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建纺织服装工业园要有什么发展

建纺织服装工业园要有什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02 02:50:18

A. 郑州曲梁服装工业园的发展规划

曲梁服装城交通和区域得天独厚,东至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新郑国际机场,西至郑尧高速,规划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园区首期用地1000亩,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前店后厂的总体规划,前店是服装批发的商业街、后厂是生产服装;前期,园区首先出钱将土地征为国有建设用地,以低价(每亩8万元)转办到每家企业名下,企业再用该土地抵押贷款建厂房、职工住宅,建好后再将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生产经营,让企业用小钱办大事。
河南现有服装生产企业9000多家,服装经营户60000多家,重点企业聚集在郑州区域,而仅新密市曲梁乡一地就有服装生产企业157家,是河南的“服装之乡”,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如今,市场“无形之手”推动着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向河南转移的最核心原因,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也加速了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步伐。产业承接地区提出的各种优惠政策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 据介绍,曲梁宜居服装城1000亩起步区,新密市政府早在2006年与郑州裤都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郑州裤都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现郑州裤都已建成永安商业街、平安商业街、家和商业街、稼祥商业广场、永安大酒店、全国服装交易中心、幼儿园及居住区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已进入装修阶段,现已入住企业51家、商户102家。
目前,众多有远见的商家和市民看好郑州裤都的发展潜力,都先入为主抢占商机,参与投资。因其投资成本低,所以房地产价值顺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呈现快速提升。郑州锦荣置业有限公司也看好了这块风水宝地,2011年8月新密市又与郑州锦荣置业有限公司已签约入驻郑州裤都区域建锦荣服装城。
郑州裤都的发展为宜居服装城的建设铺垫了良好基础,郑州裤都即将成为郑州新城——宜居服装城的行政、文化、旅游、商贸中心。郑州裤都不仅是河南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 ,也是郑州市政府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园区,2011年8月河南省监察厅优化办将郑州裤都定为郑州省级企业投资环境监测点。
郑州裤都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里,都有国家产业政策与政府支持的印痕。为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打造郑州服装品牌,河南省、郑州市为“裤都”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2006年至今,省、市领导先后视察郑州裤都,并作出重要批示:“打响郑州服装品牌刻不容缓”,“殷切希望郑州裤都打造成为全国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 优惠政策并不是众多纺织服装企业选择郑州裤都最重要的原因。相对其他地方,郑州裤都的运营模式才是吸引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入驻的重要因素。
对于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而言,产业链条配套、大物流必然选择交通优势明显的郑州郊区。郑州市的人口和车辆每年都在呈大幅度的递增,必然要扩大城区的建设,郑州东、西、北区域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仅剩下南边部分发展空间。因此郑州裤都的区域优势显而易见。
据了解,“郑州裤都”首期建设包括全国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中国服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金融大厦、医院、居住区、服装技工学校、幼儿园、中小学校、服装生产区、13条商业街。有关专家表示,这种链条式的产业集群无疑将使郑州裤都的根基更加夯实。
目前,河南省各地市及周边五省和北方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定位为三级批发市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纺织、服装市场定位为二级批发市场,三级批发市场商户进货,一般到二级批发市场选购,不会直接到生产企业进货,因各商户进货量不多,多进货怕积压,如去厂家进货,厂家区域不集中,路途遥远,成本过高,只好到二级市场进货,一级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在全国尚属空白。
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将郑州“裤都”打造成全国一级批发市场,填补全国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的空白。而郑州都市区的建设,六大新城的规划,即将使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2010年11月28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各省、市服装协会、各品牌服装企业联合成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市场联盟”,并推选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郑州“裤都”董事长肖稼祥,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市场联盟首届理事会主席。如今,有家服装生产企业已加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市场联盟组织,并成为理事单位,“联盟”加速了郑州裤都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的坚定步伐。
肖稼祥表示,郑州裤都的战略目标,是以商业带动工业发展,先组织全国中小企业入驻,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郑州裤都置业有限公司将发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市场的联盟资源优势,在郑州裤都新区成立全国首家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旨在聚集全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直销产品,省去买卖双方中间环节,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交易平台,以便各省市二、三级纺织服装市场商户及代理商一站式选购优质价廉服装,全力打造一站式购销平台,带动生产企业入驻园区加工服装就地批发。
“全国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将于今年年底开业。原出租给个体户经营的商铺全部收回统一装修,由郑州裤都统一经营,以保证一级市场没有代理商,也没有个体经营户的中间环节,只有郑州裤都独家代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市场联盟的2000多家生产企业面向全国直销产品。 郑州裤都代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市场联盟企业直销产品,免收铺租、水电费、仓储费、装修费、中央空调使用费等优惠政策,产品进入全国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统一按出厂价委托郑州裤都置业有限公司直销全国二、三级批发市场,由郑州裤都置业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和收款,从出售货品之日起每30天结算一次货款。
为便于加盟企业资金周转,郑州裤都可按进入货品价值总额的50%提供经营资金借款。加盟企业第一年只按销售额的3%交付物业费,从第二年起只按销售额的5%交付物业费。
预计开业后进驻2000家企业产品,第一年销售额可达100亿元以上,从第二年起每年销售额可达300亿元以上,郑州“裤都”第一年管理费收入可达3亿元、从第二年起每年收入可达15亿元,为当地政府增加巨额税收和财政收入,也便于银行聚集巨额存款支持各加盟企业发展,从而促进房地产快速升值和建设。

B. 颜单镇的工业发展

坚持以工兴镇,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发展。2003年,全镇工业实现销售9.48亿元,利税7600万元,其中利润300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30%以上。培大做强了纺织服装、节能灯具、生物化工、锦纶化纤等支柱产业。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玉人公司继续保持了“全国服装百强企业”的良好形象,“玉人”牌商标获市知名商标称号,“九九”式警服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销售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振亚公司以及爱民公司规模越办越大,分别新征了40亩、30亩土地用于新厂区建设,扩大了生产规模;华德公司通过引资合作开发乳酸延伸产品,新上了5000吨乳酸生产线,该公司被评为“盐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恒明公司新上了自动卷簧生产流水线,机械装备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销售产值1217万元,利税108万元。全年新上、技改扩能项目8个,其中新上千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总投入1.2亿元,同时,还成功洽谈、储备了8个项目。2003年,该镇紧紧抓住盐淮高速公路在该镇境内设有出入口的优势,在沈杨村境内高起点、高层次规划了2.5平方公里的颜单工业区。已有6个项目正积极准备进工业区投资建设。还在建宝线与建恒线交界地带规划、建设了以玉人公司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工业园,在颜阳线与建蒋线交界地带规划、建设了以振亚公司为龙头的振亚绿色照明工业园。这几个园区的建立为培植该镇块状经济提供了有力的载体,已成为颜单对外招商引资的“窗口”和阵地。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增个体私营企业17家,新增个体工商大户90户,新增农民经纪人200人,从事务工经商人员达6000人。不断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得到进一步化解。完成了原华林经营公司、水泥三厂、四厂、环保设备厂、钢丝绳厂的破产结案终止工作;对建筑公司、高中压阀门二厂实施了新的破产;对建化集团和世海钢丝绳索具公司实施并案破产;对老弹簧厂进行了注销;对第三航运公司进行了改制。同时,积极吸引外来企业承租破产企业,使企业重新萌发生机、活力。

C. 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觉得这篇蛮好的 给你参考参考:

浙江服装产业发展趋势与目标等问题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着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
配额取消也必然导致全球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测,未来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增加到30%以上。但我们也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杂的利益再分配,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市场仍然由其跨国公司主宰,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团控制了市场。他们有自己的品牌、设计、面料来源、技术优势、生产公司和销售渠道,委托发展中国家贴牌加工,然后再由他们经销。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我们传统的竞争对手。还有与发达国家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如东欧、土耳其、墨西哥等),与我国相比它们具有地理位置和一些贸易政策优势。欧盟东扩后,随着欧盟内部零关税带来的内部贸易的增强和区外配额和高关税,我国对欧盟东扩后进入欧盟的10国出口将呈下降趋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在美加墨之间,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织布并成衣,再回流美国的区内循环趋势。因此,今后5-10年内,中国纺织产业虽会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亚洲同拉美特别是加勒比地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将会加剧。

4.技术升级态势。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大力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同行前列,服装面料的自给率也有了提高,技术升级态势比较明显。配额取消后,浙江纺织业将有机会更多更快地吸引国外的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等要素,加强与各国在纺织领域中的合作,推动纺织产业升级。但是外国名牌服装产品正以每年3%的增幅抢占国内市场,上百家外国着名服装公司在我国境内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而我们的技术设备消化吸收能力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远远不够。
(二)存在的难题

一是劳动力成本趋高。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失去,使得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二是土地、原料和能源对纺织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省内最适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地理区域已经基本得到利用,适合产业规模扩大及产业转移所需的新区域空间明显不足。原料方面从本地提供的天然纤维数量上看,除了蚕茧(生丝)相对比较充足外,其他如棉、毛、麻等纤维均无法满足现有生产能力。化纤原料对外依赖严重。能源方面浙江省内基本无煤炭、石油生产,几乎100%靠外省调入或进口;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研发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高性能、功能化纤维开发滞后;印染后整理技术障碍难以突破;面料开发难有建树,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丝绸及其相关产品开发难以深化,相应技术难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服装设计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甚大,品牌设计与建设任重道远;纺织机械产品开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纺织品服装出口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服装大多没有自创品牌,款式也主要根据来样加工;功能化、差别化化纤织物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等。生产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时尚潮流,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左右。究其原因,浙江省在产品开发的五大技术环节,即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四是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使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国际上棉纺织行业精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工艺设备的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和90%,浙江仅占20%和33%;织机无梭比率国际上已达到80%以上,我省仅38.5%,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产品国际上已超过40%,浙江仅为20%,发达国家化纤行业的涤纶直接纺技术已普遍采用,浙江直接纺比重只达60%;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水平则更加落后,导致面料的色差、色牢度较低、手感不好。

五是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接受过系统的纺织生产理论和实践的训练、熟悉WTO规则、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短缺。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同时,职工队伍素质差且不稳定,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造成浪费,增加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应有的竞争优势。
二、浙江纺织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按国际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要求构建纺织产业新体系,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优化为导向,以重整业务流程为手段,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优化区域合理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支撑有力、结构优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性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二)产业发展定位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制造基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产业规模上,化纤、棉纺、针织、印染、服装、领带等生产能力保持全国领先,进入世界前茅。二是在产业组织上,以专业化协作为基础,构建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网络式”组织,推动多方联合和引导有序竞争,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服装“航空母舰”。三是在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明显提高,低水平及资源、能源占用量和环境污染大的纺织产品比重逐步减少。四是在技术装备上,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上有所突破。

——先进纺织产业的研发基地。纺织产业研发基地是增强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和国际先进纺织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主战场,要成为产业关键技术和区域共性技术突破的主源头,成为国际性特别是跨国公司、全国性研发机构集聚地,成为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专业化发展和产学研一体化、跨区域协作和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联合方式相结合的创新基地。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品的贸易中心。一是要立足浙江已有各类纺织产品、原料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以及各类纺织服装交易会,按现代物流、营销发展要求,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各类市场内涵能级,推动联合联动发展,放大集群的国际国内区域效应。二是要加快加大与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接轨力度。大力增加纺织服装出口创汇,积累市场、人才和引进技术。逐步提高国际品牌和海外供应商的数量,推动纺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主要贸易地区开办贸易企业,与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企业加大合资合作等。培育几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专业性展览会,并通过采购信息平台、采购咨询、采购服务的改善与提高,使浙江的纺织贸易更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国际性的先进纺织产业的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一是要把环杭州湾纺织产业带打造成国际性的纺织产业区域品牌,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要培育若干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形成在全国和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三是要加强产品品牌的研发、吸引、投资和经营,在加强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际品牌,使浙江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

(三)战略目标

到2010年,浙江纺织产业全面融入国际市场,率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涵盖面广、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

——产业发展规模目标。从浙江工业化发展所处阶段、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到2010年,浙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纺织产业总产值大致接近10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5%左右为宜,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业发展水平目标。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印染后整理技术和高挡纺织面料关键技术取得极大进展,纺织产业成为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绿色制造全国领先,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整体产业层次提升,创造“隆起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着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

D. 开发区做2万多亩的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

这个可以借鉴一下《阿拉尔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规划(2014年-2023年》: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工业为先、招商为要,实行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双轮驱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投资的主引擎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围绕棉纱、粘胶、织造、印染、服装等产业,把阿拉尔建成全疆重要的优质棉纱、棉布、纺织品基地和纺织服装产业城。

E. 园区的产业布局要考虑什么因素有几项

答:一、园区的产业布局要考虑的因素

园区的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此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也是产业布局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基于资源优势的产业定位

人力、信息、资金等社会资源构成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园区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利用为前提,进行产业定位。

三、基于区位优势的产业定位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由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决定,大多数产业园区要依靠产业聚集度、地理位置、交通等几方面的区位优势来确立自己的产业定位。

F. 2022纺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2纺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

1、纺织行业设备间的信息化

纺织行业在5G全面应用后,通过物联网将所有设备连接在一起,在纺纱流程中实时监测各种指标,基于强大的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对纱线的异常指标等做出快速反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无人化智慧纺织工厂成为现实

5G在智能制造纺织过程中,将实现工业机器人之间和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设备间前所未有的互动和协调,在柔性制造模式中,5G将满足工业机器人灵活移动性和差异化业务处理高要求。颇具科幻感的无人化智慧工厂已经成为现实。

3、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维护

基于5G技术和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纺织行业设备的远程维护。利用5G低时延的特性和AR技术,工程师可以远程操作机器人对设备进行维护,大大缩短了维护时间和人力成本。

4、“短视频+直播”为纺织行业赋能保增长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视频内容营销正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热风口,一场突发的疫情,对众多人的生活发生了重要影响,不便出门的生活带动线上消费流量的暴增,也使得纺织行业开始高度重视线上营销的价值与作用,众多纺企都看到了新的转型方式和商机,越来越多的品牌、名人、供应链加入直播的赛道中。

5、在线学习成为纺织行业培训员工的重要方式

疫情对于人们生活最大的改变,是将“云”字带到了各个角落。不只有云监工,还有云医疗、云展览、云课堂、云诉讼……大家习以为常的社交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被破坏,一种新的规则得以诞生。据调查,美国92%的大型企业(500人以上)都在使用在线学习培训员工,其中40%的企业将之作为主要的培训模式。

G. 湖北京山经济开发区的打造优质发展平台 推进园区跨越发展

京山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8月,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总面积32.1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京山经济开发区在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大干快上强基础,扩张产业增实力,优质服务树形象,促进了园区建设大发展。
一、主要成绩
——建成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底,园区建成面积达11.3平方公里,比2006年园区建成面积2.3 平方公里增长391.3 %。目前在建区10.36平方公里,待建区10.5平方公里。
——产业集群初具雏形。2006年园区仅有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产业,到2011年底,园区发展到五大产业,并初步形成了以京山轻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以国宝桥米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伟嘉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以凯迪生物发电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以永兴水泥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五大产业集群。五大产业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及规模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区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48.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0亿元、规模以上规模主营业务收入111.1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17.82%、294.95%、311.76%、418.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的30.19%。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4.63亿元,比2006年增长447.94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9 亿元,比2006年增长424.56%。截止2011年底全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05.9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4.63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11年全区引进新项目51个,比2006年增长401%。其中过亿的项目25个,比2006年增长450 %。招商引资合同额30.92亿元,比2006年增长783.57 %。其中外商投资额806万元、省外境内投资额1303亿元。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2011年在开发区建设的项目68 个,比2006年增长466.6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比2006年增长1500%。到2011年底止,园区共有项目128家,其中亿元企业15家,规模企业45家。
——农民参保全面推进。2011年底全区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达2912人,占全区失地劳动力总数的98.5%,其中415人已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年龄,领取了养老保险金。
二、主要做法
1、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开发区既是京山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也是京山县工业发展集中区域,因此在工业园区规划上,我们十分注重园区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注重整体规划的科学性。按照50年不落后的标准,请武汉大学、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到开发区多次考察、踏勘、论证,做出了县市一级具有领先水平的工业园区整体规划。二是注重功能区划的合理性。按照布局集中、优势积聚、资源集约、培育集群的原则,将产品相近、产业配套的企业进行功能区划,明确园区重点培育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了规划图,划分了区域,落实了地块。五大产业规划净面积26866.65亩,占总规的55.69%。三是注重园区建设的品位性。把工业园区当城市来建设,引入“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即考虑造成又顾及兴市,做到城与市同步延伸、同步发展,与工业生产区高标准的配套企业服务区,建成后的绿化面积可达20%,不仅使园区成为京山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现代化的工业新城。
2、突出基础先行,营造园区发展环境。我们按照“七通一平”的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4.63亿元,完成了建成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一是道路路网基本成型。园区总体规划的“四横十四纵”道路网络,已完成“两横六纵”,目前有“六纵”正抓紧建设,余下的“二横二纵”将按规划迅速启动。二是管网建设同步推进。新建道路同步配套管网建设,做到弱电管线入地。排水雨污分流,绿化同步跟进。确保道路施工到哪里,管网延伸到哪里。三是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的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正抓紧装修,将于五月全部竣工完成,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做到园区管理及各项服务不出区。占地30亩的开发区电力服务中心,正抓紧建设,计划年底竣工营运,可就近为园区企业和项目提供便捷优质电力服务。占地143亩的开发区企业服务区,兼居住、教育、医疗、购物、银行、餐饮、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计划10月份营运,可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便利的配套服务。
3、突出要素保障,破解园区发展瓶颈。我们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变化,想尽一切办法优化要素保障,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保障用地需求。近几年来共清理闲置土地7宗,可供项目用地341亩;实施迁村滕地增减挂钩,增加项目用地165亩;推行集约用地,提供项目用地558亩。2011年我们已开始在园区实施拆迁还建房建设,改过去的“一户一基”为集中还建上楼房,将为项目建设提供大量用地。二是保障电力需求。在园区建有35KV和110KV变电站的基础上,根据园区项目发展需要,又投资1.8亿元建220KV智能变电站,计划年底可投产营运。三是保障资金需求。每年从县财政筹措2亿多元,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前期工程;争取金融机构向园区企业和项目建设投放贷款达10亿多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园区项目贴息贷款资金。四是保障用工需求。通过组织开展企业用工招聘会,培养本地农民工,引进外来务工人员,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每年为园区企业提供就业2000多人,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4、突出产业兴区,促进园区发展提速。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首要工作,引导优势项目、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用项目来推动园区发展。一是积极引进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富荣家纺有限公司是开发区独立引进的一家台商投资企业,厂名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亲自题字。偶尔一次在与武汉党校关教授的闲聊中,得知这家企业的老板翁先生想到大陆投资,我们穷追不放,通过关教授与翁先生进行联系,多次到武汉接他们来开发区考察,经过半年多的接触洽谈,终于使这个投资1.5亿元的项目在园区扎下了根。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我们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型经济,力争做到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培植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个循环经济体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宝桥米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实施“一袋米”工程项目,“国宝”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其生产出来的稻谷可供凯迪生物项目直燃发电;其加工出来的细米可供裕丰糖业制造怡糖和米汁。目前,以国宝桥米为龙头,辐射出了制糖、制油、食品饮料、生物发电等多个利用粮食产业资源循环生产的工业项目。三是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凯迪生物发电项目在园区落户后,由于该项目选址在一个山坡上,那里山石坚硬,土方工程量相当大,客商老板要求我们在3个月完成土地平整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全力以赴,组织了50台挖掘机,200辆拖土车,雨天当作晴天干,双休当作工作日干,晚上当作白天干,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地平整任务,并为企业节约工程资金近400万元。
5、突出以人为本,确保园区发展稳定。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我们始终把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贯穿于全过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在拆迁的近一千多户房屋中,没有一户是强制拆迁,没有一起群众因为征地拆迁进京赴省上访。一是征地拆迁晓之以理。2011年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征地拆迁难度相当大,但我们总是用真情来打动农户,用行为来感动农户,用发展来启发农户保证征地拆迁任务完成。被拆户张××,属两层楼房,还带有临街门面的房子,由于房屋有一定的租赁收入,我们到他家做工作不少于50次,好话说尽,各种办法都想到,他并不理睬,并四处扬言:“谁拆我的房子,我就用汽油在房顶上焚烧,制造开发区特别新闻”。并写了30多页的上访信准备赴省、进京,但我们还是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为他办保险,帮助其宅基地挖脚填土来感化他,经过一年的工作,终于与我们签约拆迁。二是把群众冷暖始终挂在心头。八里途二组张××已50多岁,土地和渔池被占用后,完全无生活来源,他后来在外打工不慎将一支腿打断后被截肢,并多次上访,我们得知后,根据他的要求为他办理了保险和低保,并每年坚持送1000元钱和300斤大米进行慰问,他感动万分。三是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倾尽所能。我们通过与县劳动部密切配合,与园区企业老板协商,无偿培训钳工、机械、药学、纺织等专业的失地劳动力1000多人,近800人已安排就业。2007年在没有政策和现成模式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新路子。开始由于农民对参保政策不理解,要求保费全部由县政府和村集体承担,我们在白天找不到人的情况下,利用晚上时间召集全体村民会议,请劳动部门为群众宣讲政策,动员村干部带头参保,通过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开始理解并积极投保。
三、发展规划
(一)、总体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新城、千亿新园、生态新区”为目标,抓住中国农谷建设和省、市、县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的机遇,突出发展灵魂,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大企业服务的力度,加速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在全省县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的位次不断前移。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00亿元、规模工业实缴税金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20亿元、招商引资总额200亿元。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出口创汇20亿以上。
(三)园区建设及产业发展规划1、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整个园区规划的32.1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总规“四横十四纵”道路网络全面建成,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2、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园区重点培育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
(1)机械制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机械的规模企业达到1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8000人。
(2)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农副产品的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利税10.3亿元,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
(3)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建筑建材的规模企业达到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新增加就业人数2000人。
(4)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纺织服装的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4000人。
(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的规模企业达到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00人。
(6)其它产业,到十二五末,完成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

H. 国家对县城工业园有什么扶持政策

没有标国家级的,都是省级的。省级以下就不提了,提了要写好几页。

常州
北:常州高新区(国家级)
南:武进高新区 武进农发区
东:天宁开发区
西:钟楼开发区
东南:戚墅堰开发区
此外还有:
金坛开发区(金坛市)
溧阳开发区(溧阳市)
天目湖度假区(溧阳天目湖)

南通
中国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规划面积24.29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就在区内,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重要门户,其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以及所具有的港口、淡水、人才等优势,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有江苏南通出口加工区、中国长江国际化学纤维工业园、长江国际化学新材料工业园、光机电工业园,基础设施实现通路、通自来水、通下水、通电、通电讯、 通蒸气、通污水处理、通港口、通工业用气和土地平整。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利用外资较集中、发展速度较快和经济活力较强的区域之一。

江苏崇川经济开发区

199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市主城区,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临港近城的区位优势,日趋雄厚的产业基础,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使开发区成为不可多得的投资热土。开发区鼓励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项目;大吞吐量港储加工项目;食品、饮料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高档纺织、服装类生产项目;箱包、鞋类等皮塑制品生产加工项目。

江苏港闸经济开发区

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位于南通市市区西部,南临长江,与沪、锡、苏、常隔江相望,距上海128公里,距南京264公里,与南通机场咫尺毗临、南通港口一箭之隔,通沙汽渡座落区内,拥有不冲不淤的长江岸线4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04国道、宁通高速公路穿区而过,基础设施完备,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开发区内规划设立四大工园区,即电子高新园区、机电一体化园区、精细化工园区、轻工食品园区。

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

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位于黄海、东海、长江三水交汇处,区位条件独特,投资环境优越,交通运输十分便捷,与国际大都市上海直线距离50公里,区内的道路、水电、通讯、供气、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有可租可购适用于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区内有行政服务中心、海关、商检等服务机构,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国家级示范中学、职教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居住、购物、娱乐中心等一批服务性项目正在兴建;沪崇启大通道、宁启铁路、宁启高速公路通启段、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大桥大路工程正在全面加速推进。启东经济开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是客商投资置业的宝地。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

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分为发展相对独立、功能优势互补的三大区域——中心区、海门港区、精细化工园区。区内基础设施齐全,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轻工纺织、电子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等五大产业群。开发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成为上海周边地区最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一方投资热土。

江苏通州经济开发区

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位于通州市城区南郊,区内道路、电力、通信、供水、排水、供热、污水处理、管道液化气及土地平整等已实现“七通一平”。开发区交通便捷,至京沪高速公路50分钟车程,到南通港30分钟车程,到南通火车站20分钟车程,到南通机场15分钟车程。已经动工的苏通长江大桥建成后,到上海的行车时间约90分钟车程。开发区注重从不同层面满足投资者对生产、生活各项要素的要求,努力让所有进区投资者满意,做到随时随地、热心贴心、限时保质服务。 开发区定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制造业基地。

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

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南靠长江口,东枕南黄海,临近宁通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宁通铁路、南通机场、南通港,正在加紧建设的苏通大桥和即将启动开发的20万吨级泊位洋口大港,使这里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目前开发区的建设逐步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已经实现通道路、通讯、电力、供热、给排水等“七通一平”,一个以如东县城为依托延伸发展的现代新兴工业区已初具规模。

江苏如皋经济开发区

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位于如皋市区北郊,烟台至上海的204国道纵贯全境,新长铁路伴侧而过,苏北两条水运动脉--如泰河、通扬运河在区内交汇穿过,江阴长江大桥把开发区与中国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拉得更近。开发区内农副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结合开发区的开发开放现状,目前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和外向型农业项目。

江苏海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

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位于海安县城东郊,与老城区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两条国道、两条铁道、两条运河在此交汇,新长铁路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军需站及海安长途汽车新站均座落区内,在建中的沿海高速公路从东侧穿过,是苏中地区新兴的水陆铁交通枢纽,全国第一家水利高科技园在区内落户。开发区将以“合理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创建一流开发区”为目标,强化三个中心:一是制造中心,以机械、电子、化工、丝绸、纺织、服装、木业等项目为基础,主动接受上海、苏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辐射,快速形成调整海安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群;二是物流中心,加快火车站场经济带和物流园区建设,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三是新城发展中心,集聚人气、财气,构建招商、兴业、生活的最佳环境,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江苏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江苏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南通市如东县长沙镇,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主要职能是依据南通港洋口港总体规划和洋口港开发区总体规划,推进洋口港的开发建设,加强开发区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涉外事务、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管理。 目前洋口港的开发建设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江苏LNG接收站及电厂已落户港区。计划于2008年,与苏通大桥通车同步,完成洋口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江苏沿海出海大通道。洋口港最终将建成拥有10万吨级大宗散货泊位、10万至20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五、六、代集装箱泊位,以能源、石化、冶金、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的新型沿海港口城市。

江苏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

2003年经江苏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地处长江入海口北侧,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体,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与上海浦东遥相呼应。苏336、221省道和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穿区而过,与新建的宁启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宁启铁路相联。是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内唯一的省级海洋开发区。区内设有9个功能区,包括现代海水养殖科技示范区,贝藻高效养殖区,水产品加工区,海洋生物医药工业区,临海工业区,机械五金工业区,水产仓储贸易区,吕四风情区,综合服务区等。开发区依托全国着名的吕四渔场和吕四渔港,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江苏如皋港工业园区

1993年经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园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上海、苏州、无锡隔江相望,地处如皋市最南端依江而建,属于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南通港口群,建港条件得天独厚。园区港区西南与张家港隔江相望,距南通港仅28公里,距上海吴淞口127公里,至南京港239公里;如皋港引河与苏北各大主干河道连接成网,伸入腹地,转驳集疏条件较好。园区陆路距南通国际机场45公里、江阴长江大桥25公里。区内通港公路与宁通高速公路和204国道在园区北缘4公里处相立交。建设中的新(沂)长(兴)铁路开设如皋港支线连通港区。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并且在不断完善。鼓励重点开发的项目有:码头、电厂、金属冶炼及加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拆解、新型建材、旅游度假区、生产生活资料进出口及中转经营、现代农业等。
6

阅读全文

与建纺织服装工业园要有什么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多久会降价 浏览:663
工业管道泄漏性试验用什么介质 浏览:757
工业建筑耐火等级怎么记住 浏览:222
时风和奔驰哪个好 浏览:291
奔驰glk300加什么机油 浏览:446
工业上游是指哪里 浏览:151
奔驰为什么你听不懂 浏览:247
奔驰e小柏林位置在哪里 浏览:600
宝马525防盗器装在哪里 浏览:697
武定到昆明西北部汽车怎么坐车 浏览:147
欧曼奔驰重卡怎么选 浏览:87
奔驰a200l怎么启动和前进 浏览:442
汽车修理行业还能维持多久 浏览:856
如何查汽车保险真伪 浏览:81
宝马充电墙怎么调功率 浏览:674
宝马x5和沃尔沃s90哪个好 浏览:896
奔驰汽车灯光d和u代表什么 浏览:626
奔驰一般订车付多少定金 浏览:846
宝马m4尾箱盖怎么开 浏览:392
汽车c柱玻璃中间的立柱叫什么 浏览: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