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动物雕刻主要有几种类型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动物雕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在骨片、角器、石片或卵石上线刻的动物画;2.小型动物圆雕;3.装饰在骨投掷器端头上的动物圆雕;4.岩洞深处较大的动物浮雕形象。这四种动物雕塑包括了圆雕、高浮雕、透雕及线刻多种形式,其中前三种都可归类于“独立艺术”(可移动艺术),只有第四种属于“岩洞艺术”形式。
⑵ 玻璃钢雕塑怎么样呢
新型玻璃钢雕塑上市后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景观雕塑上广受人们的青睐。动物雕塑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玻璃钢狮子、玻璃钢马雕塑和玻璃钢麒麟等。凭借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生动的技术,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玻璃钢雕刻具有清澈透明的特点,在日光折射下特别梦幻美丽,尤其是动物雕刻更加生动。
⑶ 前704—前681的亚述雕塑家在动物雕刻方面成就是怎样的
在动物雕刻方面,前704—前681的亚述雕塑家表现出了他们最高的成就。亚述人善于狩猎,他们在表现动物的形象时高度逼真,被猎取的动物逃窜或陷入绝境的情态被亚述雕刻家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雕刻的动物充满了野蛮的活力。
⑷ 动物雕塑家蓬朋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蓬朋(FrancoisPompon,1855—1933)是法国着名的动物雕塑家,他最初跟石匠学习雕刻,因而擅长石雕;他还曾在好几个雕塑工作室学习,也当过罗丹的助手,掌握了高超的雕刻技巧。他经常到动物园观察动物的习性,力图创造出动态中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蓬朋常采用坚硬的直线条,以凸现石头的质感美,他剔除细微的起伏和对对象细节的刻画,用大的块面和直线来结构形象,造成一种现代圆雕所特有的雄浑、明确和富于整体感的艺术效果。他的代表作《白熊》塑造了一个蹒跚迈步、似乎在寻觅猎物的强壮而机警的白熊形象。
⑸ 为什么城市的大桥边都会有动物雕塑
近日四川暴雨引发网友的关注,一张网络截图在各大媒体上疯狂刷屏,有网友称,四川持续的暴雨是因为有人动了“镇水”的石犀。并称石犀放在原址一定有它的道理。
而这些,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还会有水边放铜牛的来历,虽然人们对于这些历史基本已经淡忘,但是还是不经意间在人们的生活中流传下来,中国文化的传承是星火相传的。
⑹ 这是北京动物园看到的,是什么雕塑
龙之九子,第七子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⑺ 动物雕塑的动物雕塑发展史
中国动物雕塑作品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多属陶塑、石雕,也有少量牙雕和木雕。在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陶塑猪、羊头,距今约7000多年。辽宁东沟后洼遗址出土有很多滑石雕成的虎、猪、狗、鸡、鹅、鹰、蝉、鸟、昆虫、鱼等形象,造型单纯而生动。其中一件屈身、阔口、大眼、有角的龙,为已知最早的石雕龙的形象。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有陶塑和牙、木雕刻的猪、羊、鱼、鸟、蜥蜴等动物形象,形体不大,已具备圆雕、浮雕、线刻等不同表现形式。其中一件陶猪,高4.5厘米,长6.3厘米,作低头疾走的动势,体肥、口方,腹部肌肉松弛,将一头老母猪的形态,概括而传神地表现了出来。鱼的身上戳出圆圈或圆窝,以象征鱼鳞。牙雕“双凤朝阳”,长16.6厘米,在正中部位,以阴线刻出一组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缘有跳动的光芒,两侧对称地雕出回首相顾的双鸟,构成相当完整的图案。后洼遗址和河姆渡文化距今都在6000年以前。 有些陶器上的附加小动物装饰,也很生动。河南陕县庙底沟文化的三片残陶器上的捏塑壁虎,一件为细泥黑陶,壁虎身上的平行斜线纹和长而直的尾巴,都造成一种向前疾行的运动感;另外两片是塑于夹砂红陶器口沿部位,壁虎身上戳出很多小圆点,十分生动地表现出壁虎窜动、向器内窥探的动作。甘肃临夏出土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双蛙头形红陶篮与蛙形陶罐,双目凸起或阴线刻成圆圈,口部以长长的阴线刻出,夸张而富于生趣。
大型动物泥塑的残迹发现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之中,有神话动物猪龙和禽鸟。猪龙尚存头、耳、吻及前身、下肢部分,吻部扁圆,上下颚间露出獠牙,下身有蹄爪。禽鸟仅存两爪残块,每趾三节,趾尖锐利,作抓攫之状。
玉石雕刻动物完整的猪龙形象石雕发现于同地区的积石冢之中,为一种□形玉饰,双耳肥大,圆眼,吻部前凸,有很多道皱折,身体蜷曲,尾端与吻部相接。同形的玉饰在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发现。有人认为它是由猪神化、衍变而来,是神话传说的龙的形象的早期形式。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和黄谷屯出土的玉龙是猪龙玉饰的进一步发展。三星他拉玉龙高26厘米,墨绿色,吻部前突,鼻齐平,眼细长突起,头顶有扁薄的长鬣披于脊背,鬣的尾端宽大并向上扬起,与前伸的头部取得平衡,尾上弯起,身躯呈C形,背部正中有圆孔,可以系绳悬挂,通体光洁润泽,轮廓刚劲而优美,是原始社会玉雕中的杰作。河南濮阳仰韶文化墓葬发现了 3组用蚌壳摆塑而成的龙、虎图案,最大的一组,龙长1.78米,虎长1.39米,皆侧置背向主人。至可怪异的是龙的形象竟与后世流行的龙的样式十分接近。红山文化遗址还出土有玉和绿松石雕刻的鸟、龟、虎形□和鱼形石坠等小型的动物形象作品。玉鸟和玉蝉、龟等在江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也多有发现。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琮上的兽面纹,为商、西周时代流行的兽面纹的早期样式。其中雕琢最为精工的是江苏武进寺墩所出的一件,为扁方柱体,高7.2厘米。浮雕与线刻结合的兽面共8组,分做上下两层。下层的4组均以四角为中轴作对称的安排,眼为重圈,包着椭圆形的眼睛,鼻为扇形凸面,嘴为横条形,在五官范围和边框上,刻有细密匀称的花纹,最细的线条仅0.7丝米。上层的 4组图案为同一兽面纹的简化形式。这些玉器具有宗教的、礼仪的性质。龙的形象和兽面纹浮雕,显示了原始社会艺术与奴隶社会艺术之间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