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现代航空工业如何

现代航空工业如何

发布时间:2022-08-04 08:16:34

⑴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最高水准吗

是的。

航空工业是材料、技术和工艺集成度最高,要求也最高的工业项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
自上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实现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以来,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世界大国地位的标志逐渐从制海权跃升为制空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飞行器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崭露头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飞行器几乎成了所有战争武器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力量。“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000多年前中国军事思想家孙子的一句名言成了描述20世纪现代战争特点的准确预言。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航空工业成为任何一个希冀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在打造自己综合国力时不得不进行角逐的制高点。而在这场角逐中,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各自走出了一条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反思。前苏联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的单纯军事工业的道路,从而走向衰落;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丝毫不放松对航空军事武器研发的同时,积极地让航空飞行器大规模进入民用市场,并与整个经济体系相辅相成,从而构建起一个军民结合、良性互动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在市场运作中日趋成熟,甚至一度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个越做越强,一个越做越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一、注重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

理论上讲,发展军用航空武器应该以打得赢作为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为了赢得战争,可以不惜血本。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胜负的条件却越来越复杂,能否打得赢,首先取决于能否打得起。美国所创造的模式诠释了这样一种规则:民用航空发展中遵循技术领先的原则与兼顾经济适用性原则不可或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航空领域一枝独秀的是“高低搭配”模式,美国再次率先推出新一代(第四代)战斗机F-22,并且已开始小批装备部队。与此同时,与F-22相搭配的多用途四代战机F-35也进入研发的攻关阶段。先发展一种技术领先、性能全面、成本较高的主战飞机(F-22造价约每架2亿美元)后,再选择其中经济性好的通用技术发展一型低成本主战飞机。两型飞机搭配装备部队使用,这是美国人从第三代战机开始创新的一种模式,实现了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保证了美国在未来战争中既能打得起,又能打得赢。这就是着名的“高低搭配”发展模式。

美国在这个模式的运用上,可谓屡试不爽。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世界战机发展历史。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问世以来,战机已发展了四代。第一代以前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为代表。这两种战机在朝鲜战场上过了招,结果是米格-15明显占上风。而且从两种飞机推出的时间来看,前苏联也略为领先于美国。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竞争让当时的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奋起直追,很快推出了F-105“雷公”、F-4“鬼怪”式等着名二代战机。与此同时,欧洲还推出了“幻影”、“超军旗”等具有代表性的二代战机。但是在第二代战机的竞争中,前苏联也未示弱,推出了由米格-21、米格-23、米格-25、苏-19、苏-25等组成的第二代战机大家族。按照不同作战用途来看,苏制二代战机品种齐全,蔚为壮观。而美国在主战飞机方面则显得花色品种较为单一。但是美国不甘示弱,率先让战斗机配备空空导弹,扳回一局。尽管F-4在越战中吃过不带航炮的亏,但空空导弹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导致前苏联也不得不急起直追。可以这样说,二代战机的角逐中,美苏打了个平手。但是,美国在轰炸机(比如B-52)、侦察机(U-2)、运输机(C-130)、直升机等方面都明显胜出前苏联,显示出西方在发展航空武器方面已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指导思想。就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大大领先于前苏联的。

指导思想的领先,决定了美国终于在第三代战机的角逐中与前苏联决出了高低。经过越战的洗礼,美国在对战争的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了当代军事变革的萌芽,认识到了只有打得起,才能打得赢,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是同等重要的指标。因此,美国在设计理念、发展速度、技术水平、装备模式上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统筹,从而全面超越前苏联,占据了航空霸主的地位。美国第三代战机的推出,同时也创新了主战飞机发展的新观念,开创了一个技术领先和经济适用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即“高低搭配”发展模式。美国空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5,与低端的F-16搭配;在海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4,与低端的F-18相搭配。具体做法是先集中力量拿下体现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高端战机,做到先声夺人,占领技术制高点。然后再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设计出一型经济适用的低成本战机。所谓低端,并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针对于低成本的经济性而言的,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使用概率较低的功能设置,争取最佳的使用费效比,突出其实用性。

海湾战争中,第三代战机的这种搭配模式充分显示出其优势。空军的F-15战机和海军的F-14战机负责夺取制空权,剩下大打出手的事全部交给F-16和F-18战机。实际上,F-15和F-14只不过是一个显示美国领先掌握现代航空工业制高点的标志而已。这两型战机从问世到现在,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意义的空战。美国维系这种象征是煞费苦心的。美国在对外军援中,F-16战机可以卖,但在四代机问世之前,F-15战机则轻易不卖。到了今天,海军主战飞机中,F-14战机已全部退出现役,留下来的是经过几轮改型发展而成的F-18战机。而F-18在技术水平上已比最早的F-14战机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技术成熟,成本已大大降低,经济性非常好。可见“高低搭配”的发展策略中,高端战机一方面仅仅是象征而已,另一方面也为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样一种模式也为后来紧赶慢赶追上来的前苏联第三代战斗机所仿效。前苏联推出的苏-27战机(高)和米格-29战机(低)搭配,但由于与美国理念上的差距,效果远没有美国的好。以至后来这两种飞机在发展中主次不分,反而是苏-27战机衍生发展走到米格-29前面,形成一个大系列,而且还大量外售、到处卖。在第三代战机发展中,前苏联失手的不仅在主战飞机,在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空中预警等特种飞机的发展上都处于下风。前苏联解体后,这种情况雪上加霜,终于使今天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较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是一落千丈,败局难以挽回。

第四代战机,是迄今为止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先进水平的标志,具有短距(垂直)起落、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智能化航电系统等优化特征。第三代战机在飞行表演中,沿与飞行方向平行的轴线侧滚的高难度动作已经令人大开眼界。而新的四代战机,则还可以沿着与飞行方向垂直轴线作类似于体操表演中360度前空翻的空中动作,甚至可以瞬时做到尾朝前头朝后的飞行,技术水平之先进是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美国在发展第四代战机中,继续沿用“高低搭配”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并在技术集成性、通用性上下了更多的功夫,使空、海军可以共用一个飞机平台来发展,从而使经济性更加突出。

从以上四代主战飞机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即便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西方国家也始终贯彻以市场意识和经济性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实际上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现代意识。而在这方面,前苏联则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思路上的差距,决定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然处于落后局面。而今天,对于整个体制机制都脱胎于前苏联模式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种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要赶上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水平,首先必须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超越。☆

二、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统一

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相结合,实现军民良性互动,是促进现代世界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企业极少有只生产军品的纯粹军工企业,所以他们的寓军于民,通常是在生产民用航空产品基础上生产军用航空产品。而像生产发动机、航电等重要航空元器件或系统的重要企业,其寓军于民的含义就更是广义的,不但生产同类民用航空产品,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产融结合、多元化发展的大企业集团。比如生产F-15、F-16战机的发动机(F110)和F-14、F-18的发动机(F404)的美国GE公司,不但生产了波音、空客系列民机用的发动机,而且从电灯泡、火车头、医疗CT到塑料、金融、租赁、保险、房地产,甚至NBC广播电视等行业都涉足,是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而生产F-22战机发动机(F119)的联合技术公司,同时也是生产着名的开利空调、奥悌斯电梯的生产商。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让重要的军工企业都寓军以民,甚至实行多元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以军转民的战略。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以军转民战略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军转民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我国军转民是纯粹的军工企业全面转向民用产品生产或部分转向民用产品生产,实现军民结合,因此我们军转民仅仅是在生产能力上的调整,甚至针对当时军工生产能力剩余,提出了“大转、快转、全面转”的口号,要求一部分企业彻底实行从军工转向民用。而西方的军转民则是利用政府军备采购方面的公共投入,发展军民两用的领先技术,首先在军用航空器上使用,成熟后立即转向民用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民用航空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实际形成了政府对航空科技工业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政府直接对竞争性行业进行补贴和保护是不合理的。尤其在WTO的制度框架下更是不允许的。然而军用产品则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军工”成了有条件的国家用于保护本国高技术行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篱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政府通过大量的航空军用产品开发投入和军需采购的转移支付,实现了政府对本国航空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和保护。表面上资金投入在军事产品上,这样政府的行为不受WTO规则的限制,然而所形成的技术却可以顺其自然地转向民用产品领域,从而提升了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的竞争力,使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好处,占了便宜。

这样的范例在西方航空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民用喷气式飞机的诞生。上个世纪中叶,喷气式飞机问世后首先是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当时的民用飞机都还是速度缓慢的螺旋桨飞机。后来西方英、美等国率先把喷气技术用于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美国波音公司把军用喷气技术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开发出民用喷气式客机,从而一举奠定了此后超越原来在民用飞机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麦道公司的基础,直至上个世纪末干脆把麦道兼并。二战期间,波音公司生产了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B-29大型轰炸机。二战之后,波音、罗克韦尔国际和罗斯罗普公司生产了美国战略轰炸机三杰——B-52、B-1和B-2。美国波音公司借助政府对军品投入的支持,在以军转民方面好戏连台,表现十分出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波音公司在竞争大型军用运输机时失利,败给了洛克希德公司的C-5A“银河”之后,直接把投标方案改成后来驰名于世的大型洲际客机波音747,使波音公司获利巨大,并且以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国国内民机的霸主地位,并一度横扫欧洲竞争对手。

以军转民的另一个生动例子是欧洲空客公司(Air Bus)的崛起。当美国民用航空工业大有独占全球市场之势的时候,欧洲航空工业坐不住了,下决心联合起来和美国抗衡。然而,要在竞争中战胜已成气候的美国民航工业并非易事,没有技术上的明显优势是不可能的。欧洲空客起步时,举步维艰。后来空客公司在开发A320型飞机时,大胆创新,选择了一项在军用飞机上已经使用过的电传操控技术。实际上,这项技术是美国人率先使用在F-16战机上获得成功的。但在把这项技术及时转到民用飞机的问题上,美国人打了个盹,让欧洲空客公司占了个先手。空客公司由于使用了新的电传操控技术,设计出新的客机,大大地改善了飞机操纵控制性能,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机械操控的一些致命缺点。驾驶员驾驶传统的机械液压操控的飞机,每一型飞机必须做一次适航取证,而且各型飞机的训练模拟器都是不同的,民航公司拥有几型飞机就要有几型训练模拟器,使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采用新型的电传操控技术的飞机,不管有多少型号,都可以共享一套训练模拟器,而且驾驶员也无需进行复杂的重复取证。仅仅这一项技术就使空客飞机别开生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度过了艰难的时刻,从而救活了奄奄一息的欧洲民机工业。竞争促进了发展,以后波音公司在所开发的型号中也不得不采用电传操控技术,世界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得以整体提高。

其实西方航空工业军民良性互动,还体现在其产业整体发展上面。如前所述,当西方在第三代主战飞机的新一轮竞争中使前苏联败北之时,恰好也正是西方航空产业蓬勃发展之日。他们在民用航空产品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又反过来支持这些军工企业不断对技术进行超前研究,而新技术的不断启动和突破,也使得政府支持这些企业的信心不断提升,促使政府对航空工业作出更多的扶持。相比之下,当俄罗斯在第三代战机勉强跟上美国时,民航飞机的发展势头则已是日薄西山。以致于今天,俄罗斯开始大量使用西方的民航飞机。造成这样的结果,完全是由于与西方截然相反的发展思路决定的。西方的航空科技工业无论是提供军品的企业自身,还是从事军品采购、公共开支的政府和军队,都树立了牢固的市场意识,把经济性作为重要指标来考量和把握,并把航空科技工业深入到整个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每一根神经,从而走出了一条军民技术互动、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

三、提升综合国力和创造虚拟价值相统一

前苏联的解体,一代超级大国香消玉殒,后人对前苏联兴衰成败的缘由指点评论颇多,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其中有一点是和航空工业发展有关的。

有不少观点认为,前苏联穷兵黩武,花巨资发展军事工业,结果牺牲了关系民生的民用工业发展,使前苏联经济出现危机,认为这是导致前苏联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一种观点,俄国人自己也是认同的,因此苏联解体后,他们又是卖航母,又是卖飞机,理由是他们没有钱,养不起。可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穷兵黩武,美国怎么就没折腾垮台,而且越活越滋润,这其中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呢?对于此,那些批评前苏联过度发展军工的人们往往疏忽了!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前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前苏联只发展实体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立足于创造物质产品。而美国则不同,它成熟的市场体制,包括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发达的证券市场,美国在不断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但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大量的非物质财富,甚至把本国货币发展成世界硬通货,以致于只要印出钞票就意味着创造出财富。

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储备美金。我们不禁要问,人们凭什么对美国如此有信心?答案是:美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没有人相信美国会垮台,没有人怀疑美国的强大,所以尽可能放心地存储美元作为硬通货而高枕无忧。可见,美国不惜斥重金发展军事科技工业,是有其经济价值的,因为美国一直是把以军事力量为重要基础的综合国力,转化为以证券业等为代表的虚拟价值进行寻租获利的,由它支撑着让美国成为金元帝国,让全世界都信任美元。

于是理所当然地,西方的航空工业企业几乎都是重要的上市公司,由于军工概念的特殊性,往往可以让具有军工概念的股盘居高不下,一旦发展的需要,就可以最低的成本筹融所需的资金。因此,美国表面上是投巨资发展航空工业用于军事目的,但却有另一个顺手牵羊、以小博大的目的,即通过发展航空科技工业来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作为“抵押”换取信心,在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市场上寻租获利,获得更大利益。可以这么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投资都没白投,他们从虚拟经济市场上换回来的价值远超过他们的实际投入,所以美国始终也没有前苏联在航空工业投入上那种捉襟见肘的尴尬。这个奥秘,到今天也不是世人都能看明白和理解的,但美国却深谙此道。

难怪乎,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新式航空武器时,在对外保密宣传方面往往采用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前苏联号称“铁幕后面的国家”,对于所发展的航空武器产品往往是严格保密的。而美国恰恰相反,经常是一种新一代武器在预研和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大肆炒作,甚至像炒作好莱坞大片一样下功夫。原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用一只眼睛盯着研究发展新一代航空武器时,同时就把另一只眼睛盯着打造其股市上的虚拟价值。应该看到,这样一种以综合国力进行价值寻租获利的运作,只存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前苏联所不具备的,所以前苏联穷兵黩武,越搞越穷,而美国同样穷兵黩武,则越搞越富,形成巨大反差。

可以想象,美国投入资金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武器的过程,同时也是为打造综合国力创造新概念的过程,新航空武器还没有完成研制开发任务之前,所投入的资金也许早已从证券市场上捞回来了。所以,美国十二个航母战斗群在世界各大洋耀武扬威地游弋时,全世界人民都透过证券市场为美国买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然而这一切,在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苏联则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前苏联并未败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指导思想上首先败北,正所谓思想有多远,步子就能走多远,两个超级大国在航空工业上的竞争,最终表现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产业发展思路、运作模式、综合国力的角逐上。☆

四、结束语

以上从世界现代航空工业发展中得到的三个启示,恰恰是今天我国航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都没有做到的。如果说,我们的航空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可以用算术级数来衡量,那么,我们在运作管理方面和西方的差距恐怕就要用几何级数来衡量了,甚至有些西方国家已经驾轻就熟的发展运作模式,我们想都没想过,更不用说在实际发展中融入这些概念。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应该下决心迎头赶上。

在整个航空科技工业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国航空科技工业与现代社会广义虚拟经济体系的深刻关联,始终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坚持经济思维(即使发展国家采购、政府买单的航空武器产品也不能例外)。我们必须拓展两个市场,大力发展民用飞机,从过去航空工业只有军品一个市场,转变为军民结合的完整市场,从而创造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还须认识到,要达成此目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层面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破茧而出,必须下大决心突破军工过度神秘的惯性思维,敢于让军工企业真接上市,大踏步地走向资本市场,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走产融结合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赶上和超过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⑵ 航空发动机在工业界处于什么水平如何获取放飞证有多难

全国第70周年充满令人兴奋,让世界再次感谢中国的强大,各种先进的武器已经结束,东风系列导弹任务交付,直接20运输机英齐,15盏灯姿势,歼20战斗机世界是赞美,但我们应该在庆祝活动中平静地考虑自己的劣势项目,例如Diva。一个主题,我们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太弱,虽然仍有一系列的“太界”“图博”近年来,其综合性能之间的差距,世界之间的差距不能说yu!

建设人才团队,这个项目需要几十年来生产项目,人员质量高于一般技术人员,这在国外没有什么?然而,如果在中国,渴望的心态会影响很多方面,也存在一些未知因素,这也被限制为产生耐受因子。此外,还有一个相对强大的材料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等级,发动机设计技术等,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缺乏,特别是在技术中,如果你缺乏,你想弥补,你只能弥补追逐,根本没有捷径,但由于缺少一方面会导致整个发动机项目要盖章,如果不能等待,那么设计参数降低,那么高级发动机就不会说话。

⑶ 军事需求与航空工业是怎么样

本世纪初,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前苏联、美国和日本等国是最早建立航空工业的国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作战飞机数量超过了2000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动用了大量轰炸机、侦察机、战斗机、攻击机和运输机,并发挥了显着作用。这推动了战时各国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总共生产了各类飞机约20万架,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约23万多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开始出现了一批有较大规模的航空工业制造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航空工业又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这是因为参战飞机种类增多,性能提高,使空军成为对战争全局有重要影响的军种。1939年~1945年。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参战国的飞机装备数量逐年增多。这些参战国的航空工业在战时迅速膨胀,一些生产民用车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民用产品制造企业都加入了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行列,一些国家的航空工业在战时成为国内的最大工业,如1944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有135万人和182万人从事航空工业生产,年产飞机达10万架和2.6万架,航空工业产值跃居两国工业产值第一位。据统计,仅1941年~1944年间,美国军用飞机总产量达29.61万架,英国达10.26万架,德国为10.4万架,苏联为11.07万架。各参战国的飞机年产量在1944年约比战争初期的1939年提高了8~10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军事订货减少了,但由于冷战开始,以美国、苏联为竞争对手展开了长达40年之久的全球性军备竞赛,使航空工业虽在产量上远不及战时,但在飞机质量上则不断地提高,航空科学技术以高速度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喷气推进技术,它带来了航挛工业的新飞跃,以最能体现先进航空技术的综合体——喷气式飞机研制为主要内容的航空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了,由于飞机机体设计、喷气推进技术、航空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强度合金和复合材料技术等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使得航空工业在高、精、尖发展方面迈开了大步。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航空工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人员的比重明显增大。同时,军用飞机的种类不断增多。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在朝鲜、中东地区、印度支那、南亚、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湾地区先后发生了一些局部战争,这些局部战争进一步推进了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等航空工业强国,通过这些局部战争试验了各自的航空武器装备,从而在新的起点上展开了技术上更高层次的竞争。现代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空中力量的强弱已成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人们记忆犹新的是,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调动4000架飞机,先是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进行了为期36天的轰炸,出动飞机总数近10万架次,使多国部队完全控制了战区的制空权。随后,在近距支援飞机和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仅用100小时就完全打垮了伊军的地面部队。海湾战争显示出了“空、天、电、磁、地一体战”新的作战模式,这对航空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全世界军用飞机的订货量骤然下降,但各国并未放松对航空科技的发展。在海湾战争结束仅3周后,美国政府公布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以显着地位把航空列为美国六大关键技术领域之一,进入了国家翅项关键技术项目的行列,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是为了确保美国在跨世纪的军事实力竞争中和世界巨大航空产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现在的方针是要保持其空中力量,同时用高技术打胜局部战争。为此,美国对军用飞机的发展提出了多研制新技术飞机,同时缩小生产规模的方针。

纵观世界航空工业数十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战争、军备竞赛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刺激了航空工业发展。正是自50年代以来,美国和苏联在高性能战斗机发展方面的竞争,以及70年代以美国与西欧在商用喷气运输机方面的发展竞争,带动了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美国航空工业仍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庞大的。1995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的从业人员为77.8万人,当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年销售额达1071亿美元,其中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销售额分别为309亿和236亿美元。当年净收益45亿美元,在美国各制造业中名列前茅。苏联的航空工业多年来研制生产了一系列飞机,其航空工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有年产飞机2000架以上的生产能力。老牌航空强国英国和法国的航空工业仍在世界前列,特别是英国的垂直起落战斗机、法国的“幻影”系列战斗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此外,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荷兰、日本、西班牙以及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波兰、捷克、印度、印尼、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航空工业也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并都不同程度地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自己的份额。

近年来,随着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该地区加强军备的趋势、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航空工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有可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进入航空工业列强的行列。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出现新的变化。

⑷ 中国航空发动机现状如何

这个是个很大的问题
通常我们认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水平和国外相差约20年,但是其中有一些技术是和国外相当的,只是受到材料制造工艺水平以及理论基础等的限制,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与国外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是这样的差距,通过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的。
其实,所谓的20多年的差距,主要是说型号上的,因为国外现在最现金的F119和F120涡扇机已采用了变循环、矢量喷管等技术,而国外的涡扇发动机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列装的,我国的WS9于90年代末研制生产成功,WS10于21世纪初定型,整体和国外这些涡扇机的定型时间相差约20年。但是,在我们的WS10上,也有许多地方采用了F119等发动机的设计理念,甚至有比他们更先进的概念,所以,不能仅仅通过定型时间来简单的说明我国发动机的现状。
总之,我们的发动机正向着国际先进水平进发,同时,也有一些更加先进,国外还没有的航空推进理论正在研究,预计在2020年-2030年,我国就能扬眉吐气了。
希望大家能多理解、支持国家的航空事业,毕竟我国现在是孤军奋战,闭门造车,研发难度和成本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国家这方面资源有限,尤其是高精尖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只有各行各业的人都做好了,我们的发动机才能真正做好,为中国人争气

⑸ 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都包含什么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与飞行有关的神话、传说和绘画。“嫦娥奔月”是人类最古老的登月幻想。鲁班制作木鸟、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和列子御风的想象,说明古代中国人民已想到利用空气浮力和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现在仍在使用的帆、舵、风车等是古人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利用风力和水力制造的生产工具。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走马灯的原理和现代燃气涡轮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竹蜻蜓则是螺旋桨和直升机的雏形。这些发明和创造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出众的智慧和才能。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共同孕育了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

在近代,中国人民也为航空航天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之后,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热心发展航空事业。从1887年华蘅芳制造中国第一个氢气气球到1949年这一段时间里,尽管条件极端困难,中国的航空事业还是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在空气动力、火箭技术、燃烧理论等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动了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中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的。

我国于1951年成立了航空工业管理局,随后组建了飞机、发动机和材料工艺等研究机构。1954年制造出第一架教练机(初教5),1956年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1958年小型多用途运输机(运5)投入使用,同年又自行设计了初级教练机(初教6),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飞上了蓝天,实现了从修理到制造,从生产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转变。1960年建立的中国航空研究院,从事飞机、发动机、仪表、电器、附件、电子设备和航空武器的设计研究;开展了空气动力、结构强度、燃气涡轮、风洞技术、生命保障、材料工艺、导航和控制以及飞行试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中国航空工业形成了科学研究、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工业体系,培养了近20万各种专业人才。20世纪60年代后,全天候高空高速歼击机和低空性能优越的强击机已装备部队,新型飞机日益增多。中国已能生产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运输机、侦察机以及战术导弹,为空军、海军提供了军事技术装备,满足了民航事业的部分需要,并向世界上一些国家出口。

中国民用航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扩大,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开辟了20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航空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探矿、救灾、海上油田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广泛的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拥有训练有素的飞行人员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承担着保卫祖国领空安全和支援国家建设的光荣任务。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正常工作了8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8日,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着的效益。

⑹ 航空工业的地位

世界主要国家都将航空工业定义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既是一个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综合体现了航空工业的国家战略地位。
首先,航空工业是建设独立自主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
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航空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世界军事大国把航空武器的发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争夺新世纪军事斗争的“制高点”。在美国的国防预算(装备采购)中,1/3以上的投资是用于飞机项目的。
第二,航空工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航空工业是尖端技术发展的引擎。现代航空产品是尖端技术的集成,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必然带动尖端技术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冶金、化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提升了国民经济。
航空技术用途广泛。航空高技术可以转移应用于广阔的非航空领域,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日本曾作过一次500余项技术扩散案例分析,发现60%的技术源于航空工业。
航空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大。交通运输是世界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航空运输在整个运输结构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航空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2000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出口额达546.79亿美元,外贸顺差267.34亿美元。2000年法国航空航天工业营业额1627亿法郎(248亿欧元),其中出口占75%,外贸顺差达640亿法郎(97.5亿欧元)。
航空工业带来可观的高技术水平就业机会。2001年欧盟航空航天工业直接从业人员有43.6万人,而由航空航天工业带来的欧洲就业人数达到120万人。 航空工业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因此世界各个大国无一不高度重视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在财政预算、政府政策方面向航空工业倾斜,大力支持航空工业的发展。
美国美国政府历来重视和扶持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2002年,国家成立了“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委员会”,该委员会向美国总统和国会提交了《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委员会最终报告》。该报告要求“现在就要采取行动,促使政府、行业、劳工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人采取行动,确保航空航天工业继续保持杰出地位”,强调“强大的航空航天工业是美国必须具备的”。
该报告指出:“航空航天工业是美国经济领域内一支强大的力量,是在全球市场最有竞争力的部门之一。航空航天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并提供1500万个以上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航空航天产品提供比其他任何生产部门都高的贸易盈余。”“航空航天技术是构成美国军事能力的战略战术的骨干技术,它可提供全球机动、空间通信和情报、抵御空降威胁、制海和制空权、远距离精确打击以及为地面部队提供保护和战术机动。”发展航空航天技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欧盟欧盟认为,航空航天工业在确保欧洲的安全和繁荣方面有着关键的战略作用,是提升欧洲民用和国防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欧洲独立和安全的重要保证。2002年3月,欧洲各国的高层政府官员提出了将欧盟15个成员国的总研究投资从以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增加到3%的计划。提出这项计划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满足未来航空运输安全的发展需求和解决环境问题。2003年,欧洲航空研究咨询委员会(ACARE)向欧盟递交了一份“欧盟航空工业研究发展战略”报告,再次强调欧洲需要进一步加大航空科研投入力度。
俄罗斯2001年10月,俄罗斯政府作出关于“俄罗斯2002年-2010年以及到2015年民用航空技术装备发展”联邦专项纲要的决议。纲要提出取消购买外国航空技术产品来更新俄罗斯民航机队,从而防止约500亿美元的可自由兑换外汇流到国外;保住俄罗斯国家安全保障所必须的航空工业的战略潜力。纲要规定了航空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目标及优先项目,强调:“俄罗斯航空工业是国内主要科学技术密集型行业之一,航空工业的运转保证为本身及相关行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并且对保障国防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机械制造、设备制造、无线电技术及其他行业的近1500个企业参与航空技术装备的制造。发展该国的航空工业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巴西70年代,为发展该国航空工业,巴西政府制订了武器装备更新计划,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获得大量飞机订单。80年代以后,巴西航空工业加强了国际合作,并成为世界生产支线客机、通用航空飞机和初级教练机的主要供应国之一,产品已销往美、英、法等航空工业发达国家,航空工业已成为巴西较为突出和成功的高技术产业。进入90年代以来,私有化后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致力于研制新型支线飞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已经成为全世界第四大民用飞机制造者。 首先,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确立了航空工业在国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快速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第二,政府进一步推动航空工业投资体制和发展体制变革,改变效率低下的政府主导投资方式,引入非公资本进入航空工业,并适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参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第三,将大飞机发展战略列入未来15年的发展专项中。在2013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基本批准大型飞机的研制项目立项,并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进行运作,由国防科工委的一位副部长牵头协调运行当中的各种问题。
我们估计政府随后将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大飞机战略的各项事宜

⑺ 1.航天技术在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中的应用(成就) 2.这些成就有何作用

一、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航天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群,荟萃了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许多最新成果。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水平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卫星气象观测能获取全球范围昼夜连续的气象资料,为气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和气候信息,改变了传统手段观测的落后状态,使现代气象学进入到以全球大气为研究对象,以气象卫星为主要观测工具的新阶段。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球资源勘测,为大面积普查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新手段。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产石油资源普查、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土壤与森林资源调查、洪涝灾害与森林火灾监测、海洋与水利资源调查、地壳活动监视、地质分析与地震预报、环境监测、地图测绘、城市规划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可以为地面人员、陆上车辆、海面舰船、空中飞行器以及天上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目标提供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实时的高精度定位和测速信息。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二、我国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一)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料,对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为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于1999年发射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卫星,已成为中国卫星资源的一个新的数据源。

中国发射了4颗“风云”1号和2颗“风云”2号气象卫星,现已建立了由北京气象卫星资料处理中心和北京、乌鲁木齐、广州3个气象卫星资料站组成的具有国内外兼容性的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云图。尤其是气象卫星系统的业务运行,大大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每年减少经济损失几十亿元。

(二)卫星通信

过去近20年,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全国共有卫星通信地球站71个。近年来,VSAT通信发展较快,已在邮电、金融、气象、新闻、交通、石油、水利、电力等几十个部门建立了120多个专用网,终端约2万多个。在卫星广播电视方面,开通了47套电视节目和70多路语音广播,使我国卫星电视和广播覆盖率达90%以上,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使我国3000多万人利用这所“空中”学校接受了教育和培训。

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进步,使广播和电视传输的落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促进了通信事业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三)卫星导航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在我国的应用迅速发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开始为公共汽车、出租车安装GPS指挥监控系统。我国有数万条渔船装备了GPS接收机。毫无疑问,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规模的潜在市场。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测绘的各个方面。GPS的应用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热点之一。

2000年,“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并完成双星组网。我国自主建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用星基定位导航系统,将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和组织,也是世界上少数拥有进行空间微重力实验手段的国家之一。如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迎来一个大跨越发展的春天。21世纪头10年,又发生了中国航空航天史的两件大事:在航天方面,,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在航空方面,2007年2月,对国计民生的意义不次于“两弹一星”的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还有最近倍受国人瞩目的“嫦娥一号”、“神七”等等……这些成就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增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从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从国防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历史上,航空航天技术的每一项突破几乎都源于军事目的。比如“两弹一星”,对于弹和星,应该结合起来看,如果火箭中的卫星换成了核弹头,就成了洲际核导弹了。为什么新中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要上“两弹一星”工程?这正是为了拥有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同样,拥有航天火箭的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慑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以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4 航空航天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军事应用联系紧密,相互促进。 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航空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机、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军用运输机、军用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类特种飞机和机载武器等。航空武器装备的作用是对敌空中力量进行空战,夺取和捍卫制空权;对敌人地面、海面军事目标进行攻击;执行侦察、通信和预警指挥任务,空中电子战任务以及各种战斗支援和保障任务。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间发生的局部战争,初步显示了空中力量对战争的重大影响。朝鲜战争是喷气式战斗机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使用,空战和空中打击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越南战争后期,美军使用包括 B— 52在内的各种作战飞机对越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给北越方面造成了巨大损失,实现了美国的所谓体面撤退。在 1967年 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三小时内使埃及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同时还严重打击了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空军目标,在短短的 6天内就达成了其预定的战略目标。英阿马岛战争和 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实施的“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都进一步确立了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1991 年的海湾战争是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标志,空中战争的雏形在这次战争中第一次、 展现出来。在 42天的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占了 38天,基本上靠空中作战就达到了取胜的目的。 8 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然选用了空中打击方案,历时 79天的战争完全由空中力量进行,使得科索沃战争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战争。这次战争具有一些新特点,无人驾驶飞机被大规模使用,为提高空中打击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准精确和精确制导武器占据了总投弹量的绝大部分。 “ 9. 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针对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反恐战争,依然是借助空中打击力量。这次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次向目标发射了武器,标志着无人航空作战平台的概念已经进入了实战阶段。 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还是以隐身战斗机和远程巡航导弹轰炸巴格达郊区的军事和政治目标拉开战争的序幕。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随着战争目标朝着政治化方向发展,空中力量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的战争势必围绕空中打击来进行,谁拥有更强大的空军,谁将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卫星侦察具有面积大、速度快、可定期或连续监视一个地区、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已成为当今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和军用气象卫星都可直接应用于军事。由侦察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以及空中预警和指挥飞机构成的系统,是国家现代防务系统的神经中枢。只需在普通炸弹上安装一个卫星制导装置,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就能极大地改善常规炸弹的轰炸精度。其他航天器可作为太空武器平台,在未来的制天权争夺中发挥作用。 2007-12-28 21:47 回复 ☆猪的骄傲☆ 37楼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对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空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空中运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安全和舒适的旅行手段,国际航班已经取代了远洋客轮,成为人们洲际往来的主要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国内航线的航空运输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已经可以和铁路运输相抗衡,而且加快了发展中国家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通信卫星和大型客机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支柱。航空在工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飞机广泛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探和资源调查,还可用于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与保护等。 航天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创了许多新的商业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卫星通信,这种方式具有距离远、容量大、质量好、可靠性高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20世纪 80年代初,通信卫星就承担了一半多的国际电信业务和几乎全部的洲际电视传输业务。在我国,通信卫星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以实现,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民听到了广播,看到了电视。卫星导航技术除军事用途外,利用其全天候、全球和高精度的优势,广泛地用于船舶导航、海洋调查、海上石油钻探、大地测绘和搜索驾救等民用领域。气象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气象预报,对预防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有着非常积极 的作用,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他测地和海洋卫星已成为普查地球和海洋资源的最迅速、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还能协助监视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 航空航天技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转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十分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 航空航天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航空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从空中观察自然界的条件。航天揭开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通过航天活动获得的有关地球空间、行星际空间、太阳系和宇宙天体的丰富信息,更新了人类对地球、行星和宇宙的认识,推动了天文学、空间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空间实验室的特殊环境,可以被用于开展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工作。 航空航天产品是附加值很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就航空产品而言,美国 F— 16战斗机 1 kg 质量的价格是 1kg白银价格的 20倍,相当了 1kg黄金的 25%,远高于船舶、汽车和计算机的单位价格。如果按美国 B— 2A战略轰炸机的价格来算,飞机空重 50 oookg,单价 20亿美元,折算单位价格为黄金的三倍。 航空航天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中,航空航天业对美国的贸易平衡贡献最大,每年达到 2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航空工业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工业部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把航空航天工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⑻ 简述中国航空的进程

中国航空工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原来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事军用飞机、民用机、部分战术导弹和其他机电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制造,满足本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同时也向国外出口产品。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成为技术密集型的、拥有科研、生产和教育手段的产业部门。
发展概况中国清朝政府从1910年就开始设立航空机关。1913年,中国北洋政府在北京南苑建立航空学校,附设飞机修理厂,次年制造了第一架国产飞机。尔后,直至1949年,除了几所大学航空系培养了为数不多的航空技术人员、建立了十几个设备简陋的工厂、承担飞机装配和修理、制造了数量很少的飞机外,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研究体系,而且飞机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成品、设备等都依赖外国(见中国近代航空史)。
中国现代航空工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立的。1949年11月人民空军的建立和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加速了创建航空工业的进程。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重工业部设立了航空工业管理局。航空工业初创时,只有16个航空小厂和两个兵工厂、3000多台设备和9000多名职工,由于全体职工的努力,克服了物资条件和技术条件上的各种困难,迅速开展了飞机修理工作。到1952年底,共修理飞机473架、发动机2627台,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⑼ 航空工业是保护国家安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吗

航空工业是保护国家安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

世界主要国家都将航空工业定义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既是一个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综合体现了航空工业的国家战略地位。

航空工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航空工业是尖端技术发展的引擎。现代航空产品是尖端技术的集成,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必然带动尖端技术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冶金、化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提升了国民经济。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两融”就是改变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

“三新”就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由传统的“资产、管理、技术”三位一体,逐步转型升级为“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的三位一体;“五化”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经济规模挑战一万亿的目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⑽ 中国航空发动机究竟弱在哪

1、材料学上,差一点,热处理上差一点,机加工上差很多,装配上装很多,再一个中国就根本没有研发投入和深入研究,就造成中国的发动机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落差
2、国产发动机的技术之所以一直上不去就是中国军工企业的一种习惯,也可以称为诟病。

中国向来都是有了战斗机的设想以后再去建造匹配的发动机。
比如中国自主制造一架重型战斗机,就需要军方提出需要什么性能的飞机,各项指标分别是多少。如何分发到个个单位来制造,有负责机体结构的,有的负责火控系统的,有的负责发动机。
欧美的发动机为什么很好,美军的C17运输机使用的是PW2037,而波音757的发动机也是普惠的PW2037。技术上的共同性很强,军用民用你都可以用到。再改进一下技术指标,又可以装备新型飞机。发动机的原理其实不难。无非就是把空气燃烧以后喷出产生动力,但是工艺要求就很高了!中国在这方面确实不如欧美,国内最精密的车床都是进口欧洲的。
这个也制约了一部分中国发动机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现代航空工业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汽车灯光d和u代表什么 浏览:624
奔驰一般订车付多少定金 浏览:844
宝马m4尾箱盖怎么开 浏览:390
汽车c柱玻璃中间的立柱叫什么 浏览:408
轰趴汽车有哪些优惠 浏览:728
奔驰gls水淹车多少钱 浏览:417
奔驰危机公关怎么制作 浏览:218
奔驰e260如何刷一阶 浏览:190
汽车无助力什么意思 浏览:375
奥迪r81小时多少公里 浏览:349
奔驰按钮的reset键在哪里 浏览:704
奔驰车撞坏怎么办 浏览:349
奥迪a3空气滤清器多久换一次 浏览:281
如何拍汽车做壁纸 浏览:495
汽车雨刮如何 浏览:215
奔驰c200l落地多少钱7月 浏览:372
坪洲的工业园区在哪里 浏览:419
汽车用什么样子的垫子不显脏 浏览:180
如何推销汽车机油 浏览:703
汽车贴的改色膜怎么揭 浏览: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