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如何发展的

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如何发展的

发布时间:2022-07-22 14:51:27

Ⅰ 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中,每个方面的最重要的知识应该是反映其本质特征方面的知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以下简称工业)发展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在中国工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部门是逐步增加的。在原始社会,工业种类很少,只有石器制造、骨角制造、陶器制造、纺织品制造、酿酒、编织等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即青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例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业方面,也日益分化成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例如中国冶铁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早晚,一旦创立,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冶铁技术的发展为例:春秋时期以木炭为燃料,用皮囊鼓风炼铁;西汉时期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水排),提高了炉温;北宋以后,以焦炭为燃料,进一步提高了炉温。同时,坩埚炼铁法的创造和土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古代冶铁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手工业发展史上,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如作坊、手工业工场),其生产单位内部的劳动分工,都是渐趋细密的。促成工业生产力提高的各种因素,往往是互相影响的。例如工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对于劳动分工粗细的程度是有直接影响的,生产规模扩大,往往促成劳动分工细密。在明清时代的某些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业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这时的手工业工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生产体系了。

三、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工业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原始社会只能实行简单的协作,进行简单的生产。奴隶社会的工业生产规模较前有所扩大,在制作工业产品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劳动分工,生产效率较前提高。到了封建社会,工业生产的规模又有了扩大,劳动分工也渐趋细密;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手工业工场中,一般雇佣较多的工匠,在细致的劳动分工之下来扩大生产,使产品的制造进一步发展。如矿冶、纺织、制瓷等部门,在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工场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吸收了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很大。例如清代前期的矿冶业中,由于铸钱需要大量的铜,促使铜矿开采得到较大发展。

四、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中国的官府工业,历史悠久,自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就有官府工业的存在。从西周到西汉,主要的工业部门,官府都设有作坊。统治者把手工业者集中到官府,以强制的手段迫使他们在官府作坊里进行制造。从春秋末期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不少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独立。这时社会上除了官府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一批民间工业作坊。其时以冶铁业发展最快,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

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民间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者的发展。到明清两代,官府工业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间工业则不断发展。这时候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官府工业须有民间工业来支持,而且表现在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让给民间工业了。在这一时期,民间工业经营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某些手工业作坊扩大成为手工业工场,亦即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中国民间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发展。它所涉及的生产范围,以矿冶、制瓷、纺织业为主。明代中叶以后,某些工业部门的民间作坊朝着手工业工场方向扩展。

五、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是在北方的,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南方到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远古时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尤以河北地区为盛。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重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不论官府丝织业还是民间丝织业都是如此。明代初年,政府在全国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官府织染局,长江流域的南直隶(今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处皆有设置,而以浙江为最多。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

①冶金业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

冶铁技术:

春秋出现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西汉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南北朝出现先进的灌钢法;宋朝开始用焦炭冶铁

②制瓷业

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代表性的成就:

东汉: 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 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 青花、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

明代: 斗彩、五彩瓷

清代: 粉彩、珐琅彩

影响:唐朝开始出口;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③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

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已会养蚕缫丝 → 西汉提花机,“丝国”,丝绸之路 → 唐代缂丝技术

棉纺业: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 元代黄道婆;松江成为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 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

官营手工业:

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1.商业的兴起

商朝时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2.商业的繁荣

宋朝: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①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③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

④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①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③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

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⑤目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

2.清朝发展

到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部门和地区增多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②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阻碍因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使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政策(重农抑商、禁海与闭关政策);②国内市场狭小;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2.原因:

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

3.推行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内容:

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倍加重视和保护;对商业活动则进行抑制

5.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

①贬低商人地位;②限制经营范围;③重税;④禁止对外贸易

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①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 ②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③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内容: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危害: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Ⅱ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过程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1.起源: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起源的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我国古代农业在地域上的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属性

水田

旱地

主要作物

水稻

粟麦

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原始社会

石器

夏商周

耒耜

春秋战国

铁器牛耕

唐代

曲辕犁

三.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兴修
时代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

芍坡、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三国

翻车

唐代

筒车

古代中国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代表

四.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时代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夏商周

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

春秋战国后

精耕细作

2.自耕农经济

A.自耕农的含义:自己拥有小块土地,从事个体生产,劳动所得归自己支配。它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而不向地主交纳地租,因此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它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B.自耕农产生的时间与原因:

①时间:春秋时期

②产生的原因:(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进步 (3)私有土地的出现

C.自耕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②以农为主,耕织结合,自食其力

D.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情况下,农民的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②消极方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男女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E.自耕农经济的破产:统治者过渡剥削和压迫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2.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趋势:土地国有制(公有)→土地私有制

A.土地公有:土地公有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它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B.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

C.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古代历代政府通常采取均田,限田来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成效不大。

六.中国古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1.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构成:佃农、自耕农(佃客、佃户、田客等)

2.佃农的含义: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3.租佃关系产生和发展:战士时期产生→宋代今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4.租佃制下地主与农民的关系:A.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B.人身依附的关系

5.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产生的影响

A.农民取得了生产的自主权,尤其是在支配农产品方面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七.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按自然条件优劣把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八.北方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

A.两晋“永嘉之乱”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两宋“靖康之变”后

2.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B.统治者的压迫和土地兼并

3.古代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素质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南迁的北方人给南方带来了许多新的发风俗习惯,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

4.中国古代重心的南移

A.经济重心的南移:山东、山西→江南地区

B南移的过程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开发,江南经济初步发展

②中唐后,随北方人南迁,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③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确立,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C.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③南方本身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南方统治者大力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的政策

D.经济中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九.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冶炼技术: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冶炼技术的进步:A.春秋时期发明冶炼技术(块练钢) B.南北朝时期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C.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炼,明代流行

3.丝织技术的发展

A.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被成为“丝国”

B.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

4.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A.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B.元代,松间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纺织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5.陶瓷技术的发展:

A.制陶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发明

B.制瓷(陶)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期

制瓷(陶)技术

时期

制瓷(陶)技术

原始社会

彩陶、黑陶、白陶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东汉

青瓷

元代

彩瓷时代

南北朝

白瓷

明代

斗彩、五彩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清代

粉彩、珐琅彩

6.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C.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①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公官监督下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

③原材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D.私营手工业:

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展显着,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至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业作坊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因为:剩余商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2.商周时期的商业:A。商朝:产生最早的商人和货币 B周代: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 ③形成了许多着名的都会

5.宋元时代的商业

A宋代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纸币广泛流通

B.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明清时期的商业的新特点:

A.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D.出现了区域性商帮:徽商、晋商、闽商、等 E.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

A.西周——唐代城市的特点:

①县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设市令或市长,商业交易受官府严格控制,县以上,一般禁止设市

②市和居民区分开(“市”“坊”分开) ③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B.宋代城市的特点:

①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程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②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③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明清时期的城市:

①在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②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8.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①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小农经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矛盾

B.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历程:

①提出:战国时期;商鞅明确提出“重农抑商”

②西汉初年,严厉打击私营工商业:

汉高祖;苛重税、禁购地 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专营

③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④明清时期坚持重农抑商:加征商税;限制商人活动;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C.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还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十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及缓慢发展

1.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A.农业:①生产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②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产量提高

③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 ④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观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商业:①商品经济发达,大量使用白银 ②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D.国力强盛:①耕地扩大和人口增长 ②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大 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

2.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A.时间:明中叶以后

B.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导致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②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E.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严重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官府的 残酷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等政策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措施,抑制了科技的进步

⑤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

Ⅲ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

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一、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是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宫府按行业设工官管理,工匠集中在工官监督下生产,其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劳动者被强制劳动,因此生产效率低下,阻碍手工业进步.
二、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此后因封建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处于夹缝之中,在曲折中发展.明中叶以后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日授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三、“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从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成为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碍商品交换而成为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以上内容源于网络。。。。。。。。。。。。。

Ⅳ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第一,起源较早,历史悠久,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技术与水平不断进步。

第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尽管手工业发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第四,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第五,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互影响。
第六,手工业中心分布地区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呈相应变化。

Ⅳ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Ⅵ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都有什么呢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本关于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专着,主要描述了齐国各类官方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技术。它不仅在中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官方手工艺品、私人手工艺品和农村家庭手工艺品相结合,但长期以来,官方手工艺品占主导地位。从唐宋到明代,民间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它规模扩大,技术先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发展落后。农民遭受了残酷的封建剥削,极其贫穷,无法从市场上购买制成品。地主和商人用剥削所得的钱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张和再生产。同时,封建统治者也严格限制了手工业生产的规模。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其经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明代中后期,随着Jiangnan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手工作坊和工作坊雇佣了大量的工人,由此产生了“机器家庭投资、机械工人产出”和“日常价值”的劳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清初江南和广东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增多,手工业作坊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Ⅶ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古代中国手工业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并发展于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特定环境中。但仍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相应地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简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工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手工业的种类、规模、工艺水平和经营形态都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远古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就从未停止过,甚至在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环境下,由于有官营手工业等多种经营形态的存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也是有所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持续发展中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大量输往国外,广受欢迎和赞誉。
二.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在古代手工业发展过程中,手工业逐渐被官府所重视,并开始为官府所垄断。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工商食官”制度,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和官员来管理和监督手工业生产。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在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由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存在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所以手工业的发展既有国家强大的经济保障,又有民间活跃的竞争因素的促进,手工业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如西汉时期,在齐郡设置的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唐代掌管官营手工业生产的少府监有工匠近两万人,掌管土木工程营建的将作监有工匠一万五千多人;到明代前期时,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加上为之服务的民夫,人数更是多达一百八十万人,可见其规模之大;而民营手工业虽然受到官府的压制,但其发展优势也较明显,比如工人生产积极性较高、能够按市场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有活跃的竞争因素等,所以民营手工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开始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成为推动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受此影响,规模较小的家庭手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分工也日益细密。如汉代一只漆耳杯往往就是由素工、髹工、上工、铜扣黄耳工、画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多人分工协作制成的。《盐铁论·散不足》中所说的“一杯盏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也并非全属夸饰之辞;明代的陶瓷制作也有“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可见分工细密的程度。
四.有着长期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精湛的工艺。
也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有着巨大规模和分工协作的保证,所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精湛工艺一直令世人叹为观止。古代中国手工也生产有着大量的发明创造,如造纸术、印刷术等;也有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如冶金技术中的灌刚法使中国一直到16世纪以前始终保持着炼钢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而古代中国陶瓷、纺织、漆器等手工业中令人惊叹的精湛工艺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五.地区分布广泛且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作相应变化。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加之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所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地区分布广泛,如制陶和丝麻纺织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烧瓷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同时,随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古代的手工业分布也相应的呈现出这一特点。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手工业发达地区主要有北方的临淄、邯郸、宛等地;而到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地区就主要在扬州、苏州、杭州一带了。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手工业还有着其它的一些特点,如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长期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等.

Ⅷ 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艰难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社会环境的影响;
③统治阶级的政策;
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补充发展过程,更好理解:
①春秋战国时期兴起;
②两汉获得一定发展;
③魏晋时期:摧残
④隋唐:恢复发展
⑤宋元;进一步发展
⑥明中期后:繁荣

Ⅸ 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手工业劳动的主体,主要是异族人口、被俘人口、罪没人口,其法定社会地位不高,缺乏人身自由。与明清时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工匠是不能比的。再有,二者联系的生产方式是不同的。春秋战国时期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制度:田庄手工业和“工官”制度1、田庄手工业(1)田庄: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2)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官”制度(1)概念: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特点: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③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⑥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6、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7、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如何发展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b200动感型怎么样 浏览:302
宝马5系模块在哪个位置 浏览:139
汽车空间如何布置 浏览:394
工业企业成品如何控制 浏览:136
奥迪a4水温高报警和什么有关系 浏览:82
奥迪rsq8和s8哪个好 浏览:566
买保险汽车升级要多久 浏览:793
汽车的原车导航保修多久 浏览:666
南宁卖汽车在哪个位置 浏览:347
汽车违章如何处理最好 浏览:494
宝马7系中美哪个好 浏览:283
内蒙古工业经济怎么样 浏览:812
新款奔驰c选装等多久 浏览:59
汽车钣金工业喷漆多少钱 浏览:288
汽车踩坑是什么意思 浏览:368
奥迪a7分期月供多少 浏览:485
宝马x3断电要多久 浏览:507
奥迪q5后背箱网怎么装 浏览:123
中广核和核工业总公司哪个大 浏览:34
苏州金杯汽车哪里买 浏览: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