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的工业情况怎么样
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太平洋沿岸一侧的许多专业码头上,往往通过自动流水传递线,将进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运入生产车间,就地加工;同时,所产的产品也径直通过出口专业码头由海船运销世界各地。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业原料、燃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销售地。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缩短生产周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战后资源来源地域构成的变化,即由战前和战时主要面向日本海一侧(如中国、朝鲜等),改变为战后主要面向太平洋一侧(如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则更是工业愈加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船舶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运输费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但是,日本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拥挤不堪,处于饱和状态,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业的问题。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外围的内陆部分延伸,特别是那些技术密集型工业更是如此;(2)向消费地扩展;(3)趋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4)在工业落后的地区建立地方性的工业据点。此外,日本还大力在海外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原料,然后将半成品运回日本。
② 日本的重工业世界第几
美国之后,第二位。
日本的重工业
一、金属工业
金属工业的中心为钢铁,是建筑、汽车、船舶、电气机械不可缺少的材料。1997年日本粗钢消费量8,600万吨,人均685公斤。1998年日本粗钢生产量9,355万吨,继中国、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在特种钢等高附加值钢铁产品方面,日本的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80年代以后由于日元升值,日本钢铁原料进口增加。1998年日本进口铁矿石12,078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占52.7%,巴西占21.3%,印度占13.2%,南非占3.8%;进口原料煤6,063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占50.4%,加拿大占24.5%,美国占7.2%,印度尼西亚占5.9%。
截止1999年7月,日本主要钢铁企业有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住友金属工业、日新制铁、神户制钢所、北海制铁等。
除钢铁外,日本还使用大量铜、锌等金属进行工业生产。
二、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万家机械工厂,从业人员398万。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近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科技产品和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不断增加。
日本的机械产品大量出口,1998年日本机械出口总额372,678亿日元,进口111,953亿日元。
1、汽车
1970年起日本汽车产业取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第一大产业,对日本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首次超过了1,000万辆。1990年达到1,349万辆,创历史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1996年,日本汽车制造领域就业人员达78万人,汽车生产额达41万亿日元,占整个机械生产的29%。1998年日本汽车生产1,005万辆,占世界汽车生产量的19.3%。在1998年日本汽车对外出口中,对美汽车出口比例为29.0%、德国为7.0%、澳大利亚为6.8%、英国为4.2%。由于日本汽车对外出口增长,贸易顺差扩大,各国纷纷要求日本减少汽车出口,日本在海外生产汽车增加。1998年日本在海外生产汽车586.7万辆,其中在中国生产50.2万辆。截至1999年3月,日本的汽车工厂主要分布在爱知、静冈、神奈川、北海道、群马。
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日本正在加紧研制电动汽车,但电动汽车完全普及尚很遥远。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力、内燃两用汽车,在市内行驶用电动,在郊区行驶用内燃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减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减少到1/10,这种两用汽车从1997年末开始销售,目前已普及10,000辆以上。
2、造船业
战后,日本造船业迅速发展,1956年至今日本造船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70年代日本造船业曾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产量下降,90年代得以恢复。日本造船技术发达,能够生产各种规格和要求的船舶。1998年日本新接造船订单1,098.0万吨,比上年下降438万吨,占世界造船量的41.6%。
3、机床
机床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加工技术水平和工业发达程度。日本的机床大部分采用数控装置(NC),技术优良。1998年日本机床生产额9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0万美元,但仍超过德国和美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出口额60.7亿美元。
4、家用电器
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在日本的家庭中十分普及。日本的家用电器质量好,在海外很受欢迎。特别是电视和摄像机等的72%对外出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日本不断开发新家电产品。
5、半导体
半导体技术在机械和家电产品等所有领域几乎均被广泛运用。日本半导体技术发达,特别是集成电路(IC)的研究和开发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日本IC的特点是小、轻、优质。其开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IC)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而且大量用于超小型计算机、计算器、游戏机等日常用品。1998年日本半导体生产额43,507亿日元。
6、计算机
日本的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所、大学、公司、银行等各个领域,其用途包括信息分析和管理、事务处理、通信等方方面面。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日本的计算机逐渐小型化,性能进一步提高,家用笔记本电脑十分普及,日本的家庭电脑普及率极高。1998年日本计算机生产量990万台,其中个人电脑964万台,占97.4%;计算机生产额31,295亿日元,其中个人电脑生产额20,934亿日元,占66.9%。日本的计算机大量出口,主要出口对象为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等,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台湾、新加坡等。1998年日本计算机出口总额35,030亿日元,其中对华出口808亿日元,占2.3%;进口总额20,753亿日元,其中自华进口1,370亿日元,占6.6%。
7、产业机器人
产业机器人是尖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组合。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发达,是世界上使用产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大小工厂均有使用。日本生产的产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涂装、加工、组装、检查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998年末,日本使用的产业机器人达41.2万台。1998年日本生产的产业机器人6.1万台,金额4,654亿日元。
三、化学工业
日本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进口石油、天然气等原料进行生产。日本生产的化工产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肥料、硫酸、药品、涂料、化妆品、胶卷等。化学工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要求高,因此科研在化学工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在化学工业的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化学工业的进步对汽车、信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7年日本化学工业的就业人员达42万人,生产额达34万亿日元,其规模超过了钢铁业。
石油化学工业是日本化学工业的重点,化学工业生产的一半是由石油化学工业创造的。日本的石化产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日本的石化工业实行集约化生产,对石油等原料进行多次提炼、综合利用、进行一条龙生产。截至1998年末,日本的石化联合企业主要有:日本石油化学、三菱化学、出光石油化学、三井化学、旭化成工业、住友化学工业、丸善石油化学、东燃化学等。最近随着国际石化产业竞争的加剧,为加强竞争力,日本石化工业不断进行合并和合作,日本石油和三菱石油已合并成新的日石三菱公司。
1998年世界塑料产量为14,431万吨,日本占9.6%。
硫酸主要用来制造肥料,1997年日本生产硫酸683万吨。
1996年化肥年度(当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的氮肥生产量为88万吨,磷肥28万吨,钾肥807万吨。
③ 二十世纪晚期日本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成就
日本位于东亚,是一个狭长的岛国,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极为贫乏,地震等自然灾害又相对较多的国家。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创伤,“帝国主义战争同样也给日本国家和民族酿成深重的灾难。”二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战后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国家财产的损失情况,“据战后复兴院调查,因空袭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有119座,烧毁房屋240万户,受灾人数为88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643.9亿日元。”日本战后的工业产量仅为战前1937年的20%,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奇缺,生产几乎陷入停顿,战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国民心中。
但是,就在这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的一片废墟之上,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在“冷战”的背景下,结合日本国情,掀起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1951年日本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指1934--1936年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到1955年实现了全面恢复。”商品出口额有了较大增长,国际收支也实现了平衡。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规模急剧扩大,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印度和加拿大。到“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8亿美元,居美国、西德、英国、法国之后,占第五位。此后便过关斩将,连下三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西德(日本为1419亿美元,西德为1322亿美元),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诱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
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当时国际、国内都出现了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的环境。首先,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是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这次改革的目的是“鼓励日本人民培养起争取个人自由,尊重日本人权,特别是宗教、集会、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愿望。并鼓励日本人民建立的代议制的团体。”民主改革涉及到修改宪法、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和进行劳动改革等,对日本现代化进程关系重大。其次,战后日本利用国际原料、燃料价格低,特别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前,利用国际上廉价的石油能源来发展经济。”加之当时工业品价格偏高,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极为有利。第三,美国经济上的扶持和本国军费的锐减。美国出于“冷战”全球战略需要,在经济上大力扶植日本。随着美苏对峙以及新中国的建立,美国就把日本纳入它远东战略计划之中,使日本成为美国称霸亚洲的基地和反苏的堡垒。据统计,“1946年至1950年6月底,美国对日本的各项援助和贷款累计金额达30亿美元。”在美国的“保护”之下,日本没有沉重的军费负担,“日本军费开支在1944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8.9%,1977年降为0.88%,是资本主义强国中最低的。”军费开支的骤减使日本经济发展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第四,美国的军事定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立即变成美军的兵站和军需的供应基地,大批量的各种军事定货,使处于萧条状态的日本经济运转起来,犹如一颗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使徘徊不前的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据统计,“自战争爆发至1953年7月签定停战协定止,‘特需’累计达24亿美元,到1955年则达36亿美元。”在随后的60年代日本又大发战争财,“因越南战争得到40亿美元的军事定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战后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第五,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日本经济的飞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力。到“60年代末日本淘汰了30%的传统工业,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主观上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诱因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日本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制定许多经济计划,如“1948-1949年两次制定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中期又在“1955年底鸠山内阁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年);1960年池田内阁时期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通过这些计划,避免了资本竞争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日本经济有了连续性发展的基础。2、发展国有企业,到1965年,国营企业占日本全国固定资产总额的1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弥补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经济的高度繁荣。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资本总量。1、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日本在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改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比率达23.6%。”政府又加大对教育的投资“1950年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在当年预算中占20%。”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为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充分数量的优秀工人及科技人才,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人才资源。2、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50年代日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数量:“1950-1954年度为446件,1955-1959年度为577件,1960-1964年度为2039件。”可见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快。到1979年,日本系统的、大规模的引进3.1万项世界先进技术,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引进主要以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的方式进行,再结合本国特点改造提高,结果使日本工业在短时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而且节省了巨额资金。“据统计1945-1970年,日本只付出60亿美元就得到了国外耗费1800亿美元才研制出来的技术。”当时日本人有个口号:“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3、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重教育、重和谐、守纪律和节俭、勤劳的优秀传统,有利于职工增强对企业的荣誉感,有利职工形成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忠诚心理,对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积极意义。企业管理体制实现人员专家化、方法科学化、技术自动化、机构高效化,这些独特的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劳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推行高投资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战后日本迅速掀起投资热潮,“按照经济企划厅的估计,1956年日本企业设备投资额,将比上一年增长7.8%,然而实际上却增长了57.6%。”1955-1970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了115倍以上。“日本政府投资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固定资本的投资的重点是对电力、钢铁、机械等基础工业和电子、化学、汽车等新兴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不仅使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以钢铁为中心的工业体系和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门固定资本的更新,提高了企业技术设备和现代化水准。
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日本利用所处太平洋上优良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给日本带来了巨额利润,日本“60年代后半期,输出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的增长率。贸易黑字1968年为25亿美元,1970年达到40亿美元。”日本将这些巨额利润一部分再投资到生产领域,继续促进日本经济增长。同时外汇储备迅速增多,据统计“1970年末为20.05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1972年末增长至183.6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
五、自民党长期的执政,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1955年11月15日,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由于自民党在议会中占据决大多数席位,所以“1955年体制的实质就在于,他实际是保守的自由民主党一党执政的体制。从此,日本开始了由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掌政权的历史。”从50-60年代的执政实践看,历届政府对内对外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在经济方面,自由民主党政府广泛的干预经济生活,制定计划,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了促进资金积累的特别措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政府制定了和颁发了一系列以实现稳定为目标的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自由民主党的对外政策,各届政府都竭力追随美国。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和人民在二战的废墟上,仅仅用了二三十年,就将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笼罩在核恐惧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就其发展的诱因,既有二战后国际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日本本国的主观原因,而且这两种原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④ 日本生产的很多产品质量都很高,为何日本制造业这么厉害
因为日本的工业技术在很早就已经领先了大多数国家,加上他们做事的态度非常严谨认真,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可以制造出很多高科技和高质量的产品出来。
而到了二战结束以后,日本更是经历了飞速的崛起,无论是在经济还是科技实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后来因为泡沫经济暂停了一会儿,但是现在依旧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经济体,而日本的制造业发达也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日本人善于学习的精神,对待工作,日本人也是极其的敬业,努力,有一种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还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
⑤ 2战中日本的经济水平怎么样,工业能力怎么样
日本在1944年11月美国开始大规模空袭日本本土之前的经济和工业能力还可以,但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由于前线部队的成建制损失,许多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也随之损失,这些人员的培训周期长,成本大,而日本征兵又不允许这些人免征,就导致了日本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荒,从而使日本工业生产能力造成巨大影响,到美国空袭日本后,由于李梅的火攻战术十分符合日本国情,1个月的燃烧弹袭击,日本83平方公里的闹市区和工厂区全部被烧成白地,经济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加上美国空军的攻势布雷,彻底封锁了日本所有海运通道,由于美国的轰炸,日本1945年7月的电子生产能力比去年同期下降95%,飞机发动机下降75%,炼油能力下降60%,飞机总产量下降85%,储存石油被烧掉20%,舰艇制造能力下降100%!机械制造能力下降78%,火炮生产能力下降89%,只有战马供应上升25%。由于美国的攻势布雷,日本的煤炭进口下降92%,燃油进口下降100%,粮食进口下降82%,橡胶进口下降100%,日本的经济已全面崩溃。普通国民1天的粮食配给是1/3两大米!靠,地狱也比这时的日本强一些吧。
⑥ 日本的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农业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万英亩)农地。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护产业,订定了超高490%关税阻挡外国米1988年之前还限制进口配额7.2%总消耗量以下。新规则公布后关税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麦、黄豆之类还是和外国购买,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还曾创下1190万吨渔获,从1973年石油危机后,深海鱼在日本不受欢迎。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𫚕鱼。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
外贸
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入关”后,日本开始取得和其他缔约方同样的平等地位。按照关贸总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为日本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此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日本财政年度从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主要进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大陆、美国、东盟、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德国等。日本对华出口减少,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2年9月份,日本对华出口同比减少14.1%。从口红到汽车,众多日本品牌无一幸免。其中,日本汽车对华出口同比减少44.5%,汽车零部件也下降了17.5%。中日贸易对中日局势的反应最为敏感,最新的贸易数据更是进一步揭示了领土争端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两国关系恶化将会重创日本经济。但日本《朝日新闻》刊发评论文章却认为,日本对华出口减少将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同时,在华企业员工的实际收入也会减少。
2014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增加13%,达到366.9万亿日元(约合3万亿美元)。至此,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
⑦ 二战时日本的工业处于什么水平,和美苏英德差多少
从工业规模来看,日本的工业规模明显比其他四大强国差了一大截。1937年,美国、英国、德国、苏联的工业生产分别占世界在工业总产值的36.2 %、9.5 %、10.4%、10%,而日本仅仅占到3.5%。实际上,日本所占份额还没有法国多,法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份额的4.3%,比日本高不少,日本仅仅比意大利多一点而已。工业规模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工业品产量的差距。日本的主要工业品产量远远低于其他四国。以现代工业的代表产品钢铁为例,1940年美国钢铁产量为6076万吨、英国为1230万吨、苏联为1832万吨、德国为2154万吨,而日本在当时虽然已经接近峰值,但也不过686万吨,仅仅是英国的一半,美国的十分之一。如果考虑到钢铁质量,日本和其他四国的差距还要大。
从工业技术来看,作为后起之秀,日本工业底蕴不足的劣势非常明显。日本的工业技术是几大工业强国中最薄弱的,技术水平甚至比不上意大利。以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机床为例,日本的机床主要为传统机床,虽然能生产航母和各种军舰,但生产速度缓慢,而且生产质量也比不上英美。在工业生产中,美国能大规模提供生产新产品和新零件的各种机床,而日本只能在二战前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美国先进的焊接和机床加工技术,让美国航母建造速度远远超过日本。美国人四天多的时间就能下水一艘自由轮,这种工业速度和能力让日本想都不敢想。这就是为什么在二战中,美国爆舰能力碾压日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战前,日本能通过贸易方式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进口精密机床、大型机械等先进设备,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无法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机械设备,日本的工业效率和产能受到严重影响,日本工艺落后的缺点暴露无遗。日本的化工厂要一千个工时才能生产一吨无烟炸药,而在美国的工厂只需五个半工时,这就是差距。
从工业结构来看,日本缺乏完整的工业链条,基础工业不够发达,重工业在日本的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偏小。1936年时日本的重工业比例仅为49.6%,尚不到工业产值的一半。虽然抗战爆发后,日本不断压缩日用品生产,疯狂发展重工业,但不管是重工业产量还是质量都远远逊色于美英苏德四大工业强国。由于缺乏完整的工业链条和重工业不够发达,因此日本在工业生产中对外依存度很高,很多零部件和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相比其他四大工业强国,日本的一流工业强国地位是比较勉强的,日本的工业实力和水平仅仅处于二流靠前的位置,实际上未必比法国强多少。
⑧ 日本工业的轻工业
一、纺织工业
纺织产业是战后日本的主要产业,对日本经济的振兴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工业中心向重化学工业转移,加之海外纺织产品价格低廉,日本的纺织产品销售不振,纺织工业的地位下降。在1997年工业产品生产中,纺织产品的比重仅为2.8%,纺织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2.0%。
1998年日本的线产量118.4万吨,其中棉线、毛线等天然纤维产量22.2万吨,占18.8%,化学纤维产量96.1万吨,占81.2%。
1998年日本织物产量323,200万立方米。
1998年日本棉花进口33.5万吨,主要进口地为美国、澳大利亚。
二、食品工业
1997年日本食品产业就业人员128万,生产额35.4万亿日元。在1997年食品生产额中,面包、糕点等占12.1%,水产食品占11.6%,香烟占7.0%,啤酒占6.8%,乳制品占6.5%,汽水类饮料占6.4%,肉制品占5.7%,调料占5.2%,其他占38.7%。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含热量和盐份少的健康食品盛行。
三、窑业
日本的窑业主要生产水泥、玻璃、陶瓷等。日本的水泥和玻璃主要由大型企业进行生产。1998年日本水泥产量8,133万吨,出口761万吨,截至99年4月1日,日本的水泥企业有19家,工厂44个,主要集中在关东和九州一带。1998年日本平板玻璃产量2,603万箱,出口55万箱,玻璃制品产量293万箱。1998年日本陶瓷销售额4,330亿日元,生产者主要为中小企业,其中爱知和岐阜2县的生产占50%以上。
四、造纸和纸浆业
日本纸张消费仅次于美国。1998年日本纸生产量2,989万吨,其中纸张占60%,板纸占40%;纸浆生产1,092万吨,其中99%用于造纸。1998年纸浆原料消费量3,612万立方米,其中木屑占96.6%,原木占3.4%。用于造纸的原料2,976万吨,其中废纸占54.5%,纸浆占45.4%。由于复印机和电脑普及,纸张消费增加。为保护森林,节省能源,日本大力推行纸张再利用,废纸的回收率和废纸占造纸原料的比率均超过了50%。
五、其他轻工业
除上述工业外,轻工业还包括木材和木制品工业、家具制造业、出版印刷业、皮革产品制造业和玩具工业等。其中,出版印刷业的生产额已超过了制窑业和纸及纸浆业的生产额。
⑨ 日本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什么
汽车业
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业取代了钢铁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在日本得到普及。
文化创意产业
年产值230万亿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动漫。http://www.dongfengcun.net/ShowThread.php?theid=93317
电子产业
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钢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就是电子技术产业。
⑩ 目前日本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1、汽车业,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业取代了钢铁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在日本得到普及。日本因为国土面积小,资源与能源贫乏,所以很谨慎开发大排量车型,日本汽车的总体特色是注重经济实用,更加追求良好的性价比,对于节约资源和降低石油消耗的造车理念让日本汽车先于欧美、成为节能、降耗的先行者。
2、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230万亿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动漫。日本是典型的动漫强国,其动漫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不失创新和吸引力。动漫是日本的重要产业链,在全球鲜有对手。
3、电子产业,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钢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就是电子技术产业。
拓展资料:
日本文化由来:从1996年开始中日两国考古学和人类学多次证实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古代中国汉族、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
日本—网络
日本经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