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工行业如何保护听力
现在大多数工厂都是用耳塞,来保护听力,或者从设备减少噪音出发。
2. 保护听力有哪些方法
1、不要经常置身迪厅、K歌房、游艺厅等嘈杂环境。如果去了,也应该间隔20分钟到外面透透气,缓解噪声对耳朵的压力。
2、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工作,应该注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可以考虑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者塞上棉球等,一旦发现耳朵有不适,应该及时就医,必要时想办法更换较安静的工作环境。
3、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最好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80%,最好每次不超过1小时,一天不超过两小时。在地铁站、火车站等环境嘈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用耳机听音乐。
4、切勿乱挖耳。如果自觉耳朵痒,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一下,也可以用干净的棉签在耳内轻轻转一下,起到清洁的作用,但是应注意不要太深入,否则棉签一段的棉花掉落到外耳道,形成外耳道异物。
3.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要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保护自己的听力
1、避免各种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发为。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7、避免长时间使用“随身听”。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4. 在充满噪音的环境里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防护方法·
这里有一些方法,来防止噪音污染带来的伤害,避免这种伤害造成的心理、精神、生理和身体的损伤。
一、佩戴耳罩和耳塞等听力保护装置。
特别是在有很多破坏性噪音的工作环境中,或者经常参加产生大量噪音的娱乐活动,如射击、狩猎、演奏音乐。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噪音污染是正常的,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二、尽量控制您在噪音中的时间。
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应在结束后尽快休息,让自己的耳朵达到充分放松状态,以减少噪音带来的伤害。
三、尽可能保持与噪声源的可接受水平距离。
例如,在家中看电视时不要太靠近屏幕,在听音乐会时不要太接近音响。了解哪些特定噪声源会造成伤害。例如,火车可能会造成轻微听力损伤,而枪声可能导致鼓膜破裂。
四、如果您认为您已经患有听力损失,就要进行听力测试。
有很多测试可用于确定您的听力损失程度。环境噪音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它可能已经影响到您的耳朵健康。如果您处于听力损失的早期阶段,您的听力师可以推荐听力损失的解决方案来进行有效的干预。
5. 怎么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听力
以下几点对保护听力非常有帮助。
1、避免各种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发为。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6、少吃高脂肪食物。
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7、积极医治感冒。因为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不小心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
8、避免长时间使用“随身听”。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下列一些食物,有助于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听力。
一
富含P-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
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鸡蛋、莴苣、西葫芦、鲜桔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能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耳细胞活力。
二
富含锌元素的食物
如鱼、瘦肉、牛羊肉、奶制品、啤酒、酵母、芝麻、核桃、花生、大豆、糙米、全麦面等。锌能促进脂肪代谢,保护耳动脉血管。
三
富含镁元素的食物
如红枣、核桃、芝麻、香蕉、菠萝、芥菜、黄花菜、菠菜、海带、紫菜和杂粮等。耳动脉中如果镁元素缺乏会影响耳动脉功能,导致听力损害。
四
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如骨头汤、脱脂奶、钙片等。维生素D和钙,既可保持鼓室内的小骨骼,增强耳骨,避免骨质疏松一样的耳硬化症,又可净化耳动脉,提高耳功能。
6. 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怎样保护听力
噪声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对噪音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被干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一般来说,40分贝大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70分贝可影响50%;而突发动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在高噪音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50^-60%以上。 (2)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当打电话时,周围噪音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听不清除。在噪音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如果噪声分贝数再高,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对话。 (3)噪声损伤听觉 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音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4)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音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音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个人和机械车间个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也多。不少人认为,20世纪生活中的噪音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神经功能也会造成障碍。实验室条件下人体实验证明,在噪声影响下,人脑电波可发生变化。噪音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导致条件下反射的异常。有的患者会引起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症状表现与接触的噪声强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当噪音在80-85分贝时,往往很易激动、感觉疲劳,头痛多在颞额区;95-120分贝时,作业个人常前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力减退;噪音强到140-150分贝时不但引起耳病,而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增高。
7. 保护听力的方法有哪些
保护听力的方法包括:
1、在噪声环境中最好佩戴耳塞保护听力。
2、确保家中有足够安静的休息区域。
3、厚窗帘、地毯、密封良好的窗户和隔音材料都能帮助阻挡外界的噪声。
4、调小音响、广播、电视机的音量。
5、购买低噪声的家用电器,如低噪声冰箱或空调。
6、避免在街上制造噪声,仅在紧急情况时使用自行车车铃和鸣笛。
(7)工业环境如何保护听力扩展阅读:
噪音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
城市交通业日趋发达,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不看到,随着城乡车辆的增加,公路和铁路交通干线的增多,机车和机动车辆的噪声已成了交通噪声的元兇,占城市噪声的75%。
据统计表明,北京是世界有名的噪声污染城市。虽然城市车辆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 噪声程度却比日本高出1倍。特别是一些临街的建筑,受害极重。
2、工业机械噪声
这也是室内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各种动力机、工作机 做功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可产生七八十分贝以上的声响。
这些声响,像纺织车间、锻压车间、粉碎车间和钢厂、水泥厂、气泵房、水泵房都比较严重,虽然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降噪处理,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机器本体上所产生 的噪声。
8.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听力
1、减少接触:通常使用的输出设备上使用耳机连续3小时可造成大于10dB的暂时性听力阈移;所以,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是隔离噪音损害的重要措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 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个体防护:对于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耳塞进行防护,声音娱乐喜好者也尽量在参加音乐会等大型娱乐活动时佩戴耳塞。
3、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于保护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正确地用耳包括:(1)不经常挖耳;(2)保持耳道干燥;(3)正确擤鼻;(4)耳部疾病及时治疗。另外要提醒:(1)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2)不在睡觉的时候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3)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高危人群定期作听力检查。
俗话说:“聋人三分痴”。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听力,即便蜜蜂游走花丛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这就是听觉的灵敏度;如果听灵敏度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引起听力损失,那么它带来的影响不止限于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还有头痛、头昏、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胃肠蠕动和胃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胃炎和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这些都将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青少年是接触娱乐噪声最多的一个群体,但他们当中仅有8%的人对听力损失有所认识和关注。希望孩子们以及其他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有听损危险的人认识到安全用耳的重要性、掌握保护听力的科学、有效方法,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使更多的人、更长久的享受到声音的美妙。
9.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三章噪声监测
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
第五章工程控制
第六章护耳器
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
第八章记录保存
第九章附则 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职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职工暴露于LAeq,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 第十条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测量稳态噪声,可使用声级计A网络“慢档”时间特性,并取5秒内的平均读数为等效连续声级。声级计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和测量方法》(GB3785)中规定的2型以上的声级计。
第十二条测量非稳态噪声,应当使用2型以上的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暴露计(剂量计)。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积分平均声级计》(GB/T17181)或者国家标准《个人声暴露计技术要求》(GB/T15952)的规定。
第十三条测量点应当选在职工作业点的人头位置,职工无需在场。如职工需在场或在周围走动,测量点高度应参照人耳高度,距外耳道水平距离约0.1米。
第十四条测量技术细节及记录报告的填写可参照国际标准《声学——在作业环境中测量与评价噪声暴露指南》(ISO9612)及有关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噪声测量仪器应当按规定定期接受法定部门检定,噪声监测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 第十六条首次在LAeq,8≥85dB场所中从事工作的职工,应当在3个月内接受听力测试,得出的听力图称为基础听力图。本规范发布之前已在LAeq,8≥85dB场所中工作而又未做过基础听力检查的职工,应当在本规范发布之日起一年内补做基础听力测定。
第十七条暴露于85dB≤LAeq,8<100dB噪声作业场所的职工,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暴露于LAeq,8≥100dB的,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跟踪听力图与基础听力图进行对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并按《声学—耳科正常人的气导阈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GB7582)的规定进行修正以后,作为评定职工是否发生因职业性噪声危害引起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依据。
第十八条对于已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当在14天内以书面形式将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并采取相应听力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听力测试所使用的听力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听力计第一部分:纯音听力计》(GB/T7341.1)的要求;听力计的校准和测听室环境噪声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声学—耳科正常人的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GB7583)的规定。听力测试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
第二十条进行听力测试之前14小时内,被测职工不得暴露于噪声作业场所和其他非职业噪声环境。
第二十一条听力测试应当采用纯音气导法。测试频率至少应当包括500、1000、2000、3000、4000和6000Hz. 第二十二条工程措施包括设置隔声监控室、对强噪声机组安装隔声罩、作业场所的吸声处理以及在声源或声通路上装配消声器和对设备的隔振处理等。在管理上应当特别注意选用低噪声设备、零部件和新工艺流程,替代旧的强噪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工艺。
第二十三条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之前,应当首先识别主要噪声源及其特性,以便提高控制效率,降低工程费用。
第二十四条对于存在强噪声设备而职工无需长时间在该设备旁工作的场所,应当设置隔声监控室;职工需长时间在强噪声设备旁工作且混响声较强的作业场所,应当尽可能采取吸声降噪措施,使该场所的平均吸声系数高于0.3;对于噪声源数量少且比较集中,易于处理的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取声源隔离措施降低噪声。企业进行噪声控制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和国际标准《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推荐实践》(ISO11690)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提供三种以上护耳器(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耳塞或耳罩),供暴露于LAeq,8≥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选用。
第二十六条职工佩戴护耳器后,其实际接受的等效声级应当保持在85dB以下。
第二十七条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按以下方法计算:将护耳器声衰减量的试验室测试值或者厂家标称值,换算为国际标准《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计权声级的评价》(ISO4869—2)所定义的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SNR),再乘以0.6.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可按该ISO标准或者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计算。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每年对暴露于LAeq,8≥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培训。
第二十九条听力保护培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二)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
(三)本企业噪声实际情况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
(四)使用护耳器的目的,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第三十条作业场所、生产设备或者防护设备改变时,培训内容应当相应更新。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妥善保存作业场所噪声测定、职工噪声暴露测量、职工听力测试和护耳器使用及管理记录。
第三十二条职工听力测试记录应当包括下列主要项目:
(一)职工姓名和工种;
(二)测听日期和地点,测听前脱离噪声环境的时间;
(三)测试者姓名;
(四)最近一次听力计声学校准数据及检定日期;
(五)测听室环境噪声级数据;
(六)测试结果。
第三十三条作业场所噪声测定、职工噪声暴露测量等情况应当定期向职工公布;应职工要求,个人听力保护记录应当随时提供本人查阅。
第三十四条职工调至另一个企业如果继续从事暴露于噪声的作业,原企业应将所有有关记录转移到新单位。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规范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本规范所引用的标准为当时有效版本,执行本规范时应当注意选择使用相应标准的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