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业富联为什么发行价和现股价一致,现市值是发行市值的十多倍,没有增发等
不会吧,是不是你看把流通市值看成总市值了
⑵ 工业富联股票为什么不涨
原因大概有几点,一是有大量的待解禁股份,占比太大,二是散户太多看好工业富联,长期看好并屡战屡败的执着持有并不断高抛低吸操作,天天都是,或不断补仓摊低成本。三是沪指重要的指标股,盘子大权重高,被主力机构作为控盘标的,最近是作为砸指数工具,主力机构做空做多都能赚钱,影响股指期货指数。
拓展资料:
一、股票(stock)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份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二、股票具有如下四条性质:第一,股票是有价证券,反映着股票的持有人对公司的权利;第二,股票是证权证券。股票表现的是股东的权利,公司股票发生转移时,公司股东的权益也即随之转移;第三,股票是要式证券,记载的内容和事项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第四,股票是流通证券。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依法进行交易。
三、交易时间 大多数股票的交易时间是: 交易时间4小时,分两个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当日的涨跌停板之间。9:25前委托的单子,在上午9:25时撮合,得出的价格便是所谓“开盘价”。9:25到9:30之间委托的单子,在9:30才开始处理。 如果你委托的价格无法在当个交易日成交的话,隔一个交易日则必须重新挂单。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四、交易费用 股票买进和卖出都要收佣金(手续费),买进和卖出的佣金由各证券商自定(最高为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三,最低没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为:成交金额的0.05%,佣金不足5元按5元收。卖出股票时收印花税: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以前为3‰,2008年印花税下调,单边收取千分之一)。
⑶ 工业富联大跌对哪些股市有什么影响
现在到12月都会一路下跌,目前最后一跌建议散户离场,12月入场,2020年大盘上3万点。
⑷ 为什么工业富联股价这么低
富士康自上市以来,复权股价从最高的25.78元,跌至现在的11.78元,市值腰斩。
下跌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成长性差、没技术含量、代工没议价权、伪科技公司等,反正就是不被资金认可。
事实上,富士康目前是科技公司里估值最低的,同样是代工厂的立讯和歌尔估值都在30倍以上。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收1960.30亿元,同比增长10.97%;净利润67.27亿元,同比增长33.44%,扣非后净利润增长8.63%。
1.代工行业的问题
富士康旗下最大的3C客户是苹果,下游云计算客户包括了:华为、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全球其他知名客户还包括:戴尔、英伟达腾讯、联想、诺基亚等。
2020年营收4317.86亿元,归母净利润174.31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1960.30亿元,归母净利润67.27亿元。
营收很高,就是毛利率太低。
2研发投入不高
根据IFind统计,2017年至今,富士康研发费用从79亿元增长至2020年100.38亿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2.33亿元。
研发金额的确不低,这样的研发金额在全A股的科技公司中可以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美的集团。
但一看占比的话,4317亿元的营收,研发投入100亿元,营收占比也就2.32%。
华为每年的研发占比在10%以上,台积电也超过了8%,总体来说工业富联在科技公司里研发投入算低的。
富士康2万名研发人员,人均工资40多万,在科技大厂里这样的研发工资也不算太高。
所以说是伪科技,真没法反驳。
3未来增量空间
2020年全球云基础服务市场达到1290亿美元,亚马逊市占率32%、微软市占20%、谷歌市占9%、阿里市占6%、IBM市占6%。
富士康的业务主要是为云服务商代工组装相关设备,所以富士康的毛利率只有4.63%。
进入数字化时代,云服务一定是未来最确定的行业,头部的微软、华为、阿里业绩都在放量。
万亿级别的大蓝海,富士康就只干了个毛利率不到5%的环节,确实可惜了。
然后是工业互联网,简单的说工业互联网就是将智能制造数字化数据化,让机器变的更聪明。
这是富士康毛利率最高的一块业务,毛利率高达41.67%,2020年该项业务营收14.41亿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⑸ 工业富联为啥涨不起来
一是有大量的待解禁股份,占比太大,二是散户大多看好工业富联,长期看好并屡战屡败的执着持有并不断高抛低吸操作,或不断补仓摊低成本。三是沪指重要的指标股盘子大权重高,被主力机构作为控盘标,最近作为砸指数工具,主力机构做空做多都能赚钱,影响股指期货指数。
拓展资料:
1、工业富联(杭州)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新形态电子设备产品智能制造服务。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2、工业富联(杭州)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1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刘宗长,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工业互联网技术、信息传输及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健康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医疗器械技术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工业自动控制电子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仪器仪表的销售;电子与智能化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咨询,成年人非证书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系统集成,网络工程设计、施工,商务信息咨询(除证券、期货);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广告;安防产品及其零配件、服务器、存储器、视频设备、数据终端设备、调制解调器、无线及有线终端设备、通讯网络设备、微型计算器、数据线、电子产品以及零配件、计算器接口设备、音箱及其零配件的研发、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在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等。
⑹ 工业富联现在几个涨停板
应该是七个吧
⑺ 工业富联能涨几个涨停
工业富联所属行业市盈率为40.77倍,对应股价为32.85元/股。而该股当前发行市盈率为39.92倍,发行股价仅13.77元/股,距目标价约有1倍多的涨幅,对应有7个涨停板。若如此,投资者每中签一股可赚取1.89万元收益。从以上来看,工业富联上市后有3-7个涨停板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这只是估测,市场在某个阶段并非完全理性的,兼具多重概念于一身的工业富联,到底会有几个板,我们拭目以待。
⑻ 工业富联群上市首日涨幅
工业互联是富士康这个独角兽,中新股的人还是蛮多的,一般新股上市就百分之40多,不过和后期涨幅和药明康德有得一比。你中了的话,好好拿着吃票子吧。
⑼ 工业富联为什么上涨不起来
1.做不了品牌(因为转型太难 客户也不可能让你转型 你如果自己做品牌 客户就是你的竞争对手 谁还给你单子 让你跟他们竞争。 还有都知道一流企业做标准 二流企业做品牌 三流企业做产品 就是个做产品的 市值这么高)
2.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你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东西 客户离开你不行)
3.盘子太大(盘子越大越不能转型 因为你承担不了转型的风险 这一年的代工费营收这么多 都变成产品的话 至少得几十倍的营收吧 可能变成营收几十倍的品牌吗)
4.竞争激烈(做代工的太多了 尤其是这种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代工 不用说你便宜 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5.受经济影响太大(再来一次经济危机 最危险的就是这些代工厂 品牌商都不好过 你们能好过 越经济危机竞争越大 互相抢单)
6.成本是越来越高(中国人工成本越来越高 客户都向东南亚转移 要不你也都转过去吧 都再说机器人代替 有什么用 你能代替 别人也能 )
7.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越智能固定成本投资越大 利润越低)
拓展资料:
代工行业的问题
富士康旗下最大的3C客户是苹果,下游云计算客户包括了:华为、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全球其他知名客户还包括:戴尔、英伟达腾讯、联想、诺基亚等。 2020年营收4317.86亿元,归母净利润174.31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1960.30亿元,归母净利润67.27亿元。 营收很高,就是毛利率太低。
所有代工厂家(台积电除外)几乎都面临这样几个问题:毛利率低、要压货款、随时面临丢单风险。 1)毛利率低 富士康的营收结构分三部分: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毛利率分别为10.63%、4.63%、41.67%。 公司业务占比最高的是通信移动设备代工,也就是苹果手机、戴尔电脑这些。云计算业务主要客户是阿里和华为的相关产品代工。
代工行业为什么毛利率这么低?
因为代工拼的是人工成本,技术门槛本身不高,行业竞争对手太多。 就拿苹果产品代工里利润最高的耳机来说,这款耳机完全可以在富士康代工,但是却被拿到了立讯代工。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苹果想要扶持起更多的供应商,毕竟订单过于集中,还是有风险的。 因此,对于下游的厂家来说,主观意识上是希望代工厂家之间能有竞争,这样更有利于掌控供应链渠道。 2)要压货款 2021年中报,公司账上应收账款为709.34亿元。近五个季度分别为661.28亿元、868.27亿、764.52亿、706.87亿、655.88亿元。
⑽ 2022年工工业富联股票还会涨吗
会。
2022年3月22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报,全年实现营收4395.5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母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增长14.8%。扣非归母净利润185.81亿元,同比增长13.39%,盈利略超预期。
结合公司最新业绩,我们调整公司22至23年盈利预测为225.42亿元(加7%)/246.87亿元(加9.2%),预测24年营收为5926.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75.62亿元,对应PE为9/8/7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