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为什么要工业建设

为什么要工业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16 18:03:42

A.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什么要急切地进行工业化建设

新中国的领导人深切知道,中国近代以来,生产力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落后的农业国。西方的强大,对于中国而言,是降维打击。

B. 为什么建国初期必须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因为只有在我国人民生活已经有所改善的条件下,尽力增产节约,去建设我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才能大规模地发展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工人、农民和全体人民的生活,这是长远的利益所在。

只有把我们眼前生活中的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长远的利益,这才是全体人民最高的根本的利益。

(2)为什么要工业建设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年以来,我国不但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在各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民主的社会改革工作;而且在国民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使各种经济成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创造了今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

机器大工业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使国家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通常以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为其实现的标志。

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各国应走与本国情况相适应的工业化道路。我国在1952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努力奋斗的“总任务”之一,并在随后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C. 我国为什么必须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2)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3)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4)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D. 1、为什么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的实现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样的作用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按不变价格计算,1978年的工业增加值比1952年增长15.9倍,年均增长11.5%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2019)。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主要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积累,但很少直接参与工业化进程。因此,工业化的直接减贫效应并不明显。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工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阶段。1978-2002年,中国工业化全面兴起,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2002年至今,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重工业重新加速发展,推进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4)为什么要工业建设扩展阅读:

工业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通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创造大量低门槛就业机会等方式推动减贫。中国工业不断升级,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水涨船高”的作用为参与工业化发展的贫困人口创造了可持续的增收机会。

中国长期坚持工业立国战略,将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建设的重心,带动了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1978-2018年,作为第二产业支柱的工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国家统计局,2019)。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够实现高达9.4%的年均增长率(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19),工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拉动作用。



E. 国家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因为只有在我国人民现时生活已经有所改善的条件下,尽力增产节约,去建设我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才能大规模地发展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工人、农民和全体人民的生活,这是长远的利益所在。

只有把我们眼前生活中的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长远的利益,这才是全体人民最高的根本的利益。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年以来,我国不但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在各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民主的社会改革工作。

而且在国民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使各种经济成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创造了今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

斯大林同志一九二六年在“论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一文中说:“人们有时忘记了,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资金,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后备,既不可能制订任何工业计划,也不能建设这样或那样‘规模宏大’和‘包罗万象’的企业。”

这对于我们同样是极其重要的指示。我们必须要有日益增长的财富积累和充分的后备金,并集中地加以使用,才有可能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社会主义工业化

F. 斯大林强调工业建设的原因

是为了迅速将国家发展成一个强国,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从此整个世界都不是再由农业或者商业主导的了,此时要想发展一个国家的国力,就必须要把工业搞上去,而社会主义又恰恰是能够据全国之力而发展的一种社会体制,由此,为了苏联的强大,为了抵御外部力量的威胁。斯大林采取了强调重工业建设的策略,由此把苏联建设成了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也因此抵御了纳粹德国的侵略,保持了苏联几十年的强盛,直至今日俄罗斯的工业体系还都是斯大林时期打下的基础,想想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吧,那都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代代人拼搏而来的。
可以说,斯大林在国家建设和国家利益这个问题上对苏联和俄罗斯简直功不可没

G. 为什么要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在其中的作用。从着名的理论角度出发说

工业园区(1nstrial Park),日本和韩国称工业团地,中国香港称工业村。它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结构,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工业园区起到了引进外资、促进工业发展、解决就业、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办各类工业园区对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新技术研发、振兴出口导向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上早期建设的工业园区中,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韩国大德、以色列拉马特-霍瓦乌和爱尔兰国家科技园等八大工业园区的成功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园区的代表。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发展迅速,拥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领域,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合园区自身发展的模式,例如硅谷,它通过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应对当地经济衰退,最终成为美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之地。

我国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起步于1979年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到2000年底,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拥有总资产111亿元,净资产由开发时的2亿元人民币滚动发展到56.3亿元,年销售收入47亿元,税后利润近4亿元,连续8年取得AAA级信用评级,有下属全资和合资企业 70多家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现在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金融、证券、旅游文化娱乐、商贸、港口、房地产、石化储运与销售、供水供电及通讯、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产业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企业集团。蛇口工业集团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出中国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企业银行———招商银行;全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成为中国改革的“试管”、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以经济建设的“蛇口模式”为世人关注。

近30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园区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发展不断加快,其作用日益显现。工业园区的建设直接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如今,全国已经建立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海南洋埔经济开发区)。长期以来,5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都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7414亿元,工业总产值 30219亿元,税收收入1570亿元,出口1492亿美元,进口1339亿美元。工业园区作为现代产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首先,工业园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拉动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火车头。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为例,该工业园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1961年政府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平方公里,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新加坡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裕廊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又如,江苏省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十三年来,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460亿元。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增长19%,超过了青海全省GDP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31%;新增注册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在较高平台上继续稳步增长。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 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的进出口总额。

其次,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化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工业园区专业化开发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最主要的力量。工业园区在依托一定的区域条件和资源禀赋基础上,对产业链下的各个产业聚集能力越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聚至麾下。有“亚洲硅谷”之称的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该园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 IT产业集群,英特尔、微软、惠普等IT巨头在此均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又如,国内珠江三角洲各工业园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以计算机、家电为主的产业集群,百公里内即可完成90%以上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以及100%的彩电部件的采购。工业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形成资源高地、技术高地、人才高地,还可以大幅提高辅助产业的专业协作程度和产出效率。

再次,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升级与和谐发展的孵化器。园区经济的发展,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区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业园区随之也由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逐渐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区发展,这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一些优秀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已印证了这种转变。昆山工业园区已经与昆山市融为一体,无锡高新技术工业园已与无锡新区融为一体,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甚至直接将市政府等行政中心机构及商务区、生活区规划在工业园一期的核心地带。

第四,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1955年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的地区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模式设立若干个经济特区,从而改变了我国传统产业在地理上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以新兴城市为圆心、以新兴产业链的边界为半径的动态的增长极。由于这种增长极的形成有着显着的偶然性,所以在后发优势地区内利用以政府为主的开发区建设模式,可以在资金、土地、劳动力要素供给方面提供低成本的流动,从而加速本区域内增长极的形成。增长极往往也会带来很大的技术溢出,从而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和建立区域竞争优势。

显而易见,工业园区的发展绝不是仅仅实现资源转换、循环利用、增加GDP、增加税收和解决就业,更重要的是工业园区能通过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提升全省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成为青海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

H. 1956年的工业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1956年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I.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工业化

为了促进国民的经济增长,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要工业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高端婚车价格是多少 浏览:797
南昌奔驰改装多少钱 浏览:479
奔驰e300分期付款和月供多少 浏览:129
楚雄富民工业园区有什么厂 浏览:902
工业控制技术与仪器是什么 浏览:24
广州磨床工业集尘器多少钱 浏览:158
ccd工业相机光圈怎么调节 浏览:921
宝马各系代码是什么 浏览:922
奔驰e跟s是什么 浏览:164
新款奔驰c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248
汽车如何更换钢锅螺丝 浏览:830
奥迪a6下雨天风挡上雾严重怎么办 浏览:338
汽车电瓶底下的油壶是什么 浏览:239
五菱房车汽车多少钱一辆 浏览:307
电动汽车车牌怎么回事 浏览:618
汽车如何放置好 浏览:258
工业品有哪些易损配件 浏览:208
内蒙古工业废水处理有哪些方法 浏览:853
宝马怎么没商务车 浏览:751
吉利汽车全球鹰储物箱怎么装 浏览:177