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美国政府什么时候转为重工业

美国政府什么时候转为重工业

发布时间:2022-07-19 16:28:30

‘壹’ 美国再工业化的含义

再工业化 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经济重建的重要内容,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和重要转向的标志。长期 去工业化 导致美国经济上的过度虚拟化、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对立、政治上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上的 美国梦 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造成了系统性的损害,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全局性、结构性的挑战,威胁到美国在世界上的 领导地位 ,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制造业问题,这是奥巴马政府推动 再工业化 战略的深层次原因。 再工业化 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战略,同时还是一项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蕴含着对华战略冲突的性质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意味。 再工业化 也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一次兼具长远意义的战略转折。问题决定议程。尽管特朗普对 美国霸权逻辑 颇有微词,也表现出很强的 反全球化 色彩,但特朗普上台后并没有改变奥巴马的 再工业化 战略取向,只是在策略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一定会实现美国的 再工业化 目标,是否去做与能否实现是两回事

‘贰’ 简要说明近代美国工业化的历程

1.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南北战争后,国内统一稳定的局面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3.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时机4.西进运动,给美国的工业化经济提供了原料和市场5.吸引移民政策,一来保证劳动力的充足,而来也提供了许多技术 本人愚见,请楼主采纳

‘叁’ 美国在什么时候完成工业化进程并转型为工业社会国家

美国的工业化起步晚于英法,但速度较快,因此很快就实现了赶超。美国工业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升级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与其他现行工业化国家相似,美国的工业化也是一个工业比重逐步超过农业、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逐步超过轻工业的过程。(二)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美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引进人才、发明劳动节约型技术、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明显。已实现产业化的美国农业在区域布局上存在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加快了。(五)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达。东北部地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为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西部的农产品因运输费用的下降而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新英格兰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顺利流向西部农场和本地的工厂。(六)国外移民多,跨区贸易发达,国内市场大。(七)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充分利用了其后发优势,直接引进和利用英国等现行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和人才等。大量吸引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也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手段。 (郭发)

‘肆’ 三次科技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也日趋尖锐。

8.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9.突飞猛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

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我国能够紧跟科技革命的潮流,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占据有利地位;否则,将会受制于人。

对策:①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的现代化应该是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这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科学,积极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知识化,以信息化、知识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这些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③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伍’ 工业革命经历了几个阶段

工业革命的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蒸汽为动力,首先发生在英国,波及的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称为“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第二阶段,电能开始普遍采用,称为“电气时代”,其重要成果由欧美波及到世界各地。

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
1. 工业革命浪潮创造了机械环的大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使人类极大地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2. 作为工业革命浪潮发源地的西欧,人口增长迅速,并且大量对外移民,改变了原来的人种分布格局。
3. 工厂化生产需要聚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不断涌现。
4. 为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核心家庭成为城市的主要家庭模式。
5. 西欧资产阶级得以最终战胜封建阶级,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6. 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人口首先摆脱了贫穷。
7.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
8. 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形成。
9. (局限性、消极因素)
10. 工业生产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
11.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由于供需等矛盾而导致种种经济危机现象的发生。
12. 掌握先进生产方式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开拓市场、获取原料,压迫和掠夺殖民地国家,并把人类拖进了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
13. 工业生产大量消耗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枯竭,并严重破环了自然环境。

‘陆’ 三次工业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也日趋尖锐。

8.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9.突飞猛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

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我国能够紧跟科技革命的潮流,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占据有利地位;否则,将会受制于人。

对策:①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的现代化应该是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这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科学,积极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知识化,以信息化、知识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这些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③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10.“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系

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

‘柒’ 为何德国和美国工业化为何要大力发展重工业,而英国和日本则是轻工业为主

很简单,重工业养活的人多(就业),资本投资大(资本流动稳定),靠科技先进可以控制他国市场(比如汽车)。
现在世界的三巨头,美国——提供世界上近乎所有的科技产品,英国——提供世界上最全面的金融服务,德国——提供世界上80%的机械流水线。根本就没日本什么事。
轻工业产品固然好,但是成本和科技含量都过于低廉,太容易被人仿制和超越。日本后期生产的DVD俺们河南农民都能做,俺们这个还能读盗版碟,他们行么。但是德国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别说俺们河南农民,就是俺们中科院都研究不出来。世界上电子、服装、化妆品····几乎所有的轻工业品牌都是数不过来的。但是汽车那几个大品牌,十个手指头够了吧,这个就叫托拉斯帝国,垄断产业,中国的所有汽车品牌全部都是外国注资的,他们可以超控中国多数员工的工薪、福利、保险,甚至他们的决策影响国家的经济和产值,这是跟政府谈判的资本。前一段海上、深圳要大幅上涨员工工资,美国几个公司威胁撤出中国市场,政府立马不敢了。
世界市场,利益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才是绝对的目的,美国什么时候缺过钱。你可以不用美国的洗发水、手机,但是没了汽车,那只能骑马了。国产汽车50%零件都是德国造,没人家那东西根本开不起来。
轻工业是镶着宝石的权杖,重工业才是戴在头顶的王冠。

‘捌’ 美国在什么时候成为工业国家

在美国,小型企业对工业化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获得独立以后的许多年里,主要是个农业国家,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才开始进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当时,美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的。这些企业把自己的技术产品推广到农村乡镇,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迅速赶上了欧洲、跟世界农业市场建立了直接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西方盟国的主要粮食供应基地。与此同时,许多小型企业承担了军事工业项目,一些小型企业(例如发动机)迅速发展为大型企业,它们的产品支持了盟国的战争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几乎重复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角色,不但是世界工业强国之一,而且成为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然而,美国内陆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仍然很低,跟沿海地区的差距简直是天地之别。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政府一方面开始了发展内陆经济的一系列国家措施,例如通过高速公路把内陆和沿海直接联系起来,同时,采取了优惠措施,大力鼓励内陆当地的小型企业发展,将许多国家科研和生产项目通过政府合同交给当地小型企业完成。到了1970年代,这些小型企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使内陆地区的农村乡镇的现代化水平基本上跟沿海城市取齐,甚至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比沿海地区做得还好。到了1970年代后期,美国全国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所谓“后工业化”时代。

美国的今天的繁荣与强大,或者说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完全是得益于它的制度。这种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了因领导人的失误对国家造成的损害,最大程度的保障和落实了每个公民充分享有的公民权利,使他们敢想敢言,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对这个国家充满感激之情,并认为这个国家值得他们去捍卫。

这种制度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精英和杰出人才为其服务。比如,爱因斯坦本来是德国科学家,可是,因为他祖国的纳粹政治迫害,被迫来到了美国,结果成了“美国科学家”。我们现在所用的电脑芯片的生产商,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葛罗夫就是从匈牙利逃到美国的犹太人。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许多为美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恰恰都不是美国人。有了庞大的人才,还怕成就不了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吗?

吸引全世界各行各业人才为美国服务的正是它的民主制度和不拘一格降人才和鼓励创新的体制,同时从法律上保障人民思想自由,百家争鸣。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压制言论思想自由,用统治者的一种思想来禁锢人民,这样只能使一个国家和社会窒息,丧失掉创新的动力,就象晚清时期的中国一样。
美国领世界之先的原因是什么?换一个角度,美国称霸世界的资本或说财产是什么?我看到一种提法,任何社会都由三方面构成,就是hard ware(硬件)、software(软件)和people ware(人)。我的理解是,“国家硬件 ”主要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物质层面的设施、装备、技术条件等;“国家软件”主要指国家一切领域的规则系统、运行机制;而people ware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和文明素质。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按贡献对它们分级…… 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自然环境是一种物质资本,法制是一种社会资本,民情则是人力资本。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墨西哥照搬美国宪法,并未使墨西哥富强,原因就在于“缺乏民主的民情”。

‘玖’ 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条件

内战后美国政治的统一和稳定、联邦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在经济领域的继续深入,是工业资产阶级按照本阶级面貌改造社会的体现。1861—1865年美国内战彻底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内战和“重建”摧毁了奴隶主的经济、政治势力,消除了南北对峙,巩固了统一,使美国出现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内战后一百多年间在美国本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严重的政治动荡,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所没有的,它为美国的工业化创造了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
内战后美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适应经济上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资产阶级对国家机器和政治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首先,美国的两党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内战后由于南部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党的性质也向资产阶级转化,随着垄断制的形成,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它们都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得心应手的工具。19世纪末,民主党为改变内战后的劣势地位、偷梁换柱地接过了“人民党”的纲领,放弃了“州权主义”和“放任政策”,树立了“改革党”的形象。而共和党代表东北部大财阀的利益,成为新的放任政策的奉行者。“保守的”共和党和“改革的”民主党的相互攻击和交替上台,吸引了广大不满的群众,阻止了第三党的壮大,巩固了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它标志着美国两党制度的完善,说明资产阶级调节社会阶级矛盾的手段更加成熟,斗争策略更加灵活和富于弹性。
其次,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了文官制的改革。从19世纪20年代杰克逊开创了“政党分赃制”以来,文官队伍素质差,更动频繁,行政效率低下。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营私舞弊、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伴随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率,广大人民群众反对政府腐败的斗争也日益高涨。1883年1月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对文官的录用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从此“功绩制”取代了“分赃制”。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1883年占全部文官的10.5%,1903占51%,1930年达75%。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文官队伍的职业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提高了政府机构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适应了美国由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
联邦政府在政治改革的同时,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抵卸英国和欧洲商品的竞争;敷设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推动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 ,提高国内和国际信用;鼓励移民和引进外资,积极扶持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重视科学技术和智力开发,大力改革教育,为工业化培育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美国联邦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使政治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协调了社会结构的各个环节,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的起飞创造了前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交战国对军用物资的大量需求和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削弱,为美国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提供了绝妙的机会。1913—1929年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美国由占11%上升到14%,而英国则由占15%降到13%,美国进居世界贸易的首位。1914—1929年美国的对外资本输出也由35亿美元增长到172亿美元。战后美国由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1929年它掌握了全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世界金融中心也由英国转移到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终于取代英国夺得了世界霸权。

‘拾’ 美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经济体制

美国的经济体制
美国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自主经营的自由企业为主体,同时辅以国家宏观调控。

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经济体制
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相对地讲美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比较稳定的。
具体地分析美国经济,我们在给一国的经济形势下定义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该种经济的所有制形式、决策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政府的经济职能、收入分配形式和规律。以中国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例,该种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所有制形式,按劳分配的经济形式,生产完全由政府的计划来决定的。相反的,美国经济体制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就美国的企业来讲,依据产权机制分为三类。
一是业余制,就是相当于个体户、个体经济的形式。企业由个人所有,对企业的运营负全责。这是美国最主要的企业形式占了企业数量的70%,但是其营业额只占了6%。
二是合作制企业,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拥有,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其形式有律师事务所等。该种企业是无限责任制,也就是对于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责任。
三是公司形式,虽然数量并不大,但是其规模大,营业额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些公司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公司法所规定,每个公司的产权都是相当明确的。

美国经济体制的核心
自由竞争的市场导向,加政府调控,调控主要是货币调控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怎样的?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与法国几乎是同步的,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法国,原因是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比法国优越.美国有哪些优越条件呢?

一、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美国独立后,与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权一样,很快就走上了对外疯狂扩张领土的道路,以适应发展资本主义和扩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几十年的扩张使美国领土从原来的20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777平方公里,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占了北美大陆的一半.这么广阔的领土为美国带来了什么?——矿产、水利、森林等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这些都是美国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厚基础.

二、 经济布局合理,市场联系紧密 扩张的西部广大领土并未被抛荒,接踵而至的是美国着名的西进运动.大量人口移居西部、开荒、修路、造桥、繁衍生息、发展资本主义……在此过程中,美国人依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美国经济的专业化布局:东北部是传统的工业区,南部是棉花、甘蔗经济种植园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是产量为主的农业区,有小麦王国、牧牛王国、棉花王国、葡萄园区.这些专业化的经济区域彼此都需要补结,需要加强商品交流.这使各地区之间的贸易额成倍增长,甚至成十倍增长.这种相互依存的市场对美国工业化的影响非常大,是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一方面,为美国工业生产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市场动力和丰富的原料,另一方面,也使美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领先于英法:1807年富尔敦轮船的问世使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在美国突破,1860年美国轮船总吨位达五百三十五万四千吨,居世界第一位;1860年美国铁路线达四万八千公里,也居世界第一位.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更加密切了美国各地之间的联系.而一旦联系加强,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速度就像一匹黑马奔驰了.

三、 开放的大陆,移民的国家年轻的美国非常缺乏劳动力也非常需要劳动力,就以开放的姿态大量接纳外来移民.移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从长远看,西进运动和大量吸收外来移民,在相当程度上培养和发展了美利坚民族的进取创新精神和开朗开放性格.从生物学角度说,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彼此的血缘相隔遥远,极利于优生优育、推动美国人口向高素质进化.

阅读全文

与美国政府什么时候转为重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淘宝上怎么买汽车 浏览:90
云雀牌小汽车是哪个生产厂家 浏览:105
宝马远光灯标志在哪里 浏览:87
奥迪a640多少钱 浏览:873
汽车如何点燃 浏览:372
杭州城站立交桥的汽车站叫什么 浏览:45
工业用什么花生好 浏览:797
汽车表面镀晶多久固化结晶 浏览:34
珠海奥迪rs4购买要多久交车 浏览:377
工业废弃物处置一般多少钱 浏览:427
10款奔驰gl用什么机油 浏览:711
奔驰c级怎么换刹车油 浏览:86
电瓶车汽车都有哪些品牌车 浏览:449
奥迪a8数据丢失怎么办 浏览:599
奥迪q5开机盖锁的叫什么 浏览:189
汽车营销如何收集数据 浏览:35
什么丝汽车坐垫 浏览:598
奥迪车机互联软件哪个好 浏览:936
成都到威远汽车多久 浏览:844
宝马m2宽体怎么样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