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叙述一下朝鲜的工业和科技水平
朝鲜经济自战后恢复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得到了快速增长,同时,经济结构失衡、工厂开工率下降等问题也开始暴露。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朝鲜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进入九十年代,由于能源不足,原材料短缺,工厂开工率大幅度下降,朝鲜经济开始出现负增长。1999年后开始出现转机的迹象。 朝鲜从建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产业政策。实施这一政策以来,朝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七十年代上半期,朝鲜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8%。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朝鲜的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失调日益突出,重工业比重远远超过轻工业比重。进入八十年代,朝鲜开始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关系,1993年以后,朝鲜开始转换工业政策,从重工业优先转向轻工业优先。 朝鲜制定的1978年至1984年第二个七年计划没有实现预定目标,1987年至1993年第三个七年计划实际完成的工业生产增加和年均增长两个指标都没有完成当初确定的目标,其中,电力、钢铁、煤炭三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增加尤其低,已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直接导致了九十年代后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紧张,使许多工业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Ⅱ 朝鲜的工业基础怎样
优先发展电力、煤炭、冶金和铁路运输等国民经济基础工业部门是朝鲜劳动党一贯方针,也是朝鲜国防工业先行、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先军时代经济建设路线的重要要求。近年来,朝鲜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在优先发展基础工业部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奠定了建设经济强国的坚实基础。进入2009年,朝鲜人民更是充满信心,士气高昂地加快基础工业部门发展,期待实现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近年来,朝鲜在促进大型水电站建设的同时,还按地方特点大力促进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水电站。但是,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和日益扩大的经济规模导致电力仍然短缺。为此,朝鲜电力部门制定了在尽快促进在建大型水电站建设的同时,继续兴建新的电站,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现有电站的发电能力。一些水电厂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提高发电机效率,增加电力生产。此外,朝鲜电力部门还开发多种有价值的经营程序,在促进生产工序信息化的同时,及时检修发电机,提高燃烧效率,按技术规程运转设备,提高发电力。金正日总书记数次视察各地水电站建设情况,提出目标和要求,显示朝鲜对电力问题的重视。 在煤炭生产方面,朝鲜今年计划优先进行掘进和矿井建设,以建设更多新的采煤场,把力量集中到蕴藏量丰富、发展前景大的大型煤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原有煤矿的产量。许多煤炭生产部门整顿并充实了电车,置备了大量货车和长途胶带输送机零部件,创造了能够尽快输送煤炭的良好条件。冶金方面,朝鲜依靠自己的燃料、原料、技术和资源研发更多新的钢铁生产方法,力争靠科技提高冶金生产率。一些钢铁厂在进行熔解炉科学管理、提高熔解实收率的同时,加强废铁甄别作业,有效利用压力机和切割机,积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运输即生产”,这一口号反映了朝鲜对运输部门的重视。在运输部门当中,铁路运输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年以来,朝鲜各地铁路局在许多区段进行更换枕木、压紧路基、补充砾石等工作。一些路段采用各种混凝土轨枕,克服了浪费燃料等运输方面的不合理性。此外,朝鲜今年还将大力促进铁路整修和铁路电气化,充分保障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运输需要。 高举自力更生旗帜是朝鲜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工业部门的重要原则。依靠科技,改造现有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序则是自力更生的重要途径。在新年联合社论号召下,在金正日总书记的领导下,朝鲜人民紧密团结,满怀信念,朝着2012年敞开强盛大国大门的目标奋勇前进。
Ⅲ 发达国家的工业能力VS朝鲜的工业能力
朝鲜属于发展中国家,朝鲜的工业能力比起发达国家的工业能力来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也就是说,朝鲜的工业能力比起发达国家来说差的很远。
Ⅳ 朝鲜和韩国谁的军事实力更强一些
韩国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当然强过朝鲜,但是朝鲜的战争动员能力、核能力都是韩国没有的。
再者,韩国背后有美国人撑腰,朝鲜背后站着中国。中美军力固然有差距,但中国占尽地利优势。
所以,只能说五五开吧,朝鲜和韩国也就嘴上闹闹,太上皇不发话,谁也不敢动真格的。
Ⅳ 为什么朝鲜没有航空工业
没人帮忙啊。中国的航空工业也是在苏联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后来平祖时期缓和了与西方的关系,在发动机和直升机等方面也得到了法国、以色列和英国等过的一些技术。可以说,自己从无到有的发展航空工业在二战前还有可能,这方面的对基础工业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像巴基斯坦,中国不就在扶持他的航空工业。总的来说,以二战后的技术水平,弱国和小国要发展航空工业,必须要依靠外来先进技术的支持才有可能!一般都是从组装、维护,到仿制发展起来的。朝鲜复杂的局势,和国内的高压政策,立场上与我国又总是反复,所以我们自然不会伸手,这种国家除了我们谁还搭理?毛子都膈应它……
Ⅵ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最高水准吗
是的。
航空工业是材料、技术和工艺集成度最高,要求也最高的工业项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
自上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实现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以来,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世界大国地位的标志逐渐从制海权跃升为制空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飞行器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崭露头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飞行器几乎成了所有战争武器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力量。“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000多年前中国军事思想家孙子的一句名言成了描述20世纪现代战争特点的准确预言。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航空工业成为任何一个希冀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在打造自己综合国力时不得不进行角逐的制高点。而在这场角逐中,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各自走出了一条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反思。前苏联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的单纯军事工业的道路,从而走向衰落;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丝毫不放松对航空军事武器研发的同时,积极地让航空飞行器大规模进入民用市场,并与整个经济体系相辅相成,从而构建起一个军民结合、良性互动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在市场运作中日趋成熟,甚至一度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个越做越强,一个越做越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一、注重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
理论上讲,发展军用航空武器应该以打得赢作为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为了赢得战争,可以不惜血本。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胜负的条件却越来越复杂,能否打得赢,首先取决于能否打得起。美国所创造的模式诠释了这样一种规则:民用航空发展中遵循技术领先的原则与兼顾经济适用性原则不可或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航空领域一枝独秀的是“高低搭配”模式,美国再次率先推出新一代(第四代)战斗机F-22,并且已开始小批装备部队。与此同时,与F-22相搭配的多用途四代战机F-35也进入研发的攻关阶段。先发展一种技术领先、性能全面、成本较高的主战飞机(F-22造价约每架2亿美元)后,再选择其中经济性好的通用技术发展一型低成本主战飞机。两型飞机搭配装备部队使用,这是美国人从第三代战机开始创新的一种模式,实现了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保证了美国在未来战争中既能打得起,又能打得赢。这就是着名的“高低搭配”发展模式。
美国在这个模式的运用上,可谓屡试不爽。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世界战机发展历史。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问世以来,战机已发展了四代。第一代以前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为代表。这两种战机在朝鲜战场上过了招,结果是米格-15明显占上风。而且从两种飞机推出的时间来看,前苏联也略为领先于美国。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竞争让当时的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奋起直追,很快推出了F-105“雷公”、F-4“鬼怪”式等着名二代战机。与此同时,欧洲还推出了“幻影”、“超军旗”等具有代表性的二代战机。但是在第二代战机的竞争中,前苏联也未示弱,推出了由米格-21、米格-23、米格-25、苏-19、苏-25等组成的第二代战机大家族。按照不同作战用途来看,苏制二代战机品种齐全,蔚为壮观。而美国在主战飞机方面则显得花色品种较为单一。但是美国不甘示弱,率先让战斗机配备空空导弹,扳回一局。尽管F-4在越战中吃过不带航炮的亏,但空空导弹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导致前苏联也不得不急起直追。可以这样说,二代战机的角逐中,美苏打了个平手。但是,美国在轰炸机(比如B-52)、侦察机(U-2)、运输机(C-130)、直升机等方面都明显胜出前苏联,显示出西方在发展航空武器方面已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指导思想。就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大大领先于前苏联的。
指导思想的领先,决定了美国终于在第三代战机的角逐中与前苏联决出了高低。经过越战的洗礼,美国在对战争的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了当代军事变革的萌芽,认识到了只有打得起,才能打得赢,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是同等重要的指标。因此,美国在设计理念、发展速度、技术水平、装备模式上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统筹,从而全面超越前苏联,占据了航空霸主的地位。美国第三代战机的推出,同时也创新了主战飞机发展的新观念,开创了一个技术领先和经济适用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即“高低搭配”发展模式。美国空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5,与低端的F-16搭配;在海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4,与低端的F-18相搭配。具体做法是先集中力量拿下体现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高端战机,做到先声夺人,占领技术制高点。然后再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设计出一型经济适用的低成本战机。所谓低端,并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针对于低成本的经济性而言的,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使用概率较低的功能设置,争取最佳的使用费效比,突出其实用性。
海湾战争中,第三代战机的这种搭配模式充分显示出其优势。空军的F-15战机和海军的F-14战机负责夺取制空权,剩下大打出手的事全部交给F-16和F-18战机。实际上,F-15和F-14只不过是一个显示美国领先掌握现代航空工业制高点的标志而已。这两型战机从问世到现在,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意义的空战。美国维系这种象征是煞费苦心的。美国在对外军援中,F-16战机可以卖,但在四代机问世之前,F-15战机则轻易不卖。到了今天,海军主战飞机中,F-14战机已全部退出现役,留下来的是经过几轮改型发展而成的F-18战机。而F-18在技术水平上已比最早的F-14战机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技术成熟,成本已大大降低,经济性非常好。可见“高低搭配”的发展策略中,高端战机一方面仅仅是象征而已,另一方面也为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样一种模式也为后来紧赶慢赶追上来的前苏联第三代战斗机所仿效。前苏联推出的苏-27战机(高)和米格-29战机(低)搭配,但由于与美国理念上的差距,效果远没有美国的好。以至后来这两种飞机在发展中主次不分,反而是苏-27战机衍生发展走到米格-29前面,形成一个大系列,而且还大量外售、到处卖。在第三代战机发展中,前苏联失手的不仅在主战飞机,在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空中预警等特种飞机的发展上都处于下风。前苏联解体后,这种情况雪上加霜,终于使今天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较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是一落千丈,败局难以挽回。
第四代战机,是迄今为止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先进水平的标志,具有短距(垂直)起落、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智能化航电系统等优化特征。第三代战机在飞行表演中,沿与飞行方向平行的轴线侧滚的高难度动作已经令人大开眼界。而新的四代战机,则还可以沿着与飞行方向垂直轴线作类似于体操表演中360度前空翻的空中动作,甚至可以瞬时做到尾朝前头朝后的飞行,技术水平之先进是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美国在发展第四代战机中,继续沿用“高低搭配”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并在技术集成性、通用性上下了更多的功夫,使空、海军可以共用一个飞机平台来发展,从而使经济性更加突出。
从以上四代主战飞机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即便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西方国家也始终贯彻以市场意识和经济性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实际上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现代意识。而在这方面,前苏联则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思路上的差距,决定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然处于落后局面。而今天,对于整个体制机制都脱胎于前苏联模式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种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要赶上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水平,首先必须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超越。☆
二、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统一
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相结合,实现军民良性互动,是促进现代世界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企业极少有只生产军品的纯粹军工企业,所以他们的寓军于民,通常是在生产民用航空产品基础上生产军用航空产品。而像生产发动机、航电等重要航空元器件或系统的重要企业,其寓军于民的含义就更是广义的,不但生产同类民用航空产品,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产融结合、多元化发展的大企业集团。比如生产F-15、F-16战机的发动机(F110)和F-14、F-18的发动机(F404)的美国GE公司,不但生产了波音、空客系列民机用的发动机,而且从电灯泡、火车头、医疗CT到塑料、金融、租赁、保险、房地产,甚至NBC广播电视等行业都涉足,是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而生产F-22战机发动机(F119)的联合技术公司,同时也是生产着名的开利空调、奥悌斯电梯的生产商。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让重要的军工企业都寓军以民,甚至实行多元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以军转民的战略。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以军转民战略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军转民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我国军转民是纯粹的军工企业全面转向民用产品生产或部分转向民用产品生产,实现军民结合,因此我们军转民仅仅是在生产能力上的调整,甚至针对当时军工生产能力剩余,提出了“大转、快转、全面转”的口号,要求一部分企业彻底实行从军工转向民用。而西方的军转民则是利用政府军备采购方面的公共投入,发展军民两用的领先技术,首先在军用航空器上使用,成熟后立即转向民用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民用航空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实际形成了政府对航空科技工业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政府直接对竞争性行业进行补贴和保护是不合理的。尤其在WTO的制度框架下更是不允许的。然而军用产品则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军工”成了有条件的国家用于保护本国高技术行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篱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政府通过大量的航空军用产品开发投入和军需采购的转移支付,实现了政府对本国航空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和保护。表面上资金投入在军事产品上,这样政府的行为不受WTO规则的限制,然而所形成的技术却可以顺其自然地转向民用产品领域,从而提升了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的竞争力,使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好处,占了便宜。
这样的范例在西方航空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民用喷气式飞机的诞生。上个世纪中叶,喷气式飞机问世后首先是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当时的民用飞机都还是速度缓慢的螺旋桨飞机。后来西方英、美等国率先把喷气技术用于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美国波音公司把军用喷气技术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开发出民用喷气式客机,从而一举奠定了此后超越原来在民用飞机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麦道公司的基础,直至上个世纪末干脆把麦道兼并。二战期间,波音公司生产了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B-29大型轰炸机。二战之后,波音、罗克韦尔国际和罗斯罗普公司生产了美国战略轰炸机三杰——B-52、B-1和B-2。美国波音公司借助政府对军品投入的支持,在以军转民方面好戏连台,表现十分出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波音公司在竞争大型军用运输机时失利,败给了洛克希德公司的C-5A“银河”之后,直接把投标方案改成后来驰名于世的大型洲际客机波音747,使波音公司获利巨大,并且以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国国内民机的霸主地位,并一度横扫欧洲竞争对手。
以军转民的另一个生动例子是欧洲空客公司(Air Bus)的崛起。当美国民用航空工业大有独占全球市场之势的时候,欧洲航空工业坐不住了,下决心联合起来和美国抗衡。然而,要在竞争中战胜已成气候的美国民航工业并非易事,没有技术上的明显优势是不可能的。欧洲空客起步时,举步维艰。后来空客公司在开发A320型飞机时,大胆创新,选择了一项在军用飞机上已经使用过的电传操控技术。实际上,这项技术是美国人率先使用在F-16战机上获得成功的。但在把这项技术及时转到民用飞机的问题上,美国人打了个盹,让欧洲空客公司占了个先手。空客公司由于使用了新的电传操控技术,设计出新的客机,大大地改善了飞机操纵控制性能,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机械操控的一些致命缺点。驾驶员驾驶传统的机械液压操控的飞机,每一型飞机必须做一次适航取证,而且各型飞机的训练模拟器都是不同的,民航公司拥有几型飞机就要有几型训练模拟器,使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采用新型的电传操控技术的飞机,不管有多少型号,都可以共享一套训练模拟器,而且驾驶员也无需进行复杂的重复取证。仅仅这一项技术就使空客飞机别开生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度过了艰难的时刻,从而救活了奄奄一息的欧洲民机工业。竞争促进了发展,以后波音公司在所开发的型号中也不得不采用电传操控技术,世界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得以整体提高。
其实西方航空工业军民良性互动,还体现在其产业整体发展上面。如前所述,当西方在第三代主战飞机的新一轮竞争中使前苏联败北之时,恰好也正是西方航空产业蓬勃发展之日。他们在民用航空产品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又反过来支持这些军工企业不断对技术进行超前研究,而新技术的不断启动和突破,也使得政府支持这些企业的信心不断提升,促使政府对航空工业作出更多的扶持。相比之下,当俄罗斯在第三代战机勉强跟上美国时,民航飞机的发展势头则已是日薄西山。以致于今天,俄罗斯开始大量使用西方的民航飞机。造成这样的结果,完全是由于与西方截然相反的发展思路决定的。西方的航空科技工业无论是提供军品的企业自身,还是从事军品采购、公共开支的政府和军队,都树立了牢固的市场意识,把经济性作为重要指标来考量和把握,并把航空科技工业深入到整个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每一根神经,从而走出了一条军民技术互动、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
三、提升综合国力和创造虚拟价值相统一
前苏联的解体,一代超级大国香消玉殒,后人对前苏联兴衰成败的缘由指点评论颇多,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其中有一点是和航空工业发展有关的。
有不少观点认为,前苏联穷兵黩武,花巨资发展军事工业,结果牺牲了关系民生的民用工业发展,使前苏联经济出现危机,认为这是导致前苏联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一种观点,俄国人自己也是认同的,因此苏联解体后,他们又是卖航母,又是卖飞机,理由是他们没有钱,养不起。可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穷兵黩武,美国怎么就没折腾垮台,而且越活越滋润,这其中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呢?对于此,那些批评前苏联过度发展军工的人们往往疏忽了!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前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前苏联只发展实体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立足于创造物质产品。而美国则不同,它成熟的市场体制,包括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发达的证券市场,美国在不断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但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大量的非物质财富,甚至把本国货币发展成世界硬通货,以致于只要印出钞票就意味着创造出财富。
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储备美金。我们不禁要问,人们凭什么对美国如此有信心?答案是:美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没有人相信美国会垮台,没有人怀疑美国的强大,所以尽可能放心地存储美元作为硬通货而高枕无忧。可见,美国不惜斥重金发展军事科技工业,是有其经济价值的,因为美国一直是把以军事力量为重要基础的综合国力,转化为以证券业等为代表的虚拟价值进行寻租获利的,由它支撑着让美国成为金元帝国,让全世界都信任美元。
于是理所当然地,西方的航空工业企业几乎都是重要的上市公司,由于军工概念的特殊性,往往可以让具有军工概念的股盘居高不下,一旦发展的需要,就可以最低的成本筹融所需的资金。因此,美国表面上是投巨资发展航空工业用于军事目的,但却有另一个顺手牵羊、以小博大的目的,即通过发展航空科技工业来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作为“抵押”换取信心,在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市场上寻租获利,获得更大利益。可以这么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投资都没白投,他们从虚拟经济市场上换回来的价值远超过他们的实际投入,所以美国始终也没有前苏联在航空工业投入上那种捉襟见肘的尴尬。这个奥秘,到今天也不是世人都能看明白和理解的,但美国却深谙此道。
难怪乎,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新式航空武器时,在对外保密宣传方面往往采用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前苏联号称“铁幕后面的国家”,对于所发展的航空武器产品往往是严格保密的。而美国恰恰相反,经常是一种新一代武器在预研和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大肆炒作,甚至像炒作好莱坞大片一样下功夫。原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用一只眼睛盯着研究发展新一代航空武器时,同时就把另一只眼睛盯着打造其股市上的虚拟价值。应该看到,这样一种以综合国力进行价值寻租获利的运作,只存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前苏联所不具备的,所以前苏联穷兵黩武,越搞越穷,而美国同样穷兵黩武,则越搞越富,形成巨大反差。
可以想象,美国投入资金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武器的过程,同时也是为打造综合国力创造新概念的过程,新航空武器还没有完成研制开发任务之前,所投入的资金也许早已从证券市场上捞回来了。所以,美国十二个航母战斗群在世界各大洋耀武扬威地游弋时,全世界人民都透过证券市场为美国买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然而这一切,在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苏联则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前苏联并未败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指导思想上首先败北,正所谓思想有多远,步子就能走多远,两个超级大国在航空工业上的竞争,最终表现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产业发展思路、运作模式、综合国力的角逐上。☆
四、结束语
以上从世界现代航空工业发展中得到的三个启示,恰恰是今天我国航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都没有做到的。如果说,我们的航空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可以用算术级数来衡量,那么,我们在运作管理方面和西方的差距恐怕就要用几何级数来衡量了,甚至有些西方国家已经驾轻就熟的发展运作模式,我们想都没想过,更不用说在实际发展中融入这些概念。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应该下决心迎头赶上。
在整个航空科技工业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国航空科技工业与现代社会广义虚拟经济体系的深刻关联,始终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坚持经济思维(即使发展国家采购、政府买单的航空武器产品也不能例外)。我们必须拓展两个市场,大力发展民用飞机,从过去航空工业只有军品一个市场,转变为军民结合的完整市场,从而创造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还须认识到,要达成此目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层面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破茧而出,必须下大决心突破军工过度神秘的惯性思维,敢于让军工企业真接上市,大踏步地走向资本市场,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走产融结合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赶上和超过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Ⅶ 军事需求与航空工业是怎么样的
本世纪初,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前苏联、美国和日本等国是最早建立航空工业的国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作战飞机数量超过了2000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动用了大量轰炸机、侦察机、战斗机、攻击机和运输机,并发挥了显着作用。这推动了战时各国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总共生产了各类飞机约20万架,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约23万多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开始出现了一批有较大规模的航空工业制造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航空工业又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这是因为参战飞机种类增多,性能提高,使空军成为对战争全局有重要影响的军种。1939年~1945年。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参战国的飞机装备数量逐年增多。这些参战国的航空工业在战时迅速膨胀,一些生产民用车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民用产品制造企业都加入了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行列,一些国家的航空工业在战时成为国内的最大工业,如1944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有135万人和182万人从事航空工业生产,年产飞机达10万架和2.6万架,航空工业产值跃居两国工业产值第一位。据统计,仅1941年~1944年间,美国军用飞机总产量达29.61万架,英国达10.26万架,德国为10.4万架,苏联为11.07万架。各参战国的飞机年产量在1944年约比战争初期的1939年提高了8~10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军事订货减少了,但由于冷战开始,以美国、苏联为竞争对手展开了长达40年之久的全球性军备竞赛,使航空工业虽在产量上远不及战时,但在飞机质量上则不断地提高,航空科学技术以高速度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喷气推进技术,它带来了航挛工业的新飞跃,以最能体现先进航空技术的综合体——喷气式飞机研制为主要内容的航空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了,由于飞机机体设计、喷气推进技术、航空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强度合金和复合材料技术等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使得航空工业在高、精、尖发展方面迈开了大步。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航空工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人员的比重明显增大。同时,军用飞机的种类不断增多。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在朝鲜、中东地区、印度支那、南亚、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湾地区先后发生了一些局部战争,这些局部战争进一步推进了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等航空工业强国,通过这些局部战争试验了各自的航空武器装备,从而在新的起点上展开了技术上更高层次的竞争。现代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空中力量的强弱已成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人们记忆犹新的是,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调动4000架飞机,先是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进行了为期36天的轰炸,出动飞机总数近10万架次,使多国部队完全控制了战区的制空权。随后,在近距支援飞机和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仅用100小时就完全打垮了伊军的地面部队。海湾战争显示出了“空、天、电、磁、地一体战”新的作战模式,这对航空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全世界军用飞机的订货量骤然下降,但各国并未放松对航空科技的发展。在海湾战争结束仅3周后,美国政府公布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以显着地位把航空列为美国六大关键技术领域之一,进入了国家翅项关键技术项目的行列,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是为了确保美国在跨世纪的军事实力竞争中和世界巨大航空产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现在的方针是要保持其空中力量,同时用高技术打胜局部战争。为此,美国对军用飞机的发展提出了多研制新技术飞机,同时缩小生产规模的方针。
纵观世界航空工业数十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战争、军备竞赛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刺激了航空工业发展。正是自50年代以来,美国和苏联在高性能战斗机发展方面的竞争,以及70年代以美国与西欧在商用喷气运输机方面的发展竞争,带动了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美国航空工业仍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庞大的。1995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的从业人员为77.8万人,当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年销售额达1071亿美元,其中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销售额分别为309亿和236亿美元。当年净收益45亿美元,在美国各制造业中名列前茅。苏联的航空工业多年来研制生产了一系列飞机,其航空工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有年产飞机2000架以上的生产能力。老牌航空强国英国和法国的航空工业仍在世界前列,特别是英国的垂直起落战斗机、法国的“幻影”系列战斗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此外,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荷兰、日本、西班牙以及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波兰、捷克、印度、印尼、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航空工业也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并都不同程度地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自己的份额。
近年来,随着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该地区加强军备的趋势、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航空工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有可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进入航空工业列强的行列。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出现新的变化。
Ⅷ 为什么朝鲜高丽航空不买波音或者空客的飞机别说没钱!一架两架肯定买得起!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制裁朝鲜。
这种制裁是全方面的,包括军事、经济、科技等等一系列的。
不是说朝鲜没钱不想买,就是朝鲜有钱美国人也不会卖给他,出于脸面朝鲜也绝对不会买美国人造的客机飞机,加上朝鲜民用客机的航班少之又少(目前只通了2个国家固定航班咱们和俄罗斯)
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朝鲜属于不开放的状态,一般国民想座飞机出国旅游基本不可能,即便可以负担起出国旅游费用,其国内审查相当严格未必可以出得去,坐航班出国的一般都是国家公务员出国公干之类的,出国的航班班次需求自然没那么高。
目前朝鲜所有的客机都是清一色的俄罗斯造图148、154、134,安24、148,伊尔18V、76TD等等
Ⅸ 朝鲜的软肋是什么
朝鲜的软肋主要有三个:
一是后勤保障能力太差,当然这个已经超出了纯军事范畴了。据估计,朝鲜军队持久作战能力(各种物资储备)在两周至一个月左右,再久就不行了。
二是装备比较落后。尤其是海军,简直是东亚最烂,没有之一。陆军情况稍好,空军近年来得到了金正恩的青睐,也上升势头明显,但统统与美韩存在代差。
三是军队条块化分割太严重。这条必须单列,虽然也组建了“大联合部队”(朝语直译),相当于中国的合成集团军。但出于金家怕军队造反,部队与部队间、兵种与兵种间、指挥官与指挥官间平时是不交流的,作战预案是不经对接的,平时演练很少在一起,也就是打起来各打各的。
朝鲜是少数具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朝鲜的导弹型号很多,数量庞大。但有一项朝鲜排名世界第一,那就是朝鲜特种兵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