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苏州这个城市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真的是天堂一样的存在了。
我的老家虽然在安徽,但是在苏州上学,后来也去过不少城市旅游,但是我感觉苏州真的是我见过最好的城市之一了。
很多人知道苏州是因为它的园林,不得不说这个名片真的很有看头,虽然占地不大,但是那种移步换景之美,还有因地制宜,空间错落之美无法言说。
❷ 苏州园区2021年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苏州工业园区2021年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的系统上传推荐截止日期2021年10月8日。
❸ 苏州的经济支柱产业是是什么
苏州的经济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纺织、化工和轻工业。
2017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纺织、化工、轻工业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了自2014年以来首次全面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增长7.6%,小微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1.1%,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8.3和4.3个百分点。
一季度工业用电量2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371.4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全部税收收入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
2017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用电量38.2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7%,高于全市用电量9.3个百分点,高于工业用电量10.6个百分点。
(3)工业互联网怎么看苏州扩展阅读: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始终是我省发展的根基所在,必须围绕建设制造强省目标,把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着力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13个重点产业集群,对全产业链进行梳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环节,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自主可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高端制造品牌。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和企业的中坚作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组织实施重点平台建设工程和“企业上云”计划,创建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推动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发展,按照提升空间布局水平、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降低排放强度的要求,加大对沿长江、环太湖、沿大运河等重点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支持引导基础条件好、转型意愿强的企业率先调整、加快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要素集聚能力。
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江苏网—首季苏州经济企稳向好 六大支柱行业实现全面增长
❹ 2020年苏州市级示范智能车间要满足哪些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具备基本条件
(一)企业必须在苏州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
(二)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信用良好且无违法记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三)企业的人均产出率和人均效益均较高;
(四)企业应制定智能化发展战略规划,拥有能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一定规模的智能化人才队伍。
2、车间应基本符合以下条件
(1)智能装备广泛应用。
车间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试验检测等设备台套(产线)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不低于50%,车间智能装备投入不低于600万元。
(2)车间设备互联互通。
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通信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
(3)生产过程实时调度。
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设备故障预诊断,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车间作业基于主生产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计划、物料、设备等数据的变化和异常自动实现动态调度。
(4)物料配送实现自动。
生产过程广泛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
(5)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
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产品质量实现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质量信息自动录入信息系统;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必要时,对大型、重要装备或需要远程诊断的产品,运用智能化技术设备进行远程监测与控制、自动分析与处理故障、挖掘应用相关数据,实现产品信息生产过程可追溯。
(6)车间环境实现智能管控。
根据车间生产制造特点和需求,配备相应的车间环境(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粉尘等)智能监测、调节、处理系统,实现对车间工业卫生、安全生产、环境自动监控、自动检测、自动报警等智能化控制,安全生产防护符合行业规范要求;车间废弃物处置纳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处置过程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对于存在较高安全与环境风险的车间,应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实现安全可控。
(7)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智能管控。
建立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主要用能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控制;建立产耗预测模型,车间水、电、气(汽)、煤、油以及物料等消耗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分析,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调度、平衡预测和有效管理。
(8)车间网络系统实现安全可控。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及时备份重要数据,实现双机热备;车间部署的互联网、局域网、物联网、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等网络环境具备较好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恢复等能力,应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采取漏洞扫描、运维审计等防护措施,网络系统实现安全可控。
(9)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后,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不良品率显着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显着降低,节水节材量显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10)车间作业安全实现智能管控。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车间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测预警、事故应急等管理。建立典型风险、隐患管理结构化知识库,自动给出安全管理建议,以风险管控为核心,逐步改善风险识别、评审和治理的各项过程管理;重要安全生产作业环节和部位实现实时监控、智能分析,主动发现违规行为、异常状态,及时报警并关联相关控制系统,实现智能预警、联动处置;对于高危行业,应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形成典型应急管理、应急专家、应急资源知识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减少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时间。
(11)车间与车间外部实现联动协同。
车间与车间外部信息系统实现联通,相关数据实现自动接收、自动反馈;集成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仿真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信息与自动化系统,车间实现管控一体化。
❺ 苏州工业园区2021年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类别是什么
苏州工业园区2021年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类别为: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类型包括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区域级和供应链工业互联网平台等4个方向。
❻ 全国最顶级的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聚首苏州,谁是下一个巨头
我们都知道产线自动化一般会影响灵活性,这点很好理解机器自动量产的往往是同规格的产品,想要生产不同的产品就要换线,但是换线带来的高成本、长周期等让我们有点想转型又“不敢转”。
这次的苏州展会,我发现对于企业转型,尤其是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就拿卡奥斯来说,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平台从模式到技术、机制方面的创新,还有他们的实践成果,包括在模具、化工、智慧仓储等行业的成果案例。其实不管是哪个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方法论都是共通的。我特意咨询了一下关于我们行业转型的疑问,发现卡奥斯利用大规模定制模式就能快速切换产线,可以把几个型号的产品混线生产,这样就不愁利用率了,能完美解决我们的问题,所以你要我从十大双跨平台中选择的话,我很看好卡奥斯。
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恰逢刚结束了苏州的两化融合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我看展时看到确实公布了不少行业内的实践案例,不止是化工、服装、教育,甚至是今年备受关注的应急物资,工业互联网都发挥了作用。
题主问谁是下一个巨头,我建议可以从技术上探讨探讨。
就拿今年比较热门的5G技术来说,如果谁将5G应用到工业互联网之中,谁就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也就能够独占鳌头,用新技术来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了。就拿卡奥斯的智能+5G验证测试平台来说,这个平台不仅应用了5G技术,还实现了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示范线,这是用技术引领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融入5G技术,不仅让生产效率变快,更能够保障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技术的操控下完成的,生产得到优化,那么企业就有较大的精力投入到研发中。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必定会形成行业态势并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
作为用户来讲,我们不关心谁是下一个巨头,更关注平台在行业的应用。因为最能让我们这些从业者有体会的就是行业应用,技术和赋能能够切实落在行业上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惊喜。
知道应急物资也能用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么?像卡奥斯这类的平台就跟医疗器械、消毒品企业合作,建立了应急物资平台,不光是给生产环节加速,上游原料供应、下游产品销售都形成了闭环,舒缓了今年疫情的资源压力后我们都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竖大拇指!
上海的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我去体验过,VR党建挺好玩的,还有个VR自行车,有点身临其境的味儿。工业互联网的巨头,我觉得再过3年就见分晓了。
两化融合会上展示了很多工业成果,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应该体现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穿戴、智能医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在线上办理,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必定会加速推进生活的高水平。
工业互联网对新旧动能转换有推动作用,中小企业应该借鉴消费互联网发展经验,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市场发展,趁着工业互联网加快突破,抢占发展先机。但现在还有很多企业觉得,工业互联网就是工业领域的,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这是不对的,像刚刚结束的苏州两化融合大会上展示的,其实像教育、医疗、交通都可以用工业互联网的理念进行升级。
据说借助卡奥斯平台,合作客户参与的大规模定制占比达到了51%,这个技术在全球也算领先吧。
我感觉能把工业互联网真正实践落地的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因为它能帮助企业、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经济效益上的实际改变。这次我看到就有一个展厅有很多农业、纺织服装、模具等行业的成果案例,这个才是真的巨头吧。
苏州两化融合会议虽然结束了,但会议所产生的影响将在 社会 上持续不断的发酵,并且很多成果一定能够给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先发展带动后发展例如卡奥斯的“人单合一”、大规模定制模式等,就在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中脱颖而出。
提到工业互联网,离不开数字化,优化技术、研发模式等,能够简化生产线冗长的步骤,缩短交货周期,降低工业成本,这对于我们工业行业来说是喜闻乐见的,用技术为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❼ 如何评价苏州在江苏省的地位
苏州经济地位在江苏比南京高。虽然历史政治地位不如南京,但实际上在政策倾斜方面,苏州要比南京受益得多。
苏州虽然是地级市,但市委书记历来是高配。江苏省常委兼任苏州市委书记。
连续三任苏州市委书记都调任省级副省级,一度被称为“省长摇篮”
苏州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都7,8个了,南京才批了3个还是几个。
邓和李光耀钦定,国务院带头搞得的工业园区落户苏州,没有落户广东,也没有落户南京。
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历来作为粮仓的苏湖鱼米之乡,湖州,嘉善还有耕地保护指标,苏州几乎全是工业用地。南京除了城区,周边都是限制开发区域。
江苏省自贸区。江苏省一共提了6个方案,前五个都是以苏州为核心的方案,全部被中央驳回,第六个方案以南京江北新区+苏州 为方案,才批准。可见省里政策偏向性。
❽ 从工业互联网的一角窥探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这几天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已经打响了前哨战。全世界的制造业企业跑到这个“工业4.0”的发源地,把“工业互联网”这五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IoT、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花样百出。
与其说这场盛会拉响了工业、制造业的未来变革,倒不如说这里体现了信息技术是如何改造制造业乃至整个商业社会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概念在国内横行甚至是滥用等今天,汉诺威带着纯正的“工业4.0味儿”,这股味儿倒是真正的“互联网+”。
(阿里云在智慧物流的运用)
要知道,像这样精准的生产、销售、仓储、配送数据,全靠阿里云在背后进行精确计算。未来如果达到一定的数据精准度,甚至很可能会出现商品生产结束后不进仓库,直接可以送到用户家中,改变传统企业制造后进仓库再再分销的模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运输、仓储极高的环境来说,这种生产流程也在帮助用户降低时间、生产成本。用马云的话来说,那就是“消灭仓储”。
中国的“互联网+”为何总被误读
国内对于“互联网+”的误读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看到了“互联网”这几个字,以至于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一再被一部分人认为冲击了实体经济。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马可波罗陶瓷董事长黄建平甚至在议案资料中把侵害实体经济的矛头直指马云。
值得玩味的是,像阿里这种传统印象中的互联网企业,正在与制造业如此靠近。去年马云提出了“新制造”的概念,在马云看来,“新制造”就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出现在移动、数据、地理位置上的智慧制造。这套“新制造”的理论其实恰恰与德国“工业4.0”的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紧密相关。
互联网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恰恰也体现了中国的“互联网+”与“工业4.0”的不同之处:
德国制造业很强,德国还是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工业4.0”更多追求的就是把数据注入工业生产之中,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力。强大的工业制造技术在在工业互联网之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和德国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的理念一以贯之。
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连接的水准远高于德国,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在人口众多、内需庞大,而且国内处于供给侧改革阶段,产能过剩、内需升级是核心问题。因此,你会发现,“互联网+”会与 “工业4.0”有着细微的差别。
❾ "互联网 +"时代,中国制造业有机会弯道超车吗
(一)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弯道超车的一个可能机遇就是 “互联网+制造”
中国制造业要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可能有三种方式(1)企业管理:在工厂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和 ERP 管理信息系统,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工业 4.0:依靠 “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实施工业 4.0,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3)“互联网 +”:通过 “互联网 +” 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业务互联和资源整合,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①种方式企业管理这方面,最近十几年企业家都很重视这一块,但现在可挖的潜力不太多了。企业的管理主要是精益生产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精益生产我们赢不了日本,企业管理信息化我们赢不了美国,企业管理现在是日本最强,美国其次。所以企业管理仍然非常重要,但中国制造未来胜过美国日本的希望不在企业管理这条路上
②第二种方式工业 4.0 这方面,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都在往前冲,但是玩工业 4.0 是需要本钱和基础的,起跑线必须是工业 3.0,中国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处于这种起跑线上,大部分企业离起跑线还有很多年的距离。因此,工业 4.0 这一块德国跑在最前面,中国最近 10年 不被德国、美国甩的更远就很幸运了,谈不上有很多超越的机会
③第三种方式 “互联网 + 制造”,相对 “短平快”,中国没有巨大的历史负担,而且经过这几年的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和环境在世界也是领先的,相比之下德国的互联网市场太小、日本的创业意识保守等先天不足,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处于一个非常不错的跑道上了,虽然现在貌似美国已经跑在互联网的位置,但是由于中国的先天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在产业互联网这一块超越美国,领先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 互联网确实可以帮助工厂大幅提升企业的人、机器和物的管理水平
那么,互联网很神奇很强大,能不能帮助中国的企业 “设备停机时间缩短,现场管理水平上升,品质不良减少,安全灾害消除,生产成本下降” 呢?工厂管理的几个基本对象,无非是 “人、机器、物料”,互联网对机器管理的作用毋庸置疑(工业 4.0 和工业互联网有很多涉及机器管理),我就从物料的管理和人的管理两个角度分别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中国的企业管理如何通过 “互联网 +” 来实现弯道超车
(1)首先从物料的管理来说,举个具体的例子 “如何降低企业的维修备件库存?”,据统计,工厂维修费用每年花费万亿元以上,其中维修备件费用占了大约 60%以上,所以维修备件的库存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资金占用,由于维修备件在企业的利用效率很低,很多工厂都有大量的几年未用的积压备件,备件管理在工厂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我们可以从 “日本的精益生产”、“工业 4.0” 和 “互联网 + 制造” 三条思路看看那个方案更好?
①精益生产的思路:按照日本人的思路,备件库存削减,属于精益生产范畴,于是做好 TPM 管理,做好设备日常和定期点检,提前知道备件什么时候需要更换是很有必要。各种 TPM 活动和备件的台帐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人力,需要很好的员工素质(准确记录,认真点检)。由于这种方法是依赖于人的,效果有限,这种方法实施成功的话也许最多能够将工厂的备件库存下降 10-15%
②工业 4.0 的思路:对于上述日本那种依赖于人的 TPM 管理思路,美国人或者德国人或许更愿意采用依赖于机器的思路,于是,在机器上安装很多传感器,跟踪备件使用寿命,购入昂贵的 IBM 智能维护系统,用很多所谓的大数据预测备件更换时间来管控备件的库存。由于备件寿命和设备故障预测本身是不太的,因此,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投入很多钱,最多也只能将工厂的备件库存下降 15-20%
③“互联网 + 制造” 思路 :互联网解决备件库存的问题,日本、德国、美国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幸好,中国正在进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人在用互联网思维琢磨这件事。互联网初创公司 “拼库” 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搞 TPM,我们的工人和维修人员素质不够;搞智能维护,我们工厂没有钱。OK,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搞备件管理,可以用连接的方法连解决备件库存问题。可以用互联网将工厂的备件仓库连接起来”,用 Uber 共享经济的思路使工厂共享备件库存,任何一家企业出现设备故障,如果没有备件在库,我们可以通过 “拼库” 系统像滴滴打车那样很方便的把周围工厂相同的备件通过物流 2 个小时配送到。由于交货期大幅缩短,这样工厂就不需要备很多备件库存了。这种方法,企业没有太多的投入(“拼库” 软件是免费的),对于人员的管理素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用 “拼库” 的思路,可以使工厂备件库存降低 30-40%,效果是日本和欧美企业的 2 倍。
(2)接下来,我们再谈一下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利用 “互联网 +” 的方法提升工厂对人的管理水平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中国工厂如何能超越日本工厂管理水平。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工人素质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是中国工厂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但是,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运用一些互联网科技,使得中国制造管理水平超越日本有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日本工厂管理比较牛 B 的长处有两个:一个是现场的 “可视化管理”,另外一个是一线班长的技能较高
①你到日企现场去可以看到一大堆看板、每天很多早会,管理人员大多在现场走来走去监督检查(中国管理人员做不到),这就是日本人常挂在嘴边的 “可视化管理”“看得见的管理”,中国的日资企业也基本上把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搬过来了,效果也不错
然而,日本这个层次的可视化"看得见的管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势不再,假如我们把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工具、智能算法应用到现场管理,效果会远远超日本企业的传统管理方法(因为日企的可视化管理靠人监督的,可视化只能覆盖一部分,而移动互联网的可视化可以覆盖全过程,而且是智能化的)
我在工厂现场观察过两年多,我觉得企业管理中的很多管理问题(设备不认真点检、品质不按要求记录、夜班睡觉、边干活边说话、IE 改善技能不足等)可以用一些移动互联网工具如可穿戴、蓝牙、beancon、二维码等比较低成本的进行管理改善
假定我们给一线员工的工作服、安全帽、劳保鞋、手套和作业工具都是具有可穿戴智能硬件一样,可以记录员工的每一个行为,那么员工的不守规章行为就能管控得比现在最牛 B 的日本精益生产企业要好;比如,现场工人在特定作业场合需要戴安全帽,防护镜,以前很多工厂作业人员都是领导在的时候戴着,领导走的时候又不戴了,如果安全帽,防护手套可以记录员工使用记录并及时提醒员工和管理者的话,那么员工的安全行为就容易管理
②又比如,日本工厂的另外一个牛 B 的地方,是一线班长都掌握熟练的 IE 改善技能(技能不亚于中国的 IE 工程师),非常娴熟的测量节拍和进行工程改善,然并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工人穿上带有计步功能的可穿戴工作鞋和可感知手腕动作的工作服,配以合适的 App 计算,这种全部过程动作智能分析的 App 可以把日本企业多年积累的班长技能优势甩到千里之外去
无论是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和机器的管理,如果中国能够把移动互联网技术成果尽快应用到工厂管理,有可能使中国的制造管理水平在并不需要大幅投资的情况下(因为一些可穿戴工作用品和 App 并不贵,或许人均不到几千元,每个中小企业都能承担),赶超国外先进管理水平。现在国内大多数人把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寄希望于工业 4.0。我个人认为,像海尔、格力等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走工业 4.0 的道路,对于大多数目前处于经营困难的制造企业来说,把移动互联网的科技成果尽快应用到工厂管理才是一条切实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现实之路,这就是我希望的 “互联网+制造”
(三)社会各阶层都可以参与 “互联网+制造” 的实践,共同促进 “互联网化的制造大国” 来临
中国可以利用自己在互联网的优势,把中国的制造管理提升上去,实现弯道超车,但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
①企业管理专家:除了研究关注 “精益生产”“6 个西格玛” 之外,在新的时代也要考虑研究 “互联网 + 企业管理” 新的管理思路,在新的思路下面会产生超越精益生产的划时代的企业管理理论
②工厂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要尝试和支持 “拼库”“工厂可穿戴” 的互联网初创企业产品,使用合适的话,甚至可以做一个天使投资人支持这类项目,享受互联网的发展经济成果
③地方政府:特别是无锡、苏州这类有一定工业优势的地区,发展 “互联网 +” 不能只盯着 “智能制造” 和 “智能硬件”,发展智能制造比不过上海临港,发展智能硬件比不过深圳,面向工厂 “生产、品质、成本” 等管理的 “互联网 + 制造” 创新项目才是这些地区可能在互联网行业崛起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④创业者:大家不必都围绕 VC 风投的关注焦点去找项目,VC 大多没有制造行业的经验,制造行业的互联网创业机会大多数 VC 现在也不知道(VC 能看懂的可能是 SAAS、电子商务等领域),只要深入了解制造行业的需求,更多的创业机会就在眼前
⑤VC 风投:在这场 “大众创业,全民创新” 的运动中,VC 起了一个风向标的关键作用,今后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去重点扶持一下那些对制造业有利的互联网项目,把全民创业的热情转化成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