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化背景如何重塑

工业化背景如何重塑

发布时间:2022-08-24 11:58:28

‘壹’ 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在分析再工业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木、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探讨了其对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启示。
再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抚平经济失衡,保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也是发达国家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举,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再工业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1.二者本质上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1968年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中国语境下的再工业化不仅是回归工业,更是提升工业,这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因此,二者木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再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中国经济800l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空间。而要实现“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梦想与目标,就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技术进步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努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加速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走出以往制造业发展中“产业先进、环低端”的老路;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个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3.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由于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及其现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制造业开始。只有振兴了制造业,我们才有资格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越是把钱从制造业抽离出来,经济发展的内力就越枯竭。企业利润才是我们真正的内需,做好了实体经济的产业链整合,才能藏富于企业、藏富于民,这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才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二、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
通过梳理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所颁布的政策法规,不难看出,各国都在力图通过政府干预重振制造业,都试图通过以下途径来推进再工业化的进程。
1.重新认识制造业的价值,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重新拟定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制造业的发展。美国重新拟定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在救市和则政刺激方案中加大对制,造业援助力度,制定了“国家出口计划”,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对外出口。提出了法国制造业产量的增长目标及具体措施。
2.积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绿色新政”,尤其重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美国能源部选择了部分新能源制造企业予以资助,扩大规模拉动就业。美国还加快发展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实现对医疗信息化、智能电网、教育和宽带的支持。
3.直接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除推出注资金融机构、增加流动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应急性经济刺激政策外,一个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政策动向就是,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直接培育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1)把绿色能源作为再工业化的重中之重。2009年初日木政府恢复了2006年停补的太阳能产业补贴政策,给予太阳能发电安装成木50%的补贴,并提供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光伏发电路线图2030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技术发展重点,提高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目标;2010年3月经济产业省公布了能源基木计划修正案。2008年欧盟制定了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政策,致力于可再生能源项目。
(2)把加快“二网融合”作为再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欧盟的“刺激经济计划书”中提 出措施开发大容量、高速数字网络系统提出加快建设全民高速互联网。法国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3)积极拓展纳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空间。目前纳米技术已拓展到信息、生物医药、能源、资源、环境、空间等诸多领域,纳米领域继续成为各国创新投资的重点。包括纳米技术尖端零部件的实用化研究开发、高效二维光器件制造技术开发、碳纳米管电容技术开发项目。
4.加大研发和教育培训投入。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并没有因此大幅度减少研发投入。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预算支出725亿美元作为美国医疗投入、医疗技术投入以及教育科研投入,重振美国的科研实力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速。“欧盟2020战略”中提出了而向创新 的“创新型联盟”计划。法国“新产业政策”中划拨2亿元用于增加就业,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政府与企业密切配合,确认新出现的职业技能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则政激励,鼓励企业为科学技术领域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此外,还鼓励高质量的国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木国。
三、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
在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我国要充分关注.借鉴经验.既立足当前. 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战略和长远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主要发达国家对制造业价值的重新认识表明.我国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工业化路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更是经济发展观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2.发展绿色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 。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制造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户”,不断提 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资源利用率最高、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并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培育新的增长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必须寻求新经济增长点,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整合协调的作用,积极引导优势资源集中,形成竞争合力。要构建以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瞄准行业高端、尖端技术进行突破,打造新兴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制高点。
4.制造业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未来制造业与发展模式的竞争,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才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转移到依靠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上来。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比重还很低,尽管已是制造业大国,但远远不是制造业强国,迫切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有效激励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希望能帮助到你

‘贰’ 中国工业化特点背景及影响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
(一)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二)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四) 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城市化和西方的影响如何重塑中国的家庭价值观

摘要 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仅仅是在晚近以来很短的时间里才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这端赖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之实现。通过发达的社会分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飞速的科技进步,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其结果是,现在的发达国家虽然农业人口仅占1-3%,依然有能力大量出口粮食,大部分人口则转而致力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

‘肆’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工业化

为了促进国民的经济增长,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

‘伍’ 工业化的背景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陆’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化建设,分析这次工业化的主要背景,并分析这次工业化的结局及主要原因

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奖励实业的措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调动了资本家兴办实业的积极性。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机遇。3、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提出“爱用国货,抵制日货”的口号,反帝爱国运动极大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4、民族资本家受“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兴办实业,如状元实业家张謇,就是典型的人物。
结局: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地区,被称为民族工业的“春天”。但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仅仅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依然没有多大起色,发展的地区主要还是在沿江和沿海地区,很不平衡,没有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中国最终也没有实现工业化。
原因:1、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重新遭受压迫,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2、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压榨民族工业。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4、封建的自然经济的阻碍。

‘柒’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践行建筑工业化,装配化与产业化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绿色建筑,使得建筑工业化发展快速。新型建筑工业化,在国家层面来看已上升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经济效果分析表明,建筑工业化使得整个建筑行业内各企业分工更加明确也更具有专业化,是有望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专家指出,标准化和模块化是完成建筑部品化的先决条件,构建标准化的唯一途径是建筑模数的应用,它是各种部品提供了标准定型化、模数系列化和组合装配化的前提。
模数制的应用为工业化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极大的节约了成本。但由于我国国情所导致的建筑模数制度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自身的细部内容也不尽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建筑师从设计角度重视模数化的设计。

‘捌’ 英国,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背景

英国工业化的背景:

1500年以后,英国经济表现出快速向前跃进的势头。在18世纪,一系列的发明改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面貌,并且导致了工厂制度的产生。在这些年里,其他工业部门也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而且所有这一切夹在一起,相互作用,使人们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通过不断的改良就构成了工业革命,他们使人类的劳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长。18世纪中叶的七年战争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七年战争是英法争夺霸权尤其是殖民地和海洋统治权的战争。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英国资产阶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要求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以便掠夺殖民地,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国民经济。战争使英国资产阶级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英国工业化的特点:

1、是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的。这是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获利大。加之,英国的棉纺织工业是新兴工业,它受封建行会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少,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同时英国当时的棉纺织品质量不如印度和中国,为了竞争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2、是以解决动力问题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的。从古代至近代,人类社会是以使用什么样性质的工具作为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期、铜器时期、铁器时期等,可是到了近代机器出现以后,则往往是以使用什么样性质的动力作为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是以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制造为中心。用机器操作代替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主要标志,用机器制造机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

4、是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同时也尽量吸收了前人和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引进和利用的外国先进技术不多,只能靠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

中国工业化的背景: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

(8)工业化背景如何重塑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基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充分考虑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原则,充分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低、后发赶超的农业国的经济背景,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农业人口、典型“二元结构”的社会环境。

充分考虑到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奠定的一定的工业基础,遵循了工业化产业演进发展的规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了符合市场化规律的经济激励机制,适应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协同的发展逻辑。

新中国工业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将工业化的共性规律与中国的个性化国情进行了有效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玖’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措施、成就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1928——1932年),第二(1933——1937年)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成就: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意义: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生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阅读全文

与工业化背景如何重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a4l与積架xe哪个好 浏览:285
奔驰车为什么又贵又配置低 浏览:381
宝马手刹在哪里装 浏览:715
奥迪a4l机盖陷下去一块怎么修复 浏览:25
为什么汽车烟雾越来越多 浏览:86
宝马7系哪个颜色有档次 浏览:825
荆门北站到荆州汽车多久 浏览:90
驾驶汽车如何找道路中心线 浏览:436
汽车脚垫什么的好 浏览:254
汽车年检在江宁什么地方 浏览:303
汽车电瓶没电是什么感觉 浏览:60
奔驰s前后套件多少钱 浏览:778
如何判断汽车车轮压到线 浏览:886
北京工业大学比华北电力大学就业前景哪个好 浏览:532
工业母机哪个环节最紧缺 浏览:396
宝马rdc失效怎么解决 浏览:395
大清为什么没有兴起工业革命 浏览:537
宝马z4车厢怎么开 浏览:519
高丘六和天津工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7
汽车车架号查电池型号找哪个软件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