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顺德属于佛山吗
顺德区属于佛山市。
顺德位于珠三角腹地,北接广州,南近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毗邻广州、中山、江门三市,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九次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佛山是广东省地级市,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个区,全市国土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1)均安三华工业园村改什么时候动工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12月顺德区辖4个街道(大良、容桂、伦教、勒流)、6个镇(陈村、均安、杏坛、龙江、乐从、北滘)。
1、大良街道办事处辖19个社区居委会(南华、升平、府又、中区、文秀、北区、金榜、新桂、顺峰、云路、新松、新滘、红岗、大门、近良、南江、苏岗、五沙、德和),2个村委会(古鉴、逢沙)。
2、容桂街道办事处辖23个社区居委会(卫红、朝阳、东风、容新、德胜、振华、容山、桂洲、红星、细滘、海尾、幸福、红旗、四基、南区、容里、高黎、扁滘、华口、容边、上佳市、大福基、小黄圃),3个村委会(穗香、马冈、龙涌口)。
3、伦教街道办事处辖2个社区居委会(三洲、常教),8个村委会(永丰、鸡洲、熹涌、霞石、荔村、新塘、羊额、仕版)。
4、勒流街道办事处辖5个社区居委会(黄连、勒流、光大、新城、大晚),17个村委会(勒北、东风、新明、江义、扶闾、稔海、上涌、江村、南水、众涌、龙眼、西华、富裕、连杜、新安、裕源、冲鹤)。
5、北滘镇辖8个社区居委会(碧江、北滘、槎涌、广教、林头、碧桂园、三洪奇、顺江),10个村委会(上僚、三桂、桃村、莘村、西海、水口、马龙、西滘、高村、黄龙)。
6、陈村镇辖8个社区居委会(旧圩、勒竹、赤花、锦龙、南涌、合成、永兴、花城),7个村委会(弼教、石洲、仙涌、庄头、大都、潭洲、绀现)。
7、乐从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乐从、平步、腾冲、沙滘、东平),19个村委会(新隆、葛岸、良教、上华、小布、荷村、大墩、小涌、岳步、良村、劳村、道教、大罗、路州、大闸、水藤、沙边、罗沙、杨滘)。
8、龙江镇辖10个社区居委会(龙江、龙山、苏溪、西溪、坦西、排沙、陈涌、世端口、东涌、文华),13个村委会(旺岗、仙塘、沙富、集北、东海、官田、麦朗、西庆、万安、南坑、东头、左滩、新华西)。
9、杏坛镇辖6个社区居委会(齐杏、杏坛、罗水、吕地、雁园、马齐),24个村委会(海凌、桑麻、逢简、龙潭、北水、吉祐、西北、上地、高赞、新联、昌教、路涌、马宁、马东、西登、麦村、光华、古朗、东村、南华、右滩、南朗、光辉、安富)。
10、均安镇辖8个社区居委会(均安、仓门、沙头、三华、新华、天湖、鹤峰、南沙),5个村委会(星槎、南浦、沙浦、天连、太平)。
参考资料来源:佛山市人民政府—城市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顺德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顺德区人民政府—基本概况
‘贰’ 顺德民国第九区是现在什么地方。
均安镇
均安的得名,缘起于清代由三华、仓门两村富户合建圩市,取名“均安”,意为共同安居乐业。镇境明清时期属江尾、云步、鼎新、福岸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九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于1956年3月仍称第九区,1956年4月改称均安区,1958年2月分设均安,南沙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均安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叁’ 关于顺德地理
顺德的地域,秦代以前属百越地,秦代起隶属南海郡番禺县,隋代起属南海县,五代南汉时属南海县分出的咸宁县,宋初重新并入南海县,元代及至明初仍沿袭宋制。明英宗正统年间黄萧养起义后,朝廷为了加强对起义策源地的管治,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452年5月16日)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4都37堡及新会县的白藤堡划出设置新县,命名“顺德”,意为“顺天明德”。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顺德撤县设市。 大良镇 大良镇历史上是顺德县城所在地,1992年撤县设市后为市人民政府驻地。明清时期分属县城和大良、古楼、小湾三堡。民国时期县城称大良镇,城郊农村为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城仍称大良镇,1958~1959年曾名凤城人民公社;城郊农村先后称第一区、府又区、大良人民公社、大良区、锦湖镇,1988年8月撤销锦湖镇建制,与县城统称大良镇。 大良得名有两种说法。民间相传大良本名太艮,缘起于该地为古“太艮海峡”;建县后,朝廷命官误将“太”字的一点加于“艮”字之顶而成“大良”。学术界认为顺德建县前的史料从无“太艮”和“太艮海峡”的记载,"大良”应为古南越民族语音的遗留,意为“黄土地”。 大良镇别名“凤城”,缘起于古代城郭西枕凤山,而凤山得名则由于山形近似引颈长鸣的凤凰。 历史上,城郊农村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地区,主产水稻、甘蔗、香蕉、蔬菜、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有塑料制品、家用电器、机械、机电、电子等20多个行业。“三高”农业重点发展塘鱼、生猪、家禽养殖。 桂洲镇 桂洲的得名,相传起源于开村时扶宁岗上长有桂花树,人称“桂花洲”,后简称“桂洲”。镇境明清时期属桂洲堡及容奇堡马冈村地,小黄圃、高黎、东升三村属香山县;民国时期与容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十区,1956年起先后称桂洲区、桂洲乡、桂洲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2000年2月与容奇镇合并为容桂镇。 历史上,桂洲镇是半经济、半粮食作物区,主要农副产品为塘鱼、稻谷、甘蔗、香蕉、禽畜及头菜。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打火机、燃气具、灯饰、塑料制品、电线电缆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蔬菜、花果种植。 容奇镇 容奇镇古代本为西江支流边的一个小渔村,以境内容山、奇山两个小山岗得名。明清时期称容奇堡,清末发展成为商业港端口。民国时期与桂洲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区级镇,1958年与桂洲合并为容桂公社,1959年分出为容奇公社,1961年5月起恢复镇的建制。2000年2月与桂洲镇合并为容桂镇。 历史上,该镇有相当的工商业基础,缫丝业比较发达。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和外贸港口,主要工业行业有家用电器、针纺染整、服装、五金机械、饲料等。 伦教镇 伦教镇古称“海心沙”,明初更名“伦教”,相传乡绅郑循斋治乡有方,朝廷赐“伦常教化”匾额而得名。镇境明清时期属伦教、黎村、羊额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二区,1956年4月起先后称伦教区、伦教乡、伦教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产区,主产水稻、塘鱼、甘蔗、香蕉,丝绸莨纱制作业也享负盛名。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重点行业有木工机械、染整、电子、玻璃、日用工业品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花卉、蔬菜种植。 陈村镇 陈村镇的得名,相传东汉时此地出过一位姓陈的太尉,后人建祠纪念,地名因名“陈村”。镇境明清时期属龙津、甘溪、登洲、龙头堡地,民国时期分属第三、第四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分属三、四两区,1956年4月起分属陈村区(乡)和仙涌区(乡),同年10月成立陈村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商业发达,与广州、佛山、石龙并称广东四大镇;花果种植业驰名远近。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五金机电、高档建材、塑料化工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蔬菜种植和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勒流镇 勒流的得名,缘起于镇政府驻地北面的北江支流的流向,北江支流本向东流,到此分出一条二级支流,逆转向西接通西江支流甘竹溪,古时俗称“额(逆)流”,因嫌其意欠吉,借用谐音改称“勒流”,写作“勒楼”,民国后统一写作“勒流”。镇境明清时期属勒楼、黄连、江村、石涌、冲鹤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六区,1956年4月改称勒流区,1958年2月起分属勒流镇和富裕、大晚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勒流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交通机械、塑料制品、五金、塑料、中成药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杏坛镇 杏坛镇政府驻地相传古代由夏、谭两姓开村,后人谐音取孔子讲学的“杏坛”为名,标榜为文教礼乐之乡。镇境明清时期属龙诸、马齐、古粉、马宁、昌教、北水、逢简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八区,1956年4月改称齐杏区,1958年2月分设杏坛、龙潭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杏坛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甘蕉、香蕉和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纺织印染、塑料、食品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水果、蔬菜种植。 北滘镇 北滘镇境古代有100多条涌,统称其地为“百滘”,后取谐音改称“北滘”。明清时期属桂林、都粘堡及龙头、新良两堡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分属第三区和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分属三、五两区,1956年4月起分属陈村区和乐从区,1958年2月划入陈村乡,同年10月成立陈村人民公社,1961年5月起从陈村公社分出独立建制,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产区。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除家用电器,还有燃气具、禽畜饲料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水产品、禽畜养殖和水果、花卉种植。 乐从镇 乐从的得名,缘起于镇政府驻地清代俗名“六松圩”,因该圩场内有六株松树,故称。民国初年以谐音正式命名为“乐从圩”。镇境明清时期属葛岸、平步、鹭洲堡及新良堡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划为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五区,1956年4月改称乐从区,1958年2月分设沙滘乡和劳村乡,同年10月成立沙滘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改称乐从区,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塘鱼、甘蔗、蚕桑。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具、燃气具、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家具、钢材专业市场远近闻名。“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龙江镇 龙江镇以江流曲折纡绕、势若蟠龙而得名。镇境明清时期属龙江、龙山、甘竹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七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七区,1956年4月改称龙江区,1958年2月改称龙山乡,同年10月成立龙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起“龙山”改为“龙江),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和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具、啤酒、家电、纺织、化工等。家具批发市场规模庞大。“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均安镇 均安的得名,缘起于清代由三华、仓门两村富户合建圩市,取名“均安”,意为共同安居乐业。镇境明清时期属江尾、云步、鼎新、福岸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九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于1956年3月仍称第九区,1956年4月改称均安区,1958年2月分设均安,南沙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均安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塘鱼、甘蔗及头菜。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磁性材料、塑料制品、制衣、制鞋、化工、机电、食品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蔬菜、水果种植。近年兴起以水乡风情为重要项目的旅游业。 德胜区 德胜区地域原属大良镇,包括南江、苏岗、逢沙、五沙村,1993年6月为建设新城区中心而划出设立。因地处容桂水道的德胜河段北岸,故名。历史上,该地域是粮食作物区;改革开放后,沿105国道地段,成为市属工业主要分布地,有燃气具、制冷设备、发电、锦纶、油墨等规模企业,还有全国县级首家四星级酒店仙泉酒店和顺德新港
求采纳
‘肆’ 淄川区岭子镇巩家坞村工业园还建吗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巩家坞村的工业园区暂缓建设,调整了淄川区十四五规划后,这个工业园要到2024年下半年才动工
‘伍’ 中山市黄圃大岑拆迁规划时间
中山市黄圃大岑拆迁规划时间为2022年1月4日。
1月4日下午3点36分,伴随着一阵高昂的鸣笛声,黄圃镇大岑村低效工业园改造项目正式动工,一辆辆大型施工车开动,有序拆除工业园内的废旧厂房。据了解,施工人员将集中完成100亩厂房的拆除收尾工作,这是当天各个镇街同时进行的村镇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工作中,清拆面积范围最大的一处。
‘陆’ 均安历史的情况
(一)明、清时期
明代置县后,下设都、堡、村3个基层机构。均安隶马宁都,下编5堡27村。清初仍沿用明制,光绪年间撤都建区,均安被编为第九区。从明至清,第九区隶马宁都管辖,下设5堡27村:江尾堡——含仓门、石步、巷心、碧湾、沙头、沙路;后来石步、巷心并入仓门,碧湾并入白藤堡的三华,沙路并入沙头;于是江尾堡下辖仓门,沙头2村。白藤堡——含白藤、马滘、三华3村,后白藤分为联芳等8村,马滘分为高村等4村;于是白藤堡下辖三华等13村。鼎新堡——含良村,笏山、桥头、矶头、渡江、天壶、外村、南面、罗钟9村;后渡江、天壶并入矶头,笏山居民全部外徙,罗钟并入南面,于是鼎新堡下辖良村、桥头、矶头、外村、南面5村。云步堡——含对田、菱溪、南浦、沙浦、上街、榄屋、上屋、上村、豸浦9村,后对田编入南面,上街并入沙浦,榄屋、上屋并入豸浦,于是云步堡下辖菱溪、南浦、沙浦、上村、豸浦5村。福岸堡——含福岸和星槎2村。
清咸丰三年(1853),白藤堡三华村梁姓移居马宁堡的南沙开垦,同治年间筑起防洪堤围,名新围。
清末,第九区被编为15乡:仓门、沙头(含良村)、矶头(含桥头)、外村、南面、菱溪、南浦、沙浦、上村、豸浦、三华、福岸、星槎、白藤、马滘。除白藤、马滘两乡外,其余13乡都在西江尾段的磨刀沙上,故民间把这13乡统称为江尾洲。
(二)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基本上沿用清末的建制,但撤销都和堡,区直属县政府管辖,第九区仍编为15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县政府把原来的10区缩编为6指导区48乡。原第九区纳入第6指导区,下编4乡16村:仓华乡——含仓门和三华2村。六合乡——含沙头、良村、矶头(包括桥头)、外村、南面、菱溪、南浦7村。云福乡——含星槎、福岸、沙浦、上村、豸浦5村。白藤乡——含白藤、马滘2村。民国三十六年(1947)3月原马宁乡的南沙划入均安地域,设南沙乡,于是原第九区下管5乡。
(三)建国后
1、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明令恢复区建制,均安地域编为第九区,直属县政府管理,下编6乡37村1圩;仓华乡——含仓门、天连(原仓门沙)、三华、新华(原三华沙)4村。六合乡——含沙头、良村、桥头、矶头、外村、南面、菱溪、南浦8村。云福乡——含沙浦、星槎、福岸、上村、豸浦5村。南沙乡——含凌沿、安成、永隆、四端口4村。白藤乡——含海边等12村。马滘乡——含高村等4村。均安圩1圩。是年2月,原第八区蚬沙划入云福乡星槎村管理。
2、1952年8月,原来的6乡改编为12乡1圩:仓门、三华、新华、天连,南菱(含南面、菱溪、外村)、云浦(含沙浦、上村、豸浦),福星(含福岸、星槎及由蚬沙、螺沙、均地、上力4沙编成的四联村)、四和(含沙头、良村、矶头、桥头)、南浦、南沙(含凌沿、安成、永隆,四端口)、白藤、马滘和均安圩。1954年设置行政乡:仓门、三华、沙头(含良村、矶头、桥头)、南浦、南面(含菱溪)、天连、新华、上村(含沙浦、豸浦)、星槎(含四联、福岸)、南沙、白藤、马滘12乡和均安圩。
3、1956年4月,原12乡1圩被缩编为均安乡(含仓门、三华、沙头、良村、矶头、桥头)、南浦乡(含南浦、南面、菱溪、外村)、上村乡(含上村、豸浦、沙浦、星槎、四联、福岸)、新华乡(含新华、天连)、南沙乡、白藤乡(含白藤、马滘)、均安圩等6乡1圩。
4、1958年3月,把磨刀沙、淋刀沙各村和白藤、马滘合编为均安乡(均安圩属均安乡管理)和南沙乡2大乡。同年9月,撤销大乡制,白藤、马滘划归新会县管理,建立均安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仓门大队、沙头大队(含良村)、矶头大队(含桥头、外村)、南面大队(含菱溪)、南浦大队、星槎大队、四联大队、沙浦大队,豸浦大队、上村大队(含福岸)、三华大队、南滘大队、黄蓬大队、新华大队、南沙大队15大队和均安圩。
5、1959年7月,原15大队1圩被编为新华,南滘、黄蓬、仓门、三华、沙头(含良村)、矶头(含桥头、外村)、南面(含菱溪)、南浦、四联、星槎(含福岸)、沙浦、上村、豸浦、安成、凌沿、永隆、四端口18大队和均安圩。
6、1961年4月成立均安区党委会,不设区级行政机构,原均安人民公社分编为均安公社——下编上村、上豸、下豸、沙头(含良村)、东门、荣锦、矶头(含桥头)、外村、石步、华庙、巷心、聚龙12大队。沙浦公社——下编沙浦、福岸、蚬沙、均联、上力、兴隆、尧天、端口隆、南浦、下力、菱溪、南面12大队。新华公社——下编华丰、永丰、元龙、兴仁、南滘、黄蓬、新宁7大队。南沙公社——下编凌沿、新围、东埒、永兴、永隆、南安6大队和均安圩、均安农场。4小公社37大队1圩1场。
7、1963年1月9日,撤销区党委会管理制和小公社,恢复均安人民公社,下编仓门、沙头(含良村)、矶头(含桥头)、外村、南面、菱溪、南浦、星槎(含四联、福岸)、沙浦、上村、豸浦、三华、新华、天连、凌安(含凌沿、安成)、端口隆(含四端口、永隆)、均安圩16大队1圩。1968年3月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名称,下编18生产大队1圩。
8、1983年12月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制,成立均安区公所,下编18乡政府1圩政府。1984年2月16日县人民政府批准均安圩编为区属镇。至此,均安区公所下辖仓门、沙头(含良村)、矶头(含桥头)、外村、南面(含对田)、菱溪、南浦、沙浦、上村、豸浦、星槎(含四联、福岸)、新华、天连、凌沿、安成、永隆、四端口18个乡人民政府和均安镇人民政府。
9、1987年2月撤区建镇,成立均安镇人民政府,原区属均安镇政府改称均安镇办事处,各乡政府改称村民委员会。
10、1989年,均安镇各村民委员会改称管理区。
11、1998年9月,均安镇各管理区重新改称村民委员会。
12、2002年,均安镇1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仓门、沙头、天湖(矶头、外村合并而成)、鹤峰(豸浦、上村合并而成)、三华、新华、南沙(凌沿、安成、四端口、永隆合并而成)、均安8个社区居委会和太平(南面、菱溪合并而成)、南浦、沙浦、南浦、星槎、天连5个村委会。
‘柒’ 均安天连小学2022年招生入学条件
摘要 招收2021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即2015年8月31日前出生,含8月31日)且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均安镇户籍适龄儿
‘捌’ 均安三华墟什么日期
3 6 9 号是
‘玖’ 我杳询一下广东顺德均安三华户口是不是改为集体户口
是的,因为均安这边好多地方开发,集体户口的话有利于征服集中管理。好,征地赔偿等问题。
‘拾’ 均安镇的建制沿革
从明至清,明代置县后,下设都、堡、村3个基层机构。均安隶马宁都,下编5堡27村。清初仍沿用明制,光绪年间撤都建区,均安被编为第九区。从明至清,第九区隶马宁都管辖 ,第九区隶马宁都管辖,下设5堡27村,三华属白藤堡所管。后白藤堡分为联芳等8村,马滘分为高村等4村,于是白藤堡下辖三华等13村。清咸丰三年(1853),白藤堡三华村梁姓移居马宁堡的南沙开垦,同治年间筑起防洪堤,名新围。清末,第九区被编为15乡:仓门、沙头(含良村)、矶头(含桥头)、外村、南面、上村、豸浦、三华、福岸、星槎、白藤、马滘。除白藤、马滘两乡外,其余13乡都在西江尾段的磨刀沙上,故民间把这13乡统称为江尾洲 。
清光绪十年(1894),法国攻打安南(今越南),朝廷为筹办国防经费和招募兵勇,把顺德县划分为十个团。光绪末把团改为区,均安地域编为第九区 。
辛亥革命后,基本上沿用清末的建制,但撤销都和堡,区直属县政府管辖,第九区仍编为15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县政府把原来的10区缩编为6指导区48乡。原第九区纳入第6指导区,下编4乡16村,民国三十六年(1947)3月原马宁乡的南沙划入均安地域,设南沙乡,于是原第九区下管5乡 。
建国后,1950年3月,顺德县明令恢复区建制,均安地域编为第九区。仓华乡合编为4村(含仓门、天连、三华、新华)。1952-1954年设置行政乡,改编为三华乡。1956年4月原12乡缩编为均安乡,三华恢复为村。1958年3月,把各村和白藤、马滘合编为均安乡,同年9月,撤销大乡制,建立均安人民公社,设三华生产大队,建立大队初期,以营、排为编制,由营统管大队的村务、财务、经济、社员分配等,下设四个排(1排文明、2排荣锦、3排东门、4排启明),各排经济独立核算,设有集体公共食堂。1961年4月原均安人民公社分编均安公社,三华大队分编为荣锦、东门2个大队。1963年1月恢复均安人民公社,三华同时恢复原生产大队建制。1983年12月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制,成立均安区公所,三华大队改制为三华乡人民政府。1987年2月撤区建镇,建立三华村民委员会。1989年撤村建区,建立三华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撤区建三华村民委员会。2002年体改后,三华村民委员会改为三华社区居民委员会。
三华早在宋末崔、周、梁、谢姓人已在此开村。开村时崔氏为大族,有三子名华夏、华胄、华杰,故取村名三华。村内碧湾村原属江尾堡自成一村,清咸丰年间划入三华,名东门坊,碧湾牌楼在1959年时被拆去。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欧阳氏兄弟迁至江尾,兄居于三华,后人口渐繁,现成为大族。境内分文明、荣锦、东门、启明4坊。三华社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西南偏南面,距区政府所在地18公里,地处均安镇中心地带,西北连豸浦,南接沙头,东接镇面,东南连接仓门,属冲积珠江平原和低矮丘陵组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居面积2.08平方公里,辖一个股份社和四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4001人,流动人口5000人。现有工企业145家,其中“牛仔服系列”制衣企业占86家。集体商铺(380间)10万平方米,集体可支配收入1500万元。2004年全居工农业总产值5.3亿元,年人平分配6698元,股民分红(每股)1000元。居委会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合理利用我居现有资源,推进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开设居一级的电子网页,将社区服务的设施、项目内容分门别类地搬上网页,为本区的网民群体寻求服务提供便利。
三华社区将区内8个居民小区统一由专业性较强的三华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统一对居住小区的环境、卫生、治安、绿化等事项进行规范管理。在商业区中心设有文明经营商业街,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并健全动态管理制度。
对村容、商业环境的环卫管理。我们实行奖罚工作制度,定期监督检查评比,使环卫工作人员做到清洁后自觉保洁,定点不定时全日制服务。每年都进行四次立体式灭蚊、灭鼠大行动。共投入2500多万元,兴建了村中长400多米、宽13米的文锦路;高标准治理“华安涌”三华河段,在华安涌两岸建起一个颇具水乡特色,占地2.3万平方米的中心公园、占地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山体公园,标准游泳池等康乐设施。此外,还将境内的山岗全面栽种上“美叶桉”、樟树绿化树苗,优化了区内生态环境,在村的中心建起多个小公园。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恬静、享受大自然的休闲娱乐场所。
对全社区4个自然片的1.2~2.2米的巷路全面扩宽,社区的道路(含内街)硬底化达100%,排水覆盖率达98%,无害化池达95%。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三华社区居委会,坚持把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做到有组织,有场所,有经费,有成绩,有激励,从而使三华的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区居委会先后成立了曲艺社、书画摄影协会,象棋组、篮球队等业余群众组织,有效地促进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居委会对这些群众组织都实行专项拨款,保障了必要文体活动设施与基本的活动经费。
而三华曲艺社,是均安地区一支久负盛名的曲艺队伍。曲艺社现有40多人。居委会每月拨出专款2000元资助曲艺社和书画摄影协会作为活动经费。曲艺社及书画摄影协会每次参加市、镇的文艺演出和摄影、书画大赛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