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如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发布时间:2022-07-30 18:29:58

Ⅰ 徐州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未来五年,徐州将着重发展“六大战略”,把“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放在首位,意味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将加速,“中国新制造”将在我市全面崛起。随着交通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整体升级,徐州将持续促进开放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国家双向开放综合枢纽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和服务未来将继续领跑。徐州将继续注重协调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全域一盘棋”发展,实施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行动,城乡将再一次深化互动,不同年龄层次、教育背景、收入水平的群体相互促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Ⅱ 徐州潘安湖未来5年规划

法律分析: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徐州市发展作出系统谋划。未来五年,徐州将着重发展“六大战略”,把“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放在首位,意味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将加速,“中国新制造”将在徐州市全面崛起。

随着交通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整体升级,徐州将持续促进开放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国家双向开放综合枢纽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和服务未来将继续领跑。

徐州将继续注重协调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全域一盘棋”发展,实施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行动,城乡将再一次深化互动,不同年龄层次、教育背景、收入水平的群体相互促进。

徐州依然会坚持生态优先战略,统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美丽田园乡村和美好文明家园,用良好的环境质量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徐州还将实施共建、共治、共享战略,努力丰富完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模式,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围绕坚守实体经济,重点构建“6+4”先进制造业和“6+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所涉及的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与ICT、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产业,既有一批本土品牌企业为支撑,又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导向。

在推动跨省际区域协同发展、实施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打造美丽中国徐州样本、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总结推广“马庄经验”、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等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徐州在全国全省独特的战略定位和特殊的使命担当。

法律依据:《徐州市城乡规划条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的领导,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负责对涉及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铜山区、贾汪区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县级城乡规划管理权。

第四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根据需要,可设立派出机构履行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信息平台,完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公开城乡规划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六条 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的要求。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举报和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第八条 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守国家、省有关标准、规范和市有关规定,采用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技术资料,统一使用同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基础测绘资料。

Ⅲ 13项政策红利赋能“工改工” !我市出新政提高用地效率

文章转载自:汕头橄榄台

今年一月底,我市正式出台实施《关于推进“工改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给出13项政策红利,赋能“工改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我市五年内将形成5万亩以上的新型工业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建设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不需补交地价款。项目宗地内允许配建不超过总计容建筑面积20%的生产服务、行政办公、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不需补缴地价款。

廖金坤说:“另外,在放宽准入、置换改造、微改造、连片改造等方面也给出了土地政策红利,全面撬动土地资本,提振信心动力。”

此外,《实施意见》还设下目标,全市各区在2022年实施1000亩以上的“工改工”示范项目,高新区、综保区实施100亩以上示范项目,全市五年内形成5万亩以上的新型工业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乡景观面貌。

吴名城说:“相信在‘工改工’的政策下,我们整个汕头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引进更好的产业。”

Ⅳ 安庆该如何崛起!(转)

安庆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社会各界对安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股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的强烈意识。二是改革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扩大了竞争领域里的市场化份额,强化了非竞争领域里的规范化管理。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紧抓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基本建成一批工业园区。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上讲,初步实现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从软件上讲,先后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四服务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有力地推进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但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既不能夸大其词,又不能对现实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简单定义是与否,更不能象社会上有些人说的那么悲观失望,认为很难加速崛起。应该理性的去思考,摒弃情绪化思潮,确立清晰的发展思路,科学地发展理念。但在安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给人们的感觉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力度不够与信念摇摆的现象,似乎没有形成较长期、稳定、明确的发展思路。纵观安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令人有两个方面的感觉。一方面是发展目标不够鲜明,主导产业处于游离状态。归纳为两个问题:一是唯上随风转,缺乏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目标意识。即纵向围着上面的意图转,横向名曰学习别人实是随风跑,缺乏地方立意、本地创新的思路。二是产业定位徘徊不定,朝令夕改之多,缺乏长远目标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另一方面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导向趋于官场化,缺乏创业型的市场化社会意识环境。没有形成人们奋发向上,追求行行出状元的干事业型的社会意识氛围。这是制约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问题。
一、实施东向发展实现宜城率先崛起的指导思想。
实施东向发展就是要确立借鉴东部地区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体制创新等方面的好做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决冲破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进一步确立安庆改革创新的新优势,大力营造高效统一规范的政务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和鼓励一切市场主体想干事、干成事、做大事的总体思路。
二、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着力经济运行机制接轨。
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最终是实现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因此,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实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全面性创新,以达到与长三角的体制同步。其主要内容是围绕市场这个主体,放开竞争领域,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强化非竞争领域的法治性管理,剔除一切人为因素,以实现市场的公平、公正。其次要在基础设施上规划建设与东部相连的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长江航运、机场、港口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化与长江三角洲核心经济层之间的联系,实现人、物流的快速通道。再次是加快与东部地区商品物流、产权、金融等市场的对接,大力推进市场开放、积极搞好服务、全力为东部企业进入我市创造便利条件,实现东部地区与我市相统一的市场政策。这方面,我市流通业已与东部有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市场政策上必须进一步理顺放开。
三、突出工业立市、产业对接。
工业立市在安庆市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历程,可以说安庆市错过了许多机遇,尤其是制造业方面,安庆市实现了几个率先,最终都是以萎缩、销声匿迹而告终,如洗衣机、电视机、冰箱、汽车、机床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一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直接反映用人机制的问题,而这种现象至今还未有多大改观。因此,安庆要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目标定位、体制改革、开放程度、发展环境、政策措施六个方面加大与东部地区对接的力度。要以“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为实施方向,加速推进石油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的扩张,使之做大做强,成为支撑安庆经济的脊梁。
四、注重人才的使用与对接。
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人才是第一要素。要说人才,安庆人总引以自豪地说,安庆出了多少做官的,出了多少文化人,反映了安庆人杰地灵,代表着安庆历史的过去。但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安庆最迫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从安庆的经济发展现实来看,安庆迫切需要那些有胆识的创业人才,经济管理型人才,总裁和企业家级别的高级人才。对此,也许大家有所认识,但在安庆整个意识形态上,这种认识始终未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道是“官本位”意识十分的浓厚。在“官本位”的主流导向下,社会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安庆不是创业的场所,是个人玩人的地方,深圳才是创业的好地方,所以大多数具有创业思想的人被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地区所吸引,受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造成安庆创业型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了安庆经济的滞后发展。
对于人才的认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德。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二是才。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来说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所以,我们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必须以此为标准,正确识别和使用人才。但在现实中,对人才的概念,十分模糊,往往是一些德才兼备的人被拒之门外,悄然流失,一些无德无才的人却官居要职,行政乱作为,其结果导致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实施东向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人才引进对接的全面性及人才的侧重点定位在那个层面上。人才的开发是多渠道的,现行单靠官方培养培训人才,说白了,很难奏效。从现实来看,党政机关拿着纳税人的钱培养出来的人,似乎都是只想谋官不去思民的为官者,实质是对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什么企业自己花钱培养的人才应用性强,实用性好,因为他们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考虑到付出的培训成本与培训后的应用收获,必须是增值的。因此,根据我市现行人才缺位状况,建议从两个方面着力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宜城率先发展的需要。即一方面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勇于创业人才的市场政策环境,对敢于创业的人才从吃、住、行、资金补贴、政治待遇等给予明确实在的政策。激励有识之士不思官场奔市场,营造一个强烈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是政府按行业需要搭建人才竞争平台,打造各行业赛马场,激发各类人才脱颖而出,逐步把安庆打造成经济领域里的总裁、高级管理人才层出不穷的广阔天地。
五、进一步完善开放灵活的市场政策。
市场政策的优劣直接反映市场环境的优劣。在安庆市场政策方面,据调查反映存在着不公平性,人为因素较多,某些掌握权力的人,处事随意性较大。如招商引资,一方面是倾全市之人力、物力大肆招商,另一方面却是百般刁难,缺乏应有的政策服务环境。某区九十年代在引进1000万元的皮鞋制造商时,就是因为一块地皮牵涉两个单位,为各自利益而协商无终,气走制造商。还如交通车辆罚款问题,江苏省一些城市为外来车辆开绿灯,规定凡外来车辆误走单行道予以放行不罚款,同时交警还主动引路,受到外来司机的极好评价,无形中这项小政策就提升了这个城市的形象,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政策开放程度。而安庆的交通管理,所反映的情况却是反之,越是外来车辆罚款越厉害,认为捉一个是一个。所以外来人员怨多、骂多,试问这样的市场政策对待,还能给外界树立什么好的形象呢?因此,建议对当前我市现行的政策性文件应进行全面清理,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条款要以实施东向发展为轴心,作必要的政策修改与补充,并明文规定弱化公权力逐步扩大化倾向,以增强市场的公平、公正性。
六、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作为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围绕现代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化标准,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城市人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水平,增强城市知名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品牌。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上,应当静下心来搞规划,留好空间为逐步发展打好基础,做一个“可升级版本”的城市建设规划,使之可持续发展。如安庆市既然是黄梅戏的始源地,应围绕黄梅戏这个特色文化品牌,以市民公园为主体,规划建设黄梅戏品牌乐园,乐园布局可按东西南北中划分五个小园区,每个小园区又以知名经典黄梅戏曲目命名,这样形成园中园式的黄梅戏大乐园。运作方式按照市场配置给黄梅戏剧团或民间组织。这样不仅营造了安庆黄梅戏的文化氛围,又能强有力地提升安庆城市的品牌形象。
对于城市管理是个广范围的概念,但就城市建设管理方面,也即经营城市。既然经营城市,就有个经营成本的问题,在安庆市的整个经营过程中,由于未走上规范化轨道,一些经营管理者利用所掌握的无约束性公权力,肆意抬高经营成本。如铺设地下管道的施工中,甲商运用现代技术定向非开挖顶管机施工,只需5万元的成本;乙商运用传统破路挖土式施工,需30万元的成本。两者比较起来。甲商具有不破路,成本低,而乙商既要破路又要付出高出几倍的施工成本。但就这样简单的成本比较,我们的施工管理者却不选择甲商而选择乙商,其中的隐秘是为什么不言而喻。至于城市道路因施工破路,造成许多不利的因素,既影响市民行走及车辆通行,又影响市容整洁,老百姓反映非常强烈,况且修好的路挖开再补就没有以前的整体感觉。
因此,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首先从规划着手,其次从管理上加强规范。笔者建议,在实施“双百”城市建设中,力求在整体规划下,不留人为操动空间,真正做到依法冶市,对城市建设,道路施工,涉及10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实施公开招投标,并由人大、纪、检部门实施监督。在城区重新铺设管道需过路面时,应学习池州市的做法,由政府制订硬性文件规定不准开挖,如必须开挖的需经人大同意,否则一律采用定向非开挖新技术施工。
七、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干事业、务实事的风气,并形成强烈的导向。创新现行机关考核办法。其程序设计如下,首先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制定《公务员社会评议表》,内容设置:a、公务员道德品质(责任心),b、待人接物的态度,c、处理公务的成效,d、协调解决问题的实列,e、存在的缺点(以实列为依据)。其次,各单位根据统一印制的表格自行将被考核对象公布于社会,或确定与工作相关联的单位给予评议。评议结果交由组织人事部门录入个人档案,作为晋级升职依据。每年评议一次,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个人档案实行数据化动态累计管理。运用此种公务员政绩考核办法,旨在全社会形成干部干事业,积极进取的社会导向和氛围。促进机关干部能沉下来,深入实际,强化行政作为能力,并通过有作为得到提升。同时又可以遏制干部考核在本单位进行时的不正之风。

Ⅳ 为什么合肥市优先发展工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支撑。工业不强是当前合肥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合肥与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所在。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规律,顺应发展大势,提出在注重统筹的基础上,强化工业立市战略,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这一重大决策,抓住了现阶段合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合肥“奋力崛起”的发展之纲、工作之要。

事在人为,贵在精神。优先加快合肥工业发展,必须牢固确立超常规的心态,着力解决好我们自身的思想理念、认知水平、工作能力与合肥加快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省委、省政府“奋力崛起”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市人民“思变图强”的愿望不相适应的矛盾。坚决防止和克服胸无大志、小富即安;坐井观天、不思进取、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按部就班、优哉游哉;“私”字当头、“管”字为先等不良心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发展紧迫感。真正将超常规抓发展、服务发展融入到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工作作风中,渗透到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过程中。真正使发展第一要务成为全市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第一责任、第一意识,从而在不事争论中开拓前进,在不甘人后中奋力崛起。

发展为上,投资为本。优先加快合肥工业发展,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要确保800亿,力争850亿;现价工业生产总值确保2500亿,力争2700亿,累计工业投入确保1200亿,力争1500亿。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高起点、大手笔地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以规划引领投资,着力提高资金融通能力,坚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手抓,广泛吸引国内外金融资本、风险资金等参与合肥发展;深入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抢抓国内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最大限度地激活国有企业包括公用事业单位的资源;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全民创业热潮。

物竞天择,环境之功。优先加快合肥工业发展,必须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致力于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尽最大限度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面向群众和投资者的窗口单位,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意见》,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行业新风,真情关爱群众,激情推进工作,切实为发展“多帮忙、不添乱,多服务、不设障,多支持、不干预”。强化优化发展环境的刚性约束,建立相应的政务评议机制,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和投资者,最大限度消除“中梗阻”现象,坚决纠正少数单位、少数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营造“开明开放、宽松宽容”的发展环境。

强化“工业立市”,关键在领导。各级各单位都要切实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放到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把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任务落实到具体人;把“工业立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配齐配强抓工业的干部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工业发展氛围,形成加快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Ⅵ 工业强市和工业立市有什么区别

工业强市就是工业基础很好,工业产值所占比例高,就业人数多,对本市的贡献大。
工业立市就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还需要大力发展,不断提高产值

Ⅶ 如何做好当前工业稳增长重点工作

近日,我市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的通知》,从促进有效产能加快释放、全力扩大工业有效投入、加大工业产品市场拓展力度、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八个方面,重磅发力稳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全市工业经济基本实现了“开门红”。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增幅列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利税同比增长10%;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10.6%,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技术改造投入增长24.4%,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市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下,全市工业经济增速回落、企业困难增多等矛盾十分突出。”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出台稳增长八项措施,是我市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需要,也是全市进一步坚定信心,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的需要。

Ⅷ 常德GDP增速很快,究竟是靠什么支撑的

Ⅸ 浅谈工商部门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怎样发挥职能作用

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要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美好新宜宾。工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宜宾强,因此,全面加强我市的工业发展就是实现宜宾发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服务经济发展是工商部门的第一要务,是工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商部门在实施和落实工业强市战略这一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工商部门如何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发挥职能,履职到位,把市委、市政府的全局性工作落实好,推动和服务工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我们凸显工商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商部门肩负着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和经济秩序整顿维护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在市委、市府提出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根本点出发,通过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切实推动全市的工业发展和产业提升,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做出工商部门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对此,笔者认为工商部门重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 一、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是有效推进辖区工业产业升级增效的重要外部因素,作为维护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职能部门,工商要在这一进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工作到位、职责到位、监管到位。通过履职尽责,规范市场主体准入,转变市场监管模式,从原来的粗放化监管转变为网格化精确监管,从原来重处罚轻纠正转变为教育处罚并重的治理方式,使工商监管的水平、监管能力有大的提升。通过积极实现工商市场监管工作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完善经济户口和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工商监管网络平台,使监管手段更趋多样化、多角度化。通过加大力度打击无照经营、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各类违法经营行,震慑不法经营者,从而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 二、发挥登管职能,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发展 在推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工商部门要发挥注册登记的引导作用,在登记注册方面给予现代化产业特别的扶持和指导,尤其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能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显着增长的现代物流服务等产业给予大力的推动。一是要围绕宜宾城市建设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大力培育以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二是要加快促进具有整合性的配套产业上档升级,为核心产业的形成提供配套性的支撑。工商在工作中要大力支持旅游业、餐饮、信息、会展等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发展和规范中介服务业,以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产业综合性。三是要引导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潜力产业,通过服务,引导中介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力争逐步形成辖区内高积累、高增值、带动性强的“绩优”产业。 三、推进商标战略,推动打造品牌经济 产业品牌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和一张名片。作为负责商标广告监管的工商部门,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为宜宾企业打造优质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要在认真分析调研我市工业商标品牌现有状况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行之有效的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以创商标、树品牌为工作主线,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按知名商标、着名商标、驰名商标逐步升级的方式,有步骤地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商标品牌知名度,打造优势品牌,增强创牌的实效性。要通过盘活已有商标资源,指导企业注册使用新商标,提高商标的注册量和使用率,进行优势品牌打造,使宜宾形成一批优势品牌产业,为工业强市加大品牌动力。 四、优化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具有强势的带动作用,工商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帮助它们发挥成为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系列指导意见,落实联系定点龙头企业帮扶制度,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其中尤其要注意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融资、员工素质提高、政策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以及办理工商事务等各个方面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为企业创造工商监管服务外环境,提高企业的生产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使企业更多地向规模效益聚集,从而促成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宜宾有特色的龙头产业链,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五、继续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通过这些年来政府及工商部门的引导扶持,我市的民营经济教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市经济中比重增多、效益增加、活力旺盛。但同经济发达地方横向比较,仍然处于起点低、规模小、总体实力和竞争力都还不够强的局面。

阅读全文

与如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河工业新区管委会有哪些大学 浏览:172
路虎奔驰g哪个好 浏览:579
广东省核工业局单位如何 浏览:271
汽车划痕怎么局部喷漆 浏览:762
奔驰c180适合什么脚垫 浏览:203
绵阳到遵义的汽车多久 浏览:240
奥迪田宫哪个质量好 浏览:583
汽车内置音响哪个好 浏览:674
汽车发动机灯亮怎么办 浏览:878
云浮新兴工业有哪些 浏览:259
汽车最好用什么 浏览:685
汽车后面的标识是哪些 浏览:930
奥迪a4off是什么意思 浏览:5
汽车行李架有什么用 浏览:664
工业行动里怎么获得唐刀 浏览:449
宝马到店提车得多久 浏览:424
石岩汽车站到浠水要多少钱 浏览:366
宝马黑蓝色是什么颜色的 浏览:50
宝马储备油还可以跑多久 浏览:543
奔驰c汽车视频素材怎么拍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