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产品成本核算有哪些基本方法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华律网
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耗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利用是否充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这一指标表现出来。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1)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提供生产费用支出的真实资料。对不合理的开支,要坚决抵制;对超计划的费用开支,要按规定的审批手续办理;对各项浪费和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正确划分费用支出界限。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支出,但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并不都属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为了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划清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A.正确划清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
B.正确划清产品生产费用支出与期间费用支出的界限。
C.正确划清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D.正确划清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E.正确划清完工产品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3)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较复杂,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和准确,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A.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B.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包括在产品盘点制度)。
C.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D.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
(三)产品成本项目
为了便于归集生产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对生产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可将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分为以下四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3)其他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支出。
(4)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一般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成本项目,便于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可以考核各项费用定额或计划执行情况,查明费用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促使企业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四)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生产成本的核算是对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情况的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第一,生产费用的核算;第二,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费用核算,是根据经过审核的各项原始凭证汇集生产费用,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然后,将汇集在有关费用账户中的费用再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将通过生产费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费用进行整理,按成本项目归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如本期投产的产品本期全部完工,则所归集的费用总数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期末有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则需采用适当方法将按成本项目归集起来的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❷ 工业企业的成本如何核算
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对于正确地计算成本十分重要。本文以工业企业为例,讲叙了工业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灵活地运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
关键字:工业企业 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
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用于产业活动,既导致生产技术体系的变化,也引起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变化,从而对会计信息提出新的要求。这种革新首先冲击的就是成本会计。核心问题是,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改变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在我国的会计体系中,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长期以来是一个比较沉寂的领域,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都未有发展与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在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与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即时制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的影响以及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和管理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本文拟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分析中,力求寻找传统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突破的新路子。
一、工业企业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会计处理中的横向分配与纵向分配的有机结合,是以产品成本为对象,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对象化的分配和计算过程。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和分类法、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础的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法都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品种法有以下特点。(1)以产品品种(主要是企业最终产品的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计算单或生产明细账。(2)按月定期汁算产品成本。(3)适用于多步骤生产但不需要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2、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有以下特点。(1)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订单或批别。企业为了计算各批产品成本,应按产品的订单或批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2)在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时,产品成本要在定单完工后才能计算,所以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3)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月末未完工的定单,就是月末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成本费用,就是月末在产品。定单完工后。把产品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成本费用进行结算,就是产品的成本。(4)企业发生的应由各批产品共同负担的间接费用。可采用当月分配法和累计分配法。
3、分步法是以产品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及其各步骤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在逐步结转的综合结转分步法中,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综合计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在完工产品的成本项目中,还包含着半成品的成本,所以,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月末还要进行成本还原。
4、定额法是以事先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为标准,在生产费用发生时,就及时提供 实际发生的费用脱离定额耗费的差异额,让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生产费用的发生额,并且根据定额和差异额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和控制的方法。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的完工产品或半成品。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只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或者同时计算半成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成本计算期间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定额法一般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企业,只能按月进行成本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是以定额成本为基础,由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三部分相加而组成。每月的生产费用应分别定额成本、 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三方面分配于完工产品和在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和方法如不加以改进,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成本管理的需要,于是作业成本计算法便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西方会计学者在对传统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比以往更加讯速,先进技术、装备被广泛而快速地应用于生产管理领域,企业劳动生产率也随之不断提高。在企业的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支出逐渐降低,而制造费用这种间接费用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急剧地增加并呈现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同时由于间接费用分配结果的不准确性,导致依此为基础编制的成本报告失真,从而使成本报告不能满足企业决策层进行订价、自制及外购等决策的需要。而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不同的成本分配,最终确定产品成本的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如何在工业企业更好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建立工业企业科学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和保证。这是因为只有实现了工业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才能准确地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才能对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对成本信息的准确率要求得更高,才能使作业成本会计的实施具有客观保证。
2、科学安排生产作业
首先逆推产品生产时间进度,由交货期确定交库期,根据交库期确定各部半成品及产成品交付时间;再结合是并行生产还是串行生产以确定其投料及在各车间的生产时间:随后进行优化处理,找出关键路径,最后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对关键路径上的工序作业进行控制,以保证客户的需求。另外,要合理安排各种产品生产,尽量减少调整准备次数,降低调整准备成本;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低效作业以提高工效。
3、加强物资采购工作
物资采购方面,尽量做到货比三家,努力降低价格。采购的材料、配件、外协件等,进厂时严格进行质量检测,建立健全退货、换货制度。如果因质量问题造成成本上升,要追究到采购责任人,并适当对其惩罚。另外,还要加强物资的库房管理,若因主观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要追究库房管理人员责任。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看,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产量差异较大,制造费用又是直接人工费用较大的倍数时,企业又有较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时,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
4、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产品质量标准,行业规范以及适当的奖惩制度,进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的分析和确定,同时应对资源流程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和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确认,揭示企业资源的运用关系。应明确员工岗位责任,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定期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考核,进行奖惩,从而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全体员工具有强烈的节约意识、成本意识和改进意识,达到成本管理的全员化。
5、应正确规划和加速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
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复杂性和所需数据的多样性,在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时,人工操作是无法满足的,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正确规划和加速推进会计电算化。第一,应结合企业发展长期规划制定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案,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好的与本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第二,要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会计工作体系,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复合型人才的造就和培养,以及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等。
三、结语
总之,作业成本法虽然在我国全面推行为时尚未普及,但在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部门可以先行实践。作业成本法虽然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对环境也产生反作用,在局部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我们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并不是将传统的成本计算法完全取代,而是在某些生产环节或局部某些费用的分配方法上引入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以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服务。
❸ 工业企业的成本如何核算
来说几句 仅供参考:
说白了,成本核算就是料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据你所讲,现有的资料只有原材料费用及产量数据
而且实际消耗也没有原始凭证,只是让你以盘代耗
对于管理基础较差的企业,以盘代耗也是可行的。
你这样,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就当你们的消耗(量与额)
这样原材料费用出来后,你再按一定比例分配(由于不清楚你们的生产工艺特点,无法给出见议)
接下来是人工成本,生产人员工资你总该知道吧,是计时还是计件,按产品产量分配OK啦
制造费用建议按工时分配(如无工时统计你就按工资比重分配)
至于分录怎么写,这是会计基础问题。问题不大。
如有继续探讨的可能,请私信联系。
❹ 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进行分析
以下内容在这个网址
http://www.ahtvu.ah.cn/JXC1/zhykch/8210/chbkjweb/jxfd9.htm
(二) 成本分析的具体方法
成本分析的具体方法通常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
是把两个经济内容相同、时间或空间地点不同的经济指标相减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绝对数的比较分析,只适用于同类型企业、同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由于分析者的目的不同,对比的基数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比的基数有计划数、定额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2、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一般有三种形式:相关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法。
(1) 相关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常计算的相关比率指标有:
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
(2) 构成比率分析法
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一种方法。
(3) 趋势比率分析法
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基期数值不同,趋势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形式:
定基比率=比较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比率=比较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3、连环替代法(因素分析法)
(1)概念:
是根据因素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依次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2)分析程序:
1〕 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
2〕逐次替代因素;
3〕确定影响结果;
4〕汇总影响结果。
(3)典型模式:
假设某项指标N是有A、B、C三个因素组成,各因素与经济指标的关系为:
上年数 N0 =A0×B0 ×C0
本年数 N1 =A1×B1×C1
则N1与 N0 的差异是由A、B、C三个因素变动而引起的。
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计算如下:
综合指标上年数 N0 = A0 ×B0 ×C0 (1)
第一次替代 N1 =A1×B0 ×C0 (2)
第二次替代 N2 =A1× B1 ×C0 (3)
第三次替代(本年数) N1 =A1×B1 ×C1 (4)
(2)-(1) 即 N1- N0是A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
N1 - N0 = ( A1 - A0 )×B0 ×C0
(3)- (2) 即 N2- N1是B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
N2 - N1 = A1 × ( B1 - B0 )×C0
(4)- (3) 即 N1 - N2是C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
N1 - N2 = A1 × B1 × ( C1 - C0 )
(4) 连环替代法的几个特点:
• 连环替代的顺序性
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换基本因素,后替换从属因素。
若同时出现几个数量指标或几个质量指标,应现替换实物量指标,后替换价值量指标。
• 替代因素的连环性
除第一次替换外,每个因素的替换都是在前一个因素替换的基础上进行的。
• 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例:假设某企业有关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及材料费用总额资料如下:
项目
计量单位
计划数
实际数
产品产量
件
90
10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公斤
7
6
材料单价
元
4
5
材料费用总额
元
2520
3000
要求: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答案:
材料费用总额计划指标:90×7×4=2520(元) (1)
第一次替代: 100×7×4=2800(元) (2)
第二次替代: 100×6×4=2400(元) (3)
第三次替代(实际指标):100×6×5=3000(元) (4)
(2)-(1)=2800-2520=280(元) 产量增加的影响
(3)-(2)=2400-2800=-400(元) 材料单位消耗的节约的影响
(4)-(3)=3000-2400=600(元) 材料单价提高的影响
280-400+600=480(元) 全部因素的影响
三、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 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 成本效益分析
(一)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
–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分析的重点是产品生产成本分析中的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1、 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全部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两部分。对全部产品的分析,只能以本年实际成本和本年计划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实际成本较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初步了解企业完成成本计划的一般情况。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单位成本
成本计划
(计划产量)
本年总成本
(实际产量)
计划
实际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实际
成本
P1
P2
C0
C1
C2
P1 C0
P1 C1
P2 C0
P2 C1
P2 C2
一、可比产品
甲产品
件
200
800
100
95
94
20000
19000
80000
76000
75200
乙产品
件
400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20000
18000
17600
小计
40000
37000
100000
94000
92800
二、不可比产品
丙产品
件
300
300
50
52
15000
15000
15200
小计
15000
15000
15200
全部产品成本
52000
109000
108400
设 P1 :计划产量;P2 :实际产量;
C0: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C1: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C2: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计划总成本-实际总成本
=∑(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P2 C1-∑P2 C2=∑P2 (C1-C2)=109000-108400=600(元)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计划总成本×100%=600÷109000×100%=0.55%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计划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P1 C0-∑P1 C1
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实际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本年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P2 C0-∑P2 C2
实际降低率=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例:某企业可比产品的成本及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本年产量
单位成本
计
划
实际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
实际
P1
P2
C0
C1
C2
可比产品
甲产品
件
200
800
100
95
94
乙产品
件
400
400
50
45
44
要求:分析全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答案如下:
1〕首先计算全部可比产品的成本降低任务即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计划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计
划
产 量
单位
成本
总成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
实际
本年计划
上年成本
计划成本
降低额
降低率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额
P1 C0
可比产品
甲产品
件
200
100
95
20000
19000
1000
5%
乙产品
件
400
50
45
20000
18000
2000
10%
合计
40000
37000
3000
7.5%
7.5%= 3000 ×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成本占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总成本的比重,也就是产品品种结构。
2〕其次,计算全部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与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相对比,分析其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实际降低情况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上年
成本
计划成本
本年
实际
降低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额
P2 C0
甲产品
件
800
100
95
94
80000
76000
75200
4800
6%
乙产品
件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17600
2400
12%
合计
100000
94000
92800
7200
7.2%
7.2%= 7200 ×100%=4800+2400 ×100% =(80000×6%+20000×12%)×100%
100000 100000 100000
=〔 80000 ×6% + 20000 ×12% 〕×100%=(80%×6%+20%×12%)×100%
100000 100000
上式中80%、20%是甲、乙产品实际产量上年成本占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总成本的比重,也就是实际产品品种结构。
计划降低额=∑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计划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实际降低额=∑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实际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可见,可比产品实际降低额超额完成了计划,比计划多降低4200元;实际降低率没有完成计划,低于计划0.3%.
(3)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分析
1〕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l 产品产量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品种结构和单位成本确定的。
成本计划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制订的,而实际成本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计算的。因此,在产品品种结构和单位成本不变时,产品产量增减,就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然而,却不会影响成本的降低率发生变化。例证如下:
假定该企业本年甲、乙产品产量都比计划增长了20%,实际的单位成本又完全等于计划单位成本,其结果如下表:
可比产品
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总成本
实际降
低情况
上年成本
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
降低额
降低率
甲产品
240
100
95
24000
22800
22800
1200
5%
乙产品
480
50
45
24000
21600
21600
2400
10%
合计
48000
40600
40600
3600
7.5%
上表两种产品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长了20%,因而使成本降低额相应从计划的3000元,增长到3600元,增长率为20%(600÷3000),但成本降低率仍然为7.5%,由此可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产品产量的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发生变化,并不影响成本的降低率。
l 产品品种结构
由于各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不同,如果成本降低率大的产品在全部可比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比计划提高,则整体的降低额和降低率都会加大,反之亦然。
7.5%= 3000×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成本占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总成本的比重,也就是产品品种结构。
l 产品单位成本
计划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P1 C0-∑P1 C1
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实际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本年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P2 C0-∑P2 C2
实际降低率=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由以上计算公式可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的多,降低额和降低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分析
计划降低额=∑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计划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实际降低额=∑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实际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由上可知,企业可比产品实际降低额超额完成了计划,比计划多降低4200元;实际降低率没有完成计划,低于计划0.3%。下面用连环替代法分别计算产品产量、产品品种结构、产品单位成本三个因素的变动对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
设 P1 :计划产量;P2 :实际产量;
C0: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C1: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C2: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本年产量
单位成本
计
划
实际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
实际
P1
P2
C0
C1
C2
可比产品
甲产品
件
200
800
100
95
94
乙产品
件
400
400
50
45
44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表
顺序
指标
成本降低额(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结构、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1 C0-∑P1 C1
=40000-37000
=3000
3000÷40000
= 7.5%
(2)
按实际产量、计划品种结构、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2 C0×7.5%
=100000×7.5%
=7500
7.5%
保持不变
(3)
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结构、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2 C0-∑P2 C1
=100000-94000
=6000
6000÷100000
= 6%
(4)
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结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2 C0-∑P2 C2
=100000-92800
=7200
7200÷100000
= 7.2%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产量变动影响 (2)-(1)
7500-3000= 4500
0
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3)-(2)
6000-7500=-1500
6%-7.5%=-1.5%
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4)-(3)
7200-6000= 1200
7.2%-6% = 1.2%
合计
+4200
-0.3%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二是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不仅要按成本项目逐项对比其计划数与实际数,而且还要求列示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时的对比资料。P192
分析时应注意:
(1) 一般可采用简化的办法,即本年实际成本直接与计划成本对比。
(2) 如有可能,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时,可项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即,实际消耗可按计划单价计算,因为价格因素是外来因素,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
(3)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时,对于占成本比重比较高的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时,应尽可能分析得细致,使之更能反映出降低成本的方向。
(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由于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是按整个公司或分厂、车间、部门编制预算加以控制,因而分析各种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查明各种费用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也只能按整个公司或分厂、车间、部门进行。
对上述费用进行分析,首先应以本年实际数与本年预算数相比较,确定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然后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此外,为了从动态上观察、比较各项费用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还应将本月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进行对比。
为了深入研究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变动的原因,评价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寻求降低各种费用支出的方法,可按费用的用途及影响费用变动的因素,将各种费用项目按以下类别进行研究。
(1) 生产性费用。如制造费用中的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等。
(2) 管理性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
(3) 发展性费用。如职工教育经费、设计制图费、研究开发费等。
(4) 防护性费用。如劳动保护费、保险费等。
(5) 非生产性费用。主要指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盘亏和毁损等。
(三)成本效益分析
反映企业成本效益的指标很多,常用的有产值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 产值成本率分析
(1)概念:
产值成本率是企业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对商品产值的比率,通常用每百元商品产值总成本指标表示。
(2)计算公式:
产值成本率=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商品产值×100%
= ∑(产品产量×该产品单位成本) ×100%
∑(产品产量×该产品出厂价格)
或 产值成本率(元/百元)=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商品产值×100
其中,商品产值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产值成本率越低,说明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越好;反之,经济效益越差。
(3)影响产值成本率指标变动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 产品品种构成的变动
2〕 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
3〕在商品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时,还有价格变动的影响。
(4)影响产值成本率指标变动的各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
可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计算如下:
(1) 以计划(或上年实际)产值成本率指标为基础。
产值成本率= 按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计划产量、计划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2) 计算按实际产品品种构成、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每百元商品产值的计划总成本
产值成本率= 按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实际产量、计划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3) 计算按实际产品品种构成、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每百元商品产值的实际总成本
产值成本率= 按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实际产量、计划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4) 计算按实际产品品种构成、实际出厂价格计算的每百元商品产值的实际总成本
产值成本率= 按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实际产量、实际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2)-(1) 为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数额
(3)-(2) 为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数额
(4)-(3) 为出厂价格变动的影响数额
2、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1) 概念: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2)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该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3)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若利润总额中包括其他业务利润,成本费用中也应包括其他业务支出。
第十六章习题:
1、 假定A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定额为800000元,实际为851400元。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产品数量
(件)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公斤)
单价
(元)
材料费用
(元)
定额
1000
20
40
800000
实际
1100
18
43
851400
差异
+100
-2
+3
+51400
要求: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三项因素对产品直接材料费用超支51400元的影响程度。
2、某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表如下: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年总成本
(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实际
成本
一、可比产品
甲产品
件
30
1050
1035
1020
乙产品
件
35
1350
1275
1245
小计
二、不可比产品
丙产品
件
20
-
600
690
全部产品成本
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商品产值本月实际数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53000元。
要求:(1)计算和填列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总成本各栏数字。
(2)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产值成本率计划的完成情况。
3、某企业本年度可比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可比产品名称
计划产量(件)
实际产量(件)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
单位成本
本年实际
单位成本
甲产品
1650
2200
100
90
89
乙产品
550
550
200
190
188
要求:计算确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并分析各个因素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附表如下)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计划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计
划
产 量
单位
成本
总成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
实际
本年计划
上年成本
计划成本
降低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额
P1 C0
甲产品
件
乙产品
件
合计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实际降低情况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上年
成本
计划成本
本年
实际
降低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额
P2 C0
甲产品
件
乙产品
件
合计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表
顺序
指标
成本降低额(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
❺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是什么
请告诉我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1、成本计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2、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是指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6个步骤。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❻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具体操作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1.材料费用。
2.燃料费用。
3.外购动力费用。
4.工资费用。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其他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三、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
希望采纳
❼ 工业企业核算成本要怎么做麻烦告诉我
成本核算概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成本核算要点
1、确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种目的,如存货计价、计算销售成本和确定收益;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产品定价等。
2、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同核算目的决定了对象的多样化。如以各种、各批、各生产步骤产品作为对象,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各个责对象间进行分配,以汇总所耗用的费用总数。产品成本计算就是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把汇总的费用进行分配,计算出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工业企业,由于一个企业往往生产多种产品,而且月末通常存在在产品,因此还要将生产过程的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各种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搞好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
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
成本核算的内容
1、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2、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
3、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核算程序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
,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战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❽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流程是怎样的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1.材料费用。
2.燃料费用。
3.外购动力费用。
4.工资费用。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其他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三、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
❾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流程
成本核算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五种,望采纳!
一、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二、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
三、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四、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五、ABC成本法
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采用。辉勤财务: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因此,企业实际上还要结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核算方法
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分步成本法和订单成本法。
❿ 如何对企业成本进行审计
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指工业企业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反映生产费用的最终归宿,是正确计算利润的基础。
一般来说,对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审计主要在于调阅"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的账册,确定被审计企业有无虚列成本,有无将非生产性成本挤入生产成本;有无跨期摊销费用;有无人为利用在产品成本调节利润等现象。正常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大致如下:
①分配、归集直接与间接生产费用与成本
②分配制造费用
③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
④结转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对企业来说,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是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关键。由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对内、对外业务,并且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包含其中,因此往往成为企业所得税审计的难点,也是审计人员最感头痛之处。所以,我们在审计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企业有关生产成本控制的内部管理体系是否合理。包括了解企业是否有专职会计进行成本核算;内部凭证制度是否健全,凭证的种类、内容、编号是否符合会计处理要求;簿记和报表的记录和制定是否及时完整;凭证、账册、报表三者之间有无严格的核对制度;资产盘点制度是否按期完成;另外还应了解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调查摸底,确定企业成本核算的可信赖度,然后根据可信赖度的不同,搭配审计人员,组成不同的审计小组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