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中国的工业体系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兴建的几百个骨干企业,为全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设和发展了几个重要工业基地和若干工业中心,初步建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大工业体系。60年代和70年代继续加强了能源、原材料和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并在内地建设了一批新的工业中心。改革开放后除已建成独立完整的全国工业体系之外,在东北、华北、华东也已形成具有一定实力、部门相对完整而又具有特色的大区工业体系。西南、华中、华南的工业体系略具雏型,西北地区则处于初始阶段。
此外,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地区(工业基地)一级的工业体系。如辽中南、鲁中、晋中以能源重工业为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轻纺、化工等加工工业为主,京津唐地区、武汉、重庆和关中地区轻、重工业较为平衡。工业中心的工业体系,虽有相当的发展程度,但大部分由于部门管理分割,使组织联系和技术经济联系都受到一定影响。
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工业经济活动的有机联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间流的整体,即工业系统。工业体系的构成除工业生产单位外,还包括:①具有决策和行政功能的管理单位和附属的发展研究单位;②从事原材料采掘、加工或产品修配的厂矿;③为生产厂矿服务的物资调运、产品销售服务等辅助单位。
⑵ 中国在全球独一无二的工业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前三十年,依靠苏联援助的146个工业项目,建立了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1972年开始的四三工程,建立了完整的重化工体系;
后三十年,改革开放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建立了完整的轻工业体系,2005年东莞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称号。21世界第一个十年,除了轻工业成为世界第一,还有医药行业,中国原料药供应了世界的超过40%比例。
2015年至今,正在开启整个完整工业体系的内部融合,供给侧改革相互促进,要逐步形成科研、技术、产业化、区域分工等高质量发展格局。近些年推出的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都是围绕着高质量发展进行布局的。
⑶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如何起步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何特点
在贫穷时期艰难起步,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成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拓展资料:
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性质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后者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和雇佣劳动者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榨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残酷剥削来实现的。前者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已成为国家主人的劳动者直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它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会主义的内部积累,同时也根据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各国无产阶级尤其是原来经济落后的国家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它提供的先进生产资料来装备、改造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加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独立,履行工人阶级的国际义务,并逐步地为在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好物质条件。对于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原来工业基础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使社会主义国家拥有自己的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⑷ .我们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如何建立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的建设其实应该追溯到从苏联大规模的引进156项工业项目开始。这156项涵盖了重工业、军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等等方方面面。真正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家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以及五年计划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我们的经济体系和计划体系。
⑸ 中国近代工业是如何起步的
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⑹ 中国工业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这个东方大国在内战的洗礼之后,已经俨然是红色阵营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规划下,它对经济的暗中发力已经准备了三年。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苏签订了156项工业建设工程,从国防,机械,电子和能源工业弥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打响了中国工业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6)我国工业怎么建立的扩展阅读:
早在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访苏时,就提到了邀请苏联技术专家来华的相关事宜,并带回了200余名苏联专家。
然而对于全面铺开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编制“一五计划”这样的鸿篇巨制,这些专家显然不够。1952年8月,周恩来总理专程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谈,要求增派专家800名。
此外,中方还希望苏联提供各种工业标准和技术资料,用于“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于是,1950~1953年间,苏联专家带来了大量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总重量达600吨。
在苏联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中国的五年计划虽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它在中国崛起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⑺ 中国的工业体系哪来的
49年之前的部分,主要就是东北的重工业。其他你说国民党黄金十年搞的什么什么,其实几乎可以忽略的,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打仗加掠夺之后更没有什么了。新中国建立后百分之八十都在在东北,广大的华北华东内地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
工业化里最关键的是把农业人口变成工业人口,这是最难的。
以前有地主,农民的余粮被地主剥削,然后地主拿来向手工业者与商人换奢侈品。这样是没办法工业化的。土改之后地主阶级灭亡,余粮大家平摊了,每个农民都可以拿来向手工业者换一些高级些的商品,普遍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这样同样也是没办法工业化的,所以必须搞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有些人眼中解放后农民生活也没怎么提高的原因。但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中国是没办法工业化的。
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确定了城乡二元格局。让城市的手工业者商人知识分子还有曾经从属于买办与洋人的苦工能够留在城市里,成为第一批工业化的人口。国家有低价把农民的余粮征收了,往城市里发。这就是粮票的原因,国家给市民发粮票是意味着你可以有这么多低于市场价的粮食买。如果你不够吃,去自由市场买也行,就是贵。这是有些人眼中中国粮食紧缺的象征,事实上当时确实也是紧缺。但如果不是这样,工业化速度不会那么快。因为要让人们快速脱离农业到城市,所以一定要有原始资本。英国法国是殖民战争里从落后地区抢过来的,日本是甲午海战从中国抢过来的,而中国和苏联的这个原始资本是从自己农民手上剥削出来的。以前地主剥削去的,现在就让城市工业阶级剥削去。这就是所谓的剪刀差。我们没有殖民地也没有掠夺,战争赔款都没要,一穷二白,只能靠这个了。但是等工业体系完备后可以反哺农业,这是后话。旧中国的城市就是一些洋人与买办集中的地方,还有商人与手工业者,不是西方那种工业化形成的城市。如今,城市开始向真正的工业化城市转型。
工业分为轻工业与重工业,重工业是造机器的,生产工业的工业。英国法国是从轻工业开始,几百年走完了工业化的路。德国日本后起国家,没有殖民地需要抢所以必须要军国主义,军事工业都是重工业。为啥二战后日本gdp不如中国高却发展这么快?因为人家二战前是造飞机造航母的,重工业底子在。中国gdp都是农民堆出来的。苏联就不用说了,工业化时候抢本国农民的口粮,趁着大萧条时期去各国狂买重工业机器,七年时间完成超级工业化,堪称世界纪录,不过农民很惨就是了。中国一开始是学苏联的,全力发展城市重工业,钢铁石油机床煤矿铁路。因为这些造出了机器可以进一步又发展工业。不过一五计划后开始调整了,毛泽东认为不能只顾着重工业,要多顾及一下轻工业和农业,顾及一下要让人民切实能感觉到生活水平在提高。他的十大关系就是专门讲这个的。
然后就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苏联的超级工业化忽略了工人阶级的主体性,而毛泽东想重建这种主体性。大跃进概括说来就是放权,打破中央集权统一计划,打破集中在城市的工业格局,打破集中在重工业的格局,让人民公社就地工业化,建立自下而上的体系,把中国变成邦联制一样的国家。从大跃进到朱镕基改革,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很穷。
接着大跃进失败了。第一是由于农业发展还不饱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多。第二是农村就地工业化水平差,全是大炼钢铁的废铁。第三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实现放权,打破中央集中体制后取而代之的是地方官僚体制。所以自然灾害死了这么多人。如果是一五时期的中央集权或者今天的大政府,自然灾害断然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毛主席一是要恢复原有生产方式调整巩固提高,二是准备找官僚主义算账。
文革动乱一定减缓了工业化,但是远没有到崩溃边缘。你去查各种资料,70-75增长比80-85怎么都是要快的。70年代完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钢铁煤矿发电水泥,还有铁路网与工公路网,卫星上天轮船下海。水平不高但是是完整的,门类齐全,可以自力更生。这就和所谓四小龙四小虎有天壤之别。70年代西方已经判定中国是世界第七大工业国了。从五十年代完全农业国,到七十年代卫星上天,感觉中国工业化速度也算是奇迹,大约世界第二,仅次于苏联,略高于日本德国美国,远高于英法。四小龙并非真的完整工业体系,不予考虑。
八十年代,工业体系完成之后开始反哺农业。化肥和杂交水稻广泛推广,而邓总设计师却在这时候选择废除人民公社。事实上粮食产量和共有私有无关,几乎只取决于技术。中国两千年一直是私有农田,怎么不见粮食增产,怎么灾害之年大逃荒?增产只是因为工业化完成,与私有田无关。这时候农村才开始真的有剩余劳动力,可以完成大跃进时候想的就地工业化。但是邓小平取消了人民公社。一个村几百剩余劳动力变成了一个家一两个剩余劳动力,没法就地工业化了,就只能开始向城市流动进一步推动城市工业化。效果见仁见智,有人说不包产到户现在城市不拥挤,农村都有产业都是华西村,没有破败的农村与三农问题。有人说人民公社乡镇企业大多初制滥造,最后全部被淘汰,城市发展也跟不上,没有国际竞争力,也只能像是拉美一样惨遭去工业化与中等收入陷阱。没发生的事情谁都不好说。
70年代西方世界滞涨,苏攻美守。八十年代里根开始全球化,第三世界在50,60年代建立的民族工业几乎全部灭亡。中国靠完整的工业体系扛住了,不过也损失了许多自主的产业,比如四人帮的大飞机运十,70年代大概有波音707的初代水平,就这么没了。前三十年靠着医疗卫生系统,扫盲运动,造出来的大量健康长寿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国际代工厂。美国获得了广阔市场之后经济强势复苏,反杀苏联。非洲拉美等地方在全球化之后迅速表现出去工业化的趋势,经济停滞不前,最后沦为原材料出口国。就连苏联都不能免除这个命运。四小龙靠着个别门类代工的比较优势快速发展。中国经历八十年代初倒退与高通胀,不好说是损失了宝贵的自主产业还是淘汰了差的东西,之后逆风崛起,靠着完成的工业体系与庞大的工业人口,终于在2010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开始反过来与西方争夺市场。到互联网时代终于碰着了美国的脚后跟,下一个时代开始考虑超车。
以上就是大概能够想到的过程。
⑻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什么时候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对三大改造、基本建设、工农业发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8)我国工业怎么建立的扩展阅读:
背景资料: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
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⑼ 我国工业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使原来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步转变为机器工业,工业才最终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现代工业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为主要特征,采用电子控制的自动化机器和生产线进行生产,改变了机器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后,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蓬勃兴起。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工业生产的基本面貌。
工业的地位: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工业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⑽ 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你是说建国初还是清朝末期。我国在近代时最早建立工业体系是洋务运动的清朝中晚期。而在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时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