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二战前德国如何恢复工业

二战前德国如何恢复工业

发布时间:2022-07-17 08:50:56

‘壹’ 关于二战时期的德国工业的问题

关于防空,它涉及到多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先说到英美的战略轰炸,早期对德国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英美的轰炸机需要从英国的野战机场起飞,最近的路径是飞过英吉利海峡,穿过荷兰、丹麦然后到达德国的工业区——鲁尔。由于缺乏远程的护航的战斗机,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的航程只能将轰炸机群护送到荷兰上空附近,然后就必须返航。轰炸机群必须得靠自己的力量来飞往德国。
这样一来轰炸机群们就像空中靶机一样仍德国空军屠杀。比如,一个由20架B-17型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从脱离护航到飞往德国,最后到德国只能剩到2-3架。

言归正传,德国的防空技术或者说防空能力在二战时拥有相当高的水平。城市防空洞的比例达到50%。歼击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技术也是首屈一指。在德国全国和占领区都组织由专门的防空部队和民兵防空师,配备的武器也是一流的,88-105口径的远程防空炮。在法国海岸和国内在1942年到1944年都配备上了防空雷达。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的话,德国的防空能力相比于美国或者苏联的防空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为什么德国还会被炸的那么惨呢?

那是因为,在顿河战役之后,德国空军完败给苏联,失去制空权。越来越多的飞机添到东线的无底洞里。西线的歼击机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许多素质优良的防空部队被调往前线,防空炮也是优先配给一线部队。加上盟军远程护航战斗机的出现和防空雷达的损失,使德国应接不暇。
比如,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在西线的第六航空队只剩下300多架战斗机,其中只有将近200架能够正常使用。而盟军(英美)的战斗机数量达到2万多家。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高层指挥上的失误。直到1944年,戈林还在下令让驻法国第六航空队区去轰炸英国,由于飞机数量不足,德军每次只能派12-20架轰炸机。这样的结果就是基本没有飞机能够回来。歼击机和轰炸机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做,只能对德国的防空雪上加霜。
还有几点要补充,在1944年的时候德国的工业多多少少受到的战略轰炸的影响,但还不至于太惨。而且,在1944年是德国工业产值最高的一年,超过了1943和1942年。飞机的产量达4000多架。
在中期,德国基本已经不生产潜艇了。

‘贰’ 二战前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国力的

美国对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以及德国由工业小国变成了工业大国.积极增加生产力.发展教育.发展高新技术等等新政治的推出.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着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着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叁’ 二战德国工业的问题。

1943年10月,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处长格伦制了一张东线兵力对比表。他估计,德国驻在苏联的兵力为二百五十万,苏军的兵力为五百五十万;德国防守的部队
为一百七十七个师,苏联进攻的部队相当于八百六十个师或旅一级的部队。苏军坦克与火炮的数量至少以三与一之比超过防御一方。格伦的这些数字尽管是以不
完全的情报资料为依据估算出来的,但是即使人们对双方兵力对比有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它的不足之处是低估了苏军的兵力,而且没有在数量上反映出双方
兵力悬殊的情况。1941年6月,德国陆军有一百五十三个师进入苏联。那时德国在东线的兵力将近三百二十万人。

到1943年11月,整个兵力(其中包括驻芬兰的第20集团军)已下降到二百八十五万人,尽管德国陆军师的数量上升到了一百九十五个左右。除了基地部队和第20集
团军的十七万六千人以外,德国各种类型的地面部队与集团军群加起来的总数只有二百零二万六千人。仍受德国控制的那些朋友(毫无疑问不包括芬兰)的残存兵
力仅有十三万六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五万二千名有点不太可靠的外国部队。在西欧(不包括德国本土在内)德国只部署八十四个师,但在1943年秋季,德国在该
地的总兵力却不少于二百四十四万,而部署在苏联的德国总兵力有二百八十万。

根据当时公布的估计数宇,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了二十万人。除此之外,从1942年11月到1943年10月这十二个月中德军在东线其他战役的损失
达到了一百六十八万六千人,其中只有一百二十六万人的名额得到了补充。在总的伤亡人数中,亡二十四万人、伤九十九万三千人、失踪十万零六千人、病四十
四万七千人。那年德国陆军在苏联的伤亡总数中有九十多万人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虽然1943年德国三军的总兵力达到九百多万人,但是很难找到补充人员,因此,
兵役法中关于免除家庭幼子或独生子服兵役的规定不得不暂停执行。有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已年过半百,也成了征召的对象。

1943年1月13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显然不可挽救时,才下达一项指令,要求德国转入总体战。

当时驻苏的德军中已有二十多万自愿担任辅助性任务的苏联老俘虏兵。德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妇女参加到工业生产的行列中去。当米尔契向元首建议时,他当
即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在劳动生产方面,瘦弱的德国妇女无法与粗壮的苏联妇女相比拟。

1939年7月德国的产业工人数不到一千零五十万,其中二百八十二万是妇女。在1943年底已下降到七百七十五万人左右。

1941年6月到1943年6月,德国在东线损失的坦克总数达到了八千一百零五辆。10月份,在二千三百辆坦克中只有三分之一稍多一点的坦克适合于作战。

1943年年底,P51野马式远程战斗机已能随心所欲地在德国领空横冲直撞。德国驻苏联的空军仍能继续保持局部的空中优势,但是苏联空军的轰炸机已开始空袭德
国在东线的占领区。缺乏燃料使德国空军飞行训练时间大大缩短,随之损失与日俱增。7月份,德国飞行员损失一千七百多人。9月份,被击毁的德国飞机达一千
六百架,其中百分之六十是被英、美军击毁的。整个1943年,德国制造了二万五千架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有一万七千四百架被击毁,其中一万零六百架是战斗
机。10月以后,德国空军许多野战师被解散并入了陆军,高炮与伞兵部队仍留在空军。11月1日,德国空军军官人数为十一万九千人,士兵人数为一百九十七万人
,各种辅助人员为四十三万人,文职人员为四十七万五千人,加起来总数将近三百万人。

据苏联资料记载,1943年年底,苏联本土的陆军与空军为六百五十万人,大约相当五百三十个步兵师、一百四十个坦克旅的部队。据说,炮兵战斗序列中的火炮
与迫击炮为九万门,炮兵师为八十个,独立炮兵旅为七十三个。坦克与自行火炮为五千六百辆(门)。苏联空军的军用飞机为八千八百架。以上苏军方面的数字只
包括对德国与芬兰军队作战的方面军的兵力和最高统帅部野战预备队的兵力,而不包括远东和内地各军区的兵力。到1943年11月20日,苏军共有五百多万人当了
德军的战俘。 苏联的数字是否准确地反映了苏军当时的实力,这是无法奉告的。

苏联六百万地面部队这个数字尽管看来是低了,却可能是个精确的数字,因为通过简单计算可以看出,即使一个师的兵力减少到八千人,至少也需要四百二十万
人来保持那五百三十个步兵师。除这些步兵师外,还有非常强大的坦克与炮兵部队、铁路与公路运输部队以及后方勤务部队也需要配备人员。正如苏德战场上的
二百八十万德军只是德同国防军的一部分一样,苏军的六百五十万这个数字,毫无疑问,也只是苏联陆军与空军在同一战场总数的一部分。据朱可夫透露,1944
年,苏联所有的军事院校每年培养的军官总数达五十万,其中二十万是储备的军官。

1941年苏联只生产了六千辆坦克,1942年便提高到二万四千七百辆。在1943年期间大部分轻型坦克停产了,而代之以生产的是T34中型坦克。1943年的产量按类别
区分,有三千五百辆轻型坦克、四千门中型自行火炮、一万四千辆中型T34坦克、二千五百辆重型KV1型、KV2型、KV85型坦克。1944年坦克总产量又从二万四千辆
提高到二万九千辆。1943年,军用飞机的总产量达三万架,不过有许多飞机是老旧的双翼机。1944年的飞机产量提高到了三万二千二百架。1943年除生产了二万
三千门坦克炮与三千七百门高炮外,还生产了四万五千门野炮与反坦克炮。1944年野炮与反坦克炮的产量又提高到五万六千门。

1943年以前,苏联军火工业生产的火炮、坦克与飞机比德国多得多。苏联火炮与坦克的质量同德国差不多,但有时比它高。可是,从1943年起,德国的军火生产
开始迅速超过苏联。1942年百分之九十的军工生产部门仍然执行一班制。

1941年德国飞机工业只生产了一万一千架军用飞机,其中百分之十左右是教练机。1942年军用飞机的产量仅提高到一万四千七百架,但到1943年使猛增至二万五
千二百架,其中百分之十是教练机。1944年,德国的飞机产量超过了苏联,军用飞机的产量为三万四千三百架,教练机的产量为三千二百架,这是在压缩轰炸机
数字的情况下,大量生产战斗机的。

1941年,除生产了二千二百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辆外,还生产了二千八百七十五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1942年生产了四千三百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
以及一千二百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1943年大幅度提高产量有一些困难,因为III坦克停产之后,还得将V型与VI型坦克投入生产。即便如此,这一年
的中型坦克与强击炮的产量仍达到了六千七百辆(门),重型坦克达到了二千五百辆,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达到了二千六百门。1944年的产量与苏联相接
近,中型坦克与强击炮达一万一千辆(门)、自行反坦克炮达一千六百门,重型坦克达五千二百辆。以上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与强击炮的总产量为一万七千八百辆
(门)。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二百五十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与一万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

德国战车改进设计,对于扭转1942年到1943年落后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虎式坦克比苏联KV型坦克先进。新投入的V型坦克、装有先进火炮的IV型坦克和强击炮
,也可与T34型坦克相匹敌。1942年德国75毫米与75毫米以上的火炮与坦克炮的产量如下:火炮为一万二千门,坦克炮为二千四百门。通过一年的努力到1944年,
火炮的产量便提高到了四万零六百门,坦克炮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万五千三百门。1943年德国的军工生产与苏联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今后
还会继续提高。

德国有百分之四十七的铁矿石主要靠从瑞典与法国进口,百分之百的锰与铝土矿主要靠从苏联与巴尔乾国家进口,百分之四十五的铜靠从瑞典进口,百分之七十
五的钨靠从葡萄牙进口,所有的铬靠从土耳其进口。德国消费的石油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石油数量因运输困难而受到了
限制。

1944年期间,苏联生产了三万二千架飞机、二万九千辆坦克,英美生产了十二万多架军用飞机、二万二千多辆坦克。美国、英联邦与英帝国,以及苏联的军火总
产量,据某个资料来源估计,大约以九与二之比超过了德国。

1943年期间德国失败的原因与1942年失败的原因一样,仍然是:武器装备,特别是摩托车辆与油料不足;元首顽固推行专守防御战略,上述原因促使德军既丧失
了战略主动权又丧失了战术主动权。根据备多兵分的道理,高级将领们指责希特勒,说他不该提出那个扼守每一码土地的要求。这种指责是正确的。

克鲁格于10月14日告诉元首,苏联之所以能取胜,决不是因为它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兵力,而是因为它具有机动能力,并在决战时刻能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这点
他说对了,而且还与苏联历史学家的看法不谋而合。狂妄自大的苏联在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之后,对媾和建议置若罔闻。在斯大林心目中可能另有
目标,即:将共产主义的影响与苏联的势力扩大到中欧与东南欧。1943年日本(可能出于它自己的主动)建议苏德媾和,莫斯科立即拒绝。戈培尔在秋季视察了腊
斯登堡,他发现最高司令部门出于整个战局恶化而笼罩着一片沮丧气氛。于是,他开始斟酌德国首先应向苏联一方还是应向英、美一方提出媾和建议。戈培尔本
人积极主张希特勒设法向斯大休提出媾和建议,但是元首却好象认为与英国打交道可能比较容易。1944年初,戈培尔一次更加急不可待地要求希特勒与苏联媾和。
这些建议均遭到了元首的拒绝。美国或英国决不可能跟希特勒或他的政府或政党的任何成员进行接触,也决不可能同意举行没有苏联参加的谈判。

1941年5月,德国人认为苏军在最初期可以用来抵御德国进攻的部队相当于一百二十一个步兵师和二十一个骑兵师。对于苏联的装甲部队,他们相信苏军在西部约
有五个坦克师和二十三个摩托化旅。据估计,针对芬兰和土耳其边界,苏军还部署了二十五个师,在远东的师可能有三十个之多。据认为,苏联空军共有四千多
架第一线飞机,苏联坦克部队有一万辆坦克。(实际上苏军飞机高达一万二千架,战车多达二万至二万二千辆。)

总计,东线的德国军队(不包括芬兰的驻军)共有一百四十五个师,其中有十九个装甲师、十四个摩托化师,德国的盟国还提供了相当于四十个师的兵力。德国装
甲师共计约有三千三百辆坦克,加上大约二百五十门履带装甲强击炮。在德国占领的法国与佛兰德驻有三十八个德国师,丹麦有一个,挪威有七个,另有七个驻
在巴尔干,两个驻在北非。东线的德国空军部队共有二千余架第一线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不到八百架。有一千五百余架飞机留在西线,进行本土防御与对英作
战。

看到大家在说日本有多强时,我却不以为然,光是工业能力日本就被压着打了,二战期间日本主力战机零式才生产10400架左右,一式战机5000多架,二式跟三式
战机各1000多架 四式战机则为3400架 总计日本在战争期间能端的出抬面的约2万战机,德的BF109跟FW190任一型就压倒日本了。

‘肆’ 二战后德国是如何恢复经济的

二战一结束,美国对西欧就开战了"马歇尔计划",给德国输入了大量资金以扶持其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
战前德国就是一个发达工业国家,从技术到管理都不会因为房子被毁了而消失。
德国的初级、中级和高等教育在欧洲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大量的人口都是高素质的劳动力。
德国就因为这样有了资金基础、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管理水平、有当时很多项人类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为基础,所以恢复经济很快。.

‘伍’ 再问二战德国军事工业

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原材料供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本国筹措;二是占领国掠夺;三是盟国支援。

二战中德国士兵只不过800多万,也没有几千万的呀,而战前德国人口7000多万的,和8个人里面就有1个士兵,平当时德国的国力养活这些士兵是宽宽有余的,并且被占领国的资源也全部维持着德国的庞大机器的,士兵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

战前德国也比较重视农业的,有一套完整的农业政策,在二战中他们的粮食也能保持全国人口80%的生活保障,战前粮食是需要进口一部分的,在战争中则省去了这样的麻烦的,在被占领国对当地农民进行掠夺就行了。所以粮食也是不成问题的。

二战中德国的军工生产是非常活跃的,他们的工人除本国公民外,还有被占领国的人民和战俘犹太人等,这些人都是光干活不给钱的工人,所以说他们的劳动力也是不成问题的,支撑德国军工更不成问题了。
二战德国在战前的经济实力是不容忽视的 紧接着美国后 德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上工业第一 经济第二的国家 但是由于1933年经济危机 被巴黎和约折磨的德国在希特勒纳粹党的鼓动下 走上了纳粹军国主义道路 大力发展重工业 军事工业 军事实力空前强大 而且希特勒利用了英法的绥靖政策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 德国因此新增人口300万 并将两国5万部队收归 在成功吞并后 德国挥师动进 闪击波兰 由于波兰奉行投靠英法 抵制苏联的政策 所以战时苏联虽前期并为插手 但由于过度信任英法 并为做出足够的抵抗和反应 德军迅速插入内部围歼波军 波兰覆灭 德军随后北进横扫北欧 建立起了东可抵苏 西可据英的基地 随后德军投入130多个师西扫法国 吞并法国后

一战后,战胜的英法等国为了讨论对德问题曾经在巴黎和会上激烈争吵,法国的主张是要尽可能削弱德国,而英国的想法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衡,建立一个低档苏联的屏障,不要太削弱德国,于是,有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

主要内容有: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还给波兰;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德国废除皇帝制度,建立共和国
这个合约并没有消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传统,反而给了日后的法西斯分子煽动民族仇恨的口实,
1918年爆发的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资产阶级利用社会民主党篡夺了政权。1919年2月6日,国民会议在小城魏玛召开,讨论制定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即魏玛共和国,艾伯特当选为总统。

8月,魏玛宪法生效。宪法规定了国家的议会制共和国政体和德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在镇压下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和平定了极右反动势力的暴动后,共和国暂时得到巩固。大力扶植垄断资本,借助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的流入,工业生产迅速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1929年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在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竭力加强垄断资本的政治统治,削弱工人民主权利。1925年军国主义分子、前帝国元帅兴登堡当选为总统。外交上通过合法途径,签订《洛加诺公约》,加入国际联盟并任常任理事国,重新取得欧洲大国的地位。1929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政府反危机措施不力,极力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激起人民群众强烈反对。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希特勒很快就除掉了自己的盟友。他利用各资产阶级政党都赞同的一项“授权法”为自己确保了几乎是无限的权力并取缔了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各个工会均被捣毁,基本权利名存实亡,新闻自由被取消。执政当局对己所不悦之士进行肆无忌惮的恐怖镇压。成千上万的人不经法庭程序就被关进了匆忙建立的集中营。议会的各级机构被取缔或被剥夺了权力。1934年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大权独揽,身兼总理和总统,并作为最高统帅掌握了在此之前还有些独立性的国防军。

在魏玛共和国的短暂年月里,对自由民主制度的认识还没有在多数德国人心中扎根。首先是长期内政混乱、政敌之间的武斗直至流血巷战以及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大批失业等现象都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国家权力的信任。而希特勒却通过各种就业和扩军计划恢复了经济并迅速减少了失业。此外,世界经济危机的结束也为他提供了有利条件。

希特勒开始时几乎能势如破竹地达到他在外交政策上的目的,也更加加强了他的地位:1935年,一直由国联管理的萨尔地区回归德国,同年,帝国恢复了国防主权;1936年德国军队进入从1919年以来就已非军事化的莱茵河地区;1938年奥地利并入帝国,西方国家纵容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地区。所有这一切使希特勒得以容易地实现其另外的目标,尽管社会各阶层中都有勇敢地抵抗独裁者的人士。

甫得政权,纳粹当局立即开始实行它的反犹太人计划。犹太人的各项人身权利和公民权利被逐渐剥夺。谁有办法,就设法逃亡国外以摆脱迫害。

对政治上的反对者进行迫害和压制言论自由同样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祖国。许多最优秀的德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和科学家逃亡国外。

由于英法困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不能自拔,害怕引起战争,同时为了使德国成为反苏联的阵地,对德国的扩张
实行绥靖政策,使希特勒的野心和胆量更大。他一开始就在准备一场他借以统治整个欧洲的战争。1939年3月他让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就已证明了这一点。1939年9月1日,他进攻波兰,从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历时5年半,使欧洲的大片土地成为废墟,夺走了5500万人的生命。

http://www.wpcjs.com/bbs/dispbbs.asp?boardid=165&id=51614

‘陆’ 二战前后德国和日本的工业能力!

而日本飞机,一开始性能都比美国的好,但是后来就不行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工业体系是精雕细作式的,男人越死越多,女人孩子上了生产线,精雕就不行了,而反观德国美国这些老牌工业国家,他们一开始就是大生产,美国比德国粗糙的多,但是到了后期,生产方式的改进,使得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性能。 所以日本后来再工业的生产方式上非常重视,他们的宗旨是小孩妇女不懂技术的,做出的东西都和精英一样好。所以专家说日本的工业能力只有德国的50%是可能的,日本有丰田,德国有宝马奔驰……日本有索尼,德国西门子。 不能光看产值产量,还有高端的一些比较。 总之,日本人认为大和民族很高贵,但是他们佩服日耳曼民族,而日耳曼民族根本不拿正眼看日本,不稀罕,所以你从这个姿态可以看出……

‘柒’ 二战前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何能短时间恢复元气

德国充分利用工业革命,将国家经济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速度。

有了这笔资金,德国大力发展了工业基地。在1950年至1970年之间,德国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崩溃。对于德国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德国的殖民地很少,而且不受原产地和资源市场的限制。战后也开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充分利用了这场工业革命,将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捌’ 二战前希特勒是怎么解决德国的失业率的

二战前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失业率的国家。
零失业率经济奇迹 : 1933年之前,德国(当时的魏玛共和国)的经济状况一团糟,失业人口高达600万,占劳动力人口的一半。但1933年之后,德国新政府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零失业率。到1939年,全德国的失业人口只有区区30万,失业率接近于零。
要知道把那么一个德国治理成能发动二战的军事强国得多少的经济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1933年1月30日,在西部财阀和东部军官团的支持下,奥地利人、德国纳粹党领袖希特勒黄袍加身,在一群据说是爱国的德国人的个人宣誓效忠声中,粉墨登场成为了德国,而不是奥地利的总理。此人上台不久,便创下选举政治的一个旧亮点——部署大批流氓控制国会议事场内外,议员不选择他的议案就不能吃饭;以及一个新亮点——选举后逮捕任意数量的非N粹党议员,以此保证剩下的议员中支持者占绝大多数。于是选举从此就不再需要“浪费时间、金钱与精力”来统计票数,也能得到结果,因此变得简单起来。希特勒靠着因此得来的“极高的支持率”,开始了他的独裁生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德国体面人对一个奥地利人的支持和效忠当然也不是无条件的。他们需要德国立刻实行自己的震灾疗法,解决德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其中,西部财阀需要订单来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东部军官团不想再当士兵,需要足够多的军官职位来为自己提供足够多的差事和报酬;跟随者需要更体面的生活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各项需求的结合,汇成希特勒竞选时的名言:“如果我现在掌握政权的话,就把陆军部长叫来,问他:‘全面武装需要多少钱?’如果他需要200亿、400亿、600亿甚至1000亿,他一定能得到。那时我们就武装、武装、武装,直到武装就绪。”
这样一来,德国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的方法,逐渐往扩充军队上靠拢。从经济需求角度上看,士兵多了,总需要军官来管理,于是军官的需求就增加了,这样可以给东部军官团提供越来越多的差事和报酬;军官和士兵不是街头流氓,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装备,从坦克到袖标,无所不包,于是大量的需求也就产生了,西部财阀需要的订单也会越来越多;跟随者们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新兴贵族,并以此来攫取金钱与权力。
在这个经济体制下,西部财阀、东部军官团和希特勒跟随者的需求都将能够有效地满足,可谓皆大欢喜。至于这样做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那是以后的事,反正当时的主流经济理论也不能预知。因此当1933年3月授权法通过后,新的经济体制迅速建立起来。
从1933年3月——1939年8月,德国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德国经济的成型阶段,尤为特殊。
经济恢复阶段(第一阶段):1933年3月——1934年12月。
由于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德国工业大量停产,工人则大量失业。同时,德国金融资本有大量的金融产品需要流动。根据实际情况,N粹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1934年,德国颁布了“德意志经济有机条例”,把整个国家的产业部门组建成四级经济组织,由国家政权直接规定各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定额,并集中规划原料、人员与制成品。
与此同时,“全国劳动组织法”也展现在德国人眼前,工人社会保险权利被取缔,原来积累的失业、残废、退职、退休的保险基金被国家政权接收。
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把这些闲置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动员起来。
基于此,此轮扩军不仅没有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还使德国一举摆脱了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连带扩充了生产资料自我消费。
在这一时期,德国军事战略波澜不惊,没有什么特别举动。但很快,德国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勒紧裤带阶段(第二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2月。
闲置的设备和劳力是有限的,当时间踏入1935年时,德国已无闲置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可供动员。而扩军速度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进一步加速,那么资金、设备和劳力从何而来?N粹主要通过压缩个人消费来解决。这虽然导致了个人消费资料生产停滞之苦,导致轻工业部门大量倒闭和裁员而重新出现超过90万工人失业的现象,却依然使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和国家/社会消费得到了满足,因此工业在恢复期之后继续发展。
1935年,德国开始实施强迫无偿劳动,范围包括25岁以下的男女青年。
同年,德国爆发了“面包危机”和“黄油危机”。很快,在宣传部长戈培尔的“提倡”下,德国平民一夜之间突然喜欢起黑面包和人造黄油来。
于是白面包迅速换成黑面包,黄油则换成人造黄油,1936年,“四年计划”由N粹二号人物、空军司令戈林牵头启动,它的目的是使经济全面转入扩军备战的轨道。
在这一时期,德国军事战略开始聒噪起来。
在1935年的开头,由于空军司令戈林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数量超过英国,并不断拉大差距的空军,壮了XTL的胆。于是XTL迫不及待地于1935年3月9日宣布德国空军正式成立,并告诉前来谈判的西门外JD臣和艾登,德国空军的实力已经和英国相等。而在失去了空中均势之后,英国就比较容易被XTL讹诈了。
很快,N粹颁布《帝国防御法》,宣称“使全部力量为军事服务”,公然无视和约的军备限制条款。并于1936年3月出兵莱茵河西岸地区,接着干预西班牙内战,形成“三个法XS包围法兰西”之势。
面对德国的行为,英法上层无动于衷,只有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小撮目光敏锐者发现了问题的实质。
在1936年底的一次演说中,丘吉尔对局势的发展做出了预言:“德国正在以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来扩充军备。它由一小撮洋洋得意的亡命之徒领导着。在这种专制统治下,经济日益困难,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他们很快就不得不在经济财政崩溃和内乱,或者发动战争这二者之间作出抉择。”
同时,在丘吉尔的努力下,德国的军备扩充速度和程度浮出水面。
德国战备的开支
1933年 五十亿马克;
1934年 八十亿马克;
1935年 一百一十亿马克
注:按1936年币值,12马克折合1英镑。
(数据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经济侵蚀阶段(第三阶段):1937年1月——1939年8月。
当个人消费被压缩到不合适继续压缩,还要继续蛮干为国家/社会消费腾出消费空间的时候,涉及国M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就被送上了祭坛。从一个现代大国角度来说,这是禁忌的行为,但N粹作为腐朽的产物,自然是可以百无禁忌的。
所谓军事膨胀型经济危机,简单来说就是当军需产业这种国家/社会消费畸形扩大,不但吞掉了个人消费,还要发展到连生产资料自我消费也给吞掉,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一种与生产相对过剩完全不同的经济危机。由于生产资料自我消费涉及生产资料的维护、修理、更新和扩充,当折旧大于投资的时候,生产资料别说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扩充,就是连简单再生产的维护、修理、更新都保不住。这样一来,德国工业体系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迅速衰退的现象。
在N粹的领导下,德国军事经济发展至此,终于带来了军事膨胀型经济危机这个恶魔。随着经济危机迅速加深,德国内部之前暂时压下的各种经济问题纷纷暴露,人民困苦不堪,军事战略也迅速活跃起来。

‘玖’ 二战前,德国濒临破产,希特勒是靠什么资本来振兴德国经济的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3.剥夺犹太人资本
4.强制卡特尔化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8.扩大对外贸易
9.兴办公共工程
延伸
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阅读全文

与二战前德国如何恢复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e跟s是什么 浏览:160
新款奔驰c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244
汽车如何更换钢锅螺丝 浏览:828
奥迪a6下雨天风挡上雾严重怎么办 浏览:336
汽车电瓶底下的油壶是什么 浏览:237
五菱房车汽车多少钱一辆 浏览:305
电动汽车车牌怎么回事 浏览:616
汽车如何放置好 浏览:254
工业品有哪些易损配件 浏览:204
内蒙古工业废水处理有哪些方法 浏览:849
宝马怎么没商务车 浏览:747
吉利汽车全球鹰储物箱怎么装 浏览:175
近年哪些大学拆散工业设计专业的 浏览:272
奔驰不熄火怎么拉上手刹 浏览:396
玉石有什么工业作用 浏览:32
主要轻工业有哪些省 浏览:639
锐宝vs奥迪rs5哪个够力 浏览:18
宝马车服务有哪些 浏览:994
奥迪q3电源怎么样 浏览:902
瑶海汽车年检如何选 浏览: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