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用电量越多越好吗
客观而言,在以“快”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用电量不失为经济增量的一种佐证。在我省,工业用电量约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80%。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将工业用电量看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开工项目多了、规模大了,才会有更多的用电需求。特别是制造业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更离不开电力的刚性支撑。
所以,不少地方说起经济发展成绩,常常把工业用电量数据挂在嘴边,似乎越多越好。
2. 工业总产值上升,工业用电量下降。这是什么原因
企业做过节能技改项目么?或者是刚开始设备比较新,处于试运行状态,启停次数比较多,设备用电很大,而后来越来越适应运行,设备运行平稳,耗电量会降低。。。
3. 经济好坏为什么看用电量
一、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关系,但也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回顾我国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这一差异。由于缺少用电量长时期的历史统计数据,这里用发电量数据代替(发电量与用电量基本为同方向、同水平变化的两组数据)。
观察下图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下行时,发电量下行的幅度更大;当经济增长上行时,发电量上行的幅度也更大。1998年GDP增长率由上年的9.3%回落到7.8%,发电量增长率则由上年的5%回落到2.8%,发电量增长水平远低于GDP增长水平,回落幅度则大于GDP。2008年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GDP增长率由上年的13%回落到9%,而发电量增长率则由上年的15.8%回落到5.6%,回落幅度大于GDP,增幅则已明显低于GDP。
其次,用电量与经济增长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国外也存在。美国2001年电力消费下降3.6%,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1991年电力消费增长5.0%,但国内生产总值则下降0.2%。日本2003年电力消费下降1.3%,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韩国1980年电力消费增长5.4%,而国内生产总值则下降1.5%。
二、生产结构变化是用电量与经济增长数据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分析我国发电量与经济增长数据之间的关系,必然注意到生产结构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重化工原材料行业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整,在此期间,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生产长时间在低谷徘徊。随着这些高耗能产业的调整,电力需求明显减少,发电能力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而经济增长则更多地依靠耗能较低的轻工业,以及各类服务业支持,这就出现了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高,回落幅度较小;而发电量(用电量)增长水平则相对较低,增幅下降较大。去年我国经济的调整,也包含重化工原材料工业的调整,特别在四季度,重工业增幅下降远大于轻工业,这就必然导致发电量(用电量)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增幅回落大于经济增长。
今年一季度工业结构的调整仍在继续,重化工业增幅下降较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同比增长0.3%,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同比增长2.8%,石油加工、炼焦业同比增长—5.4%,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同比增长3.7%,增幅均低于工业增长的平均水平(5.1%)。重工业是用电大户,占一季度工业用电的82%,重工业增速大幅下降,是导致一季度工业正增长而用电量负增长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新一轮较快增长中,重化工业一直处于加快发展中,由于其对电力的需求很大,引起发电量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当前重化工原材料行业的调整,必然对发电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很大的校正力,也就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发电量(用电量)负增长和经济正增长的现象。
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内在的增长潜力巨大,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也会对重化工原材料行业产生更大需求,形成持续带动。因此,当前工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型调整,不会很深,也不会持续时间很长。一季度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的效果已开始显现,投资增长明显加快,消费持续活跃,消费结构升级活动重新加快,预计在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将不断上升,经济增长与用电量数据之间的差异也将逐步减小。
4. 什么是工业用电量
重工,机械加工,电力深开发行业,电解铝行业、钢铁行业、储能电站、大型矿山.水泥厂.耐火泥砖厂 某省的前五用电较大的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15.24亿千瓦时,占全部工业的28.16%, 化学纤维制造业用电量9.13亿千瓦时, 占全部工业的1。
5. 工业用电是什么意思每个企业大概每年用电量是多少
不会变成工业用电的,居民生活电价实行阶梯制,用电在150度以下的,每度是0.4463元,用电在150-400度的部分每度是0.46**元,用电在400度以上的部分是0.56**元。由于具体价格忘了,所以后两位用*表示。
6. 工业用电量越多越好吗
说到主要经济指标,在我国通常有个“工业用电量”的数据,即以一定时段内工业用电量数值,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与慢、总量的多与少。 衡量用电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界有个着名的“电力弹性系数”,即以全社会用电增长率除以GDP增长率,系数越小,越能说明用电少而经济增长快、效益好;系数越大,则说明电量消耗大而经济却没有得到相应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有必要重新认识工业用电量指标在经济发展中的评判性价值,将分子与分母、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分析。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背景下,科学释读“工业用电量”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客观而言,在以“快”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用电量不失为经济增量的一种佐证。在我省,工业用电量约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80%。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将工业用电量看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开工项目多了、规模大了,才会有更多的用电需求。特别是制造业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更离不开电力的刚性支撑。所以,不少地方说起经济发展成绩,常常把工业用电量数据挂在嘴边,似乎越多越好。 其实,当经济发展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结构并重,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时,对上述关系的理解也就不能与时俱进而有所改变了。 科学释读工业用电量指标,可从三重视角切入。其一:从不同产业看,一、二、三次产业的能耗有明显差异,工业用电量只反映了工业能耗情况。我省2005年的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的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3吨标准煤,二产为1.35吨标准煤。光看工业用电量,看不出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我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恰恰是用电少、效益高的产业。相同能耗下的服务外包和钢铁产业,其产出和效益肯定无法画等号。如果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即使用电量上去了,其综合效益也不足称道。反之,大力兴办占地少、能耗低的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产业,即使用电量下来了,但经济效益提升了,结构优化了,这是应当激赏的。 其二:从产业内部结构看,需要跳出用电的绝对数值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以实现同样能耗下产业质量、效益的优化。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4%,而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3.6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约3%。这便是效益提高了,能耗下降了。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太原钢铁公司,积极调整产品内部结构,发展附加值高的不锈钢产业,万元产值能耗近几年从3.25吨标煤降到1.04吨标煤,降幅高达64%。而如果仅仅从用电量的绝对数值去分析,就一定看不出“质量、效益、结构”提升优化、污染减排的综合效益。 其三:考察分析工业用电量,还必须立足节能降耗这个根本来审视。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等产品生产,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关键要通过技术改造、内部挖潜等举措,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实现生产同样的产品,“我”的能耗是最低的,这样才有持久的竞争力。 工业用电,从经济评价的角度看,反映了资源投入量的多少。而评价经济发展,是要既看投入,更要看产出的。用电量的细细分析,从小处看,是一个企业的生产行为,从大处说,则可以呈现经济发展的质态。江苏是经济大省、能源小省,能源消费总量属于经济约束性指标。从某种意义说,经济指标像一根“指挥棒”,应该更多地发挥对产业发展“未来时”的引领作用。因此,指标设定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而重新认识用电指标的衡量性意义,正是为了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长方式积极转变、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重大课题相合拍。陆峰 邵生余
7.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在会上表示,一季度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9.8%,创2012年以来季度增速新高,较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回升2.9、4.1个百分点。
三是用电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服务、汽车制造等行业用电增速均高于16%,带动新兴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持续35个月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同比增长4.8%,持续13个月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表明传统行业用电增长力度减弱,新兴产业持续引领全社会用电增长。
四是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加快。一季度,东部地区二产、三产和居民用电齐头并进,对本地区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和34%,基本呈“三分天下”之势,而西部地区二产用电贡献率接近66%,中部地区贡献率为42%。全国二产用电增长中,西部地区贡献了52%,东部地区贡献了29%;而东、西部地区对全国三产用电增长的贡献与二产正好相反,东部地区贡献了52%,西部地区贡献了27%。
内容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