用粉品质要求的小麦,无论采用何种先进的措施,想要生产出合格的专用粉都是不可能的。以此,生产专用粉首先的是优选原粮,即选择蛋白质含量的质量适宜的小麦加工生产对应的专用粉,做到专麦专用。
2.必须有先进合理的工业与设备。
专用小麦粉的生产,要靠优质的专用小麦,与之同时要有相应的生产工业相配套。专用小麦的品种、品质与生产工业有着重要的关联性。没有相应的生产工艺。即使有品质优良的专用小麦,也不能最大限制地达到最佳工艺效果。因此先进合理的工艺与设备是生产高质量专用粉的有力保障。
3.最好配备有现代化的品质检测设备,
在专用粉的生产中,对品质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检测仪器和检测项目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采用一些新的仪器,建立新的检测项目,如湿面筋的含量很难保证专用粉的品质要求,因为面筋本身还有一个质量问题。生产专用粉的厂家最好要建立起面团流变学特性和烘焙特性试验体系。在众多的间接测试方法中,以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测定能较好地反映各专用粉的实际品质,所采用的仪器主要有布拉班德粉质议,拉伸仪、一般均应配备小型实验磨,以便能做少量小麦样品的试验。此外,还有肖邦吹泡仪,布拉班德粘度仪、糊化仪等。采用这些仪器相应建立起一些重要的指标,如吸水率、稳定性、评价值、弱化度、延伸性、抗延阻力等。这些仪器是专用粉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厂家应逐渐配备。使用新的检测仪器,建立一系列新的检测指标,对指导专用粉的生产十分重要。
4. 必须建立有食品烘焙或蒸煮试验室
如何判断专用小麦粉的品质优劣,其实并不复杂。能制作好面包的面粉,就是面包粉,能制作好面条的面粉就是面条粉。也就是说,最终制成品的品质是判断专用小麦粉品质的最终确认。这就是为什么在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中都附有该项小麦粉的制成品的标准配方,标准制作方法和评分方法的原因。 对中小型厂、建立起现代化的品质检测室比较困难,但是建立起焙烤或蒸煮实验室要容易得多,由于专用小麦粉的质量最终表现在面制食品的质量上,因此,对专用小麦粉还需进行烘焙或者蒸煮试验,对面制食品进行外观鉴定和品尝评分,最后根据各类食品的评分析标准分别给予打分。这样可全面了解本厂生产的专用小麦粉的品质状况,并可根据品质评分将专用小麦粉分为精制级或普通级。
5.必要的添加剂修饰
如果生产出的面粉与某一专用粉的品质质标有一定差距时,可以通过加入添加剂进行修饰。必须指出的是,若最终生产出的面粉与专用粉指标相差悬殊,则添加剂加入也无济于事。 添加剂种类繁多,如漂白剂、促熟剂、氧化剂、酶制剂、谷朊粉、营养强化剂等,各种添加剂对面粉品质修饰作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用量范围。应本着"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不能脱离基本面粉的实际品质盲目添加,也不能在面粉质量不均衡、不稳定的情况下添加。慎重选择添加剂、降低成本、这是面粉厂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世界上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严格,其趋势是限制人工合成添加剂的使用或减少腹不上,寻求天然无害的添加剂。我国也应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6. 稳定是专用粉,之所以是"专用"二字,就是要有适应于某种食品加工的稳定质量。某种食品的加工中,设备工艺和原辅料配方都是固定的,因此要求面粉的质量要稳定,面粉质量忽高忽低,对这种食品的加工是我利的,必然会影响食品的质量。也许大规模的食品生产要求面粉质量的各项指标并不十分严格,但均质和稳定性是食品工业业对面粉质量的最重要的要求。 1929年在伦敦出版的《面粉质量----特性及其管理》一书中对面粉的稳定性有这样的一段话: "面粉的均衡性。从科学角度讲也许面粉的均衡性不是最重要的,但毫无疑问对于制粉师昨面包师从商业观点出发是最重要的。以特殊的标准来衡量一种面粉,无论是强还是弱,面团坚韧还是柔软、吸水率高还是低、粉色是白还是暗,而头等的极为重要的是面粉应保持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的同样的不变化的质量"。生产出专用粉并不难,难就难在长期生产出品质稳定的专用粉来,从某种意义上讲,面粉厂的技术工作比食品厂的技术工作难度更大,只要专用粉的质量稳定,食品厂可顺利进行生产。 选择批量较大的优质商品麦,加强品质监控,完善加工工艺,科学地使用添加剂,这是稳定专用粉质量的根本,面粉加工企业可与农户直接挂钩,探索优质小麦商品化,产业化的新模式。 无论是粉质仪,拉伸仪还是吹泡示功仪,基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仪器检测对面粉质量的变化、波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仪器分析可作为稳定面粉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