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西部大开发的合理建议
(1)正确处理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努力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
首先,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实现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
目前看来,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时机已经成熟。
一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着增强,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小康,国家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东部地区经过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压力,许多领域产品出现剩余,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三是建国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布局和建设了大批能源和工业项目,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西部地区要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引进和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加快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第三,中部地区要承东接西,发挥区位优势,争取自身的较快发展。
第四,东部地区要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赂的机遇,提升产业层次,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开发打好基础。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决定,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点,从战略高度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
一是水利。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到突出位置。
二是交通运输。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形成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
三是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要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
(3)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包括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荒山荒地,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等。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人点。
①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和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②当前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利时机。
③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
④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
⑤搞好规划和试点示范。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教育水平落后和由此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西部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结构调整加快的新形势下,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只有加速发展科技教育,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创造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
(5)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办法。
新思路的深刻内涵就是不能沿用过去计划经济的老办法,必须要有新方法、新内容、新机制。具体要在两个方面有新的转变,即:由过去主要开发物转变为既开发物又开发人,且以开发人为主s由过去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转变为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教育、技术、信息、市场等各类要素,且以优先开发各类软要素为主。同时在开发的方法和手段上必须要有质的转变。即由过去以计划经济和政府行为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调节为主的开发方法;由过去单纯靠有形资本投入转变为既靠有形资本投入又靠无形资本投入,且主要靠无形资本投入的开发手段。具体内容由五大战赂构成:
①知识发展战略。
②人力资源开发战赂。
③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⑤可持续发展战略。
2. 对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国家怎么安排的啊!
造成西部经济的落后,有自然的因素,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缩小东西部差距,需要投资向西部倾斜,更需要政策向西部倾斜。如果我们过度强调市场经济规律,完全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社会资金就很难大量流向西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甚至法律,来确保政府投资向西部的倾斜,给西部以比东部更优惠的政策,在产业政策上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这些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以特殊对待。 ■步德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年来,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抑制,但东西部经济发展绝对水平仍在继续拉大。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利于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缩小。因此,应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事求是地对东西部地区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正确认识开发西部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制定符合WTO原则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1、自然、历史和政策的差别造成东西部经济差别拉大。东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经济基础以及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都优越于西部地区,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选择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十四个城市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给予了较优惠的经济政策。因此,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经济增长远远快于西部地区。2、市场经济只是在静态上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配置经济资源。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越来越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更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这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但在许多同志的思想上,没有看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即市场配置资源只能做到静态最优,而做不到动态最优,只能做到短期最优,而做不到长期最优。因此,在地区经济布局上宏观调控不够有力,导致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3、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人力资源却没有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西部普通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东部的流动,加大了东西部地区人均占有资源的差距,同时,东部地区凭着较高的工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西部高素质的人才,形成所谓“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使西部经济发展更加困难。4、西部地区的贫困与封闭造成西部人信息缺乏和观念的落后。由于我国经济发达、开放度较高的城市集中在东部地区,因而各种新观念、新信息、新技术也大都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则由于距离遥远,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造成信息缺乏和观念的落后,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5、长期的计划经济对以资源开发为主的西部地区影响深远。一是由于价格的不合理使西部为东部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即东部创造的财富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西部人民贡献的。二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布局是按照西部资源、东部加工的格局安排的,造成西部经济基础的落后,资源开采多,产品加工少,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因而西部工业的附加价值较低。6、统一的产业政策未考虑地区差别,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没有考虑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经济落后的特点,不论是西部落后地区还是东部发达地区,都一刀切地采取同样的政策,如规定许多产品的最低生产规模过高,限制了西部企业的发展空间,再如国家的土地政策是建立在全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之上的,而西部大量的戈壁荒滩却要与东部的土地实行同样的政策,制约了西部招商引资。此类情况很多,极大地限制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7、现行税收制度造成西部地区大量税收流向东部。由于西部的生活环境较艰苦,许多西部优势企业将总部注册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按照现行税收制度,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注册地上缴,因而造成西部地区大量税款的流失,加大了东西部经济的差距。由上分析看,造成西部经济的落后,有自然的因素,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缩小东西部差距,需要投资向西部倾斜,更需要政策向西部倾斜。如果我们过度强调市场经济规律,完全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社会资金就很难大量流向西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甚至法律,来确保政府投资向西部的倾斜,同时给西部以比东部更优惠的政策,在产业政策上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这些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以特殊对待,从而改变西部在生产经营和吸引资金方面的劣势。对保护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建议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以下特殊政策:1、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经济的行为。国家应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企业应交纳的国税税率,并通过法律赋予地方政府制定地方税税率的权力,通过税收的优惠抵消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吸引外商和东部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加强,使西部的投资硬环境得到改善,但还无法改变西部企业与东部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运输等许多竞争条件方面的不公平状况。只有在增值税率和所得税率方面都给西部企业以一定的优惠,才能使西部企业获得相对公平的竞争条件。只有在对西部实行企业税收优惠的基础上,严格禁止西部地方政府实行非税收性质的地方保护政策才可行,才能在西部市场上使外地产品、国外产品与当地产品享受同等待遇,形成真正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应当指出,给落后地区企业在税收上以优惠待遇应有一些行业限制,对那些对集中度要求较高、资金技术密集、协作条件要求高的产品如汽车,就不应给予优惠待遇,以促进行业的快速集中。2、需要国家财政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这与中央对西部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一起,是中央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看,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必然导致经济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而地区发展水平的过度分化会造成总需求不足,影响经济的增长。所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由政府采取各种不同措施促使部分产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并扶持不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而不能依赖于市场做这些事。这些措施之一就是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具体用途,一是加快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支援落后地区发展教育,同时支持一部分工业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转移。对待地区结构的调整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看待它的投资效益。在开发西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对西部直接投资的效益低于东部是不可避免的,但从长期看,维持一个相对均衡的经济布局对于改善各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3、在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上应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特殊性,不搞一刀切。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都是针对全国的普遍情况而制定的,许多政策并不适应西部的特殊情况,如国家为了保护土地限制生产和使用黏土砖的政策,在黄土高原和新疆、青海、甘肃就不适用,在那里由于缺水,大片黄土岗寸草不生,用来生产黏土砖并不会减少耕地资源,为什么不能与东部地区区别对待呢?还有环境政策,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广人稀,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空气的自我净化能力较强,不应要求这里的企业与东部执行同样的废气排放标准。还有对小水泥、小火电、小钢铁等的限制政策,也不适应西部特别是新疆城市分散、距离遥远的特点。4、加快西部城市化步伐,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西部中等城市的发展。研究经济发展,对于资金、技术、原料、能源、运输条件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都能达成共识,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口数量和密度。西部大片地区地广人稀,根本不具备发展现代工业的基本条件。因此,开发西部的过程,主要就是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过程。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工业化,也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西部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已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和优惠的政策获得较快发展,并对整个西部经济产生带动作用。开发西部地区的中央财政投资应首先向中等城市倾斜,支持中等城市的经济较快发展,并向周边小城镇辐射,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此外,应选择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加以扶持,使之尽快发展成为一个个经济圈,形成对周围更强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5、下大力气解决落后地区政府机构臃肿的问题,加强对地方领导的选拔、任用和监督。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除了天赋的自然条件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国企的改革、民营企业的活力、科学的区域规划、高效廉洁的地方行政管理及由此而形成的改革意识和良好社会风气,而这些都决定于这个地方的主要领导人和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这就要求探索一套对地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的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政府机构臃肿的问题越严重,机构越臃肿办事效率就越低,已形成恶性循环,必须下大决心加以解决。6、加强地区间经济协作,促进东西部企业联姻。西部有许多国有企业发展困难、改革滞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承担起所有者职责,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合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帮助西部企业与东部优势企业联合,以资产为纽带,实现资产重组,利用东部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品牌方面的优势,使西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稿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步德迎]
3. 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 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西部简介
西部大开发动员令
1999年6月,江总书记在西安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
话。他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
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
治和社会意义。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
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西部开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春风阵阵吹过。至此世纪之交,伟
大的中华民族又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协调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我文明古国地大物博的自然优
势,党中央不失时机地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祖国的繁
荣富强是每一炎黄子孙最大的心愿,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共
同的愿望。西部,作为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等待我们去探
索、去开拓。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央的战略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社
会各阶层无不为之心潮澎湃,雀跃不已。
传媒人从来不会将自己置身于热点之外。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
前,如何向世人介绍西部的风土人情、丰富资源、无限商机与璀璨文
化;如何向西部人展示上海的热情友好、时代形象、繁华经济与海派
文化;如何推动东西部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方面的
广泛交流,的问题成为上视人当前急需思考。
中国西部简介
"10+2+2"是西部地区的最新定义.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其土地
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
国人口总数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
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
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
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
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
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
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西部不仅有许多历史文化,还有美丽的大草原,今年也因为这些可爱的景
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世界称赞,获得不少的荣誉。
西部开发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
4.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
1、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主要措施: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2、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措施: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3、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主要措施: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4、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主要措施: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二要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三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四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会议要求,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强企业管理和职工培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
5、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主要措施是: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必须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造船合同,采取鼓励措施支持购买弃船。指导船舶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持生产连续性。二要扩大船舶市场需求。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淘汰,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三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四要积极发展修船业务。鼓励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五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六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进行优化升级,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着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发。会议决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
6、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措施:一要落实内需带动,拓展电子信息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三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实施相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要促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五要加强政策扶持。加大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力度。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录和标准。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进一步发挥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
7、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振兴轻工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扩大城乡市场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自主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主要措施:一要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增加国内有效供给。改善外贸服务,保持出口市场份额。二要加快技术进步。重点推进装备自主化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三要强化食品安全。整顿食品加工行业,提高准入门槛,健全召回和退市制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四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五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转移,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六要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轻工产品质量。会议决定,对部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限制。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将微波炉、电磁炉两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并将每类产品每户只能购买一台的限制放宽到两台,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地震重灾区的支持力度。
8、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主要措施:一要保持产业平稳运行。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振兴重点产业和粮食增产等综合措施,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加强进出口监管,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二要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完善化肥淡储制度,加强农用柴油供应网络建设。三要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四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五要加大政策扶持。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六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科学决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
9、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关联度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要措施:一要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调整产品结构,满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行业需求。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二要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开发前沿共性技术,提高装备工艺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四要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提高产业竞争力。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六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另外,国家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
10、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性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主要措施:一要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二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三要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四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另外,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
5. 西部地区如何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中西部地区能够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做出应有贡献
能源原材料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工业,而矿产资源又是能源原材料工业的物质基础。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与现有生产力发展状况“错位”,已经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拥有辽阔的土地资源、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而东部地区有较好的投资环境,熟悉国际商务活动惯例,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比较先进,资金比较充裕,有着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经济发展水平高,但缺乏矿产资源,出现低水平的生产过剩。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源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不可能全靠进口解决,必须立足于国内,着眼于中西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产品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和开拓市场,也应着眼于中西部。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已有的资产存量和科技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等结合起来,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这对开发国民经济需要的重大装备和成套设备,改造技术落后的传统产业,向能源原材料工业渗透扩展,带动当地中小型企业发展,兴地富民,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将对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全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的迫切需要;并将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具体战略构想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战场,是指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市。但是,自去年6月17日,江总书记在西安国企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部地区感到,当年东部沿海地区开放,中部地区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现在国家又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仍然享受不到优惠政策。于是,中部省区尤其是与西部接壤的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甚至广西(虽然属于东部,但在历史上往往归类于西部)等省区都积极争取进入西部“笼子”,希望享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政策。
我国中西部地区19个省区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86.1%,地域辽阔,各省区市内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以“让与西部接壤的中部省区中的部分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政策”的方式,体现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因为与西部接壤的中部省区中的部分地区大多是该省区的落后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还是应该有所侧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应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区位和增长极(点)区域,不可能使中西部地区整体推进,必须在中西部地区选择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结合点,确定重点布局框架,以改革开放促进开发,以开发促进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
具体构想与建议如下:
(一)促进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培养南昆经济带,新设立“北海——钦州——防城港”和大珲春经济特区
1.促进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
长江经济带主要是指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其宽度为垂直于长江及其100-200公里范围的地带,并可延伸到西藏、云南、贵州的国土区域。长江经济带包括了我国的上、中、下游产业群,可以说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全图之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继沿海国土开发主轴形成后又一条国土开发主轴。振兴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是我国“十五”计划必须重点考虑的战略问题。促进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有利于形成沿海和沿长江T字型结构的国土开发主轴,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内需,有利于形成新一轮引进外资的高潮。
长江经济带面临着80年代沿海经济带同样的背景和机遇。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是以“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为依据的具体构想,1994年就提出来了,而且长江沿岸省市和有关部门已取得共识。我们可以比较一下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出台的背景,从设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88年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作为中央决策确定下来。进入90年代,长江经济带以浦东新区的设立,三峡工程上马,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为标志,其开发开放已经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经过严格限定的中西部地区的长江经济带(100-200公里范围)是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区位和增长极(点)所在,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让西部地区的这些区域享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政策;让中部地区的这些区域享受比西部10省区市略有差别的政策,这样就可以承东启西,体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的连续性,解决中部地区“不是东西”问题。中部地区的长江经济带范围包括4个省的省会城市及若干地级城市。
世界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与政策的一个重要规律或原则就是:城市和交通干线的连接点和线是经济发展的最佳区位。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要通过长江经济带优势区位——节点城市和轴线(交通干线、通信干线)构成的网络展开。我们说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第二条国土开发主轴,是指垂直于长江及其100-200公里范围都是在这个轴线上。长江经济带实际上分成上、中、下游三个经济圈,长江上游经济圈是以成渝为中心,包括重庆市和四川的成都;长江中游经济圈是以长沙、武汉、南昌为中心;长江下游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除了上、中、下游三个经济圈为核心以外,还可以延伸到西藏、云南、贵州。
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要采取点——轴——网络方式推进,具体构想是:以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南昌、合肥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一级节点城市,以一级节点城市之间由铁路(或高速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水路、空路、管道、通信主干线等构成的连接轴线为一级轴线;以地级城市为二级节点城市,以一级节点城市与二级节点城市之间,以及二级节点城市之间由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道、通信干线等连接轴线为二级轴线。由节点城市和轴线构成网络,形成优势区位。呈点——轴——网络状展开。把拉萨、昆明、贵阳确定为“可延伸节点城市”,并确定“可延伸轴线”,如上图所示。因此,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长江经济带实际上可以界定两个政策适用区域,即属于西部10省区市的区域采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惠政策;属于中部地区的区域采取比西部略有差别的优惠政策。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将开工的渝怀铁路并不在“重庆——长沙”一级轴线上,有必要从渝怀铁路的某一点建一条连接线到石门,使“重庆——石门——长沙”一级轴线形成,这样,有1亿多人口的成渝地区的客货流就可以经过湖南省会长沙,从而带动湘西北的发展,这也是重庆东通道中到华东和华南最便捷的沿江大铁路的一段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陇海——兰新经济带主要是指东起江苏连云港、西至新疆阿拉山口,其宽度垂直于陇海——兰新铁路及其100-150公里范围的地带构成的国土区域。陇海——兰新经济带也包括了我国的上、中、下游产业群,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全图之一。陇海——兰新经济带可以说是次于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第三条国土开发主轴。振兴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产业,是我国“十五”计划乃至21世纪必须重点考虑的战略问题。促进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国内市场和需要,有利于巩固西部边疆。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实施必须以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为前提。
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要采取点——轴方式推进,具体构想是:以陇海——兰新铁路和同方向的高速公路、通信干线为轴线,以沿线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为节点城市,呈串珠状展开。中部地区的陇海——兰新经济带范围包括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及若干地级城市,如下图所示。
2.以加强同东南亚、南亚经济联系为目标,培养南昆经济带,新设立“北海——钦州——防城港”经济特区
云南是我国西南最重要的对外通道,而且与东南亚国家“山脉同缘,江河同源”。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正式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至此,一个包括10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大东盟终于成为现实。东盟10国拥有5亿人口,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近10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市场经济规则已初步建立,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南半岛经济圈正在形成。东盟各国对我国都比较友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迅速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南半岛最大的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称。她流经6个国家,流域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流域内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南昆铁路已于1997年12月建成通车,穿越滇、黔、桂3省区,西起昆明,南至南宁,北接贵州红果,全长899.7公里,年输送能力近期为1000万吨,远期为2000至3000万吨。南昆铁路为沟通西南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南昆经济带是西南地区潜在的重要国土开发主轴,昆明是南昆经济带的西桥头堡,昆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南昆经济带的形成。铁道部正在对连接东盟与我国云南的泛亚铁路进行可行性研究,修建泛亚铁路,对加强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联系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给予云南的昆明某些类似上海浦东的政策,鼓励云南和东盟国家加强经济互补联系,积极参予中南半岛经济圈的形成,使之成为我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桥头堡。这是世纪之交我国最重要的地缘战略之一。
广西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也是南昆经济带的东桥头堡。早在1992年党中央就把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地位加以确定。目前,大通道的框架基本形成,并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广西连结大西南腹地和东南亚地区桥头堡作用正在显现出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这一作用将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在广西的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新设立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4587平方公里,人口515.8万人,其行政级别相当于副省级。
3.在图们江地区新设立一个面向东北亚的大珲春经济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都没有找到解决的“良方”。关键是迄今为止没有给东北地区创造一个便利的对外开放窗口,把它与国际市场以最便捷的通道直接连接起来,而图们江地区就是我们建立这样的对外开放窗口的最佳区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拿华南地区以广东省为中心的广州——深圳——香港来比较,我们可以把UNDP推出的“图们江流域开发计划”中的“小三角”当成一个“虚拟香港”来看待,吉林省的长春市和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就相当于广东省的广州市,那么,一个包括现在的图们市、珲春市和汪清县的大珲春经济区就相当于东北的“深圳”。换句话说,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在我国的图们江地区完全有必要新设立东北第一个经济特区——大珲春经济特区,其行政级别相当于副省级,由图们市、珲春市和汪清县两市一县构成,总面积153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5.63万人。这样,在东北地区由长春、哈尔滨和大珲春经济特区形成一个增长大三角,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就会活起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难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从东北地区发展的需要来看,在图们江地区设立东北第一个经济特区——大珲春经济特区,已经显得十分迫切。为了推动我国中部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的发展,以及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迫切需要以大珲春经济特区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二)在中西部地区确定重点资源和产业综合开发区
在中西部地区确定重点资源和产业综合开发区的标准是:(1)坚持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相结合的原则;(2)符合国家国土开发总要求,列入国家国土开发纲要的重点开发区;(3)有较好的交通、通讯设施,或可能安排重大交通、通讯设施,靠近铁路、江河等交通干线,和城市体系沟通,或者处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对全国全省都有较大的辐射能力;(4)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已探明储量大或远景极大,水——能源——原材料配套程度较好,资源质量、结构好,近期或中长期有开发前景,可能形成大型综合重工业基地;(5)具有庞大的工业固定资产存量,通过技术改造,能够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做出贡献,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需求前景良好,特别是重要能源或进口替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重大意义。
根据研究,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限定范围内有以下14个区域可供选为重点资源和产业综合开发区,西部地区:(1)蒙陕宁河套地区以煤为中心的能源、稀土、特种钢材业综合开发区。(2)陇海线西段——黄河上游以能源工业为基础的铜、镍、铅、锌、铂族有色贵金属材料工业综合开发区。(3)兰新线西段——准噶尔盆地以石油为主的石油、煤、金、铬能源多金属综合开发区。(4)塔里木盆地石油及石油化工综合开发区。(5)长江上中游的三峡经济开放区。(6)云贵川攀西——六盘水以煤、铁、铜、铅、锌、铝、磷开发为基础的能源、钢铁、有色金属重化工综合开发区。(7)西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区。(8)阿尔泰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宝石综合开发区。(9)柴达木盆地以钾盐为主的盐化工综合开发区。中部地区:(10)河南以火电、铝冶炼和煤化工为主的焦作——郑州地区。(11)湖南以岳阳、湘潭、株洲、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等长江经济带城市构成的经济重点开发区。(12)湖北以黄石、鄂州、武汉、荆沙、宜昌、襄樊、十堰等地市构成“三角”形的经济重点开发区。(13)江西以九江、南昌为主的经济重点开发区。(14)安徽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巢湖、合肥等长江经济带城市构成的经济重点开发区。
(三)在中西部地区确定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经济开发区
针对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贫困面大的特点,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十五大精神,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宗旨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要积极探索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建议在中西部地区(考虑到少数民族问题,这里也包括广西和内蒙古)的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市内,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或相当于自治州的地区,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相结合的原则,在该地区选择一个有可能成为当地经济增长中心或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区域,确定为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实行特别的改革开放优惠政策。这些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主要由各个省区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央和国务院给予支持、协调和指导。湖南省只有1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该州的永顺县芙蓉镇至古丈县罗依溪一带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所在,如果在这里设立一个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则可以促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从而带动周围县市的发展,而且可以为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旅游业是目前全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中西部地区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的是世界着名的风景名胜地,在这些地方建立旅游经济开发区,可以逐渐培养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建议在中西部地区确定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陕西的西安,青海的青海湖,甘肃的敦煌等为旅游经济开发区。
总之,由于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根据工业化战略论、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论、以及区域经济学的点——轴开发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分三个层次提出了上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框架(见附图)。第一个层次之所以选择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联系起来的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是考虑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的连续性。这里考虑到国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可选方案。而且笔者认为,新设立两个经济特区和支持昆明的发展也是属于第一个层次的。第二个层次有的区域是在两大经济带上的,这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可以选择的范围。第三个层次,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委托省区市政府操作。我们选定了这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框架后,最重要的就是政策设计了。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宜采取“超特区”模式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绩以及国内外情况,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应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应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针对连接东、中、西三大地带的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针对云南昆明,针对新设立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经济特区、大珲春经济特区,针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资源和产业综合开发区,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经济开发区,应实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把过去20年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的取得成功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结合中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用于上述区域。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投入。东部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有大量的游资需要向区外寻找投资机会。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只占4.2%,而自筹和其他投资已占到67.4%,利用外资占到9.1%。可见,中央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投资。因此,国家只要向上述区域投入已经在东部取得成功的政策措施,就可以吸引东部地区和国外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从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逐步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但从那时起到现在,无论是政策制定部门还是学术界,人们都忌讳谈论在中西部地区实行特区的政策或设立新特区。而今天,印度都提出要学习中国的特区政策,我们却忌讳再提。实际上,80年代初期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4个经济特区和后来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时,就把经济特区作为积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拓展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场。当初,由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创办经济特区是非常成功的。今天,为了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加强装备工业的进口替代,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完善工业生产力的纵深配置,巩固国防,增强综合国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被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中央领导提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拿出过去办经济特区那样的气魄来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让国内外的投资者到中西部地区投资有利可图,才能吸引他们前往。
近年来,国家采取增发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扩大中央财政赤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对策,这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两年民间资本的投资没有带动起来,外商直接投资也明显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如何把外商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采取重大举措把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推向世界。
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是要不要采取特区模式的问题,而是必须采取“超特区”模式(笔者在这里提出的“超特区”模式,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政策概念,指在选定的区域内,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源开发项目、新上项目和既有企业改造项目,给予比当年的经济特区更优惠的政策,并且要对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同等重视,平等对待。这是与东部经济特区有所不同的),制定比特区更优惠的政策,来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由于中西部地区地域很广泛,即使是我们选定的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昆明、“北海——钦州——防城港”和大珲春经济特区,重点资源和产业综合开发区,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经济开发区,面积也很大,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必须落实到在这些区域内的资源开发项目、新上项目和既有企业改造项目上,而且要对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同等重视,平等对待。就是说,在上述区域内采取引进外资和内资并重的引资政策,坚持对区外开放和对国外开放并举,这是与东部经济特区有所不同的。
(二)对于上述新设立的2个经济特区以外的区域,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具体项目实行改革开放优惠政策,其优惠的程度要超过特区,如企业所得税可以定为8%-10%,从获利年度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6-10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可以规定时限,如从获利年度起15-20年内享受。
(三)国家根据国力的增长,适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国家主要负责大型引水工程项目,以铁路干线为主的骨干交通、高速通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尖端科技军事工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财政贴息,甚至直接的投资补贴,从而让国内外投资者成为开发中西部的主力军。积极引导他们投入上述区域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既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于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等领域。
(四)由于中西部地区大多是以对规模经济要求很高的资源开发产业和重加工工业为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国家要为广大中小投资者创造投资渠道,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或者组建一些新的产业投资基金,以集中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开发,甚至可以探讨设立从证券二级市场直接筹资的西部开发基金(限定只能投资西部上市股票)。国家开发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政策性贷款方面给予支持。
(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制定《西部开发法》。国家已设立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应对各部门制定的西部开发政策措施进行统一协调,并设立西部开发政策咨询委员会,由产官学(有经验有学识的人)和西部地方代表组成。
(六)借鉴美日等世界上先进国家支持本国落后地区发展的经验。如日本针对占国土面积22%的北海道开发,设立了北海道开发厅(定员88人)、在当地设立了北海道开发局(定员7466人)和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从1952年以来,制定实施了6次开发计划。目前,我国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只有10个编制,可以考虑适当的时候把国务院扶贫办并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充实其行政能力。在企业登记方面进行改革,降低投资者到上述区域内投资的进人门槛。
(七)日本最近把以前的政策银行{包括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合并设立了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金融政策的支持,建议在国家开发银行内设立承担该项职能的机构,并且加强它。允许西南西北分别设立区域性股份制商业发展银行。
(八)在用足用好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同时,中西部地区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在吸引人才上要先从吸引干部人才着手,作为指导性政策,建议县及县以上干部从精简后的编制中预留20%到30%向东部发达地区、军转干部和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中公开招聘;县以下干部从精简后的编制中预留30%到50%向当地的打工仔、打工妹、复转军人、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聘,进行短期培训。这样,短期内可以全面提高当地干部素质。
(九)中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开发,保护资源,充分发挥它的效用,切不可一哄而起,滥采滥挖,以免破坏资源。
(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一定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江河的上游和发源地,生态十分脆弱,在资源开采和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保护环境。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建议实行“超特区”模式,实行比当年的经济特区更优惠的政策。如果这一政策出台,必将大大鼓舞中西部人民通过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并将形成对一般劳动力和高级人才巨大的有效需求,减缓中西部地区的“民工潮”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力,扩大就业;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就像当年南下深圳、海南那样,到中西部地区去建功立业;就会在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一轮内外资投资高潮;中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也会为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广阔的市场。
6. 你认为面对传统工业衰落和经济危机.振兴该工业基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传统工业,如果未来没有实在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该死的就让死吧,从进化角度上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传统工业只能选择性的扶植保留。
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阵痛,我们要做的是其实首先要敢于全面的承认它,而不是还死拽着初中课本中所谓社会主义没有经济危机。如果敢于承认,后面的应对措施就好办了。
振兴工业基地,长远来看,也长不到那里,也就5年10年内有发展的公司,应该大力扶植。不要招些莫名其妙的公司就行。
7. 如何用区域经济政策去促进西部地区发展
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一节 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出境、跨区铁路和西煤东运新通道,建成“五纵七横”西部路段和八条省际公路,建设电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强植被保护,加大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建设和完善边境口岸设施,加强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边境贸易。落实和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第二节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建设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抓好阜新、大庆、伊春和辽源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搞好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和东北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支持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第三节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坑口电站和煤电联营。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支持发展矿山机械、汽车、农业机械、机车车辆、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内河港口、区域性机场。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第四节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精加工和高端产品。促进加工贸易升级,积极承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资源特别是土地、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节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义务教育,办好中心城市的民族初中班和高中班,加强民族大学建设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建设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社区,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建立双语教学示范区。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民族地区人才队伍。支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民族特需商品、民族医药产业和其他有优势的产业。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继续实行支持西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政策。
第六节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8. 对于振兴工业,你有何建议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 推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新兴潜力型产业。 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研究制定物流业、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业发展。
(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通过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加快设立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继续组织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 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东北粮食生产、运输和仓储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 目前,东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干旱严重,要加大抗旱救灾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全年粮食的好收成。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重点推进一批能源、交通、水利项目建设。 加快客运专线、煤运专线、沿海疏港等铁路建设。 加大对黑龙江、吉林和蒙东地区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投资力度。 统筹抓好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 开工建设一批骨干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 支持发展东北高寒地区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组织实施好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 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抓紧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
(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以生态为主导的林业。 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清洁燃烧,加强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抓好以辽河、松花江为重点的河流治理。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做好大学生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保障待遇和水平。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和城市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农村危房、危旧校舍改造力度。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八)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落实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加快推进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产业对接和合理分工。 加强跨省区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的协商协调。
(九)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继续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妥善安排职工生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着力解决融资难等问题。 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 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组织实施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规划。 抓紧建设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