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为什么农业和手工业要一起改造

为什么农业和手工业要一起改造

发布时间:2022-09-03 03:40:31

⑴ 1953年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建国后,我国在新解放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其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在农村就形成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给各家各户、个体经营为主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与此同时,尽管政府又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了互助合作,但是,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解决工业和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国家得到充足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工业原料,并使工业品得到广阔的市场。 其次,可以从根本上割断城市资本主义与乡村富农和小农经济的联系,从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如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食比1952年增加31%,而当年粮食收购计划却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造成私人粮商、粮贩乘机操纵市场,投机活动猖獗。 第三,还在于土地改革后,在农村又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剥削现象等问题,表现在:(一)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二)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如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租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52%,租入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8.69%。(三)高利贷重新出现。1952年山西忻县调查,在2486户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占农户总数的0.8%,放款月利率在5%以上,最高达10%,债主全部是中农。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把个体小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进行农业合作化。 第四,是因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造中起决定作用,而且还关系到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事实证明,农业合作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把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避免了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通过合作化,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了工业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 此外,从农民本身讲,只有把分散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合作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最后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

⑵ 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会同时进行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⑶ 大家谈一谈,为什么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的一项国策。在当时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在当时必须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保真正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⑷ 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为什么还要对农业和工商业进行改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以五四运动为界,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转变,是因为,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为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大潮下成立中国共产党,为革命转变奠定了组织保证;第一次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进入革命领导核心,标志着革命转变的实现。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是与党内“左”右错误的斗争中形成与发展起案例的;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才能为解放生产力,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它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⑦]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页。][⑦]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它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集革命性与妥协性于一身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革命能够中是无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者。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呢?
第一,这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代中国革命证明,由于农民阶级的落后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难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要完成革命的任务,只能由新的阶级来领导。因此,领导革命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第二,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点决定它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工人阶级拥有一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即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优点:一是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严酷的压迫,造就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战斗联盟。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有利于它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当然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领导权?
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时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⑨]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⑨]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由近代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任务决定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分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革命性质不同,革命对象不同、革命具体目标不同。联系在于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对于两者的关系,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左”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看不到两者的区别,“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看不到两者的联系。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主张。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它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以俄为师”,以城市为中心,开展工人运动,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被迫向农村退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重心也不能不转向农村,实际上,党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俄国的革命道路。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重新思考中国革命道路问题。1928年到1930年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着作中,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基本内容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首先,这是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近代中国革命主力军决定的。再次,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形势决定的。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二,红色政权的存在,还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的客观现实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政治基础。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3.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伟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6]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16]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结构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建立巩固的统一战线,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只有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党坚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质就是就是坚持了自己的革命领导权。
(3)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赢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首先,是人民军队的主要来源,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其次,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最后,农村根据地是人民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
(1)必须建立一支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新型人民军队。
(2)形成一套合乎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3)坚持武装斗争和其它斗争形式结合起来。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式,但必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
3.党的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设这个伟大工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主要贡献包括: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第二,党的建设必须密切党的政治路线。第三,必须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第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新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宝贵财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力地推动和鼓舞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

⑸ 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那三大改造,各自用什么原则和手段

三大改造一般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1、对农业的改造:

原则: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方针:实施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方法和步骤:先建立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在此基础上进入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最后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过程。

2、对手工业的改造:

方针:对手工业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方法和步骤: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其实行“和平赎买”的方法。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途径,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资本主义工业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法。“和平赎买”是指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原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同盟者,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时期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故不能采取没收的方式。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可充分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一面。

采取“和平赎买”的办法: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采取分配利润的政策;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政策,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

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要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因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接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为什么农业和手工业要一起改造扩展阅读:

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1956。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缺点: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⑹ 三大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原因是什么赎买政策原因是什么

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建国后,我国把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部分,区别对待,对官僚资本采取强制剥夺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改造政策。在政治上,保持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力,把原来属于对抗性的资本家阶级,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经济上,实行赎买政策,有偿地付给定息,用和平的方法,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在农村,根据中国情况,把下中农从中农中划分出来,与贫农一起成为依靠对象,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对富农采取由限制到逐步取消的经济政策。(3)在改造方法上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在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发展到高级社的过渡形式;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成功地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初级形式,逐步过渡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形式。(4)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成功地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5)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⑺ 为什么在1950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后来还要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改造

1.首先你要看,1950土地改革是为了保障国家的新生政权,为了给国家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其目的。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土地改革的时候土地是属于个人所有,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属于私有制的。
2.再来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将私有转为公有,这也就决定了他必须在土改过后还进行三大改造,使之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国家。将这些私有的资产转为公有的,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保驾护航。
3.总的来说,土地改革就是一个过渡阶段,所以说三大改造是历史必然进行的一个环节。

⑻ 过渡时期为什么要对农业、轻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楼主指的“过渡时期”应该是指新中国建国后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吧。以下是原因:
1,受政治制度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当时就等于“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当时我国将所有这三大产业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国有化或者公有化,以此方便对经济进行规划。另外允许私有制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就等同于认同了“资本主义经济”,这在当时来讲是绝对不允许的!
2,受国情影响,1949年我国刚刚经历了百年屈辱和解放战争,社会经济百废待兴,国家通过对三大产业的改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防止私人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因此这个政策在当时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正确的。
3,受国际大局影响,50年代正值冷战时期,我国当时被西方围堵经济,无法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因此被迫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也在中国1953年~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为中国提供援助和贷款,这对于当时被西方围堵的中国看来莫过于雪中送炭。而苏联采取的正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则是大国沙文主义,因此当时采用“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中国在经济制度上也倒向了苏联。
4,受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民国时期商业和轻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重工业却没有多大建树,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主要就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要内容。若要实施一五计划,则必须要有相应的产业结构来支持,因此,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采取了对三大产业进行国有化或者公有化改造,以此促进产业结构变化,方便侧重重工业发展,为重工业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⑼ 历史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原因,时间,形式,目的,性质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和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时间:1953~1956年(1953年开始—1955年高潮—1956年结束)。

3. 形式:组织分散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5. 性质:社会主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6. 成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4%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⑽ 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农业和手工业要一起改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染料哪里提取的 浏览:316
湖北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多少位 浏览:457
奔驰e分期多给多少钱 浏览:690
会昌的工业有哪些 浏览:189
伊兰特汽车的油耗是多少 浏览:413
如何避免剐蹭汽车 浏览:111
哪里可以买宝马裸车 浏览:609
汽车补漆微创技术哪里学 浏览:199
工业肥料是如何制作的 浏览:116
宝马自动挡怎么解锁 浏览:764
大连工业大学到火车站打的多少钱 浏览:928
如何更换汽车马达吸力包 浏览:393
宝马3系是什么牌子的电瓶 浏览:662
奥迪a8底盘升降气压是多少 浏览:358
工业平车压脚杆怎么调 浏览:341
宝马n52水温正常多少度 浏览:263
汽车销售大专毕业工资多少 浏览:490
装配式汽车有哪些品种 浏览:831
奥迪450是什么配置 浏览:856
汽车机油仪表盘在哪里怎么看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