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戈壁的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公里1人(每平方哩不足3人)——在内蒙古主要是蒙古人及汉人。汉人人口自1950年以来大为增加。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游牧,不过,汉人聚集的地区以农业为主。蒙古牧民的传统住宅是毡蒙古包及帐篷,而汉人农民则住在粗砖建的土房中。
戈壁地区及其半荒漠地段主要是牧区,绵羊和山羊占牲畜总数的一半多。次重要的是大角家牛。马仅占牲畜总数的一小部分,与大角家牛集中在东南地区草木较为茂盛的半荒漠。相当数量的牲畜由双峰骆驼组成,至今还在一些地区用于运输。
自从195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和对边地的过度使用,减少了植被并增加土壤的侵蚀,导致戈壁沙漠地区的全面扩展,牺牲了边缘半干旱草原。80年代,戈壁的工业化强化了环境污染。一个明显的例子为呼和浩特地区化肥生产造成的地下水磷酸盐污染,反过来又影响了当地的牲畜。
2. 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能够为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而限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则有可能在中长期导致效率和平衡兼失的局面。1、首先,让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宅基地所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可以跨省(区市)流动的资产,特别是应允许跨省(区市)进城的农民工在自愿的前提下放弃家乡的宅基地,将其整理复耕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就业所在地使用,并相应获得当地的户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2、与此同时,未来中国要适度推进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劳动力的地区间流动不再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差异,而是基于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需求。3、相应地,应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绩效的考核体制,削弱地方政府对于发展经济的职能,对不同地区的官员考核分别赋予GDP总量增长和人均增长的不同权重,对人口流出地的政府应考核人均GDP的增长,而对于人口流入地,则考核总量GDP的增长,。
3. 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积极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尽快打造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
阀门行业目前生产企业约有50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千万的仅有7家,超过一个亿的3家,2亿元以上的企业一家没有。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只有中核苏阀一家企业超过2%其余均在1%以下。这种企业规模难以在市场上产生震憾力,与同行业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就更加困难。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企业自身生长因素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来实现企业的资本扩张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是当今国际经济领域比较流行的做法,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压力控制阀门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要解放思想,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打破地区界线,打破所有制界线,打破传统的专业分工界线。企业间只要有联合的可能就可以大胆去做去尝试,用3-5年的时间力争打造出若干产值超过5亿乃至10亿元的企业集团。
二、要重视产品结构的调整,勇于技术创新,研制开发高附加值及国际领先水平产品。
我国阀门行业目前已经能生产十几大类产品。如闸阀、截止阀、球阀、蝶阀、安全阀、止回阀、节流阀、旋塞阀、减压阀、隔膜阀、疏水阀、紧急切断阀等,最高使用温度570℃,最低-196℃、最高压力600MPa,最大通径5350MM。尽管这些产品有力支援了国内经济建设,但是应该清醒看到我们的产品大都属于一般技术含量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最近西气东输主管线招标,我们阀门企业全部落败就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
痛定思痛。民族工业要振兴阀门行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实施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要勇于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劳动附加值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阀门产品如控制阀门和自动阀门类的调节阀,三通合流阔、三通分流阀,安全阀;球阀类的金属硬密封全焊接,高参数大口径阀;以及电站超临界C12-A合金钢阀门。实施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有几条路,一是通过和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如最近开封高压阀门厂和中科院下属的“三维”公司合作开发的电站锅炉主蒸气调节阀就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其“压力降”大大低于国际标准,在电站行业具有非常前景;二是国外合作或技术引进的形式,自贡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辛比伦公司的合作就缩短了我们在球阀产品上与国外的差距。除了上述做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独立研制开发。
三、实施多元化销售战略,努力开辟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据中国阀门协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们阀门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约有40%的生产能力放空,面对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多元化销售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国际市场每年大概出口阀门60-70个亿,中国年出口1.5个亿,不足2%分额,这里边潜力很大。开辟国际市场首先要注重外贸人才的培养,有一批会经营懂外语的外贸专业人才;其次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广交客户捕捉商机;第三可以和国内一些外贸公司合作用其渠道扩大出口;第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境外设点销售或开办工厂。这几年山东益都阀门厂和苏州526厂都较好地实现了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比重大幅度增加,缓解了国内订货不足的矛盾。开辟国际市场还要注重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选准出口产品,当前主要在通用阀门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此外毛胚铸件半成品出口前景也很好。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管理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实施体制创新我国目前阀门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交替与重组时期。
国有企业所占比重逐年下滑,民营、三资企业迅猛发展。据不完整的资料估计;我国现阶段阀门行业资产比重,民营占40%,国有30%,其余为三资、军工类企业占有,预计今后几年民营和三资企业所占份额会进一步扩大。现温州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且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如伯特利、永一、浙江维都利等企业。当前行业国企由于历史原因大都包袱沉重、机制不活、经营困难,但许多企业仍具设备、人才、技术、品牌等优势;要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来解决眼前的困难,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尽管不存在机制上的缺憾和历史包袱,但其发展过程要注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实施管理创新,避免落入“家族式”和“家长式”的管理俗套。总之,阀门行业是充满希望的。
4. 维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作业
1、 材料一:我国境内有流动沙丘6.7亿亩,戈壁滩84亿亩,4000米以上高山占地29.09亿亩,难以利用的土地总面积达44.19亿亩,占我国土地面积的30.68%;耕地资源20亿亩,后备耕地资源仅亿亩。另外,在我国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总储量的53%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三省,煤炭储量的88%分布在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
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92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7%。另外,我国的植物物种约有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要求篇幅在1000字以上
2中国贫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贫困会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请结合你家乡所在区域(一个省、一个地市、一个县或一个乡镇均可)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解决贫困问题。
要求篇幅在2000字以上。
3人口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人口老龄化也将会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试结合我国人口问题论述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鄱阳湖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对鄱阳湖区乃至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请阐述鄱阳湖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这些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以及如何保障鄱阳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贫穷与可持续发展
贫困相对于富足,类似于贫穷。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中国贫富差距明显,两级分化严重。而贫困又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贫困另一方面,为了摆脱贫困面貌各地又努力发展经济。但正如我们常常所说,地球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毫无顾忌的发展。为了减少贫穷,消除两级分化,发展是必然的需求。然而,该当如何发展呢?现在以我的家乡中部小城萍乡为例,谈谈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现状:曾经发达过
与当前中西部大多数城市类似,萍乡面临着令人难堪的现状。首先便是贫困,这是几年前一段描写我家所处沂源片区的话:沂源这块红色热土无企业、无副业,5000余村民仅靠种着几分薄田、守着一点山林维持温饱;这里的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这里的困难户的比率远远高出其他地方;这里的潭山村更是连一条像样的出村道路都没有。现在这种惨状虽然稍稍得到改善,但贫穷面貌仍未褪去。而这正是萍乡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个缩影。
萍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优美,山川锦绣集雄、奇、峻、秀自然风光于一身。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有袁河、萍水、草水、莲江、栗水五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为26.46亿立方米/年,水能源可开发量5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为10亿立方米。全市耕地面积5.27万公顷,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钼、钨、铝、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矿泉水等36种,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各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潜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4%,植物物种1200余种。理论上来讲,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如此优越的城市不至于至此种场面。事实上,萍乡市是中国近代工业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创办汉阳铁厂。为解决汉阳铁厂冶炼燃料之需,盛宣怀派德国矿师赖伦前往萍乡勘探煤源。1898年3月,盛宣怀向清廷奏请正式创办安源煤矿,并引借外资,购买西方机械设备,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大举开采煤矿。萍乡遂为中国南方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但到如今却又是另外一个境地,萍乡市被确定为我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萍乡市现有陶瓷生产企业200余家,有各种型号的倒焰窑400多座;水泥生产企业40余家,有各种型号的水泥机立窑生产线60余条,年生产能力为400多万吨。由于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致使我市部分地区特别是上端口镇、下端口镇、青山镇和湘东镇等地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酸雨频率居高不下,并引发了大量的污染纠纷。我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因此被誉为‘江南煤都’。但是经过百多年的开采,我市已进入煤炭资源严重枯竭期。‘黑、白、灰、红、金’五大传统产业相继陷入困境,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的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主体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城市转型。如果再不加快转型,我市的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会陷于绝境,那我市的未来将不堪设想。”这是萍乡市委宣传部长黄芝乡在《试论科学发展观与萍乡城市转型》一文中对萍乡现实环境的客观分析,实际情况恐有过之而无不及。百年来的发展中,萍乡一度成为工业重镇。然而,留下城市地下的镂空及糟糕的环境之外,并没留下什么。萍乡人的贫困窘境,并没因为长足发展的工业得到改变。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实,勿论欠发达的萍乡或者已经较为发达的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才是不变的道理。萍乡市是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之一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弱化。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才是关键之关键。
首先便是构建体制机制、着眼长远发展,推动经济转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解决资源枯竭产业和企业遗留的各种历史问题,优先安排解决其人员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只有做到这点才是萍乡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着力项目建设,以接续替代产业支撑转型。项目建设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如前所说,萍乡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第三产业便成为一个极不错的选择。萍乡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如何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便是转型过程中的第一要务。
最后便是注重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创新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科技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也能得到许多机会。同时,加强创新能力也是萍乡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前文所说,萍乡工业规模较大,但却极为传统,污染重,产量低。加快萍乡工业转型的需求极为迫切,这依靠的便是创新能力啦。总之,无论是为了好好发展,还是长久发展创新都是最为有利的手段。换句话说,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凭依。
自然资源优势极为明显的萍乡,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变得极为贫困。于是大力发展工业,但“粗制滥造”的工业并未带给萍乡人富裕,反而带来了再次贫困的恶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正是摆脱这个循环的有利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萍乡市的转型。我想,不久的将来我的家乡萍乡定能变得更好。
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江西北部,长江南岸,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作为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对鄱阳湖区乃至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鱼米之乡”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号称“鱼米之乡”,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和江西省主要商品粮、油、棉、鱼生产基地。
鄱阳湖流域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着,四季分明,春季多雨、夏季炎热、秋季干燥、冬季阴冷。流域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霜冻期短,为发展各式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鄱阳湖流域气候条件有较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对发展多种经营、立体农业具备良好的条件。
环鄱阳湖区历来是江西省乃至我国重要的优质水产品主产区。湖内共有鱼类9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鲢、鳙、青、草、鳡、鲌等10余种,年产量达2550万公斤以上。此外,还出产众多的贝类、虾、蟹、水禽、莲藕和湖草等水生动、植物。2007年,该区的养殖面积达到313万亩,占江西省的54.9 %;水产品总产量为101万吨,占全省的55.9%;渔业产值达到94.5亿元,占江西省渔业总产值的53%。
但作为传统产业的农渔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一定要得到改变。一方面大力发展大水面养殖、特色水产养殖和网箱养殖及立体、多样农业,做大产品总量,提升产品质量,做响鄱阳湖品牌。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水产产业链条,提高水产品加工升值能力,全面提升水产综合效益。另一方面,无论是发展何种产业还是发展到何种地步,一定要注意与环境相适应。切勿为了蝇头小利,而忽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新型资源
鄱阳湖区风力资源丰富,从星子向水域延伸,为高值区,年平均风速3.5米每秒以上,庐山、星子、棠荫、康山全年各月平均风速都在3.0米每秒以上,其中庐山有11个月大于4.0米每秒,为风能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能密度大于70瓦每平方米,有效风能密度大于160瓦每平方米,年平均有效风能达500千瓦时每平方米以上,适宜小型风力发电。
鄱阳湖草洲湖草资源非常丰富,面积180多万亩,开发潜力很大。但是当地牛羊因草蛋白含量过高吃多了往往会“拉肚子”,而无福消受。同时,湖草多了不利行洪,而且助长钉螺繁衍。以致鄱阳湖草洲湖草资源非但一直未得到很好开发,反倒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若能引进耐高蛋白牛羊良种到草洲放牧,同时帮助灭螺,那么在搞好草洲利用的同时,也达到了行洪、血防的效果。事实上,优秀的湖草资源代表的往往是前景极佳的畜牧业。
新兴资源往往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而是弥漫在各处。在新一轮的鄱阳湖资源开发过程中,转变旧有思路,打破常规,将原本不起眼甚至是祸患的东西变为经济发展的财宝,才是整个过程中的正道。这对于整个湖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旅游资源
鄱阳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枯水一线,洪水一片”与候鸟群是鄱阳湖的两大胜景。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这便形成 “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鄱阳湖有着“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在每年秋末冬初,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逐渐离去,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同时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鄱阳湖由此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来鄱阳湖观鸟绝对是件让人向往的事情。
丰厚的历史文化情结,是鄱阳湖发展旅游业的另一个保障。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我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陶渊明等都曾在湖区生活。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描写的也是鄱阳湖的胜景。这里还有,文革受破坏较少的老爷庙、得名于“落星石,周迥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的落星墩、千年古县鄱阳县等等。
旅游业历来被公认为无公害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往往能得到最大化的关注。有着如此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鄱阳湖发展旅游业有着极大地优势。同时,发展旅游业对于提升鄱阳湖区的整体形象,引进外来优质资金及项目都有极正面的促进作用。这对于鄱阳湖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同时,我国人口具有增长速度快,年龄结构轻,向老龄化发展,分布不均等特点。虽然,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后,成功的抑制了人口的暴增,保持着低生育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加快。同时,人口素质底,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困扰着中国,也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人口老龄化
当今中国人口问主要有,人口数量过多,人口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而在这些之中,又数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阻碍最大。因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益延长,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中国老龄化现象极为严重表现在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造成中国老龄化现状的原因可能有人均寿命的延长、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老化、人口迁移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同样会为社会的经济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 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 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
三,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四, 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事实上,人口曾经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优势。
人口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在这一系列的成就中,人口的作用不容忽视。毛泽东说过“人多力量大”,且不论正确与否,人多力量确实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多的优势,大肆发展经济,是国民社会都得到普遍提高。
劳动力富余是中国制造业腾飞的基础。中国现在被称作“世界工厂”,货船载着大批的原料,能源等,进入中国港口,然后满载商品离开。“made in china”的标识覆盖在全世界的产品上,之所以能够如此,便与中国的低廉劳动力有关。低廉的劳动力,带来的是低成本,在国外市场中就更有竞争力。而低廉的劳动力背后便是庞大的人口数量在支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创造着世界经济奇迹。但就在现在或不久的将来,他们会老去,从而将中国带入老龄化深渊。
方法
老龄化既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更有其独特的现实原因。老年人年轻时为社会奋斗多年,对社会贡献极大。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中,一定要注意老年人的处境,同时要兼顾可持续发展理念,务必做到使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同时,能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前文老年人所造成的问题所说,老年人消费水平较大,医疗,保险等消耗较多。如何合理保障老年人消费需求,关注老年服务是整个老龄化社会的根本要求。同时,老年产业的兴起,对于拉动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这样在保障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还能兼顾经济的发展。
尽快脱离劳动力依赖,是当今社会各产业的重中之重。如前所说,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人口的减少,首当其冲的便是以劳动力为基本的制造业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首要的便是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劳动力依赖型产业,应该注意合劳动力,合理引导,利用科学勇于创新,摆脱劳动力依赖。老龄化最现实的问题便是,更少的劳动力,更大的需求。因此,我们更应该利用科学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全民素质,使有限的劳动力发挥出无限价值。
正如某些争论所说,人口老龄化不一定是件坏事。这不仅表现在,其后人口的减少,对于中国来说,更多的是人口老龄化会逼迫人们改变现有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构造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有高效的社会。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短缺,以及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等资源问题;材料二反映了水土流失严重,以及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
材料一提到的资源问题首要便是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是有一个极限,特别是不可更新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是有限的,是会出现资源枯竭、短缺问题的。但资源短缺问题不仅仅是这个自然极限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水平低,环境恶化等因素,才是资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就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资源稀缺问题谈点看法。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处于世界后列,经济上又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更显得突出,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根本的改善。
自然资源利用是不平等的。首先,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中国发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瓶颈,如何应对资源短缺,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资源保障,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立科学能源观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管中国目前还有条件依靠国内保障能源供应,但从发展来看,形势非常严峻。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和今后的挑战,必须依靠科学的方式来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首先是树立科学能源观。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5个方面:1.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在经济转型期,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确定因素,必须从战略高度、人类文明的高度来谋划或制定资源战略。2.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世界是个整体,要从全球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借助外力,加强内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3.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发展循环经济,不能走重工业道路。要对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科学利用、科学配置和科学管理,滥肆开发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4.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资源战略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负责,既要创造物质文明,也要创造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扎扎实实的符合民众的意愿和需要。5.符合科学规律。要完善机制、调整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能耗。
开源则是获得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就矿产资源问题可具体细化为三个方面:第一,立足国内,获得更多可利用的矿产资源;第二,开拓境外,以更经济、更安全的方式,如投资、合作、期货、现货等多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国外资源;第三,积极开拓新型的替代资源。 寻求新型的、非常规的替代资源,是解决人类矿产资源短缺的崭新思路,也是新兴产业崛起的需求。
材料二反应的则是水土失问题,以及生态系统遭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自然因素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与夏季,常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地面状况: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且广布疏松的黄土,植被稀少。另一方面,人为因素历史上黄土高原绿树葱茏,今天却是荒山秃林,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首先是植被的破坏。如材料中所说,濒危植物数量过多便可看出。人为作用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当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轮荒的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最后一个是开矿采矿能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并造成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堆积。根据科学工作者对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90.4%,这说明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保持水土首先要遵循两个原则保持水土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想结合。具体为压缩农业用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压缩牲畜的数量。做好矿区的复垦工作。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另一个则是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问题。在过去的5个世纪内,约有900种动植物从地球消失。而濒临消亡的物种现在超过10000种。我国生物物种数量正在以每天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这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破坏极为严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便是提高人么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其次,应该人工培育濒危动植物。再次,加强立法,加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5. 如何使一个行业健康发展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要多方面合作的: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关部门的监管;职业人的职业道德;行业管理;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等等
6. 如何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三点意见
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转型发展打好基础。积极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引进、科技创新等多种方式,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企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等重点环节的改造与提升,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纺织服装、劳保制鞋等传统产业链配套,强化技术研发、差别化生产,进行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成为技术密集型,提高产品附加值。
延伸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力促企业提升。抓好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强化企业配套协作,按上下游产业链建立起平等互助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努力打造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鼓励龙头企业逐步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环节,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合作关系;围绕家纺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制鞋等支柱产业,构建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生产服务体系和产销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发展合力。
紧抓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导企业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引导企业着力于系统集成、供应链管理、再制造增值服务等环节,加快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发展,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搞好售后服务、全寿命周期服务。发展维护检修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向下游延伸。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变革、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建成一批以现代制造服务业务为主业的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内在需求,强化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劳保制鞋、化工建材、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集成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提高“两化”融合指数。
7. 如何利用戈壁
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措施。一是以治水为中心,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快实施黑河正义峡三项水利枢纽工程、黑河下游额济纳灌区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科学合理利用好现有河水资源,积极开发地下水资源。到2005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万亩,节水灌溉2.6万亩,新增饲草料地灌溉面积五万亩,天然草场灌溉恢复到70万亩。第二项措施是以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为重点,在争取澳援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另一项措施是以生态治理为重点,抓好牧区示范、农业综合开发、农田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到2005年,全旗草原建设规模达到225万亩,建设配套草库伦200处。
目前,在土地开发利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全旗可利用土地面积375570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2.86%,大片土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尚难以利用。二是,虽然地域广阔,但是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如水资源短缺、牧草资源的低替代性等因素的限制,土地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是有限的。最关键的是,水资源短缺是土地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额济纳河经常处于无水状态。因此,要想充分利用这片广阔的土地资源,必须首先解决水资源的问题。
课题组:刚才你介绍时谈到草田轮作,在额济纳旗,草田轮作的具体形式是怎么样的?
额济纳旗:刚才所说的草田轮作,并不是严格的耕作方式上的草田轮作。我们这里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些耕地,原来有水可以耕作,但后来没水了,就自然撂荒,野草就生长了起来;等条件适合了,又将这部分撂荒地拿出来继续耕作。实际上草田轮作是一种耕作方式,你种草的话还要考虑种什么草,豆科草呀或者其他。我们这里并不是这种情况,就让野草自然生长。这主要是指我们的农场这一块。50年代我们这里建设了农场,这个农场建的时候有四万多亩地,特别是文革期间,牧区也要学大寨,那时候开垦的土地比较多,达到五万多亩,文革后期就不让种了。时间一长,红柳就长起来了,其他草也就长起来了,退耕还草。从目前看,棉花和蜜瓜这些产业的效益都很好,原来退耕的一部分就又恢复了。所以,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草田轮作。
课题组:这里牧草地差不多有320万公顷,这些牧草地的生产力状况是怎么样的?比如多少亩牧草地能承载一只羊单位?
额济纳旗:一会农牧业局会具体介绍农牧业的基本情况。额济纳旗的草场主要是东西河两岸、绿洲的这个范围,我们叫绿洲草场;另外,有戈壁草场、山区草场,还有湖区草场,基本上是这么分的。湖区草场基本上都是芦苇,原来在50~60年代芦苇长的相当好,长的也比较高,但现在都退化了,成了鸡爪子芦苇,原来骑骆驼进去都看不见,现在野兔子跑都看得一清二楚。山区草场主要集中在马鬃山地区,主要是养骆驼,还有一些羊,山羊比较多。山区草场主要靠降雨,一年里面若是能够降两场雨的话,山区的草长的还是很好的,一般能吃两年,毕竟牲畜的密度不是太大。戈壁草场主要分布在中、东、西三个戈壁,一般来说,中戈壁草场要好一些。中戈壁大约是一万多平方公里,中戈壁的覆盖度要好一些。西戈壁草场是指马鬃山和西河之间的这一块。这几种草场中比较好的、牲畜密度比较大的是绿洲草场,主要集中在东西河两岸和达镇周围,它主要是以乔灌木为主,如胡杨、柽柳。胡杨主要是靠落叶,到秋季树叶落下,冬天羊就靠这些落叶过日子。红柳一般是骆驼吃新鲜的,骆驼喜欢红柳,我们这里有六种红柳,有的种类骆驼特别爱吃,羊主要是在冬天没其它食物时吃柽柳的落叶。另外,还有苦豆子,新鲜的时候它特别苦,羊和骆驼都不吃,只有等霜打了以后,味有些变化,羊和骆驼才吃。从甘草来说,情况还不一样。东河两岸苦豆子比较多,西河两岸甘草比较多,主要是上游,有明显的地域性。额济纳旗的草原主要是分这四类。
要说载畜量是多少,情况在变化。50~60年代绿洲比较好的时候,平均大约是160亩草场一个羊单位,现在要差很多。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额济纳旗草原的情况。
根据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草普调查表明,全旗草地总面积8.26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72.08%,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占全旗草地面积的43.83%,属荒漠化草原。气候属极度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20~30毫米,蒸发量是3700~4000毫米。
前面已经提到,草场植被按区域划分为戈壁、沿河、沙漠、湖盆四类草场,其中:戈壁草场自然环境最为干旱,植物种类贫乏,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占绝对优势;全旗最好的草场集中分布于额济纳河沿岸,主要群落是柽柳、芦苇、苦豆子、甘草等,但面积仅为1060万亩,占全旗草场总面积的8.5%。
全旗各类草场按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诸多生物因素和相互作用分为四大类七个亚类:温性草原荒漠类、温性荒漠类、低地草地类和低地草甸类。其中温性荒漠类面积最大,总面积11331万亩,可利用面积4532万亩,分别占全旗草地总面积和可利用面积的91.4%和83.4%;单位面积产草量却列居四类草场之末,仅为每亩4.71公斤,全年羊单位需草地面积为167亩。
全旗四类草场根据牧草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利用率和草群地上部生物产量划分为五等八级。现在全旗没有一等和二等草场,只有三等三级,即亩产鲜草300~400公斤以及亩产50~100公斤的四级和七级草场,而且也已逐步被亩产鲜草50公斤以下的八级草场所替代。截至目前,八级草场的面积已占到全旗草地总面积的91.4%。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大气降水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锐减,植被严重缺水、超载过牧、人为破坏等不利因素的累加,导致草原大面积严重退化,草地沙化、退化、荒漠化日益严重。全旗植物种类由原来的200多种锐减到现在的134种,许多地方特有濒危物种都在大面积退化,100平方米植物种类由原来的五种降至1~2种,亩均生物量不足20公斤,草场载畜量下降54%。
在建设和保护方面,80年代以来,旗政府加大了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开始时鼓励农民、牧民对草原进行围封,鼓励他们将自己承包的草原进行围封,当时是对围封草原每亩补助七元钱。后来是允许农牧民在自己的草原上开垦一部分草库伦,种植补充草场牧草不足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措施。到2002年以后,结合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全旗大面积实行了禁牧的措施,到现在为止,禁牧面积达到了380万亩。在项目区以内的农牧民要全部往外搬迁。一方面,国家在这方面有所补贴,退出一亩草场,补助4.95元,连续补助五年;再就是结合其他项目,让这些农牧民永久退出,退出后就不让再进去了,把这些草场进行永久性的禁牧。这些农牧民的安置呢,是分配给一定数量的饲草料地,对年纪大的,56岁以上的,在农村推行社会养老制度,56岁以上的农牧民可以领养老金,不用放牧,也更不用回到原来的草地上了。青壮年牧民要转变思想方式,由原来的草原畜牧向舍饲和半舍饲的方向发展。结合项目的实施,我们建立了移民住房,配套了青贮窖、棚圈等设施,建立了舍饲的基础。通过这些措施,使牧民从天然草原上转移出来,让草原有一个修养生息的机会,实行永久性的禁牧。
课题组:在380万亩禁牧草原中,永久性禁牧的占多少比例?
额济纳旗:凡是退出来的,都是永久性的,退出来就不让再进去了。当然,从目前看都是永久性的,但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困难可能就比较大了。主要还是梭梭,两湖沿岸的梭梭林。梭梭林的面积比较大。梭梭在西部干旱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树种,它耐干旱,从另一个方面说,它有经济价值,可以接种苁蓉,苁蓉是梭梭根部的寄生物。实行退牧还草,包括林业部门的一部分项目,主要还是保护梭梭林,刚才所说的380万亩,有很大一部分是梭梭林。我们的两湖地区是梭梭林的主要地区,通过撤乡并镇,已经将两湖地区的两个苏木撤了,目的也是让这里的牧民搬出来。下一步就是将骆驼集中到马鬃山。骆驼的危害比较大,它吃的多,而且比较高,小胡杨树一露头,它就给吃了。所以我们骆驼的数量也在减少,过去阿盟号称骆驼之乡,我们额旗最多时骆驼有2~3万头,现在也就是1.1万头左右。但作为一个物种,我们这里特有的骆驼是要保护的,现在马鬃山骆驼养殖已经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骆驼实验基地进行保护。
另外,搬出来的羊群就在农场进行舍饲,划出一部分饲草基地。马上全部进行舍饲也有问题,只能是半舍饲、舍饲逐步过渡。这里面有一个压缩牲畜头数、提高牲畜质量的问题。还有,要提高个体绒毛的产量。
也就是说,禁牧的380万亩,经过几年的封禁,对比检查表明,项目区内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的8~15%提高到现在的20%以上,草群各项指标明显增加,牧草产量每亩提高了十公斤左右。这说明虽然草场在退化,但是只要我们采用一定的措施,还是很有效果的,效益还是十分明显的。胡杨林的封育效果也很明显,一方面是覆盖度在增加,另一方面生物的多样性也在增加。但这也从一方面说明,过牧确实是草场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像封育的梭梭林长势就很好,因为封育前,骆驼把新枝都给吃了;特别是临近右旗的骆驼,由于那里更贫瘠,他们那里的骆驼来到我们的梭梭林时,可以把梭梭的枝条都吃光,第二年都不能返青,破坏还是相当大的。
总的来说,禁牧是一个主要的措施,效果也很明显。但不可能一下就全部禁掉,在没有实行禁牧的地方,一定要推行草畜平衡,达到草原的一个良性循环。再一个就是加大草原的执法力度,减少人为的对草原的破坏。第三个还要辅助推广一些新的技术,等等。
顺便说一下,人为的破坏主要是挖苁蓉,如果合理的采挖,破坏不是很大。所谓合理采挖,就是挖完之后要回补填埋,不要让梭梭的根暴露出来,我们这里的常年从事采挖苁蓉的人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一般来讲对梭梭的生长没什么影响;但一些从外面来的人就不是这样,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他挖了以后,将大、小苁蓉统统取走,而且也不回填,这样梭梭的根也暴露在外,梭梭很快就死了。另外一个破坏就是挖甘草,这个破坏比挖苁蓉的破坏更大,因为挖甘草是将根挖走了,很难恢复。再有就是樵采梭梭。现在这三种行为都被禁止了。
8. 如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环境。广西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制约了工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就要把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作为基础工程。
抑制“脱实向虚”现象,营造实业致富的认知环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兄弟。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可以让闲置资金与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匹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金融市场还能识别风险,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但虚拟经济由于其复杂性和投机性,容易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助推资产泡沫的形成。当实体经济不能够消化这些泡沫时,过度膨胀的泡沫不可避免地产生破裂,形成经济危机。因此,既要发展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又要控制虚拟经济,使其处于良性的可控的范围。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企业和资本热衷于炒作并从中谋划取利益,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形成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脱实向虚”的现象,让虚拟经济利润回归合理水平,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加大政策扶持、降低税费负担,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让抓工业、干实业的人有搞头、有奔头、有甜头。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整个社会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科学认知环境,形成重视工业发展、支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科学考核政绩,优化发展工业的行政环境。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级领导班子的行政行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要通过科学的政绩考核来形成各级领导班子积极、科学抓好工业发展的行为导向。工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比如周期长,即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回收周期长等;环节多,即生产经营环节多,从生产要素的准备,到开始进行生产、生产出产成品,再到销售产品、回收资金,经历多个环节;好群聚,即工业产业喜欢群聚,形成产业集群,共享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降低经营成本,等等。开展政绩考核并确保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就要求深入研究和遵循工业发展规律,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内容。要改变过去只看见结果看不见过程、只看见现在看不见将来、只看见表面看不见里面的政绩考核缺陷,既要重视考核结果也要重视考核过程,既要考核当前指标也要考核预期指标,既要考核显性指标也要考核隐性指标。科学的政绩考核还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激励各级领导班子舍得花时间、投本钱、下功夫,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同时,科学的政绩考核还要注意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设置好差别化的评价指标,激励各级领导班子积极发展与功能区相适应的工业项目。
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工业发展的服务环境。为工业企业及相关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完善服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要完善财税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作为完善制度机制的一个重点。从现实看,财政收入的层层压力使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突破财税法律法规的限制,设置各种不合理收费,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广西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不合理的负担更使其难于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招商引资中也难于与其他环境更优的地方竞争,削弱吸引力。完善财税制度,就要取缔不合理收费,坚持“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