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是什么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是在“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基础上发布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强核是事业,报国是承诺,创新是法宝,奉献是境界,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新时代核工业人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党员更应该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深刻领会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内涵,以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支柱,立足岗位,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为新时代核工业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内涵:
1、强核是事业。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新时代,核工业迎来了“两弹一艇”以来又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国任,敢于开拓,奋力实现“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和“三位一体”奋斗目标。
2、报国是承诺。
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建成世界一流核工业强国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要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核工业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忠于事业,坚守承诺,出色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3、创新是法宝。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我们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寻找重大突破,不畏挫折,敢为人先,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
2. 中国企业需要工业精神!
级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着名管理学者汪中求带着新作《中国需要工业精神》来到郑州,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中国的企业现在虽然造就了一批富翁,但缺少工业精神,仅有富而没有贵,缺少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中国企业呼唤‘工业精神’。”
3. 中国古代工业精神的主要内容
乐于助人!
不向敌人认输;爱国!
团结一心!
爱好和平;为了世界的和平不要战争!
勤奋勇敢!
自强不息
4.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
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手工业时代,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工匠们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以达到完美的程度。
工业化时代与手工业时代相比,有了一些不同。首先,工业生产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标准化和通用化,每一个零件都是标准化的,可以互换的。
第二,在工业生产中,一个工人只需要负责一道工序就行,而手工生产中,每个工匠都要负责整个的生产过程。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
在信息化时代,质低价廉、千篇一律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不仅包含了工业化时代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同时也包含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
提倡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5. 工业化精神的概念
杂个很多的政治题目啊!!!我现在大2,最讨厌政治哦!政治麻痹了你们这些青年啊!小弟弟!!!
6. 为什么说做强中国制造需要工业精神支撑
所谓工业精神,是人们对事物专注、执着,以及向善的观念、意志和行动。比较工业精神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工业精神严重缺失。作为一个制造大国,这样缺失的后果十分严重。
我们是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却造不出好的汽车发动机;我们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可以玩互拍,却造不出像样的照相机;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能力,却始终造不出复印机、传真机;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厂房和车间,高业度的工作母机却大多是进口的;我们生产着全球最多的电脑和手机,芯片却还是别人的??
大量的事实警示我们,在绝大多数产业领域,我们至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要由大做强,没有工业精神的强力支撑是万万不能的。(关于如何培养工业精神的话题留到下篇解说)
(作者:刘承元,欢迎转发传播)
7. 中国制造业需要怎样的工业精神
一个民族的工业化应该有一种担当,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群体应该有一种信仰。本书试图对一些业已存在的现象作解剖,包括对合作理念、契约精神、效率观念、质量底线和科学观等的迟钝和漠视,包括对环境和城市化理解的肤浅。发出中国需要工业精神的呼喊,中国必须更认真和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竞争力、行业前景、民族实力、国家后劲、企业家境界、历史责任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8. 工匠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精髓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同时”匠人精神”的第一要素是乐趣和热情,第二要素是坚持不懈,第三要素是坚强和忍耐。
匠人
一般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也指有相当写作水平的人,这些人往往是追求更高的技术,或艺术境界,所以一般是说一个人对某种技艺或艺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匠人精神是只要专注、踏实地做好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丝钉,也能获得成功。
孔子曰:“学如不及,”求知永无底止,这不限制于某一特定范围,而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9.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包括
1、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
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9)什么是工业精神扩展阅读: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精神评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
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