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什么工业部门需要油气资源

什么工业部门需要油气资源

发布时间:2022-07-22 06:43:11

㈠ 中国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石油工业主要从事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加工和基础原材料生产等工作的行业,涉及勘查技术与工程(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含钻井、采油、油藏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油气加工等专业方向。石油工业由“上游”和“下游”两大部分构成,上游包括石油勘探与石油开采,下游包括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

1中国古代石油的发现和利用

中国石油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溯到3000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人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始于何时,据稽考,至迟在3000多年前就已开始。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最早认识性能和记载石油产地的古籍,是1900年以前东汉文学家、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着的《汉书·地理志》。这里明确记载了石油的产地,并说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体,可以燃烧。

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是我国宋代着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钱塘人)。他在网络全书《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

2卓筒井的发明

我国古代钻井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大口浅井和小口深井两个阶段。北宋以前开凿的井,一般为大口浅井,以后开凿的井多为小口深井。大口浅井是由人直接下入井底,用锹、镐等简单工具开挖出来;小口深井是用专门的打井机械开凿而成的,人们称它“卓筒井”。

中国发明卓筒井凿井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这一钻探技术,被誉为“世界近代中国石油钻井之父”,堪称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开发储存于地下深处的矿产资源的序幕,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3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1)延长油田——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中国陆地上最早开发的油田是陕北的延长油田。延长油田位于我国陕西省的延安县。虽然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发现了石油,但真正投入开发却是近百年的事了。1907年4月,开始在延长县西门外勘定井位、安装钻机。当年9月正式完工,并命名为“延一井”。1985年延长油矿建矿80周年的时候,原国务院副总理兼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为“延一井”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图6-1为延长石油的标志。

图6-4中国海洋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在《财富》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位。中国石油以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目标,通过实施战略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注重质量效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到2020年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提升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成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820亿元,总部设在北京。在《财富》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2013年,公司海外业务已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产比重达到40%,海外收入比重达到30%,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到82%,跨国指数正在向国际一流公司迈进。在《财富》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9位。

5)中国油气资源

根据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程度,油气资源可划分为6个含油气区,它们是:

(1)东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

(2)中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重庆等地;

(3)西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

(4)南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5)西藏含油气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地区;(6)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现在,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近海海域共发现了700多个油气田,形成了上述6大油气区。陆上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长庆、四川、中原、华北、大港、吉林、江汉、青海、河南等20多个主要生产基地。

2013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33.39×108t,我国排名列世界的第14位。中国原油年产量2.1×108t,目前中国的储采比是15.9。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在近几年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中国陆地和海上气田的开发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13年,我国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4×1012m3,我国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居世界第11位。

21世纪,石油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战略物资。石油与全球政治、经济和国家战略紧密相关。

㈡ 油气资源战略调查

一、全国油气战略调查的背景

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资源,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油气资源的分布、生产、价格和贸易等均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格局产生激烈而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我国已经从油气资源生产大国发展成为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油气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

1998年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以来,国家重组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各公司为满足自身企业发展和境外上市的需要,各公司分别在各自勘探开发矿权区内及有关盆地进行了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但是,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在原则、思路、方法、标准和结果表达方式等方面不尽一致;评价范围仅限于矿权区所在的盆地;评价空间范围存在交叉重叠;部分海域和区域没有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煤层气评价程度低,煤矿区煤层气没有开展过系统评价;油砂和油页岩从未开展过评价。因而无法满足从国家层面全面把握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的需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油气资源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摸清我国油气资源潜力,为更好地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为国家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考虑1994年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充分汲取近期各石油公司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二、全国油气战略调查的管理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历时3年,全国17个单位、1750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评价工作,直接投入经费1.16亿元,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和油页岩资源。

(一)组织机构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立了领导小组、项目工作组、技术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领导小组是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决策机构,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三部委主管司局、主要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以及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组成。负责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审定项目工作组、技术专家组的组成人员和项目办公室负责人等重大事项,审定总体设计、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经费预算、评价成果及成果发布。

技术专家组由国内44位石油、地质和经济等方面的院士、专家组成。全面负责资源评价工作质量和技术把关、指导工作。

项目工作组是协调、督察机构,成员由三部委主管司局、项目承担单位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审议总体设计、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经费预算,协调项目承担单位间的工作关系,审议资源评价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监督、审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进展情况等。

项目办公室是资源评价的日常工作机构,由三部委主管司局、项目承担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拟定资源评价项目总体设计、管理办法;编写实施方案、优选评价单位、组织子项目设立、实施、日常检查、评审验收和考核奖励;负责专家的联络和协调,为专家组开展工作提供服务;直接组织开展有关重点项目的评价与研究;负责资源评价工作原始资料及成果整理、汇总和归档;承办有关会议事项,负责公文、财务、保密、外事等管理工作;完成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项目工作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编写一级项目和总项目成果报告。

(二)项目管理

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为总项目,常规油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油气资源趋势预测、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为七个一级项目,各评价单位根据其承担的评价任务和评价的资源类型需要,分设了24个二级项目和33个三级项目。在项目设置上,优选项目承担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来保证评价任务的完成。

(三)项目成果

完成了所有一级项目及子项目的成果报告编写,编制4579幅图件和8171份表格。在一级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优选出一批勘探靶区的新的勘探层系,为扩大油气资源后备接替区、增加油气潜在资源量奠定了基础。在南部北部陡坡深水海域,发现了我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在我国东部两大主力油田外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大庆油田加强外围油气勘探,建设“百年油田”,扩大了资源战略接替区;为胜利油气开辟了勘探新层系和新领域,推动了整个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油田勘探。通过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在陆相老油田和西部工作程度较低的新区,获得了油气新发现,地质理论认识也有了新的突破,推进了一批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和应用,落实了一批新的有利成油区带,优选一批勘靶区。

三、全国油气战略调查的机制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机制为“政府部门组织、中央财政出资、产学研相结合、专家技术把关、成果资料共享”,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企业的协同与配合,打破了单位间的资料封锁,促进了经验交流和理论与技术创新。

(一)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专家作用

本项工作由5家石油企业、6所大学和6个相关研究机构的175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集中了国内优势力量,发挥了石油企业生产实践和相关科研院校的理论与基础研究优势。由国内一流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采取首席专家负责制,对评价工作进行全过程把关,保证了评价效果。

(二)成果资料共享,发挥服务效能

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汇集了全国含油气盆地基础数据和评价成果,具有动态评价功能。石油企业充分利用这些成果资料,开展了青藏高原、海相地层等油气风险勘查工作。同时,为政府、科研院校提供翔实、高效的公益性信息资料。

四、全国油气战略调查成果的作用

这次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紧紧围绕国家需求、资源管理需求、市场需求、石油企业需求,取得的成果对国家宏观决策和促进油气勘探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对制定国家能源战略和规划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评价和预测成果为制定国家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政策和“十一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被国务院有关部门采用。

二是对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布局起到了指导作用。评价提出的“深化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探索新区”的方针和重点加强渤海湾、松辽等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查的建议,有效指导了全国油气资源勘探战略布局。

三是对石油企业调整勘探方向起到了引导作用。石油企业依据评价结果,将勘探重点开始转向海域、海相地层和深部。同时,加大了对煤层气、油页岩和油砂的勘探开发力度。

㈢ 石油工业由哪儿部分组成各部门的任务和工作原理

石油工业包括油、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开采,石油炼制,油、气运输和储运等单位。

1、石油勘探:是指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石油勘探为国家增加原油储备及相关油气产品。

2、油气开采:是将埋藏在地下油层中的石油与天然气等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过程。油气由地下开采到地面的方式,可以按是否需给井筒流体人工补充能量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

3、石油储运工程:是把分布在油田各井口处未经 处理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混合物,用一定的方法收集起来,经过计量,然后汇集到集油站,油气混合物经过初步分离,转输到联合站。在联合站,油气混合物经过加热分离、脱水,天然气经过脱轻质油,污水经过沉降、过滤,变成稳定原油、干气、轻质油和净化采出水。净化水回注至油层,其余三种产品经由管道和泵站分别输送出去。

(3)什么工业部门需要油气资源扩展阅读:

中国石油工业不仅提供原油,更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工业运行注入新动力;石油可以产出汽油、柴油等燃料,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飞机、轮船、汽车、机械的运转甚至部分工厂的电力供应都离不开石油,石油紧缺成为被‘卡脖子’的痛点。在此背景下,中国自力更生开采、研发石油应用技术,对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重大工程、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石化工程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廷学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但考虑到石油重要能源与重要工业原料的属性,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开采产量及炼化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石油下游衍生品涉及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定的自主石油工业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也就没有议价能力。”

㈣ 什么行业就是在使用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5

㈤  亚洲主要国家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安全战略

日本、韩国是亚太地区油气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两国的油气严重依赖进口。其能源安全政策着重于得到安全可靠的石油供应,并通过立法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印尼油气资源丰富,是东南亚重要的产油国之一。因此,印尼的油气开发政策着重与外国进行油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通过与外国公司的产品分成合同及工作合同垄断性地管理石油开发项目。

一、日本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油气安全战略

1.日本的油气的产量和储量

日本是一个工业发达而油气资源极端匮乏的经济大国,其所消费的石油的99.7%都要依赖进口。其国内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截止到2002年为801.4万吨,与截止到2001的剩余探明储量799万吨相比增长了0.25%。日本2002年的石油产量为60.0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产量65.5万吨减少了8.40%。

日本也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很贫乏的国家,1999年底,日本仅有几个小气田,1976~1999年日本年产天然气22亿~26亿立方米,2002年为24.02亿立方米。日本2003年1月1日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396.44亿立方米,与2002年同期的估计探明储量相比增加了0.99%。日本2002年的产量为24.02亿立方米,比2001年的24.38亿立方米减少了1.46%。

2.日本油气贸易

日本是世界上第四大能源消费国,第二大能源进口国(仅次于美国),石油进口位居世界第二。日本缺乏足够的国内能源来源,必须大量地依靠进口能源,该国约80%的一次能源依靠进口。日本的石油资源在海外,市场在国内。2000年进口石油2.64亿吨,进口天然气725亿立方米。

日本天然气进口量在逐年增加(见表7-2)。日本是岛国,没有从国外进口管道天然气的管道条件。日本进口天然气主要是液化天然气,其中,1998年液化天然气贸易量为661亿立方米。日本天然气主要进口来源:印度尼西亚占39%,马来西亚占20%,澳大利亚占16%,文莱占10%,阿联酋占10%。

表7-2日本天然气进口量(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日本通产省。

1999年日本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于中东,共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85.0%,其中阿联酋占26.4%,沙特阿拉伯占22.1%,伊朗占9.8%,卡塔尔占7.0%,印尼和科威特各占5.9%,阿曼占5.1%。另外,从中国进口的石油占日本石油总进口量的4.7%。

3.日本的油气消费

(1)日本的经济增长与油气消费

日本经济在不断地增长,虽然从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陷入困境,但其年增长率大约达1.3%,对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仍然在不断地增长。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见表7-3。

表7-3日本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资料来源:日本通产省。

(2)日本油气的消费量

日本的天然气和石油消费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在不断地增长。其1988年以来的石油消费量,见表7-4。

表7-4日本1988年以来的石油消费量(单位:万吨)

(据《能源政策研究》,2000.4)

日本的天然气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长。1995年其消费量为624.98亿立方米,1996年的消费量为676.79亿立方米,增长率为8.28%,1997年的消费量为664.1亿立方米,比1996年下降了1.88%,1998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为692.6亿立方米,比1997年的消费量增加了4.29%。

(3)日本油气消费结构

日本是第二大经济强国,由于原来的石油消耗非常大,对外依赖进口的程度非常高,如果发生石油危机,日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会受到极大的危害,因此日本近年来不断努力降低其石油耗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的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1997年为52.8%,1999年为51.1%,预计2010年将达到50.1%~47.7%。天然气所占比重1997年为10.7%,1999年为13.2%,预计2010年将达到12.7%~14%。

4.油气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日本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国,其国内能源资源极为贫乏,油气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而其石油消费的99.6%靠进口,其中又有77.3%的石油来自中东地区,这就意味着日本比别的国家更容易受到石油问题的冲击。因此,日本积极采取各项步骤进行石油储备工作,从1975年日本就开始大量进行战略石油储备工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规定石油输入者、石油的炼制者都有储备石油的义务。到80年代初,日本的总储备量已相当于其121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水平;到1992年日本的石油储备总量为8000万吨,占年消费量的28%,相当于其140天的石油消费需要;到1995年日本国家和民间石油储备总量相当于157天的消费量。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储备国。

日本的石油储备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其石油储备法进行的国家储备,另一部分是民间储备。国家储备又分为两种,即国家直接修建的储备基地和国家向民间租借的储备基地;民间储备则分为由民间石油企业进行的石油储备和由进口液化石油气(LPG)的部门进行的储备。其储备体系见图7-1。

图7-1日本石油储备体系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日本国家石油储备的主要对象是原油。到目前为止,日本在不同的地区规划建造了10个国家储备基地。到1995年3月,日本民间石油储备大约为4540万立方米,政府石油储备大约为4500万立方米,总储备量相当于157天的消费水平。

日本石油储备动用机制和机构为:日本石油公团以石油公团法,按通产省的命令,负责储备的动用。原则上,政府储备是“最后措施”,在动用政府储备前,业界民间储备必须先投放市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动用政府储备:

(1)达成了利用政府储备作为联合应急对策的协议。

(2)政府在考虑石油供应中断的性质后认为有必要动用储备。

日本战略石油储备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储备的资金是由日本石油公团(70%),炼油厂及地方政府;而民间储备是由各炼油厂、营销商及进口商。

1999年7月,日本石油政策委员会(通产省的咨询机构)建议通产省考虑在供应中断的早期阶段就动用政府储备,并将储备量增加到与其他IEA的重要成员国可比的水平,即增加3140万桶。

20世纪60年代日本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证稳定的石油供应。后来,第一次能源危机迫使日本将其能源来源多样化,因此,政策目标调整为保持多种能源的稳定供应(见表7-5),而不只是石油的供应,扩大核能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使用,减少石油进口,在建筑部门和运输部门实行严格的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措施,解除对油气部门和电力部门的管制,总之,日本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要素有:

A.促进海外石油开发,更好地利用潜在的国内能源资源;

B.发展非石油能源替代品,尤其是核能和液化天然气(LNG);

C.石油供应来源的多元化并保持与能源生产国的友好关系;

D.促进新能源技术的保护和商业化;

E.制定能源紧急管理程序,建立石油储备,应付可能的石油供应中断;

F.加强区域合作。

表7-5日本能源安全指标(1973~2010财年)(%)

注:日本财年是从每年的4月1日到下一年的3月底(据赵志凌,2001)

为支持在海外勘查的日本石油公司,1967年,日本成立了一家国有公司(日本石油公团,JNOC)。日本石油公团已扶持了300多个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查项目。最初目标是要把日本公司在海外生产的石油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30%,然而,目前仅达到15%。日本石油公团的另一种职能是建立政府的原油储备。日本石油公团耗巨资建立了10个储备基地,目前日本石油公团管理的储备石油相当于78天的消费量。若加上私人石油公司的储备,则日本能抵挡连续6个月的石油供应中断。日本石油公团这类组织的正常运作依靠各种形式能源税的收入,因此,日本的能源价格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中是最高的。

从区域角度看,日本与近邻国家,尤其是东亚各国面临共同的能源安全问题。健全的区域能源体系有利于日本。系统的安排,如区域性石油采买和储备体系,能强化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抵御能力并确保石油供应既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又维持合理的价格。此外能源安全的传统概念也被赋予更多的含义。1980年中曾根首相政策研究小组首次在报告中使用了能源安全这一概念。此后,环境安全又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工作领域,以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该目标,日本极力创设和资助许多研究项目。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区域合作领域:

A.能源政策、需求预测和供应战略方面的信息共享;

B.双边或多边储备的石油储备及储备释放机制;

C.定期联合审查应急措施;

D.合作研究限制需求措施,如税收、能源保护和提高效率等;

E.区域液化天然气贸易和开发;

F.联合开发可再生能源;

G.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防战略保护国际海运线;

H.环境合作,如跨国界空气污染问题。

1996年7月,在日本财政支持下,亚太能源研究中心(APERC)在东京成立。该中心推动了APEC成员国对各种能源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如APERC调查了各APEC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的成本和效益。之后促使日本研究人员提出如下建议:日本倡议建立“亚洲战略石油储备”,以抵抗石油供应中断。

在区域合作问题上,日本一直在财政上做出了许多努力,并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活动包括:在保护与有效利用能源方面与中国联合实施的合作项目;与中国和韩国举行的三方环境部长会议;东亚酸雨监测网络系统;APEC环境技术交流虚拟中心(APEC-VC);以及2000年11月与澳大利亚、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共同组织的“亚洲核能合作论坛”。

日本石油公团过去不管是否真正发现了石油,都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种对石油勘查的补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日本获得未来预期的一定石油储量,为日本长期的石油供应提供储量保障,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没有动力寻求高的回报。结果是,长期以来大量的投资项目和贷款担保,使日本石油公团积累了许多坏账(1万亿日元以上)。据媒体报道,从日本石油公团接受补贴基金的266家公司中,有154家公司已经破产,剩下的112家中,仅有13家没有亏损。财务管理的不善最终导致了丑闻,迫使石油公团董事长下台。为弥补亏损,日本通产省要求石油公团清算盈利项目以抵消坏账。

此外,2000年2月,石油公团子公司(日本阿拉伯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的钻探权未获延期。对日本寻求海外石油投资的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通产省重新考虑了未来的政策,将逐渐减少对石油公司石油开发支出的财政支持,公团对私人石油公司的资助也将更加慎重。(赵志凌,国际经济动态参考)

二、韩国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油气安全战略

1.韩国的油气产储量、贸易及情况

韩国也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国内几乎没有什么油气储量,各种能源消费中的97%依赖进口,其75%以上的石油进口于中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量迅速上升,1962年为1040万吨油当量,1995年达到了1.5亿吨油当量,增长了近14倍,1999年则达到了1.82亿吨油当量。1998年韩国的石油消费量为9930万吨,1998年韩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为156亿立方米。在199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韩国的石油消费占消费量的56.3%,天然气的消费占9.3%。

近10年,韩国能源消费平均年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二者分别为10.3%和8.7%,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速度更高,其中天然气的消费平均每年增长达22%,居亚洲各国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的首位。

1998年韩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143亿立方米。

2.韩国的油气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1979年韩国石油开发公司(PEDCO)法(1999年1月1日更名为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规定建立政府石油储备系统,1991年修订,1993年实施的石油经营法规定了私人公司的储备义务。韩国1999年9月底的储备规模为7580万桶,相当于37天的需求量。2001年9月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储备达到了1.51亿桶,相当于韩国74.5天的供应。

韩国的储备机构有政府储备(韩国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规划、储备场所的建设,储备油购买、维护及动用)和民间储备(主要是石油精炼厂,石油进口商和销售商)。

在紧急状态下,韩国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储备的动用。可以在以下情况下动用战略储备:

1)严重的及长期供应中断的情况下,根据政府命令动用储备;

2)短期供应中断情况下,应精炼厂和进口商的要求可动用储备。储备的动用主要按照国家石油公司与精炼商或进口商的租借合同进行。

韩国石油的政府储备主要由国家出资(主要来源于能源税的专门账户),民间储备由企业出资。

1999年7月8日,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石油储备终端(在丽水),储备能力为3000万桶。这一终端的完工标志着KNOC应急储备计划的二期工程完工。KNOC目前的储备能力为9500万桶,相当于51天的消费量。韩国政府正在进行储备计划的三期工程,预期2004年完工。届时KNOC的储备能力将达1.62亿桶,相当于84天的消费量。若加上私人公司的储备,则可满足IEA90天消费量储备的规模。

1999年6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与KNOC签订协议,租借韩国的两个上述石油储备终端(包括刚完工的丽水终端),出于商业性目的在韩国储备800万桶的北海石油。Statoil向韩国政府承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KNOC有权优先动用这些储备油,价格可以比国际市场低5美元/桶。

为确保能源安全,韩国积极推行能源多元化政策。

三、印度尼西亚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及油气安全战略

1.印度尼西亚的油气产量和储量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截止到2002年底为止为6.85亿吨,与2001年底的6.82亿吨相比增加了0.44%。印度尼西亚截止到2002年底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2.62万亿立方米,与截止到2001年底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2.62亿吨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印度尼西亚2002年的石油产量为5600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石油产量6071万吨相比减少了7.76%。2002年的天然气产量为590.34亿立方米,比2001年减少了8.39%。

2.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贸易和油气消费

印度尼西亚自从1996年以来,其石油消费量都超过了4200万吨,1997年达到了4600万吨,1998年达到了4370万吨。

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商品量为635亿立方米,而其1999年的天然气商品量为660亿立方米(估计值)。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量为364亿立方米,而其1999年的出口量为388亿立方米(估计值)。

3.印度尼西亚的油气储运和油气安全政策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面积191.9平方公里,人口21370万(2000年预计数),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东南亚重要产油国之一。印度尼西亚1999年底探明的石油储量为4980百万桶,原油产量为128.8万桶/日,油气管理部门是PER-TAMINA国家石油公司。

1954年印度尼西亚宪法规定,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归国家控制。1967年的矿业法将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为三类:

a类:战略性矿产;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煤、锡等。

b类:重要矿产;包括金、银、铅、锌、铜等矿产。

c类:未包括在a类和b类的矿产,如非金属矿产。

对a类和b类矿产的矿业活动由矿业能源部代表国家行使管理和控制权,c类矿产是由矿产所在地的省政府来管理。

根据1945年印度尼西亚的宪法和1967年矿业法的宗旨,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其他各方只可以根据由矿业能源部代表国家颁发的采矿授权书(针对战略性矿产和重要矿产而言),或由有关的省政府颁发的区域采矿许可证(针对C类矿产)进行矿业活动。

采矿授权书和区域采矿许可证只可授予印度尼西亚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本国私人企业、集体企业和印度尼西亚公民。

尽管采矿授权书和区域采矿许可证只可授予印度尼西亚的团体和个人,但外国公司有大量的机会参与印度尼西亚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自1967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政府一直在促进外商投资活动,根据外国资本投资法(1967年),外国公司可以在与政府签订“工作合同”的基础上,获得矿产开发的专有权。就石油工业和天然气而言,一家私人公司(通常称之为“石油承包人”)必须按照所谓的产量分成合同(PSC)的规定签订一个合同。石油勘探也采取PSC方式,外国公司必须同国有石油公司(PERTAMINA)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的规定,外国公司得到28.85%的石油产量,印度尼西亚政府得到71.15%的石油产量。对于公司所得的28.85%的产量,承包公司必须支付48%的所得税,外国公司实际到手的收益只能是石油产量的15%。外国公司负担的所得税是由油气分成合同决定的。

印度尼西亚政府要求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建立储备,其目前储备的规模相当于34天的国内消费量(其中17天用于国内销售,12天用于供应炼油厂,5天供港口船只)。印度尼西亚的储备机构为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其资金来源为国家石油公司的周转储备。

4.印度尼西亚鼓励外商投资的立法变化和油气开发新政策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进入印度尼西亚从事油气资源勘查活动,印度尼西亚政府制定了优惠的措施。主要是:外资要想从事勘查活动,可以直接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工作合同,也可以与印度尼西亚勘探权人建立联合风险企业,然后再签订工作合同。但外商一般选择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合同的方式进入,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外资取得开发其发现的矿床的权利。工作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政府规定,并且不受未来立法变化的影响。它赋予经营公司独占权利进行矿产勘查,开采发现的矿床,精炼、存储和运输采掘出的全部矿产,在印度尼西亚境内推销、出售或处置生产的矿产品。经营公司必须是在印度尼西亚注册的有限印度尼西亚责任公司。工作合同具有优先权,对土地所有者的补偿和安置程序比较简单。工作合同有效期可长达30年,并可以延续。1994年6月印度尼西亚发布一项新的政府规定,大幅度放宽对外资的限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特许权。即允许在新成立的印度尼西亚公司中外资股权达到100%,而以前最高不能超过80%,并且取消了以前规定的最低投资需要125万美元的要求(张莓,2001)。在石油开发方面,印度尼西亚的最新政策是(张新安,2001):

1)PERTAMINA通过与外国公司的产品分成合同及工作合同垄断性地管理石油开发项目;

2)1988年以来产品分成合同修改了4次,针对前缘地区开发,提供专门优惠;

3)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之后,重新审视了总体石油政策,国会正在讨论新的油气法。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目前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战略储备已达成34天的国内消费量。

在天然气领域,印度尼西亚天然气勘查开发和利用的新政策是:

1)计划扩大天然气用量以替代国内石油消费,减缓石油出口能力下降的速度;

2)为鼓励天然气开发,计划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取消石油产品补贴,修建国内天然气管线网(苏门答腊-Batam-新加坡;苏门答腊-西爪洼等)。

㈥ 简述石油工业涉及哪些部门

石油工业涉及地质,基建,交通,采油,交通,运输,炼油,化学等部门。

石油工业是开采石油、油质岩、天然气以及对其进行炼制加工的工业部门。它包括油、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开采,石油炼制,油、气运输和储运等单位。

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形成一门工业,只有100多年。石油作为高质量的能源,多用途的宝贵化工原料,引起了世界消费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化。

(6)什么工业部门需要油气资源扩展阅读: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具有现代T业意义的油井 德雷克井,标志着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

最初的石油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为煤油时期。一个为汽油时期(动力时期)。煤油时期大约是1860~1900年,这一时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石油工业从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储运到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迅速发展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油工业

㈦ 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 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油气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利用棉花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纺织工业;盛产粮食、水果,可以发展食品(或水果)加工业;利用港口,可以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答对其中三点给6分

㈧ 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

中国主要的工业部门

工业一直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国的工业主要有基础工业部门为主。包括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等。

能源工业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和电力三个部门。由于这三者的开发与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和运输条件均不同,故生产布局各具特点。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品种和开发条件、分布状况,决定其开发规模和增长效益,制约着煤炭工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在地区及全国的地位。一个煤田是否能开发或优先布局,除资派条件外,经济地理位置也有重要影响。地理位置优越,如煤田靠近能源消费中心,拥有近期大规模建设的交通运输条件,靠近能源产销最佳区位和易于获得必要的技术经济支援,常得到优先开发。石油工业主要包括采油、采气和油气炼制。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与布局取决于油气资源蕴藏量与赋存条件,油田的地理位置,对油气田的开发先后有重要影响。若油气田交通位置好,又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其开发价值更大。相反,开发那些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油气田,困难很大。炼油工业布局既受资源条件影响,又受市场吸引。因石油产品品种复杂,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运成品油不如运原油经济。随着炼油工业日益发展成为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炼油工业多趋向于在消费区设厂。电力工业主要包括火电、水电和核电。火电厂布局首先要考虑燃料来源和负荷位置,水源也是很重要的条件。水电站布局受水力资源制约,其建设与河流综合开发利用密切相关。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数量很少,其布局不受资源条件限制,但受水源条件影响较大。宜布局在靠近充足水源、又远离稠密居民点的消费地。

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原煤产量达1087.4Mt,其中统配煤矿占44.2%,地方国营煤矿占18.7%,乡镇和个体煤矿占36.7%。年产10Mt以上的大型矿区有山西大同、西山、阳泉、晋城,河北开滦、峰峰 ,河南平顶山 、义马,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辽宁阜新、铁法,山东兖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它是燃料工业之一。从勘探、开采到加工石油一系列过程是由石油部门所完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各种燃料油,包括天然石油和油页岩的勘探、开采、炼制、储运等生产单位。中国的石油工业分布与石油资源的分布基本上一致。中国的石油工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居多。如黑龙江大庆,山东胜利,新疆克拉玛依,塔中塔北地区等。

电力工业是将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水能、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经发电设施转换成电能,再通过输电、变电与配电系统供给用户作为能源的工业部门。是专门从事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业部门。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电能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既不能中断,又不能储存,需要统一调度和分配。电力工业为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基本动力,随后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电力工业主要包括5个生产环节。①发电,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例如中国火电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北方产煤区,以利用煤炭为主。水电主要集中分布于南方水能丰富的河源区。核电目前分布还不是很典型。②输电,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例如,中国最大的输电工程有西电东送工程等。③变电;④配电;⑤用电,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用电负荷的控制,以及将这5个环节所存在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电力系统,此外,还包括规划、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电力机械设备制造。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亦称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冶金工业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标志。

钢铁工业是庞大的重工业部门。它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资源状况,影响着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布局方向。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铁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包头、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原名白云保格德,蒙古语意是富饶的圣山。白云鄂博是一座巨大的多金属共生矿床。铁矿石、稀土和稀有金属的储量都极为丰富。铁矿含铁33%,同时伴生有稀土13%、钒0.2%、莹石16.5%。其稀土矿的总储量比世界上其它各国的总和还要多。

㈨ 油气资源评价定义、主要内容、目的

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企业行为。所谓高投入,就是勘探开发成本很高,特别是其中地震勘探成本、钻井(包括勘探井、评价井、开发井)成本、地面建设成本和操作成本都需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所谓高风险,主要是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地下深部(一般1000 m以下)经长期(一般以数百万年计)生成、排出与运移聚集而成,其现今分布规律很难完全掌握,加之物探对油气资源分布的反映能力的局限性和资料解释的多解性,钻井的“一孔之见”及其他技术原因,所以油气勘探不易得手,探井油气发现率低(一般预探井油气发现率低于30%),即勘探不成功的风险很大。因此,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从业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系指计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区域(小到圈闭,大及全球)地下油气富集量的过程,主要回答该区域有无油气?有多少?空间分布状况?能否勘探开发?是否值得勘探开发和如何进行勘探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油气资源评价是石油地质、勘探开发地质综合研究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油气勘探理论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油气勘探开发规划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现代油气资源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学科除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与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及技术外,还有数学、地球化学、经济学、决策科学、系统论、预测学、人工智能及计算机技术等。

一般而言,油气资源评价所涉及的问题较多,研究的内容较丰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地质背景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演化、地层发育及构造特征。

(2)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生储盖层及组合特征,圈闭类型,油气运聚过程及其与圈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关系。

(3)评价方法研究(选择)和参数确定。

(4)预测油气资源存在的可能性(即评价目标含油气性),资源总量,研究油气资源空间分布。

(5)分析评价目标的勘探风险性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6)评价勘探开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开展不同勘探开发方案的决策分析。

(7)提出勘探开发部署建议。

从上述可见,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明确研究区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和其勘探开发可行性、效益,优选勘探开发目标和部署方案,尽可能减少勘探开发风险,提高勘探开发效益。

因此,油气资源评价在油气勘探开发系统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美国大体上每隔四五年就由联邦地质调查局发表一次全国待发现的资源预测报告。前苏联在油气勘探上作出重大决策前,通常都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许多石油公司不仅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即将进行勘探开发的区域进行系统的油气资源预测工作,而且不惜重金收集全世界各含油气盆地的地质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评价有利地区,作为开辟新区和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依据。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即开始较正规的油气资源评价,当时对松辽等盆地油气资源进行了初步定量预测。1979年对中国东部主要盆地的油气资源量进行了汇总,同年开展了我国海域对外招标前的系统评价工作。1980~1985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1992~1994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1999~2000年中石化开展了所属探区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而中石油和中海油现在正在开展其所属探区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2004年以来,国家设立专项,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各大石油公司和有关院校,分别对常规油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进行第三次全国资源评价,现已进入攻关和汇总阶段。

当前我国石油工业部门已公司化且已上市,其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到最有利的勘探方向上去,以尽快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二是如何安排好今后的石油工业发展速度、规模和布局。无论是从近中期还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规模、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是十分必要、无比重要的。另外,作为国家层面,为了有效地调配国内资源和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策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地、协调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也有必要在每个“五年”计划制定之前组织开展一次全国的油气资源评价,为“五年”计划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为油气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阅读全文

与什么工业部门需要油气资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b200动感型怎么样 浏览:302
宝马5系模块在哪个位置 浏览:139
汽车空间如何布置 浏览:394
工业企业成品如何控制 浏览:136
奥迪a4水温高报警和什么有关系 浏览:82
奥迪rsq8和s8哪个好 浏览:566
买保险汽车升级要多久 浏览:793
汽车的原车导航保修多久 浏览:666
南宁卖汽车在哪个位置 浏览:347
汽车违章如何处理最好 浏览:494
宝马7系中美哪个好 浏览:283
内蒙古工业经济怎么样 浏览:812
新款奔驰c选装等多久 浏览:57
汽车钣金工业喷漆多少钱 浏览:287
汽车踩坑是什么意思 浏览:368
奥迪a7分期月供多少 浏览:485
宝马x3断电要多久 浏览:507
奥迪q5后背箱网怎么装 浏览:123
中广核和核工业总公司哪个大 浏览:32
苏州金杯汽车哪里买 浏览: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