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什么是千亿级工业园区新闻

什么是千亿级工业园区新闻

发布时间:2022-07-29 00:34:06

1. 我没去过苏州.我想知道苏州工业园区里有多大.里面是干什么的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1994年至今,已先后召开十一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八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9年,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园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2.8亿美元,其中出口241.6亿美元,继续保持了较大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18元,分别增长了13.1%和12.6%,区域发展呈现“经济持续回升、转型步伐加快、民生更加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回暖,园区经济发展向好回升态势更趋明显,经济运行呈现“高开”局面,外向型经济指标明显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前水平。今年1-6月,全区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4亿元,增长30.1%;工业总产值1715亿元,增长27.5%;新增注册外资17.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56.2亿美元,其中出口162.7亿美元,分别增长67.7%、5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亿元,增长21.9%。 近年来园区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转型发展初显成效。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先进产业高度集聚,8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32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去年底分别达到32.5%、63%,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3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2.创新活力显着增强。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集群推进,建成和在建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形成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10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创新功能加快完善,建成了IC设计、软件评测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美国冷泉港会议亚洲分会等1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集聚各类创投机构90多家,创投资金规模超18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60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中科院创新工程三期—中科纳米所揭牌投运并通过预验收,全国第三个国家级创新园——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挂牌成立;2000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达250多家,创新型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3.东部新城快速崛起 。主动融入苏州中心城市发展,高标准推进各功能板块建设,东部新城初具雏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一开始就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与“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开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多亿元,动迁民房5万多户,集中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源厂设施,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完善城市功能,国际博览中心、科文中心、摩天轮等地标工程相继建成,九龙仓、新鸿基等多幢超高层建筑开始启动,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14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13家,引进知名商业品牌20多个,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新的商业商务和文化中心。优化城市环境,以环金鸡湖区域为重点,积极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累计新增绿地2800多公顷,绿地覆盖率超45%,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 4.中新合作持续深化。 始终高举中新合作旗帜,深入推进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被两国领导人誉为中新合作典范。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编制现行规范有效文件103件,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例如: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试点、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个SZV空陆联程双向通关模式、首个综合保税区、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园区经验加快辐射,国家商务部去年专门发文推广园区发展和借鉴新加坡软件经验,“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成为苏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江苏省南北共建项目—苏宿工业园开发初见成效,跨江联动项目—苏通科技产业园正式启动。 5.各项事业和谐共进。 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社保并轨以及富民惠民等实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完成农村民房一次动迁,基本实现城市化。社会事业更趋繁荣,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党的建设更趋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设立了“中心区—社区—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阵地活动”,基层党建实现了“有效覆盖”。重视廉政建设,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与土地公开拍卖等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虽然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民生改善与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繁荣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 当前,园区进入了“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的重要阶段,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中新两国领导人指示和理事会要求,瞄准创建“生态、科技、物流、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和“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园区之一”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中新友好合作,加快实施“四大行动计划”(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努力打造“三大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及早把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一是全力塑造先进产业品牌。始终把产业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全面落实“3+5”产业规划,推进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坚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产业发展之路,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体系。力争形成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4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及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生态环保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度和竞争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创新品牌。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导向,加快推进开放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聚焦科技跨越计划,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推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生物纳米园、光电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5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6-8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创新型领军企业、30家左右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创新型科技园区。 三是全力塑造新城建设品牌。抓住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设计、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加快城市转型。重点加快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外包经济、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经济、物流会展经济、旅游文化经济五个特色现代服务业,力争3年内服务业年均增速超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国际技术产业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终维护发展好中新合作优势,与时俱进加强双向学习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机制,巩固提升园区项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舰”地位。充分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强先行先试探索,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考评机制,完善“精简、统一、效能”的管理体制,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继续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谐社会品牌。以社会民生为根本,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对接、产业对接、建设对接、管理对接”的思路,提升区镇协调发展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积极塑造多元多彩、开放包容的园区文化,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新天堂”。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 苏州园区未来10规划目标是怎样的

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思路汇报会近日在北京举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作《“新产业、新城市、新人才” 面向“十二五”的苏州工业园区》主题报告。

杨说,“十一五”期间,是中新合作深入推进的五年。在两国政府支持下,成功争取了国家高新区政策共享、全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试点、首个鼓励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一大批政策支持;“走出去”战略取得积极成效。

“十一五”期间,苏州工业园区GDP增长1.3倍,达到1380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8.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分别达到了34%和60.3%。

展望“十二五”,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样本,苏州工业园确立了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两大主攻方向,“六大战略”“八大计划”和“三化三型”的发展目标。

产业方面,园区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制定了“3+5”产业规划。力争到2015年末,五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千亿级。

城市布局和功能上,园区提出了以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养生区等三大功能板块、两大枢纽节点、三大城市副核组成的“3+2+3”新发展格局。

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园区制定了“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提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纳星人才”计划,力争每年引进和培养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200 名。

会上,中国邮政速递、北京海兰信数据等5家企业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了近12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方正国际与山海经纬的北京GIS系统项目也在现场签约。发改委、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为苏州工业园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揭牌,这也是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预计至“十二五”末,苏州工业园区服务贸易额将占全部进出口贸易额的20%以上。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表示,园区将以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在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式上积极探索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相互促进,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有效结合,市场导向和政策扶持双管齐下的服务贸易的新模式,继续在服务贸易领域发展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 什么是工业园区

这是网络的答案:
概念
工业园区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使用的地区。工业园区的设置,通常是为了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而设立。
用途
工业园区的用途相当多元,除了工厂、厂办等一般工业设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产业使用,甚至有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进驻。工业园区如经过妥善的开发,通常会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聚落。
通常进驻工业园区的产业类型,都为早期较发达的产业,例如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成衣业、毛料制造业、家具业、造纸业、石化业、运输业、化学制造业、仓储业等。1980年代后遂有科学园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园区,起源于50年代,就是现在的硅谷。科学园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企业及大学可以成立新的创投公司(Startup company)。 科技园区是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中,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工业园区通过兴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以及中外合作的科学研究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1]

4. 工业园是干嘛的

工业园是干嘛的?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在中国,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焦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不少工业园取得了经济效益,甚至成为区域形象工程。
截至2010年末,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有8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07家;通过规划论证正在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达到39个,其中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12个。中国各个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县都已开始建设自己的工业园。
(4)什么是千亿级工业园区新闻扩展阅读:
工业园区的选址:
1、所选地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这是由于工业园发展一般都体现着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还需要考虑整个城市的土地总利用规划。
2、要充分考虑现有设施的建设状态及拆迁难度,以及环保要求。前者是工业园在原有物业基础上建设时所要考虑的因素,而后者则包括在空地上建工业园所要遵循的原则,尤其是近几年来,工业园建设一般都要过得了环保这一关。
3、符合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如高科技还是医药业、食品加工业等。这主要是说工业园选址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来考虑,这样既能实现就近原材料的目的,又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

5. 苏州工业园区是哪一年开始建设的近年来苏州市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了《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李岚清副总理和李光耀资政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起动。

苏州工业园区吸收了国内外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又有自身的显着特点:第一,它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兴办的国际合作项目;第二,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成片开发由中新合资的开发公司负责。对外招商引资由中新联合共同负责;第三,国务院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经验。

1999年9月14日,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召开了第四次会议,确定了园区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集中建设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业区,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区。同时按照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以滚动的方式向前发展,根据市场要求,继续开发2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对于未来的发展,双方一致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经济技术合作的重中之重,双方合作框架不变,开发主体合资性质不变,长期发展目标不变,双方合作支持园区发展的承诺不变。
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2002年02月23日,经报请省政府批准,苏州市政府同意撤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娄葑。区划调整后,娄葑镇行政区域面积90.84平方千米,总人口8.04万,辖10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

【苏州工业园区2003年区划一览】 2003年,辖4个镇;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区划名录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跨塘镇 辖:居委会(桥北、新镇);村委会(蠡塘、娄江、娄东、娄中、湖滨、剑湖、古娄、上楼)。
唯亭镇 辖:居委会(唯亭、亭南、泾巷、东亭家园);村委会(浦田、夷陵山、施家滨、悬珠、阳澄湖)。
胜浦镇 辖:居委会(胜浦镇街道、金苑新村、吴淞新村、园东新村);村委会(金港、金东、吴巷、胜巷、旺坊、南盛)。
娄葑镇辖:居委会(新苏、葑谊、葑塘、团结、星湾、独墅湖、斜塘);社区居委会(苏安南、苏安北、官渎、东港家怡、东港家乐、金益、莲香);村委会(板阳、洋泾、倪庄、金厍、群力、东旺港、华莲、周葑、宅前、墩头、斜浜、金田、东巷、盛墩、建国、联合、南旺、南夏泾、姚东、西马、田巷、南沙里、临湖)。

【2004年底】 辖4个镇。(** 此处乡镇面积人口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2004年统计数据。**)
娄葑镇 面积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
跨塘镇 面积33.59平方千米,人口 39751人。
唯亭镇 面积82.15平方千米,人口 32171人。
胜浦镇 面积16.20平方千米,人口 49266人。

2005年,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5]33号),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和跨塘镇实施合并设立唯亭镇。据此唯亭镇将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区域,人口5.8万,辖1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

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率先发展

http://www.subaonet.com 2006年09月02日 苏州新闻网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苏州波澜壮阔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建设史,是振奋精神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史,更是轰轰烈烈继续在高平台上加快发展的发展史。五年来苏州经济发展的一组组掷地有声的数字,令人振奋,令人自豪。细细地解读这些数据,可以真实具体地展示苏州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可以深刻地领悟苏州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

GDP居全国第五位

“十五”时期,是苏州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着提升、连续跨越大台阶的五年。继2002年、2004年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跨越2000亿元和3000亿元的台阶后,2005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亿元,在总量上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66766元,折合人均超过 8000美元。短短五年,GDP连续跨越三个千亿元级的大关,年均增长15.5%%,增速比“九五”时期高出3.9个百分点。GDP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之后,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比2000年提升了2个位次。

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十五”时期,苏州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时机,积极加强“三带”(即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的基础产业带和沿沪浙的配套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两个”计划(即“IT产业倍增计划”和发展规模企业“220计划”),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2005年,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7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31.1%%;总量继续扩大,工业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大关,达 121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908亿元,五年间年均分别增长27.3%%和32.8%%。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列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2位,比2000年提升了4个位次,苏州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第二位

五年来,苏州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等有利机遇,主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第一性经济来抓,坚持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着力加快5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开发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和功能的提升,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实现量增质升。“十五”时期,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107家在苏州投资,累计注册外资5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98亿美元,分别为“九五”时期5倍和2.6倍。2005年,全市(按原口径统计)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2位。

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三位

五年来,苏州积极推进进出口主体、产品、市场和方式的多元化,重视推进大通关和口岸建设,促进进出口贸易继续高位增长。“十五”时期,苏州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年均增幅双双达到47%%以上。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9.5%%上升到2005年的8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了27.5个百分点。2005年,苏州进出口总额1405.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727.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仅次于上海、深圳居全国第3位,比2000年又提升了1个位次。

地方财政收入居全国第六位

五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新增长点的大量涌现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加上全市各级充分发挥财政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项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增收的积极性,从而使全市财政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地方财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同时对国家的贡献也日益增多。2005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18.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6.8亿元,均比2000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0%%以上;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增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国大中城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显示了苏州雄厚的经济实力。

民营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来,苏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注重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全面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以及各项配套政策,加强了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力度,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构筑服务平台,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005年末,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确定的民营经济注册资本三年翻番的目标。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为9.24万户和 23.08万户,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位;注册资本分别为1706亿元和94.6亿元,私营个体经济注册总资本比“九五”期末增长7.6倍;民营企业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29.5%%,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由此,也促进苏州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规模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服务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确定了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明确提出要形成结构优化、特色明显、功能完善、开放度高的服务业体系,使服务业成为“打造苏州起飞的另一翼”。在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励推动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域不断拓展,新兴服务业日益壮大,传统性服务业加快提升。2005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56.3亿元,位居全省第1 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8%%。五年来,苏州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确是令人瞩目的。苏州以占全国0.46%%的人口、0.09%%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占全国2.2%%的国内生产总值、2.3%%的财政收入、9.9%%的进出口总额和8.5%%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佳绩。虽然数据不能代表苏州经济发展的全部内容,但数据是最有说服力和直截了当的事实。上述一组组活生生的数据不仅诠释了苏州过去五年经济发展的辉煌,而且也预示着苏州又一次经济起飞的未来。

6. 昆明: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千亿级园区要达到4家以上

近日,昆明市为加快推进全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激发园区的内生动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昆明市促进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拟于近期推行。
《意见》提出,园区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千亿级园区达到4家以上,其中两千亿级园区达到2家。鼓励以国家级和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园区为主体,对小而散的各类园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托管,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对位于中心城区、工业比重低的园区,积极推动向发展总部经济等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加快推进园区创新发展。每年引进一批重点创新型企业。支持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园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必要的社会事业工程。
优先保障园区土地供应。优先保障工业用地指标,设立园区用地申报、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制度。
加大园区财政扶持力度。对自有资金投入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园区不超过2000万元。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园区规划、规划环评、园区重大公共服务平台等园区软环境项目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
《意见》提出按照差异化的要求,对园区进行年度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同时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扩区调区升级、园区资金支持挂钩。对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园区、年度综合评价位于后三名的园区,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三年考核评价为最后一名的园区,给予摘牌。

7. 成雅工业园的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起步区3平方公里(2015年),近期发展区10平方公里(2020年),中期发展区30平方公里(2030年),远期拓展区50平方公里(2050年)。园区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新材料、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环保产业)、轻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是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地,西部经济新引擎,具有示范意义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新城。
园区按照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互动发展的理念建设开发,既是产业新城,又是城市新区。时间上同步推进,工业区和配套服务区按照1:0.4的比列同步推进;布局上功能分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区位于临溪河以南,宜居、宜商、宜业配套功能区位于临溪河以北。园区配套商住用地开发收益用于弥补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实现投资总体平衡。

8. 国家级工业园区

本报讯 (实习生 唐彬 记者 张启富)昨(24)日,广安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市委六楼会议室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市委副书记、市长侯晓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王建军强调,工业园区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市实现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的战略性举措,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进取;发扬迎难而上的精神,团结协作;发扬热情服务的精神,坚定信心打造千亿级园区,开拓创新勇创国家级工业园区,为推动三次创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常委、副市长蒋维君,市委常委、秘书长苏利明及中、省驻市单位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我市坚持“集中规划、集群发展、项目推进、滚动开发”的思路,短短几年时间,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特别是新桥园区开工建设仅仅两年,便由一片起伏不平的毛地变成了厂房林立,初具大工业气息的产业基地,建成区面积已达2平方公里,园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逐渐增强。两年多来,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8个,总投资120亿元,到位资金20亿元。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不断调优,发展势头不断向好,发展劲头越来越足,综合竞争力已跃居省级开发区三甲,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
王建军在听取了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汇报和与会人员的发言后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和相关区、乡的大力支持下,广安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绩来之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灵活的体制机制,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了集全市之智、全市之力,万众一心抓园区建设发展的大格局,高效优质的服务促进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王建军强调,工业园区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创新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拼搏,把园区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当前开发区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入园条件越来越好,入园企业日渐增多,发展前景美好,但面向未来,园区建设发展任重道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进一步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拓展工作思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定信心打造千亿级工业园区,勇创国家级园区。要积极进取,发扬迎难而上的精神;要团结协作,发扬热情服务的精神,切实增强搞好园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建设工业园区的决心不动摇,扶持工业园区的力度不减弱,强化工业园区的工作不放松,进一步完善园区的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通力协作,搞好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实现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做得大的目标,努力把园区建成综合竞争力最强、环境最优美、社会最和谐、体制机制最具活力的跨越式经济发展平台。
侯晓春要求,工业园区建设要更加重视科学规划,更加重视物流业开发,更加重视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各个生产要素的完善。在规划中,要变单纯的工业区规划为城市新区规划,在推进水、电、路、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把绿化、人居、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考虑进去。规划既要有超前性、科学性,又要讲求实用性、综合性,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和物流业开发,完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配套功能,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配套建设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园区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发挥工业园区在政策、信息、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和功能,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9. 千亿卫星产业园破产,从中可以吸取那些教训

千亿卫星产业园破产,从中可以吸取那些教训

近日位于深圳的新安第一工业园区,曾经有千亿级项目傍身,但仍然没有逃脱过破产的命运,让很多人都唏嘘不已。千亿卫星产业园的破产可能在外人看来犹如大厦将倾,常人很难想象的到如此庞大的产业园怎么会转瞬就成空,但在内行眼中看来偶然之中其实包含着必然。逝者如斯夫,产业园破产已经是不争的一个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从中吸取教训,让自己避免这种结果。

科技公司核心支柱要素包括愿景、品牌、商业计划、知识产权、合同、财务管理、保密协议、公司章程等。这些应条理明晰、与时俱进、明确具体、落实到书面,成为公司的根基。所有这些必须在一-开始就经过深 思熟虑并建立起来,这样在执行和拓展过程中才能跟得上情况变化。大多数投资人迟早会进行一次广泛的尽职调查,因此应预先花点时间为将来做准备。可以从各领域专业人士那里获得帮助和建议,确保你经过深思熟虑。应记住,有人向他们求助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非常愿意帮忙。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千亿级工业园区新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台工业园拆迁建什么门面厂房 浏览:994
汽车自喷漆后多久可以打磨 浏览:417
奔驰42000公里换什么 浏览:810
驴比汽车快是什么原因 浏览:776
汽车fm怎么调频 浏览:835
工业区铺位怎么形容特别好 浏览:485
30万能买什么档次的奔驰 浏览:718
宿迁工业厂房需要多少钱 浏览:822
工业园怎么接电 浏览:481
汽车进气管冒大量白烟是什么原因 浏览:840
汽车违规处罚通知在哪里找到 浏览:438
汽车点火有哪些要求 浏览:673
湘潭工业电梯安装一个多少钱 浏览:889
工业砂光机品牌有哪些 浏览:356
成都二手奥迪价格多少 浏览:461
奥迪q7怎么换挡 浏览:234
冬季汽车冷却液多少钱 浏览:84
汽车前挡膜贴一次能用多久 浏览:923
奥迪a8l电动尾门打不开怎么办 浏览:325
轩逸到底比汽车好多少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