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厦门工业如何发展

厦门工业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08 12:43:46

① 厦门的转变

厦门经济特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福建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1年10月,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邓小平同意中共福建省委、中共厦门市委的建议,党中央批准,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后来邓小平多次为特区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我们建立的经济特区,实行的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再次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经济特区创办之际,厦门市委又根据厦门对台的区位优势,经党中央和省委批准,在厦门岛外,先后创办杏林、集美和海沧三个台商投资区,成为经济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经济特区的待遇。几个台商投资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区的范围由原来131平方公里扩大到690平方公里。
邓小平又根据外国友人的建议,指出:特区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把交通和通信搞起来,这是发展经济的起点。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指示精神,采取向科威特贷款,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从日本引进万门程控电话通信设备,扩大厦门港口,建设疏港的环岛公路,拓宽厦禾路,建设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大大改善经济特区交通难、通信难的状况。

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把厦门办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开放重要基地,1985年继创办富山展览城之后,又创办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厦门对外开放洽谈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并提出了对外开放是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工作方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对内经济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发展,规模大规格高,不但每年有全国性和国际性“九·八”投资洽谈会,而且每年还有地区性“四·八”台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外资参加特区经济建设,是厦门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委提出以港立市,工业兴市,建设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方针,为厦门市现代化港口的建设、现代工业的飞跃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方针符合厦门实际。厦门市委为了扩大经济腹地,曾采取把市区的工厂,迁移到岛外到农村的决策,同时在继续搞好市区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这个决策也是正确的。实践证明,把建设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并没有削弱和影响市区的建设,而且是推动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到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岛外农村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3.5%,大大推动了四个新城区的快速发展。而市中心的思明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7.5亿到2007年增至38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1.2亿元增至73.1亿元,成为全国百强区的先进单位。

2001年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市委提出更好发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的决策,为厦门市进一步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改革开放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创办了集美文化教育中心、市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集美园博苑中心、高新技术园区等文化、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强市、文化强市、科技强市的建设。党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厦门市有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厦门实际。

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区划行政调整。市政机构调整为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六个新城区,纳入厦门经济特区的体制,享受特区的待遇。后来,市委市政府又在集美、同安沿海创建环东海域新城区,面积相当于新建一个厦门岛。厦门经济特区由原来690平方公里扩大到1674平方公里。经济特区腹地增加了,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起来了。长期困扰经济特区的腹地小、经济总量偏低的困境,初步得到了缓解。
21世纪以来,市委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指引下,遵照省委的指示,厦门要利用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把厦门经济特区办成海峡两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努力在海峡两岸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的先行区,当示范,当榜样,推动两岸的经济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抓住中央支持海峡两岸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建设,推动两岸经济、技术、文化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的领域,更高的水平发展,为促进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技术合作交流更加畅通,为加强海峡西岸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变化巨大:海港、空港、信息港建设成就斐然,厦门港口建设自1975年国家投资建设以来,经多次扩建,现在已有8个港区,深水线40公里,可容纳深水泊位114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1.2万个的泊位。世界五洲,除非洲须经中转站外,其他亚洲、澳洲、欧洲、美洲的基本港均可直接通航,已引进中国的中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参加建港,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的枢纽港。厦门空港:1978年仅有两条国内航线的机场,现在厦门国际机场已和11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国内地区和国际航线149条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心站,在东南亚三小时的飞行圈,设备完善,是国内一流的国际机场。厦门信息港1978年有交换机1400门,用户1 300户,没有长途国际线,用户要通过福州、上海中转才能和国外通话。到1989年10月,厦门市话就已有33000门,通话能力比1978年提高11倍,国际直拨自动电话达到15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4月,厦门市已有用户916683户(不包括手机和小灵通)。厦门信息港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信息港。厦门的铁路除原有的鹰厦铁路外,还有国家铁道部建设的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四条铁路均在市内连接,这是国内其他城市少有的。龙厦铁路经过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相连,通过赣韶线与京广线相通,连接珠三角、长三角,为活跃东南沿海物资交流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中部崛起的湖南、江西等地打通一条沿海的港口通道,把内陆经济和港口经济联结起来。福厦、龙厦、厦深铁路将分别于2009、2010、2011年建成通车,这几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必将为福建闽西南和闽南地区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厦门市内的交通,过去仅有集美、杏林两个海堤通道,交通不便。现在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成功大道、翔安隧道和市内工交快速交通,这些交通要道全部建成之后,市区六个区,均可在半小时内互通。龙岩、厦门、泉州、漳州四个市区,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左右互通,海峡西岸经济中心的区域扩大了,往来的路程变短了,人流物流更方便了,厦门经济特区有了大港口,大机场,大交通,大腹地,还有大市场的建设,形成海港、空港、信息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城际公交,以及港铁联运、空港联运,海陆联运的大交通网络,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一大优势。

2007年厦门市生产总值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总产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厦门现代工业、火炬高新区由最初1.71平方公里,扩大到1 3.75平方公里,总产值由2000年104亿元增加到816.97亿元,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61.3%,火炬高新区已成为厦门市高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厦门三十年来,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暨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等12次中央和省级的表彰,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指示,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试验的重要基地,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成绩巨大,丰富了邓小平理论,誉满中国,名扬海内外。
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精神,并把它贯穿特区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特区建设的主题。根据厦门特区的客观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指导特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是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精神的。
市委市政府抓住厦门特区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建设海峡两岸重要中心城市、发挥二个先行区的作用,效果显着,作用巨大,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

② 厦门的经济主要靠什么

港口物流(国际航空、航海港口)、商业、旅游、工业(外商投资)

港口物流是发展的基础;工业是主力,主要集中在岛外工业区;商业、旅游是多元化配套辅助。

③ 厦门的经济概况

解放前,厦门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业消费性海岛城市,经济基础脆弱,结构畸型,生产落后。
解放初到1978年,由于受到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大跃进”对生产力的破坏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人民生活停留在较低水平。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4.8亿元,财政收入1.54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11.1倍和20.26倍,年均增幅仅9.3%和11.5%。工业总产值7.21亿元,农业总产值1.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33.3倍、4.0倍和4.2倍,年均增幅为13.5%、5.9%和6.1%。人均生产总值仅52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4.9倍、24.3%和1.8倍,年均增幅分别仅6.6%、0.8%和3.7%。
截止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 946.37亿元,建成各类房屋面积达6 258.28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9.6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 394.17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3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50年增长496倍、5 032倍和14.8倍,年均递增12.4%、17.4%和 5.3%。财政总收入149.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34亿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2 131倍和535倍,年均递增l5.6%和12.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53 5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9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2元,人民生活步入富裕型小康。
2015全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6亿元,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9亿元,下降0.5 %;第二产业增加值1509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933.1亿元,增长6.5 %。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厦门三次产业结构为 0.7:43.5:55.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居全省九地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04万元,折合 1.45万美元。 据199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厦门土地总面积为575.71km²。土地利用率达92.8%,可供开垦的荒地仅2.56平方千米,占全岛陆地面积的1.8%,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马、鸡、鸭、兔、鹅,零星和小量养的种类有驴、狗、猫、珍珠鸡、鹁鸽、鹌鹑等。
在改革开放的1979、1980年的两年时间内,厦门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水产、畜牧、蔬菜、水果、花卉五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比较知名的农业产品品牌,以及如意、银鹭、惠尔康、涌泉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到2003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达235.57亿元,比1978年增长150倍,年均增长22.2%。其中,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2.2倍,年均递增4.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种养业的3.7倍,1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48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1993年农村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吸纳农村36%的劳动力就业;2003年乡镇企业产值由1978年的不到1亿元发展到208亿元,增长692倍,年均增长29.9%。生产由原来的作坊式生产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年产值上亿元以上企业33家,组建了5家企业集团(公司);2003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18.32亿元,成为农村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
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2元,比1978年增长29.67倍,年均递增14.7%,其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74.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931元,比1978年增长26倍,年人均支出增加151元。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下降到40.7%,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人均16.18平方米增加到43.16平方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务工或转产经营,农村劳力1997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减少,2003年全市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1.02万人,只占全部乡村劳动力人数的52.5%。厦门岛内2003年全部实现“村改居”。
2012年全年,厦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41.29亿元,全年完成产值301.21亿元;销售收入294.55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4.31亿元。吸纳本地农从业人员2.3万人,带动农户数21.51万户,该地农户从产业化组织得到的收入18.09亿元;工资总额5.9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5元,工资性收入73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4.5%,已成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全年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908元。 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工业企业规模小,结构松散、基础脆弱,所有制以国营、集体企业为主,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特区建设开始后,厦门市把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放在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上,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构筑“一主三型”(工业为主、发展生产型、技术型、出口创汇型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172倍,年均递增22.9%,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3%,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942家,完成产值1 318.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4.5%,企业资产合计1 190.3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 336.39亿元,利税总额152.82亿元,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已达170家,其中5家产值超二百亿元。
2003年,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 042.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1%,其中,电子工业完成产值就达532.25亿元;全市211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29.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9.5%。自1984年7月第一家三资企业成立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资工业生产项目4 359个,合同外资129.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62.3%。1988年开始,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超过国有工业,2003年,全市“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 116.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7%,其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全市的95.8%。
2012年全年,厦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664.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2.57亿元;全年产值超百亿企业有宸鸿、戴尔、友达、联想、翔鹭石化、冠捷、厦门烟草等7家,合计完成工业产值1391.45亿元;十三条重点产业链完成产值3027.78亿元,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8.3%;机械、电子两大行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081.43亿元和1762.46亿元,合计完成产值2843.8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4.2%;轻工业产值1358.47亿元,重工业产值3072.32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共336家,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877.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2.4%。 金融:2012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37.03亿元,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3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7.2%。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72亿元;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07.35亿元。
交通邮电: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0.84亿元,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2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6.8%。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7227.3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标箱;厦航加入天合联盟,开通厦门至柬埔寨直航航线,全年空港货邮吞吐量27.15万;空港旅客吞吐量1735.41万人;邮电业务总量100.06亿元。
旅游业:旅游业是厦门市的支柱产业。截止2011年,厦门市星级旅游饭店共72家,其中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0家;旅行社113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7家;4A、5A级旅游景区10家。2011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经突破3522.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53.4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十大热点旅游城市和接待国际邮轮最多的口岸之一。
对台贸易:2012年,厦门与台湾多家银行签订人民币清算代理协议,人民币结算额增量居中国首位。台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3.03亿元,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4个百分点。对台引资取得进展,全年台湾直接投资项目121个,占全市新设外资项目总数的36.6%,居各来源地首位;合同台资1.0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0.64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制造业中的光电、模具、机械设备,现代服务业的软件业等。对台贸易稳步增长,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76.47亿美元,其中对台出口14.66亿美元;自台进口61.81亿美元。台湾水果进口量保持大陆各口岸第一。大嶝对台小额商品市场交易免税额由3000元提升至6000元。
“9.8”投洽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于每年09月0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办。投洽会由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协办,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分计划单列市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全国性商协会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组织工作并组团参会、参展。是中国惟一以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主题的国际性投资促进活动,位列国家主办的三大交易会之一。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上的菽庄花园,2000年1月落成,是中国唯一一家钢琴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也是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12家成员之一,为独立的国际化非盈利性公益机构。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奥运会相关文物,旨在薪传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的历史与辉煌。 华侨博物馆 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是唯一全面、系统展示华侨华人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此外还有郑成功纪念馆、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等。 国外友好城市友好城市缔结时间友好城市缔结时间友好城市缔结时间英国加的夫郡 1983.3.31日本佐世保市 1983.10.28菲律宾宿务市1984.10.26美国巴尔的摩市 1985.11.7新西兰惠灵顿市 1987.6.23马来西亚槟岛市 1993.11.10立陶宛考纳斯市2001.3.11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 2003.08.15荷兰祖特梅尔市 2005.7.14印度尼西亚泗水市2006.06.24韩国木浦市2007.07.25美国萨拉索塔市 2007.11.09
(思明区友城) 希腊马拉松市 2009.1.4德国特里尔市 2010.11.11澳大利亚阳光海洋市 2011.1.9加拿大列治文市2012.4.27塔吉克斯坦斯坦杜尚别市2013.6.20法国尼斯市2014.5.22 国内友好城市城市 时间 城市 时间 城市 时间 邯郸市 1984.12 鞍山市 1985 普陀区 1986.7 吉安市 1987.6 淄博市 1988.2 汉中市 1988.4 安阳市 1988.5 抚顺市 1988.10 吉林市 1990.12 青岛市 1991.6 丹东市 1991.12 哈尔滨市 1992.5 南京市 1992.10 咸阳市 1992.12 龙岩市 1993.6 三明市 1993. 万洲区 1993.9 保定市 1993.11 太原市 1993.1 潍坊市 1994.5 平顶山市 1994.10.21 鹰潭市 1995.1.7 芜湖市 1995.3.8 鸡西市 1995.5.9 长沙市 1995.12.26 韶山市 1995.12.27 安庆市 1996.5.21 大连市 1997.7 温州市 1998.4.8 沈阳市 2005.2.18 兰州市2007.7潮州市2013.7

④ 集美工业百年经过几个阶段

摘要 工业区,源自集美是厦门的老工业基地。厦门特区建设30年,集美的工业迅速壮大,全国4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中,有两个就在集美,并且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集美区,台资企业有700多家,今年集美的工业产值可以达到785个亿,其中70%是台外资企业贡献的。 “如今,台商已在集美扎根,相当部分的台商把集美当成一个家,不断增资,有 85%的台资企业都有增资行为。 ”倪超说。

⑤ 谁能告诉我厦门的产业结构怎么样

厦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郑栅洁30日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厦门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厦门市“十一五”规划拟将旅游业列入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
电子、机械、化工目前是厦门市三大支柱产业,它们占厦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厦门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4年,厦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达到1616.6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76.6万人次,国内游客达1539.99万人次。去年,厦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10.67亿元;其中,入境旅游收入达到4.1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76.2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3%。厦门市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比较完善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和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都市旅游体系。

⑥ 厦门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电子工业:厦门市经济部门人士认为,产值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36.36%的电子工业出现增长乏力,眼前
和未来都将直接影响全市工业的增长。
虽然去年工业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对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了沉重的压力,但
是据此间经济人士分析,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和多为传统产品才是影响厦门市电子工业经济效
益增长,并导致生产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从根本上来看,厦门市电子工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为劳动密集型
生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技术同质化严重的长线产品,当价格战成了产品经营的主要手段时,
产量增长不可避免地高于产值增长;二是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不高,除通讯设备和彩电外,其他
产品大多研发、营销两头在外,缺乏自主核心竞争力,企业难于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三是经
济效益增长放慢,与上年相比,一些主要产品的价格下降,如计算机降价10%左右,手机降价18%
-27%不等,销售价格的下降导致了利润的流失,1-11 月厦门市电子工业累计利润比增5.1%,
比同期全国电子工业低22.4 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厦门电子工业的发展如何从平面扩张型转向内涵增长型,是摆在眼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2005 年厦门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市工业生产的总量和增产
能力不断提高,至年底,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已达244 家,其中戴尔和厦华双超百亿。另外,工
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去年达到101202 元/人年,比上年净增3849.41 元/人年。还令人可喜的是,
全年99.18%的产销率,且全年逐月产销率始终保持着98%以上的较高水平,是厦门工业产销衔接
从未达到过的高水平。
在工业生产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却呈下降趋势。截止 11 月末,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176.48,同比下降7.01%;亏损企业亏损额11.93 亿元,比增64.63%。同期,全市工业产
品销售收入1789.20 亿元,比增17.73%;利润总额124.52 亿元,比增1.04%。
报告还显示,1-11 月累计,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行业产值增长乏力、增速均低于同
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0.7%的增速,直接影响了全市工业的增长。

⑦ 厦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色呢

目前厦门已经成为了一座网红城市,交通网络也很完善,不仅有高速还有高铁等,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它的美食种类也多,总是能够找到最为合适的。如今正在全面发展之中,相信之后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因此还被预言将来会是下个深圳。对于华东最有潜力的一座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有望成为下个深圳,不知你对这座城市有什么看法呢?

⑧ 厦门的工业有哪些

厦门的工业,萌芽于清朝末叶,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清末一批华侨陆续在厦投资兴办了一些工业企业,如厦门电灯厂(1900年)、华宝制瓷公司(1904年)、淘化食品罐头厂等,这些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但形成了厦门工业的雏形。建国之前,厦门市是一个商业性消费城市,工业十分落后。

解放以后,厦门工业总产值仅2503万元(按80年不变价);基础薄弱,总量很小。在1956-1958年间,又建立数十家公私合营或国有企业,使厦门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台湾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厦门地处海防前线,国家基本上没有大的工业投资,因此工业长期发展缓慢。原有的少数工业企业,在60年代后又几经起落,因而工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至198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9.4亿元(80年不变价)。

1981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业、房地产业的综合性、外向型的经济特区"的批复精神,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729.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1年增长146.31倍,年平均递增24.2%
(一)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产值(规模以上,下同)完成2026.91亿元,增长21.4%,高出年初预期目标(1955亿元)71.91亿元,超计划完成3.68%。产值规模名列全省第二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4.9%;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1位。全部工业产值完成2097亿元,增长21.3%。

2、工业增加值完成516.25亿元, 增长20.1%;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29.1亿元,增长16.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1.4%,比“九五”初期整整高出5个百分点。

3、地产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887.11亿元,同比增长18.2%,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44.13%。

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72.7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85.44亿元,增长3.00%;其中利润131.56亿元,增长0.10%;全员劳动生产率97178.90元/人,同比提高4729元/人;工业品产销率99.18%,同比提高0.58个百分点,创历史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5、工业投资完成117.4亿元,同比增长21.8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70%以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增长3倍,主要由于嵩屿电厂二期项目建设,使得电力生产供应业投资大幅度增长。

6、全社会用电量89.97亿千瓦时,增长18.5%。其中工业用电55.70亿千瓦时,占61.91%,增长2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43亿千瓦时,占17.15%,增长18.3%;建筑、交通、商业等其他各类用电18.84亿千瓦时,占20.94%。今年典型日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61万千瓦,比上年高出37万千瓦。
每千瓦时工业用电创造产值37.6元,居全省最高水平。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平稳快速。今年,尽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因素影响,但全市电力供应和资金供给较为充裕,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协调解决工业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对工业发展的服务环境更趋完善,全年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的态势,增长速度保持20%左右,并呈逐季加快之势。今年四个季度工业产值累计增速分别为18.2%、20.1%、20.9%、21.4%。

2、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27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规模以上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96.55%,比上年高出1.35个百分点。三是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56家,比年初多78家;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2家(DELL332亿元,厦华104亿元)50-100亿元的企业1家,20-50亿元企业13家;全市上亿元的企业共有244家。四是150家重点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仍然较高,达76.66%以上。

3、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工业产值1534.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73%;其中机械工业完成477.58亿元,占23.56%,增长15.0%;电子工业完成742.11亿元,占36.61%,增长17.6%;化工医药工业完成315.25亿元,占15.55%,增长18.3%。二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加强,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全年新增驰名商标有厦工等3个,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名牌13个,省级名牌66个,国家级驰名商标7个。此外,去年,我市戴尔、翔鹭化纤、翔鹭石化等10家外资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外资企业;金龙汽车荣膺“中国着名品牌200强”、“中国品牌年度大奖”等,并在海外通过了VCA认证,为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通行证;翔鹭化纤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级技术中心认证。
4、地产工业品出口稳定增长。地产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887.11亿元,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4.13%。从今年工业品出口形势分析,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传统出口工业品保持较好水平,彩电、运动器械、钢质集装箱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增幅均超过100%。二是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一批新的工业产品出口成倍增长,如我市的金龙联合、金龙旅行车两家客车公司今年1-11月出口客车775辆4107万美元,预计全年可完成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倍。三是外资企业产品出口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2004—2005年度,我市有戴尔、翔鹭化纤、翔鹭石化、夏新、厦华、TDK、金旅、联想移动、正新橡胶、ABB开关等10家外资企业进入全国外企500强。

5、工业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总额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7.4亿元,同比增长21.84%,是我市工业发展史上最好的水平。二是一大批新建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市32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0%。DELL二期、明达光电、嵩屿电厂等项目加快建设,其中嵩屿二期第一台机组已经顺利并网发电;太古四期、娃哈哈热罐装、钙奶生产线、ECCO第一条鞋面底成型生产线、腾龙特种树脂瓶级切片、热煤炉工程投产、同集热电、新阳热电项目、明达玻璃浮法线和泓信差别化纤维等项目按期投产。

6、工业发展载体建设加快。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启动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拉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框架。机械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进展,20多项汽车及零配件项目开工建设。新建8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推出招商,其中火炬(翔安)产业区吸引了171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新企业签订入驻合同。同安工业集中区的湖里园、思明园、同安园9月15日以后也相继开工建设,签约入驻项目191家,总投资73.9亿元。

7、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较高比重,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九五”末期高出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7.82%,超出同期GDP平均增速15.23%的水平2.59个百分点,比“九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84%提高了0.98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继续提高。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税金超过50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是随着工业大发展步伐的推进,工业园区、通用厂房加快建设,新增企业投产,全市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其中:截止11月底,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620家,就业人数达53.6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由此加速带动产品出口和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8、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295起,同比上升47.09%;死亡303人,下降19.20%;受伤3206人,上升77.62%;直接经济损失2308.4万元,下降11.04%。事故和受伤人数两项指标较大幅度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统计口径与去年不同,范围扩大;二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交通安全事故呈大幅度上升。今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3630起,同比上升57.14%,占84.52%;死亡247人,占81.52%;受伤3163人,占98.66%。

厦门现在以旅游业为主,不会造成污染的
希望采纳

⑨ 厦门今年2022工厂情况到底如何

工业企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外疫情导致的原材料上涨、舱位紧缺等因素,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
同安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努力拼搏、稳中求进,推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⑩ 有关大数的信息急!急!

能力广角
进入21世纪以来,厦门市的各项事业发展很快。请你从厦门市的经济、交通、建筑、旅游、工业中选取一项,收集几个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写下来。
厦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厦门经济:
一、重工业回落幅度大于轻工业
1-5月重工业完成产值655.8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9%,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速度低 1.8个百分点,较1-4月累计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6.7%;轻工业完成产值327.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9%,与1-4月累计增幅持平,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3.3%(见附表一)。
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生产下降明显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演变成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弱直接导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厦门工业受冲击明显,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继续明显下降。1-5月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0.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3%,比上年同期下降14.7%,较上年同期和1-4月增幅分别回落37.5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1.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1%;私营企业实现产值97.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9%。
三、接近90%的行业生产下降,且降幅较大
全市3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见附表二),1-5月仅有4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29个行业同比下降,行业下降面高达87.9%;下降幅度较大的10个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采选业(-60%)、化学纤维制造业(-49.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3.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2.7%)、通用设备制造业(-31.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9.9%)、金属制品业(-29.3%)、专用设备制造业(-29.0%)、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4.8%)、造纸及纸制品业(-23.1%)。1-5月三大支柱行业实现工业产值709.3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3%(现价比),比1-4月累计增幅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工业完成产值250.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0%,比1-4月累计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电子工业完成产值324.5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2%,比1-4月累计增幅回落1.3个百分点;化工工业完成产值134.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8%,比1-4月累计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
四、企业减产面继续扩大
1-5月全市共有13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比1-4月累计增加55家,比上年同期累计减少产值324.28亿元,减产面达66.7%,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的三分之二。
从减产企业的规模看,大企业减产幅度较大。1-5月减产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4家,累计减产211.39亿元,占全市累计减产的65.2%。其中减产超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戴尔(厦门)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夏新电子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TDK有限公司、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1-5月共减少产值144.68亿元。
五、订单减少影响产能发挥,工业企业用电继续下降
企业订单减少造成产能发挥不足,我市部分地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降明显(见附表三),如:微型电子计算机1-5月产量下降17.5%、客车下降31.7%、化学纤维下降51.5%、铲土运输机械下降42.6%、移动电话下降29.3%、合成纤维单体下降31.1%、轮胎外胎下降17.5%。根据福建厦门电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5月工业总用电量24.66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3.1%。据对全市20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的调查,1-5月用电量下降13.9%,数字表明供电局用电量的速度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的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六、全市六区规上工业产值均负增长
1-5月各区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思明区完成产值60.87亿元,现价同比下降14.5%;湖里区完成产值332.34亿元,现价同比下降20.0%;集美区完成产值167.98亿元,现价同比下降29.6%;同安区完成产值97.45亿元,现价同比下降8.0%;翔安区完成产值116.68亿元,现价同比下降10.3%;海沧区完成产值208亿元,现价同比下降24.0%。 七、产销率略有上升、出口交货值降幅较大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980.3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2%,累计产销率为99.70%,比上年同期上升0.2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99.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为99.7%,同比回落0.27个百分点。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3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7%。在全市有产品出口的28个行业中,仅烟草加工业增长55.8%,饮料制造业增长13.3%外,其余26个行业出口下降。其中,1-5月出口交货值超10亿元的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出口222.0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出口29.7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出口26.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1%;塑料制品业完成出口20.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9%;金属制品业完成出口17.9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完成出口14.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5%;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完成出口10.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6%(见附表四)。

(你可以归纳为六个大项目写上去
这样可以么?

阅读全文

与厦门工业如何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全顺汽车保养提示在什么位置 浏览:841
东莞工业废料为什么没人拉 浏览:915
屏南到福州汽车多久 浏览:684
北汽大g和奔驰g有什么区别 浏览:198
宝马x3和国外比减配哪些 浏览:160
黑色汽车用什么贴纸 浏览:402
奔驰七档手自一体怎么操作 浏览:54
奥迪a6l座椅头枕如何拆掉 浏览:461
奥迪a6l水淹车修好多少钱 浏览:646
奔驰定制需要等多久 浏览:490
奥迪换高压油泵怎么匹配 浏览:98
汽车厂家如何无痕装车 浏览:887
郑州市05年奔驰s320多少钱 浏览:809
汽车插卡口在哪里 浏览:136
工业区怎么进入 浏览:281
汽车稿怎么写 浏览:888
奔驰车内空气净化器怎么用 浏览:472
汽车如何能够安静 浏览:283
宝马旅行轿车有哪些60万 浏览:97
汽车充电要充多久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