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化时期德国如何看待垄断

工业化时期德国如何看待垄断

发布时间:2022-07-29 02:04:17

① 为什么德国在工业化时期要实行反垄断机制

(一)德国促进工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思路:促进市场公平和反垄断

联邦德国在战后实行以市场竞争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指导和协调职能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这是联邦德国高速发展并走出一条与众不同工业化道路的制度基础。从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上看,德国采用的是社会合作主义的协商干预形式,在这种干预体制下,既没有国家对产业的所有权控制,也没有国家直接的实施计划,只有对产业投资政策的间接控制和影响。从政策的侧重点看,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产业组织的引导和规制,而对产业结构的干预相对较小。德国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秩序的公平比产业结构优化更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垄断优先”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从支柱产业的选择看,德国政府没有严格选定过支柱产业。德国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市场竞争的自发过程,政府在其中只是为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秩序性创造必要的制度前提并提供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对外贸易看,德国从二战后初期的艾哈德时代起的各个时期的政府都主张自由贸易,并始终采取自由放任的对内对外投资政策。

(二)产业扶持资金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

从扶持的方式看,德国政府通常不直接向某个企业提供财政补贴,而是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融资服务来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德国政府也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提供利息补贴,政府还出资在不少地方建立了信用保证协会,在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提供信用担保,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困难。从扶持重点看,刺激技术进步,特别是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成果扩散是产业资金扶持的重点。例如,2006年至2009年期间,政府投入120亿欧元用于扶持纳米、生物、微系统等17个重点领域内科技研发和推广。

(三)营造私人部门为主体创新环境,促进技术进步与共性技术转化

一方面,政府较少干预具体的技术研发活动,研究开发活动具有独立自主性。1949年,德国宪法规定了科学是完全独立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并不会通过政策使国家科技资源向某个具体方向或领域集中,科技政策也不会制定很具体的使命取向、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注重共性技术的传播和转化。德国各个科研联合会在共性技术的传播和转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独特的筹资机制、合作模式、评估方式和转化机制保障了技术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四)以技术进步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扶持和促进政策

首先,鼓励中小企业的创办,协助中小企业融资。德国联邦政府和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施了“自有资本援助计划”、“共同任务”项下的改善地区结构计划等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创办的各种政策和计划,对新开业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和技术、人才帮助。其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具体的政策包括:(1)中小企业制定科技转让促进政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专门计划,以促进多家企业与研究所开展共同研究项目和签订第三方研究开发合同。(2)企业研发人员间接促进政策。1989年,德国在西部地区实施“工商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促进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对企业的新聘科技人员提供一定数量的工资补助,以促进科技人员流动。(3)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担计划。通过低息贷款和承担部门责任的方式鼓励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其他投资者尽可能早地介入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中去。总之,联邦政府各方面的政策都给中小企业扶持和引导,不干预主义和非歧视产业政策,再加上价格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通过终身学习机制实现劳动技能提升

首先,德国鼓励终身学习与劳动力技能提升的政策有明确而统一的方向。德国终身学习与劳动力技能提升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并与时俱进,从最初倡导继续学习开始,到提出终身学习的方式。其次,终身学习和劳动力技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德国拥有全球体系最大、覆盖最广、能量最强的成人教育机构。成人教育中心的办学灵活,收费低廉,劳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很低成本接受到需要的培训。第三,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德国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对终身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激励也是全方位的。例如,对全时参加学习并独立开办企业的人员给予自主并部分免于归还贷款。

(六)促进知识产业聚集的集群策动政策

作为产业集群的行动主体之一,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增进厂商之间的信任,催生厂商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格局;三是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升级;四是发挥产业集群政策的策动效应,即从单个的集群内部主体间的合作到集群整体的创新,从单个的集群创新转型到集群之间的合作。

二、德国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经验对中国工业化的启示

首先,实行科技立国。德国以私人经济部门为主体的技术资源结构和促进优化创新环境的政策值得我国借鉴。通过各种研究学会组织,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与企业主导的应用研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打通了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应用的通道,同时也使得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研发获得资金保障。德国政府还非常重视对前沿技术和未来技术的研发,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德国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不断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优势。

其次,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一是规范市场竞争,促进中小企业的繁荣。我国虽也制定了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以及促进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其中有一些措施不是从反对限制竞争的立场出发,而恰好是从限制竞争的角度去制定政策。可以借鉴德国规范市场竞争和产业组织方面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环境。二是规范政府职能,完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缺乏各级管理部门的服务,2000年以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艰难。应该学习德国政府的做法,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重在“服务”而不是规制,重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而不是针对具体企业具体项目的资助。三是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政府对中小企业信贷不是直接对企业,而是通过中小企业银行,政府给予贴息支持。对中小企业股份投资和风险投资方面,德国政府对新型行业、高科技中小企业等进行直接投资,但不参与企业管理。

最后,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第一,终身学习由政府主导并提供支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统筹领导协调规划,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机构的功能,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共享。第二,加强不同教育体系间的合作。我国学校教育体系内部各种学校体系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相互沟通与衔接的关系。应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加强各类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建立非学历教育学习成绩的评估鉴定和学分互认等制度;加强教育制度的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变单一的,只有通过大学才能成才的“独木桥”为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和创新都可以成才的“立交桥”。第三,以政策法规为引导。德国从儿童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到终身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其完备的法律体系也是终身学习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我国的终身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立法还比较缺乏。应借鉴德国经验,大力加强终身学习的法制建设,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及相关责任,将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② 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垄断组织形成

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一方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所造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竞争的结果。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
主观原因:
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③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德国带来什么影响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内燃机、汽车,无轨电车等。德国后来居上超过英法后,为与英国争霸,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国,与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扩军备战,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④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题答案选B。A项资产阶级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始于工业革命,即19世纪中期;德国在统一后有了强大的中央政府,日本明治维新后天皇权力空前加强,有利于依靠政府力量发展资本主义。
第二题答案选C。题目中这段话正是修正主义的体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力大大提高,欧洲资产阶级为了避免巴黎公社式的暴力革命重演,拿出自己高额利润中的一点点来提高工人的政治经济待遇,通过社会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权益。工人运动中尤其是一些上层工人运动领袖革命性发生动摇,修正主义——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主张以和平合法的方式夺权的思想——占据上风。所以嘛……选C.

⑤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卓越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概况:①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这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德国为中心。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成果:①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②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③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出电灯。
④1893年,德国人本茨发明了一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车。标志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⑤1896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出无线电报。
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出飞机。
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电力、汽车、化工等新兴产业的诞生。
②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与沟通变得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③它促进了生产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同时也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转变。

⑥ “大国博弈”工业革命之后,德国要如何应对“一夜暴富”的英国呢

前言:

英国在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出了自由贸易,并与其他还未跟上脚步的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落差。这也就能让英国对其他国家形成经济上的降维打击能力。这样一来,英国的受益面就变得非常大,十分利于本国的发展。但是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们就必须得想方设法地去对抗英国的降维打击。

那么它们到底该怎样做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拿德国的反抗思路来举个例子。而想了解德国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19世纪前期德国重要的经济学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为什么要说他呢?因为他的理论就已经代表着工业革命时代德国对英国的反击思路。

总结:

英国所开展的自由贸易,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降维打击。而德国在对英国的反击过程中,先从理论再到实践,实行了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的路线,最终成功实现了对英国的反击。当然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工业革命之后,德国面对“一夜暴富 ”的英国,其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当然了,也许这个时间间隔有些长,但无论怎样,最终它还是走到了工业大国这一行列中。

⑦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概念:垄断组织,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垄断组织有多种形式,如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合并组成的垄断组织;康采恩是共同依赖某一大金融资本集团的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不论垄断组织采取何种形式,它们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前提而形成的,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还是独立的,但它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托拉斯和康采恩则已是大型企业合并组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和企业群。因此,垄断组织既是一种旨在攫取高额利润的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又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187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早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就已开始出现个别的垄断组织。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于是垄断组织较多地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在各国的表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1.美国:美国的垄断组织主要采取托拉斯的形式,这同美国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很高有密切联系。美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创业之初规模就很大。它们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很快挤垮了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把生产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样,同一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垄断销售市场和加强竞争能力,又进一步采取合并的形式组成“托拉斯”,确立了它们的垄断地位。1904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美国出现的第一个托拉斯是1879年成立的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它在建立之初就掌握了全国石油的90%,是美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美国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
2.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仅次于美国。由于德国农村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它作为较晚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扩大国外市场方面又面临激烈的竞争,因而解决销售市场问题十分紧迫。德国虽然也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大企业,但还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条件,使得在产品销售上进行垄断联合的“卡特尔”成为德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1857年德国出现了第一个卡特尔,到1870年增加到6个。187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卡特尔迅速增加,1879年已有14个,1890年猛增到210个。在19世纪末的高涨和1900—1903年的危机期间,垄断组织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05年卡特尔已发展到385个,垄断组织遍及采煤、冶金、电气、化学、食品等工业部门。再20世纪初,卡特尔开始向高级形式——拥有统一销售组织的辛迪加发展。与此同时,在一些主要生产部门还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巨大托拉斯和康采恩。因此,20世纪初垄断组织已成为德国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1907年,拥有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总数占工人总数的39.4%,占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特别是重工业和运输业中,许多往往被一两个垄断组织所支配。1910年,莱茵—威斯特法利亚煤业辛迪加的煤产量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控制,航运业则集中于汉堡—美利坚公司和北德意志航运公司手中。
3.英国: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占优势的纺织业等旧工业部门的生产集中程度较低,以及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为资产阶级带来高额利润等因素的影响,垄断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也比美、德两国要低。就垄断组织的形式而言,由于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在销售方面较少实行联合的辛迪加和卡特尔。它的垄断组织一般都是经过激烈的竞争,由若干家大企业合并改组为大股份公司,并进行一系列兼并活动后形成的生产上的联合。垄断组织在各工业部门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重工业方面,特别是新兴工业中发展较快,垄断程度也较高,并开始出现跨部门的垄断联合企业;在轻工业方面,特别是在棉纺和棉织这两个部门中甚至尚未形成垄断组织。而在生产比较集中的棉线和染整业中也出现了垄断组织;为了抵制美国烟草公司的倾销,英国的制烟大企业也于1900年合并成帝国烟草公司。
4.法国:法国向垄断阶段过渡时,工业生产的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法国中小企业比重很大,工业生产集中程度比较低,因而在垄断组织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上比不上美国和德国。同时,它也没有形成某种比较突出的垄断组织形式,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在法国都有所发展。法国的垄断组织首先发生在重工业部门,特别是冶金工业以及与冶金工业密切有关的部门。
5.俄国:俄国资本主义起步虽晚,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开始进入垄断阶段。在俄国,辛迪加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这是因为重要工业企业一般都分别掌握在不同国别的外国资本家手中,它们在生产上难以联合组成托拉斯;而政府的大批订货和保护关税政策,又使资本家争夺订货和国内市场的斗争异常激烈。于是它们便组成辛迪加加以调节彼此间的矛盾。早在19世纪80年代,俄国就出现了一批垄断联合组织。但垄断组织的广泛发展是在1900至1903年的危机以后。
6.日本: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欧美先进国家落后得多,但它的近代工业一开始就操纵在得到政府特殊保护与扶持的少数特权资本手中。这类特权资本原来就广泛从事商业、金融、运输、工业生产等各个部门的活动,以后它们又在对外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中膨胀起来,很快便转化为垄断资本。它们大多采取康采恩的形式,其主要代表是三井、三菱等财阀。
在工业生产集中并形成垄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也达到很高的程度。随着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它们控制了全社会工商业的经营,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与工业资本相融合,形成所谓“金融资本”。在比较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金融资本形成的过程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些国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一些资本家缺乏创办这类企业的资金,于是银行的贷款成为它们所需要的重要来源,这就促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结合。如美国的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不仅统治者美国的整个银行业,还是拥有成百家工业企业的巨头。
影响:垄断组织作为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体,必然会带来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作为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它的出现却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
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它们在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良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所能提供的条件,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了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因此,为了摆脱危机,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
3.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企业合并而极大地扩大规模之后,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可以产生如下一些优越性:企业合并后拥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这就有可能使用那些位置最有利的工厂和最有效率的机器设备来进行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实行更有效的分工,在不同的工厂里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同时它也能使副产品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当一个托拉斯拥有生产同一产品的许多工厂时,就可以通过对各家工厂进行仔细的比较,发现既节约又效率高的生产方法;通过许多企业的合并,可以取消重复的高薪职位,以减少行政费用,并获得最有才干的技术专家和经营管理人员;如果托拉斯进一步实行纵向联合,不仅控制生产,而且控制原料资源和加工以及产品的销售,就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垄断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竞争仍然是生产发展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没有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放慢,反而使它加快了。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很高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率分别为4.8%和4.2%。相对缓慢的英法两国也分别为1.4%和3.3%。
垄断组织虽然有促进生产发展的积极一面,但是它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1.垄断组织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
2.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鄙丑恶的手法。
3.垄断组织的形成,必然伴随者食利阶层的出现,他们靠海外投资及向外国放贷(如法国对俄国的贷款),坐享超额利润及高利息收入,因而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
4.垄断组织推动了殖民扩张。它不仅继续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因此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5.垄断资本是战争的根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必然导致它们之间的争霸,不可避免地导致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⑧ 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底层的人们!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体系最终确立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而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则导致列强争夺矛盾加剧,最终爆发一战。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建议以【历史纵横】《印度工人正在铺设电缆》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近代电讯业的发生:在这一时期,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起来。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爱迪生等人在贝尔发明的基础上作了重要改进,使电话通讯很快风行全球的许多国家。1877年,美国建成第一座电话交换台。随后,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华沙等地相继成立了电话局。无线电的发明是19世纪末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这种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制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1899年,马可尼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1901年,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4)化学工业的建立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有机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5)“钢铁时代”

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教学建议:初中教材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介绍仅限于“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高中教学需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五目垄断组织的出现。教材从主要介绍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以及垄断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教材并未直接说明,可以请学生解答【探究学习总结】中“本课测评”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产业结构侧重以及广度及深度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2)垄断的产生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垄断”的影响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教学建议:关于“垄断组织的出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答【探究学习总结】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什么叫垄断?什么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的。然后再问垄断是怎样出现的?有何作用与影响?引入学习内容。教学建议,可指导学生从垄断组织的出现原因来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最好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何影响?有人说垄断加剧了竞争,是资本主义走向衰亡的表现,对此你有何评价?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应当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和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六目世界连成一体。教材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度、广度、提供的技术进步和物质手段等角度阐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所起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带来各国民众社会生活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成为将局部性的国际交流推进到全球性的沟通,将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联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的根本动力。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诸国。于是,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且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建议组织学生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之间的关系。请学生思考:所谓“世界市场”的概念是什么?它需要什么条件?(世界市场在广义上指的是国际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合,它的出现,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两次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的推动作用。

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德国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c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27 21:26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的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他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他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他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⑩ 德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蒸汽火车
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5.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工业化时期德国如何看待垄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岳阳市区哪里有培训汽车的 浏览:373
汽车和高铁哪个厉害 浏览:439
奥迪q5进取型蓝牙在哪里打开 浏览:943
广州汽车贴车衣哪里好 浏览:496
新型工业都有哪些 浏览:296
北京美孚工业油一般多少钱 浏览:436
工业化如何改变童年英文演讲视频 浏览:915
汽车怎么翻新大灯 浏览:602
宝马x3电池怎么换电池 浏览:347
连平三角工业园有个什么学校 浏览:668
河北工业氧气多少钱 浏览:275
三河工业新区管委会有哪些大学 浏览:176
路虎奔驰g哪个好 浏览:585
广东省核工业局单位如何 浏览:275
汽车划痕怎么局部喷漆 浏览:765
奔驰c180适合什么脚垫 浏览:207
绵阳到遵义的汽车多久 浏览:242
奥迪田宫哪个质量好 浏览:584
汽车内置音响哪个好 浏览:678
汽车发动机灯亮怎么办 浏览: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