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纺织工程为什么不好呢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就自身目前了解作以下解答:
1,工资待遇差。工作地点大多都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城市,对内陆地区又不想离家远的同学不太友好。由于工厂的工作环境差,噪音,粉尘,工资低,年收入很难过10W。所以身边的同学都倾向于找服装公司,从事供应链、运营等工作,很少有同学愿意去纺织厂工作。如果你身处中部地区,不想离家太远,找工作比较两全。
二,考公岗位少。就2022国考,纺织工程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几乎没有,只能考竞争相当激烈的三不限岗位。省考岗位相对多一点,如监狱系统有招这个专业的同学。
❷ 在近现代纺织业很重要吗 为何近现代都大力发展纺织业
第一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第二近代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纺织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在中国适合发展纺织业,第三近代重工业都被官僚资本垄断明间资本很难进入,第四受实业救国影响爱过企业家纷纷投身去发展纺织实业。
❸ 纺织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现状:盈利下降,2020年行业发展压力增大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9年,纺织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扩张区间,2019年四季度纺织行业景气指数为55.2,达到全年景气度最高值。2019年行业景气度和开工生产情况基本平稳,纺织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扩张区间。2020年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全球经济风险点增多的复杂局面与国内结构性等问题仍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纺织企业造成内销经济损失,也使企业面临外贸订单流失及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全球各国经济下行影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更趋严峻。但乐观来看,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不会改变,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着重稳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纺织行业逐步恢复发展,国家也开始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帮助纺织行业企业缓解经营压力,纺织行业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❹ 论述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服装与纺织品消费课吧,嘿嘿
❺ 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如何发挥更大优势案例分析
纺织工业是中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入世无疑会给纺织工业发展带来机会和挑战。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普遍持乐观态度,有65.9%的企业认为入世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将有好转,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其中尤以服装、棉纺织业更被看好。
中国既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又是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纺织类贸易额的30%,占全国商品出口的百分之23%。中国纺织业在劳动力、资源上有比较优势,有较齐全的加工基础,这些都为纺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优化纺织品出口结构、提高附加值方面已有较大进展。可以预见,中国纺织工业在未来50年间,在出口创汇、增加消费等方面仍将为中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产业一时难以取代的。这与中国纺织工业在原料供给、加工能力、产业体系、劳动力成本及素质等方面一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及占有世界市场最多的份额有着直接关系。
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纺织业要在国际分工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必须看到以下一些问题:
1.重复建设的根源尚未消除,低水平建设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装备及产品相对落后,传统行业生产过剩,新兴行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纺织工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行行业内部调整尤为重要。
2.最近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2001年以来,超负荷生产和正常运行的纺织企业占到了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5.6%,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占到了14.4%。然而,认为销售量减少的企业比例比认为增加的多了4.1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纺织企业今年的销售量增速明显下滑,其中化纤和棉纺织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大中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销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3.2001年以来,美、日经济增速减缓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对纺织业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其他产业,2001年中国的外贸出口需求下降,纺织业增长势头有所下滑,不过仍保持了基本平稳的发展态势。此外,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对好些。
4.纺织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困扰,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仍然存在,发达国家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的限制。
如何有效地扩大国内外需求,缓解资金的紧张状况,如何进行优化的战略性改组和结构调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应抓住入世契机,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来推进纺织产业的竞争力,从而由纺织业大国向强国转化。入世后,能不能把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利好变为实际的经济利益,关键要把增强竞争实力作为全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也是眼下纺织工业作为竞争性产业唯一能够做的准备。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国际分工的有关原理,分析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国际分工中影响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增强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力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❻ 纺织业如何提高收入
不一定用的上,也许会有帮助!祝你开心快乐 !
对长兴县纺织业的基本评价与今后发展的建议
应长兴县计经委的邀请,协会于4月2-3日去长兴调研,先后听取了长兴县计经委领导关于近几年来纺织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到夹浦、洪桥、李家巷镇等十家纺织企业进行了初步调研,在调研的企业中有服装辅料生产厂1家,织造厂6家、印染厂2家、纺纱厂1家,并对农村家庭织造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也进行了初步了解,通过调研与了解对长兴县近几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及当前的薄弱环节与今后发展中要着力把握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现分析如下。
一、基本评价
1、发展速度快、已成为我省纺织产能大县。据了解,长兴县纺织业从90年代开始,在县委、县府的领导重视与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有纺织企业1.7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42家,拥有各种纺织加工设备6.48万台(套),其中无梭织机有7900多台,据统计资料显示,长兴县2002年生产各类织物20多亿米,各类纱线9800吨,化纤原料6.5万吨,印染布2.5亿米,无纺布2.6万吨,粘合衬1.5亿米,实现销售收入105.7亿元,利税5.6亿,其中利润4.1亿,粘合衬1.5亿米,实现销售收入105.7亿元,利税5.6亿,其中利润4.1亿。纺织业占全县国民经济比重分别达到42%,30.5%与37.1%。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处于举足轻重地位,是长兴县的主柱产业之一。在我省一个县年纺织销售额超百亿,并拥有7900多台新型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织物超过20亿米,是继绍兴、萧山之后的我省第三个纺织产能大县。
2、纺织业门类齐全,产品有一定特色。在长兴县规模以上纺织业中,既有化纤生产企业,也有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加工及无纺布(粘合衬)生产企业,门类较齐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尤其是服装用的辅料(粘合衬)与里子料更是长兴纺织业特色拳头产品,生产企业多、品种齐全。目前全县有无纺布(粘合衬)生产企业19家,拥有无纺布生产线45套,尤其是金三发服装辅料集团先后从国外引进热熔、热轧、针刺、水刺等无纺布生产线,专业从事服装辅料生产,目前年产能力已达到粘合衬5000万米,无纺布1万吨,热熔胶2000吨。粘合衬产量已连续四年名列全国第一,无纺布年销量也名列全国前三名,是全国粘合衬与无纺布行业的龙头企业。“金三发”牌粘合衬、无纺布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服装里子布生产也是长兴纺织企业的又一个特色产品,在7900多台无梭织机中,有7500多台喷水织机专业生产化纤里子布,近几年来通过对化纤里子布的涂层,涂胶与印花等深加工处理,用途在不断扩大,正在向产业用纺织品扩展,如用于作伞面料、浴帘、雨披、雨蓬、厨房围裙等都是里子布深加工产品,少数企业以化纤里子布通过机械起泡整理用于作床上用品,并出口国外,这些深加工产品其经济效益要高于服装里子布。
3、机制灵活,经济效益较好。纵观长兴纺织业发展,多数企业走的是发展个私、民营企业的路子,他们靠自身积累逐步发展壮大。尤其化纤织造业遍及全县各乡村,有1.5万多户家庭式织造户,每户少的有织机3-4台,多的有10多台织机,所需经轴向经轴加工点购买,多数是有梭织机家庭户,也有无梭织机家庭户,据了解一个有4台喷水织机家庭户,每台可月产里子布0.5~0.6万米,每米布可盈利0.2-0.3元,全年可盈利5-6万元,如4台布机投入资金20万计,4年可收回全部投资。有梭织机家庭户每台织机年产布2万米左右,每年每台布机也可盈利0.5万元,经济效益较好。个私织造户另一种模式是洪桥镇东方织造有限公司,该公司厂区内共有喷水机166台,分5-6个小车间,每家农户拥有30-40台织机,厂房向东方织造公司租赁一个车间,织轴也统一由东方公司加工,生产经营由各业主自己负责;这种生产经营模式比分散家庭户前进了一步,由于三班连续不间断生产,产品质量有保证。在自我积累基础上,长兴县部分个私企业由于规模扩大正在逐步向民营纺织企业发展,我们在调查了解中拥有100台以上无梭织机工厂已有30多家,其中李家巷镇隆昌纺织公司已拥有喷水织机400余台,是长兴县最大一家的织造企业,设备前后配套,部分设备从国外引进,并配有多臂尤头,为提升产品档次创造了条件。企业规模经营后,职工看台能力可提高(10→16-18台)用工节约,同时前后道配套设施齐全,各项保证产品质量制度的建立,使产品品质更有保证,买价也可随之提高,经济效益比家庭户又可进一步提高。
4、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这几年长兴纺织业的发展遵循市场化规律,依靠农村乡镇的经济实力,逐步发展壮大。为了促进纺织业发展,政府先后出台了产业导向、建立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并相应制订一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放水养鱼”,鼓励广大农户和民营企业家进园、区建厂兴业。由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使长兴县办纺织业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如织造业拥有无梭织机的数量从2000年的4183台增加到2002年的4900多台,每年以1000台速度递增。纺织业的发展,使从事纺织业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全县在农村已建立1.5万多户家庭式织造户,从业人员超过4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6.6%,广大农户把织布作为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积累从少到多,生活从贫到富。纺织业的发展,尤其是家庭织造户的迅速崛起,使广大农民走上了一条致富奔小康之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将会在长兴提前实现。
二、长兴纺织业发展中的瓶颈�
纵观长兴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与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当前制约长兴纺织业竞争力提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是装备水平多数落后,跟不上产品档次提升的要求。据初步调研分析,目前长兴县除少数企业如金三发、威达、新大力等装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外,多数企业装备普遍较落后,如全县织造行业中尚有各种有梭织机5.4万余台,占全县织机总数87%,县多数是已列淘汰的K74、K84型落后的丝织机,这些织机性能差效率低,只能生产低档次的化纤里子布。在7900多台无梭织机中,喷水织机有7500多台,占无梭织机总数95%以上,由于喷水织机以水作为喷射源,不适应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织物生产,品种局限性较大。同时这些喷水织机,前织准备设备都是配浆丝一并轴工艺一种,也限制了喷水织机品种的开发,故目前喷水织机多数还是生产低档次的平纹、斜纹里子布。
2、产品档次不高,影响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内外人民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穿着要舒适、透气、抗皱、护理要可机洗、易保养,故采用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织物与具有功能性的化纤织物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而穿用常规化纤生产的织物消费群体将逐步减少,而目前长兴生产的织物品种较单一,90%左右是用常规化纤生产织物,且多数作里子布,目前虽仍有市场一定份额,但因档次低,坯布售价在2元/米左右,经染色加工后也只增加0.5元/米附加值,销售利润率不高。近二年来,虽然从国外引进100多台喷气织机和230多台国产剑杆织机,打破了喷水织机生产化纤里子布“一统天下”的局面,但由于染整加工企业没有相应改造,装备落后,能力不足,故用喷气与剑杆织机生产的织物,只能运往外地进行染整加工,使“肥水外流”。据调查与统计资料显示,染整行业是长兴县纺织企业最盈利的企业,如太湖印染有限公司2002年销售收入1616万元,利税高达319万,销售利税率为19.41%,夹浦镇的志鑫纺织印染公司,因有织造与染整二个分厂,盈利率比太湖印染公司稍低,2002年销售收入1.01亿元,利税1059万,销售利税率10.47%,而多数单织造企业,随着化纤原料涨价,而产品销售价不能相应同步,销售利税率只能维持在5-6%的水平,低于染整企业一倍以上。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长兴的纺织业的经济效益,除了织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外,染整业要扩充加工能力,提高产品档次。
3、产业链是二头小中间大,使“肥水大量外流”。长兴县纺织业虽门类齐全,但发展畸形、前后连贯性不强,突出的是织造能力大,而前道原料产能与后道染整加工能力较弱。按年产20亿布,每米布用原料(化纤丝、短纤纱)0.2kg计算,需用各种原料40万吨,而目前长兴化纤生产能力只6.5万吨,棉纱生产能力不足1万吨,从数量上计算原料自给率不足1/5,大量织造用原料须外地供应,而后道染整加工能力只2.5亿米,与20亿米织造能力很不相称,大量坯布流到外地加工,使“肥水大量外流”。
三、发展的建议�
纺织业是长兴县的四大主柱产业之一,县委、县府十分重视先后制订了在县经济开发区与镇工业园区内新办纺织业的优惠政策,并提出了发展纺织业思路与重点是:发展纺织新型纤维材料,加快纺纱织造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开发高档布料,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加强上下游企业的联合与合作,提高长兴纺织业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提出以下的发展思路与重点是切合实际的。根据以上发展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重点,突破瓶颈,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搞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长兴纺织业已有二只特色产品,尤其是服装辅料和无纺布要根据市场需要做强、做大,成为全国龙头企业。服装里子布要在控制生产总量基础上提升产品档次,向提花与斜纹织物发展与中高档西服与休闲服装配套,同时要利用喷水织机织物,扩大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使用份额。要在保持与提升二只特色产品前提下,积极开发中高档服装与针织面料、装饰、家用纺织品面料,提升产品档次,通过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使服装、装饰(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在“十五”期间达到70:20:10的比例。
2、围绕产业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设备升档。
在原料生产方面,化纤生产要在适当扩大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外POY、FDY先进纺丝等装备,生产细旦、超细旦,异形、多组分等新型差别化纤维,以适应新型化纤面料的开发。纺纱生产要在扩大新型转杯纺生产能力同时,适当发展环锭纺纱生产能力,生产品种与转杯纺要适当分工,转杯纺以生产30S以下粗中支的机织、针织用纱为主,环锭纺以生产40-80S高支精梳纱为主;以适应中高服装面料与家纺面料的开发。
在织造业,发展无梭织机改造有梭织机这是技术进步标志,要通过改组联合逐步将有梭织机改成普及型的无梭织机,以提高家庭纺织户的产品档次,在无梭织机发展中,对现有喷水织机要通过改造、加装提花龙头和增加喷咀等途径来扩大生产品种和档次,要重点发展中幅与阔幅(300cm以上)的喷气织机与剑杆织机,适应中高档服饰面料与装饰家纺面料的开发。与此同时要适当发展针织大园机,用新型转杯纺纱来生产中高档T恤等服装,打响Belcoro出口品牌。
在染整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染整设备,扩大加工生产能力,力争在“十五”期间加工能力翻一翻,在扩大染整加工能力时既要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填平补齐,增加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印花机、蒸化机、涂层设备等,又要大力发展能适天然纤维染整加工生产线和防油、防水、防污等“三防”特殊染整加工设备,总之通过改造要把长兴纺织的产业链逐步延伸完善,尤其是要把染整加工业做大、做精、做强,成为纺织业的创利税大户。
3、要积极引导农村家庭纺织户通过自身资本积累与银行的支持,壮大实力,扩大经营规模,逐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建议加强对乡镇轻纺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园区内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相应配套,以吸引农村纺织户向园区产业集聚,把生产与销售、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走共同富裕之路。
4、要积极采取外引内联、招商引资的多种融资渠道,培育扶植一批骨干企业,提高长兴纺织业的竞争力。目前长兴县纺织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只2家。小型企业特点是机制灵活,变化快,但缺点是产品质量与品种档次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难以与装备先进、上规模的企业抗衡,因此从提高长兴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出发,必要培育一批象金三发、威达、新大力等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各行业中如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均要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建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装备先进,应变与抗风险能力强,能生产市场需要的中高纺织品的龙头企业,使长兴从纺织大县向纺织强县迈进,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❼ 我国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纺织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纺织业能否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优势,直接关系到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繁荣市场、提高农民收入等国计民生,备受人们关注。日前,我们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同志。记者:纺织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出口一直稳居各行业前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萎缩,从而使我国的纺织业备受打击,行业内部分化严重,您对这一分化有什么感悟?杜钰洲: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今年1—2月进入谷底。其间,全国5万多户规模以上企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63%,增速回落13.92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负增长14.78%;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负增长11.01%,企业亏损面达到25.17%;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减少了49万人。更令人忧虑的是,纺织业还出现了两极分化。近1/3的企业,约1.6万多户,销售收入增长11.28%,利润总额增长34.23%,综合销售利润率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另有4376户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2.48%,利润总额增长54.92%,平均利润率达到17.41%。而近2/3的企业,约3.4万户,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其余的12644户企业,销售下降23%,平均利润率为-9.26%。分析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决定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不是规模,而是增长方式,是产品结构。在规模以上的5万多户企业中,大型企业占0.52%,1—2月平均利润率是2.81%;中型企业占8.4%,平均利润率是2.35%;小型企业占91.08%,平均利润率是3.30%。可见亏损的大企业不少,盈利的小企业很多。占总数2/3的企业陷入困境,暴露了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而占总数1/3的企业逆势而为,代表了全行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记者:为了赢得挑战,中央果断决策,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并实施了包括纺织工业在内的10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一规划的实施,给我国纺织业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杜钰洲: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对我国纺织服装恢复国际竞争地位、稳定市场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纺织业明确定位,极大地鼓舞了全行业战胜困难和实现中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近期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纺织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生产增速持续回升,今年3—7月纺织工业产值累计增速分别达3.65%、4.26%、5.21%、6.44%、6.84%,产销基本稳定,产销率达97.51%。二是在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6月累计下降10.87%,但比2月底降幅收窄3.91个百分点。三是内需对行业增长发挥了更大的拉动作用。规模以上企业1—2月内销交货值增长6.63%,3—7月累计内销增速分别为7.8%、8.57%、9.42%、10.72%、11.14%。四是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从4月开始正增长,6月份增幅已达6.35%。五是行业效益逐月回升,1—5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虽有所下降,但利润降幅收窄到了-0.14%,其中3—5月利润总额同比出现5.06%的正增长。六是行业的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2—7月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5.8%、6.1%、8.2%、7.4%、8.2%、8.5%,这说明质量效益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纺织业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期。保持这一势头,任务艰巨,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还在继续,美元、欧元和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对我国出口的压力增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幅尚未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可以说,我国纺织工业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恢复到正常增长仍需加倍努力。记者:您多次讲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在使纺织业遭遇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动力。您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杜钰洲:新中国成立60年来,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已是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新世纪,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纺织工业也进入了由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征程。这一年多来,尽管纺织业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规划》的及时制定和迅速实施,确保了纺织工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对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从外部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为我们清醒认识并着力解决行业内部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契机。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感受到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这在纺织行业显得尤为突出。所以说,《规划》出台的时机把握得好,问题找得准,措施针对性强。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落实《规划》。只要把《规划》落实到位,我国纺织工业就一定会突破困境,实现新的跨越。其次,危机源自“资本”所固有的逐利性、贪婪性和破坏性,这必然引起人们对现存经济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集中反思。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给世界生产方式、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深刻的调整和变化。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在对世界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深刻变革,这就为中国纺织工业抢占新的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记者:我赞同您的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不了我们向纺织工业强国转变的态势,这不是我们妄自尊大,而是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与实践基础的。请您谈谈我国纺织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现实依据是什么?杜钰洲:一是我国纺织工业基础雄厚。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中国人民在上世纪70年代末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基本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衣着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再一次得到解放和发展,纺织工业最早实现市场化,并且大踏步走上国际市场。到上世纪末,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已占全球的27.5%,200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已经占世界的14.8%,出口贸易顺差400亿美元,国内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78年的2.9公斤上升到8.2公斤,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提高到平均水平。二是我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国内市场。进入新世纪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为中国纺织工业从大国走向强国创造了最重要、最可靠的内需条件。中国从2001年起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根据世界各国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纺织消费较快增长的新起点。就人均纤维消费量来说,我国在1980年是人均4公斤,到2000年是人均8.2公斤,人均消费量翻番用了20年时间,而从2000年到2007年,只用了7年时间就达到人均15公斤。由此看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衣着消费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不断升级,这将为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发展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逐步得到落实,农业、消费品工业、重化工、信息通讯技术等产业快速发展,既为纺织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其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三是国际环境非常有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打破了世界主要市场长期对我国歧视性贸易政策的束缚,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助于加速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我国纵向、横向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增强后发优势。二是发轫于上世纪中后期的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为传统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强大动力。新世纪,我国纺织工业进入了创新能力提高最快,新型纤维材料、新型工艺和装备、产品功能和性能差异化进步最大,供应体系建设、产业组织结构升级、自主品牌发展最兴旺的时期。记者:这些因素为我们向纺织强国的转变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但要实现这一转变任重而道远,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的路径又在哪里呢?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从大国走向强国,虽面临着历史机遇,但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当前最突出的困难是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形势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是我国纺织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路径。要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竞争优势转变。今后,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但应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很快,劳动力比较优势将会不断削弱。对纺织工业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有两条:一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比较优势的延伸,二是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比较优势升级。这也就是说,我国要推动要素禀赋优势从外生比较优势(简单劳动)向内生新比较优势(复杂劳动)转变,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纵横向分工中促进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拓展获取产业高附加值的空间。要从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依靠农村改革和农业科技进步,我国棉花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仍需进口棉花以及生产化纤所需的单体原料。另外,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已占全国工业的10%,其中80%为印染废水。因此,推动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必须着眼于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其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单位纤维制品的附加值;二是开辟新型纤维资源,发展竹、麻、丝、毛等非棉可再生天然纤维;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要促进聚酯制品、化纤和棉制品等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要促进能源、水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大幅降低单位增加值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要继续推动产业组织结构从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转变。一是要打破地区市场分割,推动产业和企业跨地区重组,支持产业集群式发展;二是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三是要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产业并购,着力培育中国纺织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不断提升在国际产业结构分工中的影响力。
❽ 我国纺织业的优势
第一,我国纺织工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具有较强国际比较优势。据德国Wemer公司提供的1998年58个国家纺织业劳动力成本资料表明,我国的劳动力工资成本列居第52位,人均工资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加入WTO之后,较低的工资成本和高素质劳动力是我国纺织行业,特别是服装工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第二,进一步增强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之后,随着贸易、投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我国经济将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竞争体系之中,为纺织工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纺织企业全面转换经营机制。三是国际、国内纺织原料市场的全面接轨。四是利于纺织工业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第三,改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环境。一方面可按照ATC协议,获得“一体化比例”和“额外增长率”,争取到自由化带来的贸易利益。另一方面我国可通过多边谈判及时获得多边的优惠待遇,同时可以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与有关国家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在北美、欧盟的区域保护主义面前,可以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员国身份,争取我国的正当
利益,并利用各种规则保护国内纺织产业。
❾ 如何看待纺织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
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生产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 另外,毛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